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

时间:2019-05-12 17:2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

第一篇: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设计

执教人:房玉敏 学校:青州市海岱小学 电话:***

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房玉敏

【教材分析】

学生要通过实验,研究出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的方法,了解接触面变光滑、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小物体自身重量等可以减少摩擦力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的载体,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对科学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含义,以及生活中摩擦力的功与过;

2、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减小物体间摩擦力的验证试验;

3、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以及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探究如何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

【教学准备】

带钩的砝码盒、测力计、铅笔(代替滚动轮)、抹布、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摩擦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做摩擦力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吧: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学生齐读)

师:通过这个含义,我们知道了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两个:

1、两个物体接触、挤压;

2、物体运动或快要运动。

师:请大家再想一个问题: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板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师:刚才咱们同学说的那些方法到底能不能减小摩擦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

1、检查器材是否完整。

本节课要用到的器材有:带钩的砝码盒、测力器、抹布、铅笔(代替滚动轮)、实验记录表等。

2、做减小重量、放滚动轮(用铅笔代替)、光滑平面三个实验,并作好记录。

3、整理器材,并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要求

1、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

2、做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实验器材,不得故意损坏。

3、实验时要认真、谨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

4、进行测验时要不得少于2次,以求准确。

5、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器材,并在下课前上交实验报告单。

四、实验过程

【实验一】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板书)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砝码盒重量不变,测出拉力并记录。

第二步:打开砝码盒,用镊子取出最重的一个砝码,然后记录拉砝码盒的拉力,最后把取出的砝码放回去。

第三步:比较测量结果,写出结论。

(二)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情况,并加以指导和示范。(注意:①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加以示范和指导

②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内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实验做好;

③并且教师也要巡视和指导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加以合理的提示和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统一讲解;

④测量不少于2次。)

(三)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论

(四)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接触面上的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接触面上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实验二】放滚动轮实验(板书)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砝码盒重量不变,测出拉力并记录。

第二步:把铅笔放到砝码盒的下面作为滚动轮,轻轻拉动测出拉力,并记录结果。

第三步:比较测量结果,写出结论。

(二)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情况,并加以指导和示范。(注意:①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加以示范和指导

②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内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实验做好;

③并且教师也要巡视和指导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加以合理的提示和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统一讲解;

④测量不少于2次。)

(三)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论

(四)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物体下面有滚动轮时,摩擦力(小),无滚动轮时,摩擦力(大)。【实验三】光滑面和粗糙面实验(板书)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砝码盒放在抹布上面,拉动并记录结果。第二步:砝码盒重量不变,放在桌面上测出拉力并记录。第三步:比较测量结果,写出结论。

(二)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情况,并加以指导和示范。(注意:①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加以示范和指导

②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内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实验做好;

③并且教师也要巡视和指导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加以合理的提示和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统一讲解;

④测量不少于2次。)

(三)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论

(四)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五、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生活中的摩擦力》,进一步了解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总结

科学是严谨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所以实验对科学这门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

七、布置作业

回家动手做实验:液体和空气中都存在阻力,你有什么办法能减小阻力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在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小组讨论和合作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小组内,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节课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对于一些器材的运用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科学课上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一: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二:放滚动轮

实验三:光滑面和粗糙面

第二篇:电教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1)——

亚洲之声教学设计

肥城市王庄中学郝丽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等。

2、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钢琴、录音机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2、感受、体验、辨别日本朝鲜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听亚洲音乐来导入本课,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导入)师:同学们、五一、十一假期你们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旅游),师:(抽学生介绍自己曾游过的地方),有同学出国旅游过吗?能不能介绍哪里的民俗风情?好!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一次环球之旅,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吧!

(二)介绍东亚音乐:

欣赏日本名歌《樱花》(多媒体投影图片富士山)师:同学们看图片猜猜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是哪个国家?生:(日本)

1、(短片介绍日本)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有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三味线音乐等。

2、通过课件来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二个半音,三种级进:L大二度67(760;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朴素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或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的朗诵诗歌,启发想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声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

(四)朝鲜半岛音乐包括:雅乐(管弦合奏音乐与管乐合奏音乐、吹打、歌乐)、民俗音乐(包括唱乐、农乐、杂歌、民谣等)。主要乐器为弦琴、伽倻琴等。伽倻琴在女性中广泛流传。无半音的五声音阶:la、do、re、mi、sol、la为常用的。(1)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罗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罗鼓乐节奏。让学生听倻琴音乐片段。(2)小结朝鲜音乐。

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3)师生互动: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朝音乐及各个国家的传统乐器的音色。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基本能有感情的演唱该歌曲。

第三篇: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修改好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谢彩侠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少年王冕辍学放牛和自学画荷两件事,表现了他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形象。全文仅960余字就介绍了王冕18年的成长经历,结构清楚,语言凝炼,文化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

文本改编自《儒林外史》,堪称经典,可作“定篇”来教。教学时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相似处、看似矛盾处、结构变化处等进行文本细读,慢慢咀嚼品味,欣赏语言的精妙,揣摩语言的言外之意,从而习得阅读方法,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初识人物形象

检测预习,听写生字新词。屏幕上出现如下文字,要求学生写出相关词语: 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母亲没办法,只得(dān wù)他的前程,让正在私塾读书的王冕辍学,到(gé bì)秦家去放牛,挣点钱(tiē bǔ)家用。母亲还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免得她(qiān guà)。

王冕一边读书一边替秦家放牛,过了几年。有一天,他看到雨后的荷花在阳光下缀着(jīng yíng)的雨水,美丽极了。于是他就试着画起荷花,不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ɡāo shǒu)。

长大后的王冕依然(xiào jìnɡ)母亲,还在春光(míng mèi)的日子,用牛车(zà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游玩。完成的打开书校对。全部正确的举手,请学生订正了错误后,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知道课文写王冕哪两件事?板书放牛,学画,从这两件事中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二、王冕辍学

1.一篇好文章好比一杯浓茶,要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它的芳香。《少年王冕》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堪称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因此要慢慢品味,仔细欣赏。请阅读直接描写王冕的语句,将带给你强烈感受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所画的语句,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待会一起来交流交流

师:好,就先让我们走进王冕,看看十岁那年,王冕是怎么辍学的? 出示投影: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默读这段话,想一想,母亲在说这句话时,她会怎么说?请说出你的理解。

2)师: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是怎么回答的呢?请看这段话。

投影: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你认为王冕会怎样说这句话? 师:贫穷让少年的王冕小小年纪就知道为母亲分忧,请你读好王冕这句话。

C师:那么王冕说自己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王冕的假话说得并不高明,他不想到学堂去,但为什么还要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解释说明: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老师让学生补充一下:“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然后,又追问:“王冕为什么要说„带几本书去读‟?”因为前面母亲说“不是我想耽误你”,只能让你辍学;现在王冕如此懂事地说:“娘,我带几本书去读,耽误不了的。”

我们先第2段: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

这段开头“眼看三个年头”能不能换成第5段开头的“不知不觉三四年”?为什么?

(不能,这段中是母亲“眼看”,一方面写出了母亲不愿因家境贫寒耽误儿子前程,内心焦急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因为这三年日子不好过,母亲夫丧子幼,年成又不好,只靠针线活勉力维持,“眼看”是眼巴巴望着儿子能早日自强自立,日子艰辛全在母亲的“眼看”中。)

2.王冕听懂母亲的话了吗?谁来读?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辩“闷得慌”之假。

①王冕说在学堂里“闷得慌”,是不是真不想在学堂里读书?那是为什么?

②从哪些语句看出他爱读书,只是体谅母亲的艰辛才这么说的?

③这么爱读书的王冕,却对母亲说(引读)——

(2)辩“闷得慌”之真。

①看来,认为王冕说“在学堂里闷得慌”是假话有道理。我们知道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文中的标点是编者后加上去的,那编者会不会把标点加错呢?老师改动一下标点,你再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②“闷得慌”可能是真闷,因为学堂里那些书王冕早就读烂了。请试着填一填: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③这里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王冕说心里快活的原因是什么?

(快活的原因一是“可以贴补些家用”,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二是“还能带几本书去读”,不会耽误读书,学堂里不能满足他读书学习的欲望,他想自由地多读一些书。)

3.当秦家人答应让王冕放牛后——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10岁大的孩子,按常理应该“晚出早归”才好,可母亲为什么让王冕“早出晚归”,这个母亲岂不是很奇怪?

(2)“处处都要小心”,小心什么意思?母亲是要儿子小心安全吗?

(这里的“小”是“细小”的“小”,“小心”是“细心”的意思。)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舍不得,同学们,当时王冕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什么?)通过对比,感受王冕的孝敬值得我们学习。

(3)“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树阴下看书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4.看来,好文章真的好比一壶茶,只有细细咀嚼,用心品味,才能品出个中真味,品出文字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旨。

师: 王冕好东西“舍不得吃”是想--

生:“孝敬母亲”

师:舍不得花呢?

生:买书读。师:他为什么要读书?

生:学知识„„ 师:有了知识就可以改变--

生:改变命运

师:是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替秦家放一辈子的牛。逆境中的王冕没有放弃,没有迷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3-4人:自强不息)师板书:自强不息

三、细读结构,揣摩环境描写,习得表达方式

1.王冕在秦家放牛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其间他读了不少书,明白了许多

道理。这一天,下了一场暴雨,也改变了王冕的一生。(出示第5段的景色描写:“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1)男生齐读,注意描写顺序(用红色突出方位词)。

(2)这么美好的景物,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顺序上,那就把一幅画的美给破坏了。再请女生读一读,注意读出景物的美来。

(3)课文只用不到1千字就写了王冕18年的成长经历,可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暴雨和雨后的荷花呢?

(正是这暴雨后的荷花激发了王冕的灵感,从而产生了学画的冲动,这是他学画的契机,这景物描写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因为王冕开始学画,他的人生才发生了转折,可见这是王冕命运改变的转折点。荷花生机勃勃、纯洁高尚的形象,也是王冕自强不息、坚贞不屈的人格写照,因此又起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荷花象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象征君子形象,这环境描写还起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4)原来,这暴雨后的一番景象还有这么丰富的内涵,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

2.看着这景象,王冕入了迷,他想起了书中读到的道理,他可能想到了哪些道理呢?(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人穷志不短;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想到这些,王冕开始刻苦学画——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4.凭着刻苦和勤奋,十八岁时王冕就已脱离秦家开始自立,齐读最后一段,你觉得王冕母亲因何而高兴?

2、谈话总结,引入拓展阅读。

少年时候的王冕就是这样有滋有味地生活着,他这样地孝敬母亲,又是这样地勤奋好学,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五)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师:少年的王冕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使我们倾心,那么成年后的王冕有些什么成就?同学们一定想知道,那咱们一起阅读《经典品读》中《走进名家》。问题助读:

1、你对王冕又有了哪些了解。

2、王冕的诗选自己喜欢的背一背。

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 同时老师提醒学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学生说:“不,应该有详有略地写。”老师追问:“课文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不写了几岁?”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这样细读课文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回答虽稍有出入,但还是能基本找到:“没写8岁、9岁、15岁和16岁;略写了7岁、11岁、12岁、13岁、17岁和18岁;详写了10岁和14岁。”老师问:“为什么要详写10岁和14岁?”学生略微讨论,认为详写10岁是因为王冕在10岁上因家境贫困而辍学;详写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

会了画画,人生有了改变。

:“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这时候,课文的详略是如此清晰。老师问:“为何详写这些,略写这些或者不写那些呢?”学生懂得:“因为只要能够突出王冕精神的,便要详写。与此相关的,要略写。另外的,可以不写。”

5.总结:王冕七岁丧父,十岁辍学,但小小年纪自强不息,三年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四岁自学画荷而改变人生,才十七八岁就离开秦家从此自立,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出息,哪一个母亲不高兴呢!

四、拓展质疑,欣赏王冕诗画,扩大阅读背景

1.后来,王冕通过自身努力,不仅成为著名画家,(出示墨梅图)还成为有名的大诗人,这是他的《墨梅》。(欣赏朗读)

2.这篇文章改编自《儒林外史》,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整本书,细细品味这部文学经典的每一个字句,欣赏其中的精彩。

3.老师还有一个疑问,留待同学们读完《儒林外史》整本书后讨论:据考证,王冕并非7岁就死了父亲,可作者吴敬梓为什么把他加工成7岁丧父?

(这样的加工一方面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儒家文化传统中流传着许多贤母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仉氏、陶侃的母亲湛氏、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等都是守寡的贤母,这些守寡的母亲更能得到儿辈和世人的敬重。唐宋以降,连篇累牍的墓志、碑文、祭文等对母亲的颂扬,客观上也形成了男性学者文人对守节母亲的全力打造。吴敬梓写王冕“七岁丧父”,是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把王母当作一个儒家贤母的典范来刻画了。)老师问:“文章惜字如金,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这一场雨,和雨后的荷花?”学生回答:“因为这是王冕学画的机会。”老师指正说:“应该说是契机。还有吗?”这时候,一个男孩站起来,说:“因为这是王冕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而且,这景物也象征了王冕的那种精神。”这是老师所不曾期望获得的回答,因为这个回答实在是太敏锐了,虽然孩子的语言,有些地方还有些稚嫩。老师出示幻灯,把这个孩子的发言推广成全班学生的共识:“因为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是王冕学画的契机;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是王冕人格的写照: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接着,老师让学生巩固这一段,分两层。第一层,理解景物描写的顺序,因为老师对表示方位的词语用颜色标示了,学生齐刷刷地回答,这是按“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请学生读一读:“按这个顺序,读时眼前要有风景。”学生读了,还可以。但老师提高了要求:“这一段文字的精妙,可不是因为方位顺序,而是景物之美。唯有读出景物之美,才能体会少年王冕勃勃向上的精神。”于是再读,这次老师将关于景物的语句作了标示,并示范了朗读。效果,果然有些不同。老师再一次强调:“因为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契机,而且还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更是王冕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的人格写照,所以要详写,要写得生动、细致、传神。” ……

课快要结束了,老师问:“王冕的精神是什么呢?”学生说:“自强不息。”老师指正:“不对!是八个字:孝敬母亲,自强不息。孝敬母亲在先,自强不息在后,只因为对母亲的孝敬,对母亲的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自强不息!这是儒家的观点,课文忠实地照这个样子来写。”这时,老师作了最后的提升,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切水到渠成。老师问:“课文选自哪里?”学生说:“吴敬梓《儒林外史》。”老师说:“《儒林外史》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似乎只有一个人还以标准的君子,或者作者是用君子的标准来写的,对,他就是王冕。什么是儒家的君子?请看这三段文字。”老师用幻灯片出示: 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老师重点标注了“孝”、“自强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及三个“君子”。学生对这三句文言能够理解多少?这并不重要,因为他总得有一个初次接触。在王冕人生为背景下,这三句话(他们背诵过《爱莲说》)并不难感受其意义。老师说:“原来,放在整部《儒林外史》中,荷花还有另一种意思啊,再读一读,这象征了儒家精神的荷花。”学生再读那段著名的景物描写,感受又有了新的提升。

师: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王冕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生:“舍不得”这个词最让我感受到王冕的孝心。

师:是呀,这腌鱼腊肉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当时家境贫寒的王冕来说可算是美味佳肴了,而王冕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赶快吃个饱,而是要带回家省给母亲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如果要编排课本剧的话,你能根据这句话来想象当时王冕和母亲的对话吗?出示:

王冕:(大声地)娘,我回来了!

母亲:(关切地)孩子,累了一天了,快坐下休息吧!

王冕:„„

母亲:„„

师:现在老师就是王冕的母亲,大家想象王冕会怎样对母亲说,我们一起合作来演一演这个情景。

生(饰演王冕):(大声地)娘,我回来了!

师(饰演母亲):(关切地)孩子,累了一天了,快坐下休息吧!

生(饰演王冕):娘,你猜,我给你带来什么好吃的了?

师(饰演母亲):是什么呀?

生(饰演王冕):(高兴地)娘,今天秦家煮了些腌鱼腊肉,我舍不得吃,就用荷叶包起来给你吃。娘,你快吃吧!

师(饰演母亲):(欣慰地)孩子,有你这份孝心,娘就知足了。可是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阶段,你也要多吃一些,还是你吃吧!

生(饰演王冕):不,娘,还是你吃吧!

师(饰演母亲):(微笑着)那我们一起吃吧!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少年王冕》)。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写了王冕几岁到几岁之间发生的故事。(生:说)

师:这里我不禁有一个疑问。课文约980字,竟然要写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啊,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

出示投影: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

师:老师提供个方法,那就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大家看行不行?(生:不行,写文章应该有详有略。)

师:那么,课文详写了王冕哪几岁,略写或没写哪几岁,先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提示王冕年龄的句子

(生:找,说)

说完出示投影:

1、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7岁)

2、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8岁、9岁、10岁)

3、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11岁、12岁、13岁、14岁)

4、到了十七八岁„„(17岁、18岁)

师:对,这些表示时间的句子,就像一根线一样,把文章串联成一个整体。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王冕哪几岁?

(生:详写了10岁和14岁。)

师:对,为什么作者要详写这两岁,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交流。(学生略讨论。详写10岁是因为王冕在10岁上因家境贫困而辍学;详写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会了学画,人生有了改变。)

师:详写十岁是因为?如学生答不出可提示: 10岁那年,在王冕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辍学

师:辍学后的王冕只能——

生:当放牛娃 师:详写14岁是因为

生:学画

师:放牛娃王冕学会了学画,从此他的人生——生:改变了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辍学

学画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定稿

师: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孝顺懂事

生:不是真闷得慌,他想到学堂读书,但为了安慰母亲,骗她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

师:好一个孝顺懂事王冕,好一个善意的谎言,真是母慈子孝啊。让我们来一起走进那感人的时刻,女同学读母亲的话,男同学读王冕的话,齐。

出示投影: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只好让你到

隔壁人家去放牛。”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小小年纪就知道为母亲分忧,我们接着来看看孝顺懂事的童工王冕的放牛生活,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投影: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yān)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zǎn)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fàn)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三、王冕学画

师:自强不息的王冕在放牛时有没有收获呢?请看这一句话:

投影: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师:王冕通过读书,都有什么收获?(生:明白了许多道理。)师:他会明白什么道理,书上没说,你能猜猜看吗 生:他明白做人要自强不息 生:他明白„„

2)师:啊,明白这么多,读书真好。让我们看看十四岁那年,读了很多书明白了许多道理的王冕,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投影:一天,正值黄梅季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指名读)

师:文章惜字如金,三四年可以只用一句话来交代,这里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这一场雨和雨后的荷花?

(生:因为这是王冕学画的机会,或是契机。因为这是王冕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而且,这景物也象征了王冕的那种精神。)

投影10:因为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是王冕„„ 生: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师:所以一定要写。

生: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师:所以要一定要详写。

生:王冕人格的写照:生机勃勃,纯洁高尚。

师:对,古典小说中的景,可以是情节,甚至可以是品格,所以一定要细致写。

3)投影11:一天,正值黄梅季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

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注意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读时眼前要有风景。要读出景物之美,更要读出少年王冕勃勃向上的精神。

(生再读)。

4)师:看到这样的美景,王冕心中想些什么?

投影12: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生:读。)

5)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这一段的开头几句,说说王冕明白了什么? 投影13: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生:把所读的书与生活结合起来;无论什么,只要努力,终能做成„„)

6、精读第八段,体会“母亲心里十分欢喜”和王冕的品格。

师:一幅风景改变了王冕,其实王冕自己也是一幅风景,让我们来读王冕人生转折之后的故事。

读投影14: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zà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师:你认为母亲因何“心里十分欢喜”?

(生:母亲是因为喜欢外边的风景;是因为王冕孝敬自己而心里十分欢喜;是因为儿子终于长大成人,自力更生了。)

师:这是怎样一个孩子啊,七岁丧父,十岁辍学,但是,小小年纪就懂得自强不息,三年里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四岁自学画荷,从此开始改变人生,才十七八岁,就离开秦家——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自立。想到这些,哪个母亲能不心里欢喜?这真是大悲痛之后的大安慰。

7、小结(再回到开始的问题)

师:让我们再次来到上课的开始,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传奇而精彩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生:详略)

师:作者为何详写辍学和学画这两件事?(生:因为能够突出王冕精神)

师:那么王冕的精神是什么呢?(学生:孝敬母亲,自强不息。)

师:孝敬母亲,自强不息。孝敬母亲在先,自强不息在后,只因为对母亲的孝敬,对母亲的爱,所以才会有如此的自强不息!王冕的故事正是对我们中

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一次生动的诠释。

板块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君子之风

师:这里不能不提到课文的出处,课文选自哪里?(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师:古代读书人叫做儒生,儒家追求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君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就是一个君子。那么什么是儒家的君子?请看这三段文字:

投影15:君子,孝悌也者!——《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朗读深化

师:王冕做到了孝和自强不息,所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君子。王冕是人中君子,荷花是花中君子,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象征了儒家精神的荷花,让这幅荷花不仅成为我们眼中之景,更成为我们心中之景。

投影16: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生齐读)

3、激情作结

师:大家想不想看看长大后的王冕?(生:想!)投影17:(出示王冕著名的《墨梅图》及诗。)

师:再读读这首你们已经背诵过的诗吧!(生:读)

师小结:梅花淡去,黑色的背景下,惟有灰白的诗句在闪烁着千年的光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气满乾坤。下课。

《少年王冕》优质课教学实录及片段思考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小教案五

加入时间:2012年6月4日10:28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冕”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帽子头,而不是“日”,要写得扁一些,里面的一横不要靠左右的笔画,请同学们书空两遍,感受感受

师:了解王冕这个人吗?

生:我读过王冕的《墨梅》,他是一个大诗人

生:王冕擅长画荷花,画梅花

生:王冕品行高洁

师:说得好!这篇课文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反映读书人、知识界的讽刺小说,王冕就是这部名著中第一个出场的正面人物让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1.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闷得慌2.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指名读)

师:“载”字读zǎi的时候,有两种意思,一是记录的意思,二是年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出示:①【记录】记载、载入史册;②【年】三年五载、千载难逢)

师:同学们,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重要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整体把握,揣摩表达顺序

师:细细阅读课文的同学会发现,其实这篇课文是由几个数字串起来的,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这几个数字:7、10、13、14、17、18

生:我发现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王冕的年龄来写的,写了他的成长过程

师:看,用王冕的年龄来做线索,故事的情节发展就特别的清晰,特别的自然,读起来也特别的舒服将王冕从7岁到17、18岁这十年间成长的故事,用一篇文章写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是,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生:重要的事情详细写,这叫详略得当

师:重点写了几件事?

生:重点写了“放牛”和“画荷花”这两件事

师:一定是这两件事对王冕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去品悟

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阅读直接描写王冕的语句,将带给你强烈感受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所画的语句,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待会一起来交流交流

●聚焦人物语言(所说)

生:我关注的是第二小节中王冕对母亲所说的那句话我觉得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听到母亲的一番话后,便说自己在学堂闷得慌,其实他很爱读书

生:我觉得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那么小,就懂得为母亲着想

生:我也觉得,他是很爱读书的,你听他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但他却要答应母亲去放牛

师:你们透过王冕的话语,读懂了王冕的心(出示王冕的话)同学们,将结尾的“呢”字去掉,可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不能去掉,有了这个“呢”,让母亲感觉他是发自内心的 师:王冕讲的是假话,儿子怎么能对母亲讲假话呢?

生:这是善意的谎言,这是对母亲的爱

生:不能去掉,有了这个“呢”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王冕为母亲着想,隐藏着自己的难受

师:好一个爱,好一个隐藏!读书就要这样,关注一词一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聚焦“舍不得”(所做)

师:读一读第四小节,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王冕?

生:我从“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读懂了王冕十分爱母亲,十分孝顺

生:我从“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这句话读懂了王冕的好学,勤奋刻苦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话,作者在描写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语句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用了两个“舍不得”,一个是舍不得吃,一个是舍不得花

师:透过这两个“舍不得”,我们来问问王冕:腌鱼腊肉,你是不喜欢吃吗?

生:我非常喜欢吃

师:既然喜欢吃却舍不得吃,那你舍得的是什么?

生:我舍得给母亲吃,母亲为了我那么辛苦,我要孝敬她

师:好一个孝顺懂事的王冕!点心钱,你也舍不得花,难道你放牛一点都不饿吗?你要知道,你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呀

生:我也饿但是一想到读书,我就咽咽口水,忍下去了

师:真是个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孩子放牛,孝敬母亲,刻苦读书,这就是王冕的快乐生活

●聚焦心理刻画(所想)

师:作者为了展现王冕的人物形象,从他的所说、所做进行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和对读书的喜爱作者还着重刻画了王冕的所想读一读这两处心理刻画,你又见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生:善于思考

生:不怕困难

生:敢于尝试

生:这是王冕在给自己打气,给自己鼓劲,一个渴求上进、敢于尝试的少年王冕清晰地走到我们的面前再读一读,感受感受,体会体会

触摸内核,体悟表达精妙

师:课文的第五小节对景色的描写,作者花了不少笔墨,老师给这段景色描写配上音乐,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书)

师:自由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吧

生:太美了,要是真能见到这样的美景,我肯定会陶醉的 生:这仿佛就是世外桃源呀!谁到了这里,都会舍不得离开的 师:这样的美景,我们或许也曾见过,但是未必能像作者这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再读一读,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词句圈画下来(学生边读边圈画)

师:围绕你所圈画的语句谈一谈吧

生:我觉得“镶”“透”这两个动词用得好,感觉很有动感,就像真的似的生:我觉得“黑、白、青、紫”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使用得好,这就像一幅图画一样,五彩缤纷,惟妙惟肖

师:你这是在用美的眼睛欣赏着美,我佩服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的,这段美景能清晰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因为作者关注到了色彩的绚丽、动态的活力和方位的转换呀读着这样的文字,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了再读一读,争取背出来

(学生练习背诵,抽查)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荷花呢?

生:因为这是王冕亲眼见到的师:亲眼见到的景物一定不止这些,为什么要重点写这段美景呢?

生:因为王冕是见到这段美景之后才决定去画荷花的,写这段美景,就是为了写后面的“学画荷花”这件事,所以需要重点写

生:这是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师:你们懂得还真不少同学们读一读作者在这段景色描写之前的那句话,也就是第五小节的第一句话,或许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因为王冕读了许多书,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遇到这样的美景,他才会入迷,才会去思考,产生画荷花的想法

师:同学们,这叫灵感,王冕的灵感正是见到这幅美景才产生的,也正是画画才改变了王冕的人生命运多读书,多积累,你就会产生很多的灵感,拥有很多的机会,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相信随着你们的年龄增长,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思考】

1.以“体认语言”为轴心

吕叔湘先生曾经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课标”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是明确而又集中的,核心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按照常理,作为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之中介的教学内容也应当是明确而又集中的,但是实际上,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却极其模糊、异常繁杂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解决教学内容问题是当务之急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文本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一个概念吗?文本承载和表现的内容,属于文本内容本身范畴,而非“教学内容”的全部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用语文学科的独特视角加以观照、甄别、滤选、重组言语实践教学的触角应该指向“语用”的层面,更多地去关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只有教“语言”,才是最符合语文本体特质的全课教学,将教学内容聚焦于“透过王冕的所说、所做、所想,去感受文章如何组织材料刻画人物形象”“透过景色描写,体悟其独特的表达秘妙”,坚定不移地以“语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即教语言、学语言、用语言)铺展教学画

面,将教学推向纵深之处,从而引导学生亲历探寻言语秘妙的快乐之旅

2.以“体悟意蕴”为旨趣

任何言语作品所表达的对象都不可能自动地进入言语作品,它之所以能够进入言语作品完全是由于言语主体说或写的缘故,而言语主体所说所写的也不可能是表述对象自身,而只能是言语主体对它的感知、认识言语主体只要一开口说、一下笔写,他就已经观念地介入了表述对象,尽管他主观上是何等真诚、何等努力地试图客观地加以表述,也仍然不能不受到他感知、认识水平的支配,不能不受到他情感、态度的左右抓住了言语形式这个语文教学内容的“纲”,就有可能将语感教学、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情感教育熔于一炉语言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它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更重要的它也是一套价值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在语言这个和谐的整体中,不仅有其“语面”,而且还有“语里”,“语里”积淀着深幽的文化意蕴,是需要我们透过“语面”去细细探寻和开掘的触摸两个“舍不得”,不但厘清了一种外在的矛盾冲突,更亲历了内在的挂念母亲、勤奋好学的独特体验;品析一个不起眼的语气词“呢”,“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催生的是一种发现,是对言语创造的精神意蕴的惊喜发现

3.以“体察形式”为取向

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以“体察形式”为取向,引导学生透过“语表”深入至“语里”,准确、深刻、丰富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精神意蕴,再回望“语表”,品赏其对于表现“语里”的独特价值感性的触摸与理性的品析交融,引领学生得言、得意、得法,从而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窠臼

言语形式是言语作品外部的呈现,表现为有形的线性结构,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属于物质的范畴;而言语内容则是一个言语作品内部的方面,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本身无形无色无臭无声,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之中王尚文先生认为,所谓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虽然不可分割地统一于言语作品之中,但学习者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教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主要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秘密”,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每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言语表现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即使表现与他人相似的内容,使用的是同样的文体,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便是“言语形式”的独特魅力,文本的价值在于此,阅读教学的价值更在于此因此,语文教学旨在利用他人成熟而又独特的言语作品和言语经验,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使他们的言语表达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学中,以一串数字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揣摩文本的整体表达顺序;顺水推舟,感受详略得当之表达手法;品赏景色描写,体悟借景蓄势、以景写人的精妙表达„„凡此种种,皆是设法将学生的阅读视角牵引到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形式上来

第四篇:病句修改好

病句修改

修改原则:多留少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尽量不改变原意。

病句修改的方法:

1.提取主干、分析枝叶法:

例: 我国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结束了在我国神圣领土上最后的殖民主义痕迹。

保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采取紧缩法,先看“主干”再看“枝叶”是否有毛病——成分是否残缺或多余;搭配是否妥当;修饰是否恰当;包含正反意义的判断是否前后呼应。

2.分析句意是否合乎事理、语言习惯。

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二、常见病句分类修改训练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提示:并列短语共做一个成分,易出现搭配不当语病,故应特别注意“和”“与”“跟”“及”“一齐”等连词和表并列关系的顿号。

2.主宾搭配不当

例②:这次在工厂的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3.动宾搭配不当

例③: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4.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④:即使日本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5.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5:你只要有双聪明能干的手,就能创造财富。

强化训练题

⑴.同学们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杨红樱的报告。

⑵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

⑶由于今年冬天气温持续下降,空调市场很火,市家电大楼平均一天的销售额达五十台。

⑷上课了,王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⑸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⑹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⑺他深沉懂得来自群众的信任是最高贵的。

(二)成分残缺或多余

1.主语残缺或赘余

例1: 在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2.谓语残缺或赘余

例2:派出所反扒教育活动。

3.宾语残缺或赘余

例3: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渊洁以五年的精力完成了童话故事《皮皮鲁和罐头小人》。

4.缺少关联词

例4: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竹枝。

强化训练题

⑴ 由于《皮皮鲁传》具有特色,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⑵ 暑期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对我印象很深刻。

⑶ 好书好比慢慢品味上品的牛肉干,要仔细咀嚼,才得其妙。

⑷ 经过玉树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⑸ 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⑹ 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⑺ 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⑻ 伦敦奥运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叶诗文的奋力拼搏,终于或得女子400米混合游的金牌。

(三)语序有误

1. 关联词搭配不当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例1: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例2: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3.定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

例3: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3.不符合规律:

例4:在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化训练题

⑴尽管南极气候恶劣,我国科考队员还是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

⑵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⑶昨日,已逝女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追思会在台北举行。

⑷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市人。

⑸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⑹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7)武汉市张惠妹的粉丝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非十分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

(五)表意不明

1. 指代不明

例① 电影《英雄》试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分析:“其”是指电影还是小说中的画面?不明确。

2.有歧义

咬死了猎人的狗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他胸前戴着五彩夺目的大红花。

2.概念误用: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辞海》、《百科全书》等。

3.主客倒置:那时,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4.否定不当:没有人能不否认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

5.前后失衡,缺乏照应: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强化训练题

⑴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⑵台独分子进行分裂活动,为岛内绝大多数民众所反对,他们是爱国、维护祖国统一的。

⑶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4)饺子包好了。

(5)他原来住在这里

(6)这次卫生大扫除,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部参加了。

三、综合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程老师的事迹。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全省广大青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五四青年节.3.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的本质。

4.学生语文成绩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5.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6.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的笑。

7.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8.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9.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10.迟回家,我真担心被唠唠叨叨的妈妈挨骂。

11.我国的石拱桥到处几乎都有。

12.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13.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1)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2)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1)(2)

第五篇:电教课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河底联校

靳文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就学难点:熟炼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策略: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引探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片一)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2

18÷3

6÷2

16÷4

8÷4

20÷5 15÷3

8÷4

18÷6

4÷2

10÷5

4÷4

学生开火车口算,教师抽名说是怎么算的,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激趣导入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师:今天小兰猫也来与大家一块学习,大家高兴吗?„„

师:小兰猫也给大家带来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助。咱们能行吗?

过六一了,小猫们也很高兴。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出示例似p48主题图)(图略)

三、探究新知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1)平均每行几面?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归纳小结

出示思考题:

1.怎样求商。

2.怎么想乘法口诀.(提示:看算式中的什么数想口诀)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请同学将归纳小结的方法指点给小兰猫.

五、巩固强化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内订正

2.视算P51例4 学生用手势表示商

3.游戏

(一)小兔过河采蘑菇;

游戏

(二)火炬接力赛(小组合作完成)

六、发展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尝试自己小结

第二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育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电化教学实物操作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用知

师联系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设计了复习题:

1.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二(1)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人有多少人?并点拔思考6和3比,6里面有几个3?6是3的几倍?

2.请学生联系实际摹仿举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教师抽名口答,并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唤起学生对“倍”概念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并针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画出示P54例2主题图,(图略)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学生分组活动亲自参加到动手100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个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

教师在这此基础上又适时提问“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吗?”

3.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梳理,引导学生提出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

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讨论解题思路、想法。并派代表反馈展示不同解题思路,方法:可能有(1)通过摆看出来的,(2)可以用除法算(即求15是3的几倍,就是求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师巡视辅导,并适时点拔,提问:“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训练,P54“做一做”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阻碍。

2.变式训练,练习十二.1-3

3.综合应用:

小玉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图略)

问题:(1)想想,说说“千米”表示什么?

(2)小玉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个小时?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四)发展评价: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你愿意为自己的表现打分吗?准备打多少分? 22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思礼小学

侯东风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下面我们进行脑筋急转弯,请看大屏幕,看谁能快速地说出答案和计算方法。(课件出示题目)

36÷6

30÷5

18÷3

20÷4

12÷2

24÷6 15÷3

12÷3

(部分题要求学生说出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了解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诀掌握情况,唤起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2.下面请听老师处两道听算题目,考考你们,用你们的小手指告诉老师答案。

(1)25÷5(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几?

(抽一学生列式)刚才我们在计算题目时都做得非常快,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什么方法?(生答)那么看来,要快速地计算除法,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是非常必要的。现在老师就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一下你们的乘法口诀。火车火车开起来,那列火车愿意开起来呢?

第一列火车,请你们说出7的乘法口诀。第二列火车,请你们说出9的乘法口诀。第三列火车,请你们说出8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7——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在学习新课时能用乘法口诀求商。】 3.谈话导入: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你们的乘法口诀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相信在这节课上,你们会发挥得更好,有没有信心?(生答)下面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二、情景导入:

1、师:每年的六月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思礼小学的二年级同学可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

三、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小朋友在忙着为举行“六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时,还发现了一些数学信息,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依次出现信息,学生读)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设计意图:首先课件出示“欢乐的节日”情境图,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而发现数学信息,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听说能力的同时,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

2、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

56÷8=7(面)

(七)八五十六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图中,老师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要挂成7行呢?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生读):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

生:要求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除法来计算,56÷7=8(面)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除法算式。生:被除数是一样的。„„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根据第二组、第三组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学生开始分组或独自进行探究活动。

(小组内交流学习,抽学生全班汇报)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49÷7=7(颗)

七七四十九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27÷9=3(行)

三九二十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在学习新知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述,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4.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刚才我们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列出了除法算式,他们的除数分别是

。在求商时,都用的的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你们掌握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一关,我会算。

48÷6

32÷8

72÷8

49÷7

63÷9

54÷9(指名汇报答案及计算方法,全班订正)

2.师:大家只要熟记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了。

师:“智慧乐园的许多小动物,也等着我们用今天学到的新本领去帮助他们呢?”(1)小猴摘桃子。(先独立完成P50第1题,抽学生全班汇报)(2)小白兔过河。(完成P50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你喜欢哪只小白兔,就帮助哪只。想帮助几只就帮助几只。”

【设计意图: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3)看大屏幕解决问题。(4)、实践性作业:智力大挑战

()÷()=7()÷()=8()÷()=9 ㈣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都有什么收获呢?(生答)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七)八五十六 56÷7=8(面)

(七)八五十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48—49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奖励用的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复习旧知

1、口算大比拼

12÷2= 24÷4= 15÷3= 12÷6= 24÷6= 15÷5=

2、填口诀

三()十八 七()五十六 八()七十二

()九四十五 五()四十 七()六十三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2、口算56÷7(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 56÷7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6、揭题。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49“做一做”,教师巡视。

(2)集体订正,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2、游戏:看谁先摘到桃子?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2)集体订正,课件验证,学生每说对一个,桃子就“当”落地,被摘到。(3)抽取三、四题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求出商的? 3、小兔过河。(第50页第2题)(1)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石头变色。

4、美术小组有男生16人,女生8人,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

56÷8=□(面)

想:()八五十六

56÷ 7 = 想:七()五十六文平均每组几颗星?49÷7=□(颗)

想:()七四十九 可以摆几行? ÷9=□(行)想:()九二十七

27

下载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电教课 教学设计修改好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修改好后的演讲稿

    123泰勒焦虫病是动物普遍传染和危害极大的一种传染病,牛的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致死率高达42%-100%,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布帕伐醌是治疗泰勒焦虫病的最有效药物,但其原料成......

    最新修改好的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有心有爱,明天更有力量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5`12这天既是我国汶川地震发生日,也是国际护士节这天,大力宣传防震知识和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

    读数、写数电教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读数、写数》教学设计 一年级 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姓名:古萨歌 单位:襄城县紫云镇马赵小学 1、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34......

    房屋买卖定金协议修改好

    陆丰市东海雅乐居房产中介 定金收付书 为了保护房屋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购买甲 方名下物业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房屋基本情况:乙方预定甲方名下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修改好)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

    修改好的代课老师协议书

    渠县宋家乡中心学校 代课教师聘任合同书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因教学工作需要,(甲方)聘请乙方为代课教师。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合同法》、《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双......

    《故宫博物院》教案(修改好的)[大全]

    《故宫博物院》教案 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邬翠莲 一、图文并茂游故宫 同学们去过故宫吗?(没有)唐朝诗人骆宾王曾有这样一句诗来描写故宫博物院:“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老师曾经......

    电教课代表职责

    电教课代表职责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学校为每个考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使多媒体设备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特制定电教课代表职责。 1、电教课代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