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让插图轻舞飞扬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策略的思考
【摘要】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插图全面有效地利用将有利于教学资源整体利用率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从教学插图利用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利用的策略中,提出提高教学插图有效利用的策略,让教学插图在课堂教学中“轻舞飞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插图;有效利用;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同样,读者与文本、编者(包括插图的创作者)之间也通过阅读行为这一桥梁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那么,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就不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被遗忘。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材插图有效运用现实意义 1.儿童心理平稳发展的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思维过渡阶段。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三年级是一个过度阶段,之前是形象思维,之后就是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但是,即使是抽象思维的过渡,也是一个在形象的思维上渐变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自我意识过渡的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使得其独立性日益增长,评判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步深化和扩大。低年级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稳定性较差,高年级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性,并能对自己一分为二,稳定性增强。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力度,让学生能够在两个特点之间顺利过渡,这也是对教材资源提出的一个调整。2.教材资源合理利用的整合要求
课文插图,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插图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图文并茂,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直观性、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其观察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目的。让课文插图插上飞翔的翅膀,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3.语文课堂扎实开展的有效需求
这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如果要不断从课外探取新的资料来充分发挥每一次课堂的精彩之处,这对于公开课等活动是异常重要,但是用于平常的常态课中,往往会造成丢弃课文教学中的现成资料,而过分夸大了课外的材料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扎实的语文教学的展开是不利,对于语文课堂的回归常态化也是非常不利的。就如品菜一样,偶尔的大餐才能引起胃的注意,振奋食欲。天天给你“大餐”,到最后,都无大餐可用,而“家常菜”也早已适应不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从教材本身的教学资源入手,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扎实语文课堂,而教学插图是和教学文本联系最紧密的内容,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在有限的资源中挖掘无限的资源。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材插图有效利用的现实阻碍 1.多媒体教学的市场抢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抢占课堂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字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时间,学生手中没有教材也能顺利完成一节课,于是教材中精美的插图完全被取代。
2.学生对多样化图画的追求
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了,报纸、书本、网络等各种材料的冲击使得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视频等也使得抽象的文字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3.教师对教学插图的忽视
插图在许多教师的印象中已渐渐被淡化插图的作用在教师的印象中渐渐被淡化,教师往往为了制作课件费尽心思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采用多样化的材料,包括声音、视频等丰富课堂,吸引学生,使得唾手可得的课本上的丰富多彩的插图被放置一边,置之不理,宁可舍近求远。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插图有效利用的策略
策略之一: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教学插图“各显神通”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插图,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的功能,每一幅教学插图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或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或是为了拓展文字外的空白,或是为了是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等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功能向学生实施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识字插图,奠基
这类型插图多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对于刚刚开始小学生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形象思维上,对于识字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于一些相对比较抽象的汉子,在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上,更要借助实物图形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长城》一课时,理解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时,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过,离自己的实际认识领域也比较遥远,在和平的年代中讲述战争时代的专业名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把长城图景对照课文进行理解,不仅弄懂了词义,了解了作用,还把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连续插图,诱导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句、段的含义,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一些教学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对于有的句段或较浅显的词句,也不容易理解单纯地通过文字的叙述、描绘、解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理解、记忆,甚至于反叙述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采用多样化的连续插图,能够在学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在阅读句子后,依据课文插图对文章内容有新的诠释,句意就变得简单浅显了。
如《詹天佑》一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是如何使爬坡,线路又是如何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为什么有好处,火车的车头车尾是如何拉的,如何应付岔道等等,利用插图,学生对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3.配文插图,点睛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文章中插图的出现也更具深刻意义,更加注重的也是文字的描绘了,那么当文章插图出现的时候,就更具深意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是,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发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能够从插图的一些细节发现内涵,关注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在分析文章时,重视了插图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概括分析的能力。
如《圆明园的毁灭》,在对前文的细致描写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金碧辉煌、独一无二,以及其不可估量的世界价值。当八国联军掠夺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场面,但是通过文中插图,那些残垣断壁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原本的珍贵字画,没有了,原本地精美瓷器,没有了。理解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也对八国联军的无耻行为有了更加直接的情绪释放,那“三天三夜” 的大火就会将爱国情怀燃烧。
4.德育插图,寓理
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是文章的装饰,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图以载道,结合课文讲解,可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小学低段的一些寓言类的课文就具有这样的意义,高段中的一些文章,也赋予了插图特殊的使命,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如课文《金色的鱼钩》,插图画着老班长和三个年轻战士坐在茫茫的沼泽地中,三个战士手中都拿着热气腾腾的汤,唯独老班长手中没有,但是大家脸上都没有失去希望。让我们联想到了那个特殊的艰难岁月中,我们的前辈们,在绝望面前也没有丧失信心。那么作为现代衣食无忧的我们,更应该珍视拥有的,勇敢面对每一次挫折。以及他所给予我们的为别人奉献的精神也是我们很多学生所缺乏,或者远离的品德了。
策略之二: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插图“光鲜亮相” 1.文图结合,细水长流
人教版的课文都有丰富、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让学生在图画中解读文字,在文字中描绘图画,让图画和文字等到新的融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到了全面的提高,在眼前的文字中,在头脑中的图画中一步步走向文字的内涵,到达细水长流的目标。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特定的图画中带入,才会生成新的收获。
2.以图促问,层层递进
优秀的插图能给学生以情感影响,这是由视觉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插图可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这就为有效快速地导入课文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策略之三:忽如一夜春风来——让插图“轻舞飞扬” 1.取名——赋予插图鲜活的生命
名字,往往寄托人们美好的情感,传达事物的意韵。好的名字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引起人们的遐想。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听而又意韵深长的名字,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一幅幅插图在学生放飞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
如《乡下人家》的教学中,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接触瓜架、藤蔓的机会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没有很好的观察过,所以,利用文本的插图,为插图取名字。看着这幅图画,你能不能为它取一个名字呢?“瓜藤绕架图”“鲜花盛开图”等,不仅把乡下人家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也把乡下人家的特点尽情展现,这也是学生寓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
2.描述——展示插图优美的意境
插图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插图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在诗歌的教学中,更展现了其魅力。
如杜牧的《山行》写出了秋天红叶满山的美景,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在领悟诗句中, 面对画面把你看到的景象说出来,如此清晰地描述,把一切都没好都描绘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配诗——挖掘插图内在的神韵
所谓神韵就是一幅画的精神所在。一个画家要想把画画好,就必须发现这种精神,并且使它活泼、自然。同样,对于欣赏者来说,欣赏一幅画也要善于发现这幅画内在的精神,即神韵。笔者认为,给插图配上韵味无穷、饱含哲理的诗句是挖掘图画内在的神韵的一个好方法。学生会调动一切感官,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大脑中储存的一些信息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灵感、顿悟会接踵而至。如果说配诗是架起图画和文本之间的桥梁的话,那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储备则是这座桥梁的建筑材料。
4.想象——表达插图幽深的情感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对联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果把对联引入课堂,引领学生给插图写对联,既可以练习让学生对对子,又可以把插图悠深的情感表达出来。插图的艺术空间, 给读者留下思维体操舞台, 徜徉在画面中思维不会荒漠, 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图画中寻找有价值的思考点, 巧设问题启发思考。
如《丰碑》插图中, 创作者除重视表现人衣着神情外, 十分注意刻画军需处长两手的举动。观察图面, 说一说: 从这两只手,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微微向前伸的左手展开多元思考, 军需处长的手不仅在向战友借火,更含有期待战友勇往向前的深意。再读课文,军需处长的形象自然会更丰满了。
《威尼斯的小艇》描写了异域风情, 而画面中的城市建筑、宽阔河道、别致小艇无不展现出水城威尼斯的魅力。初读课文, 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威尼斯城市与你印象中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这里城市景观有什么特点? 从感性上认识到水中有城, 城在水中, 小艇是人们生活交通的工具。在图文联系时,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小艇又长又窄、又深又翘, 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体会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5.再创——给予插图新生的能量
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水乳交融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插图也有不足的地方,甚至发现插图也会有错误,对插图提出修改意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还鼓励学生自己给课文配插图。
如《小音乐家杨科》一文的插图,突出了小杨科渴望得到小提琴,而胆怯地走向地主食具间去看一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的过程,就可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内容和课文内容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想象补充描述,进行适当的习作或者说话练习。用故事引路,诱导学生想象,待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文字创造。就是对文本的一个重新解读的过程了。
语文课程标准之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的插图资源也无疑进行着“革命”。对教学插图的合理、恰当、有效利用,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应,而且也可以节省额外的课外资源,节约教师的劳动力。追求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的教学方式。教学插图的有效利用利用插图资源可施展的空间和范围更广阔。教学插图的“轻舞飞扬”带来的也许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学生学习的“意犹未尽”了。
参考文献:
[1] 王鹤森.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7(4).[2] 蒋成云.阅读教学中课文插图运用失衡现象[J].教学与管理,2007(11).[3] 陈增信.发挥小学语文插图作用之浅见[J].教育评论,1997(3).[4]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55.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文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图片1:中国石
图片2:珍贵的教科书
图片3:咱家还缺啥
图片4:月光曲
图片5:一夜的工作
图片6:夜莺的歌声
图片7:雪后
图片8:小守门员
图片9:小摄影师
图片10:蟋蟀的窝
做人要厚道,转载请注明来自猫扑(mop.com)
图片1:我家的猫
图片2:我的父亲李大钊
图片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图片4:温暖
图片5:伟大的友谊
图片6:挑山工
图片7:司马光砸缸
图片8:十里长街送总理
图片9:森林的主人
图片10:三味书屋
图片1:让我们荡起双桨
图片2:穷人
图片3:七根火柴
图片4:奴隶英雄
图片5: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图片6:蜜蜂引路
图片7:马踏飞燕
图片8:骆驼和羊
图片9:卢沟桥的狮子
图片10:林海
图片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图片2:捞铁牛
图片3:狼牙山五壮士
图片4:苦柚
图片5:开国大典
图片1:倔强的小红军
图片2:金色的鱼钩
图片3:琥珀
图片4:古井
图片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图片1:丰碑
图片2:凡卡
图片3:打碗碗花
图片4:翠鸟
图片5:吃墨水
图片1:草船借箭
图片2:曹冲称象
图片3:不懂就要问
图片4:忘了
图片5:忘了
第三篇:小学课文插图
导读语:虽然很多东西,无论多么珍贵,无论我们多么珍惜或多么懂得去珍惜,他们总是会离我们而去的。例如时间、青春、岁月、童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回忆......80后无比怀旧的小学课文插图,回忆一下吧!以纪念那些无处安 放的青春。
司马光砸缸
翠鸟
挑山工
沟桥的狮子
卢
琥珀 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改,就改,《咱家还缺啥》?
就
蟋蟀的家
毕昇
打碗碗花
我的父亲李
大钊
吃墨水
铁牛
捞
骆驼和羊
金色的鱼钩
让我们荡起双桨
倔强的小红军
马踏飞燕
珍贵的教科书
曹冲称象
我家的猫
1,乌鸦喝水...呵呵..好经典.2,落花生
3,完璧归赵....4,景阳冈...嘿嘿
那时候老师也没有说过老虎是保护动物来着....5,这个叫什么?不记得了...大概是讲美术课画杨桃,不同角度观察,画出来的画不同...6,皇帝的新装...现在想想..这样的故事似乎一直在上演...7,猴子捞月...8,老版喜洋洋与灰太狼....哈哈..9,小壁虎找尾巴....10,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嘿嘿.....现在还能背..11,骆驼和羊...还记得寓意: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为各自的高矮,而相互歧视。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因为自己能做某种事情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做某种事情而垂头丧气。
12,司马光砸缸...13,这个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大概是说一个老人捕到一条神鱼,鱼求老人放过它,它能满足老人的任何愿望,但是老人的妻子太贪心,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14,狼牙山五壮士...学了这个文章之后,就爱上了枪战片...15,达芬奇画鸡蛋...16,好像叫 雨中情...不知对不对..17,初冬~当时真是羡慕他们,可以大吃柿子...18,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 狗吃肉 奥特曼打小怪兽
19,难忘的泼水节? 是讲周总理的哦...20,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俊不俊。” 一会儿把姑娘领来了。
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
说完,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一徒弟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又将她另一徒弟投进河里...21,少年闰土...嘿嘿..22,丰碑...军需处长——长征不怕远征难!
23,这个应该都记得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4,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学过唱同名歌曲呢..2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6,小摄影师..27,夜莺的歌声...外国版的放牛娃?
28,苦柚..29,凡卡 写信给爷爷的凡卡,连地址都不知道..不知道他爷爷现在收到没..30,她是我的朋友...好伟大的童鞋..3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3,挑山工...34,珍贵的教科书..小时候特别感动,非常热爱教科书!
35,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童鞋..36,曹冲称象...天才的小童鞋...38,倔强的小红军
3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挺美好的..38,伟大的友谊..39,金色的鱼钩..40,我的父亲李大钊...42,草船借箭...呵呵,三国的故事,记得倒清楚...43,这个也忘了,有记得的童鞋可以说下...毛主席啊,致敬><
第四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摘 要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和当下流行的价格昂贵的绘本教材相比,插图便捷可用,且本土设计,更符合学生品味,这为利用它进行“识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而小学低段语文课文插图,也应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发挥应有的功效,应从以下一个方面出发:
一、“猜图”:培养自觉的读图意识。
二、“读图”:提升核心“解读能力”。
三、“补图”:拓展“创作能力”。
四、“展示”:促进“表达能力”。
关键词 识读 插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87-02
现行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插图普及,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图为文描述形象背景,文为图作具体描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满童趣和美感,使学生爱不释手。就这样我们要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教学,使得“读图”和“读文”有机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效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猜图:培养自觉的“读图意识”
1.猜想,激活敏感观察
读文之前,让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感觉猜想画面内容或故事后,再阅读文字。随后,他们有的就会为自己猜对而欣喜若狂,有的会为自己猜错而恍然大悟。几次之后,便会发现猜图可以极大地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会逐渐意识到图与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读文前的观察非常有意思。
2.观察,引发自由想象
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而插图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因为课文插图的形象刺激着学生感官,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找到与课文插图所描绘的景象相匹配的材料,想象的翅膀就飞起来了。尤其是一些细枝末节更会让孩子产生丰富联想,进行自我扩充、延伸。
3.想象,促进思维发展
伴随着想象,透过画面,孩子进入不同的思维状态。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此刻,应给学生创设用自己语言表达图意情境的机会。经过前面对插图的猜测、想象,学生就会开始注意寻找解图思路和方法。
二、“读图”:提升核心“解读能力”
1.选择不同的互动途径
(1)利用符号性插图识记。符号性插图大多出现在拼音学习、集中识字、规律识字等课文中。符号性插图大多是一张图片对应一个拼音或一个文字。这类插图给汉字、拼音赋予丰富的内涵,使符号形象化,学生看见插图后就有深刻的印象。教师教学中,可以用图记形、形义结合,效果明显。
(2)利用实物性插图赏句。实物性插图大多记录了特定时空内的特殊人物、特殊物品。借助实物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感受特定的人物、实物等。实物性插图突破了课本本身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认识人和物,为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不同的互动时间
(1)先看图后学文,用于导入新课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时,学生往往对形式单一的文字文本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的图像材料有较大兴趣。在教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运用图片的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插图作为铺路石,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创设一定的情境,再由教师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引向课文本身,揭示新课。
(2)边学文边看图,实现重点把握和难点突破
小学生认知比较有限,知识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会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图像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解读课文重难点,加深对课文理解,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内容是根据观察对象的某些外在特点,通过想像加工写成的,有时读者与作者的想像不能完全同步,特别是由于低段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所限,造成对其所写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处理不好这些地方,学生思维就会在此停滞不前。此刻,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图文互动,观察插图。
三、“展示”:促进“表达能力”
1.“评”:发现插图问题的所在 插图虽然是由各路专家精心设计,但在运用和研究中,有时难免也会出现有争议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评价插图。首先,检查插图本身是否有缺陷,如插图的色彩等是否合适等。
2.“说”:赋予插图鲜活的生命
当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有意识地拿出没有学过的课文,提前在课堂上安排现场猜图、想象和创作的训练。相信此时的读图能力与最开始的“猜图”阶段比,一定有很大提升。当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此时往往是欣喜的。这时就抓住契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插图对课文进行复述,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写”:展示插图优美的意境
小语教材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但细观文中插图,几乎没有给插图取名字的。如果我们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实际和小学生好奇心盛、探索欲强的特点,让孩子尝试以书面形式。给插图写话,记录在课文插图旁边或写话本上,给学生制造些牛刀小试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也是一个好渠道。
第五篇:课文插图使用策略例谈
课文插图使用策略例谈
[摘 要]课文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活用课文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以图引文,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悟文,解读教学文本;以图说文,提高学生能力;以图忆文,帮助学生复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插图;活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1-01
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书,那一幅幅精美细致的课文插图总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这些插图不仅色泽鲜艳、生动形象,更兼顾了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活用课文插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活用课文插图,点亮语文课堂呢?
一、以图引文,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的执教中,我设计了导入环节。
首先,出示课文插图,然后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图中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小男孩。我接着问:“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再次读图,进行质疑:“那位老人是谁?小男孩又是谁?他们在看什么?”我借机简介人物,引出课题:“图中的老人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和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吧。”
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来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列宁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又激起了他们对课文的探究欲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图悟文,解读教学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是课文重难点的具体呈现。教师若能适时借用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人教版小?W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的教学。
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形象时,我出示了文中“老师认真备课”的插图,让学生看图思考:“夜深人静时,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学生说在备课。于是我接着追问:“那别人都在干吗?”学生们说有人在睡觉,有人在看电视……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感悟:“那大家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这是一个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令人尊敬的老师。
此时此刻,这幅插图让师生情感产生了共鸣,使老师的崇高形象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灵中,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课的教学难点也随之突破了。
三、以图说文,提高学生能力
课文插图虽定格在某个画面中,但其背后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广阔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补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西门豹》一文的教学中,在学习西门豹教育其他官绅的巧妙之处时,我提问:“惩处了巫婆,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许久,此刻其他官绅会想些什么?”然后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充分发挥想象,此刻官绅们在想什么?”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各抒己见。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又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理解了“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语。
再如《燕子专列》中的插图是小贝蒂捧着燕子的情景。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贝蒂找到了冻僵的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从插图入手,能够诱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以图忆文,帮助学生复述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受教学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教师很少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其实,对于一些典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瓜地刺猹”的内容和所配的插图是浑然一体的。这一段回忆仿佛一幅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在指导背诵时,我巧妙地结合这一幅插图,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看图,学生依次说出:“上面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沙地,有碧绿的西瓜。”然后,他们将视线转向中间:“一个少年,项带银圈,手捏钢叉,正准备刺猹。”最后,他们的目光落在那匹猹上:“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将文字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总之,插图不是简单的一种点缀。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插图,不仅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点亮整个语文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