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谭琼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策略
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策略
姓名:
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日期:201
3谭琼弥勒市古城小学652399年12月10 日
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策略
【摘要】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用插图,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及文章内容。
三、借助插图感悟文章的中心。
四、借助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插图激发理解感悟培养提高
小学语文课文中编排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丰富多彩,是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精心设计的,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正确有效地使用插图,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找好突破口很重要,有的课文中一幅简单的插图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因为插图大多是文章精彩段落内容的体现,它是一种间接的表达形式。教学时,以插图为突破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在学生发出惊叹以后揭题,接着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向学生描述:桂林,位于我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那里山水秀丽,风景如画,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这样美的地方,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去玩个痛快。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桂林“旅游”。这样,通过让学生观看色彩鲜
明的画面和教师富有表情的描述引入新课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及文章内容
课文中形象直观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抽象的词语。插图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表现,词语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词语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例如教学《矛与盾的集合》一文时,学生对于“矛”“盾”为何物,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样子及其作用,从而理解“矛”“盾”这两个词的意思。
三、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图文对照,可使课文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例如教学《四季》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第一幅图: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第二幅图:夏天来了,荷花开了。第三幅图:秋天来了,稻子黄了。第四幅图:冬天来了,下雪了,小朋友们堆了一个漂亮的雪人。这样,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话,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在图文结合讲解课文,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四、借助插图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会使学生看后受益终生,激发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插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读”图析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挑山工》的插图画的是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位身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插图,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文中有关的句段,在理解句段内容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这样,学生就会把这幅图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深入认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到达目的。
五、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插图描绘的往往是事物的瞬间,或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就能丰富画面内容。
1、由静态的画面想象动态的画面。例如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插图上是周总理端着银碗满面笑容的和傣族人民在一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的动作、语言,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图上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课文《蓝树叶》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园园的动作、神态,从而想象林园园的内心活动。
3、由事物的终结想象它的延续或发展。例如课文《骄傲的孔雀》的第四幅图是孔雀低着头,花喜鹊对它说:“骄傲的孔雀,湖里哪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的影子也不认识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听了花喜鹊的话后,孔雀会怎么做。
六、借助插图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加重了说话的份量,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必须使其有话说。为此,教师必须寻找适当的说话方式,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材料。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当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此时的学生往往是欣喜的,有的还迫不及待地与同学交谈。这时,教师可抓住兴奋点,引导他们用语言把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读”图,练习说话,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时启发学生以图为中心,根据画面进行合理想象,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内容,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概括的画面具体化。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扬科跪在小提琴面前,他想对小提琴说什么?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开想象,各抒己见。在阅读教学中,以插图为中心进行说话练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正确理解图意,不仅有助于知识传递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摘要:插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文插图 语文教学 低年级 有效使用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有课文插图都具有装饰、解释和促进功能,只是对于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插图的功能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有效使用课文插图,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再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如苏教版第三册《再见了,北京》一课精美插图,图中的鸟巢、运动员、美丽的礼花都体现出人们奥运会的喜爱和不舍。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教师顺势引出课文主题。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对文本产生兴趣,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关注到了“灵”,这个字对学生来讲很难理解。我在生字教学是时,就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这时,学生能从插图中梅兰芳的眼睛来说出这个字的大体意思,让学生自己领会比教师口授出来有效的多。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写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苏教观察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春笋》,课文的插图表现的是雨后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的情景。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领悟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为以后学习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幅静态的插图,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学生同插图进行对话,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五、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插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讲述故事,降低了难度,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讲述了,激发了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讲述的兴趣,培养了低年级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们就应该培养这种能力。训练学生从说好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慢慢地说好一段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增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上述五条关于插图有效使用的建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正如插图的三大功能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样。因此,在插图的使用上,我们要选好其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梅 徐文华.一年级语文插图的教学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7(1)第4卷第1期
[2]何芙蓉.插图——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J].现代语文2008(11)78-79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课文插图使用策略例谈
课文插图使用策略例谈
[摘 要]课文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活用课文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以图引文,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悟文,解读教学文本;以图说文,提高学生能力;以图忆文,帮助学生复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插图;活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1-01
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书,那一幅幅精美细致的课文插图总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这些插图不仅色泽鲜艳、生动形象,更兼顾了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活用课文插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活用课文插图,点亮语文课堂呢?
一、以图引文,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的执教中,我设计了导入环节。
首先,出示课文插图,然后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图中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小男孩。我接着问:“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再次读图,进行质疑:“那位老人是谁?小男孩又是谁?他们在看什么?”我借机简介人物,引出课题:“图中的老人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和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吧。”
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来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列宁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又激起了他们对课文的探究欲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图悟文,解读教学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是课文重难点的具体呈现。教师若能适时借用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人教版小?W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的教学。
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形象时,我出示了文中“老师认真备课”的插图,让学生看图思考:“夜深人静时,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学生说在备课。于是我接着追问:“那别人都在干吗?”学生们说有人在睡觉,有人在看电视……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感悟:“那大家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这是一个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令人尊敬的老师。
此时此刻,这幅插图让师生情感产生了共鸣,使老师的崇高形象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灵中,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课的教学难点也随之突破了。
三、以图说文,提高学生能力
课文插图虽定格在某个画面中,但其背后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广阔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补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西门豹》一文的教学中,在学习西门豹教育其他官绅的巧妙之处时,我提问:“惩处了巫婆,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许久,此刻其他官绅会想些什么?”然后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充分发挥想象,此刻官绅们在想什么?”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各抒己见。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又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理解了“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语。
再如《燕子专列》中的插图是小贝蒂捧着燕子的情景。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贝蒂找到了冻僵的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从插图入手,能够诱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以图忆文,帮助学生复述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受教学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教师很少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其实,对于一些典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瓜地刺猹”的内容和所配的插图是浑然一体的。这一段回忆仿佛一幅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在指导背诵时,我巧妙地结合这一幅插图,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看图,学生依次说出:“上面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沙地,有碧绿的西瓜。”然后,他们将视线转向中间:“一个少年,项带银圈,手捏钢叉,正准备刺猹。”最后,他们的目光落在那匹猹上:“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将文字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总之,插图不是简单的一种点缀。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插图,不仅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点亮整个语文课堂。
(责编 刘宇帆)
第四篇:有效使用课文插图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使用课文插图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文字与图片的阅读过程中,对生?拥牟逋急硐殖龈?为强烈的探知兴趣。从小学教材的编写体例看,基本教材的每篇文章均附有插图。这些插图的内容设计与遴选混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认识水平,有效使用课文插图,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使用 课文插图 促进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课文插图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更清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课文每一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未能发挥其就有的作用。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可以说,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此三项功能,只是对某一幅具体的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图文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找准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就这一问题,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有效使用插图,促进文本消化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要想把课文插图“盘活”,最基础性的是要让小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外,更须要教会他们进行观察的方法。比如:对于景物图观察,应当讲求一定的顺序;对于人物图观察,关键在于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些什么。以《珍珠鸟》教学为例。课文通过描写“我”与珍珠鸟亲近和交往的过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课文插图与文本语言相互映衬着,如“吊兰覆盖鸟笼”、“雏儿”长相,还有“小鸟趴肩熟睡”等。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图文对应的地方;接着让学生们在图文互动中,在品词析句和实际想象中,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生怕惊动小鸟?描写雏儿绕着笔尖蹦来蹦去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问题;然后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相互之间“谈一谈、议一议”;最后,在集体范围内师生共同梳理、总结和提炼。如果把插图观察说成是在用眼睛寻找形象性线索的话,那么课文阅读则是在用内心来寻找隐匿性线索。图文结合,其实就相当于这两种“寻找”方法同时共用,我们就会从“盘活插图、消化文本”中攫取“1+1>2”的实质性效益。
二、有效使用插图,促进想象思维
在指导图文互动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不但学习兴趣很高,而且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有时竟然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在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中。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小学生在课文学习时,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凭借鲜明生动的插图艺术,能够初步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再造想象力,更加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那么,是否可以让小学生为课文配图呢?以《赤壁之战》教学为例。第一课时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初步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知和绘画能力为课文配上插图。这毕竟是一种尝试嘛,所以原本也就没有太高的期望。可是,上第二课时前的作业检查让笔者大为吃惊,同时也兴奋不已。学生们那一幅幅课文配图虽然显得有些稚嫩,却与课文内容之间的结合相当紧密!譬如:“赤壁驻军图”“黄盖献计图”“黄盖诈降图”“乘风前进图”“火烧曹营图”“曹军大败图”等,(这些图名为笔者所添加或修正)简直就是课文内容的生动缩写和简单再现。其中“驻军图”上展现了曹吴两军隔江而对、互有戒备的样子;“诈降图”中的小船上,外面扎着芦苇人,船舱里还藏有火硝、硫磺等爆炸物等。不难想象――这是咀嚼课文、形象揣摩、主题意会的结果,更是一种再造想象的结果。
三、有效使用插图,促进人文情怀
有人如是说道:“语文是一个工具,不过与锄头、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语文这个工具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始终长在一起,这就是‘文道统一’。”这种“特殊工具论”与新课标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指导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图文互动形式,以独特的美感优势,更好凸显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小学语文基础教材中充满了各种情趣的插图,蕴含着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再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在“走入文本、走向作者”中引发思想渗透,获取情感共鸣,从而逐步唤起他们对美的内在追求。以《游园不值》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借助文中插图,结合对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绘就了一幅幅各有特色的“红杏出墙”图。再如:志南《绝句》中的“杏花雨”和“杨柳风”;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中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等等,诚可谓“诗中有画,如在眼前”。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帮助学生实现“图文互动”的优质资源,以更好地培养他们“发现、感悟、创造”的审美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仅次于文章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插图可以更好地凸显出文章的主体内容,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有利的知识并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章与图片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想象与创新能力。有效使用课文插图,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文:谈课文插图的有效运用
让插图为小学语文插上翅膀
谷雨小学 吴金菊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用这些形象、具体、直观且透着趣味的图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插图;运用;方法
打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插图,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考虑:
(一)图文结合有利于初步感知课文。
在课堂上,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在教学《亲人》时,可先指
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二)图文结合有利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学。
课程改革后编写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良好。
(三)图文结合有利于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可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将教学的理解能力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
二、认真分析插图,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地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很好的培养和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全面观察插图,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会发现,对于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
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深入理解插图,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晨读》一课,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小学生在清晨刻苦读书”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