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

第 1 页 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

第 2 页 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

第 3 页 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

第 5 页 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第 6 页 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

第 7 页 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 8 页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

第 1 页 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

第 2 页 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

第 3 页 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

第 4 页 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

第 5 页 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2?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第 6 页 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2)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67页的例题,钟的时针、分针分别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角,先从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诉学

第 7 页 生这样的角分别是钝角、锐角。教材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次上,为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指着某个角这样说:这个角比直角大(小),是钝(锐)角。但是,不要离开了角的图形说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 8 页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 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 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 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 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

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2、“想想做做”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 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 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

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

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复习

知识归纳: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

方法总结:

1.画角的方法: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所组成。在画角的过场中,先确定顶点,再画一条边,最后画另外一条边。

2.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再重合一条边,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即可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确定锐角、直角、钝角: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较,比直角小的都是锐角,一样大就是直角,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比较的方法同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例题:

第64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角。第66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直角。

第67页的例题教学什么是锐角和钝角。

易错点:

1.画角的时候注意别忘记画一段圆符,特别是直角的标记。

2.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练习题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平板电视有()个直角。

2、长方形的操场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3、我们认识了三种角,它们分别是直角、()角和()角,比直角大的角叫()角;比直角小的角叫()角。

4、任意一块三角板都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2 个()角。

5、数一数。

左图中,共有()条边()个角。其中,直角有()个,锐角有()个,钝角有()个。

6、把锐角、直角和钝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能还有()个直角,可能还有()直角,也可能还有()直角。

8、钟面上()时整和()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二、下列图形哪些是角?请在()里打“√”。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3 时 30 分和 8 时 30 分,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同样大。……………()

2、门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3、一个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钝角。……………………………………………()

4、直角有两个顶点和一条边。…………………………………………………()

5、直角比钝角小。………………………………………………………………()

四、选择题。

1、一个角有()条边。

A、1

B、2

C、3

2、正方形有()个顶点,4 个()角。A、4;直

B、4;钝

C、4;锐

3、时钟上的 3 时整和 9 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角。A、直

B、钝

C、锐

4、左图中共有()个角。

A、2

B、3

C、4

五、操作题。

1、在下面依次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一个是四边形的图形(其中至少有一个直角)。

3、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

直角

答案

一、填空: 1、4 2、4,直

3、锐,钝,钝,锐 4、3,1,锐 5、4,4,1,2,1

6、钝角,直角,锐角 7、3,2,1 8、3,9

二、下列图形哪些是角?()(√)(()()(三、判断。)(√)(钝角

()(√)

锐角)

√)

1、√

2、×

3、×

4、×

5、√

四、选择题。

1、B

2、A

3、A

4、A

五、操作题。

1、略

2、略 3直角

钝角、锐角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材料袋、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这幅图中,这些物体的面上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以下学生回答的内容均为教师备课前预设的内容)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等。

师: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已是我们的老朋友,在它们当中其实还隐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它给请出来。(播放课件)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生:角„„..(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角,现在想自已动手来摸一摸角吗?

生:想。(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摸角的各个部分,通过分解摸角。)

2.画一画,认知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摸到的就是角。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伸出手)

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

生:直直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这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数学中,角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好听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这个尖尖的点叫作角的顶点。一起说“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

生:一个顶点。(板书:一个顶点)

生:两条边。(板书: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有„„.。(补充板书:角有„„..和„„„)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

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个弯弯的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是角吗?你来说?

生:是角。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还有两条边。

师:请你来指一指好吗?(学生指角,注意指角方法的纠正。)

师:同学们真的是认真学了,这确实是一个角。那第二个图形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是角。

生:上面的那个边是弯的。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指着黑板上的角)如果是角的话,它就应该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那第三个图形呢?

生:是角。

师:那第四个图形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角。顶点那儿是弯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没有顶点,对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

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上也隐藏着角,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

(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

师:看来这样找下去我们在周围就能找到许许多多的角。

5.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第2题,在书上写写吧。(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

师:完成的同学,请用坐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师:我们还是依次来看。首先第一个,谁来说?

生:3个角、1个角、2个角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认为是1个的同学上来说一说并指一指。

生:有1个角,因为这条边是弯的,这两个不是角。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图形,它有几个角呢?

生:3个角。

师:咱们再一起来看看第三个,它有几个角呢?

生:2个。

师:你能上来指指这两个角吗?(学生上台指角)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四个图形呢?一起说吧。

生:5个。

6.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

师:同学们,像这样找下去,在周围可以找到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角呢?

生:想。

师: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小组长取出信封,分发材料。同学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做角,做角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做好后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做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适当点拨。展示作品,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四种材料以及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分别展示。)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真的是心灵手巧,一会的功夫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角。刚才同学们在专心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出示小红),他也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

师:他的方法还真巧妙。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师: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最小,第三个最大。

师:你说的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1号角最小,3号角最大。因为1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小,3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师: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

师:对,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打开的时候角会怎样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时并旁白: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合拢的时候角又会怎样呢?请接着看。播放并旁白: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

师:由此我们更加坚信:角是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的大小的有关。

2.活动角,动手比较角大小

师:(取出活动角)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造角的工具,它能张开,也能合拢,它是一个活动角。同学们,你能用它来造一个角吗?

师:造好的同学请举起你造的角,让同学们和老师欣赏一下。

师:老师刚才也造了一个角,我们来比一比谁造的角大好吗?

先选一个比较明显的角进行比较,通过眼睛观察进行区分大小。

师:这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明显,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分辨出大小。(再找一个)但是这两个角,谁的大谁的小呢?

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先别着急,小组内讨论一下,交流并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请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说。其他同学请仔细看。

生:我们是把这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明白了。好。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还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

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

师:临来时,我班的同学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角,他们特地编了一首儿歌让我带来送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听吗?

师:播放儿歌。你们会玩吗?两个同学一起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做游戏。)

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水立方。

这上面就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2.今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件国际大事,这是中国展览馆,这里也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这是中央电视台新建大楼,设计之初,没有人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这里也有角。

4.就连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上面也有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这节课就先上到。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

    认识角 【教学内容】 二上课本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精品教案(精选五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设计理念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确......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3[人教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到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案(精选5篇)

    认识时间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0页例1。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习目标】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主备人:李秀梅 备课日期:11. 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

    小学二年级 角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