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具体操作和三个关键点
“导学案”教学模式理论培训资料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预设的内容包括:
(1)自主预习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有效展示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
(4)达标检测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 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
(一)、导学案教学难点在“导”
1、要导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的“气功冥想”、“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⑴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人,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比如一位教师教学《祝福》,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先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将祥林嫂的故事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学生很快得出了祥林嫂遭遇可悲的结论。学生以为这是最好的理解时,教学程序为之一折,教师又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得出祥林嫂的可悲就可悲在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地位。当学生以为这次一定是标准答案时,该教师又引导学生得出了祥林嫂可悲就可悲在她一心要维护的封建礼教反而害死了她,虽然被害死了却不知凶手是谁的结论。这样一会儿“山重水复疑无路”,一会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引导,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⑵“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高中语文适当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
2、要导法。即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体系。如可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把《荷塘月色》与《荷花淀》语言运用进行比较。朱文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感:而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何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写呢?一个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再如《药》中华大妈在劝儿子吃药时说:“吃下去罢„„病便会好了。”吃下药后却说:“睡一会罢„„便好了。”这两句句式相同,后一句却省了一个“病”字,原因何在?它体现了华大妈坚信吃下去药“病”便没有了。这也看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3、要导思。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如教学《雷雨》《守财奴》时,可提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祝福》,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祝福》,有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同学们能否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证实这一观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深入思考。
4、要导行。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重视和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让学生理解胡同建筑的方正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体会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悟,再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和生活习惯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如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等,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学校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创建。
多年来,不少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单一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如在2006年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中,江苏的周黎老师教授《病梅馆记》时就十分注重在阅读教学细节设计中有机地融进阅读的方法指导。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知人论世法”、“触类旁通法”、“瞻前顾后法”、“明察秋毫法”等读书方法。“知人论世法”的运用,周老师没有一开始先交待,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背景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法”的运用,如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处借物抒情言志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理解。“瞻前顾后法”的运用则让学生理清文脉,理顺关系。“明察秋毫法”的运用,则是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作者不经意处经意,像对文中一些动词和叹词的品赏和推敲。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 内化为学生阅读的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多元的阅读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
1、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网站为苏教版小学、初中教案精品网站,欢迎各位老师在此免费下载课件、教学设计、试卷。
(三)、导学案教学重点在“案”
1、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
⑴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
⑵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
⑶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感情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彼此连接的问题体制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造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等特点。
2、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⑴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⑵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⑶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
⑷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2、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第二篇:5王爱民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范文模版)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
王爱民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高中语文适当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教学难点在“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了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
一要导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没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的“气功冥想”、“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没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比如一位教师教学《祝福》,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先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将祥林嫂的故事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学生很快得出了祥林嫂遭遇可悲的结论。学生以为这是最好的理解时,教学程序为之一折,教师又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得出祥林嫂的可悲就可悲在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地位。当学生以为这次一定是标准答案时,该教师又引导学生得出了祥林嫂可悲就可悲在她——心要维护的封建礼教反而害死了她,虽然被害死了却不知凶手是谁的结论,这样一会儿“山重水复疑无路”,一会儿“柳暗花明义一村”的教学引导,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导法,即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宅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体系,如可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把《荷塘月色》与《荷花淀》语言运用进行比较。朱文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感;而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何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写呢?一个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再如《药》中华大妈在劝儿子吃药时说:“吃下去罢„„病便会好了。”吃下药后却说:“睡一会罢„„便好了。”这两句句式相同,后一句却省了一个“病” 字,原因何在?它体现了华大妈坚信吃下去药“病”便没有了。这也看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三要导思,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
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操究的精神。如教学擂雨》《守财奴》时,可提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祝福》,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祝福》,有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同学们能否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证实这一观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深入思考。
四要导行,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重视和加强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引导。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让学生理解胡同建筑的方正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体会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悟,再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和生活习惯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如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等,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学校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创建。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
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一“我要学”一“我学会”一“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年来,不少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单一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如在2阗6年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中,江苏的周黎老师教授《病梅馆记》时就十分注重在阅读教学细节设计中有机地融进阅读的方法指导。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知人论世法”、“触类旁通法”、“瞻前顾后法”、“明察秋毫法”等读书方法。“知人论世法”的运用,周老师没有一开始先交特,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背景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法”的运用,如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处 借物抒情言志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理解。“瞻前顾后法”的运用则让学生理清文脉,理顺关系。“明察秋毫法”的运用,则是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作者不经意处经意,像对文中一些动词和叹词的品赏和推敲。这样,学生在阅渎中学会了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阅读的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多元的阅读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导学案教学重点在“案”
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感情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彼此连接的问题体制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造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等特点。
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王爱民,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黄碧斋(该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期上)
第三篇:学丰田的三个关键点
学丰田的三个关键点
文/ [日] 佐佐木元
译/胡光书
现在,中国企业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如火如荼,但丰田生产方式却在99.9%的企业无法扎根,为什么?
在近两年半的时间以来,我每个月都要来中国,跟中国很多企业的经营高层进行沟通和交流。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公司都在分析因果关系,然后再从手 法、技法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他们希望通过制定一些规则、制度、规章、手册、标准等等这些东西,来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不管你制定什么样的规 则、规章、制度、手册、标准,如果不能明白“造物即造人”的真理的话,问题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的。
解决问题的“型”——模式
在日本制造业企业里面,一直有这么一个理念或者信念,就是“造物即造人”。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作为产品制造的企业,对于如何制作产品抱有非常大的兴趣,但是对于如何造就人才、培养员工却没有过多的思考。
“造物即造人”,就是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培育员工和培养人才,这种理念背后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它意味着培养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员工和人才,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的过程,一个是沟通的过程。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如果真正想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应该去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行动层面的东西,企业的领导行动是什么?如何改变员工?我们可 以这样去认识:思考的流程相当于一个“形”,包括外在的表象、形式。而行动的流程,首先需要“刑”,它是制度、规范,但这些仍都是外在的,不是根本的。只 有在“刑”下面加入土壤,也就是企业的风气、文化,成为“型”,才能构成一种有文化底蕴的行为模式。三者之间由表及里递进,但只有到“型”,才形成质变。借用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表述方式:上面的形与刑是阳,下面的土是阴,阴阳合二为一,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生命体。
那么,引导 “型”这种模式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目标。目标、计划和预算,是让这个“型”不断运转起来的重要原动力。我们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辆行驶的 汽车,目标就是它的发动机,计划就是它的变速箱。变速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齿轮,在计划的变速箱里面,有各种各样尺寸大小的PDCA(P(Plan)计划; 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齿轮。日常管理的齿轮每天都在运转。每个月进行一次月度结算,一个月就有一个PDCA的 循环。目标和计划是联动的,而且这个计划一定要随着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我认为预算就是这辆车的燃料。
也就是说,引领一个“型”的模式向前不断发展的,就是目标、计划和预算。通过它的引领,在不断往前发展过程中按此思路进行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思路上来讲,我认为中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或者所面临的)问题,非常非常多。
我们的目标是否都能够渗透到一线每一个员工的作业里面?说到计划,我们的营销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它们三者之间是否非常贴切或者默契?部门和部门之 间是否没有高墙壁垒?预算应该是推动业务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中国企业的预算经常是由上往下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者说强加给下面的各个部门、环 节的,并没有成为推动企业现场的各个部门、环节之间进行业务活动的动力。
改善,与现金流直接相关
现在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但如果将丰田生产方式在盈亏平衡表的范畴之内进行讨论,我们得不到任何答案。我希望大家能够这样去理解:我们 的改善活动的成果实际上是直接和现金流结合在一起的,或者是联动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从盈亏表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状况。而实际上,报表上的 收益和利润,是通过贷款生产大量的库存,然后将成本摊平到库存上之后,算出账面的利润的。许多企业应该都存在这种状况:一到年底就发现仓库里面的库存非常 多。为什么会将库存增大呢?就是为了获得账面的利润。但是,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借贷对照表看起来就非常难看了。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一点:对一个企业而 言,成本和费用是不同的概念!你只要生产产品就会发生成本,但是只要产品没有卖出去,它就不能够转变为费用。你生产的越多,只要没有卖出去,借贷对照表就 越难看。
所以,企业的改善活动一定要从现金流的角度去看待。但是全球制造业99.9%的企业对此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目前应用的管理会计与准时化生产,是无法联动或不相关的。
时间,TPS的核心要素
企业在进行改善时,离不开缩短周期时间和减少库存这样的大课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要缩短过程周期时间,要减少库存,要将各工序之间的滞留时间减少或者 排除掉。但是,我们所改的就是等待加工的时间,等待搬运的时间,形成批量的时间,或者是设备保修的时间,或者是进行返工的时间等等。但这些本来就没有计算 入目前管理会计成本之中,也就是说改善的活动在财务上是不能够得到评价或者反应的。因此不管你怎样改善,在目前的财务体系上都没有意义。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就没法讲清为什么要缩短过程周期时间?没法讲清它的本质是什么?而改善活动本身,实际上就是如何防止现金流出的活动。当你防止了现金流 的流出时,你的自有现金流就会增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去认识、理解过程周期时间的概念。过程周期时间是什么概念呢?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它就是一个时间的 概念或者时间段的概念。实际上它应该是物料数量乘以单价,再乘以它在加工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时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这样,成本的计算就从原来的二维转向三维,就是物料数量乘以单价再乘以时 间。而用时越少成本则越低。在用时少的情况下,企业运营的速度也更快。而高速度运营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够获得的营收就会非常大。如果不进行思路上的根本改 变,就无法理解和认识丰田生产方式。
所以,丰田生产方式不能够在各个企业得以扎根,不能够稳定和固化下来,就是因为在成本计算方面的这种错误的方式,不能够反映它的本质。如果企业的高层不能够从三维的角度认识成本,仍然是二维思路的话,那么丰田生产方式就不可能在你的企业里扎根、固化。
二维的计算方式造成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它靠近标准成本呢?很多企业采取了外包、裁员,设法降低采购价格等方式来应对。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却要想方设法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不可能的!
第四篇:电视节目改版的三个关键点
电视节目改版的三个关键点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需求重点的变化令电视人难以琢磨,导致栏目平均生命周期缩短,改版成为电视栏目的常态。但是,近年来,节目改版在观众定位、收视点设计和节目编排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误区,部分栏目改版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些栏目甚至开办尚未满一年便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改版,陷入改版的恶性循环。
观众定位:
重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素
只有了解观众,才能够向他们提供独特的销售诉求,而且这个诉求是竞争者所没法做到的。然而,传统上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性别、收入、文化水平等)的细分观众实际上存在很大缺陷。因为年龄段相同、收入层次相同的细分观众群内部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差异甚至有可能超出不同年龄段和收入层次的观众群。
将价值观和生活形态引入观众需求分析提供了观众细分更理想的方法,也改变了把握观众的思路和工具。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引入促使电视媒体经营管理者强化观众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来判断其生活方式。同时,了解节目个性和兴奋点,赋予节目相应的人物特征。这样,什么样生活方式下的观众便与什么个性的节目相对称。以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生活的群体的需要确立节目定位已经成为节目改版的重要思路。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如今已成为福克斯娱乐集团的“旗舰”,奥秘就在于它为了和其他新闻频道区分开来,通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将自己定位为保守派的、突出煽情、耸人听闻和戏剧化风格,而不只是简单使用人口统计指标对观众进行细分和定位。
2006年,某时尚频道进行改版定位调查时,通过心理实验分析观众的内心世界,结果发现同为18-25岁、本科学历的未婚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节目需求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观众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放弃了仅仅按照人口统计指标细分观众的思路,而是将目光集中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较为接近群体对于节目类型、包装和主持人风格的偏好。结果显示,改版后的2006年1-6月,该频道黄金时段自办节目的平均收视率突破了2%,而上一同期的数字还不到1%。
节目收视点设计:满足观众的兴奋点
很多电视媒体改版时,习惯将栏目类型划分为新闻、科教、法制、电视剧等,并以此界定竞争对手,这很大程度陷入了从产品出发考虑问题的“窠臼”,而不是从观众收视需求出发进行改版。
节目改版的兴奋点设计常见误区是,电视人更多考虑自己属于纪录片、科教节目,还是电视剧,而决定观众选择节目的却是悬念、冲突、戏剧性、浪漫、人情味、情感体验、信息、重要性、显著性等。比如,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科教类节目存在主题深刻、知识性强却枯燥乏味、收视率低的问题。2003年,中央十套的“走进科学”栏目甚至面临着末位淘汰的危险。而经过改版后,“走进科学”经常在该频道30多个栏目中位居榜首。
其中的奥秘即在于,“走进科学”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科教节目模式进行改版,而是大胆借鉴了故事片、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如悬念、细节、铺垫、冲突以及交叉平行叙事等,将众多知识点不动声色地注入片子的叙述中去,把科学技术放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体现,使得这个事件具有完整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其中《探秘中国水怪》《神农架野人探秘》《古代探案解秘》等节目在观众中反响很大。所以说,节目类型是次要的,节目要素是关键的。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节目形态剖析开来就会发现,它总是会具备一些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也可以被认为是导致观众收视行为的激发因素。那么,面对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只要可以融合进来并增加了兴奋点,就尽可以取而用之。这样,在改版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思考整合哪些可以采纳的元素,有新意有价值的节目形态就会随之出现了。
节目编排:“自上而下”概念化
近年来,国内很多电视台开始探索适合国内观众生活方式变化的节目编排方案,将节目内容改版与编排策略统一考虑。但由于很多电视台实行的仍是中心制、部门制,并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频道制管理,所以节目编排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栏目先行”形式,即先由栏目组制定制作节目方案,频道做的只是对节目制作方案的调整修改和节目编排的组合排序,缺乏从频道整体进行统筹安排的运作方式。由于栏目个性的差异,频道很难做到全局意义上的节目合理配置与优化编排。
从对抗性编排的角度考虑,电视媒体首先应该根据观众定位,结合工作日、周末、长假期间的观众生活形态差异,拟定整体方案,统一风格、统一形象、统一定位、统一推广。因此节目编排亟待从“栏目先行策划,频道照单接受”的自下而上的策略,改为“频道先行策划,打造整体概念”的自上而下的方式。
近年来,央视经济频道在进行长假节目编排时采用了“频道先行”的运作方式,在充分调研长假期间电视节目市场变化、反思历年频道长假节目投放策略得失的基础上,先行提出了长假整体方案,并以此方案实行分设“订单”,将频道各时段播出节目的目标取向、内容定位等节目主体要素加以明确,再让各节目组“按单制作”。由此,“自下而上”变成了“自上而下”。2004年,央视将14个栏目精编的共28档播出节目统一冠名为“共度好时光”,每天分四档播出,实现全天的规模化覆盖。2006年暑假期间,央视新闻频道从7月4日起到8月27日,每周一到周六在不打破24档整点新闻的前提下,特别节目以“和你一起过暑假”为主题,分别在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及每天下午的2点到4点进行节目展播。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节目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内容本身,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编排策略。从早年的节目凌乱播出到节目准点播出,到相对稳定的电视节目编排表,从近年的春节、五
一、国庆长假7天到11天的特殊编排尝试,再到节目按“季”播出,改变了以往“一年一张编排表”的传统播出方式。整体上来看,频道合力出击的效力远远胜于栏目各个出击,而合力出击的基础则在于整体的、自上而下的概念设计。因此,在不同的播出季,栏目是否取消常规播出计划、特别栏目的策划能否通过主管部门的认可首先要看其与频道提出的整体定位是否吻合,而不是各栏目确定制作计划后,频道再进行修修补补的改动和编排。(赵曙光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
第五篇:理解商业模式三个关键点
理解商业模式的三个关键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理解商业模式的三个关键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 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为什么要理解商业模式?
一个没有商业模式的事情是做不长久的;
一个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个体,是没有超出平均值的竞争力的,也无法拿到自己满意的经济回报;
一个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公司很难生存,即使侥幸生存,也无法持续太久,更别提占据竞争优势。
可以这样说,良好「商业模式」是赚大钱的前提,良好「商业模式」也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个体一旦能深入的理解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就能更加清楚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正确无误的做出人生选择。今天限于篇幅,先不在「个人」领域展开。
什么是商业模式?
先来非常简单的定义一下「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如果说复杂了,可以写一本书,比如入门书籍《商业模式新生代》,如果说简单了,就是「挣钱模式」。比如搜索引擎公司,目前最主要的商业模式为「搜索广告」,这部分收入占据公司的大部分;比如手机网游公司,其主要商业模式可能是「道具收费」,而非按照单机版收取一次性的购买费用。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银行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赚取存单款利差;保险公司一般的商业模式是利用保费作为浮存金,投资理财;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赚取佣金;我们大多数个人的商业模式是「出卖时间」或者「出卖技能」;影视明星的主要商业模式可能是广告代言费和片酬;作家的商业模式一般是版税。
为了深入的理解一个概念,我们既要能从复杂的角度去想,也要能从简单的角度去提炼,每多一个角度,我们的理解就深一层。不仅要去思考这个概念,而且要运用这个概念。这也是在最近的文章《独立思考的前提并非读上百本「经典书」》中所提到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缺一不可的道理。
理解商业模式的关键
我们先回到最基本的定义「挣钱模式」上来看如何理解商业模式的关键,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为什么要为此买单?
第二,谁会为此买单?
第三,有多少人(客户)会为此买单?(规模和占比)
首先,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会有人为此买单。比如,在消费品领域,最基本的买单理由是「满足需求」,比如我们买手机是为了通信和娱乐,买零食是为了消遣,买主食是为了饱腹,买耳机是为了听音乐。更高一级的买单理由是「体验」。在供过于求的时代,只要大家稍有经济能力,一定会买更好的东西,要么是为更好的品牌付费,要么是为更好的体验付费。而在 B2B 的商业领域,客户买单的理由无非是「提高生意效率」,即要么同样投入下多赚钱,要么能有更高利润率,要么是能节省成本,要么是能提高金钱运转的效率。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我投入 5 万改造机器,能省一个人力,那么在机器 3 年折旧的前提下,这就是很划算的买单理由(一般中小城市企业主为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所付出的成本是一年每人 5 万左右。投入 5 万第一年打平,之后每年多赚 5 万,这是个好生意)。
其次,我们要问「谁会为此」买单?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们能从哪类客户那里收到钱。比如,重视「极致体验」和重视「性价比」的客户,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客户。你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面向哪类客户?一定要先想清楚,千万不要模糊,更不要故意的「骑墙」,随风飘,两边倒。这样可能两边不讨好。B2B 的市场里,为了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非常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条,看看自己能在哪个环节可以为哪一类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最后,有多少人(客户)会为此买单?这个问题既关乎规模,也关乎比例。比如你卖一个高端的汽车,其客户群体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数据,可以从全球连续三年的高端车销售总量得出线索。但是,很少一个公司能垄断某类消费品市场,所以,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去思考:「我究竟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一个希望占据 5%市场份额的公司和一个希望占据 50%市场份额的公司,其品牌定位、市场手段、产品设计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在创业,或者负责代表公司和客户谈判,事先理解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将非常有助于你思考清楚所在的行业,自己所在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也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锁定既定目标,推动合作发展。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