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铁的电化腐蚀和电化学保护》教学设计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拓展型课程(适用本)§4.2(第三课时)
上海市松江二中 杨佳音
一、教学分析 1.文本分析
《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钢铁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的要求是B级水平,要求能说出金属腐蚀的实质和类型,能辨析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能书写钢铁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能说出电化学保护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级要求主要体现在“辨析”和“解释”两个动词上。
教材将该内容置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与配平之后。教材首先说明钢铁易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具有原电池作用过程的腐蚀);接着通过归纳与整理复习铜锌原电池知识,设置讨论铁、碳原电池原理及腐蚀速率;再阐述钢铁的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及电极反应,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电化防护的两种方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基本要求的内容和要求较好在教材中得到演绎。
这一内容以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迁移和应用深化理解,达成教学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感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提升对化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2.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的学生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如铜锌原电池的知识。教学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与原有知识的衔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接触过铁铜腐蚀现象,对金属的腐蚀有初步认识,但不理解。而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找寻解决的办法,对学生有一定挑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铜锌原电池知识的复习与拓展,认识金属的电化腐蚀及类型。
2.能根据金属电化防护的实际情景和防护本质,建构不同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3.在认识金属腐蚀及电化防护方法的过程中,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难点:钢铁的吸氧腐蚀
四、教学流程图
复习引入——————回忆 叙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活动I————————分析 猜想 验证归纳 比较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活动II———————画模型示意图分析 解释钢铁的电化学保护
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明确分析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活动Ⅰ:通过原电池模型和相关知识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本质,辨析出两种不同的类型。
3.活动Ⅱ:通过金属电化防护的实际情景,建构防护模型并进行分析解释防护原理。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入 出示装置图: 问题:这是什么装置?
其构成条件是什么?
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即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小结:利用这套装置的原理,我们可以制作各种化学电源,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今天这节课要用这张图及其原理来认识一些新事物,解决一些新问题,进而提升我们的认识。
环节二:认识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本质和类型 变式1:现将装置中的Zn和Cu换成Fe和C 问题:这是原电池吗?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板书
变式2:继续将上述装置中的H2SO4溶液换成NaCl溶液 问题:这还是原电池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1:能
┈┈ 学生2:不能 ┈┈ 实验探究 问题: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疑惑:究竟是什么微粒得电子呢?
提供证据:Fe粉-C粉-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体系中溶解O2的变化。
问题:溶解O2得电子产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继续板书
问题:这两套装置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讲述、板书:这两套装置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化学现象的放大——钢铁的腐蚀┈┈→电化学腐蚀。
问题:这两种电化学腐蚀的不同点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追问:你认为自然界以哪种腐蚀为主? 学生回答
小结:同样的化学知识可以为人类谋福利,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对我们来说当然是趋利避害,那么接着我们就要来寻找防止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环节
三、探寻钢铁电化学保护法
情景照片1:轮船长期在大海上航行,钢体船身不可避免会遭到腐蚀,所以防腐蚀就至关重要,这是远洋巨轮防腐蚀的方法——在船体上嵌上锌块。请大家分析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防止船体腐蚀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板书:画示意图 学生:解释 归纳、板书 情景照片2:像一些大型水库的钢闸门、地下管道常年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很容易腐蚀,所以也必须做好防腐蚀措施,这两张照片就是地下管道的防腐蚀工作,在这个布包里面有整流电源,把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电源的一端连着管道,另一端连着一种导电材料,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防止管道腐蚀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板书:画示意图 学生:解释 归纳、板书
问题:这两种保护钢铁的方法有何共性? 学生:回答 归纳、板书
结语:今天我们以Cu-Zn原电池模型为基础,认识了由原电池作用而引起的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形式;又通过实际防腐蚀问题的建模,解释了两种电化学保护法的原理。这个过程中两点非常值得同学们汲取:一是要培养通过模型建构或模型方法去认识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二是要认识化学知识的本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学好化学,不仅可以完善自我,更可以造福人类。
六、作业设计
1.《金典导学案课后作业》P25-26 2.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请查阅资料,概述氧化还原反应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如:农业、工业、电化学、日常生活、医学等。
3.【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钢铁锈蚀的危害,对钢铁的防护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本节课设计时尝试突破传统的经典上法,希望能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着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紧抓两条线索,一是知识线索,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借助外在环境,通过”协作”而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节课以氧化还原反应本体知识以及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学生自主构建钢铁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新知识,并解释电化学保护法的原理。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认识,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及电化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参与、经历和感悟的学习过程。二是方法线索,这也是本节课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着力点,首先是以原电池模型为认知依据,逐一分析Fe-C-稀硫酸、Fe-C-NaCl溶液装置,从中归纳出共性本质——Fe的氧化腐蚀,再与实际联系,认识钢铁电化学腐蚀的两种类型。接着,又以实际防腐工作为情景素材,学生自主建构模型,解释防腐蚀的原理。这样的设计希望学生能用模型方法去认识问题——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又用模型建构去解释问题——钢铁的电化学保护,使他们能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所发展。
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是不错的,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能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上台板演等活动构建新知识,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了引导补充作用,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然,也有不足,需进一步改进之处。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分析问题比较随意,分析还不是很到位,教学上的改善措施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改善教学设计,多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南阳市第十七小学
王克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学习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学具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铁钉、自制电路检测器(分组准备)。【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出示目标。
1、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认真看课本 34、35页,填写 35页《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根据提示设计35页实验方案,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2)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3)我们在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铁锈是如何形成的?(5)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2、自主学习
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观察铁锈
1、小组交流,展示填表。探讨前三个问题。
2、师生交流、小组展示。
3、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
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 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分组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实验方案。
4、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明确、坚持记录且时间固定等)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五、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提出问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 验证猜想———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探究实验———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拓展应用。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防止或延缓铁生锈的好办法。
第三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第四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资料、铁片、铁锈、简单电路、磁铁、榔头等, 尽可能找到纯的铁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体生锈的图片)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铁生锈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铁制物品生锈的事实)
3.看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真多。铁生锈了,才有铁锈。铁锈是新物质吗?(学生猜测,并能说说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铁生锈了》(板书课题)。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如果铁和铁锈是不同一种物质,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就说明这是一种——物理变化。看来,要想弄清楚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还得先弄清楚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2.师出示新铁钉和铁锈,提问:对它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颜色、手感、亮度、松软、导电性……)
3.教师提供材料(自制电路检测器、榔头、磁铁、铁、铁锈等),要求学生观察铁锈,寻找证据,并做好记录。
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课件出示)铁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光泽 空隙 手感 敲击 导电 磁铁
4.交流汇报:
(1)请一组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知识点)
师演示铁与铁锈的导电性、吸铁性。(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2)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找到了许多铁与铁锈的不同点,现在你能判断铁与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变成铁锈是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变化)
三、指导探究,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过渡:
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用证据支持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的假设,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铁的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水、空气)
2.如果我们研究“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学生设计实验
3.交流。说说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要点:两枚铁钉要一样新。
一枚铁钉完全隔绝空气(如放入菜油中),另一枚铁钉暴露在空气中。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4.小结。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钢铁生锈是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你们说我们该这么做呢?(防止铁生锈)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第五篇: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了金属的单质的性质,又了解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上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不仅是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复习和再熟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相关的金属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其特征。2.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可见,他所谓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上。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教者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从上述行为目标理论出发,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②通过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氧化还原性分析实现Fe3+和Fe2+的相互转化。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二.学情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思维的完整结构已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他们能对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提不出猜想及假设,但却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预测并设计方案去检验假设,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时间短,对于物质结构特点及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认识得不够,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缺少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对其进行学法指导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以便学生尽快适应元素化合物的学习。2.学生的学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2)实验促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多媒体与传统教具相结合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程序
教学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身边发生的小事(一学生因为缺铁性贫血晕倒,医生开了补铁药物)以视频方式引入,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观看,感受铁元素的广泛存在以及化学与生活和健康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其求知欲望.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铺垫 【复习与铺垫】由复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铺垫二价铁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为+3价 回忆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铁元素价态的变化,意识到+2价铁元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复习已有知识做为后面探究的启发和铺垫。
[思考]:实验室有2瓶溶液,一瓶是FeCl3溶液,另一瓶是FeCl2溶液,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呢?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并介绍新的鉴别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看老师实验演示,掌握新的鉴别方法。给出新的鉴别方法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为后面探究实验的设计做铺垫。认识铁三价向铁二价的转化 【实验与探究】
[讨论]:FeSO4 溶液中为什么有铁钉或者铁粉呢?它们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①大胆推测物质的性质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动手实验,检验推测是否正确。④观察现象,准确记录,得出结论。提供学生所需仪器和药品。
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FeCl3溶液先加入KSCN,然后加入铁粉 方案二:向FeCl3溶液中先加入铁粉,然后加入KSCN
在实验研究中学习,同时训练学生思维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动手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各小组发表意见,并倾听其他组的发言。
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与生活]:资料卡片 介绍缺铁性贫血 实物展示:补铁的药物。
介绍补铁剂以及铁元素在体内生理作用,探究为什么补铁剂要与维生素C合用效果会更好呢?维生素C到底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①大胆推测物质的性质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动手实验,检验推测是否正确。④观察现象,准确记录,得出结论。
提供学生所需仪器和药品。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FeCl3溶液先加入KSCN,然后加入维生素C。方案二:向FeCl3溶液中先加入维生素C,然后加入KSCN 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实验研究中学习,同时训练学生思维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各小组发表意见,并倾听其他组的发言。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引申]:除空气中的氧气以外,氯水中的Cl2这种氧化剂是否能够氧化Fe2+呢? [教师演示实验] 氯水氧化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 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汇报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准确描述现象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得出结论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小结
1.鉴别Fe2+和 Fe3+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2)加入沉淀剂法(3)加入KSCN显色剂法 2.Fe2+与Fe3+与的互相转化:
氧化剂,如:O2,Cl2 Fe2+ Fe3+ 还原剂,如:Vc, Fe 离子方程式:略
学生倾听、领会、记忆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将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
生活百课 [图片展示]: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品 学生观看 扩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 【学以致用】
1.亚硝酸盐中毒 如何急救? 2.分析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 1.学生思考并发言。
2.观察实验图片,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Fe3+与Fe2+的转化。
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运用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疑问,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学习方法总结】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2.你有哪些收获或疑惑的地方? 学生思考、领会并反思
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笔者在对教材全面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从而形成对教材的应用和自己个性化解读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如《铁的重要化合物》这节课。Fe2+与Fe3+的互相转化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补铁剂与维生素C合用效果为什么会更好,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总结出Fe2+与Fe3+与的互相转化,这一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对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得进行探究,笔者也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的铺垫和启发。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疑惑,因为这些问题中很多是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在应对的时候显得有些生硬,另外在【学以致用】的练习中,分析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对学生知识的铺垫和启发一定要到位,否则学生的能力受限,无法得到合理的猜测。而对于随堂探究实验,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