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7: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合作已成为时代精神而无处不在,合作已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学会合作是每个现代化未来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2、教育推进的需要:现代学习需要自主和合作并存,现代课堂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提出并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当前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经济全球化催生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需要素质教育快速推进,需要培养会合作、善交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并适应了教育推进的需要,它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教和学和谐共生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合作现状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才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

一、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2)、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4)、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5)、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和研究价值,(6)、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7)、缺少评价激励机制

1、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合作意识,时代呼唤合作精神。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意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在过去还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不难看出:合作已成为时代精神而无处不在,合作已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学会合作是每个现代化未来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二)、研究目的

(1)改革农村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思想,改善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三)研究对象:

(1)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高年级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施策略。(2)实验班级为杨进容老师执教的五(1)班,雷刚老师执教的五(2)班;彭必江老师执教的五(3)班;邹秀娟老师执教的五(4)班;田丹艳老师执教的五(5)班,刘会银老师执教的五(6)班,田泽明老师执教的五(8)班,杨永培老师执教的五(9)班,陈庆维老师执教的五(10)班,对比班为五(7)班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法:从本学段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调查法:主要调查本班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四、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五)研究步骤:

1.研究时间:2013年3月——2014年7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设计问卷调查现状,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并调整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结束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课题研究组织

刘会银 出生于1978年9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雷 刚 出生于1975年10月,小学数学二级教师。彭必江 出生于1983年11月,小学体育二级教师。邹秀娟 出生于1973年10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田丹艳 出生于1975年9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田泽明 出生于1979年1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杨进容 出生于1973年9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杨永培 出生于1978年1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陈庆维 出生于1966年9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物力条件: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与教科室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较好的教学设计;(2)“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优质课例;

(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4)“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第三小学刘会银 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交流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二、强化调研评估,促进合作交流

通过汇报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要求教师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促进合作。每学期每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公开教学课,还撰写了一篇以上研究心得。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尤其是在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我们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明确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2、了解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3、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但异质分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低分生由于不能高质量的参与而变得消极,聪明爱炫耀的学生也是消极的,因为他们认为同伴太差而不想总是给同伴解释。如果有时能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4、掌握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应用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交流、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三、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四、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

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3、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5、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6、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

合作交流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

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下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结总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第三小学刘会银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个学期又将结束。这又是个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我们忙碌着、我们收获着。

我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实践研究》自2014年4月正式开题以来,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所有成员三个学期的辛勤努力及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课题组老师继续坚持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题组总方案为依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围绕课题的核心思想“精彩教学片断的设计”,加强集体备课,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开展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现将这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第三阶段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愉悦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学习、掌握知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重、难点地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性的开发学生思维,在教研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在教师中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研精神。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准确不问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景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景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景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

(2)体现方法多样化并优化方法。

3.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4.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1)在数学计算课中实施“情景”教学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情况。

(2)通过案例的分析,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三.认真制定课题实验计划,努力落实课题小组活动。

期初,组内教师认真商讨、制定了课题组活动计划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个人课题计划,填写了基础性资料,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按计划开展工作。每次活动都能做到三落实,即落实重点研究的内容,落实研究的时间,落实每次的主讲人(教研活动记录本有记载)。

四.走在课改“前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积极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率。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的课题教研活动。

(1)课题组老师先进行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调查,对实验组的师生的状态有所了解,此外实验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外出听课学习交流,深深体会到教学中的片段设计看似平常,看似简单,确对教育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创设、积极捕捉有效的精彩片段,才能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课题组老师还把一学期的收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在我校的研究活动中由赵志香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颇受好评。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全体课题组教师走课堂教学研究之路,大家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同时进行网上评课,在专家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引导实验教师加强个案研究,自我反思,撰写课堂研讨记录,实践改进,撰写教科研日记,从而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保证实验本学期能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本学期人人都上了不同范围的研究课。

(3)围绕期初制定的方案,组织了一次分学段研究教材的说课活动,全组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段进行说课,专家点评。其中姚敏、孙茂锦老师还给全体课题组老师上了展示课,组内教师在网上开展评课活动,在评课时,大家对照新课

标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都感到受益匪浅。

(4)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姚敏、张媛媛老师积极参与了滁州市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既锻炼了教师钻研教材独立备课、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又加强了数学知识的修养。其中,张媛媛老师脱颖而出,参加了滁州市优质课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组织了三次教学交流活动。姚敏、王小洁老师执教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一课,深受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

(6)为给课题组老师充电不断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本课题组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多次派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数学课堂研讨、观摩活动。组织全组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7)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全体课题组的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推荐的优秀教学论文--《让数学课富有“数学味”》、《教师有必要补上数学素养这一课》。并写上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认真学习,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

(8)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课题组邬国琴、钱保强老师为全校教师上了精彩的展示课,他们的课得到了好评。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先后举行了多次校级研讨活动和协作教学活动,为实验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了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外的示范辐射作用,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还进行了常规性的研讨课多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五.科研攻坚,知难而上。

全体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有多人次获得多

级别奖项。有4人撰写了围绕课题的学术论文,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教师组织4-6年级多名学生参加“计算能手”竟赛活动,有多名学生经过角逐,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虽然我们一学期以来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研究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有少数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根本改变,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设计的教学片断教学比较老套,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

(2)老师们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没有用心认真考虑课题研究这项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更新不好,懒于思考,不愿动笔,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3)有个别成员,在总结反思中感到有困难,理论层面知识明显匮乏。

(4)三年来的课题研究,为学校带来发展的机遇,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课标》精神,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而忽略了必要的知识传授,在学习活动中,往往比较注重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有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时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缺乏理性升华,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5)不断提升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平时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时常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并坚持写下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的基本功底,立足课堂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认真深入的研究教材。认真研究就不能敷衍了事,应该沉得下去,仔细揣摩,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想说、敢说、愿说,说的出、说的好,表达的清楚,完整。

回顾所作,深思所为,成绩只是昨天的句号,明天的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课题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下一步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全力以赴,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继续、稳步推进实验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重建生命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新课程。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教师讲课;学生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基础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而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要少得多;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使得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活力。

二、课题的内涵和依据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课题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新课程计划到教学大纲到新教材,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课程改革把“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它呼唤着教学过程的改革——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一种全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论。

(2)、北京周玉仁教授“小组合作学习”,上海顾汝佐老师“合作成功”等现代教学理论。

2、实际依据

(1)、依据教材。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编排,这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现实依据。

(2)、依据我校实际。实施研究的教师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操作已形成一些基本轮廓。通过剖析教学规律,分析学生状况,找出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研究教师对如何在本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较具体的认识。

三、研究的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参与合作、参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群体的互助互长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教师通过参与对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对象 本校三、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内容

1、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和科学的验证。(1)、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从五个环节入手:A导入起始阶段的合作B授新阶段的合作C反馈阶段的合作D知识运用阶段的合作E总结延伸阶段的合作。

(2)、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创造学习的科学氛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A: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B: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C: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

2、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摸索“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最佳的小组组合方式。

3、努力营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难,教师及时点拨、辅导。

4、改变原有的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个体为奖励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并在研究过程中加以验证和完善。

5、改革传统的备课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活动,把师生双边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放在课堂的主要位置上来。

6、建立并完善课堂小组活动化教学的操作细则。

六、实施的措施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1、理论学习。拟参加由一些专家和学者开设的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讲座,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培育。如“如何在学科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评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等。为避免学习过程中流于形式,我们将做到,第一、做好笔记。第二、写好学后感。第三、要进行讨论。通过较大规模的理论学习,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操作形成一些基本轮廓。

2、案例学习。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到先进学校和地区收集一定的小组合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可以是非数学学科的),如:“让数学走进生活”“公园里的数学”等,通过剖析教学规律,分析学生状况,找出教学的共性和个性。使教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较具体的认识。

3、观摩学习。所谓“观摩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如参观、听课等方式来解读他人的实践操作技巧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教师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课活动去外地参观、学习、听课。通过学习感受差距,形成收益。

4、参与研讨。当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为了更好的开拓视野,将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一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了解各学校的一些教学信息。二是向专家汇报我们的进展情况,求得更多的批评和指导。

(二)、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

A: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根据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

B: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

(三)、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开始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A:学会倾听 B:学会质疑 C:学会评议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5、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6、引导学生要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七、实施的方法

1、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研究和分析总结。

八、实施的步骤 本研究具体步骤:

2007年3月-----2007年5月 课题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总体理论探讨与设计,研究教师个体培训。

2007年5月-----2007年7月 课题论证阶段:进一步完善课题论证报告,形成实施方案。

2007年9月-----2008年6月 实践探索阶段:落实方案,完善相关理论,课题进行实施。

2008年7月-----2008年8月 课题总结阶段:总结交流经验,完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有效行动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有效行动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同学们,请你以认真的态度,真实地填写问卷,不要写姓名,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打“√”

1、数学课堂上你经常与同学合作学习吗?

A、不 B、经常 C、一般

2、你喜欢与他人交往吗?

A、不 B、喜欢 C、一般

3、你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吗?

A、不 B、喜欢 C、一般

4、你认为数学课上所讲的内容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

A、枯燥 B、有趣 C、无所谓

5、你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A、会 B、不会 C、一般

6、你经常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读

7、你愿意与别的同学交流题目思考的过程吗?

A、愿意 B、不愿意 C、随便

8、对数学中的一些概念你是理解的还是记忆的?

A、理解 B、记忆

9、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

A、民主、和蔼的老师 B、威严、居高临下的老师

10、对于较难的数学题目你是:

A、放弃 B、有浓厚兴趣 C、和别人讨论

11、数学课堂上,你经常发言吗?

A、不 B、经常 C、一般

12、你记数学笔记吗?

A、记 B、有时 C、不记

13、你对数学实践问题感兴趣吗?

A、不 B、感兴趣

14、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本吗?

A、喜欢 B、不喜欢

15、你对数学老师还有那些建议和意见,请真实地写下你的想法: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实践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实践谈 一、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对于初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小组合作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弥......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建构[优秀范文5篇]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建构 ----从老教师轻松活跃的课堂上学到的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2007-2008年下学期课题实验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007-2008年下学期课题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定稿]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创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不......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实践与研究(定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谭银霞 一、背景与研究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检验自己对所......

    实践数学高效课堂研究的心得体会

    实践数学高效课堂研究的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都是以这样的五种环节出现——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 恒源小学 宁华英 一 、课题的提出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