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在广告中的作用
色彩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摘 要:广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广告中的视觉元素有很多部分,其中能让消费者感知所传达信息的首要设计元素就是色彩。色彩之于广告设计师,犹如翅膀之于天鹅,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决定一件作品精彩、动人与否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色彩
广告
一、引言
今天,我们被广告所包围。大量的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等向我们展示商品。而在这些广告中,有些广告让人如沐春风,有些广告却让人审美疲劳。俗话说“女为乐己者容”,广告,也需要妆容。一个好的创意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视觉表现,这样的广告才会让人喜欢,让人回味,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广告的目的因此而达到。
色彩、图形、文字是广告的三大语言,而色彩是一个重要元素。就视觉效果而言,色彩先于形状,当人对色彩产生反应后,图形和文字才能进入大脑。因此,色彩构成了对画面的最初印象。
二、正文
广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形式,具备了区域性的传递信息及特殊功能,并且能帮助非特定性目标消费者了解商品企业的名称、品牌的特色、销售的重点。广告设计要醒目、要刺激,视觉冲击力要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广告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醒目视觉冲击力强?色彩要对比鲜明,而且要简单明了。它的特点就是让广告在瞬间呈现在人的脑海里。并且留有深刻的印象。在广告的设计元素中只有色彩才具有“惊鸿一瞥”的感染力。
色彩的表现是无限的,它具备各种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潜藏着一种神秘的魅力。自古以来,在宗教、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诗歌、建筑等领域表现琳琅 满目、美不胜收。那么,色彩对于广告设计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色”之于设计师,犹如点睛之笔,是决定一件广告作品精彩动人与否的重要力量。
色彩在广告中以其单纯和鲜明的对比关系,或色彩绚丽等格调创造出不俗的视觉效果,起着感染情绪、增强视觉冲击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一)色彩对人的影响
从色彩本身对人的影响来说,其作用分为两种:色彩的生理功能和色彩的心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会对人造成不同的生理反应,这一点已被科学所证实。红色、橙色和黄色使人联想到火和阳光,因而被称为暖色。而蓝色、绿色、青色等让人联想到天空、大海、青山等,而被称为冷色。暖色有向外膨胀的感觉,冷色则有向里收缩的趋势。此外,色彩还会让人产生强弱、进退、轻重等感光刺激。
色彩的心理功能是由于生理功能作用于大脑而形成的,受年龄、性别、民族、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很大,可以引发情绪、产生联想。一般我们认定红色最红火、热烈的特征;黄色会赋予人们喜悦、兴奋的感觉;蓝色给人以纯朴、安宁和舒适感,便也具有凄凉、冷酷的感觉;绿色象征着和平和安全;白色具有纯洁、淡雅的特征;灰色具有平静、神秘的意境,也是万能色,可担任衬托作用;黑色则体现了凝重与坚实。所以,要想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出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和宣传产品,应该考虑色彩的象征性是否与要表达的寓意相同。
(二)广告中色彩的作用 1.定位主色调
色彩可以起到烘托主题和表现主题的作用。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联想和象征功能,能恰如其分的切合广告的中心思想。比如说看到红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可口可乐,而蓝色则让人联想到百事可乐。在广告中,主色调所占面积大,给人的心理印象和感官刺激就大,其情感联想和象征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准确定位主色调,使之和广告主题相契合是广告中色彩的一大作用。
2.增强视觉冲击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色彩是抓住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元素,无论是鲜艳还是暗淡,单一还是复杂,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起作用,色彩都会在某一个方面具备说服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例如食品广告,可以增加色彩的魅力来暗示该食品的美味。麦当劳“圣诞快乐”的广告中,黄灿灿的薯条就让人垂涎欲滴。
3.强化广告的宣传效果
一幅广告包括很多因素,色彩、文字和语言等等,虽然文字和语言能够直接地传达某些信息,但有时在广告中仅靠这些很难使宣传效果达到及至。假如广告中只有单调的文字而没有使之突出的色彩,那就很难将主题情感表现出来。而色彩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广告的形象、内容和质感,促使群众对广告中所宣传的内容产生信任感和好感。
(三)色彩的运用
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广告作品中的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的味觉感。对于色彩的恰当运用,在广告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要表现出广告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设计师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色彩的各种因素。由于生活经历、年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理反应有所区别,人们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对色彩象征性、情感性的表现,人们又有着许多共同的感受。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设计师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混合调和、面积调和、明度调和、色相调和、倾向调和等等。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广告画面有明确的主色调,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底色的关系。设计师要明确色彩定位。广告定位在突出标志时,要考虑企业的个性特征和企业的形象色,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公众对它的辨认,广告定位在突出商品时,就要强调商品形色。当然,色彩要根据广告对象、传达理念、画面所处环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不能为了视觉上的美感而放弃你所要传递的信息。整体的色相,色块的大小,色彩的强度和明度、对比色的运用,用多少,用在哪个位置,都是要考究的事情。
色彩传达的目的在于充分表现绘画、对象的特征和功能,以适合市场审美,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造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视觉形象语言,加深公众对广告的认知程度,以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三、总结
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对广告的需求也越高。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对广告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色彩是广告设计中一个元素,其地位已与人们的心理、生理密切相关,同时色彩的影响力也直接关系到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否能让人产生购物欲望。因此,我们必须对色彩的专业知识掌握透彻,在理解了色彩的的影响力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使广告更为赏心悦目,更加吸引人。
[参考文献] [1]樊佩奕.浅谈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媒体,2010 [2]李克.广告设计的风格与演变[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3]张绍君.浅析色彩在广告中的应用[M].美术大观,2008 [4]蔺奔奔,梁 军.色彩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A].时代报告,2011
第二篇: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感悟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来源: 王晓艳的日志
1927年,电影艺术由无声跨进了有声时代,使电影艺术更富有现实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术首次在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中运用,使电影由黑白两色到彩色。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电影色彩简史回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彩色技术在电影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灵活、有区别地用彩色反映现实,但受绘画的影响。摄影主张对现实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修饰和改造,强调视觉造型形象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追求画面气氛和意境,使银幕图像更接近绘画的要求。五六十年代,电影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真实可信的银幕效果,加之这一时期,电影移动摄影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照相本性”,彩色胶片的大量生产,为电影丰富的色彩表现提供了条件,促使电影艺术向“再现现实、接近生活”方面发展。自七八十年代始,电影技术已经成熟。表现手段日臻完善,中国电影人也开始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电影的色彩观念也随之进入了中国电影人的视野,并很快被付诸于实践。1979年,电影《小花》和《生活的颤音》率先对电影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个回忆性的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导演意图通过画面色彩上的对比和交叉来完成影片的叙事。《生活的颤音》同样在艺术形式上敢于突破,导演几乎把当时能看到的比较新鲜的电影技巧都用了个遍。例如现实和回忆交叉的叙事方式,升格摄影和定格等。这两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现了人物的意识活动,也在剧作结构上作了一次尝试。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电影艺术也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与渴望。色彩也在为电影艺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张艺谋也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的确,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还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时。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当然,由于人们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红色——
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量,是爱情、热情、冲动、激烈等的感情象征。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热烈而活跃,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觉。
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在电影中偏爱红色。把红色的表现推向极致的当数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他的影片《红高梁》中红红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红灯笼,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挂在墙头上的红辣椒,都构成了一种视觉张力,象征着一种热情的生命活力。
红色还象征着躁动、革命。在电影《活着》中。红色被作为影片突出的饰物和象征性的幕景。红色的皮影戏、挂着大红灯笼的赌场、红色的标语、红色的毛主席画像、红袖章、红宝书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国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红色是主色调,象征着喜悦、吉祥、庆典。
黄色——
黄色给人以明朗和欢乐的感觉,常常被用来象征幸福和温馨。黄色因明度高,容易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观者视线的力量和条件。
在我国历史传统中,以黄色为神圣、权贵、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标志。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使他的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摄影)弥漫在扑朔迷离的黄色中,这是热情、欲望和疯狂的象征。在他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摄影)中,又用明亮的红与黄拍出了中国皇宫的金碧辉煌,给人以华丽隆重的视觉感受。蓝色——
蓝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冷的感觉,所以象征着寒冷。兰色还包含着抑郁和忧伤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论》中曾经谈到,蓝色是一种能量。它处于负轴,最纯粹的蓝色是一种夺人的虚无,是蛊惑与宁静这对矛盾的综合体。最能感受到蓝色调的是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电影之一《蓝色))。影片笼罩在忧郁的蓝色之中,蓝色的游泳池,蓝色水晶样迷离的玻璃串灯饰,既为女主人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心理背景,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愉悦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张艺谋的影片《千里走单骑》中有大量展现原生态天空的镜头,那种纯粹青透的湛蓝有一种震人心魄的美丽,延续了一种回归质朴与本真的风格,以水面无波、平铺直叙的方式,反映了亲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绿色——
绿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红色的对比色,有一种平静、稳定、希望的感觉,是一种最适宜人眼睛的色彩。绿色象征着和平,代表着春天。在武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与地、人与物,整个画面凝合成一片壮观的绿色海洋。那片绿看得让人心动,让人神往。
黑色与白色——
黑色与白色是无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样,也起到表达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联想到死亡、忧愁,易产生失望、黑暗、阴险、罪恶的感觉:白色使人联想到光明、清晰、神圣,易产生纯洁、淡雅、稳定的感觉。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绪又具有低沉、凝重、庄严等感觉,白色具有虚无、冷淡、和平等感觉。但由于个人或国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观念,也会形成差异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纯洁爱情的象征,婚纱是白色的:而在我国则常常以白色为孝服,西方参加葬礼穿的是黑色服装。在我国传统戏剧中,红色是忠良的标志,黑色表示正值威严,白色则表示是奸诈刁滑,传统戏剧脸谱都按此规律描绘。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现了秦王朝的威严与冷酷。前苏联的著名导演安德列·塔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所有的空间都以黑色为基调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废墟,就连潜行者身上的着装,也是一身黑。黑色最大限度的传达了影片的窒息与压抑。
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影片中。白色的运用很是荒诞,特别是第一次党委会,整个会场几乎全是白色的:白墙、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钟面、白窗帘、白桌布、白玻璃杯子、白开水、白色的椅子套等等,人物也一律穿着白上衣,只有人的头发和武书记背后那占了整个墙壁的走得很慢的超常石英钟的刻度和指针是黑色的。……
综上所述,虽然单个颜色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也能传达一定的感情,但色彩真正的美感是在有意识地、合理地运用色彩基调时体现出来的。
三、表现主题的作用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在电影中,色彩同样是导演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比如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一个和八个》为表现抗日时期的艰苦环境,采用了灰暗色基调,在视觉感受上几近于黑白片,导演强烈排斥着色彩的鲜艳明亮。又如陈凯歌的影片《黄土地》,大面积的黄色块的运用,不出现一点绿色或者蓝色,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影片主题。
为了充分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全片应保持一个总的色彩基调,李少红导演的《恋爱中的宝贝》,拍摄的一部带迷幻色彩的爱情电影,导演在表现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时,无论在具有符号意义的古城墙上,还是在民间的胡同小巷里,都把这个城市的构成元素赋予了一层暗红的色彩,甚至连电影里的树都看不出绿色的原色,这使得古老的北京城,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四合院都显得那么凝重与深远,这样的色彩对故事的荒诞情节起了“如来佛手”的作用,使之无论宝贝(周迅饰)穿着任何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也让她飞不出传统下的北京城。
叶伟信导演的《大城小事》(黎明和王菲主演),是以上海这个城市为背景拍摄的一部现代情感戏。影片里的城市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浅绿,这种颜色在天空,建筑、花园、里弄中隐现出来。因着剧情使上海这个“大城”却始终处于一片静谧之中,绿色在色彩里是中性颜色。温和、放松是其感情属性,于是电影里的上海,不再繁杂、不再忙碌、不再像现实里的高楼大厦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为了凸显“小事”,一片浅绿滤镜下的大上海变的安静祥和。
色彩基调是指一部电影画面总的色彩倾向。要求镜头画面内部的色彩保持协调,一部电影作品,总会有一个与主题对应的情绪基调,或明快,或悲情,或低沉,或浪漫等。表现总体情绪的色彩手段就是色彩基调。具体体现为在一部影片中或影片的一个小段落中,以一种或几种近似的色彩为主导,构成和谐的色彩倾向,加深观众的印象。一些喜剧片、爱情片多用暖色调来烘托喜剧气氛,表达爱情的浓烈。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通篇采用了接近红的暖色调来表达它的喜剧特性,给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以快乐。也有一些影片多采用冷色调来烘托气氛。电影《拯救大兵雷恩》中,影片的基调则运用了绿蓝色。选择这种基调色彩的运作,主要目的在于使它们的摄制近似于记录片和纪实性手法,使波涛汹涌。气势悲壮的一幅幅画面更具真实性和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当黑与红奠定了《夜宴》的主色调后,一种说不出的压抑、阴郁感油然而生。
试想一下如果在以上的电影事例中,将色彩全部抹掉,即便是角色动作表演再出色,场景环境再精细,剧情结构再完美,摄影技术再高超,恐怕也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无法将故事主人的情感变化准确的传达出来,无法将故事主题表现到位。此刻色彩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彩色而美妙的画面,而是直接参与了剧情情绪的渲染和深化,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色彩的表现是电影艺术造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影片的内容,不但可以使影片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形成独特的风格,更可为电影增加厚重的内涵,使观众得到强烈的审美洗礼,为自己的民族、为世界的电影做出贡献。
第三篇:广告在品牌塑造中作用
广告在品牌塑造中有四大基础功能: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品牌的发展过程一般经过三个发展时期:品牌导入期、品牌成长期、品牌成熟期。广告在品牌形成、成长、成熟不同时期的作用各不相同,广告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品牌作为一个标志,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它的功能,更是它长期以来被建构出来的意义和文化,广告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下面以清扬为例来诉说品牌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为例来说明广告在品牌塑造中的影响。
一、品牌导入期
品牌导入期的广告诉求主要应以介绍产品的功能为主,加强产品品质、服务的详细报道,在这个阶段要介绍产品给消费者所能带来的利益。
作为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清扬想要在中国打开市场必须面对其主要竞争对手海飞丝的抗衡,所以清扬一开始就强调全新的产品并区分男女的差异化。在品牌的导入期广告主要以小S为代言人,以深色为主要色调并宣称在去屑领域的新革命,从其广告表现上来看无疑是对去屑领导者海飞丝的宣战并一再的告诉消费者新的去屑时代的到临,而清扬正是新时代的产物。这样做是为了让清扬很好的深入到消费者的心智,广告是导入期为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的重要手段。
二、品牌成长期
这个阶段是品牌培育最重要的时期,这阶段广告应集中表现品牌特色,传达品牌在性能、价位、内涵等方面与同类产品的不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这一阶段重要的也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广告依靠大众传媒的力量,可以有效的到达广大受众。做为去屑的新产品清扬已经具备了导入期成功的抢占细分市场的资源,接下来主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内涵更为主要。清扬很好的把握住了时代赋予媒体的关键,其选择植入式的广告开始进行成长期的内涵诉说和知名度的提高。首先选择在电视剧《丑女无敌》中的植入,这让得清扬更好的宣传了其品牌。直接清扬联合搜狐开始《无懈可击》的系列式广告并借助网络这个新型的媒体进行不断的宣传,这样清扬通过网络我媒体很好的垄断了一部分消费者,给自己赋予了男士专业去屑的功效标签使得消费者想起男士去屑产品首选的就是清扬。
三、品牌成熟期
成熟期品牌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保持优势地位。这一时期广告要重点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成果,使品牌成为企业良好品质形象的代表和象征,从而形成品牌个性,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中,从标志到形象再到个性,个性是追求的最高层面。品牌个性更能强化品牌的差异化,从而塑造品牌长期的消费者忠诚度,深化品质认知度。清扬为了巩固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先后开展广告法国最新科技,最新研究成果。这个阶段不断强化自己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可靠。全新清扬系列孕育而出原清扬的全面升级系列。新添加了划时代的高科技配方能深入渗透头皮直达3层,解决头部皮肤不健康的问题,从根源做起,更有效抑制头屑产生并预防再生。
最后,要求产品的拥有者有全面的品牌意识。品牌塑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有一整套计划、行动纲领和前后一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与人文问题,营销的环境很重要,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上都必须创造出一个适于品牌发展和形象塑造的品牌文化圈。只重视广告,而不重视其它方面的品牌科学管理,是行不通的。创造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品牌一旦深入消费者的心中,就会成为企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为企业带来无限的收益。
第四篇:幽默在广告中的作用
幽默在广告中的作用
2011级心理(咨询)李丹20111801040035
【摘要】:轻松愉悦是现代人认知信息的共同需求,幽默广告能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降低受众对广告的逆反心理,促进人们对广告、产品和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从而充分发挥广告的效力,实现“曲径通幽”的促销目的。本文将就幽默在广告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进行解析,进一步说明幽默在广告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幽默 广告 诉求
幽默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趣味性的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幽默是广告中常见的一种诉求手法,广告的设计制作者将这种形式运用到广告的宣传中去,无疑会获得很好的促销效果。幽默表现手法用得好,可以充分发挥广告的效力,增加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降低受众的认知防御,提高受众的广告接触率,从而可对其产品引发出愉悦的、易于记忆的联想,促进人们对广告、产品和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幽默广告在国际广告设计中非常普遍,许多商业品牌广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幽默艺术的感染力。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广告大师波迪斯认为:“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现代心理学认为,幽默是对人们心理的一种特殊适应,是对心理理性的一种特殊反叛,它是以突破心理定势为基础的。幽默广告,可以有效地缓解受众精神上的压抑情绪,排除受众对广告所持有的逆反心理定势,使人们在一种轻松、快乐、谐趣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广告传递的商业信息,完成对商品的注意、记忆、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一、幽默广告的价值与作用
幽默广告具有生动有趣的特质,容易留给受众深刻印象及愉悦享受,因此,幽默广告对广告主和广告受众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它特殊的价值和功能有以下几点:(一)幽默广告的戏剧性趣味性能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严肃的推销目的包容在轻松诙谐的喜剧气氛中,引导人们观看广告,唤起消费大众的热情,创造出一种兴奋愉快心境,造成一种自然的传播默契,并在默契中引导人们接受广告主张。在广告已达无限多的时代,人们对广告的感觉几乎呈麻木状态,单调的广告已经很难再引起注意,增添趣味性成了当务之急,幽 默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幽默广告能够生动风趣地表达广告主题,所以它可以有效地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消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提高人们对广告的记忆度。因为幽默广告能给人一种轻松、快意、欢喜、满足的心理体会,这些都有助于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并接受广告。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广告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既无出色的形式也没有丰富的内涵,无“美”可谈,没有特定信息需要的消费者自然不会顾及这样的广告,但是幽默广告则在发布信息的同时提供了附加服务——给予消费者愉悦满足的审美感受,得到这种附加服务的消费者自然不会再对广告及其产品冷若冰霜,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好感。
(三)幽默广告具有良好的劝说与敦促功能,它能加强广告的说服力。由于隐藏了广告招人反感的直接功利印象,克服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怀疑与抗拒心理,使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意见,按广告的劝说义无反顾地掏腰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要注意到一则广告并记住它和接受它的劝说,是要付出意志和努力的。除此以外,还有广告最本质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让人们心生厌恶,出于一种保护“钱袋”和“自由”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排斥广告的影响。而幽默广告正是一枚“糖衣炮弹”,它使得消费者沉浸在愉悦感情中来不及剥开它的“糖衣”发现它的“本质”的时候,就已经被它潜移默化了。
(四)幽默广告独特的个性与娱乐价值能够带给人们特殊的美的享受。它可以再现喜剧特征,把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的延伸到漫长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幽默广告的这一功能使得广告人跳出一味地服务于广告主的圈子,而去挖空心思考虑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完美的服务,使消费者在获得产品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一份良好的审美体验。由此,幽默广告促进了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减少了因消费者的自动排斥所带给广告的阻力,从而为广告增添了一份审美上的社会价值。
二、幽默广告的传播效应
幽默广告是广告设计师运用幽默手法及特殊的情景创造出来的广告作品,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受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情绪,排除受众对广告所持有的逆反心理,使人们在一种轻松、快乐、谐趣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的接受广告传递的商业信息,完成对商品的注意、记忆、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一)娱乐性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正在摆脱传统单一思维的束缚向多元化的沟通发展,更加 注重人性化,唤起受众群体的参与和介入,其新颖而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当代设计求新、求异、求奇的设计理念,幽默广告反映出当今时代的设计特征,其最大的特点是休闲性,娱乐性。因为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幽默就是最好的精神调节剂,它可以减少人们的压抑与忧虑,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抑情绪,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幽默广告将深层寓意包含在风趣、机智和戏谑中,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对方观点。
(二)淡化功利性
商品交易的功利性让消费者容易产生一种抵抗、怀疑的情绪,而幽默从美学上讲,最基本的前提是使心灵摆脱与事物间的功利关系,尽可能地使心灵处于审美观照和自由的状态。幽默广告将创意主体的敏锐和巧思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出来,使广告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的美感,从而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印象,让人们在艺术的感染和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信息,达到自然传播的默契。
(三)加深受众印象
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全过程,是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曾用仪器测量过大脑对电视幽默广告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上的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是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是大脑分泌内啡太而使受众产生良好嗜好,心情舒畅,最终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确和热烈。并最先提出AIDMA原则,其含义为: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产生兴趣;D(Desire)培养欲望;M(Memory)形成记忆;A(Action)促成行动。也就是说,在广告创作中必须有意识地贯彻引人注目的信息,使人产生购买欲望,并形成记忆,最终转变为购买行动的原则,这样才能创作出最有效的广告。
(四)提升广告品位
幽默广告是智慧的结晶,它具有的艺术性、情趣性和思想性体现出事物底蕴的深刻积淀。幽默广告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创造出某种夸张的、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广告成为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从而能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幽默广告还必须服从于整体营销策略,应该为商品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幽默方式的运用
幽默表现手法有利于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但要注意使用的场合。著名广告人D·丹尼尔为幽默广告创作提出了下列四条原则,值得参考。(1)在大多数情况下,幽默性广告只适用 于推销低档商品;(2)幽默写法应能使老生常谈的话题获得新生,以加强读者的记忆力;(3)利用幽默的笔法应能有效地把一个简单的内容讲得生动,便于记忆;(4)幽默创作应能突出强调一个过时做法的愚昧可笑,从而为新产品或新方法扫清思维障碍。
幽默广告,在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但是,幽默广告在诉诸幽默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幽默效果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联性,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以商品或者服务为核心展开幽默诉求,做到意味深长、促人思考,而不应该走向低级趣味、单纯逗笑、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更不应追求噱头,走向庸俗低级。只有把握了幽默广告的创意策略,才能有效地达成广告传播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金海,广告心理学珞珈,广告学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09 [2]刘世英,彭征明,袁国娟.广告也幽默:中外幽默广告鉴赏。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01.[3]赵洁,广告创意与表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6 [4] 周象贤,广告情感诉求探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06.[5] 李巍.幽默广告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设计幽默广告:
网吧广告语 :请系好安全带,网速实在太快。
第五篇: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约翰内斯o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直至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的出现,这部电影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
色彩象征无疑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
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第五代导演是运用色彩象征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在与大自然对抗,寻找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很多人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色调,连透明的高粱酒也带上了血红色。通过影片的红色象征,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粗犷豪爽和东北人的血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和顽强抵抗。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象征地运用色彩的导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脸上以产生层次丰富的变化。《三色》之中数《蓝色》对影片的基调色最强调,蓝色的游泳池,蓝色的棒棒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灯饰,能一施笔墨的地方都不放过。然而漆成蓝色的房间显然最惹眼,并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丽叶特·比诺什脸上的效果,表达她深陷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的内心。《红色》中亮丽的女大学生瓦伦婷出现在红色的大幅广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学生的重复出现,他住在瓦伦婷对街,但他们并不相识。每次他出场总会有一片红色在画面一角显露,一辆红色的轿车,一扇红色的门面,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我们通常是通过瓦伦婷的视角看到他匆匆进出的身影,他们周围的红色仿佛在暗示一份机缘近在咫尺。《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整个运用了金黄色影调,光影斑驳,象征着一个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影片整体都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所以看起来整个影调很温暖,是一种很平和的温暖,虽然它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法国的薇罗尼卡在屋子里被对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红色光影唤醒,红光投射在她脸上,美伦美奂。克拉科夫的薇罗尼卡在雨中跑过水洼,逆光的镜头渲染出她出尘的美丽。晕黄的影子里薇罗尼卡在空灵的歌声中姗姗走来,她的书散落满地,正是那个两人相遇的经典场面。薇罗尼卡主观视点的镜头述尽了存在主义的意蕴。急速运动、旋转,时空的面具开始模糊,她们默默对视,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人此在的荒诞,都在广场上薇罗尼卡茫然无助的表情和仓皇奔跑的人们身上散溢出来。
大卫·林奇的电影常常带有魔幻的成分,《蓝丝绒》里杰弗里偷窥多萝茜,她穿着蓝色的丝绒睡袍,涂着蓝色的眼影,红唇熠熠,显得神秘而诡异,那只被割下来的爬着蚂蚁的耳朵,与死人久久地身处一室„„在大卫·林奇之前也许没有导演曾那样冷酷地表现过受虐和畸形的情欲。
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色彩习惯,会使得一些色彩感觉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永恒和象征。在电影中,往往会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设计影片的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多数代表喜庆,在西方则象征青春、热情、温暖、生命、鲜血、火、爱情、情欲„„;绿色象征生命、健康、和平、希望;黄色象征希望、收获、丰硕、甜美、香酥;蓝色神秘、悠久、沉静、理智、博大„„
在《英雄》中,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图像学上,除去文化传统的一些出入,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也往往是忧伤和严肃的符号,红色则是“火和血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任何尖锐猛烈的东西的隐喻。因而,红色在我们的交通代码中被选为‘停顿’的代码符号和政治中革命党的标志并非出于偶然。”蓝色更适合表现感情上的哀婉,这一点毋庸赘述。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里,那房间的红色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是人的心脏,穿白袍的女人像来往于心室心房之间。正是在这内心般的空间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们同受煎熬;执迷地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作品还有黑泽明的《梦》,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显而易见,在人的视觉世界里,色彩是情感的象征。
在电影中,单一色彩并不能有所作为。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语境)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感觉出贯穿整个影片的色彩运动的“线索”,否则我们就很难对电影中的色彩有所作为。
然而近年来也有作者不满足于仅仅在象征的层面上使用色彩,他们直接尝试用色彩来编码。
在格林纳威的影片《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编码了的,这种符码化通常包含一种整体性:蓝色--停车场,绿色--厨房,红色--餐厅,白色--卫生间,黄色--医院,金色--藏书间。在一些访谈中格林那威已谈到了这些颜色的隐喻意义。可是色彩在运作时整个跟误察错看有关。例如,影片开始时艾伯特骂乔治娜穿什么黑衣服,她说穿着蓝衣服。事实上在餐厅里她穿的是红的,而在白色的卫生间她的衣服又变白了,还带着黑色的羽饰(她看起来象是《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的德尔芬o塞丽)。这种”运作“跟雷奈另一部片子《天命》里的色彩编码相反,在《天命》里克劳德和索尼亚的厨房是黑白相间的,而卧室、床单、酒以及跟写东西的克利夫o朗安(吉尔居饰)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是红的。在格林那威这里玩笑是迈克尔在餐厅是棕褐色,在卫生间也一样。而且在影片最后,里夏尔说了一大通话,为东西是黑色要价较高,说是因为”吃黑的食物就象是消费死亡“,而被煮熟的迈克尔依然是棕褐一片。在格林那威的《一个Z和两个O》里,动物园里的各种外来动物以表示色彩编码和隐喻色彩斑澜的巨嘴鸟和极乐鸟,代表被肯定的生活,而黑白条条的斑马,代表死亡和不可思议之物;在《画师的合同》里,奈维尔的黑白色的素描,相对于被画物的华丽色彩,其功能意义亦是一样的。可是在《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格林那威仿佛是自言自语:很好,我将把色彩予以编码,这会把懒惰的观众骗过来让他们轻易地混入叙事,然后我会破坏这种编码,开个把玩笑,和他们逗逗乐子。塔伦蒂诺的《落水狗》显然也有这种倾向,一伙”职业的贼“策划了一起抢劫,彼此之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来自何处,他们所在的仓库和车内都被刻意地涂成了白色,他们之间互相的称呼是”褐先生“、”蓝先生“、”金先生“、”白先生“、”橙先生“和”粉红先生“。
色彩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对人类情感的传达,作为电影的语言,也是电影的灵魂和精髓,是一部电影脱颖而出的利器。色彩的运用还起了烘托影片气氛,表达感情的作用。尽管近代以来的人们被告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里就被感知为某种色彩。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
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深蓝色)与暖色(朱红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极致。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后真实影片要表达的故事;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观众也丛中感受到红色的冶艳、绿色的浪漫、蓝色的质朴、白色的伤心、黑色的绝望,同时也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影片所表现的色彩心理特征,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和注意,面对这个色彩的盛宴,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的感染,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探求心理。最终,促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
色彩是构成影片场景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塑造人物的形象,表现角色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用色彩无声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被很多电影创作者们成功地应用在其作品当中,比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9):(茫茫的苍凉大漠始终呈现出苍黄色调,行走其中的侠客孤独无依的落寞情绪便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张国荣扮演的西毒出场时画面转为深蓝色,他始终得不到爱人的忧伤和疼痛随之流泻;而到了张曼玉,基调就变成了鲜红,红唇、红裙、红影⋯⋯如火的外表却包不住郁郁终老的心灵,怎不叫人唏嘘!又如维姆·文德斯的代表作《柏林苍穹下》(1987):影片由柏林上空一个大俯拍来拉开帷幕,这是以天使的视角
进行拍摄,黑白的色彩表现了在这个钢铁森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表达出天使与凡人的陌生与隔阂;后来天使悄悄爱上马戏团里表演空中飞人的女郎,他毅然决定放弃天使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此时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充满了明快而鲜亮的颜色,天使坚定的决心和欢乐的心情可想而知。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是一位善长运用色彩塑造人物的导演,在他的著名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1991)中整体运用了金黄色的滤色镜,闪闪的黄色影调为这个原本忧伤的故事增添了平和而动人的温暖气息,也象征着女孩的细腻敏感的心理空间。此外,他的作品《三色》(1993、1994)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样达到一种堪称极致的状态:蓝色的泳池、蓝色的玻璃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壁灯、红色的轿车、红色的扇门、抑或一角红色的屋檐⋯⋯这些或象征着忧伤、悲痛而无法自持的内心,或暗示着一段咫尺天涯的缘分。色彩是电影造型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一部作品简洁。
色彩是进入人的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产生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在电影中,色彩作为重要的影视语言之一,是可以说话的,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参与影片的叙事。何为“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是电影用来叙事的一种无声的视觉语言,参与影片的叙
事,为影片的主题、基调、故事内容、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等服务。“色彩语言“在张艺谋的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叙事作用。张艺谋在影片中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在于加强画面的现实感,而且熟练地根据不同色调的意义价值和它们所赋予给观众不同的心理与情绪,并结合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赋予自己主观化的情感。从而使影片不仅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使得观众获得了与人物的心灵交流。“色彩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它是电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为影片的主题、人物和环境塑造、故事发展和故事内容服务的,对突出影片主题、塑造人物、丰富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张艺谋所关注的.张艺谋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色彩强烈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点.张艺谋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原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上摄影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影片时,色彩运用得非常成功,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等。他都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在《红高粱》中,观众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那野性弥漫的绿色向我们张扬着自然和生命;在《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杨家染坊里自房粱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而红色却预示血腥和死亡,那布条更是给人束缚和限制的联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红灯笼让人想到青楼和挑逗而灰色的高墙则象征着幽闭和囚禁.这些强烈的视觉符号形成了张艺谋电影独特的风格,为张艺谋的电影增加了厚重的内涵。
在所有的颜色中,张艺谋偏爱浓郁的红色,他把对红色的运用推向了极致.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 冲击波最强,有力,强烈,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激动,紧张,同时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由于红色的注目性和美感,它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据首位.在世界各国的国旗中,80%的国旗都有红色;传说在古代的竞技场表演前,被关进红色屋子的角斗士要比其他选手发挥得更出色.是红色点燃了他们的斗志,激起了热情.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另外,在公用印章上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权威和不可侵犯.红色的涵义很多,像喜庆,热情,热闹,温暖,活泼,艳丽,芬芳,青春,幸福,吉祥,性感,浪漫,革命,火焰,暴力,侵略,危险等都是其寓意.红色在心理上还象征激情,特别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激情,同时还表达一种潜意识的愤怒,仇恨情绪.总之,红色是吉祥也是灾难,是战乱的标志,也是平和的象征,它把青春与死亡,崇高与淫乱,激情和欲望,热情与疯狂,神圣与亵渎这些反差几近水火难容的内涵全都混合在了一起.红色是最有中国特色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国的皇族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在传统京剧里,关羽的一张大红脸象征着他耿直,忠义的品格.在传统婚礼上张贴的是大红喜字,给新娘遮脸的是红盖头,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红花等等.这些红色服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在当代汉语里红色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心,红卫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等.在文革期间,甚至用红海洋来表示革命。
中国文化喜爱和崇拜红色,还可能与文化传统中对欲望,激情的压抑相关.中国人通过对一种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种内心深处隐秘的欲望。《红高 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呼唤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用电影的方式对传统观念发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战。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张艺谋导演的的影片《红高梁》在1988年2月23日西柏林第三十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高奖——“金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