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7:1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

第一篇: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 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分析

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台湾和西藏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

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

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新课:

幻灯片显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4(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

2、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幻灯片显示:

3、文天祥抗元

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 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及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幻灯片显示:

4、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及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幻灯片显示: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①中央: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作用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幻灯片显示: 巩固练习: 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幻灯片显示: 小结

课后作业: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2、元朝统一意义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社会经济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 3.民族融合

教后反思

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 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安徽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篇:第10课 元朝的统一[教案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本着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根据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及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初中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不过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历史内容却很感兴趣,再加上本人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占有充分的不同层次的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给所有的学生有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了解元朝的历史,然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的现代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分析

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 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台湾和西藏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

教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精神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资料,再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快乐历史,快乐课堂”的宗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如讨论等,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上课的过程,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法如下: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与元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学法指导

首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比如,通过语文老师收集到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并了解其大致的内容;通过图书或网络收集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的有关资料;通过政治老师了解当今时政的有关西藏、台湾、民族政策等热点问题;通过地理老师,了解如何绘制地图,以及元朝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的不同。

其次,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所占有的资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

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

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新课:

幻灯片显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

2、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幻灯片显示:

3、文天祥抗元

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 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及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幻灯片显示: 6

4、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及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幻灯片显示: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①中央: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3)作用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幻灯片显示: 巩固练习: 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幻灯片显示: 小结

课后作业: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2、元朝统一意义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社会经济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3.民族融合

附件:教后记

2009-3-23

教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通过反思,可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可以“照亮别人”更会“完善自己”,因此教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元朝统一这一课叙述的是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一班学生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课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

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 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安徽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篇:10课元朝大统一

第10课 元朝大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先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知道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知道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元代行省制度特点和宣政院作用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教材中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画像、“蒙古战士征战图”“成吉思汗陵”,以及阅读辅助栏中的史料,了解文献材料、图画、遗址等历史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蒙古族统一全国时间表”,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教科书的阅读方法,并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思考历史问题,从而理解元朝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文天祥抗元斗争也是正义的,二者并不矛盾。

通过观察“元代疆域图”中的疆域范围、行省分布,并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对照,查找其中的异同,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大统一过程的概括综合和对统一历史贡献的分析,对比历史上几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从长时段历史的角度,运用对比、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元朝统一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蒙古族崛起和元朝大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蒙古族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加强民族融合,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既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优秀人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管理的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台湾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通过成吉思汗克服困难统一蒙古的历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通过文天祥在抗元 斗争中的坚贞不屈,感知英雄人物浩然正气的高尚气节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步确立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宣政院。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如何理解行省制度与宣政院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简介铁木真生平)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呢?(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之后,蒙古族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

二、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1)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或讲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酌情介绍《过零丁洋》及《正气歌》。)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简介解文天祥生平)

讨论: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有什么影响?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宣政院与西藏

(1)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2)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及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巩固、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元朝大统一,使我们了解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历史贡献;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全课讲完小结时,可提问学生:“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教师再总结强调元朝的历史地位。

5)练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

B.元

C.明

D.清

6)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0课 板书设计:元朝大统一 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 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1)1227灭西夏、1234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行省制度

宣政院与西藏

教学后记:

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

1)三个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2)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3)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第四篇:《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案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案

【课程标准】

2-2-3列举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改制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教学重点】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

导入:两幅图片,哪个民族 这个民族的贡献

同学们,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今天这个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但是在七八百年以前,即12——13世纪,蒙古族人处在怎么的生活状态?请观看《成吉思汗》连续剧片段。

师:这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是谁带领蒙古人民实现了蒙古的统一?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活动一:整体感知 认定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概况 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活动二:自主学习小组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五个题。

(一)通读基础,梳理基础(用铅笔在书中做记号,学案上不要求写答案)

(二)请组长带领导组员,认真交流自学部分的五道题(要求:按照学号顺序,每个人负责讲一道题,其他同学可质疑、补充),寻找自学中难于解决的问题。并做好展学准备。

确定5个问题依次由哪个小组展示 展示成果 组长上台,确定本小组成员回答

提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前面的同学所回答的与你相同,且你有新的补充,请你以下面的方式来回答:“我同意以上同学的说法,此外,我还认为………”

活动三:质疑释疑 师生研讨

五个问题已经明确了,老师还要强调几个问题 统一篇

幻灯: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

幻灯:三次西征。蒙古帝国的疆域到达过欧洲多瑙河下游地区,.总面积大约是3100万平方公里。

“成吉思汗体格健壮,聪明机智,擅长辞令,更以勇敢而著称,他的统治十分公正谦和。……他的善良、伟大的品格远播各地。”

——马可〃波罗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哈伯斯杂志》

你如何认识和评价成吉思汗 ? 对桌两个迅速交流意见

师:成吉思汗的伟大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坚韧的信心,顽强的意志,他没读过书,但是他却能从实践中领悟出很多的道理,并加以运用,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公正严谨却不失人情,恩怨分明,绝不拖泥带水,宽广的胸怀,让后人钦佩。老师借助电视剧《成吉思汗》观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骄傲!他征战一生的功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无人能及的,是一位真正饱含宇宙之机,吞吐于天地之间的英雄!

学习历史的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要根据史实全面分析,一分为二。

承转:继成吉思汗之后忽必烈也是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政治家和军事家。忽必烈的贡献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灭吐蕃。1253年,灭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的时间:1271年元朝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中国。你认为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释:版图北边超过阴山(现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边到达流沙(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面可抵辽东(今辽宁省东部),南面越过海表(今西沙群岛),汉朝和唐朝最强盛时候(版图)也比不上。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

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地图,史地结合,有利于把握历史中的空间变化。元是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那么元怎样实现统治的? 看元朝疆域图 教师补充澎湖巡检司 浙江

齐读“两个始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始于元朝。

承转:为了恢复经济,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经济篇…

交通和对外交流篇

承转:元朝统一,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众多,而粮食短缺,为了便于南粮北运,元开通了运河和空前规模的海运。看地图。教师讲述:元世祖开通了两段新运河,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从东平到临清的通惠河……,从杭州到大都被称为是漕运,后来又开通了海运,从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直沽,从直沽转运到大都。无论是海运还是漕运,终点在哪里?大都

适当对比隋朝大运河。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元政府大规模地发展和完善驿站系统。忽必烈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地图册P67 承转:元朝的统一,使对外交流空前繁盛。

出示马可〃波罗像,猜猜他是谁?(学生答),你能说说他的情况吗?(学生答)出示丝绸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路线。提示:路线应为“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到达哪里。”(学生讲述路线)

师: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马可〃波罗以其精明能干、年轻有为备受元世祖器重。于是他多次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马可〃波罗又游历到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在那里他看到了遍地的刺桐树和刺桐花,请问这是哪儿?(泉州)结合课本P107页及所给资料,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马可〃波罗看到的泉州港口的场景。

马可〃波罗在泉州一住就是好几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与这组图片资料展开同桌合作学习,从而解决心中的困惑!提示:同桌合作完成问题,然后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合作后回答出: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船只往来如梭,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从阿拉伯人的蕃客墓可以看出当时的蕃客已汉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繁盛;在这里还能看到很多宗教建筑如清真寺等,说明泉州在元代成为多种宗教汇合的地方,等等…)最后总结。

师:泉州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一晃17年过去了,落叶归根,马可〃波罗就要回家了。

问:在泉州的他会选择哪一路径回家呢?(海路)出示陶瓷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的路线。(学生讲述路线)问:这条海路叫什么?又名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陶瓷之路)问:为什么他选择走“陶瓷之路”?(学生讲述理由: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泉州临海,季风的影响,陶瓷易碎,海运成本低……)

陶瓷之路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中西方之间友谊的桥梁,从此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而外国人也开始把我们中国叫做China)。

承转:元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同时祖国大家庭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民族融合篇

材料一:河南濮阳的西夏遗民在家谱中说:“时北方人初至,犹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殖如华人。”经过长期的杂居交往,蒙古人与维、回、西夏遗民等色目人与汉人已达到了相忘相化,不易识别的程度。

材料二:元末有人写反映蒙、汉人民融洽关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并探究其原因。

元朝政治上的空前统一,是元朝民族大融合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

活动四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疆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许多割据政权;交通发达,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 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

承转:同学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我们学会

看历史 鉴今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臵、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完善各项制度,引进人才与资金,发展交通,兼容并蓄,善用人才,求同存异,各民族共同繁荣,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课堂小结: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呈现知识结构图。巩固练习

(结束语)同学们,历史已成为昨天,但因为有了昨天,我们才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今天。今天的我们,只有沿着祖先的足迹,积极进取,才能去创造新的历史。走过辉煌的昨天,走过崭新的今天,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坚定地走向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第10课《祖孙》教案

《祖孙》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认识字词、了解普通家庭成员为主。

2、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生活情境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培智二班的学生,本班共有11名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中分为(A(杜娟、李元元)、B(谢覃成、何海涛、张程、郭龙倩、陈济州、郑万菊)、C(杨鹏、许苏杨、杨成维))三个层次。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A层:

1、会认读写生字“爷”“孙”。

2、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3、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4、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B层:

1、会认读生字“爷”“孙”。

2、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3、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C层:

1、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2、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爷”“孙”、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

教学难点: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家中有哪些人?

2、学生回答。

3、引入今天的内容并板书“祖孙”。

二、新授

1、出示全家福的图片问学生图中有哪些人?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出示爸爸和爷爷的图片并显示课文“爸爸的爸爸是爷爷”。

4、告诉学生爸爸和爷爷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5、出示爸爸和奶奶的图片并显示课文“爸爸的妈妈是奶奶”。

6、告诉学生爸爸和奶奶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7、出示“我”和爷爷奶奶的图片并显示课文“我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

8、教学生区分孙子和孙女。

9、告诉学生“我”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表演

1、给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小孩的头饰。

2、告诉学生头饰的含义。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加深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了解。

2、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3、通过情境表演引出今天的新内容学习生字“爷”“孙”。

二、新授

1、出示爷爷的图片问学生这是谁?

2、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字卡“爷爷”。

3、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

4、出示爸爸的图片让给学生回答这是谁?

5、出示字卡“爸爸”,指名读,集体读。

6、出示奶奶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谁?

7、出示字卡“奶奶”,指名读,集体读。

8、出示“我”的图片,问学生:“我是奶奶的什么?”

9、学生回答。10、11、12、13、出示字卡“孙子(女)”。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出示字卡“爷爷”,指名读,齐读。出示字卡“孙”,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

2、表现好的奖励小红花。

四、游戏巩固

1、让小朋友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能正确认读生字。

2、让小朋友们进行情境表演巩固对家庭成员的了解。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请学生读一读。爸爸 妈妈

外公

外婆

2、儿歌抢答

妈妈的爸爸是谁? 妈妈的妈妈是谁?

3、问题导入新课

我是外公外婆的什么人呢? 请学生回答

二、新授

1、学习生字“外孙”、“外孙女”

2、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3、指明外孙是男生,外孙女是女生。

4、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5、我是外公外婆的谁呢?

6、出示句子:我是外公外婆的外孙。

7、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8、我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

9、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二、说一说

1、请学生说一说我是外公的谁?

2、男女生分组回答。

三、儿歌抢答

1、师问:妈妈的爸爸是什么?生答:妈妈的爸爸是外公。

2、师问:妈妈的妈妈是什么?生答:妈妈的妈妈是外婆。

3、师问:我是外公的什么?生答:我是外公的外孙。

4、师问:我是外婆的什么?生答:我是外婆的外孙女。

四、想想练练

完成书后的第二小题。

五、读句子,贴词语填空。

我是外婆的。我是外公的。

六、小结

进行爱家庭的教育,在家要尊敬长辈。

下载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0课_元朝的统一[教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第10课教案

    《见人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准“警、励、辜”等字。 2、能简单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种规范,例如不掩饰错误、有过就改,不与人计较衣食,而比较......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审核:初二历史组时间:2016-3-28 知识与能力:了解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邓......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历届党代会的主要内容。 2.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含义。 3.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10课变色龙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10课《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的: ①学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契诃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

    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⑴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 ⑵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⑶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⑷了解秦朝的......

    第10课 设计刊头 教案

    第10课 设计刊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Word中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及艺术字的编辑技巧。 (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组合图形”进行设计。 (3)对“刊头”概念有所认......

    美术第四册第10课教案

    美术第四册第10课:《奔跑的动物》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师:郭 燕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的......

    第10课 我和昆虫教案

    第10课 我和昆虫 柿树黄花小学 解知非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美版(2012年审定)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