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课学案教学运用与思考
对政治课学案教学的思考
商 雪 梅
对政治课学案教学的思考
商 雪 梅
课堂教学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效率。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给学生更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这恐怕是新形势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于今年开学在全校推行学案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时空。这一模式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实践,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看,这一模式是值得提倡的。本学期学校推行学案教学的目的也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
学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材料依据。要求指导者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教材以及学情有深入的研究。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案不是学习提纲,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不是练习题。政治课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形成了适合本学科的学案模式。高一政治学案内容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整合、课堂探究、自测自评、课后作业、知识拓展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基本符合教学要求。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做到学习过程目标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重点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也是服务于知识目标的实现,学案设计中没有知识难点的提示,目的是减少学生对知识的心理压力,难点可由教师根据学情自主处理。知识整合环节是为了方便学生清楚知识体系,减少课堂做笔记的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课堂探究环节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注重知识生成过程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自主探究意识。自测自评环节能及时的检测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效果,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落实。每一课学案都相应设计一个课后作业,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设计知识拓展环节,是把与学科相关的专业术语、学科前沿动态、热点时事信息等告诉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在学案内容的设计上,尽力体现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尊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法的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学案教学各环节在课堂中的落实,增强了教学双方的效率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师生互动的载体,双方共同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编写的质量,这将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要求在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对课本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能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探究到知识。问题设计中还要有主要情境的创设,要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案编写者对教材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从整体驾驭教材,对知识做出切合学生思维实际的整合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当前社会热点有敏锐的观察和捕捉能力,能使复杂高深的理论问题形象化、感性具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对知识问题的关注度。这样问题的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这是学案编写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整体效果,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学案的编写提出难题。过多的呈现不同层次问题势必导致学案设计的内容繁杂,增加学习者心理负担,但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问题设计又会降低学案的使用效率。学案问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设计要灵活,能让学生思维有释放的空间,也要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灵活使用所设计的问题。
学案的展示交流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发言才能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虽然整体效果较原有教学模式有所改观,但发觉学案的课堂操作不够顺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调动,小组讨论能热烈进行,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时候却低头等待,一声不吭。或者一个组发言的总是组长或某个个性活泼的学生,其他学生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缺少参与热情。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习惯了“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同时问题的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水平太远,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又害怕说错。能否调动学生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学案教学要求教与学的双方都要“变”,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仍然停留于等、靠阶段,有较强的依赖性。这要求我们在做好学案设计的同时改变我们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教师培养的。反思我们的教学,改变的较少,教学理念依然传统,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所以学案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案教学的推行,要求教师做到精讲,必须留给学生一半的课堂活动时间。但实际的课堂操作中,依然是教师讲的过多,缺乏课堂互动,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不由自主地忽略学生的存在。即使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提前预设提供知识,更注重知识的交付,而忽略交付知识的方式。教学中也发现学案与教案依然没有达成高度的统一,仍是重教案、轻学案,或是单纯地完成学案内容。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案的编写必须很好的糅合学案的设计思路,达到二者有机统一。但实际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所以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先于学生“变”。要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是零散而不成系统的,还有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出现误区,所以我们每节课都及时总结,采取恰当的方式把零散知识系统化,突出重点,澄清易错点,使学生学有所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走出,探索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推进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会在学校课改的大背景下虚心求教,不断探索,逐步寻求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案教学模式。
第二篇:关于对话教学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话教学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作为时代精神的回话,教育领域也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正如克林柏所说的“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老师专业知识水平并不是同专业教师中最出色的,但他的教学成绩却是最好的。而这类教师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们喜欢他,也就会喜欢他的这门课。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往往是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对话。作为初中教学不可缺少的政治教学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贯穿“对话”教学已经成为共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在贯穿“对话”教学时,要致力于构建民主共享的对话氛围,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对话模式。
1、构建民主共享的对话氛围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平等。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因此师生双方的对话应是一种共享,是一种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是共同成长的历程乃至生命的流程。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努力使每一节课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师生双方敞开心扉,互相交流,使其成为师生双方精神交流的、心灵共鸣的、灵魂亲和的场所。要克服对学生的发言漠然处之的态度,对学生的发言只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发言紧扣标准答案的态度。如: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各自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自立的,自己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只学生说,教师也要说。这样师生共同参与,彼此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构建民主共享的对话氛围,是对话存在的前提,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对话来实施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形成立体式多方位的对话模式。
二、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对话模式
有人认为课堂上对话,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其实不然,它不仅包括人与人的对话,还包括人与物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主要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人与物的对话主要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文本对话,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包括学生与传媒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应是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人与物的对话也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把以上多样的对话方式,优化高效的运用是完成教学的重要依托。如:在“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授课的:设置问题:“自己经历过挫折吗?”先让学生与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师生互诉自己经历的挫折,接着放映贝多芬、司马迁、爱迪生等名人的有关挫折的片段和一些学生经受挫折的材料,使学生在与影象、与文本材料的对话中体会“人生难免有挫折”;随后让学生以“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为题进行辩论,在对话中感受“挫折是把双刃剑”;课下让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1、搜集有关经历挫折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2、以“我又站起来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使学生在课下去与文本对话,去与传媒对话,与自己对话。
可见,对话不是一方的思想强加于或储存于另一方,也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而是一个创造的行动;不仅仅是师生的对话,而应是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生成体系。
第三篇: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多媒体运用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21世纪的今天,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热情。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第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纸币发行量的教学中,分别播放1994年消费者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使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这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如讲授“主权国家的权利”时,录放2001年4月1日美国侵犯我国主权,制造撞机事件的有关素材。讲“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录放了中国入世协议签订的有关场面,并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处理。课堂上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片断,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经过层层诱导,不仅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使学生从表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说教,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也是“马列老太太”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又如,在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批判法轮功”时,仅从理论上讲,可信度不高,而运用多媒体以图象和视频方式再现近些年来法轮功所造成的危害时,学生对法轮功的本质和危害就有了真正正确的理解。因此,只要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就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信度。第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讲多练”,在此原则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老师不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而选用多媒体技术后,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易于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从教师自身而言,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是一个好的组织者,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外界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进入人脑。如果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就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时,举了如下一例:即通过对比中国产“六神丸”与日本经过科技加工的“救心丹”,同样的原料价格却相差近百倍。为了强化科技造成的差距悬殊,他采用手工制作的传统葫芦瓶装“六神丸”,用现代精美盒装“救心丹”,并在二者下方分别注明标价、产地,由前者至后者用箭头标明“科技增值”。显然这种对比更加突出,对于作画不太熟练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前做好,上课时直接用,省时又省心,并且便于长期保存,以备后用。
正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媒体演示一般要经历预先演示——心理准备——展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反馈调控等阶段。在此程序运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第二,适时展示,恰到好处。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入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入,阐释重点时切入,创设情境时切入,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入等,效果较为理想。
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切不可让媒体演示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引导。
第四.提示要点,总结归纳。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的或本质的,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地指出,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矛盾”时,教师可展示投影片“矛盾即对立统一的知识结构表”。
第五.核查理解、反馈调控。一堂课下来,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观察对象,是否掌握了现象所反映的知识,就是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甄别学生反馈形式的内涵,正确洞察学生反馈信息的形式,判断其正确的意义指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学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多媒体应用艺术的根本法则。
第四篇: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组:李达师
高一下学期也过去一半的时间了,站在高一下学期的尽头回望,发现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提问落实不够
政治课记忆性很强,学生如果光理解,仅限于课堂上的听讲,课下不去及时复习记忆就会很快遗忘,在下节课讲新课时,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情况,高一政治课一周只有2节,学生平时几乎不去抽时间背记政治的,所以政治课的记忆落实很重要。为此,本人将采取以下措施:
1、在备课讲课上再下功夫,争取把课本简介明了地讲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以便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去趁热打铁,背记刚刚学过的内容。我想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抓好课前提问。每个班的政治课两节间的间隔2天左右,所以每堂课前的回顾复习很重要,所以每节课前我精心准备复习问题,把它列到黑板上或用提前写好的字帖张贴上去,让同学们照着复习。五分钟的复习记忆时间后,注意多提问那些程度不好的同学。
二、课堂不够生动
政治课由于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加上初中时有些政治老师在讲课时往往不够重视,照本宣科,让学生把课本划划、背背记记,导致学生从初中起对政治课形成一种偏见,加重了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认识,形成了心理定势,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政治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在组织学习,趴着的,说闲话的,看课外书的,漫不经心的……虽然在老师用肢体、眼神或语言提醒制止
下,表面终止了这些现象,谁又能说清其思想是否转到学上来了呢?缺乏热情,没有主动,思维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习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效果,尽管造成这种状况有诸多原因。
面对这种境况,政治课教学要在教育的本质上找注解,要激动学生的生命,努力使学生的事,学生自己想做,愿做,乐做,逐步使学生的兴趣浓厚起来,学习的习惯好起来,自觉主动性强起来,以致形成稳定的后劲很足的学习能力。我们不能改革教材,但我们可以变换教学方式,使教学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得生命壮丽成长。例如,将知识竞赛引进课堂,将生动有趣的蕴含哲理地情景及事例纳入教学,等等,都能使学生乐此不疲。
总之,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暴露了不少,还应进一步加强修炼,总结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高一政治课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一政治课教学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政治课教学,把握政治课教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高一政治教学还必须贯彻落实课改精神,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1、保证本学期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统一进度。
2、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师作用。
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研究新课改题型,科学安排好学生练习,提高资料使用效率。
5、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三、教学进度与内容 1、2010年9月份完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①9月9日至12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②9月13—19日《信用工具和外汇》、《影响价格的因素》。③9月20—26日《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及其类型》。④9月27—30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对待金钱》。2、2010年10月份 第二单元
10月1日—10日《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0月11日—17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10月18日—24日《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10月25日—31日《做好就业和自主择业的准备》,处理本课练习3、2010年11月份
第三单元 11月1日—7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月8日—14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财政》 11月22日—28日《征税和纳税》
11月29日—30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4、2010年12月
第四单元 12月1日—5日《市场配置资源》 12月6日—12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月13日—19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2月20到26日《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2月27日—31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5、2011年1月份
复习
处理教研室《学与练》
四、后记
任课教师
本计划将根据学校实际和数学进度作适当调整完善,各科任教师根据本计划,作好自己的具体教学计划。
2010年9月8日
江夏一中高一政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