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18: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第一篇:《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52 课程名称: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英文名称:Television editing and program production 学分: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广播电视新闻学

一、课 程 说 明

㈠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本大纲依据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结合该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省级广播电视新闻部门的实际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将前沿内容充实教学。它以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电视编辑工作和画面编辑理论和原则。

㈡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每个问题从概念入手,理解其内涵、特征、要求,抓住重点,融会贯通。学生能充分认识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进一步了解电视编辑工作。学生既要掌握电视编辑的理论,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能了解到国内外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最新动态、了解电视制作的最新理论,认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课程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培养未来的从业者在节目创作中的个性、想象力和美学追求。作为一个复杂的创作环节,电视编辑涉及节目的选题、构思、采访、拍摄、后期编辑、文稿创作、混录合成等诸多内容。由于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同,对电视编辑的要求也不同。电视创作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运用独特的电视语言,以蒙太奇的思维方式反映生活,并调用光线、色彩、运动等造型手段,实现艺术化表现。

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难点是蒙太奇理论及电子编辑系统的操作。

㈣知识范围与相关课程

学生应具备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知识,了解电视艺术和观众需要,熟悉节目策划的有关内容。相关课程有《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艺术理论》《舆论学》《受众心理学》《电视节目策划》。

㈤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张晓峰著《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参考书:《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节目制作基础》陈思善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编辑与后期制作》(美)加里·安德森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制作》李平云

中国电影出版社

㈥教学进度

每周3学时,18周共计54学时。讲授侧重电视编辑部分,节目制作部分与“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5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节目制作有电子新闻采集ENG、电子现场制作EFP、演播室制作ESP等3种主要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讲,电视节目制作包含前期采访拍摄、后期编辑制作2大阶段,具体分为四个环节,即形成稿本、前期准备、录制、后期合成。

2、电视节目制作的两种体制,制片人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几种制片人制的比较:CCTV、广东模式、上海模式。

3、制片人的素质构成: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

二、思考题

1、什么是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2、电视节目的特性。

3、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及其内容。

4、制片人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电视编辑工作(3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编辑的含义

2、电视编辑的工作任务

(1)制定报道计划

(2)负责节目策划,参与采访与拍摄(3)画面编辑(4)处理文字稿

编辑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巧,对节目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编辑部新闻策划意识。

3、编辑的职责包括把好政治关、把好艺术关、充分运用视觉材料、4、电视编辑及相关意识

5、电视编辑的素质培养

电视编辑既是节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又是节目的设计者、制作者。所以,对电视编辑有很高的要求。

电视编辑的素质构成。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组织管理、受众意识、灵活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二、思考题

1、电视编辑的含义。

2、电视编辑的主要工作任务。

3、电视编辑应具备哪些相关意识?

4、电视编辑的素质构成

第三章 蒙太奇理论(9学时)

一.主要内容

1、蒙太奇的内涵

蒙太奇Montage,原是法国的建筑术语,意思是按一定的构思、方案和计划,把建筑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及其技巧。把一个个镜头按照一定逻辑和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叙述一个事件,阐明一个道理。其中的逻辑与原则就是我们熟悉的 生活规律、思维规律以及视觉规律。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电影电视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蒙太奇诞生于节目构思时,体现于编导的分镜头台本,完成于剪辑台上。

从默片到有声,蒙太奇的概念也随之发展,一般来讲,它包含三层含义: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结构手段与叙述方式、串联镜头具体技巧。蒙太奇是构成电影电视片的独特表现手法或技巧。

2、蒙太奇的产生

3、蒙太奇的发展

4、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A、叙事蒙太奇

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主要是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把镜头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组织起来,叙述一段内容,展示一个事件。符合视觉规律,自然、连贯、流畅

B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又称对列蒙太奇,通过人物形象或景物造型的对列,产生一种冲突或体现某种寓意。它不是为了叙事,而是制造特定的效果,它是通过镜头的对列造成一种冲击,产生一种直接而明确的效果,引起或激发观众的联想。

5、蒙太奇的艺术功能有选择与概括、创造独特的电视时空、形成特有的电视节奏、引导注意

激发联想、表达寓意

创造意境。

6、长镜头。长镜头是与短镜头,相对而言。长镜头的拍摄时间大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长镜头是指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里,连续拍摄事物的全过程,用景深镜头使事物变化和周围环境全部包容在一个镜头内,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7、长镜头理论要点:

[1] 追求银幕形象的“空间统一性”。[2] 强调影像“本体论”.[3]使用大景深镜头保持叙事真实性

8、长镜头叙事与蒙太奇叙事的比较分析

在叙事观念上,用长镜头不间断的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这是对静态构图和分切镜头的一种革新。长镜头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事件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1)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对立的。

(2)从叙事效果上看,长镜头原理和由多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原理是相同的。(3)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点

9、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征 二.思考题

1. 什么是叙事蒙太奇。2. 什么是表现蒙太奇。3. 什么是长镜头? 4. 长镜头的种类及内容。5. 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征。

6. 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差异 7. 蒙太奇有哪些主要艺术功能

第四章

电视画面编辑(6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画面编辑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观点、忽略次要情节之倾向、正常的观察习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之要求。

2.画面编辑的相关环节

⑴用不同景别造句形成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片断式句子。⑵把握镜头的含义。熟悉单个镜头的具体含义和多个镜头的整体含义。⑶安排镜头的排列次序。找到独特的叙事线索表达主题。⑷电视镜头的选择。用最好的镜头,讲述最好的故事。

⑸镜头的选择需要考察的内容包括:镜头的含义、镜头内容、镜头的视觉因素。

二、思考题

1、画面编辑的基本原理

2、选择电视镜头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五章

镜头组接规律及其原则(6学时)

一、主要内容

电视编导借助蒙太奇技巧,把单个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它们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意境。

1、符合观察规律和逻辑规律

2、轴线规律----方向一致原则

3、“动接静”与“静接动”的结合

4、机位与景别的变化

5、景别的变化

6、保持影调和色彩协调一致

二、思考题

1、说出镜头组接的主要原则

2、合理越轴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镜头组接的方式(6学时)

一、主要内容

1. 电视场面划分的依据。

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学依据与电视场面划分的依据。时间段落,空间段落,情节段落的划分

2、技巧转场的方法

技巧性转场是利用特技手段,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来完成镜头间的过渡。20世纪70年代西方电影开始采用这一技巧。到7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电子特技机”,引发了人们的兴趣。80年代初,电子特技机被引入中国,在中国兴起了特技热。

从功能上来讲,电子特技机可分为淡变、叠化、划变,定格、数码特技等多项功能。而每一项特技都有不同的表意功能:淡变、叠化、划变、定格、快慢动作、数码特技。

3.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无技巧转场又称切换,是两个画面直接过渡。无技巧转场干净利索,加快节奏。要做到镜头衔接自然、流畅,无技巧组接更需要技巧。

4.镜头的连贯因素。除了注意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还要寻求连贯因素: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对列因素。

5、常见组接技巧有:利用主体动作连接、利用不同主体的相似动作连接、依照心理的连接、利用特写镜头连接、利用空镜头连接、利用镜头遮挡连接、利用声音因素连接。

二、思考题

1. 什么是技巧性组接

2. 镜头的连贯因素及主要内容。3. 镜头无技巧组接的常见方法。

第七章

电视节奏的形成(3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节奏的内涵

电视节奏是指电视镜头在时间长短、内容起伏、轻重、缓急、张驰、动静方面有规律地交替变化。

2、镜头是影响影视节奏的主要因素

[1] 叙事功能。[2] 叙事的感染力。[3] 叙事的情绪因素

3、镜头长度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一个镜头到底该多长-、读者对文本解读---观众对镜头解读 之比较、有足够的时间认识画面信息、电视节奏的总体控制。

4、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1] 电视作品的两种节奏形态: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2]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有机统一体现在深层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共同为主题思想服务上。

二、思考题

1、什么是电视节奏?

2、如何实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第八章

电视叙事的剪辑(6学时)

一、主要内容

电视节目创作中,创作者表达节目内容有两大类。一是描述一个动作或讲述一个事件。二是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如,节奏、情绪、思想、概念性内容。前者是叙事剪辑,后这是表现剪辑。

1、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

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叙述一段情景,展示一系列事件。

2、叙事蒙太奇的基本特点。为了展示事件,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接镜头。

3、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包括:生活逻辑、连续性、联系性

4、叙事剪辑的方法与技巧

镜头连接方案,就是根据内容要求来确定镜头的排列顺序。叙事要考虑,内容意义、景别的表意、动作的连贯、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周围环境与事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叙事的基本思路和镜头的结构方法:前进式、后退式、片断式。

剪辑技巧有动作剪辑、情绪剪辑、节奏剪辑、声音剪辑

5、电视叙事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板块结构

6、对叙事结构的一般要求是完整、自然、新颖、严谨、统一、7、电视作品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高潮

二、思考题

1.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是什么? 2.叙剪辑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对叙事结构的一般要求是怎样的?

第九章

电视表现的剪辑(3学时)

一、主要内容

表现的剪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意境或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的感染力。

1、表现蒙太奇的功能。创造隐喻、创造节奏、创造悬念、创造情绪、创造思想。

4、表现蒙太奇的特点。

[1] 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意境或思想。[2] 不以逻辑顺序为镜头组接的原则。[3] 镜头的对列可以产生暗示、比喻等效果。[4] 表现蒙太奇具有视觉象征意义。

5、现剪辑的结构形式包括: [1]平行的剪辑――平行蒙太奇 [2] 积累的剪辑――主题蒙太奇 [3] 联想的剪辑――隐喻、象征蒙太奇 [4] 对比的剪辑――对比蒙太奇

二、思考题

1、第十章

电视声画关系(3学时)

一、主要内容

1、声音的构成包括人声、乐声、环境音响。

2、声音的功能。

3、声音的编辑:同期声的编辑、音乐的编辑、音响的编辑。

4、电视声画关系有3种: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声画对立。

二、思考题

1、电视声音的功能。

2、电视声画关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电视节目设置(3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节目的设置

电视节目设置是电视内容的宏观选择。对一个电视频道来说,节目是相对稳定的。说出表现蒙太奇的功能与特点。

2、说明表现剪辑的结构形式。从表面上来看,电视台无非是每天安排不同类型的节目,节目设置似乎无学问而言。其实,它更需要电视编辑发挥创造性和敏锐才智,创办精品节目。

2、影响电视节目设置的因素有:电视自身的特性、办台方针、节目竞争、频道经营。

二、思考题

1、谈一谈电视节目的设置的重要性。

2、你认为如何科学地设置电视节目?

第十二章

电视节目编排(3学时)

一、主要内容

1、电视节目的编排思想。

2、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

3、电视节目的编排的依据是不同时段的价值不同、节目编排要有节奏、节目编排要有稳定性、节目编排要考虑竞争对手的节目。

4、节目编排模式包括均衡模式、板块模式、重点模式。

5、节目编排的方法与技巧。

6、电视节目的编排原则。

二、思考题

1、电视节目的编排思想。

2、电视节目的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电视节目编排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4、节目编排的方法与技巧。

5、电视节目的编排原则。

第二篇:安庆师范学院: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电子教案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1、电视技术发展迅速与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50年代-70年代来起步

(2)80年代发展迅速,主要是电子摄像与电子编辑技术逐步普及。

(3)90年代初,电脑应用与普及,通讯卫星,光纤,网络的发展对电视的影响。(4)90年代末,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虚拟演播室。

电视技术发展迅速

广播电影电视制作技术发展迅猛,使我们感受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感受着科技创新给广播电影电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于电视数字化而言、主要是卫星、有线和地面三大媒体。首先是卫星数字电视的发展,包括卫星电视广播和卫星电视直播,随后是数字有线电视,最后是数字地面电视。

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是工具,信息化才是目的。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通信、广播和计算机正因广播电视数字化而最终融合,使多种业务能在各种通道中传送。而电视通道有可能成为所有信息业务到达家庭的最佳途径。信息和业务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话音、声音、图形、图像,而是多种格式和媒体的组合。

传统概念的节目制作系统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它们是由具有不同制作功能的各种硬件组合而成的(如录像机、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等等)外景地或演播室拍下节目的素材,录制在录像机的磁带上,然后可以直接编辑还可以复制成低带供脱机编辑之用;在脱机编辑中得到镜头编辑清单,据此进行联机编辑,需要时进行图文制作,特技制作、声音的混录。

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图像、声音是直接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服务器上;外景素材储存在磁盘存储器中,然后传送到服务器上。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制作,它集编辑、特技、动画、字幕、切换台、调音台的功能于一身,功能强大操作方便。某些过去在硬件性能、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方面难以做到的,对图像和声音要素的复杂处理都将能做到。把编导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给电视台的艺术创作人员以最大的自由度,使节目的表达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制作节目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素质要求

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制作节目的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适应时代的新特点,要制作出优秀的节目,既不靠硬件也不是靠计算机系统,而是人的能力,要具有独特的敏感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每个人都将力图掌握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人员与导演、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将有所改变。

系统工程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技术发展很快,要能随机应变地把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系统上去。他们应该具备数字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掌握最新的技术动向,具有足够的技术水平。

创作工程师,是节目制作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广泛的才能,能进行各种节目制作,必须对节目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投入,去学习超出本人专业范围的新知识,才能制作出大量质量优秀的节目。

艺术创作人员对艺术的敏感程度极高,要求他们在每个专门知识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经验笔技能”。艺术或新闻专业的人员应加强参与节目制作技术中去,影视艺术人员不仅仅需要艺术的创作灵感,同时还需要熟知制作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影视艺术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如电脑图像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制作方法上的变革,而且是艺术创作领域的创新。

数字化时代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变。电子、数字,、比特、计算这些看上去从来与艺术不相干的词汇涌现在致力于学习艺术的人们面前,反之,色彩、层次、景深、动画等一系列词汇,同样也摆在了工程师的面前,由于缺乏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灵感的匮乏使他们常常被与之合作的创意人员支使得不知所措。所以我们需要将各种不同专业知识领域结合,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艺术的人才,即所谓的视觉设计、计算机艺术、图形图像软件设计等复合型人才。

电视这个传媒的兼容性,充分体现在它的制作节目手段的多样化。电视屏幕上传出的信息,代表着人类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它把广播的、电影的、印刷文化的、舞台剧场文化的最有效手段,兼收并蓄,据为己有。

1.2、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与分类

按储存信号裁体区分的制作方式 1.2.

1、影片制作方式

影片图像质量高,但是制作不灵活 1.2.

2、录象制作方式

70年代后录像机变的轻便。取代电影拍新闻。1.2.

3、数字化信号方式

数字化电视节目,图像质量大大提高。

按播出时间效区分 1.2.

4、现场直播法

早期电视没有录像设备都是直播,现在可以通过微波或光缆,通过卫星实现异地直播。1.2.

5、录像带编辑机

电视拍摄时用录像机进行记录,然后通过后期编辑制作后播出。

按制作场所区分

1.2.

6、演播室制作方式

也称ZSP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1.2.7、现场制作方式 在外地或事件现场制作

按设备数量区分 1.2.

8、多机制作的方式 1.2.

9、单机制作的方式

常用新闻节目制作方式: 1.2.

10、ENG方式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既电子新闻采集方式。

用电子摄像设备采访拍摄电视新闻。1.2.11、EN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电子现场制作方式 1.2.12、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方式

1.3、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 1.3.

1、节目组人员 制片人:负责节目的构思,摄制计划的制定,领导制作的过程,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对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作出决定。应当了解熟悉节目制作的过程和手段,具有组织能力。要有效地监督、管理和协调全部制作活动,帮助导演按期完成拍摄计划,并且掌握财务大权。

编剧 :以文字形式完成整个节目设计,影视剧 创作者。

导演:从编写分镜头稿本,收集素材,选择演员,组织拍摄,直至编辑完成。助理导演:根据导演的要求。负责找演员,道具安排,服装,选择,素材收集。协助导演现场调度。

现场导演: 导演在控制室切换画面,现场导演通过耳机与导演联系,向演播室传达导演的命令。

编辑:电视节目的构思设计者,参与摄制,编辑合成,是节目的负责人。

场记:在拍摄现场准确登记摄像工作,每一个镜头都要记录在案。包括拍坏了的镜头内容和原因。场记单上记录有镜头顺序号码,次数号码以及所需提示内容,是后期编辑的重要依据。场记是导演的得力助手,从担茶看座,到传达指令,只要是与导演有关的活动,场记都会涉

1.3.

2、技术组人员。摄像师。音响工程师,灯光工程师,录像员,美工,视讯人员。

切换员:节目制作时,需要在多个信号源的信号中频繁切换。有来自摄像机的信号,有来自素材放像机的信号,有来自字幕机的信号等等,常常需要设置切换员来操作。简单节目中,切换员的工作由导演或技术导演、助理导演兼任。

视频工程师:监视各个信号源的图像亮度和色彩,进行必要的调整。

音频工程师:其工作是布置和选择话筒,负责声音的拾取,调音师负责录音和音响合成。摄像师:将文字的表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画面,即根据节目要求摄取画面。正确地选择镜头和拍摄角度,是一项重要的创作工作。要熟练操纵摄像机。

灯光师:负责灯光设计、布置和调整灯具、创造节目所需要的意境,照明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美工师:负责布景,大小道具和图表的设计。制片人和导演一开始就应当与美工进行讨论,交待节目构想,由美工根据编导意图先行设计草图。

道具师:根据美工设计师的要求制作布景和大小道具。

化妆师:负责演艺人员的化妆,有时需进行造型的设计及特殊化妆,使出镜人员更加符合节目角色的要求。

当然,还有很多制作人员参与节目创作,如录像师,特技制作人员,烟火,剧务等等,1.3.

3、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人员。

节目总监,制片人,责任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录像员,录像剪辑,资料储存,美工,打字员。

1.3.

4、电视新闻编辑的多元化的脚色。

1.作为策划者的编辑。

它体现在新闻的选题,报道重点,(各种手段的运用),报道方式的确立到具体执行。2.采、编合一的脚色。

记者与编辑的距离正在缩小,二者的功能和脚色已更多地融为一体

3.参于播出的环节。4.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1.

4、节目制作主要设备 1.4.

1、前期制作设备 1.摄像机 2.照明器材 3.话筒

1.4.

2、后期制作设备。1.录像机。2.编辑机。

3.编辑控制台。4.视频切换台。

1.5、节目制作三个阶段。1.5.

1、前期制作阶段。1.节目的选题设计。2.报道提纲。3.预防和实地勘察。

4.节目策划书和拍摄日程表。1.5.

2、制作阶段。

1.拍摄需要的设备必须齐全。2.人员分工必须清楚。1.5.

3、后期制作阶段。1.磁带审看。2.粗编。

3.执行编辑。

1.6、电视新闻制作与播出

1.6.

1、电视新闻制作与播出的关系。

它分一级导播。二级导播。1.6.

2、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电视节目制作包含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称作为“软件”,后者则称为“硬件”。在制作的实践中软件和硬件同属于一个完整的节目生产系统的不同部分,往往互相依存而不可分离,而且是相互渗透的。

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要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节目制作流程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会给节目带来质量上的影响,增加版数,既使设备是一样的,节目的技术质量也会有差异。

电视制作的全过程,可以分成若干阶段,一般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1、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碰头会、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签定租赁合同,建造场景道具、图版,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二阶段 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1)排演剧本;

(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升降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

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编辑混录。

(3)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4)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5)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

(6)混录。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7)完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8)播出带复制存档。

电视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节目制作者要熟悉各个工序,根据节目内容、节目规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使制作的工序更加合理,高质量、高效率地制作电视节目。

第二章 电视摄象用光

第一节 电视照明的任务和目的

一、电视照明的技术任务

1、根据摄像机的性能,必须提供足够的照度,使摄像机才能正常工作。

2、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色温平衡。

3、照度必须在摄像机适应范围内。

二、电视照明的艺术性任务

1、有助于提供三维空间的透视感。

2、有助于突出画面中被摄景物中重要部分。

3、利用照明可以模拟、仿造一定的环境

4、通过光线多种处理,对人物和环境加以渲染,建立一定的情景和情调。增强画面的情绪感染力。

5、有利于画面全面的艺术构图。

三、照明方式

光源有

自然光和人工光 第二节

光线条件和效果

一、光的若干特性

1、自然界的光线基本是以三种状态出现(1)直摄光线(硬光)

(2)散摄光线(软光)(3)混合光线

直摄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如晴朗天气下的阳光,聚光灯。

优点(1)有明确的投射方向,便于造型和布光控制。

(2)能在被摄体构成明亮部分,阴影部分极其投影。

(3)能投影被摄体的主体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表面质感。缺点(1)容易产生局部光斑。

(2)单一光源时造型效果可能生硬。散射光(软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如:阳光经云层遮挡,经柔化的灯光。优点:(1)照明均匀,光调柔和。

(2)易表现细腻的层次。

缺点:(1)不易显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结构,质地。

(2)不易拉开画面影调反差。

(3)发光面大,难限制与控制。

2光线方向

光线方向既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3、光度单位

(1)光通量——单位时间内(秒)通过一定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LM)

(2)发光效率——光通量与其消耗的电工率的比值。(3)发光强度——某一方向上光通量的多少。

(4)照度——光线入射到某一表面时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密度,单位是1流明/平方米。(1勒克司)

(5)亮度——物体表面发展强度值。单位是坎每平方米(尼特)

4、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黑体随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作光源色温度,称为色温。显色指数——用标准光源和待测光源照射八个标准样品,使它们产生相对的色差,然后编出每种颜色样品的显色指数。

二、被摄体上的照明因素。

被摄体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由不同的照度形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力。所有光源照明处——称(亮处)未被任何光源照明处——(阴影)

被照明的物体将阴影投影到它周围物体的表面上叫(投影)。

三、自然光线条件和效果的分析

1、室外直射光

太阳没有被云雾遮挡,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称室外直摄光。

(1)早晨与傍晚,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到15度角的高度色温在2000K----4500K之间,多显橙红色,光线柔和。

(2)上午与下午:太阳与地平线夹角在15度——60度角之间色温5400——5600K。

(3)中午,太阳由上午60度角移至下午60度角。由于是顶光照明,人物面部照明以及形态会起歪曲丑化作用。

2、室外散射光

太阳将要出地平线之时,太阳刚落地平线以下太阳被云雾、尘埃 挡。阴天色温5000~6000K。散射光特点

(1)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2)亮暗反差缩小,影调接近。(3)光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

(4)色温偏高,色调偏冷。

(5)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

(6)面上照明同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3、室内自然光线

(1)除门窗等开口有部分直射阳光外,大部分空间为散射光。(2)室内色温偏高于室外色温,(越是远离门窗,色温越高)。(3)室内亮度间距大于户外。

室内自然光直射拍摄时,应注意:

(1)摄像机镜头尽量避开直射光门、窗口。(2)运动镜头时,最好用手动光圈。

(3)在光线色温较高的地方调整白平衡。

四、人工光线条件和效果分析

1、主光

主光(又“塑型光,”“主光源”),是用来描绘被摄体(场景或人物)的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

主光一般采用菲温尔 光灯,与镜头轴线成45度角左右。

2、辅助光

辅助光(“补助光”、“副光”、润饰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的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上的光线。辅助光一般采用散光灯,主光和辅光的光比约为2比1。辅光一般在主光和摄像机的另一侧。它的水平角度略大于主光,垂直角度略低于主光。3逆光 逆光(“轮廓光”)

逆光是来自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

逆光一般采用回光灯和聚光灯,主光与逆光之比为1比1至1比2之间。

逆光在被摄体后方一般与主光相对,垂直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度至60度角。4背景光

背景光是采用照明被摄体周围环境及背景的,背景光一般采用天幕灯和散光灯。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助光之间,约为主光的2/3。

5、底子光

拍摄大场面时,对整个场景的照明光。

6、装饰光

装饰光是用来突出被摄物的某一 部造型的质感。

7、效果光

效果光是人工光源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光源的光线效果或特定环境。

8、布景光

布景光是对人工搭建的事物进行照明。三点布光法

对被摄体使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三个基本光位的照明。称之为”三点布光法”.照明角度以其特点

1、钟面表示法

用一个钟面图分析正面人 布光的灯光空间位置.这个钟面以人鼻小为中心.。水平钟面叫H面,钟面的垂直面叫V,摄像机在水平钟面的6H与垂直钟面的3V。图形是书P106图3—13。光线以其特点

(1)顺光

顺光又叫平面,正面光,光源从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顺光平板,单调,透视效果和立体效果较差。(2)逆光

逆光又叫背景光,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身后逆光主要增加物体的轮廓线条,突出主体造型。(3)侧光

侧光,光源照明方向从拍摄方面的两侧到被摄对象上。侧光有正侧光与斜侧光,斜侧又有侧顺光和逆侧光。正侧光 光源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水平角。侧顺光 光源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水平角。(4)顶光

光源照明方向从上方照至被摄体。用顶光可以反应一些艺术效果。

(5)脚光

脚光,由下向上照明被摄人物或景物的光线。用脚光也能反应一些艺术效果。

2、照明角度的决定要素。

(1)正确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形态。(2)要恰当的表面被摄体的立体感。(3)画面的影调要适当。(4)用好主光。(5)多个光源时,影子必须是一个。

(6)光源或在光滑面,镜面的反射光不要直接射入摄像机。

第三节

电视照明的基本设备

一、电光源的种类。

热辐射类:普通白炽灯,卤钨灯。

气体放电类: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

激光类

1、普通白炽灯。缺点:耗电大,色温低,玻璃易发黑。

2、卤钨灯。优点:色温在2900K——3200K并保持基本不变。光效高,寿命比白炽灯延长3倍,体积小,透光性好。缺点:易熔断,耐震性差,灯泡发热时温度高。

3、带内反光镜的灯,灯内带有镀银的反光表面。荧光灯(冷光源)

优点: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发光柔和,光色品种多。

缺点:体积大,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显色性差。

4、金属卤化物灯,光谱与太阳接近,显色性与效率较高(外景拍摄的主要光源)

二、电视照明灯具

1、聚光型灯它包括聚光灯,回光灯,追光灯,注光灯,它主要作主光,轮廓光,造型光,效果光等。

(1)菲涅尔聚光灯(2)椭面聚光灯

它可用作轮廓光,效果光,追光。(3)注光灯

注光灯是小型聚光灯,灯具前部不带聚光灯,它非常适用于外景照明。(4)回光灯

回光灯是一种反射式灯具,光线经球面镜反射出去,常用作轮廓光。(5)追光灯

追光灯利用光控制,调整光的聚光区及光的硬软边缘,它可以突出主体。

2、冷光灯

灯具包括散光灯,天幕灯,地排灯,它常用辅助光,基础光及背景光。

三、照明灯具的支撑装置

1、地灯,灯具安装在 地上,一般用作背景灯。

2、立式灯,灯具安装在带轮与不带轮的三脚架上。

3、悬吊装置

固定型悬吊装置,灯具固定吊在顶棚上。

(1)移动型悬吊装置,灯具安装在轨道上,可以移动。(2)结合型悬吊装置,固定与移动相结合。

四、调光及控制设备

1、电视中采用调光设备的目的。

A、为满足内容、情节变化,达到某些效果,而调节亮度。B、记录下不同时间,各个灯的不同亮度和开关时间。

C、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调光器的选择

调光器由电阻型,——变压器型——磁放大器型可控硅型,目前可选用可控硅调光器。大型文艺演出及活动还可以选择计算机灯光系统。

第三章

录像机技术基础

1956年美国安培(Ampex)公司开发了四 磁头横向磁迹记录的录像机,使用两英寸磁带。价格昂贵。每台5万英磅以上,体积庞大。1970年日本松下、胜利、索尼联合研制了两磁头螺旋扫描U-matic盒式录像机,使用3/4英寸录像机。1973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了家用录像机 U–max系列。使用小1/2英寸录像带,胜利公司研制了VHS型家用录像机(今天市场出售的家用录像机都是VHS型了,磁带1/2英寸。8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采用1/2英寸盒式磁带,分量论录的Betacan型录像机。今天录像机已进入了数字时代。它们有DVCPROGE格式。DVCAM格式等。第一节 录像机的组成、原理及种类

一、录像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录像机(Video Tape Recorder 或

Video Cassetle Recorder)

简称VTR或VCR。它是一种利用电磁转换的磁记录设备。

录像机型繁多,但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相同的,都包括有磁头系统。磁带传送系统,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伺服系统、机械控制系统、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电源。

1、磁头系统

它包括视频录放磁头、音频录放磁头、控制信号录放磁头、消磁头等。

录放磁头的主要作用是在记录和重放时实现电磁信号的变换。记录时,记录波长与磁带的速度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

λ =V/F λ记录波长(微米)V带速(米/秒)f频率(兆赫)由于视频信号的频率很高,要记路录,须有很高的磁带速度,为此通过提高视频磁头与磁带的相对速度。

双磁头螺旋扫描式录像机中,磁鼓旋转转速等于电视信号的帧频,其旋转一周,恰好是一帧信号的周期。提问:(为什么录像机暂停时能看到图像,而录音却听不到声音)音频磁头、录放声音。控制磁头、录、放控制信号。消音磁头、消抹磁迹。这三个磁头有的录像机安装在磁鼓上)。

2、磁带传送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完成走带和穿带的功能。

不同的录像机的走带路径及位置,穿带方式和状态都不一样。穿带状态可分为非穿带型、半穿带型和全穿带型。

3、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记录通道和重放通道。

在记录通道把彩色全电视信号解为亮度和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采用低载频,浅调频方式。高带方式录像机5~10MHZ 低带方式录像机4~5MHZ 载波频率

重放时,色度信号升频,亮度信号解调,二者混合成全电视信号输出。

4、伺服系统

伺服SERVO,意思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控制某一机械量,使之保持预定的不变值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盒式磁带录像机伺服系统分为磁头鼓伺服,主导轴伺服和张力伺服系统三种。磁鼓伺服是在录放时控制磁鼓的转速和相位,从而控制视频磁头的速度和位置。

主导轴伺服是在录放时控制主导轴的旋转速度与相位,在记录时保持正确在走带速度。张力伺服采用机械方式及电子线路方式控制供带盘端和收带盘端磁带张力大小。(SKEW)

5、机械控制系统

它是由功能操作按钮,逻辑电路及机电动作部件等构成。

6、音频信号处理系统

7、电源

二、录像机的种类

它有彩色和黑白开盘与盒式,磁带宽度(2英寸、1英寸、3/4英寸、1/2英寸、8毫米、1/4英寸)。磁带录像机种类很多,以磁带记录方式分有两大类。

记录方式

模拟

数字

复合模拟方式

分量模拟方式

复合数字方式

分量数字方式

色度直接记录

色度降频记录 C格式

B格式 广播级

U-matic Betamax VHS 8mm Betamax Betamax SP MII HD VTR

D-2 D-1 HDDVTR 第二节

录像机的使用

一、录像带

录像带根据录像机的格式不同,有不同的录像带,市场上录像带主要有3/4英寸、1/2英寸、Min带。一般高带能在低带机上使用。1/2英寸录像带有VHS家用,Betacan专业,以及数字带,它们的大小一般不一样,不能互用。

录像带的存放。

(1)防磁(2)防尘(3)防潮(4)防高温(5)防震(6)正确放置

二、录像机的功能与操作

录像机具有相类似的功能操作按钮。例如 PLAY REC FEWD REW PAVSE STOP EJECT 电子编辑机还有正反向搜索钮SEARCH,输入输出接口。视频(VIDEO)输入输出一般均为Q9型插座。(SRS368除外)视频复制接口(DUB)Y/C。它将亮度信号和已降频的色度信号分开传送。其高频部分损失小,信噪比损失也减少。音频(AUDIO)输入,输出。3/4录像机还有8芯插座,它同时传送视频信号,外同步EXT SYNC IN等。磁迹跟踪(TRACKING)通过调整使磁头扫描在视频磁迹的中心线上。(1)弯曲(歪斜)失真调整钮(SKEW)。(2)彩色锁相调整钮(COLOR LOCK)。调整图像偏色。

三、录像机的使用。

介绍、JVC BR-S388EC 模拟复合 大1/2高低兼容

JVC BR-DV600EC 数字分矢量

Mini DV带。参照三种机型的说明书,介绍各功能开关。

四、录像机的保养与维护。(1)要仔细研究说明书

(2)环境温度一般5度-40度,温度30%-60%(3)尽量减少搜索录像次数。(4)要防尘,防染。

(5)不要长时间使用暂停功能。(6)要定期擦各磁头。(7)要定期润滑各机械。(8)定期更换磨软件。

第三节

录像节目的重放与录制方式

录像机能重放电视节目,也能录制来自摄像机,录像机电视台的节目。

一、正确连接 只要理解VIDEO(视频)AVDIO(音频)。(Y/C)R-Y

B-Y(分矢量)IN(输入)OUT(输出)等接口的含义,就能正确连接录像机与其他设备。

二、功能按钮

只要知道PLAY

REC FFWD REW PAVSE STOP EJECT

等按钮的作用就重放与录制电视信号。

第四章

电子编辑机

一、编辑的任务和程序 1 编辑的任务.(1)删除不合乎要求的部分(2)提炼信息和压缩内容(3)深化主题,实现蒙太奇 2 编辑的程序

(1)镜头素材的准备

通过看素材,找到每个镜头的起始与结束时间.(2)字幕的准备.(3)音乐和效果声素材的准备.(4)设备的准备

(5)进行图像和声音的编辑.通常是先编画面图像,后配声音(人声,音乐,效果).目前不少专题目,是先录声音,后配画面,这样容易使画面内容与解说词一致).脱机编辑,用复制带在低档的编辑机上进行粗编,最后用原版素材母带进行正式编辑.对于一般电视节目可直接进行编辑(又称联机编辑)

二、电子编辑.1、电子编辑的特点.由于图像信号是以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所以无法在磁带上看到图像,另外录像机对磁带的平滑程度要求较高,不能剪切.现在电视编辑不采用剪切方式而普通使用电子编辑方式(Electronic Videotape Editing)即采用两台录像机进行有选择的复制方法,一台重放素材带,将好的素材镜头顺序录制到另一台有编辑功能的录像机内的磁带上.如把A,B,C,D,E图像中的B,D剪切,就是把A,C,E电视图像录制到另一盘录像带上.ABCDE ACE

电子编辑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很好地保护原来的素材.(2)不损伤磁带。

(3)图像信号连续,组接平稳。

(4)声音与图像完全吻合,还可分别修改。(5)精度高。

(6)可实现编辑自动化。

.2、电子编辑用录像机。

(1)由于录像机在放像机和录像开始编辑前要自动倒带5秒,或10秒,另外由放到录是在奇数场,场消隐期内进行,保证了图像衔接的平滑无闪点。(2)电子编辑机在视频磁头旁,安装了消磁头,这就可以消除。开始录像时出现重叠区,和结束时图像空白区,这也使得电子编辑机可以单独修改磁带上的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

(3)具有预卷(PREROU)的功能。复合预卷 5秒即可,R-Y,B-Y分量预卷 10秒。(4)具有搜索盘。

(5)具有组合与插人编辑。(6)可调视频电平。

3.电子编辑的两种录制方式。

(1)组合编辑(Assemble Editing)同时转录视频,音频及控制磁迹,它用于开始第一次转录,对录有节目的磁带不能选组合编辑,因为在组合编辑的末尾都有几帧空白区。

(2)插入编辑(insert Editiny)

它单独对图像或声音进行编辑。注意磁带必须有控制磁迹,才能插入编辑。

(3)两种编辑方式的对比。

(4)组合编辑适合于把分散的素材镜头汇编为一个连续构成的节目,插入编辑则适合于在已编的节目中进行画面或声音的修改。

无论哪种编辑都要求摄像机开始和结束时多录5秒以上的电视图像。

三、电子编辑的控制方式

1、单机编辑。

(1)暂停式编辑法,暂停时磁带还是绕在磁鼓,(背包机及摄录一体机,电源不关时,就处于此种状态)。(2)预卷编辑法。

选好编辑入点,按下自动编辑。

2、带到带编辑

(1)手动控制方式(此法不常用)

(2)编辑控制,控制方式,RM-G8000U控制器

ASSEM组合编辑

VIDEO/HI-FI 视频高保真音频 插入编辑。AUD-1,AUD-2

1声道,2声道插入编辑

JOG 搜索盘 P(PLAYER)放机,R(RECORDER)录机 IN+ENTRY 入点。OUT+ENTRY出点

IN+CANCEL清除入点.OUT+CANCEL清除出点。REVEW复审 AUTOEDIT 执行编辑 ALL STOP(全部停止)。a.组合编辑

方法

一、开始时录带要录1分钟彩条。(1)按下ASSEM。

(2)按下P(PLAER)搜寻入点(转动JOG)(3)找到入点,按IN+ENTRY。(4)找到出点,按 OUT+ENTRY。(5)按下R(RECORDER)(6)找到入点 按IN+ENTRYAN(7)如果须要按下REVEW(8)按下AUTO EOIT 方法

二、可以不按下放机的出点,等到出点时,按下ALL,STOP b、.插入编辑 图像插入

(1)(2)(3)(4)按下VIDEO/HI-FI。

按下P(PLAYER)旋动JOG。找到入点,按下IN+ENTRY。找到出点,按下IN+ENTRY。

(5)按下R(RECORDER)(6)找到入点。

(7),放机和录机只要在一个只找出点,(一般在录机上找出点)。音频插入。

方法与图像插入编辑相同,只是开始时(1)按AUDIO-1或AUDIO-2。(3)二对一的编辑。

由2台放机与一台录机组成的电子编辑系统称二对一编辑系统(A/B带卷编)。在做特技转换时候要这种编辑机。

3.时间码

CTL信号是控制磁迹信号(Control的缩写)。

CTL可以在任意位置清零。

高速走带,磁头与磁带接触不良等,都会丢失CTL信号。所以编辑精度不够高。LTC码

LTC码(Longitndind Time Code)是按声音记录的方式沿磁带纵向进行记录,其长度等于一帧的长度称为纵向时间码。

在静帧或慢放时无法拾起信号。VITC(Verticd Inttervd Time Code)场消隐期内时间码,它与视频信号一起用旋转视频磁头录放。

当编辑机没有安装LTC/VITC板时。

TC显示的CTL时间码

UB显示CTL时间码用户比特。CTL是以时、分、秒、帧显示。

第五章

视频切换器

第一节 电视特技的含义

一、在进行镜头组接时,出于艺术上的要求,往往要对画面进行一些修饰和着意的描述。特技,就是利用设备和特殊技巧如摄像特技,录像重放特技。拟模电视特技,数字电视特技来处理、组接画面,从而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画面效果。

二、特技的类别

1、光学特技,(各种镜头的运用)如幻像镜头、星光镜、十字镜、柔光镜等。

2、机械 特技(主要是使用道具)如雨、雪、雾、风、烟、火。

3、模拟特技,是指直接利用模拟电视信号来实现特技效果,它只能是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取代,整个画面的尺寸。形状。方向和位置等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主要是切换,淡出淡入,溶出溶入。在用录像机的信号进行转换时,必须要用时基,否则信号不同步,无法切换。

4、数字特技。(是将电视信号数字化)。它们用数字特技和非线性编辑机。

5、摄像特技

(1)镜头操作特技。A光圈操作(淡入,淡出)。B聚焦操作(虚出,虚入)。C、停机再拍(物体突然变化)D、定时拍摄(化慢为快)。(2)镜前加工特技

a、遮挡拍摄

b、模型拍摄(用模型代替实物)c、银幕拍摄(对银幕拍摄)

4、合成摄(将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合成在一起)。银镜合成 a单机划变 b银镜接景 c银镜倒影

(3)特殊效果镜 a多像镜 b多排镜 c柔光镜 d晕光镜 e星光镜 f效果镜

三、特技切换(模拟)

最基本的模拟信号特技方式有切、淡、化、划、键等。

1、切(Cut)在一瞬间一个画面被另一个画面替代了。它是电视画面转换最多的一种。

2、淡(Fade)

画面逐渐隐没或者由黑暗中渐显出来的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淡。

3、化(溶,Dissolve)与叠(Superimposition)

将前后两个镜头的淡出和淡入过程重叠在一起便形成了化。在特技机上的按钮是(MIX)。4划(WIPE)一幅画面逐渐被划动分割出另一幅画面,直至被取代的转换过程称之为划。WJ-MX50特技机的划变有 七百种。

4、键(KEY)以一个任意的图像信号C(包括文字符号)作为键控信号把某一个图像信号(也可以是C信号本身)镶嵌到A画面中去,形成新内容 的画面结合过程叫作“键”键分黑白健和彩色健。SEG-2000AP台有黑白健。WJ-MX50有黑白与彩色键。A、内键(INTER KEP)

一般是采用黑白摄像机所拍摄的,只有黑白两种电平的图像信号作为B路键控信号(如黑白字幕或黑白图形),用于实现把B路自身的图象镶嵌到A图像中去。早期电视字幕就是用此方法。

B、外键(EXTEMAL KEY)同样采用黑白分明的图像信号作为C路键控信号,但电子开控制的是另外两路(A、B)图像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把B图像镶嵌到A图像中去。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非线性编辑的出现,字幕机的发展目前内、外键使用的不是太多。C、色键(CHROMA KEY)

是将某图像信号(键画面)中的特定或单一色彩的色度分量作为键信号,去控制电子开关,使画面中特定色彩的部分被另外的图像信号(插入画面)所代替。用色键可实现老师在教室讲课,而背景可以是室外活动的图像。用色键时背景一般选蓝色。WJ-MX50有色键。

四、数字特技效果

数字特技是将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存入储、处理后,赋于丰富多彩的数字特技画面。

1、连续扩缩效果(Confinuous Imafe Expasion and Conpression)类似推拉镜头的变焦效果。

2、平滑移动效果(Slide Effect)是指整幅画面在屏幕上的移动,图像大小、尺寸没有变化。

3、多影效果

4、镜面效果

5、冻结效果

6、旋转效果

7、非线性特技效果

8、运动轨迹效果(非线性编辑的运动)

9、残像效果

10、马赛光效果

11、油画效果

12、自动跟踪色键效果

13、裂像效果

14、合像效果

第二节 电视特技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技五彩缤纷,数不胜数。如果合理的选择特技,使特技形式和节目内容的情节发展时空转换和节奏起伏变化的需要真正溶为一体;才是我们追求特技效果的真正内涵所在。

一、切的转换 电影、电视片80~90都是用切转换画面。(广告,专题片、片头切换用的较少)。摄像机开机到关(电源不关),再开机到关机这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就是切换。编辑机在一个画面后再录上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之间也是切换。在特技工作台上按不同的节目源,就是不同节目源之间的切换。

在镜头切换时要掌握好时间,空间,景别,逻辑上的关系,准确的找到“切入”与“切出”点。

1、用于视点转换,在不同视点上表现同一个人或景或不同人和物,要根据人的视觉心理,选择景别之间,时间快慢的切换。

2、用于表现运动时间长,活动范围大,变化多的连续动作。

3、用于时空 转换,它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组接在一起。

4、用于建立运动的节奏。

二、淡的应用

淡的 转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节奏较为缓慢。

1、片头、片尾用淡变,它使观众作好观完的心理准备和留下回味的时间。

2、用于电视节目中段落的转换,淡的转换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形成自然的段落,也可表现时光的流逝或地点的更换。淡的转换节奏缓慢,不宜过多的使用。

三、叠化的处理

1、表现时空的转换,相对于“切”它的过度较为柔和。

2、用于段落的连接,淡一般用于大的段落之间的转换,而“化”较多用于连接两个连续的,短暂的小段落。

3、表示时间的流逝。通常在主体及周围空间没有变化时,为了省略一段观众已经知道,或通过观众的想象,联想可以补充的时间的延续过程。

4、描述空间的转换,表现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或更多的相关事件,利用叠化方式组接镜头,也是电视节目中常用的手法。

5、创造意境。(人和背景)

6、处理难以组接的画面。叠化能给人没有跳跃感。

7、用于表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由于叠化中间有一段时间两个画面叠在一起,所以可以给人对比感。

8、形成联想。叠化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叠化时间一般7秒以上。    叠化时镜头要稳。

要注意人物,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动作的衔接。要注意运动的方向。

要大小相叠,重点叠等。

四、划的方式与屏幕分割。

 表现时空的转换和段落内容的变化。        描述平行发展的事件。可以表现不同的转换节奏。具体的事件。

不同地点发生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两个乃至多个事物的形态或人物行为的比较。

事物发展的前后或人,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前后的比较。以不同的观点看待同一事物之比较。

以不同的视点观察事物的全貌和局部细节。 与图象相配的字幕(目前用的较少)划分与分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不要过于花俏,影响教学效果。

3、位置、方向、速度以及屏幕分割要依照内容和构图要求而定。

4、分割的各画面在色调,影调等方面尽可能相近。

五、键的广泛应用

1、可以打字幕,由于字幕机的出现用此方法较少。

2、用色键,可在播音员(在演播室里)背景上加上动态图像。

3、可以产生一些特技效果,问题,电视画面上只有一交手和一个人头在运动如何产生。

4、可以做画面的转换。注意事项:

黑白健,黑白摄像机拍的画面,黑白对比要分明色健,最好选用与人的肤色差异大的蓝色,人和服装要于背景颜色不一样,摄像机的白平衡一定要调准,背景色不准会使之产生毛边照度要均匀。

六、数字特技的发展

数字特技、特技的种类多。用两台录像机时不要用时基就可以做特技,而模拟特技机则不行。目前电视特技基本上都是用数字特技机。第三节

电视特技台系统及设备

本节主要介绍我院现有的两种特技工作台(SEG-200AP,W1-M*50)的使用方法及接线。

SEG-2000AP是80年代的产品。它的特技只有十几划象,混合及黑白健控,它和划像控充器WEX-2000P(我院没有)可产生上百种划像。它依靠色健插入发生器(RK-2000P)我院没有可产生色健功能,由于是模拟特技机它只有用时基才能实现录像机的特技转换。

一、SEG-2000AP SEG-2000AP与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的接线,可展示SEG-2000AP 的说明书,或《彩色摄像机与录像》P210图6-1,图6-2使用(1)瞬间切换

A、将/节目预调开关(PGM/PST)置向预调(PST)B、用预调线上的按健选好预调图像。

C、按下取图键,使节目图像转换成所选的预调图像。D、选取下一个预调图像。

E、再按取图像,便转换成第二个图像,用预调母线切换按键法。

 将节目/预调开关(PGM/PST)置于节目(PGM)一边。

2、混合切换

A、将节目/预调开关(PGM/PST)倒向预调(PGM)一边。B、按一下特技键(Effeets)C、按一下混合切换键(MIX)

D、利用A、B母线选取要切换的两个图像。E、按下取图键(TAKE)

F、将特技推拉杆从一侧拉(推)向另一侧,推拉速度决定了图像切换速度。

3划变切换

A、将节目/预调开关(PGM/PST)侧向预调(PST)一侧。选好节目图像,按相应的预调母线上的切换按键。B、按下特技按键(Effeets)

C、按下外部键(EXT KEY)

D、在A、B母线上各选定画面。E、调节外部键输入电平(KEY

LEVEL),使键入的图形清楚。F、按下取图键(KATE)

5、背景变色。

A、在A、B母线上设定背景色切换开关的位置。B、转动调色棒,得到所需的背景色。C、调节亮度旋钮(LUM)改变所选颜色的亮度。D、利用混合切换器键(MIX)可作淡入淡出。

二、wj——mx50A wj——mx50A的联接,说明书P14——15 wj——mx50A是数字特技机,它能实现两台录像机的图像切换,另外它的图像切换多达上百种,并能实现色键。

(1)Chroma Key  Move the Mix/Wipe Lever all the way to the B bus position.          Press the chroma keey button Set the slice contrd to the centre position

Adjust the slice control to the desired clewr key picture threshold.Rest the functions to the factory setup mode by turning off and on the power of the unit.Press the square wipe buttor.Press the compress/on button.Press the positioner on/off buttor.Adjust the size of the square wipe picture by using the mix/wipe lever.Press the scewe grabber batton.The other wire patterns can be selected by pressing the squore wipe buttor(2)plcture—in—picture repeatedly…..civcle.oval and diammd.Then ad just the mix/wipe lever to obtain the smaller wiped siza.Obtain the smaller wiped size.Negative mojaic size mono colour Paint matle.三、电视特技台系统

电视图像作为一种传播信号,即有图像信号又有同步信号,作为电视特效台系统就是要求各个参加特技台转换的图像信号源中的同步信号完全一致,有的特技台同步信号源是内装的如SEG---2000A,它在二台摄像机之间切换时,二台摄像机除了把图像信号输入特技台外,还要把摄像机上的同步锁定(GEN LOCK)与特技台的(GEN LOOK)相接才能进行切换,由于SEG---2000A是模拟特技机它只有与时基极正器与同步器相联,才能实现录像机之间的切换。时机校正器的作用,录像机在记录与重放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精密度不够,磁头鼓伺服与主导轴伺服系统误差以及磁带的几何变形等原因都可产生时基误差,使图像失去同步,不能再现图像,时基校正器就为校正这种误差而设计的。

WJ—MX50是采用双通道数字式同步,它不用时基就可实现两台录像机之间的图像转换。特技制作要求画面准确,编辑控制器不但能控制录像机,还能控制切换台,WJ—MX50备有控制用的RS-232C、RS-422串行外接口。接AG-A850、PCVNIT,接线说明书P14-15

第六章

电视音响设备

6.1

传声器

它的功能是将声源发出的声波转换成电信号。6.1.

1、传声器的技术特性。

(1)灵敏度。

它指传声器在一定的强度作用下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

(2)频率特征。传声器的灵敏度与频率的关系。

(3)输出阻抗。传声器的交流 阻抗。

(4)指向性。

(5)传声器的固有噪声和信噪比。6.1.

2、传声器的分类与应用。

1.按不同的能量转换原理分。

有动圈式话筒

有电容式话筒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1. 按指向性分。

全向性。双向性,心形指向性,X心形指向性。

2. 按用途来分。

(1)(2)(3)(4)佩带式传声器。格式传声器 立式传声器 手握式传声器

(5)无线传声器(6)吊杆式传声器

6.2 调音台

调音台又称音频混合器。6.2.

1、调音台的基本原理。

它是通过电子线路,以适当的电平把各个被输入的音频信号汇集在一起,进行控制调整,音质加工,并混合到所需要的通路输出的一种设施。6.2.

2、调音台的结构。

(1)信号的放大和调整。

调音台的多路输入端口中,可以分为两类,高电平,低电平

(2)频率均衡

补偿频率损失。

(3)信号的混合与分配。

(4)信号的传送。

(5)调音台附属电路的功能。6.2.

3、调音台的技术特征。

1.增益。

2.噪声。

3.频率特征。

4.非线性谐调失真。

5.动态余量。

6.串音。

音频的采集。

用电子编辑机在录像带里录制来自话筒或录音机的音频。用非编采集来自话筒或录音机的声音。

第七章

电视节目编辑

第一节

分镜头与分镜头稿本的格式

一、镜头与镜头组.1所谓镜头,就是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用摄像机拍和放电视片让学生理解镜头的含义.)镜头有长有短电视教材中使用长镜头比较多,一部15分专题电视教材,大约100个镜头,平均10 秒一个镜头.电视广告片多用短镜头,一般1—2秒甚至更少时间一个镜头.用长镜头时最好镜头要动.2镜头组,最基本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应用镜头组去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镜头相当于词,镜头组相当于句子.如下面几个镜头.1.一个学生在座位上,凝视看前方(中景)2.教师在讲台的黑板前板书(全景)3.学生在笔记本写字(近景)1,2连接:表示学生认真听课.1,2,3连接:表示学生在用心听课做笔记.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的实验

二、分镜头(一)什么是分镜头

它是将文字稿本上写出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以及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意义.如文字稿本上写出的 <一个孩子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把钱交给了民警叔叔>可分为这样几个镜头. 全景,小孩在路上边蹦边跑,突然停下,低头.近景,小孩低头看. 特写,马路上的一分钱.  中景,小孩弯腰下蹲拾钱.全景,小孩向前方跑去.近景,小孩将钱交给了民警叔叔.(二)分镜头的依据

1.依据视觉心理的规律.电视画面要根据观众与剧中人视觉心理去分镜头所采用的景别与拍摄技巧.2.依据蒙太奇组接的原则.三、分镜头移本及格式(一)分镜头剧本的性质,作用

(1)将文字剧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剧具体形象的可 拍摄的画面镜头.(2)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组接的技巧.(3)相应镜头组的解说词,(4)相应镜头组成段落的 音乐与音响效果.(二)分镜头剧本的格式.1.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组成电视教材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2.机号:机号代表某一镜头是由哪一号摄像机拍摄.3.景别:有远,全,中,近,特写.4.技巧:有镜头画面的组合技巧,有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5.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6.画面内容,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7.解说,对应一组镜头的解说词.8.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用的效果声.9.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10.备注:方便导演记事用.第二节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一、镜头的类别

(一)根据视觉距离的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二)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三)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四)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仰拍,平拍和俯拍的镜头.(五)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和短镜头.(六)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二、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表现剧中人物的亲切感受.客观镜头是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它客观地叙述所发生的事情.三、长镜头与短镜头.根据镜头时间的长度可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四、空镜头,在电影中是指没有人物景物镜头.第三节 蒙太奇艺术手法

一、蒙太奇地含义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地泽音,它原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个别的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把它们处理,安装最后构成一个整体.蒙太奇的观点<<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P177.二、蒙太奇的依据

蒙太奇依据人观察事物现象一样,选取不同的视点,以求得细致,完整的印象.三、蒙太奇的作用

(一)蒙太奇的构成作用.若干个镜头,经过组接以后,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产生了比每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二)创造时空的作用.电影,电视中的假定性的时间与空间,即有时间与空间的压缩,也有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三)声音与画面结合的作用.蒙太奇能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构成特殊的声画结合的形象,产生新的涵义.第四节 镜头的组接

一、镜头的组接原则

(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要合乎事物的发展的逻辑,要合乎生活的习惯,要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在处理两人以上的动作方向及相互间的交流时,人物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谓之轴线,摄像机的镜头组接后,就会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方向性的错误.(三)景别的过程要自然,合理.

 景别必须有明显的变化,否则产生画面的明显跳动.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不能同景别相接.(四)动接动,静接静.(五)光线,色调的过度要自然.二、镜头组接的技巧.(一)淡变 X淡变

V淡变U淡变(二)划变 1 圈入 圈出 划入,划出.,现代电子特技很好,组接特技技巧也很多.三、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一)利用动作组接.(二)利用出入画面组接.(三)利用物体组接(四)利用因果关系组接(五)利用声音组接.(六)利用空镜头组接.四、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

(一)连续式,它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连接,以动作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为依据.(二)平行式,它是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交错叙述,把不同地点而同时发生的事件交错地表现出来.(三)对比式,镜头或场景是以内容上,情绪上,造型上的尖锐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作为连接的依据.(四)比喻式,它是用某一具体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五)重复式.可以起到强调,强化作用.第五节

声画结合

一、解说词的再加工.解说词的作用是补充画面,提示画面,概括画面,强化画面.(一)在解说词配合画面的位置上,下工夫.1解说词与画面并行发展,解释,补充画面具体内容.2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画面的开始,起提字作用,由观众通过画面去领会与思考问题.3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的结束阶段,是对画面的概括与结合.(二)在解说词的质与量上下工夫.即不能按解说词去选配画面,也不能按画面写众多的解说词.二、音响与音乐的作用.(一)音响效果声

音响效果声要与电视画面表现的内容要一致,它能增加画面形象的真实感,展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帮助观众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扩大与加深画面的表现力.(二)音乐

使用音乐,可以给镜头画面作情绪上的补充,使观众在感情上受感染上受感染,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使用音乐时,必须与画面的情景,情绪等相吻合,它可以使观众的紧张注意与思维得到一定松弛和缓冲。

第六节 节奏的处理。

一、影响影视片节奏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

1、外部因素

A、镜头内部主体运动速度对节奏的影响,动作快,节奏快,动作慢,节奏慢。

B、镜头运动速度对节奏的影响。镜头运动快,节奏快,运动慢,节奏慢。C、景别大小与镜头长短对节奏的影响,近视距景别节奏快,远视距景别,节奏慢,镜头短,节奏快,镜头长节奏慢。D、蒙太奇对节奏的影响。

E、音乐效果对节奏的影响。

2、内在因素。要考虑观众在看片时的主观心理要求。

二、蒙太奇节奏

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长度的影视片中镜头的数目,我们称为剪接率,剪接率快,节奏快,剪接率慢,节奏慢。

三、叙述性节奏

第八章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

第一节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特点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通常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为电视新闻。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形式

1、口播新闻

2、影像新闻

3、图片(画)新闻

4、字幕新闻

5、现场报道:A、新闻现场同步传播。

B、记者面对面人性化传播。C、新闻事件当事人现场参与传播。

6、立体式新闻报道。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制播特点。

1、A、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特点。事件类新闻采访多

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将要处理的新闻选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具体事件现场的新闻,称为是事件类新闻;二是没有明确的个体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现场,表现为总体现象、趋势、潮流的新闻,称为现象类新闻。

① 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现场 ② 时刻做好“开机”准备 B、带机采访与脱机采访交叉进行 C、“现场进行时”的新闻采访 ① 新闻时间发生时采录与现场报道同步 ② 采访与传播的统一

③ 记者与镜前传者的统一。D、采访制约因素多

E、“团队出击”的采访方式

2、消息类电视新闻拍摄特点 A、坚守真实性原则。B、基本拍摄手法:“挑、等、抢”。① 挑②等③抢 C、另一种拍摄手法——隐性采访。第一、法律底线。

第二、职业底线。

第三、记者的手段与目的要统一。

A、B、C、口语化

围绕画面和现场声写稿

电视新闻文字稿导语、主体写作的特殊规律 第一、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

第二、重点交待新闻事件的背景。

第三、规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主题。同一组画面,在不同记者笔下,会有不同的角度、方向、主题。

第四、渲染画面、现场声的表现力。

4、消息类电视新闻剪辑特点 A、选择有信息量的画面。B、画面组接的基本思维和方法——蒙太奇。

① 叙事蒙太奇。②表现蒙太奇。

5、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播特点。

电视新闻节目是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播具有相对的连续性。消息类电视新闻“峰谷”编排法。①“第一新闻峰群”引起观众兴趣。②注意“新闻峰群峰谷”之间的编排原则。第一是“同类组合原则”。第二是“对比组合原则”。第三是“相关组合原理”。第四是“形式差异原则”。

6、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制播模式 A、B、消息类电视新闻制播的基本模式 变形组合模式

第二节《新闻联播》的制作与播出

一、《新闻联播》的制播流程和环节 《新闻联播》的制播流程为:(A)报选题

(B)审议选题(C)拍摄新闻(D)制作新闻(E)审看新闻(F)播出新闻。

二、《新闻联播》的现场直播人员职责

《新闻联播》的每次播出都会有如下人员直接在播出线上参与直播:分管新闻的副台长、新闻中心主任、编辑部值班主任、制作部值班主任、责任编辑、值班编辑、放像编辑、提要编辑、口播编辑、字幕、协放、机动等编辑人员,以及新闻播音员、编辑部导播、制作部导播、视频制作人员、音频制作人员、视音频系统维护工程师、摄像师、灯光师、美工师、字幕人员、计算机通讯网络维护工程师。

三、《新闻联播》现场直播的流程

⑴新闻中心主任全程主管下的报播会制度。⑵《新闻联播》节目终审、播前准备阶段。⑶节目直播阶段。⑷《新闻联播》播出后整理阶段。

四、《新闻联播》的编排原则 通常情况下。《新闻联播》的编排遵循了五大原则:

①首先确保中央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邻导人的时政活动及党中央重要政令在《新闻联播》第一段落播出。②围绕阶段性宣传战役,保证重大典型、系列报道的优先播出。③保证国际新闻的报道篇幅,确保《新闻联播》成为观众了解世界的窗口作用④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及关注高的事件给予重点报道,形成“收视热点”⑤坚持编发“简讯”,有效信息播报总量。

五、《新闻联播》导播、灯光的工作内容及流程。

第三节《中国新闻》和CCTV——4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

一、《中国新闻》和CCTV—4新闻节目制作简介。

二、《中国新闻》和CCTV—4新闻节目的制播经验。

1、突出对外新闻报道的针对性。

2、报道国内外时政新闻的新尝试。

3、在会议新闻报导上的突出亮点是“务实”。

4、版面编排顺序以新闻价值为标准。

5、增强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效性以提高对外新闻的公信力。第四节、《英语新闻》的制作与播出

一、《英语新闻》诞生的大背景。

二、《英语新闻》的诞生及发展现状。

三、《英语新闻》制作经验。

四、迈向国际的英语频道。

第五节、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特点

一、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传统上大家习惯将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称之为电视评论

二、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1、视与听等多种传播符号的完美结合

2、形象化的评论。

3、人格化的魅力。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制播特点。选题:

1、选题要服从党、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于中心工作。

2、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针对性。

3、选题要考虑社会效果。

4、题材的广泛性 画面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一般由现场画面、资料画面以及后期制作的图像等组成。论证写作

1、屏幕文字 A、B、补充、说明 提示、强调

C、提炼、升华

2、论述语言 A、与画面、同期声互为补充。B、简捷流畅,口语化。C、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第六节《焦点访谈》的制作与播出

一、“奇迹”

二、第一舆论监督的节目。

三、第一个敏感话题的介入。第七节 谈话类电视新闻 制作与播出

一、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二、国外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

1、以娱乐大众为最终目的。

2、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在节目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和强化气氛的随机性。

4、场内外的互动。

三、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产生和发展。

四、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和特点

不论是访谈型,还是讨论型的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第一,定位平民化。第二,互动面对面。第三,谈话即兴性。第四,手段多样性。

五、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1、2、3、4、5、6、搜集已播出节目,特别是上一期节目观众的反映和收视率,确定本期节目选题; 策划人、主持人、编导对话题进行分析,理出谈话思路,形成方案; 根据方案选择嘉宾(讨论型的谈话节目还要选择现场观众),并进行前期调研采访; 细化方案,如对主持人、摄像、灯光、制作、节目包装方面的要求,重点是主持提纲的写作;

现场录制节目;

后期节目制作,包含剪辑、合成等。话题选择

第一、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确定话题。第二、从新闻事件中获取话题。第三、通过多种途径征询话题。

第四、“主题先行”也是获取话题的一种方法。谈话思路

参与者

第八节《面对面》的制作与播出

一、《面对面》简介

1、节目样态

1、节目历史2、3、节目定位

栏目运作机制

4、节目制作流程

5、栏目岗位设置

7、《面对面》品质标准 A、质疑 B、C、深刻平等

D、尊重

二、《面对面》要表现什么

1、人的社会属性是我们要表现给观众的内容.2、3、采访是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再出来。采访中记者的逻辑思维。

4、采访中记者的心理态势。

三、“原生态”的采访:《面对面——军中无戏言》

四、《面对面》的拍摄技巧。

1、背景的选择

2、人物的造型 A、B、光线造型 景别处理

C、镜头语言

3、现场的把握 A、重投入,巧预见 B、早开机,晚关机

第三篇:《电视画面编辑》自考教学大纲

《电视画面编辑》自考教学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视编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专门研究电视创作中最基本环节之一——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课程。在系统讲述镜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性,结合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规范化地总结了电视片的编辑特点和剪辑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树立电视编辑意识。

课程设置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画面编辑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述,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认识画面编辑对于电视制作的重要意义,了解电视语言特点及其对节目编排的影响;从理论高度认识镜头语言的组合特点及原理;掌握各种电视剪辑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课程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从理论上认识电视画面编辑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意义;

3.要求学生认真自学课程涉及的各种理论和剪辑技巧,认真思考各章思考题; 4.能够掌握所学的剪辑技巧,并将其熟练应用于实际工作; 5.在掌握所学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相关课程衔接:

由于本课程是讲授电视节目创作后期编辑工作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电视观念和摄像基础。其前续课程为:电视摄影技术、电视摄影构图、电视制作技术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对电视编辑工作进行了整体阐述。介绍了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以及电视编辑的分类方法。同时对当代电视编辑工作的一些观念进行了介绍。

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区分电视编辑工作的双重含义,了解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法。认识到电视作品既要服从艺术表达规律,又有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受到双重规律影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

重点、难点:掌握“电视编辑”的双重含义;了解电视编辑工作流程;理解艺术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对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编辑工作的概念

(一)电视编辑工作的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工种,又指一个创作环节。

作为工种的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在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中称之为导演、编导)。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在节目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创作环节的电视编辑,侧重于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剪辑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对影视作品的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编辑”与“剪辑”两个词常被交替使用,但前者侧重思维意义和艺术表达,后者侧重操做层面的技术意义。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任务和意义:电视编辑的任务在于完成叙事,表达内容。是技术与艺术的巧妙融合,渗透着美学追求。电视编辑决不是简单的镜头的堆积,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电视节目的二次创作。

(三)电视编辑工作应上升到观念层面,贯穿到电视节目创作的全过程中。不仅后期编辑需要编辑思维,前期策划、采访尤其拍摄过程中,都需要具有编辑意识。

第二节 电视编辑工作流程

电视编辑工作流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修改脚本 2.协调人员 3.准备设备 4.熟悉素材

5.撰写编辑提纲

(二)编辑实施阶段

1.整理素材

2.挑选镜头(粗编)3.编辑(精编)

4.检查(声音、画面、意义表达、逻辑表述)

(三)合成阶段

1.解说 2.字幕

3.音乐音效

第三节 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一)电视编辑的艺术特性

电视同电影一样,依靠视听元素的结合,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电视编辑的过程需要调动起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对电视素材进行积极的搭配组合,运用光线、色彩、运动、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对原始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遵循影视艺术共同的表现规律的制约。

电视与电影在画框大小、图像清晰度、题材和内容的表现力方面又存在着差异。这决定了电视更强调语言对话交流、重视内容表达的贴近性。电视有着与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要求。

(二)电视编辑的大众传播特性

除了艺术特性,电视更是大众传播的媒介,这决定了电视编辑工作同时需要服从大众传播特性的制约。

1.电视编辑工作要服务于观众的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2.电视编辑工作要在追求视听语言的流畅和艺术性基础上,重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3.电视编辑工作要重视电视媒体的特性,重视现场感、时效性等。

4.电视编辑工作应重视传播效果,根据观众观赏电视的随意性、选择性等心理,调整镜头组接和节目编排。

第四节 树立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伴随人们对电视的大众传播媒介这一本体属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电视编辑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电视编辑观念有如下要求:

(一)重视电视的纪实性

(二)重视电视的直观性、时效性和现场感

(三)重视多种电视手段和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

(四)重视电视图文的共时性传播

(五)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编辑的概念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

(三)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四)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编辑的概念

1.识记:(1)两种“电视编辑”概念;(2)电视编辑工作的任务和意义。

2.领会:(1)“电视编辑”的两种含义;(2)掌握“编辑”与“剪辑”的联系和区别。3.应用:将电视编辑思维运用到电视节目创作的全过程中。

(二)电视编辑工作的流程

1.识记:电视编辑工作的三个阶段

2.领会:电视编辑工作各个环节的内容

3.应用: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如何合理安排电视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

1.识记:电视编辑的两种特性。

2.领会:(1)电视和电影在视听表达方面的异同点;(2)大众传播特性对电视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3.应用:电视编辑的双重特性对于电视编辑工作者素质的要求。

(四)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1.识记:现代电视编辑观念有哪些 2.领会:现代电视观念的各自含义

3.应用:论述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对现代电视观念的确立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蒙太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基础语言手段,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本章着重介绍了蒙太奇的产生和理论发展、流派。使学生对蒙太奇理论有基础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蒙太奇的两层概念,了解蒙太奇的产生、发展和理论流派。并能够联系实际,通过掌握蒙太奇理论的画面基础和心理基础,熟练运用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同时,重点掌握长镜头的概念、与蒙太奇的关系及其表达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montage)来源于法语,原意是建筑学上的“安装”、“组合”、“构成”。借用到影视创作当中,形成了影视画面镜头的“组接”、“构成”之意。

蒙太奇的解释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层意义:

1.蒙太奇是影视创作中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和镜头组合技巧的总称。它既指影片的总体结构安排(包括时空结构、段落布局、叙述方式等),也指镜头的分切组合、镜头的运用和声画组合等技巧。2.作为一种影视创作思维方式。是指电影电视所具有的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是创作者从高层次把握创作风格和运用创作技巧的出发点,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节 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电影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摄制:用摄影机对准拍摄对象,使用固定的全景一直拍摄,直到胶片用完。没有分镜头,没有视角变化,没有任何视觉表现。最初的进步始于“停机拍摄”,人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活动片断连接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影像语言也开始朝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一是忠实记录现实生活的纪录电影,一是虚构情节的故事片。

(二)使“蒙太奇”迈出决定性一步的,是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格里菲斯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分镜头的方法,多视点、多空间地展现拍摄对象,开始运用不同的景别。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法,使影片在叙事、表现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使电影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和语法。这些探索活动,使蒙太奇第一次具有了美学意义。

(三)使蒙太奇真正上升到美学理论体系的,是以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单个镜头不具备独立和明确的表意功能,只有镜头的组接才能产生意义;镜头组接的顺序不同,其产生的意义也不同。

爱森斯坦将蒙太奇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他提出“理性蒙太奇”的概念,认为镜头之间的组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可以创造出新的意义,可以造成视觉的隐喻和象征效果。他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性和隐喻性,强调镜头组接的思想意义。并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论创作出著名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片中运用大量隐喻、对比的镜头来表达思想和情绪。爱森斯坦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拓宽了蒙太奇的表现力。

(四)在对蒙太奇的探索和实践中,电影被赋予了极大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但随着人们对视听语言表现手法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电影理论家们开始对蒙太奇进行反思,从理论上开始研究电影与真实、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将长镜头的运用提升到理论的和美学的层面。强调如实展现事物的真实性,反对将电影的时空割裂。

(五)蒙太奇的内涵和形式是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人们对蒙太奇的理解和解释也不断变化。但蒙太奇作为画面组接的基础技巧和影视创作的基础因素,仍被人们所公认。

第三节 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一)蒙太奇的画面视觉基础

1.影视画面具有直观性、直接性。单一的镜头画面适于展现具体的人和物,而不适于表达抽象的概念。

2.画面的意义可以进行延伸。画面并非只有一种意义,经过人的思考,会引申出比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意义。蒙太奇会使画面的含义更加丰富。

3.画面解释存在随即性。需要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搭配以及解说词、声音的综合使用,消除歧义。

4.画面造型的审美性。电视画面除了叙事功能,还具有造型的表意功能。叙事与造型结合,才能创造出立体的影像世界。

(二)蒙太奇的心理基础与效果

1.观众的视听感受。观众具有一定的视听经验和视听感受,并具逻辑思考能力,能够主动去寻求上下镜头之间的逻辑联系。

2.蒙太奇的效果。蒙太奇本身具有以下功能:(1)选择与概括(2)引导注意力(3)结构时空(4)创造节奏(5)创造悬念(6)创造情绪(7)创造思想。

第四节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一)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

1.平行蒙太奇:或称并列蒙太奇。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两件或更多的事情,在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展开,彼此互相呼应,互相联系,并彼此促进或刺激。

2.对比蒙太奇:将意义相反的、对比强烈的两组镜头相互对照,从而产生强烈情绪的蒙太奇手法。

3.反复蒙太奇:相同的内容、表现形式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烘托气氛的作用的蒙太奇手法。

4.交叉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组内容交叉地组接起来,并在某一点上使两组情节交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气氛,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分钟营救”手法。

5.积累蒙太奇:从内容到性质一致的同一类型的画面,表现主体不同,但按照动作和造型特征组接起来,形成紧张的场景,造成气氛和节奏。

6.象征蒙太奇: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利用带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来说明创作者主题思想和人物内心活动。

7.联想蒙太奇:将内容截然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让人们主动在两组镜头之间形成意义的联想和想象,起到启发的作用。

此外,还有错觉蒙太奇、叫板蒙太奇、扩大与集中的蒙太奇等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

第五节 长镜头

(一)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内,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全过程甚至一个段落。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从摄影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变化主要是机位角度和镜头内部的景别、焦距等变化。从剪辑的角度来看,长镜头是用一个镜头担负起一组蒙太奇镜头分切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又叫镜头内部蒙太奇,或称为机内剪辑。

(二)长镜头的特点 叙事结构特点:

1.在镜头内部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使其传达的信息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2.具有相对的真实性;

3.能够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时空结构特点:

1.具有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 2.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3.空间上,展现空间的全貌,以及空间的复杂性。

(三)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与分切蒙太奇的比较 1.分切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长镜头叙事则是客观的;

2.分切蒙太奇侧重剪辑的于表达、表现,长镜头侧重于叙事、再现; 3.分切蒙太奇强调形象的队列,长镜头重视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 4.分切蒙太奇是强制、封闭的叙事,长镜头是非强制的、开放的叙事。

三、考核知识点

(一)蒙太奇的概念

(二)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三)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四)蒙太奇的主要表现形式

(五)长镜头

四、考核要求

(一)蒙太奇的概念

1.识记:蒙太奇基本含义

2.领会:蒙太奇包含的不同层次的意义

(二)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大卫·格里菲斯和《一个国家的诞生》;(2)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3)爱森斯坦的理论观点和《战舰波将金号》

2.领会:蒙太奇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3.通过实际观摩影片,掌握蒙太奇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蒙太奇产生的依据

1.识记:(1)蒙太奇产生的两种基础:画面视觉基础、观众心理基础;(2)蒙太奇的功能和效果。

2.领会:(1)画面特点对蒙太奇产生的影响;(2)观众心理对蒙太奇的影响

3.应用:了解画面语言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编辑画面。了解画面的特点和观众观赏时的心理,并思考与蒙太奇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蒙太奇的主要表现形式

1.识记:(1)平行蒙太奇(2)对比蒙太奇(3)反复蒙太奇(4)交叉蒙太奇(5)积累蒙太奇(6)象征蒙太奇(7)联想蒙太奇等概念

2.领会:(1)各种蒙太奇表现形式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2)了解其他类型蒙太奇的涵义。

3.应用:通过实际片例,灵活掌握各种蒙太奇形式。并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实际创作。

(五)长镜头

1.识记:(1)长镜头的涵义(2)长镜头的特点(3)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主要区别

2.领会:(1)巴赞和长镜头理论的产生(2)长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蒙太奇(3)长镜头与纪实风格的关系

3.应用:思考长镜头对于纪实风格的影视作品有何种意义。

4.综合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表现方式进行电视片的剪辑,并思考不同手法对于电视片风格的影响。

第三章 电视编辑中的时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高度自由的时空结构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基础,时空处理也是影视剪辑的基本问题。蒙太奇就是对现实的时间、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在有限的时空内进行无限的艺术创造。

要求:学生观摩大量片例。掌握学生掌握蒙太奇的时空结构观念及表现技巧,并要求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的画面编辑练习,了解电视画面编辑中的画面逻辑性。重点、难点:如何创造性地利用蒙太奇手段,对电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结构。重点理解各种时间的表现形式和空间的表现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1.播出时间:影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影视具备高度自由的时空,但需要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的限制。

2.叙述时间:指影视片中所表现事物的时间,是创出来的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就是蒙太奇时间。

3.心理时间:前两种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里所造成的时间感。是一种主观的时间形态。

(二)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叙述时间与现实时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叙述时间打破了现实时间的连续性,而创造出一种片断的、打乱的、但在观众的感受上是一种连续的时间。

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包括:

1.时间的延长:通过影视的剪辑,可以将现实的时间延伸扩展为更长的时间,给观众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满足好奇心和营造某种情绪效果。通常可以使用:

(1)重复(2)反复切换(3)慢动作 等几种手法实现时间的延长。

2.时间的压缩:是影视处理的基本方式,也是蒙太奇的基本功能。可以省略无关紧要、多余的内容,精炼地实现叙事,并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效果。通常可以使用:

(1)片断省略(2)插入镜头(3)快动作(4)隐喻和暗示(5)运用特技效果 等手法。时间的压缩虽然是一种主观的选择和创造,但却符合观众的心理和视觉感知经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影视语言剪辑方式。

3.时间的静止:在影视叙事中,根据表达需要或叙事结构中人物待定的心态,利用特技让时间暂时停滞的一种时间方式。它是一种很主观化的时间形态。可以通过定格(静帧)、音乐、音响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静止的感染力来源于运动与静止的对比。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戏剧效果。

4.时间的交错:一种打破正常的时间进行顺序,对时间进行重新结构的方式。蒙太奇可以对时间进行任意的选择,选择追溯过去或者是展望未来。通过解说词、资料、闪回、特技效果等,表现过去或者未来。

第二节 电视叙述中的空间

(一)影视叙事中的空间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空间,而是经过镜头的转换和取舍,在屏幕上展现出来的受到限制的空间。屏幕的画框局限了观众的观察,使空间被分割成不同局部、不同的视角。但正因为这种限制,也使得空间的表现具有变化和创造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蒙太奇的剪辑,使得空间可以自由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画面意义和思想意义。

(二)空间的表现形式

屏幕空间:指屏幕画框内表现出来的影像空间,是电影、电视造型赖以存在的基础。究其艺术性而言,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受到透视、光影、运动、剪辑等因素影响的视觉空间,并非现实空间本身。是一种蒙太奇的空间。包括再现的空间和构成的空间两种形式:

1.再现的空间:指通过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和运动特性,再现物质的直观行为空间,由于摄像机可以将形象的形态造型、环境背景、运动方式等逼真地记录下来,从而产生较为真实的空间感。

从传播的角度看,再现的空间是通过电视叙事反映的真实空间。但事实上,客观的再现并不代表着完全真实地再现了空间。影视画面的二维特性决定了无法完全真实还原三维立体的客观空间世界。影视创作者所要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镜头特性、拍摄手段和编辑手段更加逼真、完整地再现现实空间中的层次和信息。包括

(1)景深镜头:同时表现不同空间位置的动作,立体化再现空间,增加信息量,产生戏剧性效果;

(2)移动镜头:通过镜头运动多层次、多角度、连续地反映空间;

(3)长镜头:更加真实地再现复杂空间和人物动作,强调人和环境的关系;

(4)蒙太奇的表现:再现现实空间丰富性和真实性,已经不完全是前期摄像的任务,后期编辑需要从叙事需要出发,考虑镜头组接对空间环境信息的完整性的影响。

2.构成的空间: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空间的片断,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它并不是真实空间在屏幕上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综合空间。是电视叙事中最基础、最具活力的表现方式。

电视利用自己的画框把空间进行分割、压缩,又利用人的视觉错觉和心理机制是空间扩展、延伸。在一种独特的运动形态中提供空间表现的自由。

(1)画外空间

画外空间是指由画面内容延伸出来的存在与人们观念中的空间形态,是画内空间的统一体。

屏幕只是影视蒙太奇空间看得见的一部分,蒙太奇语言的发展使得影视空间表现突破了画框限制,画内看得见的空间和画外看不见的空间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整体面貌。

(2)从叙事表意的艺术功能来看,构成的空间创作有如下作用: A.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

B.利用跳跃性的空间,连续突出高潮点,简化叙事过程 C.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D.利用空间队列,创造情绪性或戏剧性效果,丰富画面空间 E.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F.形成多种节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二)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三)影视空间的含义

(四)“再现”和“构成”两种空间表现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影视中的三种时间形式

1.识记:(1)播出时间(2)叙述时间(3)心理时间 2.领会:三种时间各自的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3.应用:观察日常播出电视节目,对应所学,理解三种时间。

(二)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

1.识记: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四种(1)时间延长(2)时间压缩(3)时间静止(4)时间交错

2.领会:每种形式的表现技巧:

(1)时间延长:重复、反复切换、慢动作

(2)时间压缩:片断省略、插入镜头、快动作、隐喻和暗示、运用特技效果(3)时间静止:定格(静帧)、音乐、音响等

(4)时间交错:解说词、资料、闪回、特技效果等

3.简单应用:通过观摩片例,掌握各种时间形式及表达技巧 4.综合应用:灵活掌握所学,进行实际编辑创作,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创造时间变化。

(三)影视空间的含义 1.识记:影视空间的含义

2.领会:屏幕画框限制了观众的观察,同时使得空间的表现具有变化和创造的可能性。

(四)“再现”和“构成”两种空间表现形式

1.识记:(1)屏幕空间(2)再现的空间(3)构成的空间(4)画外空间 2.领会:

(1)再现空间的手段和方法:景深镜头、移动镜头、长镜头、蒙太奇手段等各自含义和使用方法

(2)构成空间的表意功能:

A.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

B.利用跳跃性的空间,连续突出高潮点,简化叙事过程 C.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D.利用空间队列,创造情绪性或戏剧性效果,丰富画面空间 E.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F.形成多种节奏

(3)再现空间和构成空间的区别 3.简单应用:

(1)思考屏幕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

(2)实际观摩片例,思考景深镜头、移动镜头和长镜头等对于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有何作用。

4.综合应用:利用所学,剪辑电视片,综合运用时间表现和空间变化形式。

第四章 电视画面的特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包括镜头景别、角度、运动等和画面的方向性等特性,直接决定着画面的组接的连续性与逻辑性。电视编辑只有通过镜头画面的运动、景别与角度的多边、画面方向的统一,并结合主体运动、时空关系来处理镜头画面,才能达到蒙太奇语言的准确、流畅。熟练掌握画面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画面的方向等画面特性,是进行影视剪辑和画面编辑工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画面的分类和画面方向性的影响,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头的表意功能和视觉效果,以及画面方向对于画面连续性的意义。并运用在实践当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镜头画面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镜头画面可以有景别、角度、运动等镜头分类方法。

(一)景别:景别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视域范围。不同的视域镜头形成不同的景别。景别的划分可以根据主体在画框内的大小划分,也可以根据成年人的身体来划分。通常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法。

1.远景:涵盖广阔的空间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的比例很小。远景常用来展现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也可以表现自然景象的空灵开阔。是一种情绪性景别。

要求:由于画面包含内容信息较多,看清画面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因此编辑时应留有足够时间,运动速度应慢。同时电视由于画框限制,远景画面的表现力不如电影。2.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食物发展的整体面貌,确定人物、事件发生的孔家范围。是一种基本的介绍性景别。

要求:全景重点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是前期拍摄必须要保证的景别。

3.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的局部的景别。主要介绍主体、人物的状态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最常用的叙事性景别。既包括了局部空间,又较好地展现了人物动作和表情。

要求:中景是最适于电视观众观看的景别,最利于展现人物动作或人物之间的交流。4.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主体的局部的景别。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席位动作。比中景更能够贴近地观察画面内容,突出交流感。

要求:最能够体现亲切交流的景别。

5.特写: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主体细部的画面景别。具有强烈的强调性和暗示性,常用来强调某一细部特征,表达特定的含义或情绪,制造悬念。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性镜头。

要求:不仅经常被用于制造戏剧效果上,也常被用来作为间隔镜头弱化剪辑上的一些失误。可以强调和揭示事物性质、制造悬念、代替动作、转移观众视线和注意力等。

(二)角度:拍摄角度,是摄像机光轴与被摄主体之间形成的角度。

1.摄像高度:摄影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高度。

(1)平角度: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人们的视点相近,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公正、客观、亲切、冷静。

肩扛摄像机的角度正好是平角度,是一种典型的新闻摄像高度。

(2)俯角度: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的、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角度。

俯角度有利于如实交待环境位置、表现场景的全貌,气势。但不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拍摄人物时,通常会给观众以贬低、蔑视被摄主体的意味。

(3)仰角度:摄像机镜头低于被摄主体水平线的、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角度。

仰角度有利于强调高度和气势。被摄主体通常会显得高大威严,有权威性。带有颂扬的性质。但容易造成画面主体的畸变。

(4)此外,还有悬空、鸟瞰等特殊俯角度。

2.摄像方向: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所形成的角度。一般包括正面、前侧面、正侧面、后侧面、背面。

(1)正面角度,容易突出主体,但画面人物容易呆板,不够灵活。(2)侧面角度,镜头比较生动,有利于展现人物之间的交流。(3)背面角度,拍摄一般带有一定悬念,或是跟踪带领的拍摄。

3.除了摄像高度和摄像方向,按照人们日常生活的感受不同,又可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

(1)客观视角:人们观察日常生活所用的角度。是在电视节目、新闻中运用的最为普遍。平易近人、贴近生活。

(2)主观视角:模拟人的视线的拍摄角度。是一种拟人化的视点,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和兴趣。

(三)镜头运动:镜头运动分为画面内部运动和画面外部运动。画面内部运动主要指被摄主体的运动;画面外部运动指摄像机运动,即在拍摄一个镜头过程中,通过移动摄像机位,或变动镜头光轴、镜头焦距而产生的镜头运动变化。

1.推镜头:被摄主体位置不动,摄像机机位或镜头焦距逐渐推近被摄主体,焦点亦随之改变的镜头运动。

推镜头可以有效突出主体和重点形象,突出细节。起到强调作用。引导观众的视线进行观察,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镜头。2.拉镜头:摄像机位置远离被摄主体或通过焦距变化将镜头从被摄主体拉开的运动。表现人物即将开始的行动以及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拉镜头主要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想象,制造悬念和 增加戏剧性效果。有利于产生余韵,形成情感氛围,经常作为结论性的结尾。是转场的契机。

3.摇镜头。机身不动,镜头光轴线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运动。

摇镜头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镜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中转头观察环境。介绍环境、跟踪人物以及表现各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在小景别中增加信息量。同时有利于表现主体运动。

4.移镜头:随着摄像机机位的横向水平移动而变化的镜头运动。(注意与摇镜头相区分)移镜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边走边看的感受,有利于展现大场面、大纵深、多层次的复杂场景。

5.甩镜头:一种快速的摇镜头。

甩镜头有利于造成强烈的动势和紧张感。在转场的时候经常使用。

6.跟镜头: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运动的拍摄,在行动中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动作、表情。

跟镜头在突出主体的同时,交待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从被摄主体背面跟拍,在纪实性拍摄中具有重要作用。

7.升降镜头:摄像机从平摄慢慢升起形成高角度的俯拍,或者从高角度下降的运动。升降镜头带来画面视阈的扩展或收缩,展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常用来表现场景的宏大气魄。有助于增添戏剧效果和气氛渲染、环境介绍。

第二节 镜头画面的方向性

镜头画面的方向,除了镜头机位和镜头本身的运动方向,还包括镜头内部人物、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在实际拍摄和编辑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地方、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运动的镜头,按照规律加以编排,形成统一的方向。否则就会因方向的错乱而造成叙事不清、观众理解混乱等问题。

(一)画面内部运动方向:包括人物和其他画面内的各种事物的方向。在拍摄时需将画面内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向协调起来。需要考虑以下各方面内容:

1.主体运动方向 2.背景的方向 3.光的方向 4.风的方向 5.声音的方向 6.色彩的方向

(二)视线的方向:指人与人进行交流或者观察事物时,眼睛与眼睛或者眼睛与事物之间形成的一条假象的“直线”。构成了人的视线,即观看的方向性。

视线使人与人、人与物的画面联系起来,常作为视线观察的结果来表现一种对应关系。视线的落点出了作为剪接点的依据,还是表现人物活动和人物之间感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画面编辑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要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

1.有对象时的视线方向。需要保证务必使画面人物的视线统一,否则容易造成观众方向感的混乱。

2.没有对象时的视线方向。要注意防止视线过分跳跃,考虑上下镜头之间动作不要存在过大的差距。

(三)轴线:是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物体)的行动方向、人物的视线方向和任务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轴线直接影响着镜头调度。保持轴线的统一,才会使画面的空间感保持统一。

1.轴线关系

(1)动作轴线:指人或其他主体进行运动时,运动方向与目标之间的形成的轴线;(2)方向轴线:人物在静止观察周围某物体时,任务视线与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3)关系轴线:人物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时,在两人(或三人)之间形成的轴线。

2.轴线原则:一般情况下,摄像机在选择拍摄角度时,不能随意越过画面中的轴线,而只能在轴线一侧的180度之内进行拍摄。否则,就会出现任务动作、方向和关系的偏离,称之为“离轴”。

3.越轴:当空间关系明确后,有意识地将镜头离开原来的总角度,跳跃到轴线的另一侧进行拍摄时,就形成“越轴”或“反打”。

方法有:

(1)保持画面动作和摄像机运动的连续性,在一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将摄像机移动越过轴线;

(2)在两个形成越轴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表现人物或景物的特写镜头;(3)在两个越轴镜头中间间隔一个中性镜头;(4)通过大动作中的剪辑点越轴

(5)当不同主体产生两条以上的轴线时,运动主体离开原来的轴线转弯而成心的轴线,镜头可以越过原来的轴线而形成新的角度。

(6)反复越轴造成视觉节奏

三、考核知识点

(一)镜头画面的分类

(二)画面的景别

(三)拍摄的角度

(四)镜头的运动

(五)画面的方向性

(六)运动方向、视线和轴线

四、考核要求

(一)镜头画面分类

1.识记:根据不同标准,镜头画面可以分为:画面景别、拍摄角度、镜头运动等。

(二)画面的景别

1.识记:(1)景别划分的依据(2)五种景别的概念和各自含义(3)五种景别的特性 2.领会:(1)各种景别对于画面表现的意义(2)不同景别对于拍摄和编辑的要求 3.简单应用:(1)分析片例,加深对于景别的认识(2)思考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的规律性

4.综合应用:拍摄短片,在实际创作中体会景别的作用。

(三)拍摄的角度

1.识记:(1)拍摄角度的概念(2)摄像高度的概念(3)摄像高度包含的几种形式(4)摄像方向概念(5)摄像方向包含的几种形式(6)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

2.领会:(1)各种拍摄角度的含义(2)各种拍摄角度的特点和作用(3)不同拍摄角度对于画面编辑的影响和要求

3.应用:(1)思考拍摄角度对于镜头表达意义的作用(2)观摩片例,灵活掌握各种拍摄角度。

(四)镜头的运动

1.识记:(1)镜头的各种运动方式(2)各种镜头运动的特点

2.领会:(1)画面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2)各种运动镜头的使用技巧和作用(3)了解掌握各种镜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摇镜头和移镜头、摇镜头和甩镜头、移镜头和升降镜头等

3.应用: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镜头进行实际拍摄

(五)画面的方向性

1.识记:画面方向性包括的内容

2.领会:画面方向性对观众观赏影视作品的影响

(六)运动方向、视线和轴线

1.识记(1)对画面方向性产生影响画面内容要素(2)画面的视线方向(3)轴线及轴线原则

2.领会:(1)画面内部各种内容要素对于方向性的影响(2)如何创造统一的视线(3)各种轴线关系和越轴的处理办法

3.应用:(1)思考视线关系对于剪辑点的寻找有何意义(2)思考观众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接受“越轴”拍摄

第五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规则和技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电视画面编辑的各种规律和技巧。包括匹配原则在内的各种剪辑规则,是支撑影视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这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所在。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观摩片例,理解并掌握各种剪辑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各种画面要素对于剪辑的影响,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剪接点、匹配原则、景别安排和画面造型对剪辑的要求;难点:掌握运动剪辑的方法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剪接点就是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点。

剪接点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镜头转换与连接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否满足节目的叙事需要,是否能体现艺术的节奏。准确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选择恰当的剪接点是电视剪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总体而言,剪接点可以分为两大类:画面的剪接点和声音的剪接点

(一)画面的剪接点。包括: 1.叙事剪接点

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为依据的剪接,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

画面剪接不仅是创作者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时必须考虑观众观赏的需要。每一次镜头转换都意味着观众注意力的转移,因此叙事剪接点是从一个视觉形象转移到另一个视觉形象的转换点。需要保证让观众看清画面的内容,理解画面的含义。

镜头长度的取舍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保证镜头的“低限长度”,即观众看清内容的最低限度的时间长度即可。通常,在没有连续动作衔接或者情绪、戏剧效果的要求前提下,可以通过主题的统一将不同镜头衔接起来,让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满足叙事需要即可。以镜头“低限长度”衔接,表现主题,这是电视编辑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

2.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确定的剪接点。这种剪接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目的是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是构成电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

动作剪接也是为了使叙事更清晰明白,但更着眼于动作的连贯性,着眼于人们视觉、心理的感受。

除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之外,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摄像机运动的方向、速度、方式、起幅和落幅对镜头衔接的视觉连贯性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寻找最佳的间接点,会使动作剪辑产生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视觉感受。

3.情绪剪接点

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作为依据确定的剪接点。情绪剪接点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

情绪剪接点要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以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喜、怒、哀、乐为依据,结合镜头的特征选择剪接点。

情绪剪接是主观色彩比较明显的剪接。在以情绪为依据进行剪接时,画面视觉的流畅性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才是最主要的。它可以很好地表现创作者情绪的起伏和叙事的跌宕。

4.节奏剪接点

影视作品在叙事和表现的过程中,其动作、情绪、剧情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奏。以这些节奏为依据,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结合画面的造型元素来确定的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的选择一定要在节奏上体现出来,同时节奏又必须与内容相匹配。节奏剪接点要通过镜头的长短搭配,形成一定的节奏,而节奏的依据则应根据影视作品的内容、情绪和剧情来确定。

(二)声音的剪接点。包括: 1.对白的剪接点

对白的剪接主要以语言为基础,以对话内容为主要依据。结合剧情和人物性格、语言速度、情绪、节奏来选择剪接点。

2.音乐的剪接点

主要以片中出现的乐曲的主题旋律、节奏、节拍等为基础,以剧情内容,主体的动作、情绪、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规律,处理音乐长度,准确选择剪接点。

3.音响的剪接点

包括歌舞、戏剧及各种特殊效果音响。需要根据剧情的特定情境,以人物的动作和情绪为依据,衬托人物情绪、渲染人物内心活动、烘托人物性格。在剪接时要注意音响“强”与“弱”的搭配。

音响的剪接不像对白和音乐那样受画面的严格限制,它既从属于画面,又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主要根据剧情、氛围的需要来确定。

4.解说词的剪接点

以解说词的内容为依据,根据画面内容和解说词的内容的比较来确定剪接点。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主要考虑内容的对位或交错,与画面内容搭配进行剪接。

(三)总的来看,尽管可以将剪接点的选择分为各种类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种剪接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画面、声音、剧情、情绪、节奏等,都对剪接点的选择产生影响。作为创作人员,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剪接点选择的最佳方案。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从而培养编辑人员的画面感觉。

第二节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一)画面的逻辑性

各种影视作品,在镜头组接时都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它包含三个主要方面:

1.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 2.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 3.时空转换的逻辑

也就是说,镜头画面的剪辑需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同时还需要符合人们观赏影视作品时的视觉逻辑,也就是人们在观看影视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思维逻辑。在剪辑中正确处理三种逻辑关系,才能够使视听语言的表达准确流畅。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亦称镜头组接的连续性和联系性。一般来说,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的连续;联系性则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二)连续性和联系性

1.画面组接的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的连接。也就是说在两个或多个相互衔接的镜头中,外部画面造型能够较为明显地呈现出事物的动作连续。剪辑和组接镜头时,侧重于外部造型因素,表现动作的连续。

2.画面组接的联系性,是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如果说连续性侧重于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明显的主体运动,联系性则侧重于戏剧的内部动作,即:戏剧动作的内在逻辑和主体内在的心理、情感。影视作品中很多镜头的组接不是以动作、时间、地点为依据组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段落。这些时候的组接依据往往不是直观可见的,而是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之中,存在于画面组接的内在逻辑和戏剧内容之中。

3.连续性与联系性的关系:尽管二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般情况下,画面的造型因素和主体运动总是在或隐或现地表现着戏剧内容,而戏剧内容的展示又依赖于画面的造型因素。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这两个方面总是随着影视片内容的变化而时有侧重。

经过剪辑后,每个镜头的主体动作与情节的发展是否连贯、完整,主要取决于镜头组接的连续性与联系性是否处理得当。

第三节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概述

1.电视画面的造型要素,如景别、运动、影调、色彩等,直接影响着视觉的信息接收。这些要素有机、和谐地变化,是形成视觉连续感觉的基础。其冲突对比和大幅度的变化,形成的则是视觉的变化感受。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去控制各种造型要素之间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画面的编辑过程,就是创作者对各种画面造型要素进行合理搭配、控制,以适应观众业已形成的收视心理的过程。这就需要遵循“匹配”的原则。

2.所谓“匹配”,是指上下镜头在进行组接时,所应该具有的流畅的、一致的或是对应的关系,从而保持视觉的连贯,符合人们的日常视觉心理体验。这种“匹配”是通过人物的位置、视线、运动方向、动作、色彩、影调、景别等各种要素及剪接点的选择来体现的。

(一)景别的匹配

不同的景别代表着不同的画面结构方式,其大小、远近、长短的搭配变化,造成了不同的表意和视觉效果。

1.景别的视觉效果

(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

也就是说,小景别的剪辑时间应该小于大景别。原因是大景别包含的内容信息更多,需要留给观众更多的时间看清楚画面内容,而小景别如时间过长,会给观众以冗长、缓慢的感受。但在追求特定的艺术效果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这个角度来说,景别的大小决定着时间的长度。

(2)同一主体在相同的运动状态和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烈。

在表现快节奏和强烈动感的电视片、广告片时,选用小景别表现动作是一个剪辑的基本法则。同理,在用特写等景别表现细致动作时,经常要放慢动作的速度,以使观众看得更清楚。

2.景别的组接效果

(1)同一主体(或相似主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都会带来视觉上的强烈跳动。一般的解决办法是插入其他镜头作为过渡,或者变化角度。

(2)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景别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安排,符合一般人们观察生活的心理感受和逻辑,是一种常见的平铺直叙的方式;有时为了制造悬念,可以反向安排景别。

(3)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者对比效应,营造情绪的氛围。

一定形式的有规律变化的景别,可以产生积累或者对比的特殊视觉感受,进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同类景别的组合,在相似的积累过程中,同样的元素被强调,制造一种积累效应;两极镜头的对比和连接(大远景和近景、特写的组接)容易加剧视觉的震惊感,切换速度慢时还可营造凝重肃穆的氛围。

3.景别剪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镜头时,在保证镜头内容意义的前提下,考虑到景别的作用,注意建立景别成组运用的意识。

(2)注意运动镜头内多景别的变化。

(3)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景别关系,尽量用更丰富的景别表现同一主题和内容。(4)景别的选择必须服从于内容的表现以及意义的表达。

(二)运动的匹配 1.屏幕运动的方式

影视语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表现运动。表现运动和运动的表现,是影视语言区别于摄影、绘画等艺术的最根本标志。构成屏幕运动的方式有三类:

(1)画面内部主体的运动:画面内部主体的人或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直接影响着剪接点的确定;

(2)画面外部镜头的运动:摄像机机位、镜头的运动变化所引起的运动,对观众的视觉感受起到重要的影响;

(3)剪辑率:单位时间内镜头变化的多少,标志着镜头转换的速度,更影响着影视片的节奏。

主体运动、镜头运动和剪辑率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影视运动的剪辑。要求创作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各种因素,使剪辑既保持外部运动的流畅,又符合内部的运动逻辑。

2.运动剪辑的基本要素

(1)运动的方向。这是影响影视知觉最重要的因素。在影视表现中,应尽量保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观众观赏心理的顺畅。

(2)运动速度。包括主体运动速度、镜头运动速度和镜头转换的速度。都会对观众心理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速度快的运动给人以紧张、刺激、热闹等感受,反之则具有抒情性、肃穆感等感受。

(3)动势。当物体移动时,人们不仅仅看到物体的位移,还能感受到动作的动势。在剪辑中,应该充分考虑上下镜头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动势的关系。(4)主体动作的连贯。指镜头内主体动作的各个部分依据动作剪接点进行有机衔接,以保证动作的连续,并且清楚描述一个动作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屏幕上的动作过程是将不同镜头重新安排剪辑后重现的动作,并非实际动作的全过程。包括了动作的分解和组合。

主体动作的连接大致分为同一主体动作的连接和不同主体动作的连接。其中在同一主体动作表现上基本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角度、不同景别镜头来表现一个完整动作过程;二是动作省略,即一个完整动作由若干主要动作片断构成而省略了其他无关紧要的其他过程。

一般情况下,人的动作在运动幅度的起点、落点以及动作高潮点(动势最大点)上都分别有1—2帧的停顿瞬间,这个静止点一般是动作、景别转换的时机,也就是运动镜头的剪接点。

A.分解法。对总体动作过程不作省略,用不同景别或角度表现同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基本上可概括为对半式剪辑,也就是上一镜头是动作前半部分,下一镜头是动作后半部分。动作变换的停留处、高超点也就是镜头的剪接点。

B.省略法。着眼于动作片段的组合,省略了部分动作过程,依靠有利的转换时机使被省略过的动作组合仍然能够建立起完整连贯的印象。可以用代表性的动作片断直接跳接或插入镜头是两个动作局部被连接在一起。

C.错觉法。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和上下镜头内主体动作在快慢、景别、运动方式、形态、空间位置等方面的相似,将不同动作片断连接在一起,造成视觉上动作连续的错觉效果。错觉法常用来弥补主体动作不连贯、节奏感不强等失误。在主体动作剪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主体运动方向和动势的一致性,利用画面主体位置的相似性。

(5)节奏。在表现不同主体的运动时,不为了描述运动状态,而为了表现一种运动的韵律和节奏,营造某种情绪效果和气氛的剪接。

在表现有秩序的运动时,尽管主体不同,但运动方式、方向是有规律、一致的。

在表现较杂乱的运动时,每个运动的主体没有统一的方向和运动规律,只有一种运动的爆发力。突出强烈的气氛和情绪效果。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同样可以制造出各种节奏。3.运动镜头剪辑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

对于主体运动的镜头剪接,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指的是在剪接点前后的主体或摄像机的运动状态应保持一致。

从运动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镜头的运动和静止、画面内主体的运动和静止,这就是的动静关系的组接具有多种可能性。“动接动、静接静”有助于保持视觉的流畅和谐,但这种衔接不是绝对的、教条的。

(1)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上下两个固定镜头的衔接,主要考虑主体动作和造型因素的影响。当镜头内主体都是静止的,根据内容需要和情绪来取舍镜头长短;当主体运动有动有静,一般选择动作相对静止的停歇点上,作为“静接静”剪辑;当主体都是运动的,则根据动作衔接的连续性,在动作中作为“动接动”剪辑。

(2)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

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应保证运动镜头具有一定的起幅和落幅。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镜头。运动镜头的组接,一般采取“动接动”的方式,在运动中去掉起幅和落幅,保证视觉的连续性;或保留起落幅,作为“静接静”剪辑。在此基础之上对画面内部的主体运动进行处理。

(3)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难以与固定镜头组接,所以通常保留运动镜头的起落幅,与固定镜头作为“静接静”的方式剪辑。(4)除了遵循上述各种规律之外,还可以利用主体动势、因果关系、情绪节奏的变化和利用相对运动的因素(如:遮挡)等手段处理动静关系。

总的来说,动静关系不仅是镜头、主体的运动和静止,也包含着内在形象或内在节奏的动静协调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位置的匹配

指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在上下画面中大致相似的位置上。具有对应关系的不同主体应放在相反的位置上。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应该有一种空间上的统一性,从视觉的角度爱说要有一种流畅和呼应。

上下镜头中的同一主体,在画面的位置一般应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当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剪接点的位置应选择在上下镜头主体形象重合的时候或者在同一区域中的时候;在组接大全景时,还可以考虑将主体放置在对称位置上进行镜头组接。

(四)方向的匹配

在画面特性中强调了:

1.画面物体运动方向的统一 2.视线的一致性 3.轴线

在电视作品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镜头段落都是由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在剪辑时需要注意各种关系,设定相同的方向。否则就会造成方向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观众的理解混乱。

(五)色彩、影调的匹配

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镜头和连接镜头时,还需要考虑影调、色彩的统一和匹配,在总体上保持色彩、影调的一致,使画面风格统一。否则会因为色彩和影调的反差而导致视觉跳动,影响到观众的收视感受。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有意的明暗搭配、色彩变化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达特定的情绪。总结:以上介绍了镜头组接的匹配性原则。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原则都是镜头组接的一般性规律。但在实际创作中,往往处于某些特殊的目的,要达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而有意打破这些原则,创造出特殊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因此对于匹配性原则,不能当作教条来理解。而应根据创作的实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掌握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剪接点

(二)画面的逻辑性

(三)匹配原则

(四)景别匹配

(五)运动匹配

(六)运动剪辑原则

(七)其他匹配

四、考核要求

(一)剪接点

1.识记:(1)剪接点的概念(2)剪接点的分类

2.领会:(1)各种剪接点划分的依据(2)叙事剪接点中的“低限长度”的含义 3.应用:通过观摩片例,分析、理解电视片中的各种剪辑点

(二)画面的逻辑性

1.识记:(1)画面逻辑性的含义(2)画面逻辑性包含的主要方面 2.领会:(1)连续性和联系性的含义(2)连续性和联系性之间的关系

(三)匹配原则

1.识记:(1)匹配原则的概念(2)匹配原则所包含的方面

2.领会:(1)电视剪辑要遵循匹配原则的原因(2)电视画面造型元素对匹配原则的影响

(四)景别匹配

1.识记:(1)景别匹配包含的内容(2)景别匹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2.领会:(1)景别视觉效果的内容(2)景别组接效果的内容(3)运动镜头内部多景别的处理方式

3.简单应用:(1)通过观摩电视片的景别变化搭配,分析景别匹配对于观众收视心理的影响(2)思考景别的选择与电视片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实际编辑短片,深入体会景别匹配的原则

(五)运动匹配

1.识记:(1)构成屏幕运动方式的种类(2)剪辑率的概念(3)运动剪辑所包含的基本要素(4)主体动作连贯的含义

2.领会:(1)剪辑率对于影视片节奏的影响(2)运动剪辑的各种基本要素对于剪辑的影响(3)动作剪接点的选择(4)主体动作剪接的方法(5)节奏对于运动剪辑的影响

3.简单应用:(1)思考运动剪辑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2)在主体动作剪辑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主体运动方向和动势的一致性实现运动的匹配(3)除了课程介绍的内容之外,思考如何利用因果关系、情绪节奏变化等其他手段实现运动的匹配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对进行动作的剪辑,同时思考运动匹配规律同主题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思考创造性运用匹配规律的可能性。

(六)运动镜头剪辑的原则 1.识记:运动剪辑原则的内容

2.领会:(1)动接动、静接静的含义及其应用(2)电视片节奏中存在的动静协调 3.应用:掌握各种“动”与“静”之间的搭配组合规律

(七)其他匹配原则

1.识记:匹配原则包括的方面

2.领会:(1)方向匹配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2)色彩、影调匹配的含义

3.应用:(1)通过对本章所学的综合理解,思考“匹配”和“不匹配”在实际创作实践当中的试用范围(2)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不匹配”原则

第六章 场面的转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场面转换是电视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章介绍了场面转换得以进行的视觉和心理依据,并着重介绍了各种创面转换的方式和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高度把握面转换的视觉基础和心理依据,熟练掌握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场面转换的含义

(一)场面转换,又称“转场”。是影视作品根据内容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段落和场面的划分和转换,其目的是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为明确,层次的发展更为清晰。

(二)场面转换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1.场面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对列和组接关系,以及一组段落镜头组成的场面之间的对列和组接关系。场面转换首先是一种蒙太奇镜头段落的转换。

2.场面转换其次是指叙事结构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发展的阶段性转换。

如果将蒙太奇的镜头段落组成的场面是一句话的话,那么情节段落就是一个自然段。情节的段落是由若干组段落镜头组成的场面。

第二节 场面转换的依据

(一)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依据

对观众来说,场面转换应符合观众收视时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即场面转换时,要保持观众视觉的连续性,并造成心理上的隔断性。

1.视觉连续性,是利用各种画面造型元素和转场手法,使人们在观看场面转换时,在视觉上感觉过渡自然、流畅,没有太大的跳跃性。

2.心理的隔断性,是使观众有明确的段落感,知道在此刻是一段情节、故事告一段落,另一段情节、故事将要开始。使观众明确地意识到内容的隔断,从而清楚地了解电视片的脉络发展、层次。

(二)场面转换的画面依据

在电视叙事过程中,清洁和段落需要根据具体的画面内容来进行转换,包括时间、空间以及故事情节等。

1.时间转换:电视拍摄过程中,在时间上如果发生明显转移,有明显的省略或者中断,可以将其作为时间变化的依据来进行转场。这是对真实时间的压缩,如日出日落、季节变换等。

2.空间转换:前后镜头空间的变化,经常意味着场面也发生了变化。这需要利用各种转场手段和技巧,将不同空间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需要不同的镜头策略。

3.情节转换:电视片的情节结构一般都有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束等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个情节的段落。情节段落相衔接,也就是情节段落的转换。这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来进行转场。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电视片还存在一种剪辑上的外在节奏,为了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进行剪辑时也要安排外在节奏的变化,通过剪辑率、镜头和画面主体的运动等多种因素来实现转场。

第三节 转场的方法

(一)转场的分类: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依据不同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两类:

1.技巧性转场:用特技手段进行的转场处理;

2.无技巧转场:利用镜头的特性和内容,作自然过渡的转场。

(二)技巧性转场的方法

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进行转场,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特技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从而影响到影视作品内容的表达和情绪的传递。其特点是:既容易造成视觉的连贯性,又容易造成段落的分隔。

电视语言由于其特技的视觉风格丰富而明显,使之具有比电影更为丰富的表现样式和表现功能。

1.渐隐、渐显(淡出、淡入)

渐隐,又称淡出。是一个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光度逐渐减到零点,画面由明逐渐变暗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常用于段落或者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具有韵味,可以激发观众的情绪。

渐显,又称淡入。与淡出相反,是一个段落第一个镜头的光度由零逐渐增加,画面由全黑逐渐明亮直至清晰。常用于段落或者全片的第一个镜头,将观众引领至情节之中。

渐隐和渐显二者经常连接在一起使用。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是最为普遍的转场手段之一。它适于表现大幅度的时空变换,给观众带来余韵,具有制造视觉节奏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渐隐和渐显时间长度各为2秒。但实际运用的长度是由电视片的情节、情绪和节奏来决定。可以放慢速度(缓淡),也可以加快速度。如果加快速度并加白,就变成了特殊的“闪白”效果,可以掩盖镜头剪接点,又可以增强视觉跳动。

注意事项:由于渐隐渐显一般表现的是大的时空变换,所以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造成结构松散、拖沓,使观众产生厌倦。

2.叠化

上一镜头完全消失之前,下一镜头已经开始显露,两个画面有短时间的重叠。当前一镜头完全消失时,后一镜头完全显现。

(1)叠化可以表现明显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过渡,强调前后段落或镜头内容的关联性和自然过渡。

(2)适于表现时间的流逝感。

(3)一组镜头的连续叠化,可以营造氛围、传递情绪,视觉流动感强。(4)叠化的时间和速度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效果也不同。

(5)适于做“软过渡”镜头,用以弥补上下两个镜头组接不畅所带来的跳跃。3.划像

前一个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画面,后一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个段落。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的转换。随着电视特技技术水平的进步,划像的呈现形状、方向可以演绎出几百种样式。

划像可以造成时空的快速转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展现多种内容,节奏紧凑、明快。需要注意的是人为的痕迹明显,在纪实风格的电视片当中的使用需要慎重。

4.定格

定格,又称做“静帧”。指前一段的结尾画面作静态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下一段落的画面,比较适于不同主题段落之间的转换。

定格一般具有强调作用,可以引起观众的关注、思考。还可以弥补由于镜头表现不足而造成的后期剪辑困难,是一种流畅地组接镜头的手段。

5.翻页

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后一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开始另一个段落。在表现技巧上与划像比较类似,在运用时需要根据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来决定翻页的速度、方向、方式等。

6.变焦点

又称“虚实互换”。利用镜头的变焦点将画内的形象放置在不同的景深内,使得画面内部的不同主体的虚实不同。利用变化焦点的方式,将主体的虚实呼唤。起到引导观众注意力的作用,不变换镜头就可以改变构图和景物。

7.多画屏分割

在屏幕上同时出现多幅同一影像或多幅不同的影像,构成多画屏,产生多空间平列、对比的艺术效果。可以使发生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事物同时出现,各自表述。

多画屏技巧可以大大丰富画面内容,拓展屏幕表现空间。还可以通过画面对列来深化内涵。8.电脑特技

非线性电视编辑、电脑动画以及各种图像制作软件,大大拓宽了电视特技的视觉样式和表现手段。技术进步为艺术表现带来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在非线性编辑中,电视画面不再是一个接一个的组合,而是后期制作根据整体特技效果的恶化及,将各种视觉元素加以创造性地融合。应该特别数字特技和电脑动画对于电视语言意义深远的影响,从而开拓电视画面难以估量的表现潜力。

(三)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1.无技巧转场,是利用无特技技术的直接切换,利用上下镜头之间在内容、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无技巧转场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元素,使之具有视觉的连贯性。在大段落的转换时还要顾及心理的隔断性,表达出间歇、停顿。

2.画面合理过渡因素

(1)相似性。两个相连镜头在主体或画面结构上有形式上的相似,如数量相等或上下两个镜头包含同样或相似的主体。

(2)逻辑性。上下两个连接镜头在发展的情节上由逻辑关系,如因果对应等。

(3)比喻性。上下两个相连镜头在画面内容上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后一镜头对前一镜头有比拟、象征、隐喻等作用。

3.无技巧转场的方法

(1)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个镜头通过同一个主体进行转场,或跟随主体由一个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场景,实现自然转场。

(2)相似主体转场:上下两个镜头的主体不是同一个,但是同一类,或者在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根据其形状、位置等进行转场。

(3)主观镜头转场:借片中人物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进行转场。是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之一。要求前后镜头在内容上有因果呼应、平行等关联。

(4)遮挡转场:又称“挡黑镜头”转场。镜头被画面内某形象暂时挡住,包括主体迎面遮挡住镜头,或是画面内其它前景暂时挡住镜头的内的其它形象。这个时刻往往是转场的时机。

遮挡在视觉上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同时制造悬念,省略过场,加快叙述节奏。

(5)特写转场:特写具有强调画面细节的特点,暂时集中人的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时视觉的跳动感。

特写常常作为转场困难的补救性手段被使用。

(6)动作、动势转场:利用人物、主体动作的动势存在的可衔接性、相似性,作为转场的依据。前后镜头当中的动作动势相似,但时空场景已经变化。大多强调前后镜头中的内在关联性。

(7)镜头运动转场:利用摄像机运动显示空间的调度关系。如镜头从某个形象摇向天空,意味着一个段落的明确结束。

(8)承接式转场:按照上下镜头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的转场,也就是利用情节上的承接关系。

(9)空镜头转场:当情节、情绪发展到高潮的顶点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使观众能够回味作品德情节和意境。多利用插入一定长度的景物来转场。景物镜头是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为情绪发展提供空间。在选择镜头时应注意内容情绪的关联性,考虑画面造型匹配的问题。

(10)利用声音转场: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通过与画面的匹配实现转场。用完整的声音过渡到下一场景,包括声音的延续、声音提前进入、前后镜头中声音的相似部分的叠加等。也可以利用声音的呼应或前后反差,实现时空大幅度转换。

(11)两极镜头转场:两极镜头具有强烈的心理隔断性,适于用在大段落的场景转换情况。但小段落转场不宜过多使用,否则会造成节目凌乱、不流畅的感觉。

三、考核知识点

(一)场面转换的含义

(二)场面转换的依据

(三)场面转换的分类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场面转换的含义 1.识记:场面转换的定义

2.领会:场面转换的两层含义

(二)场面转换的依据

1.识记: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依据的内容

2.领会:(1)场面转换的要求(2)视觉连续性、心理隔断性的含义(3)场面转换的画面依据的内容

3.应用:结合所学,思考节奏的变化对于转场会有何种影响

(三)场面转换的分类和方法

1.识记:(1)转场的分类(2)技巧性转场的概念及其各种手法(3)无技巧转场的概念及其各种手法

2.领会:(1)各种技巧性转场的方法及各自特点(2)各种无技巧转场的方法及各自特点(3)无技巧转场的画面合理过渡因素

3.简单应用:(1)利用所学,结合观摩片例,熟练掌握各种转场技巧(2)思考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在观众视觉、心理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各种转场方法

第七章 两种剪辑形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蒙太奇思维既是画面镜头的剪辑,也是场面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接。本章介绍段落的组接,以及叙事剪辑、表现剪辑两种类型的剪辑形式。

要求: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两种不同的剪辑形式,较好地掌握段落组接的方法。提高蒙太奇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难点:区别表现的剪辑中,象征的剪辑和隐喻的剪辑两种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两种剪辑形式

段落是电视作品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叙事层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大段落与小段落、主导段落与过渡段落、叙事段落与情绪段落、发展段落与高潮段落等等,很多种分类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就剪辑而言,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式:

1.叙事的剪辑 2.表现的剪辑

第二节 叙事的剪辑

(一)叙事剪辑的含义和依据

1.叙事的剪辑:又称叙事蒙太奇,是以展现时间、说明事实、交待情节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叙事类型。

2.叙事剪辑的依据:叙事剪辑的根本依据,在于生活的逻辑性。表现在时空关系的连续性和联系性上。

(二)镜头的叙事方式

叙事剪辑的目的,主要在于叙述一段情节,展现一系列事件过程。是用最简单的画面语言讲述清楚动作过程或事实。一般来讲,分为三种形式:

1.前进式(顺叙式)

叙述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的叙事方式。依据人们了解事物的心理重点和观察事物的视觉重点,对观众进行引导、展开叙述的方式。

2.后退式(倒叙式)叙述由近到远,景别由小到大的叙事方式。比前进式叙事更容易产生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视觉刺激较强。

3.片断组合式(省略式)

将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片断组接在一起的叙述方式。并不侧重景别表现的意义,而是强调突出必备内容,省略不必要的中间过程。是一种简洁的叙述方式。

(三)镜头的关系

叙事剪辑作为基础的叙事形式,并不简单地意味着镜头景别的变化,而是一种叙事思路。其次,叙事的剪辑通常建立在镜头关系之上。包括:

1.主镜头与关系镜头。

主镜头,指段落的主导镜头,是为建立事物或动作完整面貌而拍摄的镜头,是造成主体形象连贯的主要手段。

关系镜头,是用于交待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镜头。又可细分为插入和切出镜头。2.分剪与分剪插接

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剪成几段,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是用。

分剪插接,是分剪的特殊表现。即将表现一定动作内容的两个镜头,分别按比例分割成两段以上,然后按一定叙事或情绪表达需要顺序交替组接。

分剪可以弥补画面素材在数量和匹配方面的不足,制造紧张气氛和戏剧效果,渲染情绪,调整叙事的节奏和丰富画面表现空间。是电视段落剪辑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第三节 表现的剪辑

(一)表现剪辑的含义和依据

1.表现的剪辑:又称表现蒙太奇,是一种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要目的的剪辑类型。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形成的冲击,来产生比喻、象征、联想等效果。

2.表现剪辑的依据:表现剪辑的目的,不在于叙述情节,而在于表达意义、哲理。其镜头组合的逻辑依据不是连续的时空关系,而是上下镜头之间的意义。

(二)表现剪辑的各种形式 1.平行的剪辑

在一个蒙太奇段落中,把两条以上不同时空、相同时空、同时异地或同地异时的线索交替出现,平行发展,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情节。强调内在的逻辑性。

2.对比的剪辑

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强化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思想。对比的因素包括:

(1)画面内容的对比(2)画面造型的对比(3)声画的对比(4)节奏的对比 3.积累的剪辑

将一组在内容、性质、景别、运动等要素方面有联系或相似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不断叠加的积累效应,树立一种主题或思想。又称为“主题蒙太奇”。

积累的剪辑,其画面组接的依据不是时空或情节上的连贯,而是画面内含或外在形式上的类似。可以建构一种诗意的效果,传递强烈的情绪。在运用时要注意选取同类的、成组的、富有典型形象的镜头。

4.象征的剪辑 在画面组合时,借助某一视觉形象,让观众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引伸的涵义。以情节中特定的情境为依托,经常源于共通的文化语境产生象征涵义。具有较为强烈的情绪色彩,是创作者艺术化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思想的方式。

5.隐喻的剪辑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将具有某种类似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传递某种情绪色彩。

与象征剪辑不同,隐喻的剪辑是要通过两个视觉形象的对比来说明问题,用一个形象的意义来比喻另一个形象的意义。而象征剪辑经常情况下只是对一个画面形象的引申。

隐喻剪辑应寻求一种贴近和自然性,不能牵强,也不能太直露,而应追求新颖、含蓄。

三、考核知识点

(一)叙事的剪辑

(二)表现的剪辑

四、考核要求:

(一)叙事的剪辑

1.识记:(1)叙事的剪辑的涵义(2)叙事剪辑的依据(3)叙事剪辑的三种类型

2.领会:(1)叙事剪辑三种类型各自的涵义(2)主镜头与关系镜头的含义(3)分剪与分剪插接的含义和作用

3.应用:结合片例思考前进式、后退式和片段组合三种叙事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二)表现的剪辑

1.识记:(1)表现的剪辑的涵义(2)表现剪辑的依据(3)表现剪辑包含的各种形式 2.领会:(1)各种表现剪辑方式的内容、特点和要求(2)区分象征剪辑和隐喻剪辑 3.简单应用:思考叙事的剪辑和表现的剪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各种剪辑的方式,进行实际创作

第八章 节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影视画面的节奏是影响画面表现力、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节奏的观念必须贯穿于电视编辑的整个过程当中。本章介绍了视听语言中节奏的性质和作用,并介绍了节奏的运用和创造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节奏对于电视画面编辑的重要性,并初步具有节奏编辑的意识。能够在实际创作中,自觉和熟练运用节奏的表现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节奏和节奏产生的依据

(一)节奏

对于影视创作来说,节奏就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度的处理所形成的节奏规律,也就是通过剪辑,对镜头长短进行有逻辑性和有规律性的安排。它是对影视作品德画面感染力和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还会直接影响电视片的质量和性质。

节奏源于运动。有运动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会产生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产生节奏。影视语言是一种视听语言,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的流程和变化中。因此,影视的节奏也就依附于活动的影像和声音当中。

从观众的感官角度来说,节奏可以分为:

1.视觉节奏:通过镜头画面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如影片中的场面调度、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蒙太奇组接中镜头的长短、视觉形象的张弛、快慢、长短等。

2.听觉节奏:通过听觉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如人物的声音、环境同期声、音乐音响的轻重、长短、快慢等的交替,而产生的声音层次。视觉节奏于听觉节奏不可分离,在影视编辑过程中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地结合使用,共同产生一种统一的节奏感。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节奏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情绪。当视觉、听觉元素对人的感官产生作用,人们的心理感受也会随之产生。而当视听觉元素变化时,人的情绪会产生新鲜感,心理上也会随之产生或规律或不规律的感受。这就是节奏产生的依据。

节奏通过对运动的快慢、缓急、强弱的变化反应,不断巩固或破坏人们的心理预期,从而促进心理活动的增加,造成新鲜感。

节奏受多种因素影响。编辑通过对情节发展、影响造型、镜头组接和转换、光影、色彩等视听语言的变化,来强化和控制节奏的变化。

第二节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一)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影响节奏变化的,包括镜头的外部切换,也包括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形态和情节发展。也就是镜头的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

1.由视觉、听觉元素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从而产生的节奏,我们称之为外在节奏。如主体运动、镜头运动、镜头长短、组接频率、音乐节奏等。

2.由影片叙述中,情节的内部冲突、人物情绪、故事起伏等引起的人们内心感受的变化也可以形成节奏,称之为内在节奏。它是一种内在观念形态,只有通过审美的知觉去感知。

(二)两种节奏的关系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不可分离,必须在剪辑的环节上完成有机的统一。尽管在表现形态上可以有局部的形式上的不同,但其深层结构上必须保持一致。

外在节奏既要考虑镜头段落中向对独立性,又要保持与影片总体内在节奏统一,其最终是为叙述目的服务。内在节奏是一种叙述性节奏,要是叙述有层次变化,从而使观众获得最大的审美和观赏效果。

内在节奏是决定电视画面的第一因素,外在节奏从属于内在节奏;同时内在节奏也只有依靠外在节奏的多种表现形态才能够得到体现。可以说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内在节奏的外化。

通常情况下,内在节奏紧张时,外在节奏的表现形态就比较快速、紧张;反之当内在节奏缓慢时,外在节奏的表现就松弛、缓慢。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也会有内外节奏背道而驰的情况,但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突出表现效果而采取的手段。从深层次说,仍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统一。

第三节 影响节奏的要素

(一)运动主体

主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幅度、方式会对视觉节奏产生明显影响。通常情况下,主体运动速度快,节奏感快;同向主体动作顺势剪辑,节奏相对流畅平稳,反向主体动作交错剪辑,节奏活跃。

(二)摄像机运动

摄像机运动速度的快慢、方向同主体运动一样,都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同时,摄像机运动还会对静态物体也产生节奏感。

(三)景别

利用景别的大小来调节视觉节奏。一组相似景别剪辑会显得平稳,而大小景别的穿插变换会造成跳跃感。在一组小景别当中插入大景别或在一组大景别种插入小景别,都是打开视觉空间或者改变视觉重音来转换节奏的方式。

(四)色彩和光影 色、光、构图等,都是电视画面中的重要视觉因素,而且是流动的视觉因素。这种流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对比,形成了视觉的节奏。暗色调中突然出向亮调、高调画面就改变了原有的视觉节奏。明暗变化的规律性也对节奏感产生影响。

(五)声音

声音本身就具有长短、强弱的变化。音乐更本身就是一种节奏。因此声音对于节奏的影响就更富于变化性。

1.各种不同性质的声音组合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 2.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可以增强虚实内在节奏感

(六)剪辑节奏

通过镜头长度变化、镜头转换速度、镜头结构方式等剪辑手段来形成节奏,是电视剪辑节奏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镜头长度、转换速度的变化体现为剪辑率的变化。剪辑率高,结构快;剪辑率低,节奏慢。镜头结构方式体现为镜头连接顺序,也体现在镜头连接的技术方式,如叠化、渐隐渐显、编校的速度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节奏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

(三)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四)影响节奏的要素

四、考核要求

(一)节奏

1.识记:(1)节奏的概念(2)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

2.领会:(1)节奏的含义(2)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划分的依据(3)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关系

3.应用:影响视觉节奏、听觉节奏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二)节奏产生的依据 1.识记:节奏产生的依据

2.领会:节奏产生的心理基础

(三)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

1.识记:(1)内在节奏的含义(2)外在节奏的含义

2.领会:(1)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的关系(2)内外节奏形式上和本质上的统一

3.应用: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内外节奏在形式上可以分离,这种分离对于主题表现有何意义

(四)影响节奏的要素

1.识记:影响节奏的要素有哪些

2.领会:(1)各种要素如何对节奏产生影响(2)声音对于节奏影响的复杂性和丰富性(3)剪辑率与镜头结构方式对节奏的影响

3.简单应用:思考紧张节奏是否可以通过慢速剪辑来造成,慢节奏是否可以通过快速剪辑来造成。如有这种可能,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应用:通过实际拍摄,系统、全面掌握节奏的运用方式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作具体实施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本大纲是《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学生需在大纲的统领、引导下,认真去理解、把握考核目标、考核要求所规定的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参照教材和其他参考书目,具体掌握各知识点。

2.关于考核目标。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够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认识和表述。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用又分为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简单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电视画面编辑》

王晓红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推荐参考教材:

《电视画面编辑》

何苏六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8月版 《电影电视编辑学》 傅正义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三、关于自学方法的指导

1.学生需全面、系统地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1)应全面、系统地对各章进行细致学习,记忆大纲中要求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深入理解基本理论,了解各种概念、名词的内涵和外延;

(2)需要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分相似和类似的概念;

(3)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章节知识点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掌握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的情况下孤立地去学习。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电视画面编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较有理论深度的课程。单纯侧重理论或者单纯侧重操作的学习方法都是片面的。应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善于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深入地领会所学内容。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学习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规定,认真学习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参考相关的教材,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辅导教师应对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防止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正确把握社会助学的导向。

2.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识记、领会和应用相联系,把基础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助学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以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应提供DV摄像机、对编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会。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命题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应严格按照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目标来确定。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考核的要求。

2.考试命题应能够覆盖到本大纲的各个章节,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和内容。

3.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40%;领会占20%;应用占40%。

4.考试命题的难度结构应进行合理安排。试题按难易程度可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比例应为:容易占30%;较容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10%。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检验的层次不同。各种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切勿混淆。

5.本课程命题考试采用的题型一般有: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1.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montage)来源于法语,原意是建筑学上的“安装”、“组合”、“构成”。借用到影视创作当中,形成了影视画面镜头的“组接”、“构成”之意。

2.转场——

答案:场面转换,又称“转场”。是影视作品根据内容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段落和场面的划分和转换,其目的是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为明确,层次的发展更为清晰。

二、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主体细部的画面景别,具有强烈的强调性和暗示性,常用来强调某一细部特征,表达特定的含义或情绪,制造悬念。这种景别是()。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E特写 正确答案:A

2.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组内容交叉地组接起来,并在某一点上使两组情节交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气氛,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这种蒙太奇手法被称作()。

A、平行蒙太奇 B、对比蒙太奇 C、象征蒙太奇 D、交叉蒙太奇 正确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个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四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长镜头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包括()。

A、在镜头内部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使其传达的信息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B、具有相对的真实性;

C、能够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D、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A、B、C

2.下面各项中,属于技巧性转场的有()。A、渐隐、渐显 B、叠化 C、空镜头 D、定格

正确答案:A、B、D

四、简答题

1.现代电视编辑观念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1)重视电视的纪实性

(2)重视电视的直观性、时效性和现场感

(3)重视多种电视手段和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4)重视电视图文的共时性传播(5)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2.蒙太奇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

(1)选择与概括(2)引导注意力(3)结构时空(4)创造节奏(5)创造悬念(6)创造情绪(7)创造思想。

五、论述题

1、试论述长镜头与纪实风格之间的关系。(答案:略)

2、镜头画面的拍摄角度有哪些?不同角度对于镜头表达意义起到什么作用?

略)(答案:

第四篇:广播编辑节目与制作重点复习

汪妈妈:广播新闻编辑与节目制作

第一章

广播新闻编辑学定义

狭义:主要指一般的编辑业务,如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写作新闻提要、编写串联词、编排节目、录制节目等。广义:除包括上面所说的具体编辑业务外,还包括整个编辑部的工作,如确定广播宣传方向、拟定宣传报道计划、设置节目、明确节目宗旨,以及加强通联工作等。

第二章

广播新闻编辑:通过声音传播,贯穿于整个广播新闻性节目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总称。其中包括节目的构思策划、稿件选择加工、音响资料处理及多种声音合成播出等。

广播新闻编辑方针:广播新闻编辑方针是广播电台为实现新闻传播意图、统一新闻广播节目编制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它是电台固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闻广播领域的体现,是指导新闻编辑人员日常编辑活动的准则,不仅对于新闻采集、稿件选择加工、节目编排和制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决定着一个电台的新闻广播节目的方向和风格。广播新闻编辑方针的要求:(1)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倾向性;(2)应充分发挥广播优势,体现广播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广播特点;(3)应具有开放型,面向广大听众,反映听众意见,吸引听众,便于听众参与。新闻编辑思想:新闻编辑思想是指新闻编辑在一个时期之内,对自已分管(联系)的那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所得出的关于宣传报道的见解、主张以及对具体稿件的处理意见。编辑思想体现在每一篇稿件处理过程的始终,体现在节目的编排制作过程中,有时甚至还贯穿在一个时期的编辑工作中。

新闻编辑思想的重要性:(1)编辑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广播新闻的质量,影响到新闻编辑方针的实现;(2)编辑思想是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灵魂。

新闻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计划的前提,决定报道计划的方向。报道计划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结果,也是报道思想的反映,两者密不可分。制定报道计划可以是报道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制定报道计划,不光是领导的事,也是每个编辑的事。编辑要在自己的分工范围内,经常制定一些更加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报道计划。

第三章

策划: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的过程分为策略方案的思考与计划编制这两个阶段。策略思考又称策略性思考,指的是为达成某种设计,编制具体行动的计划的过程,或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所需采用的方法论的思考与设计。计划编制是指按照已经确定的方法论,编制具体行动的计划的过程。

策划的主要内容:广播新闻编辑的策划是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它贯穿节目始终。策划的主要方面、主要内容有:办台和频率方针、节目定位、报道思想与报道选题等方面的策划。

一、办台和频率方针策划:广播媒体应该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竞争,是策划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一个台或一个频率要有自己独特的品质构建、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符号。差异化优势的竞争力越强,成功的几率就会越高。

二、节目定位策划:节目定位是指媒体传播者在策划节目过程中,对节目性质、内容、形式所作的构想与设定,是媒体经过市场调研后,给节目设定一个准确科学的位置。

三、报道思想与报道选题策划

四、参与新闻报道与节目运作策划

第四章

组织报道:新闻单位对一个时期、一个方面报道的内容所作的总体规划及对规划的实施成为组织报道。组织报道也称报道的组织。

组织报道的主要工作环节:第一,配合中心,制定报道计划;第二,围绕计划组稿、选稿、改稿;第三,扬长避短,精心组织节目 组织报道的方式

一、典型报道

1、新闻典型与典型报道

2、新的历史时期中应该如何搞好典型报道

二、综合报道:综合报道从范围上讲,有全国性或某个省、市、地区的大综合,也有一个工厂、商店、学校的小综合;从内容上来讲,有某条战线、某个问题、某一事件的综合。综合报道的优点是:报道面宽、内容集中、声势大、效果明显。要求:(1)要防止 “以点代面”,造成浮夸、假象、不真实。(2)要把 “点”和 “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报道既反映全貌又突出重点;要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加以概括性的叙述,防止面面俱到

三、对比报道:对比报道是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一种报道方式。

四、连续报道:连续报道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某一重要事件进行持续不断的报道。报道对象一般是某些重要典型、重要事件、重要问题或重要经验或某项重大工程,通过连续不断地进行报道,尽量反映其 “活”的全过程,以满足广大听众随时了解的愿望。

五、批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是指揭露和批评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缺点、错误或问题的报道。其目的在于通过批评错误、剖析引发错误的根源,归结出教训,并由此提出相应要求,以此警示所属部门及有关人员。

第五章

选择稿件的标准

一、政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政治上着眼。

二、新闻标准:新闻标准即是新闻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的有无决定新闻是否成立,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新闻意义的大小。因此,新闻价值的评价是新闻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广播编辑人员选择新闻稿件的又一重要标准。构成新闻价值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基本的是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重要性首先是指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程度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看其是否抓住了社会生活中尖锐的、亟待解决的矛盾。

新鲜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新闻事实的“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时间上的“新”,二是指内容上有新意。时间上 “新”,就是要求报道及时。内容上有新意是指有新思想、新观点。

接近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第三要素。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与受传者之间在时间上、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程度。接近程度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第六章

广播电视稿的特点:

1、浅显易懂;

2、具体形象,富有实感;

3、短小精彩;

4、活泼有趣;

5、顺口、顺耳、顺畅;

6、叙事说理有头有尾,要按照顺序叙述

修改广播电视稿件的基本方法

一、压缩

1、压缩的具体要求:(1)删去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游离于主题的问题和情节,删去立论根据不足,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便稿件所要说明和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2)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要删去可有可无或可详可略的某些新闻背景、叙述过程及细节等等.(3)舍详情,取概要,突出主要事实和要点。

2、压缩哪些内容:游离于新闻之外的事实;非重要新闻或是重复报道过的较重要的新闻;可有可无或可详可略的某些新闻背景交代和工作过程、细节等;交代含糊的事实以及立论不足,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借题发挥的空泛议论。

3、压缩稿件要注意的问题:(1)要防止片面追求简练,而把主要内容和生动有趣的细节压缩掉;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根骨头、几条筋;要防止不见树枝,只见光秃秃的树干等现象。(2)要防止因删、留不相应造成的片面性。(3)压缩后的稿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接,注意因果关系,不要造成上下文不接气,或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4)要善于概括。

二、摘编:摘编,又称摘要,即摘出要点。在摘编时,要注意:

1、要摘出要点;

2、要摘取文中的新鲜事实、新观点、新精神、新提法;

3、要坚持“两点论”,兼顾不同的观点。

三、增补:是为稿件增加和补充有关内容的再加工。有的是为正文增补背景材料,有的对重要事实加上补充说明,有的加注释,有的配上小资料,有的配上图表,有的增加 “小知识”。目的是使听众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新闻内容。

如下三种情况的稿件需要增补:

1、新闻要素不全。

2、主要事实不足。有些稿件空洞议论多,事实和论据不足;有些稿件材料不少,但大多是次要材料或可有可无的材料,缺少主要事实材料,缺少必要的事件发展过程。

3、背景材料不清。有些稿件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缺少背景材料,有些虽有背景材料但交代含糊不清。

四、改写:是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它是广播新闻编辑运用改变原稿角度、结构、体例的手段,将其中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改写成广播节目所需要的稿件。这种改写是角度、结构、体裁的改变,不是文字数量的增减。它既不同于压缩、摘编,也不同于综合和重写。

改写的方法:(1)改变角度;(2)改变体裁;(3)改变结构

五、综合:是把内容相关的、或是反映同一主题、同一方面的问题,或是反映同一地区的若干篇稿件综合成一篇稿件。综合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分析、提炼、新的组合

方法:按问题综合;按内容综合;把同一报道对象、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几条动态性消息,综合成一篇;采用集纳的方法综合。

第七章

广播节目:是 “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广播节目主要运用电波传送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和音响)表情达意,以说、听为基本传受手段”。

第九章

新闻节目:是广播宣传的“主体”和“骨干”。西方国家称之为电台、电视台的“脊椎”。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1)反映形势快;(2)宣传政策好;(3)指导性强

2、普遍的教育性:(1)、向导舆论;(2)、传播信息;(3)、指导实践 新闻节目编排要求与方法:

1、新闻节目编排应遵循新闻价值原则:新闻价值由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组成。编排时要对这些要进行综合考虑,应把重要性放在首位。

2、应遵循单元配套组合原则。所谓单元配套,是指在一次新闻节目中,把反映同一方面题材、同一内容或同一范围的几篇稿件集中编排成一组,不搞插花编排。

3、新闻排列次序

(1)在一般情况下,国内新闻在前,国际新闻在后。(2)在安排国内新闻时,一般情况下,经济新闻在前,文教新闻在后,政治、军事、外事新闻居中;重大事件也可安排在它们之前。(3)外事新闻的排列一般应以我方为主,将我方的排在前面,对方的排在后面。

4、新闻节目编排时,要充分考虑几个方面的结构组合:(1)篇幅长短的组合。(2)节奏快慢的组合。(3)体裁单一和多样的组合。(4)区域远近的组合。

5、运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重点新闻

(1)要将重点新闻放在头条或头几条,以起到先人为主的作用。(2)可采用配言论、加编后、写新闻提要、搞音响报道等编排手段,把重点新闻尽量突出起来。6·运用多种编排方法,增强新闻节目整休播出效果

(1)同类编排:把内容相近和重要性相同的几篇稿件排列在一起;(2)组合编排:把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几篇稿件组合配套,排列在一起;(3)对比编排:把两条同一内容、矛盾性质不同的稿件排列在一起,从而形成反差效果;(4)配合编排:把两种体裁以上的稿件配合排列在一起,一般以新闻为主,然后配评论,配发新闻资料等;(5)栏目化编排:按照不同报道内容组合成不同的栏目,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新闻板块。编写新闻提要:是指一次广播新闻节目中主要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提示或评点。新闻提要的作用

1、预告和介绍新闻:新闻提要均放在节目开始前,向听众预告和介绍本次节目的重要新闻和主要内容,满足了听众的需要,吸引听众收听。

2、提示新闻要点,评论新闻内容:提要既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示,也是对新闻内容的评议;提要也是编辑部的一种间接表态,它可以帮助听众对新闻内容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3、先声夺人,影响大:提要放在新闻节目开始前播出,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4·、“打扮”、“美化”新闻和新闻节目:精彩的新闻提要会给新闻和新闻节目增添魅力,增强吸引力。

编写新闻提要的基本要求

1、突出主要内容:提要的内容既不能违背或偏离稿件原意,也不能只反映稿件的次要内容。提要必须“画龙点睛”,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告诉听众。

2、事实要准确:提要应与新闻事实相符,要求表述准确。

3、思想要鲜明:广播新闻提要不仅是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而且还要善于通过典型事实反映新精神,新观点,直接表示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褒贬态度。

4、语言要通俗:广播新闻提要要从听的特点和听的效果出发,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句子要完整,听起来流畅,意思明了易懂;要通俗口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5、·形式要多样:广播新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就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多种提要形式能完美地给以反映。提要形式切忌呆板,写法要多样化。

第十章

教育性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广播电视节目。一般分为3类:对象类节目、知识类节目和教学类节目。

第十一章

服务性节目:服务性节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讲,是讲广播节目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两个文明服务的,为群众提供新闻、信息、知识和文化娱乐服务的;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实用性的内容,通信息、作咨询、当参谋、反映群众呼声,直接帮助听众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为听众排难解优等。这些节目的特点是服务性既直接又突出。

第十二章

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中,以真实个人身份出现,通过交谈性语言主导节目进程,直接与受众平等交流的大众传播者。节目主持人类型: 1.独立型:主持人承担节目的采编播工作。主持人既是记者、编辑, 同时又是播讲者,是直接出面主持节目的人。2.单一型: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承担话筒前的播报工作,在前台出面主持某一固定节目, 一般不参与采、编工作;主持人背后有另一套采、编班子。.主导型:主持人对节目有决定权,是节目的中心人物, 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 从确立主题、采访材料、撰写稿件,到编排制作节目, 直至最后的播音主持, 始终起到主导作用。.参与型:参与型的实质就是一种合作的工作方式, 主持人与记者、编辑分工合作, 主持人主要是承担播报工作。

第十三章

新闻性主持人节目: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化改革,各种新闻类型主持人节目(栏目)相继出现。新闻性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当前各种新闻媒介激烈竞争的结果,可以更好发挥主持人在传递信息、传播新闻方面的优势。主持人开始突破文艺性、知识性和服务性节目的范围,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拓,这是我国节目主持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播讲稿编写

一、明确节目宗旨,精心构思稿件

1、新闻性主持节目播讲稿的题材要富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热点、焦点,并揭示其内在意义;要针对性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社教性主持人节目稿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突出服务性、知识性、实用性。

2、在策划节目、构思稿件过程中,贵在寻找新点子,突出创新意识,力避一般化。

二、写出“我”的个性

1.正确认识和理解“我”——“我”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写好“我”的议论——“我”的独到见解,“我”的真情实感;3.写出“我”的经历、见闻。

三、写好主持人的形象

1.写好主持人的形象,首先要了解、熟悉节目,准确地把握节目的个性;2.讲究语言风格,让主持人说自己的话;3.要注意声音形象,努力通过各种语言因素和播音风格增强听觉的形象感染力;

四、写好谈话体

写出交流感

1.明确身份,对象具体:主持人播讲稿不同于播音员播出的稿件。节目主持人的播讲稿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说话,以“我”的身份与某几个听众直接说话,即采用“一对一”、“一对几”的播讲方式。编辑要以主持人“我”的身份和口吻写稿,要写主持人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而不是写编辑自己。

2、运用谈话体语言和有个性的语言:谈话体语言既不同于书面语言,又区别于日常口头语言。它既吸收了书面语言的优点,讲究语法修辞,逻辑性强,准确、鲜明、生动,又吸取了日常口语的长处,自然、朴实、生动、起伏大、变化多。谈话体语言要求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畅悦耳,是生活化的语言。3.注意表达技巧,增强交流感

(1)走进播音室,如同来到一个气氛和谐的家庭,和其中一个朋友进行亲切交谈;(2)对所谈事物要发生兴趣,有一种想与听众交流的欲望;(3)交谈时语调要轻松、活泼、自然流畅,不使对方感到紧张费力;(4)在话筒前与听众交谈,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感到对他关心、体贴;(5)讲解政策性、说理性内容时,要用商量的口吻、探讨的语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尊重朋友;(6)语气、声调不能造作、虚假,要落落大方、实实在在。

第十四章

直播:

第十五章

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结构

2、思维素质结构;

3、知识素质结构;

4、编辑业务素质结构;

5、职业道德素质结构

第五篇:《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精)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

绪论

教育电视概述(2学时)

一、教育电视的含义

二、教育电视的发展

三、教育电视科学的研究领域

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电视教材概述(2学时)

第一节 电视教材的性质

一、教材及其发展

二、电视教材的含义

第二节 电视教材的特点

一、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

二、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类型

一、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

二、电视教材的分类

作业:

1、观摩一电视教材,分析其在教学性和电视性上的表现

2、分析讲授型、图解型电视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6学时)

第一节 编制电视教材的教育学基础

一、电视教材与教育目的二、电视教材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三、电视教材与教学原则

四、电视教材与教学方法

第二节 编制电视教材的心理学基础

一、电视教材与注意

二、电视教材与感知

三、电视教材与记忆

四、电视教材与思维

第三节 编制电视教材的传播学基础

一、电视教材与传播过程模式

二、电视教材与信息

三、电视教材与符号

四、电视教材与编码、译码

五、电视教材与噪声

六、电视教材与反馈

第四节 编制电视教材的艺术与美学基础

一、电视教材与艺术

二、电视教材与美学

作业:

1、课堂讨论:如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与美学来指导电视教材的编制工作。

2、看一录像片段,分析图声效果对视听心理的影响作用

第三章

电视教材编制过程与人员(2学时)

第一节 电视教材编制过程

一、系统课程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

二、专题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

第二节 电视教材编制机构与人员

一、电视教材制作机构与人员组成二、电视教材编导的职责与要求

三、各制作人员职责简介

作业:请叙述电视教材编制的工作程序。在其中,编导的职责是什么?你认为电视教材编

导应具备那些素质?

第二篇

编导

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18学时)第四章

第一节 电视教材的选题与选材

一、电视教材的选题

二、电视教材的选型与选材

第二节 电视教材文字稿本概述

一、文字稿本及其作用

二、文字稿本的格式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与意义

二、结构的要素

三、结构的基本要求与常见的结构方法

第四节 电视的画面形象

一、电视画面的特点与作用

二、画面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电视节目解说词

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二、解说词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三、解说词的形式与风格

作业:

1、请在你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内容中,考虑一电视教材的选题,并写出选题报告

2、将你的选题,具体设计为一个电视教材的文字稿本。

第五章

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22学时)

第一节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一、镜头的概念与划分

二、镜头的表现性

第二节 镜头组与蒙太奇

一、镜头组与蒙太奇句子

二、蒙太奇概述

第三节 镜头组接

一、镜头组接的作用

二、镜头组接的方式——技巧与无技巧组接

三、转场

四、镜头组接原则

第四节 声音

一、声音的作用

二、声音的组接

三、声画关系

第五节 电视教材的节奏

一、内容情节节奏与表现形式节奏

二、电视教材的节奏特点

第六节 分镜头稿本

一、分镜头

二、分镜头稿本的格式与写作要求

作业:

1、根据教师提供的情节内容,设计镜头或镜头组

2、分析电视节目在镜头表现上的特点

3、根据表现内容,设计一份画面说明

4、将上一章要求完成的文字稿本改写为分镜头稿本

第六章

电视教材导演工作(2学时)

第一节 导演的录制前期工作

一、组成摄制组和讨论分镜头稿本

二、拍摄材料的准备

三、拟定拍摄录制计划

第二节 导演的现场拍摄工作

一、现场

二、导演的现场录制指挥要求

三、导演的现场指挥制度与工作方法

第三节 导演的录制后期工作

一、检查素材,整理修改稿本

二、指导画面编辑与配音合成三、编写完成稿本和教学指导书 作业:参观一电视演播现场,观察导演的工作

第三篇

制作

第七章

摄像用光(7学时+实验5学时)第一节 照明器材

一、电光源

二、照明灯具

三、灯架装置

四、调光设备

五、灯光控制 第二节 摄像布光

一、布光的光型

二、布光程序

三、静态布光

四、动态布光 第三节 摄像采光

一、自然光

二、日光的光位

三、反光板采光

四、混合光

第八章

摄像与录像(8学时+实验5学时)

第一节 摄像机与录像机的操作技巧

一、摄像机与录像机的调整

二、摄录程序

三、摄像要领

四、摄录注意事项 第二节 摄像构图

一、摄像机位

二、画面布局

三、线与色彩

四、静态构图

五、动态构图 第三节 特殊摄像

一、特殊物体摄像

二、特殊环境摄像

三、特殊天气摄像

第九章

特技与动画(8学时+实验5学时)

第一节 摄像特技

一、镜头操作特技

二、镜前加工特技

三、特殊效果镜特技 第二节 电子特技

一、录像重放特技

二、模拟电视特技

三、数字视频特技 第三节 动画的地位与作用

一、动画的地位与作用

二、动画的表现形式

三、动画的设计原则 第四节 动画制作

一、绘制动画制作

二、技巧动画制作

三、特技动画制作

第十章

编辑与配音(8学时+实验5学时)

第一节 编辑方式

一、编辑要求

二、编辑方式 三、编辑程序 第二节 图像编辑点

一、选择图像编辑点

二、稳定图像编辑点 第三节 录音技术 拾音技术

二、录音方法

三、调音与混音 第四节 配音艺术

一、解说配音

二、效果声配音

三、配乐技巧

第四篇

评价

第十一章

评价(2学时)

第一节 电视教材评价的意义与施行

一、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二、电视教材评价的施行 第二节 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

一、教育性

二、科学性

三、思想性

四、艺术性

五、技术性 第三节 电视教材评价的方法

一、调查统计法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

三、测试成绩统计法

四、S-P表分析法

下载《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教学大纲(五篇范例)

    电视谈话栏目研究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1、课程的性质 《电视谈话栏目研究》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电视谈话节目鉴赏水平......

    电视编辑心得汇总

    影视编辑心得汇总 1) 你的动作单调吗?你寻求更多变化了吗?你的字体和内容相配吗?你的商标字反出吗?2) 合成的时候你注意到摄像机的运动吗?有没有跟镜头?3) 你的图片是否中间调太多......

    电视编辑工作总结

    篇一:广播电视台编辑部工作总结 一、电台节目方面我很荣幸的从2007年初开始参与交通广播的组建至今,与交通广播各位同仁一起,在局、台两级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见证了xx交通广播......

    摄影与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摄影与电视摄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影与电视摄像 学时:48 适用专业:影视类各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摄影与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电视摄像......

    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新闻编辑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4) 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总学时为54,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3,学分为3。2.课程类别 新闻......

    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2011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电视摄影与编辑》,任金洲 高晓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实用电视摄像》,苏启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主编,中国广播......

    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复习资料

    第一章 广播从传播手段划分:有线广播、无线广播 有线广播出现于19世纪后期,匈牙利最早建立大型有线广播系统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经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4年,英国......

    影视编辑 教学大纲

    《影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编辑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32 适用专业: 影视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 先修课程:影视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