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陆文学自传教案
.陆文学自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主要的文言虚实词,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
3、理解陆羽隐居的原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佛经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
二、认识茶神-陆羽:
(一)陆羽的生平
1、生年日月:公元七三三~八○四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约当我国唐朝中期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年间。
2、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3、父师: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据《陆文学自传》云陆羽三岁开始被智积禅师收养。积公俗姓陆,故陆羽从之。
4、字号:陆羽,姓陆,名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苎翁、东岗子、竟陵子。
5、思想启蒙:陆羽为「智积」养子,当然诵经礼佛,积公视为传人。但陆羽认为「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书。」这完全是儒家的思想,这种儒家的思想在《茶经》之中处处可见。相传陆羽幼时亦曾一度被寄放女诗人「李冶」家中,李父为宿儒,博学能文,羽应深受影响。
6、师友:在《全唐文》、《唐才子传》均有陆羽的传记,据统计其师友计达一一四人。其中影响最深的为智积禅师、李齐物、邹夫子、崔国辅、释皎然。
7、著作:《茶经》三卷、《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占梦》三卷。陆羽于公元七六○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隐居浙江湖州(天目山苕溪),闭门著作。据说在此一住就是三十六年。《茶经》应该是在这一段时间所著。至少可以从《第二卷.四之器》的风炉所刻「圣唐灭胡明年铸」的铭文知道是在公元七**年,陆羽时年三十二岁,约当四十岁之前所著,那时正是陆羽青壮年时期。
8、品质: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全唐诗第308卷007首〖歌〗》
附记陆羽另一首诗: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第308卷008首〖会稽东小山〗》)
(二)第一个为茶著书的人
陆文学自传
教学目的:
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
3、理解陆羽隐居的原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佛经的原因。
课型: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
二、整体感知(见鉴赏提示。)
集体诵读课文,字词音形义的强调。
三、讲解课文
(一)教学第1段。
1、集体诵读第1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落实。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作者的概况和为人。)
3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3.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明确:“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二)教学第2段。
1、集体诵读第2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落实。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隐居苕溪的生活。)
3、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
4、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小结: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第3-5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课文讲解
(一)教学第3段。
1、集体诵读第3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落实。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寄身寺庙的经历。)
3、请大家概述一下本段所写作者经历,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
小结: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
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第4段。
1、集体诵读第4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落实。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交接名流的情形。)
3、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李齐物、崔国辅。)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这有何为见证?(所赠的白驴、乌犎牛等)
4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他们与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
(三)教学第5段。
1、集体诵读第5段,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落实。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勤奋著述的成就。)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和诗僧皎然的忘年之交,及自己从小爱好写作、爱憎分明的个性。)
3、《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时之作,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经意间点明了作者的忧国之心。)而他的其他众多著作又说明什么?(兴趣广泛,才干杰出。)
三、小结:
作者一生历经磨难,自幼失去父母,寄身寺庙备受折磨,但他从不屈服,充满自信,敢于挑战,最后成为闻名中外的茶圣。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后记:
本文虽属扩展阅读,但生僻字词比较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疏通好文章,切不可放任自流。此外,作者的感人经历,也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陆文学自传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钟卫国 要求:
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主要的文言虚实词,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3.理解陆羽隐居的原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佛经的原因。课型:扩展阅读。
方法:自读法、讨论法。课时:2课时。第1课时
内容: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1、2段。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
二、整体感知。(见鉴赏提示。)
三、教学第1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作者的概况和为人。)
2.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
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3.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四、教学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隐居苕溪的生活。)
2.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
3.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4.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第2课时
内容:教学第3-5段。
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寄身寺庙的经历。)
2.请大家概述一下本段所写作者经历,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
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第4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交接名流的情形。)
2.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李齐物、崔国辅。)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这有何为见证?(所赠的白驴、乌犎牛等)
3.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他们与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
四、教学第5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勤奋著述的成就。)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和诗僧皎然的忘年之交,及自己从小爱好写作、爱憎分明的个性。)
2.《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时之作,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经意间点明了作者的忧国之心。)而他的其他众多著作又说明什么?(兴趣广泛,才干杰出。)
五、小结:
作者一生历经磨难,自幼失去父母,寄身寺庙备受折磨,但他从不屈服,充满自信,敢于挑战,最后成为闻名中外的茶圣。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后记:
本文虽属扩展阅读,但生僻字词比较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疏通好文章,切不可放任自流。此外,作者的感人经历,也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
第二篇:7 陆文学自传_教案
广东教育出版社 陆文学自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和知识背景,把握作者的奇特个性。2.读懂文意,掌握文中主要虚词和实词的用法,学习翻译文言文。3.理解陆羽为何隐居,体会陆羽忧国之心,培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2.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读佛经的原因。
四、教学课型:讲读课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课程: 1.导入,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尊为“茶圣”。他也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有《陆羽自传》。
2.写作背景,整体感知。
《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29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小传,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
3.教学第1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作者的概况和为人。
(2)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
提示: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
(3)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提示:“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4.教学第2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隐居苕溪的生活。
(2)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
(3)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
提示: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4)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
提示: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29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5.教学第3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寄身寺庙的经历。
(2)请大家概述一下本段所写作者经历,并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提示: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 广东教育出版社
公,从其所愿。
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
6.教学第4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交接名流的情形。(2)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 提示:李齐物、崔国辅。
(3)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那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有何为见证?
提示: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所赠的白驴、乌犎牛等皆为见证。(4)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
提示: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5)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
提示:他们与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记叙这些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念。
7.教学第5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勤奋著述的成就。
(2)《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皆感时之作,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他的其他众多著作又说明什么?
提示:这在不经意间点明了作者的忧国之心。说明了作者兴趣广泛,才干杰出。8.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追思了陆羽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他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体现了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
9.文章特色
(1)个性突出,形象鲜明。陆羽一生历经磨难,自幼失去父母,寄身寺庙备受折磨,但他从不屈服,在他身上最令人敬佩的就是这种充满自信、敢于挑战的精神,这一点在文中 广东教育出版社
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善于剪裁,详略精当。出于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作者对材料的选择非常严格,对自己的苦难身世,仅用“不知何许人也”一带而过,对“以身为伶”的经历,也是放在与积公的恩怨是非中略加点染,战乱之中颠沛流离的过程,更是完全省略。全文紧扣与自己的性格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来写:积公如父,但以苦难磨砺了他;李、崔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
(3)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
第三篇:陆文学自传(唐·陆羽)
陆文学自传
文学,指文学之士。陆文学,是作者陆羽称呼自己,本文题为《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追述了自己上半生的遭遇,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1] 作品名称 陆文学自传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文苑英华》 文学体裁 散文 作 者 陆羽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注释译文 ▪ 词句注释 ▪ 白话译文 3 创作背景 4 作品鉴赏 5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编辑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
注释:①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②杨雄:司马相如之后西汉著名的辞赋作家。③自用:自以为是,不听从别人的意见。④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⑤燕处:燕,宴。安乐,闲居。⑥新婚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
注释:①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②杂:交往,聚集。③谈宴:边饮酒边畅谈。
始三岁,惸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
注释:①入世:孔子孟子。儒家学说就是入世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达,则兼济天下。出世:老子庄子。老庄学说抱有一种“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鼓励人们逃出尘世,归隐,自由自在,不为世俗名利所左右。②释氏:释迦摩尼的简称,代指佛或佛教。也称为“释氏之学”或“释氏之教”,这里是指和尚。③孝道:孝道是儒教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内容主要是如何立身、事君。孝道的本质和目的不在照顾父母,而是通过对父母的敬爱培养人的忠顺品质,以保证现实秩序的稳定。④殊不知:根本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
公因矫怜抚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召予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因与之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云:“白驴、乌犎,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书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朋友规谏,豁然不惑:接受朋友规劝和建议后,心情豁然开朗而不迷惑。2.意有所适:自认为应该去别处或做别的事。3.愆(qiān):延误、敷衍。
4.纱巾、藤鞋、短褐、犊鼻:指轻薄的手巾,藤皮编的鞋,粗麻织成的短上衣,形如犊鼻的围裙。
5.惸(qióng)露:孤单、羸弱。没有兄弟且羸弱。6.九岁学属文:连缀字句而写成文章。7.矫怜抚爱:改变怜悯抚爱的方法。
8.恐渐渍外典:怕陆羽慢慢地沾染佛教以外的典籍。9.芟(shān)翦:芟即除草,用翦之类的工具除去杂草。10.以门人之伯主焉:用寺中年长者管教。11.楚:古称扑打之杖。12.伶党:戏班,唱戏的同伙。13.郢人酺于沧浪:指竟陵一带的人聚饮于水边洲地。竟陵分县置长寿县属郢州。郢人可能就是指这带的人吧?
14.洎(jì):及,至,到。
15.缁素忘年之交:缁:黑衣,僧众之服,素:白衣,俗人之服。缁素忘年之交:即僧与俗,老与少结成的友好交情。
白话译文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说的对。他有着三国时王粲、晋朝张载那样丑陋的相貌,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口吃病,但为人多才善辩,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一生性情多怒。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3]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乘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着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
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太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如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将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不动摇。
积公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竟陵西湖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天,在一位读书人处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只是嘴巴动作假装读书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的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他的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官藏书”之戏。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并让他们制服异教邪说。因我的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乐工书了。”
唐玄宗天宝年间,楚地人大办宴会于沧浪水边,地方官吏召见陆子,任他为伶人的老师。这时李齐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见到陆子,以为不平常,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予他,于是汉水、沔水地区的民俗也就不同了。后来陆子背着书来到火门山邹先生的别墅,正值礼部郎中崔国辅出京到竟陵郡任司马,与陆子交游,共三年。赠送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套一枚。白驴、乌犎牛,是襄阳太守李憕赠送的;文槐书套,是已去世的卢黄门侍郎给的。这些物品都是自己所爱惜的。适合隐士骑坐和收藏,所以特地赠送他。
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带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释皎然和尚结成为僧俗忘年之交。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其文多有讽谕之词。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
自从安禄山在中原作乱,他写了《四悲诗》;刘展割据江、淮地区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陆子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在粗布袋内。唐肃宗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岁。
创作背景编辑
《陆文学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陆羽二十九岁。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湖北家乡,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这样,陆羽怀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1] 作品鉴赏编辑
《陆文学自传》是唐代文学家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作为一篇传记就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陆文学自传》在刻画自己的形象时,就选择了典型的事例,抓住了主要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
文章一开始,便抓住陆羽总的个性特点进行介绍。所谓“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也就是个体区别于全体的所独自具有的一些特点。陆羽身上的一些特点也就是一般人身上所没有的。首先,身世疾苦,不知自己从何处而来。貌丑口吃,性格偏激,放纵不羁又坚守信用。所交往的是一些高雅之士,所作所为也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由此可见,陆羽并非俗人,而是一个志趣高洁的隐士。
文章第二段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陆羽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他的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他的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陆羽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
文章第三段则详细地追述了自己少年求学、经历坎坷的故事,这样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三岁而孤,寄养于寺院,因和积公的信奉不同而受惩罚,虽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后不堪忍受而出走,沦为怜人。虽历经磨难,但最终陆羽靠自立成才。最后交代陆羽所交之人和所著之文,说明陆羽最终成为一代名人,做出了一番成就。
综上所述,陆羽通过《陆文学自传》刻画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行为怪异、志趣高洁、历经磨难而自学成才、关心国事。《陆文学自传》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
作者简介编辑
陆羽(733~804年),唐代茶叶专家。世称“茶圣”,字鸿渐,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另著有《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等。
第四篇:《陆文学自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习:
一、注音惸()露禅()属()文渍()圬()
芟()剪懵()然诣()谑()谈
二、词语解释
1、始三岁始:
2、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chn)。(被动句式)育:禅:
3、自九岁学属(zhǔ)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属文:以:
4、羽将授孔圣之文。授:
5、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不屈:
6、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书:
三、回忆课文,课文讲述了陆羽哪些事件?
答案:
一、惸(qing)露禅(chn)属(zhǔ)文渍(z)圬(wū)芟(shān)剪懵(měng)然诣(y)谑(xu)谈
二、1、始:才
2、育:养育禅:寺庙
3、属文:作文章以:拿,用
4、授:同受,接受
5、不屈:不弯曲,不改变,引申为坚持己见。
6、书:书写
三、讲述了:
1、三岁而孤,竟陵太师积公收养
2、九岁属文,少年有见解,关于儒释的辩论
3、逃出寺庙,投奔伶党
4、遇邑吏,为伶师
5、遇太守李齐物,受重视;遇司马崔国辅,赠物(以游历产茶州郡)
6、隐居苕溪,与和尚皎然交好
第五篇:自传教案
我的自传
教学目标:
1.明白传记是什么?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并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诉说的过程中,以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精神风貌、个性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写作,使学生学会感恩,受到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选材可围绕自己的兴趣、行为、品德等方面去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名家教你同步作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趣味成语:
2、词语积累:
3、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
引入:个性
板书:我 的 自传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⒈指导学生审题
①自传是什么?
(明确: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生平经历是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要求写真人真事)
②需要注意什么?
(难点预测: ①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要求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请长辈帮忙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往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真实的记述下来。②讲述的重点经历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写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还要适当穿插自己对往事的想法。③为了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述自己的重要经历。)
2.我们的生平经历有哪些阶段?
3.要求:怎么写出个性,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写出“我”的个性。
三、突出个性,谈经历。
组织讨论:
(一)婴儿时期
1.婴儿时期,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是什么?
引导:我想象中的我:吃、哭、爬、学说话、学走路„„
妈妈眼中的我:听妈妈说那时候的我„„
(容貌、衣着、身材、表情、乖、闹、聪明„„)
2.例文赏析:你能读到小作者的性格特点吗?
示例1: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胖乎乎的,很聪明。刚到了九个月就会说话了,把妈妈叫得很开心;10个月就会学走路了,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但不让人扶。有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至今胳膊上还留有伤疤;奶奶说我那时候特别乖巧,但也特别淘气。
(引导特点:聪明、乖巧、淘气)
示例2:刚出生的我在医院里又哭又闹,说着平常人不懂的“外星球语”,让爸妈很苦恼,白天我咬着奶瓶呼呼大睡,晚上我就活跃起来,让大人抱着我到处去溜达,如果一松手,那哭声在你耳朵里徘徊,仿佛一栋楼都会震动起来!
(引导特点:闹)
板书:抓性格特点
3.口头说话,引导学生组织语言
(二)幼儿时期
1.幼儿时期有趣的我们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画面:
(1)脑中充满疑问:(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妈妈,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
“妈妈,我的肚子为什么会饿?”
“妈妈,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弯的?”
“妈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2)探索世界: 把家里的小闹钟、把我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3)上幼儿园:哭着、喊着不肯上幼儿园
2、小结个性:聪明 淘气
(三)上学、现在1、上学、现在的经历,你肯定有很多难忘的:
• 有了稳定的兴趣 :爱上阅读 爱上学习
• 进步了
• 交了很多朋友
• 懂事了
• 学会承担了
• 有自己的理想了
2、师:这么多经历我们要不要写下来,引导学生抓最值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
板书:抓典型事例
3、引导学生抓主要事例,男生读50至51页的材料,女生读52至53页的材料。思考上学、现在这两个时期作者抓了哪些典型事例? 4.反馈
5.你觉得这段哪里写得好?
8岁的我爱书如命。故事书、漫画书、作文书、科幻书、小说等等,不管什么书,我都一股脑儿拿起来就读。不管晚上作业有多少,事情有多忙,我都会挤出一点时间来看书。
我看书很着迷。我会随着书中的趣事哈哈大笑;也会为着书中令人落泪的悲惨故事而伤心痛哭;看到本领高超、助人为乐的人,我会产生敬佩之情;看到那些烧杀抢掠的恶人和那些贪赃枉法的坏人,我心中的愤怒油然而生„„每当妈妈看见我忽而大笑、忽而大哭,忽而喜悦,又忽而愤怒时,总会无可奈何地叹息道:“这丫头,真是没办法!”
小结:抓描写手法
四、彰显个性,写经历
1.把握自己的个性,练习片段:
要求:结合44页练习一,动手写你“婴儿、幼儿、上学、现在”阶段中写你最喜欢的一个时期。
2.交流
五、布局谋篇,传个性
1.行文线索
不懂事
有些听话
懂事
乖巧
更爱学习
懂事、懂孝顺
2.详略取舍
详写: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最能体现你的特点
转变最大、成长最快的 略写
3.引导开头结尾
(1)开头:
简要的介绍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粗略、整体的评价
(2)出示:
本人名叫陈思婷,属龙,2000年11月18日,伴随着一阵哭声,我从医院诞生了,胖乎乎的显得十分可爱,嫩滑的脸蛋上,有着一对小酒窝。长大后,我的皮肤黝黑,有人叫我“非洲黑珍珠”!我只好不好意思地笑纳!
2000年7月20日,随着一阵“哇哇”的哭声,一个可爱的婴儿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生活的大舞台上就有了我的小天地。我的小脚丫在小天地里任意的涂鸦,涂鸦成我难忘的昨天。
(3)结尾:
对自己成长的总结
对未来的向往
(4)出示:
岁月如梭,整整12年过去了,我从不懂事的小孩子,变成了有志气的大姑娘,我希望,以后能改掉坏习惯,开心快乐地成长。
比起小时的我确实是进步了很多,可是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学海无涯,我还有许多东西不懂,我想:只要有远大理想,带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勇气走下去,就能够迈进成功的殿堂,就能对国家有贡献!
这就是我,一个有着多样性格的我。看完我的自传,你们喜欢我吗?
六、总结个性
七、作业布置
完成我的自传习作
附板书:
我的自传
抓性格特点
个性
抓典型事例
抓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