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时间:2019-05-12 18: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一篇: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教学过程】: 导课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接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将新疆打造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主力军和排头兵。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其区域范围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习近平主席还自豪地称自己的家乡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上,那么,古丝绸之路究竟起于何地?新疆究竟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何种地位,古丝绸之路又对世界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天,就让老师当一回导游,带着大家进行一场古丝绸之路之旅。第一站 敦煌

我们的旅行团从长安出发,首先进入了河西走廊,看,列车两面掠过的是位于河西走廊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祁连山,似隐似现。一座座山,一片片林,都被雪包裹着,在巍峨之中显出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见超逸。伴着雪山美景,我们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敦煌。我们参观了敦煌莫高窟,这里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内容非常丰富。其壁画主要以宗教主题为主,因此较多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在繁多的壁画中,我们注意到一幅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现在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两段的内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区?(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2.当时,西域是怎样的社会情况?(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3.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他们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经常对西汉进行侵扰,给西汉北部边境地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打算大规模军事反击。西域诸国中,有一个大月氏,被匈奴击败,逃向西方,不仅如此匈奴王还用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想报复匈奴,却苦于找不到盟友一起对抗,汉武帝听说后,打算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招募使者出使西域,便有了壁画上的这一幕。第二站 楼兰

继续旅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若羌县境内。楼兰古城所在地在历史上曾受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赐,形成了一片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可惜现今这里的大部分已被无情的流沙所淹没,只流传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其中就有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西汉时期的西域,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路途中究竟遭遇了什么? 历史剧表演:

历史老人: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张骞:是啊。

匈奴士兵:快看,前面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历史老人: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匈奴士兵:跪下!

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 张骞:我们是汉朝使臣,并不是奸细。单于: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

张骞:我们是汉朝的百姓,岂能投降于你? 单于大怒: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历史老人:匈奴每天逼迫张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是张骞始终不屈服。就这样过了10年。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

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我们赶紧逃跑吧。

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里走呢?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历史老人:张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旧没有能说服国王,只好返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内讧,才逃回汉朝,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26年了。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一人。

从张骞身上,你可以学习到哪些品质?(有胆量、有恒心,爱国)穿越时空,我们了解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遭遇,现在就请同学们通过这张表格来总结一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不是一无所获呢?(不是)事实上,张骞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这些国家想要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并且熟悉了西域的地理、风土和人情,为第二次出使西域奠定基础。于是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咱们来一起读一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时,汉朝已经基本控制了西域地区。张骞一行300多人,携带数以万计的牛羊和大量金币丝帛等丰厚礼品,再次西行。四年后,乌孙的使者带着礼物随张骞回到长安答谢汉朝。他派遣的副使相继出使到大宛(yuān)、康居(qú)、大月氏、大夏、安息、身(yuān)毒等国。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对汉朝和西域的影响如何?张骞出使西域后,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汗血宝马等特产陆续传入中原地区,与此同时,中原向西域地区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把铸铁、凿井挖渠的技术传到西域,咱们今天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就是这时传入的。除此之外,乌孙国以良马千匹作为聘礼,要求与汉朝联姻,汉武帝欣然接受,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细君公主死后,汉朝又将解忧公主嫁给又一位乌孙王。提起解忧公主对于咱们新疆人来说就并不陌生了。解忧公主十七八岁就嫁到乌孙,她的长子后来继承王位。解忧公主在西域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历尽沧桑,到年老时申请回到长安。年近七十的解忧公主回到长安两年后就去世了。

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现在咱们来看一张地图,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新疆地区划入版图)为了加强西域地区的统治,汉朝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咱们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第三站 疏勒

列车继续行驶,接下来,咱们来到了第三站疏勒。疏勒位于今天新疆喀什,突厥语疏勒是“有水”之意,因疏勒水草丰茂,故得此名。漫游古城,我们进入了一家丝绸店铺。这家丝绸店铺的老板向我们炫耀:店里有一种丝绸——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公元前1世纪)曾经穿过这种丝绸做的衣服。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中国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丝绸之路)

同学们说的很对,就是这条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带到大秦也就是后来的罗马帝国的,那么这条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这条道路究竟如何延续的?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熟悉地图,然后我请勇敢的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解这条道路是怎么走的。(首先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后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条道路。南边经鄯善、于田,越过葱岭经过大月氏、安息到达欧洲的罗马帝国即大秦。出阳关后,北边这条道路经疏勒到达大宛等中亚国家)同学们的地理知识真是好的没话说,老师的水平可能都不如大家呢。老师现在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丝绸之路可以简化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地区,进而穿越西亚抵达欧洲。

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常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的交通要道,这条海上要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物品。老师想再请一位同学,结合课本84页的内容,根据老师屏幕上这张地图给同学们指一指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传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第四站 安息帝国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安息帝国(今伊朗)。这里买卖贸易繁盛,其中有一个商人,世代为商,他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祖辈的故事„„

通过这些讲述,我们想一想丝绸之路究竟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安息帝国坐落在大秦(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之间,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了商贸中心,我的家族世代经商,祖辈就是远近闻名的商人。我的祖辈们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把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瓷器、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贩卖的同时,把欧洲的羊毛制品,珊瑚、玻璃等贩卖回东方,据说利润相当不错!

好,读完了这段讲述,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丝绸之路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影响?(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要道,使东方和西方的贸易往来更为便利,加速了东西方经济交往)

在丝绸之路往来的贸易中,我的祖辈们在古代中国学会了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等技术,听说还教会了欧洲人呢!我的祖辈们还把欧洲先进的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的知识翻译成阿拉伯文,通过丝绸之路带去了东方,传播了科学技术。

读完这段讲述呢?(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得以传播,有利于文化交流)

与大秦(罗马帝国)人做生意的过程中,我的祖辈们接触到了大秦人信奉的基督教,于是便有一些人改信奉基督教。据说他们还曾作为基督教使团出使古代中国,甚至带动了当地一批人信奉基督教,当地的基督教团体还竖立了一块石碑取名《大秦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流行碑》。古代中国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这些教派的著作经过翻译,也被我的祖辈们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带去了欧洲。

这段讲述,告诉我们丝绸之路给西方和东方带来了什么?(东西方的宗教信仰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有利于宗教文明的发展)

经过以上的讲述,现在老师请大家六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丝绸之路的影响如何? 丝绸之路的影响:

1.商品贸易的生命走廊 2.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 3.宗教交流的文明纽带

总之,丝绸之路是古代历史上一条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

想一想,“丝绸之路”还可以称作什么?

(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经济之路„„)

总结: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重游了一遍古代丝绸之路,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咱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天的古丝绸之路的旅行,你收获了哪些历史知识?(„„)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2.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进行了一场古丝绸之路的旅行,旅行中,我们了解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此后,在张骞出使西域线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今天重游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3.最后一点时间,咱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通过这段视频来重温今天的旅行。

第二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影片,创设情景,口述目标,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

2、教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听到悠悠的驼铃声,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风光,听一听那如醉的歌舞,请问谁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影片,思考答问,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凝神激趣,观看视频。

2、思考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投放目标,引导解读。

1、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教师投放《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明确西域的地理位置。

3、投放视频,提出问题。

播放《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在承明殿接见张骞的视频。根据视频,提出问题: ﹙1﹚手持汉节的张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张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汉武帝为什么说张骞是“英雄”?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有人说他的西域之行有凿空拓荒的意义,你认为呢?

﹙2﹚假如你是张骞,请你写一份奏章,述说这十几年的经历及见闻。

﹙3﹚读秦汉疆域图,思考: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5、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丝绸之路”一目,思考: 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

6、根据课本第83页丝绸之路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请你根据上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4﹚“丝绸之路是一条彪炳史册的中外交往之路”,你能说出理由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

2、提取有效信息,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3、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答案。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讲解点拨。

1、教师投放《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明确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班超经营西域”一目,引导学生认识到: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

★学生活动:提取有效信息,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1、阅读教材,自主思考.2、读图释图,回答问题。

3、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明确答案。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拓展提升】

★学生活动:反思完善,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补充归纳,拓展提升。

师:你可以系统归纳本课知识结构,也可以归纳学习方法、掌握的技巧,或者情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查缺补漏】 ★教师活动:投放习题,点拨引导,检查反馈。★学生活动:自我测评,查缺补漏,自我完善。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

1、教师活动:投放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具有悠久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政府展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行动计划”。

材料二: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中国共有57处景点进入预备名单,其中陕西20处、甘肃12处、新疆11处、宁夏4处、青海4处、河南6处。一旦联合申遗成功,将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将成为成功申遗后最大的受益者。

请回答:①如何用一种好的方式宣传丝路申遗?如何让“丝绸之路”能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②如何让承载千年古史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辉煌,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你依据丝路的过去与今天,写一份开发丝绸之路的计划书。③古代丝绸之路是我们中西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使它昔日的辉煌重放光彩?

2、去年,新疆发生严重的打砸抢事件,一群恐怖势力“东突”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你能利用所学史学知识对这种倒行逆施行径进行抨击吗?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以致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新丝绸之路》片头视频,学生欣赏影片,思考答问,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思考: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手持汉节的张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张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有人说他的西域之行有凿空拓荒的意义,你认为呢?

﹙2﹚假如你是张骞,请你写一份奏章,述说这十几年的经历及见闻。

﹙3﹚读秦汉疆域图,思考: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丝绸之路”一目,思考: 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

5、根据课本第83页丝绸之路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请你根据上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沿着丝绸之路运送中原的哪些东西到西域各国?又会把西域的哪些东西运到中原地区?

﹙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4﹚“丝绸之路是一条彪炳史册的中外交往之路”,你能说出理由吗?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教师投放《海上丝绸之路》图,引导学生明确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拓展提升】

学生系统归纳本课知识结构,也可以归纳学习方法、掌握的技巧,或者情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第五环节——【自我测评,查缺补漏】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

第三篇: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07历史王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一、导入

我们苏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世人誉为“江南水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并且有着众多代表自己城市特色的元素,比如苏州的建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那作为建筑上的代表,外地游客来苏州,一定要去游玩的是什么啊?(苏州园林),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苏州人,大家还能想到其他有苏州特色的物产吗?(苏州话、老字号、小吃、丝绸)的确,丝绸生产在苏州也有很长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从此丝绸就成为人们衣着服饰中重要材料。到两汉时期,丝绸生产不但得到很大发展,而且相关贸易和对外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那当时出现了一条很有名的商路,它以丝绸来命名,叫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就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实现的,那它究竟是怎样一条道路呢?围绕丝绸之路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域”这个地理概念。

唐代的两位诗人王维和王之涣,他们各有两句诗和西域有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两个关:阳关和玉门关,那在两汉时期,把今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汉武帝以前,西域地区是小国林立,大大小小有36个国家,国家大的也就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在匈奴势力兴起后,这些小国便遭到匈奴的入侵,最终大多数被征服,受匈奴统治。其中有个月氏国,遭受匈奴的攻击,匈奴人在向月氏人发动进攻的时候,杀了月氏王,还按当时游牧民族的习惯,把月氏人国王的头骨做成了一只大酒杯。月氏人恨透了匈奴人,想报仇雪恨。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在全国招募使者,准备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主动请缨作为使者,于是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事。

【板书】

一、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一共有两次,我们先来看第一次的情况。

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8年,张骞随同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艰苦的西行。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兵,打了起来。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随员牺牲了,他被俘虏。匈奴单于知道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便把张骞他们软禁起来,嫁给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安家。可张骞心里一直怀念着汉朝,不忘自己的使命。过了十年,张骞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辗转到达月氏国,当时月氏人西迁已久,在大夏国境内定居下来,生活很安逸,07历史王斌

把国名也改成了大月氏,生活一安乐,就把报仇的事给忘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国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夹击匈奴的意见,都没有得到正面回答。

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只好东返。在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人捉去,软禁了一年多才逃了出来。于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这次出使,一共花去了他十三年的时间。【板书】第一次:时间:前138年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问】那讲到这里,大家看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他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呢?是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马可波罗东方)

答案一: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

答案二: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张骞作为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了解到西域各国都愿意同汉朝交往。

讲到为第二次出使打下基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比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西域特产,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书上83页绿色小字部分有关描述,请同学读一下。【问】翻到86页,找一找大家试着做一下。

【板书】第二次:时间:前119年

目的:与西域各国交流友好

【问】想一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A、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

B、目的不同:第一次是准备联络大月支人共同夹击匈奴

第二次是友好访问西域各国。

C、匈奴力量不同:第一次时,匈奴还很强大,依然控制着西域各国;

第二次时,匈奴已大败于卫青、霍去病,西域各国已摆脱了匈奴的控制。07历史王斌

【问】我们学习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面也提到了出使西域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是张骞克服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答】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板书】西域都护设置(护,带兵监护;都护,总监护)

时间:前60年 管理: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新疆隶属中央

【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讲到的。

【板书】

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milk way 看书83页黑体字内容,联系下方的图【问】为什么要称这条路为丝绸之路?

【答】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我们现在看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

【问】结合这段文字,请同学总结一下丝绸之路线路是怎样的?主要经过哪些地方?

陆上: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书上还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图册20页,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从中国往西方运瓷器,从西方往中国运香料,所以有china。07历史王斌

【过渡】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夺取政权,对西域各国逐渐疏远。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负众望,在西域经营了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板书】

三、班超经营西域

讲到班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光武帝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有两个儿子。长子班固,次子班超。班彪死后,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令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那班超有两个成语典故和他有关,“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明帝五年(公元62年),班超同母亲来到洛阳,靠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当时北匈奴经常南下侵扰边界,掠夺居民和牲畜。班超听到这些消息,激昂地扔下笔杆说:“大丈夫应立大志,像傅介子(西汉昭帝时出使楼兰)、张骞那样为国立功,怎么老是埋头于笔砚之间呢?”

【总结】汉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意义呢?

对内:加强了新疆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外:加强了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习题:

1、西汉时期的西域具体指(A)

A、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当时的安息的大秦

D、今内蒙古地区

2、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

(C)

A、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3、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是在(A)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8年

D、公元前119年

4、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B)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5、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是在(B)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以后

C、公元前60年以后

D、公元60年以后

第四篇: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法、学法] 知识要素学习法、比较分析法、史图结合学习法。[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利用千万缕锦前程牛郎女衣还乡入扣花拳腿 导入。

[温故知新](听说你是记忆高手,那赶快大显身手吧!)

1、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面的哪种情况()A.和亲是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B.和亲是为了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C.和亲是屈辱妥协的产物D.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2、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______。

3、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张骞通西域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东游 [讲授新课]

一、学生通过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二、能力提升

1、西域的含义有两种,狭义的专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则指?

2、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苍凉的荒漠。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世界,面对不可预测的危险,张骞为什么还要冒险出使西域?张骞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长安→()→()→()→欧洲。

海上:广东沿海→()→()→()→()→()。

三、辅助理解

东汉时,政府派使节到达鄯善,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使节估计这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的缘故,就对侍从说:“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夜袭匈奴大营!”夜半风起,他率领部下放火焚烧匈奴营帐,斩杀匈奴使者。[课后小结]

中国西部大地的新疆,自由不羁的生命人格,流淌的文化,持久的魅力。西部大开发,最美丽的是我们新疆!

[课堂检测]

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

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上的四颗

明珠,请判断这四郡都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73年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

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

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

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订正:

(2)错误:订正:

(3)错误:订正:

(4)错误:订正:

[学习反思](难道你没有疑问吗?)

第五篇: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3.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旧课复习):要求学生列举出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几件大事?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路一带”。“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今天重提“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那么,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又是何时开辟的?这两条路在当时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这节课将向你介绍这些内容。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范围

【设问】西域的地理范围包括哪些?

汉朝时候,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我们课本上的西域即指此。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西汉初年,西域小国林立,共有三十六国,后来分裂为50多国。它们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人口最多的是乌孙国,有63万人,人口最少的单桓国还不足二百人。这些国家以游牧生活为主。张骞出使西域以前,西域各国被匈奴所控制,匈奴的统治对这些小国实行极其残暴,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甚至出现了匈奴人打败大月氏后,“杀其王,竟以其头为尹器。” 2.张骞通西域

【阅读与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经过、意义是什么?(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直图谋反击匈奴,彻底消除匈奴人对中原的威胁。碰巧这时,匈奴人堂邑父来投降汉朝,他向汉武帝通报了这样一个信息:当年西域地区有一个大月氏国,跟匈奴发生了战争。匈奴王率部击败了大月氏,杀死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喝酒用的杯子。战败的大月氏人逃到了西域,对匈奴王侮辱月氏先王的事深感屈辱,一直想报复。但是大月氏势单力薄,自己不敢讨伐匈奴,又苦于没有盟友,因此复仇的心愿难以实现。汉武帝听了匈奴人的报告,觉得大月氏现在既然到了匈奴的西边,又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实在是讨伐匈奴大业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于是汉武帝下令贴出告文,召募敢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寻找大月氏并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夹击匈奴的使节。当时,人们只知道大月氏国在西域,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更何况,在汉朝与西域之间,阻隔着强大的匈奴。也许还没走到西域,就被匈奴人杀了。因此,没有人敢来应募。这时,张骞挺身而出报名应征。张骞是陕西城固人,此时正担任汉武帝的宫廷侍卫。他觉得这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有重要意义的事,于是首先应征。汉武帝很高兴,为他挑选了100名勇士随行,还让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

②经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堂邑父当翻译,组成了10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艰苦而伟大的西行。张骞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兵,打了起来。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随员牺牲了,他和堂邑父等人被俘虏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匈奴人并没有杀掉张骞等人,而是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匈奴单于还把一个匈奴女子强行嫁给张骞为妻,一来可以方便就近监视,二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张骞,让张骞投降。可张骞心里一直怀念着汉朝,不忘自己的使命,时刻等待机会逃走。过了十年,日子久了,匈奴对张骞的监视也就慢慢松懈了。张骞跟堂邑父趁匈奴人不备,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孩子逃了出来,继续向西行进。

经过翻山越岭,克服各种困难,张骞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国。原来,月氏国王被杀害以后,开始西迁,因为王子当时年幼,大月氏就由王后代理王位,征服了大夏国,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王后说有汉朝使者来访,非常高兴,隆重接待了张骞。但当张骞向她解释此行的目的——请求大月氏与汉朝一同抗击匈奴时。大月氏王后叹了口气,说:“匈奴太强大了,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们。先王确实被匈奴人残忍地杀害,但那毕竟是过去很多年的事了。现在,我们已经迁徙到了这里。这里离匈奴很远,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我们在这里是大国,没有人敢侵袭我们。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很富裕。我们不想冒着可能失去现在的幸福的危险去攻打匈奴。”王后拒绝了张骞的请求。

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返回。途中,再次经过匈奴地界,张骞等人又被匈奴人发现并被扣押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幸好匈奴内部突然发生了内乱,张骞等人才逃出来回到长安。从向西域出发到回到长安,张骞张骞这一次行程足足花了13年时间。

虽然没能完成联系月氏人共击匈奴的任务,但张骞13年里牢记使命已经让汉武帝非常感动,更何况张骞还带回了西域诸国的情报,了解到西域各国愿意同汉朝交往,为以后第二次出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动脑筋】张骞出使匈奴,曾经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设法逃脱并到达大月氏。后来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才返回长安。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19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用,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不久,张骞回到长安,一年后病故。从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①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②这次出使西域为什么比第一次顺利了很多,再没有出现过像第一次那样被匈奴人扣留的事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领军队打败匈奴的军队,取得“河西战役”的胜利,西汉王朝打开了通往西域地区的通道,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准备了条件。

③在西汉与西域的交往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双方派使互访;二是经济文化交流。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访问了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汗血宝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包括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意义: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北边境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友好团结关系,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发展了我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首次交流,开创了“丝绸之路”。随着西汉的强大,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3.西域都护的设立(前60年)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

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线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教师讲解):陆上“丝绸之路”,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古代罗马)。

作用: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路运往地中海东部的西亚和欧洲,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海上丝绸之路

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船行可二月,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动脑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哪些条件?

需要较高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需要有在海上指方向的设备;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动脑筋】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尼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负众望,在西域经营了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四、班超经营西域

【提问】同学们,有一个叫“投笔从戎”的成语,谁能知道它和谁有关? ——班超

【设问】除了“投笔从戎”外,与班超有关的成语还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请同学们把“班超经营西域”一目看一下,对班超经营西域大致有一个了解。

东汉光武帝的有一史官叫班彪,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班固,次子班超。班彪死后,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令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明帝五年(公元62年),班超同母亲来到洛阳投靠哥哥,在洛阳官府靠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当时北匈奴经常南下侵扰边界,掠夺居民和牲畜。班超听到这些消息,激昂地扔下笔杆说:“大丈夫应立大志,像张骞那样为国立功,怎么老是埋头于笔砚之间呢?” 公元73年,班超奉东汉汉明帝之命带领三十六个出使西域。他们一路西行到达鄯善国。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鄯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和好,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汉和帝即位后封他为定远侯。汉和帝十一年(公元100年),班超已经七十岁,他在西域写信给和帝要求回国,回到洛阳不久,班超去世。

班超在西域时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但没有成功,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今波斯湾),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得二岁,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小结】西汉时的张骞是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对内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频繁交往;对外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促进了西域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统一,贡献很大,同样为后世景仰。【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和《目标导学》练习《中国历史》7年级(上)教案

下载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汇文中学 郑华飞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

    3.6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史实。 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习题(含答案)(五篇)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

    第16课_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 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歌曲《亚克西》节选,47秒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与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有关,在讲课之前,老师先给大......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