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字幕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字幕1)
作者: 初中物理课程团队 评论数/浏览数: 196 / 496 发表日期: 2010-12-28 09:19:53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各位老师,在这一讲里我们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观课、议课的新构想。实际上观课、议课我们讲了一些方法和技术,但是这些方法和技术需要一个什么?需要一个目标来指导,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去架构的观课、议课的视角和方向的一个框架。
这幅图,弄得很浪漫,我们渴望建设一个什么?更美好的课堂,更理想的课堂,更浪漫的课堂。我自己曾经研究了一下课堂,对于理想课堂我有这么一些观点,有这么一些看法,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观课、议课的视角。下边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在我们观课、议课过程当中,要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要去关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呢?我们看几则消息,看你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法。第一则是小学的,在2008年的4月2日的《成都商报》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某地一名小学生因为爱说话,成绩差,被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10岁的他,耗时5个月在教室的墙上挖出一个46厘米的深洞。各位老师,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我向你们汇报,当我读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两个文学形象,第一个是基督山伯爵,第二个是《肖申克救赎》里边那个从地牢里边逃出去的银行家。我就想着,我们这个10岁的小男孩,在做着什么样的努力,挖一个洞逃出教室的劳役。教室里边劳役已经够苦了,可是有人认为他比教室里边更好,所以在2010年1月10号的人民网,有这么一则消息,某中学少年杀人事件,这个学生有一个感触,就是“杀个人,就可以不上学了“,我宁愿进监狱,都不愿意在学校,这是初中。然后再看高中,高中的励志口号让记者触目惊心,“为了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部炸出来”,“抓高考要抓出血来”。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样的想法,我自己有一个想法,我没意识到今天的学生生活的这么苦。
做教师应该有一种良心,当看到学生生存是如此痛苦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有一种责任和义务,想着怎么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所以我在这也和许多老师分享我们的看法。如果一个教师,你自己看到这些现象心中都没有痛的感觉,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当老师,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有一种痛,有一种改变教育的这种理想和追求,那就是要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存状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
当然有些老师会说,这个社会上,让他吃一些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生活。我以为这样的认识是没有意识到另外一个观点,今天学生度过的本身就是生活。试想当今天生活在痛苦当中时,他敢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吗?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当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学生生活在紧张的状况下或在压抑的状况下,他的智力反应是不正常的。这是张德秀写的一本书,叫《教育心理学》,然后他就提了这么一个实验,是“帕特里克的实验表明,学生在常态下和压抑下的智力活动是有差异的。”比如说这两幅图,常态下学生的智力活动以智力为主,如果是处于压抑情况下,学生的头脑是混乱的,他的反应是混乱的,是机械的,智力反应的比例会小很多。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好的状态下,哪怕你要抓分数都需要一个好的状态。
这里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超级教学》的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提出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和调整好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
观课议课怎么去关注学生的状态呢?我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状态?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被接纳,也就是被老师接纳、被同学接纳,课堂上的他的所有学习上进的行为是不是得到鼓励,他的人格是不是得到尊重,然后他是不是被期待的。什么叫被期待?大家知道皮特马利翁效应,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期待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可是我们很多老师,实际上在小学里边就开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对一批优秀的学生满怀期待,他们会成才,而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打入另侧,已经不抱期望。
我曾经到一个二年级的班上去观察,我刚准备把凳子放下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大声地说“他们两个是班上的笨蛋”,我注意到这两个同学——身边被称作笨蛋的同学,低下了他们本来就很低的头,埋的很低。现在有个问题,谁给这两个同学贴上了笨蛋的标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二年级贴上了笨蛋的标签,而且自我认定我已经是笨蛋了,他们未来的前途会怎么样。有些认说,难道课堂上就没有纪律要求吗?可以,但是这个规则是人道的,而且应该是人道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第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
第二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他们是不是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中心区,是不是力争在这个当中有一些积极和很好的表现,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也在赣江上过《燕子专利》,我在上《燕子专利》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想让学生回答。这个时候,全班同学已经把手高高举起了,很多同学已经高高举起了手,但是我想不能够让那些老举手的同学发言,我要去找一个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发言,我来到了一位同学身边,这个同学做了一个动作——摇头,我不来。我注意到他这个摇头,并不是我不行,我没有能力,而是这件事情不要找我,我是班上不太好的,而且当我找到这个同学的时候,后边有些老师马上交头接耳,他们下来跟我说这个同学是这个班上过去三四年很少发言的,我一看他不想发言,我这个人是可以接受你一时水平达不到,但是不能接受你主动放弃责任。这个学习都是他们的事情,和我无关,我就站在他身边等,几乎等了一分钟,这个同学终于抬起头说了一个。后来我对他给予了很多鼓励。我想说明一个什么观点呢?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让,尽量不让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有自我放逐的心理,算了,我不行,不要有人有这样的心态出现。
第三,我们关于学生的课堂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也就是说他回过头来,是否对课堂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我想参与,我想表现,我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享受了智力和活动的乐趣,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收获和快乐,这就是我们理想课堂希望观察的,就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然后通过我们的观课、议课,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这是我们的一个视角。
第二个视角是什么?就是去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去关注教的东西是否有用,教的东西是否有价值。那这个当中就涉及一个核心提问,到底什么是学生?我们出怎么去筛选,怎么去平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回到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学生”。各位老师,不知道你们问过没有“什么是学生”,我们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你问过没有“什么是学生”。我向大家汇报,过去我也没有分析过,没有去追问过。有一天我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林丛德教授的一次讲座。他说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学生学生,学习生存,学习生活”。这一下就像点开了我的天眼,然后我就顺着这条思路去建构自己对“学生”的理解,我现在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学生是在学校里边,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深层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那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学生到学校里边干什么?学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干什么?我们让学生学考,怎么考试,教育不是在育人,而是在育分,让分数高一些,而不是在育人,这是我们要说的。
我们再想学校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啊?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在于教给他生存的本领,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有体面。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学生。由此我们意识到,我有这样的观点,愿意和老师们分享,我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追求应该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什么意思?首先要选择和确立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然后我们再去选择手段。这样我们评价一堂课,讨论一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内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为一个重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要承认四十分钟是有限的,学生在学校里边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这时候教学需要选择,需要平衡,这就是我们衡量教学内容的一些想法。由此,我们非常主张老师们要精心研读教材,认真去处理教材。
对此我有这样一些体会。首先,要学会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从总到分地读教材,关联着读教材。比如说,在北师大的语文四年级教材当中,有关于时间的主题有两篇文章,前边的一篇是《和时间赛跑》,后边一篇是什么你知道吗?《欲速则不达》。你看了两个题目有什么想法?你这不是把学生搞糊涂吗?一方说时间很短,要和时间赛跑,另一方面说跑什么跑,欲速则不达。好,如果你单独的不前后关联的读教材,你完全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如何教,当你前后关联的读教材了,你就会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是讲你快了,就会不达,而是你快了不遵循规律就会不达,所以这一课不是上成时间教育,而是上成在抢时间抓时间的时候要遵循规律,所以我们需要前后关联。
第二我们也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比如说我曾经和一些老师讨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书教版的一个数学教材。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能画图或列表整理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没有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的结构和生活的结构来。你说我们生活中一般条件和问题先找谁,恐怕是先找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在生活当中,你说走入一个超市,先给你说要让你找条件,把你累死,那么那么多商品,产地、价格、品种、名称,现在如果先给你说找问题,我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买水产品,好,其他的条件我就可以不关注了,我就围绕水产品找条件。
如果我们老师的教学,培养的学生是先找条件,后找问题,这会出什么问题啊?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原来说过。就是一艘船,一艘在大海里边航行的船,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怎么回答啊?学生有很多是75减32,船长的年龄等于43岁。老师就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做啊?他说这个地方就有两个条件,一个是75一个是32,然后采用什么方法呢,用加法,107岁,这么大年龄的人不会当船长的,用加法不合适,用乘法也不合适,因为太多了,用除法那除不尽,最好用减法,这就是我们欠缺结构意识的表现。
第三就是在教教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题材意识,你比如说,我曾经观察有老师上《台阶》(初中的课文)在上《台阶》的时候,有个初中同学就回答,《台阶》中的父亲我觉得太爱面子,结果上课老师认为“怎么能够说爱面子吗?明明是人家勤劳。”后来我和老师讨论,我说你注意到了吗?《台阶》不是叙事散文,不是回忆自己的父亲,如果是回忆自己的父亲一般情况下做儿子的不好说父亲的毛病,这是一篇小说,小说创造了艺术形象,那么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形象,中国人是不是有爱面子的问题啊?有爱面子的问题。当你注意到这是一个小说的时候,你就应该注意这是一个艺术形象,而当你注意到这是一个回忆父亲的散文的时候,你可能这样理解是对的,所以我们要有题材意识。
第四就是教学内容关联当中我们还要有一个生活关联性的意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观点,是杜威的观点。杜威认为课堂教学有三种,第一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课或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也就是什么样的课算是最不好的课,教这一节课,眼睛只盯着这一节课,其他的都不知道,都不愿意去建立联系。“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这就是中等程度的。教了这节课,前后左右是有关联的,知识是清楚的,这是中等的课。高明的课是什么呢?最好的课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相互联系的必要性,而且让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关系”。也就是最好的教学是:第一,教的东西和生活是关联的,建立起了一种关联,不仅建立起关联,而且培养了一种习惯,一种态度,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东西和他的生活是有关联的,我要用它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学习改造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最高明的教学。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有很多教学实际上都没有去致力建立一种关联,由于没有致力去建立一种关联,它使学生觉得书本是书本,生活是生活,我读书,读完这些书,除了考大学其他没什么用。现在我们要建立这么一种关联,而且要善于发现这种联系,这就是我门讲关注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第三我们说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地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视角。第一,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效”是怎么回事呢?我去查那个古汉字,他们说“效”这个字左边实际上是一个人,右边这个反文实际上是人手拿着棍子。手拿着棍子,那由此你能看出“效”是什么,我用棍子打着你听话,就产生效果,教学有效果。当然现在我们不能说用棍子打,而是什么呢,是你讲的话有人听,这就产生了效果。比如你给班上同学说,同学们现在翻到十五页,看第五道第八自然段,看的时候,想什么问题,有同学听你的吗?如果同学都不听你的,没有效果,如果学生都在认真听你的了,有效果,这就是有人听你的话才会有效果。
那由此进入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来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听老师的话。我说小的时候,年轻的妈妈,把小孩带到小学里边,出门的时候,常常会叮咛一句,在学校里边要听老师的话。这是什么啊?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好。好的小学老师进小学的时候,也会说,这个同学听课听得真认真,老师好喜欢他啊,这是树立榜样。还有这个小组听得很认真,我们给他奖励五角星,这是什么?这是奖励。听的不认真,后边给我站着去,这是惩罚。
这一套到年龄大的时候就不起作用了。大了的时候需要什么呢?第一,你是不是爱他,一般情况下,爱我们的人,我们理解他这些行为是爱我的,我可能听得更认真。这是第一,需要以师爱做条件。第二你要有能力和水平,如果你给同学们说,大家好好听我的,我是一个笨蛋,什么都不懂,人家听你的课吗?可能不会。所以第二,需要以师能做保障。第三,有了师爱的前提,有了师能的保障,还需要用教师的表率做出来,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校,搞了一个什么,前几年国家搞了一个“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评选”,我大概看到有一个广东省推荐的深圳的老师的材料,大概这个深圳老师是从内地到深圳去的。深圳的校长想,你在内地那么优秀,我现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今天就给你一个班,一个乱班,让你当班主任,看你有能力管好没有。班主任走到这个班上去,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第一到校迟缓,到校以后就打打闹闹,老是跟不上节奏,老师前边管了几周都没有效果。好,新的一周开始了,老师想我懒得管你们,干脆我读我自己的,他跑到教室里边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深情并茂旁若无人地朗读,进教室的同学来了,今天一看老是没管我们,老师在读书,在读什么啊,他就跑去听,然后第一个来听,第二个来听,第三个来听,后边来的也不好意思讲话了。各自拿着各自的书看,就这样坚持了两周,这个班成了这个小学里边学习最好的班,学习热情最高的班,很多老师现在都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不爱学习。我问你,当你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的时候,你爱学习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爱学习,凭什么要求学生一定相信你的话,“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你自己都不爱学习。所以说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就是他是能够看到学生跟随着学习活动产生了学习行为的教学。
第二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益的教学。什么叫效益?比如说我们在上一讲讲了一个例子,老师说“一二三要坐端,三二一坐整齐”,当老师说一二三要坐端的时候,他本身的期望是希望课堂变得安静,那么学生听完以后课堂变得安静没有,变得安静了,这叫有效果。但是这样的管理的行为可能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刚才分析可能把愿意自主学习的同学变成了不想学习的同学,这叫什么?没有效益,所以不要说,我们一有效果就有效益,这是我们讨论的。
第三,有效教学是有合适教学效率的教学。我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是什么?教学效率是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比上教学所用的时间。这个公式,第一让教学效率可以不作衡量,因为时间,我们是可以计量的,第二它他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效率在于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抓好在课堂当中,同学们都在进行什么,围绕教学内容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那么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可以期盼的。当然我也要说,这个公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科。就适合学科来说,提高教学方法的路径是什么呢?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第一,降低教学所用时间,节约时间成本。第二在时间基本恒定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是让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智力活动,这就有一个体力劳动和智力活动的区别。比如课堂上说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这是不是活动啊?是活动,但是它是体力劳动,而我们需要智力活动。第二,光有智力活动不行,还要看智力活动的水平,比如说今天听报告的老师,请你们算这样一个乘法算式,十三万五千三百二十六乘以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一。我请你算一算,你说这个过程是不是有教学效率。这是智力活动,但是我相信你算完以后对你发展没有帮助,原因是不够紧张,比较紧张就是要在智力就是在最近发展区里边施教,这是我们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准。当然我要在这里说一个观点,所有听课的老师请你们批评我,你们是可以批评的,我主张教学是有合适效率,而不提倡高效教学。为什么不提倡高校教学啊?因为教学效率是由同学们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来保障的,过于高效,就会让学生疲于奔命,课堂上会非常辛苦,非常辛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第一,非常辛苦可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二,非常辛苦可能不利于合作劳动,也就是说我这节课我把他们弄得非常紧张,我问你下一节课老师还上不上课?当然说合适的教学效率,还有一个年段差异,一二年级小朋友你一来就把他们弄成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失去了情趣性,所以教学效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到了年龄大一些可能效率高一些。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这是我们讲有效教学的试教。
有效教学关注的试点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去推进有效教学呢?首先我们要关注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开发及其效果。开发出积极性没有?因为有了学习积极性,才可能有效果。第二,要观察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引导策略,也就是是否在组织他们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第三就是提供学习支持的行为和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智力活动遇到障碍的时候有没有老师参与支持。第四,要看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灵活性就是丰富性和多样性。另外要观察学生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还要看学习效果的清晰度和结构化。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关注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试点内容。
第四试点是什么呢?就是观课、议课要去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成长和收获。我们讲,课堂上流逝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生命,而且有教师的生命,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而且要关注老师的幸福。所以,理想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是幸福生活的。这种幸福生活主要表现为:第一,他对课堂教学有热情和憧憬,某种程度上进教室不是一种苦役,而是变成了一种期盼,渴望走到教室里边去看到那些同学们,渴望到教室里边去展示自己的教学创造和教学追求;第二要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否热爱、是否敬畏。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曾经有老师就上《滥竽充数》。上《滥竽充数》上完以后,本来在教学过程当中他就讲了一个道理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本领才行,这个观点正不正确?肯定正确,但是下来以后议课他说了一句话,“陈老师,我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说你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吗?我们现在问一下,第一,说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的寓言的那个作者韩非是什么样的人呢?韩非是法家,法家认定人是什么。人性是恶的,就是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南郭先生不是韩非子所要批评的对象。第二韩非子写这个《滥竽充数》是给谁看的?他是给君王看的,那给君王看他想告诉君王什么啊?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必三百人,这样的机制,导致了南郭先生混进去。齐湣王继位后一一听之,南郭出事,混不下去,逃跑。你说给君王要告诉他什么?告诉君王你的用人机制很重要,这才是这个寓言的本意。可是随着时间发展,历代统治者以及为历代统治维持社会的老师们,他们都不能去给学生讲,你注意,你要学会听谈制度,你看制度合理不合理。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去看制度,培养这样的人天天想着提意见,提意见人家不听,我们可能就造反。所以,慢慢的大家就把这个寓言远处的寓意从要去考察制度变成了说你要有真本领才行。你知道寓意发生了这样的转变。那么我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我们对教学内容,要充满一种敬畏感。
第三就是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是否有创造,有成就。
第四我们要观察教师课堂上是否获得成长。上完课以后教师的实践反思是否自觉和深刻。实际上关注教师成长和收获,就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劳动和幸福生活。关于教师的幸福生活和创造性劳动,我们在后边还会有专门的内容和大家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作业
绝妙好课
一堂好课在我认为,要包括很多个方面与细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好的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学生,相信很多人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那么什么是学生呢?学生就是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大人的帮助下,学习到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这个就是学生,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个,才能有效的去针对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才能知道他们要学什么,要知道些什么。我们要关注好每一个教学的内容,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两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现实生活和教学教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能够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
二、我们还要关注好学生的课堂状态。一堂好的课不是只有老师好就是好课,也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产生互动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多做鼓励,在每一次回答问题和做出努力的时候都要给他们掌声和鼓励,让他们有认同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这会使他们上课更加认真有动力。同时要和他们产生积极的互动,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的听老师的讲课。在讲完之后还要注意学生的所得所获,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把东西都学进去了吸收进去了。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称为一个好的课堂生活,才能是一堂好课。
三、要注意有效教学是否得到了实施。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合适效率的教学。这几个是有效教学的视角和条件,只有达到了这几个,才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给他们的教学支持的行为,我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他们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他们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要清晰并且结构化,鼓励他们多去表达和讲述。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去关注有效教学。
四、最后,我们要看到自己是否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学习锻炼收获成长。我们是否在课堂上迸发出了自己最大的热情。是否对所教所授有着自己的认识以及心怀一份敬畏。在课堂上我们是否有创新出属于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有自己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获得了成长,又是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在每一次的教学后是不是都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看看哪里做的好与不好,是自己自觉的去做还是别人的催迫。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所要去认真的研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
这些就是我所认为的一堂好课中所应该包含也必须包含的东西,可能说的还不够好不够详细,但却是我自己看了之后所认真体会到的一些东西,我也会把这些要求都融入到我日常的生活教学中,认真努力的去让每一堂课都是名副其实的好课。
第三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作业(最终版)
绝妙好课
一堂好课在我认为,要包括很多个方面与细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好的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学
生,相信很多人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那么什么是学生呢?学生就是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大人的帮助下,学习到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这个就是学生,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个,才能有效的去针对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才能知道他们要学什么,要知道些什么。我们要关注好每一个教学的内容,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两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现实生活和教学教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能够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
二、我们还要关注好学生的课堂状态。一堂好的课不是只有老师好就是好课,也要
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产生互动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多做鼓励,在每一次回答问题和做出努力的时候都要给他们掌声和鼓励,让他们有认同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这会使他们上课更加认真有动力。同时要和他们产生积极的互动,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的听老师的讲课。在讲完之后还要注意学生的所得所获,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把东西都学进去了吸收进去了。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称为一个好的课堂生活,才能是一堂好课。
三、要注意有效教学是否得到了实施。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合适效率的教学。这几个是有效教学的视角和条件,只有达到了这几个,才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给他们的教学支持的行为,我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他们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他们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要清晰并且结构化,鼓励他们多去表达和讲述。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去关注有效教学。
四、最后,我们要看到自己是否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学习锻炼收获成长。我们是否
在课堂上迸发出了自己最大的热情。是否对所教所授有着自己的认识以及心怀一份敬畏。在课堂上我们是否有创新出属于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有自己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获得了成长,又是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在每一次的教学后是不是都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看看哪里做的好与不好,是自己自觉的去做还是别人的催迫。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所要去认真的研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
这些就是我所认为的一堂好课中所应该包含也必须包含的东西,可能说的还不够好不够详细,但却是我自己看了之后所认真体会到的一些东西,我也会把这些要求都融入到我日常的生活教学中,认真努力的去让每一堂课都是名副其实的好课。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字幕2)
作者: 初中生物课程团队
评论数/浏览数: 12 / 50
发表日期: 2010-12-28 09:38:10
给作者发送信息|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交流观课议课的流程。这个流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开始干什么,中间干什么,以后干什么。观课议课其流程,我觉得第一个过程就是课前的准备过程,课前准备什么呢?第一就是我们要召开一个课前会议,这个课前会议做的工作第一是要明确这次教研观课议课的活动当中,我们到底要研究什么?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在前边交流过程当中,提出了要做三项工作。第一就是提出一个观课议课的主题,要解决一个问题;第二就是,当有了很多主题提出来以后,我们需要协商取得一致;第三就是,主题协商以后,我们要进行分解,使大家有一个方向。这是我们在前边讲的时候曾经和大家交流过的。在有了主题,并且对主题进行分解以后,我们还主张,做出必要的分工。我们参与的老师,各自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比如说,大家都去研究教材,大家都要围绕这个教学主题思考自己如何教?大家要到课堂上去观察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关注任务的分工、关注手段的分工,也可能有什么呀?关注对象的分工。比如说,这位老师今天你观察第一组,这一位老师你今天主要关察第二组,这位老师今天主要观察第三组,这是关注任务和手段的分工。但是我主张,在校本研修过程当中,分工不易过细。过去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我自己曾经说过,在观察一个老师的时候,我们就做过分工,有人观察老师在课堂上的行进路线;有人观察老师是怎么提问的;有人观察老师使用多媒体的情况。后来,很多学校按这样去做了以后,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好,为什么?因为我走进教室来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研究这节课,而是为了认真学习整体把握这节课。所以,你把我这些分工分的过细以后,让我的目光只去关注这一个方面,会让我失去这一节课的整体感受,所以现在我们主张,有明确的观察方向,但是不要做过于过细的观察分工,就是说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都需要考虑,只是有些人可能这个方面他会考虑得多一些,有些人会少一些,这就是我们说要做出必要的分工。除了分工以后,我们还在课前会议当中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去充分理解做课的老师。
我这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各位老师,大家在这听报告。如果我们假如,我们上午在这听报告,中午十二点以后,我们报告结束了,你们就走出校门,遇到一个什么情形呢?遇到一个果农,这个果农你不认识,他提着一篮葡萄,非常热情的邀请你请吃葡萄,你能不能够去吃葡萄。我问你,各位老师请你想一想,你会吃葡萄吗?你会吃这个陌生人这么热情给你提供的葡萄吗?我和很多现场老师交流,他们都摇摇头,“我不吃”。那个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果农,他在一段时间里边很盛情的邀请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像我们一样,很疑惑地摇摇头走了,我不吃,算了,我走了,谢谢你。有一个好事的人,就去问这三个不吃葡萄的人,就说你们为什么不吃葡萄啊?第一个人他是这样想的,他说他要请我吃葡萄,万一请了我吃了葡萄以后要我给他办什么事情怎么办呀?这多麻烦,不吃,算了。第二个人怎么想呢?请我吃葡萄,他是不是知道我什么身份,我吃了葡萄让我教他,我看这个人也比较笨,好难教成功啊,算了,不吃。第三个人怎么想的呢?哼!几颗葡萄竟敢打我的主意,你做梦吧!这是第三个人的想法。好,人们不仅问了这三个人,而且问了他们的身份。现在请观课的老师,听我交流的老师,你猜猜这三个人是什么角色啊,第一个人是什么呢?官员。第二个人是什么?第二个人是琴师。第三个人呢?第三个人是美女。那么这个果农到底心里怎么想的呢?果农心里是这样想的:啊!今年风调雨顺,葡萄大丰收了,心里非常高兴,我要感谢老天爷给我的恩赐,感谢今年风调雨顺的天气,我要把自己的葡萄拿出来,请大家吃葡萄,享受我的成功,分享我的快乐。
各位老师,我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当你明白这个果农的动机以后,你会不会吃葡萄?我在现场看到很多老师他们都点头,我要吃。那我们现在想一想,从摇头到点头,这个当中有了什么样的东西夹杂进来?为什么我们从摇头变成了点头?大家明白是因为什么吗?我们明白了这个果农的动机,现在我们用这个故事隐喻我们的课,果农是什么呢?果农就是来上课的老师,来上公开课的老师,这篮葡萄就是他拿出来的课,现在我问你,你明白他的想法了吗?你知道他的追求了吗?当我们不知道他的追求,不知道他的想法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带着怎么教这节课的想法,去要求他你只能这样上,你只能这样上,对别人来说这不是上课的老师太委屈了吗?这也是很多老师现在不愿意上公开课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为了让大家更充分地了解做课老师,我们主张让做课老师在上课之前能够做一个简要的说明。说明什么内容呢?哪些内容呢?我以为,第一个,可以介绍自己的教学背景,介绍自己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说介绍教学背景介绍什么的。举一个例子。第一就是,我这节语文课,这篇课文,一共有三课时,我整个的任务是什么?前边干了什么?我这节课干什么?后边要干什么?至少可以做一个简要的说明,这样说明以后,就可以避免什么现象呢?我们有可能在不了解别人的教学安排,不了解本人教学整体设计的情况下,要求某一个老师一节课完成他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你这个地方不做,这个上课老师心里怎么想?上课老师想我明明前边就做了的呀,但是他又不好声辩,你不了解情况,这会显得对发言老师不尊重,从而导致了误会。所以可以介绍什么?可以介绍教学背景,可以介绍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当然我们又要说,如果说观察课的老师对这些情况都比较了解了,那么他就可以不做这样的介绍。但是如果不了解,我们主张要做介绍。
第二个介绍什么?就是介绍自己的教学创新。我是受有一个老师的启示,成都有一位老师非常优秀,有一天他上《第一场雪》,他在上《第一场雪》的时候,把主要精力用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个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第一场雪写得这么生动,写得这么精彩的。下来讨论课的时候,他就跟我说:“陈老师我告诉你,在平常的课当中,在优质课竞赛当中,我是不会这样讲课的。”为什么呢?他说:“很多老师都会认为,包括评委都认为这篇文章是写景的,而且带着感情的写景。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有感情的读才是教这篇文章的主要方法,最合适的方法。今天,你让我叫你来听,而你又愿意听听我是怎么教的,我是怎么想的,我就可以做这样的改造。”由此我想到,课前说明有利于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上过一节课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我个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是去教学生不明白的就是说他不懂得、他不明白的东西,教师应该多教一些,而懂了,已经明白、已经清晰的东西,你再去教就会让学生觉得很无聊。我是在深圳的一次活动当中,去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深圳这些孩子,他实际上早就从各种场合下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也读过这篇童话,那我认为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呢?困难的地方就是《安徒生童话》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边有两个幸福,就是说最后小姑娘最后擦亮火柴看到奶奶在那,她很幸福的到她奶奶那去了,她死了以后,人们不知道她曾经很幸福。现在这两个幸福到底怎么理解?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过去,我们会说这是安徒生为了反讽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夜晚,这么一个可爱的姑娘,这样悲惨的死去。这是安徒生在讽刺资本主义社会,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但是我们去研究安徒生的身世,安徒生的人生观,发现安徒生是一个教徒,他并没有这么高的无产阶级觉悟,他并没想着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是认为什么呢?回到上帝怀抱是一种幸福。当然这样的理解在中国的国情下教授,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没有这种语境理解,那么在处理过程当中,我是怎么想的呢?我想,这是安徒生这个充满伟大人的主义作家,伟大人的精神主义作家,他看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小女孩,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死了以后,心中充满了不忍和悲痛,于是就想安排她死的幸福一些。这就相当于在地震过程当中,有一些灾民说死了。死了以后,我们都会满怀同情的去哀悼他,希望他一路走好。我以为这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这样教就容易出现问题。我要向各位老师汇报,我中师毕业之后,出来主要是教的地理,没有教过语文,而且对小学又不是很熟悉。我这样一教,肯定很多基本功,基本技能是不如小学老师的。再加上这样处理对学生来说相对又比较难,课后大家讨论,一边也说着你的课上的很好,一边也就说这个地方有问题,那个地方有问题,说了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我首先承认我有问题,各位老师我并不是否认我有问题。第一我承认。但是,就在大家批评我有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成语“逼良为娼”,什么叫“逼良为娼”呢?我说,平常我们讨论课是渴望拿出一节没有改过的,原生态的来讨论,这是最有讨论价值的。但是当下边所有听课的老师用自己的视角去要求他,去打量他,去批评他,你的课这上的不好,你的课这上的不好,那就逼着上课的老师下一次出来要干什么呀?要化妆,要粉饰,然后要学着怎么走路。我自己开玩笑说,我们平常的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就这样被我们培养成了一个取悦他人的娼妇。然这种说法有点极端。也请大家批评,是不是有这么回事?现在,我们鼓励老师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新的时候,建议其他观察课的老师采取什么态度呢?放弃自己的成见,不要想着你这课只能这样上,那样上就有问题。第一放弃成见,第二放弃利益,不要想着,我是专家,我认为你该这样上,你不这样上让我专家丢了面子。放弃成见和身份,我以为这才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的创新,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教学创新。
第三就是我们希望在观课说明之前能够对观察的对象、现象和时机进行提示。各位老师,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什么非得等学校教研活动的时候,我们才一起组织观课议课?平常两个老师可不可以观课议课?比如,我上课了,我就会给我的一个好朋友说,某老师,你知道吗?我班上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几个同学,他们上课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老是在分心。我又不可能一节课都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我想请你帮我观察一下,这节课到我教室里来观察一下,看一看这几个同学在课堂上他们到底在干什么?然后下来以后你给我说说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帮我想想办法怎么让他们能够跟到我的学习活动当中来。下来了,议课不是什么东西都说,就说这几个同学,大家想可不可以?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观课状态。这叫什么?这就是重点提示观察的对象。比如说重点提示观察的现象和时机,让观课议课更有针对性。这就是我们说课前召开课前准备要准备的东西。这有一个问题就是课前会忆的时期。对于课前会议的时期,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当着学生说课前准备。我曾经参加几次观课议课活动。学生已经坐在这儿了,然后主持人说今天我们要观课议课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会从哪几个地方分解,现在请上课老师说一说他的教学设想。这里,我不赞成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你这样一做让同学们心里不舒服,他会觉得我们今天只是配合老师教学研究的,他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他有这个意识。第二,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堂教学可能怎么教,最好还是有一些让学生不要十分清楚的内容。什么东西都要做,我会从什么地方。让学生先清楚,就像一个做魔术的,当然课堂不完全是演魔术的,有一个人会提醒,下边会干什么,下边会干什么,弄得学生就没了兴趣。所以,第一,我们主张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来做这些事情,要在学生不在现场的时候来做这些事情。第二,就是做准备的时间可以这一次议课结束,就为下一次做准备,把课前会议开了,这是我们说的课前会议。开好课前会议,然后做好准备,我们就可以进入教室进行课中观察。课中观察我们提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老师们一定要在课中观察过程当中让自己变得累一点。现在我请问各位听课的老师你进教室听课累不累?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你们累吗?如果你们回答说我听课很累,那我要恭喜你答对了,你是对自己的教学生活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上观察的很多老师是什么样情况呢?他们听课的时候,走进教室,前边两分钟累,他要拿个本子,在这个本子上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上什么课”,这是要累的;后边四五分种累,他要写两条优点,两条缺点;中间很多老师是不累的,他们在干什么呢?哎呀,终于有时间了,他就开始批改作业,然后开始备课,还有老师在干什么?我在有些地方观察课的时候听到,有老师说:“呦,你今天又穿了一件新衣服,什么时间买的?多少钱一件?你看我穿合适不合适?”他们肆无忌惮。这些老师只有一个愿望,就盼望着铃声,盼望着下课,然后等待着下课以后就把听课笔记交到教导处去,盖章,听了一节课。实际上这是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要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长,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任,负责任干什么?就是一定动脑子思考。动脑子思考首先要学会发挥教学洞察力,研究他人。研究他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成功而有效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认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我曾经观察过一节课,有一个老师上数学,上到三十五分钟了,他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说这个题我要找一个这一节课还没有举过手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做,他叫起了第一位同学,“来,你来”,没想到站起来这个同学大声声辩“我发过言的”。老师只好“那你坐下”,叫第二个,“你来”,这个同学“我也发过言的”,老师只好叫第三位,他倒找了一位很老实的同学,这位同学上去了,但是他是第三次发言了。下来我和老师讨论这次课,我问他:“某老师,你怎么看待学生的声辩----我发过言的?”这个老师一脸的委屈,“陈教授,对不起,没想到,这个班不是我的学生,我下学期才教他们,因为他们不认识我,所以今天有点不配合”。我说先不说学生是不是配合,我要问一下你怎么想到用这个行为?他说:“陈老师,我最近看了很多名优教师上课,上到中途,他们就会说我看有些同学这节课还没有举过手,没有发过言,我来找一个没有举手、没有发言的同学来发言。那些学生就很配合,人家都站来了,我的学生就不起来。”我说我告诉你,我的看法是名优教师出的汗,变成珍珠的比例可能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但是名优教师出的汗也有变臭的时候,你可能捡到了垃圾,名优教师在那做课,他找一个我这节课还没有举手发过言的,他大声说出来,实际上是向其他听课老师传递一种信息—我在面向全体学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你的学生为什么要声辩----我发过言的。你想,三十五分钟,你抽起来这个同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啊?这节课还没有举过手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你说可能往他身上贴什么样的标签?第一个标签,这是个笨蛋,三十五分钟了,时间过去这么多了,你还不能举手发言?这个标签如果不合适的话,我们就有第二个标签等着他,这个同学不是好学生,不配合老师教学,今天后边来了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你懂了为什么不发言呢?这是第二个标签。第二个标签不合适,我们还有第三个标签等着他,这是个胆小鬼,又懂了,但是也想发言。但是一看今天来这么多人就不敢发言了,胆小鬼。学生在这的声辩,实际上在干着一件什么事情呢?他不是不配合你,他在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尊严,人格尊严,我不是那样的人。所以我举着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在课堂观察当中,我们要去学习别人,不要只看这个动作好,然后不去看他是谁做出的,最关键是看这个行为导致了什么样的学习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就叫看疗效,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要学什么呢?要避免观摩学习当中的“东施效颦”。“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大家也都知道。美女西施的邻居东施是个丑女,但是她渴望美好,向往进步,于是就采取了观摩学习的方法,她就观察西施是怎么赢的大家的称赞的。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经常是走在村头忍受着疼痛,蹙着眉头,捧着心口走路。东施发现了,觉得这个行为好,可以学习。于是他也蹙眉捧心在村头撞旷野,结果吓的一个村的人不敢出门,这就是“东施效颦”。教学观摩当中有没有“东施效颦”呢?我认为是有的,那就是看别人的动作好看,真好,向他学习,这是他没有明白别人去干什么?没有明白别人为什么好?别人为什么这样教?当你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样教,你一招一式跟别人学,有可能就“东施效颦”。那么避免“东施效颦”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猜心,要去猜别人为什么这么教,这样会产生什么效果。然后把别人的想法学到,行动也学到,这个时候的学习才可能是形神兼备。
我也举一个例子,在新课程改革初有个老师上课,他上什么课呢?上液体的热胀冷缩,他拎着一瓶橘子水进教室。这是一瓶橘子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同学们说:“橘子水。”好,我们分析一下,“同学们这是什么呀”这起什么作用啊?这叫引起注意,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看到这儿了,这是橘子水。好,同学们说,看见橘子水你们想研究什么呀?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啊?这叫引起注意,引起探究兴趣。我注意到了,我还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同学们怎么回答。同学们说:“老师,我想研究橘子水为什么是酸酸的、甜甜的。”他想研究味道;第二个说:“老师,我想研究这橘子水为什么用玻璃瓶装。”他想研究包装;第三个说:“老师,我想研究为什么用橘子水是黄颜色的。”他想研究颜色。老没有说到热胀冷缩,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动作,一比划。同学们说:“老师,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没装满。”好,你看这个动作起什么作用?这可以说叫组织指引,或者说暗示提示。我们在课堂上需要放开让学生自由表达提出他们的问题。但是必须承认,有些问题没价值,有些问题这个时候不能研究,有些问题实际上和这个没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组织指引的作用,这个老师用这个手势一比,同学们说:“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没装满?”老师说:“好,我们研究为什么橘子水没装满?你们在生活当中还发现哪些没装满呢?”同学们说:“我发现煤油没装满,我发现酒没装满,我发现醋没装满。”老师说:“对,这些物体都没装满,那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呢?液体,我们就来研究液体为什么不装满?”现在又有一个问题,当同学们已经说到了想研究橘子水为什么没装满的时候,这个老师为什么还要说其他东西?比如说煤油、水、酒、醋,为什么要说这些?这叫建立联系。他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这个性质适合液体,而不仅仅是橘子水,缺了这个行为,就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新课程改革初,人民教育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一个老师上液体热胀冷缩的课里,这是一位副校长,用探究性方式学习热胀冷缩,开始做了实验,就是往水里边加了颜色,然后一加热,膨胀,然后一冷却收缩,老师觉得上的很成功,上了三十五分钟了,老师想我这节课也就差不多了,我现在只需用迁移运用就行了。然后拿出一瓶酒来,“同学们你们说这瓶酒有热胀冷缩吗?”学生摇头,“不会”。老师问为什么呀?“你刚才那个瓶子里有颜色,这个是没颜色的”。老师只好花一些经历来讲其实热胀冷缩和颜色没有什么关系,有颜色没颜色都会热胀冷缩。该下课了,老师想,我还要讲明白才行,于是他拿出一瓶醋来,“同学们,这是一瓶醋,你们说会热胀冷缩吗?”同学们摇头,“不会”。老师又问什么原因?“那个是酸的”。老师又讲和味道无关。上到五十分钟了,老师心里不甘心,我今天一定要上成功才行,就拿出一瓶煤油来,“同学们,请大家好好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了水,学了醋,学了酒有热胀冷缩,这是一瓶煤油,你们说它会热胀冷缩吗?”同学们摇头,“不会”。老师实在忍无可忍,你给我说到底什么原因?他说:“水是可以喝的,酒是可以喝的,醋也可以喝,煤油不能喝。”老师“我晕”。这个课例出来以后,我认为这个老师存在的问题是缺少了建立联系这个环节,那么现在回过来,我们说这个老师拿着一瓶橘子水进去,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个教学导入算比较成功的,那这个成功的教学导入你们不能够你也经常去用,你能不能够第一节课说:“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同学们大声热情的回答:“橘子水。”可以。第二节课,你又拿出来,“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可能两三个声音没好气的说:“橘子水”。第三节课,你如果还敢拿出来,“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可能下边就说:“神经病来了,我们快走。”东施效颦,我讲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其实,不管你是任何学科的老师,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教自然,你不一定都要用这个橘子水进行导入,但是教学导入的四个环节是我们需要的。比如说需要引起注意,需要引起探究兴趣,需要组织指引,需要建立联系,这就是在课中观察当中,一定要读懂别人。第二就是要置身其中,发挥教学想象力。发挥教学想象力,各位老师,现在请你们,我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听课最认真,观察课最认真?我认为是这样的情况,就是这节课你上了,下节课我也要上你同样的内容,我就会瞪大眼睛、开动脑筋想一想他这个地方怎么上的?如果我来上,我又怎么上?观课议课要提高老师们观察课的课堂效率,就需要所有的老师都要把自己摆在这样的位置,不论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你听的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你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琢磨琢磨,包括你在下面这个时候听我的报告。你能不能这样想一想,“陈大伟,你在那讲,我告诉你,我要想一想我怎么样能够比你讲得更好”。如果你在这样听的话,那可能你就会瞪大眼睛思考并且批判,这就是置身其中,用我们的教学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那么,重要的是想如果我来教,我会怎么教?如果我来教,我能怎么教?第三一个我们提倡,在观课议课过程当中,观课的过程当中,要当好上课老师的助教,什么叫助教?过去是在听课评课的时候,经常是你上课我听课,听完课我评价,现在我们提倡改善这种关系,不是你上课,我评价,而是你上课我帮助你上课,怎么帮助?比如说在上课老师讲课的时候,你不要去影响上课老师,不要影响周围的同学。如果上课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那么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不会小组合作学习,你这个时候可以干什么?你可以转身过来,比如说你可以看这四位同学,如果他们已经在小组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了,你就可以观察他们,研究他们;如果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小组合作学习,你可以干什么呀?你就可以提醒,你们几位同学,这个时候老师要求明确学习任务,你可以提出要求,这样你第一个说,你第二个说,你第三个说,你好好听,听他们的意见,等一会你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在小组去交流。好,让这四个同学讨论起来,再转过身来,这边又有四位同学,你又可以这样组织起来,这样,一个课堂上如果有了三到四位观课老师,各照顾七八位同学,这就有二十多位了,然后上课老师再照顾二十多位,坚持做几次,这个班就会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们要提倡一个观课中的转身,观课中转身,怎么转啊?过去我们的任务是要发现优缺点,现在要发现故事,发现联系。过去我们是评价已发生了的课上的成功不成功,现在的任务是,对这堂课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思考,我们开创未来。过去是我观摩你的教学,今天我要研究教学,同时促进教学。这是有效观课,然后有效议课,我们怎么来议课?教学观课议课以后,怎么进行教学反思和再造?这些问题我们留在后边再和大家一起讨论。好,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学习体会
桂果中学 朱卉川
今天听了我校赵勇主任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的讲座,收获很大。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主要教学功能和基本要领,指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新课程下的一些新的组织模式的技能等开展指导,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借鉴。如何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