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时间:2019-05-12 18: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一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二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三备)

主备人:张明镜

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一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能结合实例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3、结合我国地形与气候知识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4、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常见的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通过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地区和造成危害。

2、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四、学法指导:本节知识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密切,温故知新法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要在课前复习板块构造学说。我国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内容。本节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结合生活中所看、所想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教材,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这种自然灾害一般在什么地形类型发生较多? 学生:山区。

教师:对,这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如若我们遇到自然灾害就能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推进新课(1)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视频):我国遇到过一些灾害,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自然灾害,那究竟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4—55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分为哪两类?各包括什么自然灾害?

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

【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读图教材第54页图2.46。图2.47。分组讨论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区别。

4、交流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及造成的损失。(分组探究:完成第56页活动。)

5、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略)

转承:我们已经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类型,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师: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文字内容总结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学生派代表展示成果。(略)

教师:读教材第56—57图2.48和图2.49,完成第58页活动。学生合作探究,分组合作完成。各小组展示成果(略)转承:面临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

(三)防灾减灾

教师: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59也图文资料,总结我国政府为防灾减灾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组学习,总结我国政府为防震减灾采取的措施。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精讲点拨(略)完成60页活动。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常见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分布:

(1)、气象灾害:干旱(华北春旱)

洪涝(南方)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全国,除青藏高原)

(2)、地质灾害:地震→(全国都有地震带,台湾、西南多地震)

滑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泥石流

2、特点:

(1)、种类多(2)、分布广(3)、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4)、受灾严重

三、防灾减灾

四、防灾减灾的环节

1、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2、建设防灾工程

3、做好灾前准备工作

4、及时救援与救助

五、加强灾害自救能力

第二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 •

•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 教学过程: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

【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

【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大家看课本P54展示的几张图片,这些就是属于气象灾害,它是由大气引起的,对我们人类的生命财产等造成损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破坏农作物的正常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干旱;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台风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而造成的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带来大风、雨雪等,形成灾害。这些呢,就是常见气象灾害。那地质灾害有哪些?我们看到P55的三幅图片,地震、滑坡、泥石流。

【师】学习了解了我国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我们看到书本p56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完成p58活动题的第一题。

【生】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

【师】请大家看世界板块图回顾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生】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师】请同学在图2.49中找出我国地震的分布状况。【生】略。

【师】找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分布区并谈谈形成原因。【生】回答。

【承转】我们通过分析看图,可以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第二个特点,分布广。下面继续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多地发生灾害,同一地区发生多种灾害,同一灾害多地发生。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发,而且受灾严重。大家看下阅读材料,“2010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危害严重。

【小结过渡】所以,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受灾严重的特点。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阅读课本58页到59页,找出来。从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成就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防灾减灾的环节。第一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第二建设防灾工程;第三做好灾前准备工作;第四灾时救援和救助。那当我们遇到地震或泥石流时,该怎么办呢?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板书设计】

一、常见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分布:

(1)、气象灾害:干旱(华北春旱)

洪涝(南方)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全国,除青藏高原)

(2)、地质灾害:地震(全国都有地震带,台湾、西南多地震)

滑坡

泥石流 1.特点:

(1)、种类多(2)、分布广(3)、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4)、受灾严重

三、防灾减灾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第三篇:自然灾害安全教案1

自然灾害教育

张 红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1、自然灾害按成因分类(高一必修下册自然灾害分类)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2、自然灾害按成因及分布圈层分

天文灾害: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地面通讯和磁场产生影响。

气象灾害:台风、干旱、寒潮、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等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三、几种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气候灾害:

1、台风: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度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2、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3、寒潮: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的主要灾害天气,由快行冷锋所致,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地剧烈降温,特别是春、秋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危害最大。

(二)地质灾害: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造成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

1、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板块学说:

3、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现象。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

4、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弊: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惨重的灾难,破坏山林、田园和建筑,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

利: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附近地热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成旅游资源。

5、滑坡、泥石流:

(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的地质现象。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3)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4)措施:预报、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自然灾害。2009、3、28

第四篇:初二地理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

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西伯利亚,大致沿东南方向运动。

4、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寒潮影响我国除

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

5、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但也可环境旱情,如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过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活动二:展示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和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我国超过8级的大地震位于哪几个省区?

超过8级大地震位于、、、。

从图中可看出台湾省发生的地震最多。

3、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为什么?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的山区,以

最为集中。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地带,地面崎岖,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承转: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防灾减灾呢?

(三)防灾减灾

活动三:结合课本59~60的图片

1、这几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防灾减灾措施)。

2、掌握常见的避灾方法;地震的预防,泥石流的预防

3、救灾时感人画面,提高珍惜生命意识。[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我们只要注意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就能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3.防灾减灾 教学反思:

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 发展,才能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第五篇:1、《阳光》集备教案

《孟母断织劝学》集备教案

一、备课标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7、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二、单元总目标及单元训练重点 单元总目标:

1、在朗读课文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对“爱”的感悟和体验,体会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敬爱革命前辈、继承革命传统的感情。

单元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结构规律自主探究,合作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敬爱革命前辈、继承革命传统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阳光》是语文出版社S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写佳子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的事,赞扬了佳子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整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

四、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理解上不会有较大难度。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强,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来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五、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茵、坪、射”等13个生字。会写“乌、作、却”等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乌黑、作为、怀里、房门、闪闪发亮。学习新偏旁单耳刀、户字头和包字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过程与方法:在读文的过程中学会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理解“阳光都跑到我心里去了”的含义,教育学生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教学重点:

1、认识13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

六、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七、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描述:清晨,小鸟在天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啊!多好的天气,多美的景色!是阳光给我们带来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就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课文《阳光》

板书:6.阳光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描绘出一副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自然走进课文,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检查自己预习时候画出自然段对错。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预习时候画出的生字.【设计意图】学生先在整体感知课文中认识生字,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后,交流汇报是怎么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总结提示识字方法。(1)比较字音识字。如:平——坪、兰——烂、查——喳。(2)比较字形识字。如:苗——茵、社——礼、楼——搂。

4、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设计意图】学习识字方法的同时,要学会总结,交流,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识字方法。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句子,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3、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包、乌、作、坐)

【设计意图】学习读懂课文的同时,还要学会写字。读写结合。

五、总结:谈收获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养成良好的梳理知识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体会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理解“阳光都跑到我心里去了”的含义,教育学生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听写.2、讲讲课文大致内容.二、学习课文

1、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讲一讲你喜欢的原因。

3、汇报学习.4、理解奶奶说的话:“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

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学生自由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同学间能相互解决的尽量解决,然后重点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佳子为什么要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2)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3、尝试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学会思考。

五、总结全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奶奶虽然没有得到阳光,但是她感受到了佳子的孝心,佳子的孝心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奶奶的心,希望同学们都能向佳子学习,要懂得小孝敬老人。

六、作业:背诵第二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6.阳光

佳子 奶奶

下载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节 动物1

    第四节 动物(一)1. tiger 老虎 2. lion 狮子 3. horse 马 4. fox 狐狸 5. mouse 家鼠 6. fish 鱼 7. crab 螃蟹 8. dog 狗 9. pig 猪 10. cat 猫......

    自然灾害教案

    材料 1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 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

    自然灾害 教案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

    记叙文写作集备教案1

    16寿宁六中 初一语文作文教学集备教案 《记叙文写作》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 2、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

    第四节鱼_教案

    第四节:鱼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鱼类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鱼的外形和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鱼的共同特征......

    《第四节 鱼类》 教案

    《第四节 鱼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水中生活的动物类群有哪些,并能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3.举例说明鱼......

    第四节 水循环 教案

    第四节 水循环类型和环节 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各种类型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