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2 18:1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简要分析了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对策,进而提出健全教学信息化的推动和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硬环境和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对策。指出信息化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研究和实践提出实现高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一般途径。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教学信息化;趋势

教学信息化是指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教师借助教学媒介(教学材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起来的系统过程[1]。教学信息化的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观念、运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从而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要求 “把教育信息化纳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近年来,教育部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2]。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校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实验室在承担大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发回来主要作用,高校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不同,受实验设备和实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推行实验教学信息化有一定难度。实现和推行实验教学信息化似乎更难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有力支撑。为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借助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校优质实验资源共享、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相关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对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验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发展,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高校校园网覆盖和接入速度均大大提升,访问互联网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室设备价格大大降低,高校多媒体教室比例极大提高。多媒体电脑、上网本、智能平板等计算机终端形式日益多样化且价格低廉,广大师生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逐渐使移动教学成为可能。另外通过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精品课网络资源和优质的视频公开课。

1、实验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验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科学领域;实验教学成本大大降低;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实验教学。

2、教学资源重复建设。教学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缺乏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部分教师过于担心课件知识产权,不利于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不仅反映在学校之间,甚至在一个学校的不同院系之间也存在。

3、硬件建设与教学需求脱节。教学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中过于追求高标准,没有认真考虑教学实际需求和用途,导致硬件建设投入性价比不高。有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很少使用造成较大浪费。

4、教学管理制度制约。教师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网络互动,这无疑要占用教师的时间。但课酬计算、职称评定等管理制度并未考虑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工作,这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5、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上述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所遇到的瓶颈看,教学信息化基础虽然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配套保障,从而制约了先进信息化设施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实验教学对实验设备、实验场所和时间的依赖性较强;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多局限于教材的电子化、CAI课件的制作等;实验教学模式依然陈旧,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并演示实验步骤(程序)、学生按部就班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对策

实验教学信息化主要依靠两个因素。一是外因,即动力机制,如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育体制、资金投入、教学的信息环境和人文氛围等方面;一是内因,即执行机制,如教学资源生产的电子化(虚拟化)、传输网络化和应用的共享化以及教学过程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等。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推动和激励机制

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氛围,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化的推动和激励机制。

2、加强硬环境和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教学软硬件资源必须根据专业和课程教学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硬环境的建设方面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宽带网络、计算机的购进和配置。在软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首先必须组织和规范有关教师搞好各种教学资源的生产、组织、传送和利用,如开发各种软件平台、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及教学音频和视频)、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案、电子文献(包括图书和报刊杂志)的积累和建设。当然,软资源的建设,可以不拘泥于资源的数据量和体现的形式,但应尽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无缝结合。

3、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

要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成为一个重点[4]。实验教学信息化要求实验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信息技术;不仅要懂得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还要能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本专业信息化实验教学和其他相关研究;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接受信息环境给原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挑战。可见,实验技术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的任务之重。

三、教学信息化是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信息化,通俗地讲,就是以信息环境的支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特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革新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创新举措。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方式。

引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实验室整体规划、资源共享、宏观监控、管理透明的建设目标的最好载体。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能有效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水平,缓解各种矛盾和压力,能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促进实验室的全面发展。将这一工作做好、做扎实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理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 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 [J].现代教育技术,2003(5).[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4] 詹福建,许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共享,促进实验室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 343-345.

第二篇: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1服务机构虚拟化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泛运用,营造出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未来的金融机构将会呈现出显著的虚拟化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现有专用网络与Internet联网,提供服务或设立网站。2服务对象平民化

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更使传统金融机构感受到威胁。同时,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使得金融机构推出小额理财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小额理财成为可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将更为强烈,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也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可以说现实的激烈竞争和居民的金融需求要求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平民化,而互联网技术又使得这一趋势成为现实,未来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服务将会向着更加平民化的趋势发展。

3金融机构平台化

平台经济实质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大趋势的集大成者。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建立平台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从而具有聚集各种资源的能力,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通过平台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平台通过不断增加参与者规模并且逐渐改进、完善平台商业模式来为参与者带来更多价值,最终完成平台自身的增值。

面对一个金融需求强烈、客户群体庞大但渠道稀缺的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扩张是必然性战略选择。而同新设机构背后承担的巨大建设成本与人员管理压力相比,构建虚拟化的平台中介,整合渠道与资源,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更是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4金融服务个性化

互联网通过开放、分享、个性化和分布式协作改造着传统金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同时服务的透明度更高,个性化更强,用户体验更好。对于信息化金融机构而言,未来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比拼上,是否有能力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是每个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考验。

以上内容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书籍,转载请标明出处。

第三篇: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姚坦 信息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吸取各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起点上实施“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全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这个发展思路包括国家信息化定义、国家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

(一)关于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关于国家信息化体系及六个要素。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十四字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为处理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

(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0年,形成一定规模和初步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第二步,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政策法规建设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都有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和具体任务。

(五)中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如: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促进信息资源网络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第二,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和调整布局,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尽快形成国家信息网络。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并逐步促进相互间融合。

第三,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第四,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已经启动的“金”字工程,都是国家急需的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必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

第五、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培育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流通,促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

第六,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特别是农业、工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府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第七、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多出科技成果,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第八,研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调整社会信息关系,规范社会信息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认真分析中国国情,总结多年来中国推进信息化的实践经验,以厂原则和发展方向将得到进一步的把握。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是国家统领,要坚持国家主导的方针,国家一定要抓好符合国情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发挥整体优势。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要走自己的道路,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要紧紧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以信息化的思路和技术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的信息化,一定要带动我国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为总的目标,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应用促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上述原则和方向指导下,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推进。

(一)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领域信息化工作

领域信息化是指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相关联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化,诸如金关、金卡等工程,都属于这个范畴。提出领域信息化的意义在于避免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共享,网络联用。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金卡、金关、金税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将财政、税务、金融、外贸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逐步实现网上纳税业务的全过程,完成国税,地税和关税的电子支付,减少或消除纳税中的漏洞。这样的工程项目就典型的领域信息化项目。

推进这一领域信息化、必须将相关业务统筹考虑、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库,对纳税人的资信和纳税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业务的电子监管。

(二)在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导下搞好区域信息化。

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多,当前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建立区域内共享及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库,把静态的、孤立的信息资源变为网络化、可共享的信息资源;

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先进的、适用的、规范的、安全的、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基础网络;

三是要积极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法规标准,又适合本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四是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全面的、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信息化服务队伍; 五是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信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通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小区,创立地区特色,努力构筑推进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三)总结典型经验分类指导推动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L是与物质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

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要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按照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规划目标,抓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三是要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工作。

总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的一项战略任务。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代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努力寻找开展国际合作的共同点,共同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蓬勃发展。

第四篇:高校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浅谈范文

浅谈高校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

来源:http://[ 12-05-13 09:18:00 ]作者:孙锡军编辑:studa090420

当前,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方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合实验技术有了新的希望和活力。自然地,机电一体化实验设备在研制和实验内容、方法的研究方面均须围绕这些要素开展。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性和面向实践应用的特点,根据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对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分析和总结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实验环节的安排要围绕机电一体化各知识点,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实训项目要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进行设置,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据此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安排若干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典型的专题实验项目,使学生对知识要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产生感性的认识,为系统综合性设计和实验奠定基础。实训项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模块分类,其中综合应用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

二、淘汰过时实验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现今开设的实验中有许多已不适应技术的发展。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电类基础课应该以应用为主,现在其他高校早已淘汰了此种方式,采用的是将汇编语言直接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自动运行。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会相应地提示用户,用户只需对汇编程序修改即可。这样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学生可通过选做多个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不用在改错的环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

三、实验方法由教师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法采用析因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相结合,由教师的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实现。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实验设计,是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应用的质的飞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此方法为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主张在“用中学”。这与当前教育“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实践中,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学科知识的相关联性达到真正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这种实验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机电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实验方式为课外和课内相结合,小组和个人相结合课内主要是利用实验平台调试和实现设计的内容;因教学时数的限制,为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验环节教学可利用课余时问进行。这就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室,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因机电一体化实验所涵盖的知识、技能面广泛,多个内容的有机整合组成为综合性实验,可实行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完成具体任务。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团队精神,而且在模块化实验教学的环境中得到了重要的锻炼。

第五篇: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摘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很多高校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力,但收效甚微。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应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三方面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实验教学体系。

2095-3283(2013)09-0150-02

[作者简介]孙国萍,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CJYYB201252、ACJYYB201253);校级青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CKYQ1230)的阶段性成果。

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与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教师教学 “满堂灌”,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审计教学中需要实施审计实验教学。而现在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多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审计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审计专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审计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毕业实践、手工审计模拟实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相结合的“双平台”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审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应该成为审计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与上述审计模式相比较,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毕业实践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审计实践并不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对审计环境的模拟应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应营造仿真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后面三种模式。

(一)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可以在大三开设。在实施实验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某年全年的财务资料;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必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主要的管理制度、验资报告及上一的审计报告等。高校在设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时可考虑利用手工会计实验的资料,但需要注意“审计陷阱”的设计。指导教师在审计模拟实验中扮演多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指导各审计小组进行分工,做好审计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实验课一般是4-5个学生成立一个审计小组,选择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与被审计单位、客户进行有效的良好沟通,负责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审计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选取审计证据,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如何等。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可以使学生利用审计软件、EXCEL帮助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应单独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实验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团队小组PK方式,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战”模拟。实验成绩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审计实验可以按照审计过程分为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其中由指导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抽签决定要做的循环审计,通过选择不同的循环审计来实现项目组实验内容的差别化。

(三)“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参照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实施,注意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在前,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在后。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应提供一到两年的整套典型手工财务数据,还应提供一套电子财务数据,以便把手工模拟实验与计算机审计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经济业务进行“审计陷阱”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发生时间、改变金额单位、改变利润操纵方式后重新编制出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以供不同的实验小组使用。

二、审计实验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忽视审计风险、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问题。因此,高校在设计审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内容。

(一)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但现有的审计实验教材或审计教学软件中对背景资料这部分较为欠缺,很难满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需求,审计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通过审计程序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充实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如何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分别从行业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监管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完善。

(二)考量职业道德

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必须符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而在审计实验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等实训教学内容涉及很少,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引入职业道德判断,可以在业务承接时,通过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判断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并且通过胜任能力进行相应分工,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

(三)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在审计实验中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签字,现有的审计实验设计更多注重审计过程,而轻视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内容的设计。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增加指导教师或项目经理对业务执行时的指导、监督与复核,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落实到实处。

三、审计实验课程设置

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有的高校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引入审计案例;有的是进行单项实验,如函证等;有的是进行综合审计实验,如手工审计实验或利用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逐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单项审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审计实验,有条件地可以再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

(一)单项审计实验课程

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单项审计实验课程。单项审计实验课程无需单独开设,可以在审计学课程中结合审计知识点来进行单项审计实验,为跨专业综合实验打基础。单项审计实验既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也可利用审计学实训平台。另外,对综合审计实验中进行审计风险评估、职业道德培养等有难度的内容,可以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开展,通过设计不同的审计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便于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二)综合审计实验课程

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学生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毕竟是孤立的知识点,学生需通过综合审计实验课程所提供的仿真模拟环境,来了解如何针对一家企业完整地进行审计,掌握完整的审计流程。综合审计实验课程在设置时可采用手工模拟审计实验或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或“双平台”审计实验。

(三)跨专业综合实验

跨专业综合实验可以把审计实验嵌入整个ERP流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进行校外实习。ERP强调各管理职能环节之间的集成化、协调化和系统化。在已经进行了ERP实验的前提下,审计实验教学可基于ERP环境,围绕ERP系统的模式规划审计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审计在整个经济管理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了解和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未开设ERP实验的学校,可以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推荐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高校在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审计实验内容、课程和教学模式等。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单项审计实验到综合审计实验,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审计实验嵌入到ERP沙盘实验中,或者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恰当的实验内容。

[

下载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

    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外在的结构形式维系着高校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终极目标的角度看,高校中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服务于教......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报告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报告 在我国,由于传统物流行业中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

    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hslt 上传时间:2005-8-10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1、集成化数据库、系统模拟、人工智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单项技术在农业......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和思考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暑假高级研修班时间:8月18日上午地点:华中师大主题: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和思考 主讲人:吴砥教授(湖北省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QQ 4536601913554......

    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 王自强 (邢台学院体育系 河北 邢台 054001)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高效性、精确性和良好的交互性,在实践中又得到了很好......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高校应建立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当然,我国高校教学管......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及发展趋势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及发展趋势摘要: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事关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