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章 教学(下)+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八章 教学(下)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3)教学的基本程序。
考纲链接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3.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1)个别教学制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2)缺点在于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有限,教学速度慢、效率低。
4.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制成固定的班级,由固定的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一节课一节课地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6.班级授课制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1)缺少灵活性,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7.分组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分组教学制的优点是它更适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2)其缺点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分组后产生的副作用很大。
8.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9.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10.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①根据教学任务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②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和数量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③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11.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2.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1)现场教学:是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等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是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通过个别指导,指导不同作业等方式进行的。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14.备课。
(1)备课的意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2)备课的要求:①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15.上课。
(1)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2)一堂好课的标准: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正确的教学内容;③恰当的教学方法;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16.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7.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18.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1)测验与目标。
(2)试题的类型:供答型,要求学生对教师规定的问答题、解答题做出解释;选答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答案。
(3)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试题的难易程度。
(4)评价的方式有考查、考试两种,记分有百分制和等级制。
1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
2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画》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5.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A.唐代B.宋代C.清末D.新中国成立后 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B.华虚朋C.帕克赫斯特D.克伯屈 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 1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B)。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1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属于(D)。A.个别教学法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法D.道尔顿制
13.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A)。A.课外辅导B.钻研教材C.了解学生D.考试 1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6.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A.了解学生B.阅读参考书C.上网D.制订教学计划 17.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是(C)。
A.教师B.教学内容C.学生D.教学方法 18.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榜样 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20.(B)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 21.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
2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2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25.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2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D)。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27.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和考试B.考核和考试C.考查和考核D.检查和评价 28.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29.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30.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31.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2.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B)。
A.形成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
33.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34.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3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B)。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
3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37.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
38.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B)。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 39.检验和考试应把握(B)。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40.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D)。A.内容型B.形式型C.方法型D.综合型
41.完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的分组方法是(A)。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目标分组D.作业分组
4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43.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D)。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4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45.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D)。A.特长学生B.优秀生C.后进学生D.每个学生 46.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_教学组织形式_。
2.在古代的东西方,个别教学制是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到19世纪中叶,_班级授课_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3.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_产婆术_”。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l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5._个别教学_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6.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_分组教学_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7.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_内部分组_。
8.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_跨学科能力分组_。
9.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_道尔顿制_。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_复式教学_。
11.调动学生学习的_主动性_是启发的首要问题。12._理解_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13._备课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14.上好一堂课首先要_备好课_。
15.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_布置课外作业_等。16.课的_结构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17.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_教学方法_和教学对象的制约。18.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可以把课分为_单一_课和综合课。
19.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_复习课_。20.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课的类型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_检查_课。2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包括_钻研教材_、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2.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教学大纲(课程标准)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3.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_课时计划_。24._备课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上课_。
26.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_各种类型练习_。27.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和_选答题_两大类。28.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难易程度_。
29.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_效度_、区分度和难度。30.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_等级制_两种。
3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_自我评价法_。3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有_考查_和考试。3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_测验_。
34.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_陈述式试题_。35.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_填充题_。
3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_综合型_。
37.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_学习内容_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38.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_问题化策略_。
39.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_综合_式。40.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_班级授课制_。41.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_作业_。42.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班级教学_。
43.“父传子”、“师带子”属于_个别_教学方式。
44.课外辅导一是要做好学生的_思想教育工作_;二是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三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
4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_上好课_。
三、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租达到一定质量。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③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④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③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④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缺少灵活性。2.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备课的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钻研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②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他们的方法和习惯等,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③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写好三种计划。①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的总要求,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列出一学期教学内容的章节或课题,每一课题的教学时数,需要用的教具,参观、实验等重要的联系实际活动的安排,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等。②单元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③课时计划,即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4.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答: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作业对于巩固上课所讲内容,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作业过难或过多,会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5.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1)观察法。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
兴趣、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2)测验法。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3)调查法。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问卷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的调查题要求学生笔答以获取有关评价资料的方法;交谈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态度和课后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4)自我评价法。主要方法有:运用标准答案,运用核对表,运用录音机、录像机等对自己作出评价。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7.简述课的结构。
答:(1)课的结构的内涵。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
(2)课的基本组成部分。①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②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③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④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⑤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8.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答: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堂好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具体内容如下: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正确的教学内容;③恰当的教学方法;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9.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答: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及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作用。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兴趣、需要的推动和支配,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10.某校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始按高一的学业成绩、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
答:提示: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分组教学等。
11.某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分配到一中学教初中化学,他每节课尽心讲授,渴望将其化学才智传给学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埋怨教师讲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老师责备学生太笨,自己的苦心得不到回报。试以教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
答:这个案例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另外,这个教师也没有掌握好教学规律。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备课要备学生,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12.在一年级的一次音乐课上,一位老师满怀信心地要上好这节课。她动情地对同学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的歌”,接着她就轻快地弹起《小鸭子》来。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琴声刚起,教室里有一多半的学生高声地唱了起来。老师一下慌了手脚,没想到这么多孩子已经学过,勉强再教下去,没有新鲜感;不教下去,还有一些孩子根本不会唱。
你认为这个课例反映了教学中怎样的现实情况?请作具体分析。
答:提示:教师备课不备学生,一厢情愿地上课。如果课前做了调查,备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教学,取得实效。这说明备课研究学生很重要。13.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答:(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恰当的教学方法;(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4)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5)正确的教学内容。
四、论述题。
1.试评析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的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它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影响相当广泛。
看待班级授课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局限性,这才是正确态度。(1)班级教学的优点:①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③它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⑥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④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⑤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⑥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2.试述五种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设计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
(1)个别教学制。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个别教学制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因而在个别教学中,即使是同时上学启蒙的学生,他们各自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教学效率比较低。
(2)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上课制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它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3)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道尔顿制的显著优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因为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与作业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不到系统知识。而且道尔顿制要求有较好的教学设施与条件,这是一般学校都不具备的。(4)分组教学制。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先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类型,后又发展了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形式。分组教学的最显著的优点是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①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②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③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5)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3.试述设计教学法。
答: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
(1)设计教学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①生产者的设计。生产者的设计也称建造设计,以生产某物为目的,用物质的形式去体现一种思想或观念。②消费者的设计。消费者的设计又称欣赏设计,以消费为目的。克伯屈认为儿童“非常活跃地消费、吸收和享用别人所生产的东西”。如欣赏别人的画、.演出或文学作品等。③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澄清某种理性的困难,如阳光对植物的影响,鸟儿为什么会飞等等。④练习的设计,或称具体学习设计。它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一种或某一程度的技能或知识,如学习读、写、算等。
在上述四种设计中,以生产者的设计为重点。它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同对,这四种设计的分类不是固定的,一个具体的学习单元经常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设计不仅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
(2)设计教学法的步骤。根据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必须使目的具有教育的价值。而四个步骤的实行则以学生为主,由他们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并且这四个步骤只是逻辑上的,而非次序上的。
(3)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对英语国家的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
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4.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谈谈你对什么是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理解。(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可以如何得“法”。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答:教育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目前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改革,以有效发挥其功能。(1)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①评价的价值取向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教学能力与学习成绩,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②评价标准较单一。评价标准机械单一,有一种“一刀切”的现象,即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与学生,过于强调其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③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对忽视。④评价方法单调,对一切进行量化评价。现行中小学教育评价中有一种将一切都想量化评价的趋势,可事实是很难做到的。⑤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2)对中小学教育评价进行改革的策略。针对先进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改革的主要策略有:①充分认识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评价时,要认识到教育评价不仅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还有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而后两个功能是更为重要的。②实现教育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的成果等,还要对其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以促使其多方面发展。在评价方法上,要克服单一的、量化的评价方法;要以质的评价统整,与量的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的评价方法。③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在教育评价中,要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对不同的教师、学生或学校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评价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提高评价的效果。④实现评价的主体性,重视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中,要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对自身的评价当中,发挥其积极性。
6.一项旨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开出了一节名为“找圆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见到过哪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在纸上画圆,并让每个学生把画好的圆剪切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圆纸片。怎样找到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褶痕的交叉点就是圆心。”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了圆心。问题:试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答:(1)这位老师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与实验的意图相一致的。(2)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肯定的。(3)但是,教师的指导限制了学生的学,假如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找圆心的办法,则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7.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答: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8.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答:(1)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
(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9.新学期开始,A中学采取了新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鼓舞和激励。他们用标准分、趋向分取代了原始分。由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由绝对到相对、由重结果到重过程。通过比较标准分,使基础较好的同学,尤其是尖子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优势,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趋向分主要是看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的变化趋势,承认差异,区别对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自信心。下面与部分师生家长谈话的内容是很好的说明: 甲同学:“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按趋向分排名我却位居中游,原因是我的成绩与原来比没有什么变化,这样一来使我失去原来的优越感。从前我从来没认为我的学习会有什么问题。通过趋向分我才发现我和别人相比也存在着不足,使我认真地研究了我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提高自己的成绩。”
乙同学:“我是一名差生,一到考试我就怕!最怕的是年级排大榜,因为每次我都排在后面。每次都少不了妈妈的一顿骂、爸爸的一顿打。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就担心,往往考得更不好。这次考试老师说不排名次,只比谁进步大!我不但没紧张反而感到非常高兴,结果趋向分我竟然排在了前面。还得到了进步奖!虽然我的学习成绩还不是很好,但是我却让大家看到了我的进步。这次考试爸爸妈妈不但没有打骂我,还给我做了一桌好吃的。我非常高兴,同时也使我有了学习的信心,我相信下次排名我还能排在前面。” 试从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1)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2)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它在很多方面会制约课程改革甚至影响课程改革的成败。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时,首先必须理清有关评价的理念。①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②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③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④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⑤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⑥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⑦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3)案例体现了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这些评价方式或许还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但是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教育一线的学校和各位教师能够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来培养和评价学生,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亦能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改进。
第二篇:2014实战演练题目
请各参赛队从如下题目中选一个进行,以国赛论文格式提交。9月6日下午3点答辩,地点另外通知!
问题A:车辆右行
在一些规定汽车靠右行驶的国家(即美国,中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除了英国,澳大利亚和一些前英国殖民地),多车道的高速公路经常使用这样一条规则:
【要求司机开车时在最右侧车道行驶,除了在超车的情况下,他们应移动到左侧相邻的车道,超车,然后恢复到原来的行驶车道(即最右车道)。】
1.建立和分析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靠右行驶”在轻型和重型交通中的性能(即低负荷和高负荷),以及“靠左行驶”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2.你可以研究交通流量和安全二者间的平衡,最高或最低车速限制的作用(即,过低或过高的车速限制),和其它在这个问题陈述中没有明确说明的影响因素。
3.这条规则能否有效地提升交通流量?如果不能,请分析并建议一个替代方案(可能和上述规则的类型完全不同),这个方案可以提升交通流量,安全性,和/或您认为重要的其他因素。
第三篇:灭火实战演练方案
消防灭火实战演练方案
安全技术部
二0一一年八月
技术标准文件
一、演练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火灾的自救能力,掌握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及扑灭火灾的技能,同时培养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真正做到“四懂四会”,安全技术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一次灭火实操培训。
二、演练时间
2011年8月12日10点00分开始。(如下雨则延迟至下午或13日)
三、演练地点
公司前大门外路口空地。
四、参加演练人员
生产调度部除当班作业人员及首站人员外,其它生产及维修一线员工全部参与。
五、演练科目
1.ABC干粉灭火器使用原理与使用方法。2.石棉被灭火使用方法。3.初起火灾扑救实操。4.火场应急疏散与自救互救方法
六、演练方案 1.现场准备
现场准备二只铁桶,4只ABC干粉灭火器,2张石棉被。用废弃碎布点燃模拟初起火灾,现场演练人员轮流使用灭火器扑灭;演练完灭火器项目再进行石棉被扑灭初起火焰项目演练。为确保安全,火桶旁边由安全部费荣明持灭火器现场警戒,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现场指导纠正员工使用动作要领。
2.ABC干粉灭火器灭火演练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干粉灭火设备中,灭火时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射出,形成一般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干粉与火焰接触时,便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将火焰扑灭。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拨出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另一只手把压把按下,干粉即可喷出。灭火时,要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由近而远,向前推进将火扑灭,同时要注意不要遗留残火。油品着火,灭火时不要技术标准文件
冲击液面,以防液体溅出而造成扑救困难。
干粉灭火器演练内容:演练人员由20米外持灭火器奔向火场进行灭火,由上风向接近着火点,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人员排队分二队依次进行,灭火时注意安全,如不能及时灭火的,由费荣明马上进行指导补救。
2.石棉被灭火演练
石棉被灭火原理主要是窒息与隔离灭火,适用扑灭各种容器的罐口、桶口、油罐车罐口、管线裂缝的火焰以及地面小面积初起火焰。
石棉被灭火演练内容:演练人员由20米外持石棉被奔向火场进行灭火,由上风向接近着火点,展开石棉被覆盖铁桶口扑救初起火灾。人员排队分二队依次进行,灭火时注意安全,如不能及时灭火的,由费荣明马上进行指导补救。
七、总结讲评
演练完毕后集合进行讲评,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定完成时间、定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技术标准文件
第四篇: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演 练 方 案
为确保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援助力量能够 “快速反应.互相配合.统一指挥.有效处置”,进一步提高关家沟联合站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消防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和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3.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熟悉发生火灾事故,规范联合站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处置程序,完善应急机制。
4.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联合站、消防中队和参与单位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我站应急处置能力。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联合站职工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应对能力。
二、演练组织机构
下寺湾采油厂关家沟联合站
Tel:0911-4227551
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领导小组总指挥:王长平
电话:*** 策划部:张明亮
电话:*** 保障部:乔文刚
电话:*** 评估组:李瑞龙
电话:664595 参演人员和队伍:联合站全体职工、消防中队执勤人员
三.演练情景事件设计
由于1#储油罐排水管线1-2级闸阀间腐蚀,发生原油漏失,水处理工和巡检工在处理过程中引发火灾,1人灼烫伤。
四、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2015年6月24日
2.演练地点:关家沟联合站
3.演练区域:联合站 五.演练流程设计
1、岗位人员就位,指挥长汇报准备情况。
2、受邀厂领导讲话,宣布演练开始。
3、事故发生。1#储罐发生初起火情后,罐区巡检工、水处理工利用就近灭火器材无法控制火情,其中1人被灼烫伤,立即用消防手动报警器和对讲机报告监控室,逃生过程中脚腕扭伤。
3.接警。监控员接警后,通过视频监控核实火情,根据火情级别,立即用对讲机报告站内值班领导,并调整视频画面监控
下寺湾采油厂关家沟联合站
Tel:0911-4227551
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起火点。
4.警情判断启动响应级别。
报警。王长平得知着火后立即:令站长助理立即向消防中队(4562119)报警。
5.应急启动。
调度拉响报警器,启动二级应急预响应预案。
5.1中心人员到位。(安全负责人:张明亮、信息负责人:李宏利、联络负责人:乔文刚)。现场指挥到位。5.2信息网络开通。通信联络组立即就位监控室,通知管输管输泵站立即停泵防范、上报安全环保质检科、主管领导。
5.3应急资源调配。调度负责打开应急物资库、安排启动本站应急车在应急车停车位待命。6.救援行动。
消防中队赶到,经现场侦查、听取现场情况汇报,消防中队负责人部署现场救援。
6.1人员救助。救护组(付油工)迅速迅速核对清点人数,做好人员救助准备。6.2工程抢险。
6.2.1固定灭火控制室消防人员启动消防水幕对储罐实施喷淋降温。
下寺湾采油厂关家沟联合站
Tel:0911-4227551
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6.2.2安全员指挥撤离站内所有非救援车辆。
6.2.3现场指挥令3号消防车出2支泡沫枪,对火点进行灭火。同时令4号消防车用车载水炮对1号2号储罐及周围管线进行冷却。
6.3警戒与交通管制。
6.3.1磅房工作人员,从应急物资库取出警戒带和信号旗对下行车辆实行交通管制;
6.3.2门卫从应急物资库取出警戒带和信号旗对上行车辆实行交通管制。
6.4医疗救护。救护组(付油工)迅速从应急物资库取出担架及急救物品转移伤员至应急车送往县医院。
6.5人员疏散。司炉班组人员立即组织管输公司、加油站和周边住户及无关人员向安全区域疏散。
6.6环境保护和现场监测。监控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和气体探测仪密切注意现场火情事态发展,做好周边森林植被和环境保护的监测,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现场指挥汇报。7.事态控制(Y)
经过10分钟的灭火战斗,火灾被完全扑灭。消防中队现场查看已无复燃可能后,更换漏油阀门,堵漏成功后确认事态得到控制。8.应急恢复
下寺湾采油厂关家沟联合站
Tel:0911-4227551
消防实战演练方案
8.1现场清理。由副站长组织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工作;
8.2解除演练区域警戒;
8.3善后处理。统计相关数据;恢复相关设备正常状态;
8.4事故调查。联合站配合消防中队展开事故调查。9.应急结束(关闭)。集合全体参演人员、车辆,向相关人员部门通报信息;现场指挥向领导报告演练结果。
六、总结、评审
1.专家、领导现场评审;
2.联合站召开演练评估总结会议,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七、改进
1.改进行动。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改进。
2.跟踪检查与反馈。根据实际情况,由安全副职在规定的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对处置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做出改进。
演练编制时间:2015-5-2 演练审批时间: 演练审批单位:
演练编制单位:关家沟联合站
下寺湾采油厂关家沟联合站
Tel:0911-4227551
第五篇:食物中毒实战演练方案
食物中毒实战演练方案
我市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区,而食物中毒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都较为严重。为正确应对和有效处置群众性食物中毒,保证演练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的危害,检验各级政府的指挥、协调能力,考核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机构、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市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实战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XXX XX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XXX XX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XXX XX市卫生局局长 XXX XX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员单位: XX市、区卫生局 XX市、区公安局 XX市、区交通局 XX市、区教育局 XX市、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XX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XX市、区人民医院
此次演练由XX市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市卫生局具体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市和承担演练任务的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及公安、交
通、教育等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三、演练时间和地点
本次演练以区为单位进行,在XX区随机抽选一所中学为模拟群众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点。演练时间一天,于XXXX年XX月XX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安排,由市卫生局另行决定。
四、演练前的准备
1、在演练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演练消息,并在演练结束后向社会公布演练情况。
2、参与演练的车辆应标识“演练”标志。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确保人民生活、工作秩序的安全。
3、召开实战演练领导小组成员协调会,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演练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
成。
五、演练内容 各级政府的指挥、调度和协调以及应急反应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的组织领导;应急队伍组建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部门间协调配合等情况。
六、演练组织与技术要求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物中毒调查、处置、救治工作的反应速度及应急能力;及时向当地政府和领导小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情况,下达科学的应急处置指令等。
2、医疗机构:对中毒者安排好转运及救治工作,提出相应的救治方案,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收集、会诊、明确诊断等。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查明中毒区域和人群;
(2)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
(3)与医务人员一道核实诊断,并出具食物中毒检验报告;
(4)开展内外环境消杀灭工作;(5)写出书面调查报告。
4、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1)现场卫生学调查,对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水源等予以控制;
(2)违法证据的收集,制作执法文书;
(3)中毒的控制,根据要求没收、销毁相关食品或食品用工具;
(4)行政处罚和提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建议;(5)对食物中毒应急反应、应急处置进行督查;
(6)写出全面的实战演练报告。
5、教育部门:
(1)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处置工作;(2)做好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稳定工作;
(3)督促学校整改措施的落实。
6、公安部门:(1)维护学校治安环境;
(2)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确保救治车辆安全畅通。
7、交通部门:
(1)根据需要,紧急调用处置中毒救治人员所需车辆;
(2)按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七、食物中毒案例
(一)基本情况
XXXX年XX月某日18时10分,XX区XX学校有880名学生就餐,于当日21时20分部分学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四肢麻木,少数学生有紫绀等症状,共
计420人入院治疗。
(二)流行病学资料
1、中毒潜伏期为3小时-5小时;
2、中毒学生有共同进餐史;
3、中毒学生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无传染性。
(三)卫生学资料
1、发病当餐进食的食物有:红烧豆腐、回锅肉、四季豆炒肉、白菜汤、米饭。
2、经询问当事炊事员,承认四季豆炒肉是分成三锅炒,其中有一锅较多并炒的时间稍短,四季豆有些生硬(只有7成熟),三锅混匀后分发给学生食用。
3、现场未找到亚硝酸盐,在剩余的四季豆炒肉中发现有生硬的四季豆。
八、中毒事故处理
(一)学校医务室
1、立即将中毒事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2、拨打120,护送中毒人员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二)区疾病控制机构
1、立即报告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接到报告后,派出人员以最短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按照《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的要求进行个案调查;
(2)向中毒者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病人的潜伏期、症状、体征、发病人数,呕吐物、排泻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
(3)了解72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
(4)确定中毒餐次,初步确定中毒食物类别,可疑食品。
3、采集呕吐物、排泄物实验室检查。
4、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三)区卫生局、区“应急办”
1、立即报告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应急办”,启动食物中毒处置应急预案。
2、组织、协调调查、处置、救治工作。
(四)区政府
1、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中毒情况,随时掌握事态的发展与控制情况。
2、统一指挥、协调卫生、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做好各自的工作。
3、安抚好中毒学生及其家长,稳定社会秩序。
(五)区卫生监督机构
1、及时将情况上报区卫生局及市卫生执法监督所。
2、现场卫生学调查,对学校食堂的相关证件、卫生管理、加工经营过程卫生及相关卫生设施、原辅料的贮存、个人卫生等进行卫生学调查,特别是对就餐食物情况,作为重点调查。
3、现场制作执法文书。(1)现场检查笔录;(2)制作监督意见书;
(3)制作询问笔录,针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法人代表或中毒者,其他相关人员,围绕
造成该起食物中毒的有关内容逐一询问。
4、收集影、音、像证据,现场勘验。
5、抽样或采样送检。
6、中毒的控制。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2)收集可疑食品或中毒的呕吐物、排泄物以备检验;
(3)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7、行政处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学校给予行政处罚。
(六)区医疗机构
1、对症治疗。
2、协助流调和采样工作。
3、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化治疗。
(七)区公安、交通部门
1、确保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置、救治工作的道路畅通。
2、中毒现场的秩序维护。
3、根据需要调派车辆予以支援。
(八)区教育部门
1、抓好学校内部管理工作。
2、积极配合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九)市卫生局、市“应急办”
1、立即将中毒情况报告市政府、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应急办”。
2、立即派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人员到现场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和食物
中毒控制工作。
3、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对中毒事故进行会诊和提出救治方案。
4、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5、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十)市卫生执法监督所
1、将中毒事故的情况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市“应急办”和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
2、立即派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指导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做好卫生学调查、违法证据的收集、食物中毒的控制等。
3、加强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置、救治工作的巡视、督查与指导。
(十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立即将中毒 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市“应急办”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立即派出人员到现场指导区疾控中心开展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等。
3、指导各类样本的采集和检验。
九、评估
(一)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指挥系统的快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是否成立了处置
小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
(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1、反应速度是否快捷;
2、开展卫生学调查的及时性、全面性;
3、调查取证、查封有关食品程序的合法性;
4、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及条款引用和处罚幅度是否合法。
5、是否认真履行在食物中毒调查、处置、救治中的卫生执法监督职责。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突发事件报告网络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开展流调工作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是否全面;
3、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是否科学、规范。
(四)医疗救治部门
1、报告是否及时,有无指定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突发公共发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2、对中毒人员的治病方案是否科学、抢救是否及时,用药是否规范。
(五)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
1、反应是否快捷,配合的力度和有效性;
2、在调查、处置、救治工作中道路是否畅通;
3、相关职责是否认真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