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锥曲线教案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等.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锥曲线知识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关学科中的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解决办法:先介绍基础知识,再讲解应用.)2.难点:双圆锥曲线的相交问题.
(解决办法:要提醒学生注意,除了要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还要结合图形分析.)3.疑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解决办法:因为这类问题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所以比较灵活,只能通过一些例题予以示范.)
三、活动设计
演板、讲解、练习、分析、提问.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等,在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中经常见到,为了让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今天来讲一下“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二)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1.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
设圆锥曲线C∶f(x,y)=0与直线l∶y=kx+b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AB|为:
(2)若弦AB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
A、B两点,旦|AB|=8,求倾斜角α. 分析一:由弦长公式易解. 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
∵
抛物线方程为x2=-4y,∴焦点为(0,-1). 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0),即y=kx-1. 将此式代入x2=-4y中得:x2+4kx-4=0. ∴x1+x2=-4,x1+x2=-4k.
∴ k=±1.
∴|AB|=-(y1+y2)+p=-[(kx1-1)+(kx2-1)]+p=-k(x1+x2)+2+p.由上述解法易求得结果,由学生课外完成.
2.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的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关键是建立所求量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相应的最值.注意点是要考虑曲线上点坐标(x,y)的取值范围.
例2 已知x2+4(y-1)2=4,求:(1)x2+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
将x2+4(y-1)2=4代入得: x2+y2=4-4(y-1)2+y2=-3y2+8y
由点(x,y)满足x2+4(y-1)2=4知:
4(y-1)2≤4
即|y-1|≤1.
∴0≤y≤2.
当y=0时,(x2+y2)min=0. 解(2):
分析:显然采用(1)中方法行不通.如果令u=x+y,则将此代入x2+4(y-1)2=4中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借助于判别式可求得最值.
令x+y=u,则有x=u-y.
代入x2+4(y-1)2=4得: 5y2-(2u+8)y+u2=0. 又∵0≤y≤2,(由(1)可知)∴[-(2u+8)]2-4×5×u2≥0.
3.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它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
例3 在抛物线x2=4y上有两点A(x1,y1)和B(x2,y2)且满足|AB|=y1+y2+2,求证:
(1)A、B和这抛物线的焦点三点共线;
证明:
(1)∵抛物线的焦点为F(0,1),准线方程为y=-1.
∴ A、B到准线的距离分别d1=y1+1,d2=y2+1(如图2-46所示).
由抛物线的定义:
|AF|=d1=y1+1,|BF|=d2=y2+1.
∴|AF|+|BF|=y1+y2+2=|AB|. 即A、B、F三点共线.(2)如图2-46,设∠AFK=θ. ∵|AF|=|AA1|=|AK|+2 =|AF|sinθ+2,又|BF|=|BB1|=2-|BF|sinθ.
小结: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
4.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一般可用两个方程联立后,用△≥0来处理.但用△≥0来判断双圆锥曲线相交问题是不可靠的.解决这类问题:方法1,由“△≥0”
与直观图形相结合;方法2,由“△≥0”与根与系数关系相结合;方法3,转换参数法(以后再讲).
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可得:y2=2(1-a)y+a2-4=0. ∵ △=4(1-a)2-4(a2-4)≥0,如图2-47,可知:
(三)巩固练习(用一小黑板事先写出.)
2.已知圆(x-1)2+y2=1与抛物线y2=2px有三个公共点,求P的取值范围.
顶点.
请三个学生演板,其他同学作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解答为: 1.设P的坐标为(x,y),则
2.由两曲线方程消去y得:x2-(2-2P)x=0. 解得:x1=0,x2=2-2P.
∵0<x<2,∴0<2-2P<2,即0<P<1. 故P的取值范围为(0,1).
四个交点为A(4,1),B(4,-1),C(-4,-1),D(-4,1). 所以A、B、C、D是矩形的四个顶点.
五、布置作业
1.一条定抛物线C1∶y2=1-x与动圆C2∶(x-a)2+y2=1没有公共点,求a的范围.
2.求抛线y=x2上到直线y=2x-4的距离为最小的点P的坐标. 3.证明: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虚半轴长. 作业答案:
1.当x≤1时,由C1、C2的方程中消去y,得x2-(2a+1)x+a2=0,离为d,则
似证明.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圆锥曲线教案 对称问题教案
圆锥曲线教案 对称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解决中心对称及轴对称问题的解析方法. 2.通过对称问题的研究求解,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称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会进一步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用转化的思想来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曲线关于定点和定直线的对称知识方法是重点.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即用对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师:前面学过了几种常见的曲线方程,并讨论了曲线的性质.今天这节课继续讨论有关对称的问题.大家想一想:点P(x,y)、P′(x′,y′)关于点Q(x0,y0)对称,那么它们的坐标应满足什么条件?
师:P(x,y),P′(x′,y′)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它们的坐标满足什么条件? 生:P和P′的中点是原点.即x=-x′且y=-y′. 师:若P和P′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坐标又怎样呢? 生:x=x′且y=-y′.
师:若P和P′关于y轴对称,它们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生:y=y′且x=-x′.
师:若P和P′关于直线y=x对称,它们的坐标又会怎样? 生:y=x′且x=y′.
生: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
师:若P与P′关于直线Ax+By+C=0对称,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特征? 生:P和P′必须在直线Ax+By+C=0的两侧. 师:还有补充吗?
生:PP′的连线一定与直线Ax+By+C=0垂直.
师:P与P′在直线Ax+By+C=0的两侧且与直线垂直就能对称了吗? 生:还需要保证P和P′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相等. 师:P与P′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相等的含义是什么?
生:就是P与P′的中点落在直线Ax+By+C=0上,换句话说P与P′的中点坐标满足直线方程Ax+By+C=0.
师:下面谁来总结一下,两点P(x,y)、P′(x′,y′)关于直线Ax+By+C=0对称应满足的条件?
生:应满足两个条件. 生:方程组中含有x′,y′,也可认为这是一个含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换句话说,给定一个点P(x,y)和一条定直线Ax+By+C=0,可以求出P点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P′(x′,y′)的坐标.
师:今后有很多有关对称问题都可以用此方法处理,很有代表性.但也还有其他方法,大家一起看下面的例题.
例1 已知直线l1和l关于直线2x-2y+1=0对称(如图2-73),若l1的方程是3x-2y+1=0,求l2的方程.
2(选题目的:熟悉对称直线方程)师:哪位同学有思路请谈谈.
生:先求出已知两直线的交点,设l2的斜率为k,由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可求出k,再用点斜式求得l2的方程.
(让这位同学在黑板上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大家订正.)
由点斜式,l2的方程为4x-6y+3=0. 师: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在直线l1上任取一点,求出这点关于2x-2y+1=0对称的点,然后再利用交点,两点式可求出l的直线方程。(让这位学生在黑板上把解题过程写出来,如有错误,大家订正.)解 由方程组:
师: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在l2上任取一点P(x,y),则P点关于2x-2y+1=0对称的点P′(x′,y′)在l1上,列出P,P′的方程组,解出x′,y′,代入l1问题就解决了.
师:请你到黑板上把解题过程写出来. 解 设P(x,y)为l上的任意一点,2则P点关于直线2x-2y+1=0对称,点P′(x′,y′)在l1上(如图2-75),
又因为P′(x′,y′)在直线l:3x-2y+1=0上,1所以3·x′-2y′+1=0.
即l2的方程为:4x-6y+3=0.
师:很好,大家刚才的几种解法是求对称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那么,如果把l1改为曲线,怎样求曲线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呢?
引申:已知:曲线C:y=x2,求它关于直线x-y-2=0对称的曲线方程.(选题目的:进一步熟悉对称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师:例1中的几种解法还都适用吗? 生:
(让学生把他的解法写出来.)解 设P0(x0,y0)是曲线C:y=x2上任意一点,它关于直线x-y-2=0对称的点为P′(x1,y1),因此,连结P0(x0,y0)和P′(x1,y1)两点的直线方程为y-y0=-(x-x0).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方法也能解决. 师:把你的解法写在黑板上.
生:解:设M(x,y)为所求的曲线上任一点,M0(x0,y0)是M关于直线x-y-2=0对称的点,所以M0定在曲线C:y=x2上.
代入C的方程可得x=4y2+4y+6. 师:大家再看一个例子.
点出发射到x轴上后,沿圆的切线方向反射,求这条光线从A点到切点所经过的路程.(如图2-77)
师: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关键是找到x轴的交点. 师:有办法找到交点吗? 生:没人回答.
师:交点不好找,那么我们先假设M就是交点,利用交点M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吗?
生:既然AM是入射光线,MD为反射光线,D为切点,这样入射角就等于反射角,从而能推出∠AMO=∠DMx.
师:我们要求|AM|+|MD|能解决吗?
生:可以先找A关于x轴的对称点A′(0,-2),由对称的特征知:|AM|=|A′M|,这样把求|AM|+|MD|就可以转化为|A′M|+|MD|即|A′D|.
师:|A′D|怎么求呢?
生:|A′D|实际上是过A′点到圆切线的长,要求切线长,只需先连结半径CD,再连结A′C,在Rt△A′CD,|CD|和|A′C|都已知,|AD|就可以得到了.(如图2-77)(让这位学生把解答写在黑板上.)解 已知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0,-2),所求的路程即为
师:巧用对称性,化简了计算,很好.哪位同学能把这个题适当改一下,变成另一个题目.
生:若已知A(0,2),D(4,1)两定点,在x轴上,求一点P,使得|AP|+|PD|为最短.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先过A(0,2)关于x轴的对称点A′(0,-2),连结A′D与x轴相交于点P,P为所求(如图2-78).
师:你能保证|AP|+|PD|最短吗?
生:因为A,A′关于x轴对称,所以|AP|=|A′P|,这时|AP|+|PD|=|A′D|为线段,当P点在x轴其他位置上时,如在P′处,那么,连结AP′、A′P′和P′D.这时|AP′|+|P′D|=|A′P|+|P′D|>|A′D|.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生:先作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A′(0,-2),连结A′和圆心C,A′C交x轴于M点,交圆于P点,这时|AM|+|MP|最小(如图2-79).
师:你怎样想到先找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呢?
生:由前题的结论可知,把AM线段搬到x轴下方,尽可能使它们成为直线,这样|A′M|+|MP|最小.
师:很好,大家一起动笔算一算(同时让这位学生上前面书写). 生:解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0,-2),连A′C交x轴于M,交圆C于P点,因为A′(0,-2),C(6,4),所以|A′C|=
师:我们一起看下面的问题.
例3 若抛物线y=a·x2-1上总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两点,求a的范围.
师:这题的思路是什么?
生:如图2-80,设A(x1,y1),B(x2,y2)是抛物线上关于直线x=-
师:很好,谁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曲线y=ax2-1关于直线x+y=0对称曲线方程为:-x=ay2-1,解方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有关点,直线,曲线关于定点,定直线,对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两点关于定直线对称的思想方法,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作业:
1.一个以原点为圆心的圆与圆:x2+y2+8x-4y=0关于直线l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2x-y+5=0)2.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点A(-1,3)和C(-3,2),点D在直线x-3y-1=0上移动,则点B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
(x-3y+20=0)
3.若光线从点A(-3,5)射到直线3x-4y+4=0之后,反射到点B(3,9),则此光线所经过的路程的长是______.
(12)4.已知曲线C:y=-x2+x+2关于点(a,2a)对称的曲线是C′,若C与C′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2<a<1)
设计说明
1.这节课是一节专题习题课,也可以认为是复习题,通过讨论对称问题把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讨论和发言,就是让学生参加到数学教学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同时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能力.
2.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对称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化成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即可用方程组去解决.反过来,一直线与一曲线的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若这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大于零,也可得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这种从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转化为我们处理解析几何问题带来了便利.在解题时,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处理问题,思路才能开阔,方法才能灵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培养,同时水平才能提高得较快.
3.习题课的一个中心就是解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尽可能少的题,从而让学生掌握通理通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节课采取了让学生把题目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从中使学生悟出一些解题办法和规律,从而达到尽可能做少量的题,而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方法和规律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根除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4.本课的例题选择可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几个备用题可供参考.
题目1过圆O:x2+y2=4与y轴正半轴的交点A作这圆的切线l,M为l上任一点,过M作圆O的另一条切线,切点为Q,求点M在直线l上移动时,△MAQ垂心的轨迹方程.
(选题目的:熟练用代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活用平几简化计算.)
解 如图2-81所示.P为△AMQ的垂心,连OQ,则四边形AOQP为菱形,所以|PQ|=|OA|=2,设P(x1,y1),Q(x0,y0).于是有x0=x1且
题目2若抛物线y=x2上存在关于直线y=m(x-3)对称的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2-82)设抛物线上两点A(x1,y1),B(x2,y2)关于直线
(选题目的:结合对称问题,训练反证法的应用.)此题证法很多.下面给一种证法供参考.
证明 如图2-83,若P、Q两点关于y=x对称,可设P(a,b)、5.本教案作业4,5题的参考解答:
4题.解设P(x,y)是曲线y=-x2+x+2上任一点,它关于点(a,2a)的对称点是P′(x0,y0),则x=2a-x0,y=4a-y0,代入抛物线C的方程便得到了C′的方程:y=x2+(1-4a)x+(4a2+2a-2).联立曲线C与C′的方程并消去y得:x2-2ax+2a2+a-2=0,由Δ>0得-2<a<1.
5题略解:如图2-84,F1(-5,2),F2(-1,2),F1关于直线x-y=1的对称点为F1(3,-6),直线F1F2的方程为2x+y=0,代入x-y=1解得,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
(1)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
(2)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M||MF1|+|MF2|=2a}.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0),这里c2=a2-b2;
-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10,2c=8.
∴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
15、2-16.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五、布置作业
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
(1)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
(2)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0),这里c2=a2-b2;
-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 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10,2c=8.
∴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
15、2-16.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五、布置作业
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
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 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教师还需指出:
(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2.说明
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
(五)小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25x2+4y2-100=0,(2)x2+4y2-1=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
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椭圆的几何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
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 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教师还需指出:
(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2.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
(五)小结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25x2+4y2-100=0,(2)x2+4y2-1=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
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作业答案:
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双曲线的概念
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
1.简单实验(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定点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
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否则作不出图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 2.设问
问题1:定点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 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 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
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在双曲线右支上时,|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
问题3:点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正确表示为||MF2|-|MF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问题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且大于零.当常数=|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
3.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
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P={M||MF1|-|MF2||=2a}={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由学生演板)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c2-a2)x2-a2y2=a2(c2-a2).
(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由双曲线定义,2c>2a 即c>a,所以c2-a2>0. 设c2-a2=b2(b>0),代入上式得: b2x2-a2y2=a2b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教师指出:
(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0,b>0,但a不一定大于b;
(2)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2=a2-b2.(四)练习与例题
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F1(-3,0)、F2(3,0),且2a=4;
3.已知两点F1(-5,0)、F2(5,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改为12,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教师讲解:
按定义,所求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因为c=5,a=3,所以b2=c2-a2=52-32=42.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因为2a=12,2c=10,且2a>2c. 所以动点无轨迹.(五)小结
1.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见图2-25):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5.a、b、c的关系:c2=a2+b2;c=a2+b2.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A(-5,2);
3.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mx2+ny2=m+n(m<0<m+n),求其焦点坐标. 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2.由(1+k)(1-k)<0解得:k<-1或k>1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双曲线的概念
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
1.简单实验(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定点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
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否则作不出图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 2.设问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问题1:定点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 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 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
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在双曲线右支上时,|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
问题3:点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正确表示为||MF2|-|MF1||. 问题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且大于零.当常数=|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
3.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
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P={M||MF1|-|MF2||=2a}={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由学生演板)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c2-a2)x2-a2y2=a2(c2-a2).
(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由双曲线定义,2c>2a 即c>a,所以c2-a2>0. 设c2-a2=b2(b>0),代入上式得: b2x2-a2y2=a2b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指出:
(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0,b>0,但a不一定大于b;
(2)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2=a2-b2.(四)练习与例题
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F1(-3,0)、F2(3,0),且2a=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已知两点F1(-5,0)、F2(5,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改为12,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教师讲解:
按定义,所求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因为c=5,a=3,所以b2=c2-a2=52-32=42.
因为2a=12,2c=10,且2a>2c. 所以动点无轨迹.(五)小结
1.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见图2-25):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5.a、b、c的关系:c2=a2+b2;c=a2+b2.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A(-5,2);
3.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mx2+ny2=m+n(m<0<m+n),求其焦点坐标. 作业答案:
2.由(1+k)(1-k)<0解得:k<-1或k>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六、板书设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双曲线中的弦、最值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得出,至于渐近线引导学生证明.)2.难点: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解决办法:先引导学生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3.疑点: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证明.(解决办法:通过详细讲解.)
三、活动设计
提问、类比、重点讲解、演板、讲解并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是如何探讨的?
请一同学回答.应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是从标准方程探讨的. 2.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是什么?
再请一同学回答.应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
下面我们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来研究它的几何性质.(二)类比联想得出性质(性质1~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关于椭圆与双曲线性质的表格(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启发、订正并板书).<见下页>(三)问题之中导出渐近线(性质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在学习椭圆时,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的矩形,对于估计
仍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作一矩形(板书图形),那么双曲线和这个矩形有什么关系?这个矩形对于估计和画出双曲线简图(图2-26)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些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只引起学生类比联想.
接着再提出问题:当a、b为已知时,这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方程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证明它:
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可写成: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当x逐渐增大时,|MN|逐渐减小,x无限增大,|MN|接近于零,|MQ|也接近于零,就是说,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从射线ON的下方逐渐接近于射线ON.
在其他象限内也可以证明类似的情况.
现在来看看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怎样的?由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方程是由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将x、y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母对调所得到,自然前者渐近线方程也可由后者渐近线方程将x、y字
这样,我们就完满地解决了画双曲线远处趋向问题,从而可比较精
再描几个点,就可以随后画出比较精确的双曲线.(四)顺其自然介绍离心率(性质5)由于正确认识了渐近线的概念,对于离心率的直观意义也就容易掌握了,为此,介绍一下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它对双曲线的形状的影响:
变得开阔,从而得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开阔.
这时,教师指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类似得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五)练习与例题
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请一学生演板,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毕予以订正.
由此可知,实半轴长a=4,虚半轴长b=3.
焦点坐标是(0,-5),(0,5).
本题实质上是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要重点讲解并加以归纳小结.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化简得:(c2-a2)x2-a2y2=a2(c2-a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六)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平面内点M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1)16x2-9y2=144;(2)16x2-9y2=-144.
第四篇:4.4.9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案范文
第三课时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xrcos(1)圆x2y2r2参数方程(为参数)
yrsinxx0rcos(2)圆(xx0)(yy0)r参数方程为:(为参数)yy0rsin2222.写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能模仿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写出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吗?
(二)、讲解新课:
xacosx2y21.椭圆的参数方程推导:椭圆221参数方程 (为参
abybsin数),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以a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6543A21M-8-6-4-2-1OL12N46810-2-3-4-5-6-7 xasecx2y2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推导:双曲线221参数方程 (abybtan为参数)
25002000QP1500B1000500A-4000-3000-2000-***0M400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参数几何意义为以a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x2Pt2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抛物线y2Px参数方程(t为参数),t
y2Pt2为以抛物线上一点(X,Y)与其顶点连线斜率的倒数。
(1)、关于参数几点说明:
A.参数方程中参数可以是有物理意义,几何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意义。B.同一曲线选取的参数不同,曲线的参数方程形式也不一样 C.在实际问题中要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参数方程的意义:
参数方程是曲线点的位置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它借助于中间变量把曲线上的动点的两个坐标间接地联系起来,参数方程与变通方程同等地描述,了解曲线,y分别为曲线上点M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参数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组,其中x,(3)、参数方程求法:(A)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P坐标为(x,y);(B)选取适当的参数;(C)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物理意义,建立点P坐标与参数的函数式;(D)证明这个参数方程就是所由于的曲线的方程
(4)、关于参数方程中参数的选取:选取参数的原则是曲线上任一点坐标当参数的关系比较明显关系相对简单。与运动有关的问题选取时间t做参数;与旋转的有关问题选取角做参数;或选取有向线段的数量、长度、直线的倾斜斜角、斜率等。
xacosx2y24、椭圆的参数方程常见形式:(1)、椭圆221参数方程 (abybsinxbcosxy1(ba0)(为参数,且02).2为参数);椭圆2的参数方程是yasinba22(2)、以(x0,y)为中心焦点的连线平行于x 轴的椭圆的参数方程是0x0acosxacos。(3)在利用研究椭圆问题时,椭圆上的点{yybsin(为参数)0ybsinx的坐标可记作(acos,bsin)。
(三)、巩固训练
1xtt(t为参数)22xy4。
1、曲线的普通方程为1ytt
2、曲线12xcosysin(为参数)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是(D)
A. B.2 C.1 D.2 2x3cos
3、已知椭圆(为参数)求(1)时对应的点P的坐标
6y2sin(2)直线OP的倾斜角
(四)、小结:本课要求大家了解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通过推到椭圆及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体会求曲线的参数方程方法和步骤,对椭圆的参数方程常见形式要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圆锥曲线题型总结
圆锥曲线题型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等,在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中经常见到,为了让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系统阐述一下“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一、重、难、疑点分析
1.重点: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2.难点:双圆锥曲线的相交问题.(应当提醒注意的是:除了要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还要结合图形分析.)3.疑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解决办法:因为这类问题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所以比较灵活,只能通过一些例题予以示范.)
二、题型展示
1.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
设圆锥曲线C∶f(x,y)=0与直线l∶y=kx+b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AB|为:
(2)若弦AB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
例1 过抛物线y14x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旦
2|AB|=8,求倾斜角.
分析一:由弦长公式易解.解答为:
∵
抛物线方程为x2=-4y,∴焦点为(0,-1).
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0),即y=kx-1.
将此式代入x2=-4y中得:x2+4kx-4=0.∴x1+x2=-4,x1+x2=-4k. 由|AB|=8得:81k24k2或34414 ∴k1
又有tan1得:4.p2,BFy2p2分析二:利用焦半径关系.∵AFy1
∴|AB|=-(y1+y2)+p=-[(kx1-1)+(kx2-1)]+p=-k(x1+x2)+2+p.由上述解法易求得结果,可由同学们自己试试完成.
2.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的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关键是建立所求量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相应的最值.注意点是要考虑曲线上点坐标(x,y)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x2+4(y-1)2=4,求:(1)x2+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一:将x2+4(y-1)2=4代入得:x2+y2=4-4(y-1)2+y2=-3y2+8y
由点(x,y)满足x2+4(y-1)2=4知:4(y-1)2≤4 即|y-1|≤1.∴0≤y≤2.
当y=0时,(x2+y2)min=0.
解二:分析:显然采用(1)中方法行不通.如果令u=x+y,则将此代入x2+4(y-1)2=4中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借助于判别式可求得最值.
令x+y=u,则有x=u-y,代入x2+4(y-1)2=4得:5y2-(2u+8)y+u2=0. 又∵0≤y≤2,(由(1)可知)∴[-(2u+8)]2-4×5×u2≥0. ∴15u15
当u15时,y1550,2;当u15时,y1550,2
∴xymax15;xymin15
3.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它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
例3.在抛物线x2=4y上有两点A(x1,y1)和B(x2,y2)且满足|AB|=y1+y2+2,求证:(1)A、B和这抛物线的焦点三点共线;(2)
1AF1BF为定值.证明:(1)∵抛物线的焦点为F(0,1),准线方程为y=-1.
∴ A、B到准线的距离分别d1=y1+1,d2=y2+1(如图2-46所示).
由抛物线的定义:|AF|=d1=y1+1,|BF|=d2=y2+1. ∴|AF|+|BF|=y1+y2+2=|AB| 即A、B、F三点共线.(2)如图2-46,设∠AFK=θ.
∵|AF|=|AA1|=|AK|+2=|AF|sinθ+2 ∴AF又|BF|=|BB1|=2-|BF|sinθ ∴BF21sin21sin
小结: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4.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一般可用两个方程联立后,用△≥0来处理.但用△≥0来判断双圆锥曲线相交问题是不可靠的.解决这类问题:方法1,由“△≥0”与直观图形相结合;方法2,由“△≥0”与根与系数关系相结合;方法3,转换参数法(以后再讲). 例4 已知曲线C1:x2ya22 1及C2:yx1有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可得:y=2(1-a)y+a-4=0.
∵ △=4(1-a)2-4(a2-4)≥0,∴a如图2-47,可知:
5222.椭圆中心0,a,半轴长a交时,a12.2a522,抛物线顶点为0,1,所以当圆锥曲线在下方相切或相综上所述,当1时, 曲线C1与C2相交.5.利用共线向量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5.已知椭圆xa22yb221(ab0)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A、B,从此椭圆上一点M向x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F1,向量AB与OM是共线向量。(1)求椭圆的离心率e;(2)设Q是椭圆上任意一点,F1、F2分别是左、右焦点,求∠F1QF2 的取值范围;
解:(1)∵F1(c,0),则xMc,yMb2a,∴kOM2b2ac。
∵kABba,OM与AB是共线向量,∴bacba,∴b=c,故e22。
(2)设F1Qr1,F2Qr2,F1QF2,r1r22a,F1F22c,r1r24c2r1r2222cos(r1r2)2r1r24c2r1r222a2r1r21(a22r1r210)2当且仅当r1r2时,cosθ=0,∴θ[0,2]。
由于共线向量与解析几何中平行线、三点共线等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因此,解析几何中与平行线、三点共线等相关的问题均可在向量共线的新情景下设计问题。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向量共线与解析几何中平行、三点共线等的关系,把有关向量的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6.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问题
例6.椭圆x29y24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 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由椭圆x29y241的知焦点为F1(-5,0)F2(5,0).设椭圆上的点可设为P(3cos,2sin).F1PF2为钝角 (∴ PF1PF2
53cos,2sin)(53cos,2sin)
=9cos2-5+4sin2=5 cos2-1<0 解得:55cos55 ∴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535).,55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