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 贵州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范文)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根据资料,知道贵州主要的自然资源,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树立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贵州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引导启发,注重课堂评价。教学工具:多媒体、PPT课件、导学案、地理课本、地图册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它的名字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希望在今天的地理课堂上同学们也要做课堂中最亮的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饱含激情和自信的声音,读出今天的标题。生:《贵州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二、课堂展示 ※㈠自然地理概况
1.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自然地理概况”部分,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如下:
⑴位置:贵州地处_______东部,平均海拔____米左右。⑵地形地势: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
⑶气候类型:贵州属________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主要河流____、北盘江、赤水河。⑷自然资源:
①矿产资源:主要有____、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②水能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由于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 1 用带来困难。
③旅游资源:有红色革命圣地、织金洞和__________等。
⑸在图8-57中找出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铜仁;河流: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邻省:湖南、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
⑹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⑺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学生自学,老师检查,并对知识进行引导点拨。3.课堂活动:合作探究
⑴贵州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存在着缺水问题,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⑵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㈡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1.课堂活动:学习课本94-95页内容,找出: ⑴贵州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⑵贵州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教师提问并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出示有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3.课堂活动:合作探究:
石漠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贵州出现的环境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对策?
4.教师引导,找出答案并归纳。※㈢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课堂活动:学习课本“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部分,⑴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大批__________
⑵煤炭资源的开发:_____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受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江南煤海”长期形成了__________的格局。近年来,贵州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了一批__________同时,贵州充分发挥_____的优势,优先发展_____,深度开发_____
⑶.旅游资源的开发: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2.教师检查。
三、随堂检测(激发孩子积极性)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① _______,② _________。)3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进行小组评价和知识归纳,并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五、拓展提升(课外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石漠化的问题资料,知道石漠化产生的危害,并替贵州省 人民政府拟写一份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六、课结束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定稿)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1(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
(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
【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来自哪里? 学生可能给出风吹来的、流水冲来的等多种答案。
2、风成说
教师: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播放视频:风吹来的黄土
学生边观看动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黄土来自哪里?
2、距离沙漠的远近不同,沙子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视频中获取的信息,总结答案。
师生归纳: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西向东,沙子的颗粒逐渐变小。这些黄土的沉降过程,就像冬天下雪一样,而黄沙最后像雪花一样很均匀的飘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风成说,一是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是动画的方式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过渡】(出示图片)部分黄土地貌类型图。读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屏幕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片段。提问:
(1)说出图片表现的黄土地貌类型有哪些。
(2)这些沟壑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流水作用”的结论。
【过渡】流水常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80%。
二、水土流失严重
1、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独立完成课本20页活动题,通过实验总结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
(2)小组合作探究:参考实验结论,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穿插其中,及时解难答疑并了解学情。
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a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土壤质地、植被等 b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设计意图: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完成实验,阅读教材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很容易总结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直接后果呢?我们先来听听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是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保持水土,珍爱家园
提问:水土流失为当地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些流失泥沙最终流入到了哪里?那么对黄河下游又有何影响?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想
师生归纳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水土流失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也造成严重威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以及危害有了形象的认 识,同时激发起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情。)
三、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过渡】黄土高原今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恢复往昔的繁荣景象,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学生:根据教材24页内容,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合理安排生产活动。(2)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分组探究:治理黄土高原具体的实施办法。
(1,2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即是否应该全部退耕还林;3,4组讨论生物措施,5,6组讨论工程措施,可以参照南小河沟的成功案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做简要指导)
请1,2小组组成辩论小组,辩论是否应该全部退耕还林。
请3,4组同学说出具体的生物措施实施办法,5,6组同学说出具体的工程措施试试办法。(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民主的气氛中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从而深化对教学难点的理解。)
四、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
2、图片展示:重换生机的黄土地
结语:视频中,最后老农意味深长的说:青山绿水,这就是最大的愿望。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治理不易,但是南小河沟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树立起信心。相信在黄土高原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黄土高原定能重换生机。背井离乡的人们也会重返家园,黄土高原上又会回响起那高亢的信天游的声音。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第4节《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新版)北师大版[模版]
5.4 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3)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过程与方法:
采用的是尝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开始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情感与态度:
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方法:
尝试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6教学环节:小麦实验田问题——高速公路问题——电脑网络培、训问题——捐款问题——管理问题——课时小节。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二.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考虑下列问题: 第一环节 小麦实验田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1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9 h,已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2.8倍。
1(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2)如果设特快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 km/h,那么x 满足怎样的方程?(3)如果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y h,那么y 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环节 高速公路问题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长路:一条是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x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________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关键是引导学生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点拨:
找出的等量关系有(1)600km=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客车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480 km=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3)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减去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45km/h
1(4)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每一步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 电脑网络培训问题
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原定是x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元。
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___元。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
由浅入深,出了一道比上题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还是为了训练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点拨: 找出如下的等量关系
(1)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
(2)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
根据题意:3004804 x2x第四环节 捐款问题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那么x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这次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再借助别人的力量。根据前面几题的练习,看同学们对找等量关系到底掌握了多少。特别关注那些后进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环节 管理问题
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x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
这个例题还是采取独立思考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刚才教师发现上一题做慢,做错的同学。努力引导他们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第六环节 课时小节
本节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想?
1.对于一个现实问题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建立分式方程 2.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布置作业:P125——随堂练习第一题 教学反思
1、问题的提出必须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不要出一些与实际生活不符的纯理论问题。
2、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多让学生说,帮助学生培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多注意困难学生的疑问。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同学的思考。使小组学习更有实效性。
3、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 “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教学难点:
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 候特征。
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乡愁》。
生读诗歌,并体会“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深厚的渊源。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 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教师:祖国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 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今天,我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
【设计意图】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这一点是无须质疑的,进一步补充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教学目标: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让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学习新课。预习单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总共(36000平方千米)。
2、台湾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3、台湾最大湖泊(日月潭),最大河流(浊水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高山族)。学习新课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那如果我们暑假到台湾去游玩,需要做哪些准备?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查地图,确定台湾的位置,选路线,选取交通方式。2.查资料,了解台湾的地形和气候,备衣物。
3.了解台湾的景点,为更好地欣赏景观储备知识。4.了解台湾的物产,提前了解可以选购什么纪念品。
5.找旅行社,谈价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课题,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读图7.39台南市的郑成功塑像,由此读出了哪些信息。继续阅读66页阅读材料 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要求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可得出一结论:台湾是祖国的圣神领土。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学生自主学习位置
(1)台湾省在全国的什么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台湾省的范围和人口。教师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这些知识。学会看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个语言。
学习完成课本67页活动1.(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得出两地相距较近,还可得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度: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钓鱼岛也是我国的领土,我国有捍卫钓鱼岛的领土的主权,并坚持到底。请同学介绍钓鱼岛的历史。让同学们对钓鱼岛有进一步的认识。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爱国之情。学习台湾的气候,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同学们得出台湾的气候。拓展延伸.1.分析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从地形、气候、交通线分布等方面分析这种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学会分析地理事物。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祖国圣神的领土——台湾省
明代史称台湾
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历史资料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归祖国 全国的位置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步测试新版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有关贵州省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是中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
C.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 D.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
2.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贵州河流()
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
C.均为内流河
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
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月1000条,照此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4.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
A.遵义
B.六盘水
C.贵阳
D.铜仁
5.贵州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结合图片,关于贵州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
B.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 C.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6.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云贵高原西部
地形平坦
季炎热干燥 水资源丰富
C.煤炭和水能资源缺乏
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
7.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封山育林
草
C.草地改良
8.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化
C.大片沼泽消失
9.“天无三日晴”是指以下哪个城市()
A.贵阳
州
C.福州
B.冬季温和多雨,夏
D.石灰岩广布,水土流
B.人工种
D.陡坡开垦
B.土地沙 D.石漠化
B.杭
D.重庆)
10.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贵州省的主要矿产种类是()A.煤、铁
B.煤、汞
C.煤、锰
D.石油、天然气 12.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镜堪忧,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
①陡坡地修筑梯田 ②封山育林 ③发展特色产业
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的是()
A.西藏
B.四川
C.贵州
D.云南 14.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年来,贵州石漠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 ②降水集中于夏季 ③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 ④陡坡开荒 ⑤过度樵采(连根挖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5.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二、综合题(共3题;共36分)
16.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众多。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给贵州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一系列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但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的观察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金沙县境内的杭瑞高速公路建设了多座高架桥,其目的是()(多项选择)A.节约土地
B.节约资金
C.立于地面的人群和车辆出行
D.减弱噪音
(2)贵州山高坡陡,土壤瘠薄。人口众多,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部分山区十分贫困。请你从治理水土流失和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两方面提出你认为可行的两点建议。________(3)根据贵州资源状况,结合目前贵州经济建设简要分析贵州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________(提示: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角度至少答出两项)
17.某中学组织同学到华北平原一带春游.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画出了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并写出了春游日记.请你根据选取的春游日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分析回答.
春游日记:我们在白云湖边举行联欢活动.站在湖边望去,笔直的白云河直通大海.村庄均匀的散布在碧绿的麦田中,白云镇中一座高大的教堂从民居中拔起,教堂顶部巨大的十字十分醒目(状如景观图).在镇东南面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有一座工厂,工厂的烟囱里不停的冒出浓浓的黑烟.
(1)用“O”符号在图中相应位置上画出春游日记中描述的工厂.(2)归纳分析该地的地势特点.
(3)据当地人讲,历史上白云河弯弯曲曲,为了泄洪和排涝,人们把河流改造成笔直的形态.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4)据当地人讲,每到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呛得人很难受.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5)根据该地的教堂,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________ .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贵州能源资源富集。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全省煤炭资源量2401亿吨,保有储量523亿吨,为我国南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
材料二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铝土矿质佳量大,列全国第2位;磷矿储量是全国最多的省份,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1/3;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材料三
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黔金丝猴、黑颈鹤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省森林覆盖率30.8%,各类建设用材和桐油、生漆、楠竹、松香等林产品享誉四方;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珍稀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
材料四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1)贵州省经济比较落后,原因是什么?(2)贵州省有哪些资源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A、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故A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但没有维吾尔族分布,故C符合题意;D、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以高原为主,是我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2.【答案】D 【解析】【分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贵州的大部分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故A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故B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位于我国东部外流区,以外流河为主,故C不符合题;D、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3.【答案】C 【解析】【分析】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故选:C。【点评】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新疆现有1000多条坎儿井,全长约5000千米,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鲁番盆地。4.【答案】B 【解析】【分析】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六盘水,该地是贵州省的煤炭产地。故选:B。【点评】据探测,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煤炭储量大,煤质好,分布广,探测储量达364.7亿吨,占贵州省探明储量的45%,号称“江南煤海”。5.【答案】C 【解析】【分析】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
季不甚分明;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考查贵州省的地理特征,要理解记忆. 6.【答案】D 【解析】【分析】A.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故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较多.故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故不符合题意;D.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石灰岩广布;贵州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严重,贵州省实施了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措施来进行恢复,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四季不甚分明,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7.【答案】D 【解析】【分析】A、B、C选项中的措施都能恢复环境,D选项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过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8.【答案】D 【解析】【分析】贵州省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环境中,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贵州省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 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 合制约.据统计,近500年来,9市的旱涝频率高达35%﹣60%。由于岩溶作用,岩体易发生滑动,9市常有不同程度的滑波、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9.【答案】A 【解析】【分析】贵阳东部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西部受西南暧气流控制,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因此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故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10.【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平原面积狭小,故不适宜建设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故陡坡开荒,可能加重当地的水土流失.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目前,立体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故选:A。
【点评】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1.【答案】B 【解析】【分析】贵州省的矿产主要有六盘水的煤矿、铜仁的汞矿。【点评】本题考查贵州省的矿产资源。12.【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主要是喀什特地貌,由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使得该地区石漠化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陡坡地修筑梯田,封山育林,加大环保宣传力度。13.【答案】C 【解析】【分析】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遵义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贵州是我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省内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故选:C 【点评】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14.【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石漠化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自然原因有: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其人为原因有:不合
理的开垦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因此,①②③属于自然原因;④⑤属于人为原因。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贵洲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石漠化严重。15.【答案】D 【解析】【分析】解:北盘江是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的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西北麓,流经云南、贵州两省,多处为滇黔界河,至双江口注入红水河左岸.故选:D.
【点评】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长江干流不流经贵州省,嘉陵江和岷江也不流经贵州省,北盘江流经贵州省.
二、综合题
16.【答案】(1)A,B,C(2)在贵州省适宜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解析】【分析】(1)通过金沙县境内的杭瑞高速公路建设了多座高架桥,其目的是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利于地面的人群和车辆出行;(2)贵州山高坡陡,土壤瘠薄。人口众多,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部分山区十分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思路是:在贵州省山高坡陡的地方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为了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贵州经济建设应重点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故答案为:(1)ABC;(2)在贵州省适宜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17.【答案】(1)
(2)从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知道,白云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可见该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3)从春游日记中知道,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上,夏季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4)华北平原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5)基督教
【解析】【分析】(1)从春游日记中知道,工厂应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2)从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知道,白云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可见该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3)从春游日记中知道,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上,夏季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4)华北平原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5)根据教堂景观图,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基督教。故答案为:(1)
(2)西北高,东南低;(3)夏季;(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5)基督教。
【点评】平面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如反映我国的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纺织工业城市、铁路干线等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利用平面图可以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18.【答案】(1)地理位置封闭,受外部环境影响小,没有充分利用周边的有利环境;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历史积累差,开发较晚;贵州省教育落后、人才不足和人才外流。(2)能源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分析】贵州省自身基础差和教育落后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但贵州省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只要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必定能给贵州的经济增加新的活力。【点评】本题考查贵州贫困的原因以及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