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华川小学 郭继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7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装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2)释词。(讨论交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1--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4.展示评议。
五、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一)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二)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6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1)轻轻读第4——6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2)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3)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4)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5)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6)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1)“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2--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爸爸就怒气冲冲地吼着”指的是怎么回事?
(4)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四)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3--
第二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迷恋的两件事。本课是在第一篇诗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兴趣的基础上,再通过本文记叙科学家潜心钻研、勇于实践,最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而编排的。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住相关词句读与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
②通过资料的补充,使文本内容得到拓展,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培养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并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难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图片)。通过初读,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去体会他对昆虫的那份迷恋。
二、品读感悟
1、翻开书93页,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两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迷恋? 相机板书:抓纺织娘 拾甲虫
三、学习“抓纺织娘”
1、抓纺织娘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默读课文二、三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常迷恋?用“-----”勾画句子。师:谁愿意来分享你找到的句子?
1、师: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法布尔对昆虫迷恋?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从“三天前”、“经常” “终于”,“歌唱家”(你读懂了课文,并且有自己深刻的体会。)评:通过修辞手法,也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你理解得很深。
2、瞧,法布尔就是这样趴在草丛里,仔细地寻找。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在这三天里,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你们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能用读,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画面吗? 自由读。抽读。生评。
4、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法布尔没有发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两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发现那位——(歌唱家)
到了第三天,天都快黑了,他终于找到了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我来当妈妈,谁来当法布尔?!(师扮演母亲)
你已经兴奋地手舞足蹈了。我感受到了你的快乐,我也替你感到开心!你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你的喜悦!
小结:瞧!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你就能走进课文,体会法布尔此刻激动的心情。
6、瞧:这就是——纺织娘。(出示图)
过渡:美丽的纺织娘让我们着迷,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7、读一读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有不同的写法。作者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颜色、形状进行观察,把纺织娘写得生动逼真。你能像他一样,仔细观察,来说一说吗?
这是一只、的蜻蜓。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平时从多种角度仔细观察,你也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拾甲虫
过渡:从抓纺织娘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那拾甲虫又是怎么回事呢?
1、请大家默读4-6自然段,看看又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学习之前,老师要送你们一把金钥匙,齐读:
2、交流概括,相机指导
师:昆虫虽小,但它们的世界却是奇妙的。难怪法布尔会这么着迷。还有哪些句子?
引读: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最终成为了一名——昆虫学家(板书)难怪——读——后人为了„„
瞧,这句话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课文先说了法布尔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接着通过两件事来分说,最后总结了法布尔的成就。这样的写作结构是——总分总。这样的写作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六、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师:大家想一想,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能不能想深一些?(生凝神思索)课件:
2、师:(音乐)法布尔他用一生的时间了解昆虫的世界„„
3、、如果此刻你站在法布尔的雕塑下,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1)怀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2)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5、让我们读读法布尔曾说过的这句话,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迪的。(出示课件)
第三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口袋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
2、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过渡: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
(本环节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3、指导课堂写字
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2、连词成句。选用本课的生字词,口头说句练习(与课文内容关联)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主要写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几件事?(找纺织娘、放鸭子时观察虫子)
2、抓重点语句,品读理解 自由读2、3段。(找纺织娘)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
重点引导理解的句子: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导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4、指导朗读: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2、3段
5、创设对话情境,指导朗读 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再读一次。老师很想扮演一下小法布尔的妈妈,等会哪位同学愿意扮演小法布尔,欢迎和老师配合朗读。
师读完第二段,加上: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引导一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你可把妈妈急死了!噢!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6、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一切尽在不言中。)
7、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比较:他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看这这只小甲虫。
(抓“珍珠一般”这个比喻,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昆虫的喜爱。我们一起朗读这三句话)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再次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三、自读,感悟
1、法布尔对昆虫十分痴迷,他的爸爸怎样认为? 指名读爸爸的话。
你为什么这样读?(抓“怒气冲冲”)爸爸的训斥让法布尔放弃自己喜爱的昆虫了吗? 导读最后一段。并相机出示:
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浓厚的兴趣。(先出示)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找相近的词语,后出示)
四、小结、拓展
1、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再听一小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出示法布尔的雕塑)他是人们公认的“昆虫学家”,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他取得的成就,是辛勤劳动的结果!、五、拓展、引申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请你为小时候的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相机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业:
1、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2、讲这个故事给家长听
3、设计雕塑
第四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难点: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2)引导想像: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3)指导朗读: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1)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3)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4)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第五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迷恋的两件事。本课是在第一篇诗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兴趣的基础上,再通过本文记叙科学家潜心钻研、勇于实践,最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而编排的。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住相关词句读与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
②通过资料的补充,使文本内容得到拓展,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培养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并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难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和自读能力,也有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非常浓厚,并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具有一定的多渠道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互相评读的能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
2、品读课文,自主感悟。把课后思考题“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作为教学主线,依据学生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需要,结合相关词句指导调控,师生共读共议。尤其是对于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变序处理教学,体现了对文本的立体解读,既帮学生把零散的印象进行归纳,又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自然段的总起作用。
3、感悟与训练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力求通过引导、交流、朗读、想象,把感悟与训练巧妙结合,使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
4、注重知识拓展,追求超越升华。将充分利用人物资料,把法布尔多层面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本文后,不仅对课文有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图片)。通过初读,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去体会他对昆虫的那份迷恋。
二、品读感悟
1、翻开书93页,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两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迷恋?
相机板书:抓纺织娘 拾甲虫
师: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吗?(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抓纺织娘,去掉次要的词语,就能概括出内容。)谁能用这种方法概括出第二件事讲的是什么?(你不仅把内容说清楚了,而且语言简洁。)
三、学习“抓纺织娘”
1、抓纺织娘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默读课文二、三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常迷恋?用“-----”勾画句子。师:谁愿意来分享你找到的句子? a:天已经晚了,“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的农活儿都干完了,法布尔还没有回家。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师: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法布尔对昆虫迷恋?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从“三天前”、“经常” “终于”,“歌唱家”(你读懂了课文,并且有自己深刻的体会。)评:通过修辞手法,也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你理解得很深。
2、瞧,法布尔就是这样趴在草丛里,仔细地寻找。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在这三天里,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你们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能用读,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画面吗? 自由读。抽读。生评。
小结,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样,读书也能入迷哦!
4、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法布尔没有发现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两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发现那位——(歌唱家)
到了第三天,天都快黑了,他终于找到了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5、师:看着书上这幅插图,你此时可能还会做什么动作?还会对纺织娘说什么?带着你此刻的心情,读一读。
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我来当妈妈,谁来当法布尔?!(师扮演母亲)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妈妈忙完了一天的农话,正要回家,突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妈妈急坏了,边跑边呼喊:“法布尔,法布尔,你在哪里?”(抽生读)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你是怎么找到它的?
师:真是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根据学生的语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我听出来了,你是欣喜万分。你已经兴奋地手舞足蹈了。我感受到了你的快乐,我也替你感到开心!你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你的喜悦!
全班齐读:师:现在你们都是法布尔,为了捉到这只歌唱家,你们坚持不懈地苦苦寻找了三天,难怪你们会高举起这只纺织娘,对我大声地欢呼到—— 也许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我——
小结:瞧!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你就能走进课文,体会法布尔此刻激动的心情。
6、瞧:这就是——纺织娘。(出示图)
过渡:美丽的纺织娘让我们着迷,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7、读一读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有不同的写法。作者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颜色、形状进行观察,把纺织娘写得生动逼真。你能像他一样,仔细观察,来说一说吗?
这是一只、的蜻蜓。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平时从多种角度仔细观察,你也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8、过渡:大自然真是奇妙啊!难怪课文第一段这样写道:师生接读—— 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板书:兴趣)拾甲虫
过渡:从抓纺织娘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那拾甲虫又是怎么回事呢?
1、请大家默读4-6自然段,看看又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学习之前,老师要送你们一把金钥匙,齐读:
2、交流概括,相机指导
a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每到早晨”“一动不动”、“静静地” “趴” 师:谁能能读出法布尔观察的仔细吗?
(评:瞧,划出重点字词,不但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想法,还能帮助我们朗读。)拓展:法布尔如此细心地观察,他可能会看到哪些昆虫在干什么??(评:多么奇妙的生物世界啊!)
师:昆虫虽小,但它们的世界却是奇妙的。难怪法布尔会这么着迷。还有哪些句子?
b.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1、什么是小心翼翼?
师:在生活中,你做哪些事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话说说。
师:看来,对东西很在乎时,我们就会小心翼翼。法布尔就是因为太喜欢这只小甲虫,生怕弄伤了它,所以他才会小心翼翼地——
师:还从哪些词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生: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2、师:你能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这份迷恋吗?
评:瞧你高兴的样子(或得到这些小宝贝),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当当法布尔,读读。
生:在池塘的草丛里,法布尔发现了一只全身碧蓝、比樱桃核还要小一些的甲虫。
d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来了。
生:欢欢喜喜 师:瞧,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也能写出他对昆虫的迷恋。一起读一读,感受他的这份喜悦。
五、6、7段
1、法布尔多么喜爱这些奇妙的昆虫啊,可是爸爸是这么认为的呢? 师:你仿佛看见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暴跳如雷、气急败坏。)谁来当当这怒气冲冲的父亲?
2、在爸爸的眼中,被法布尔视为宝贝的昆虫变成了什么?(无用的玩意儿)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法布尔有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谁能解答?
引读: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最终成为了一名——昆虫学家(板书)难怪——读——后人为了„„
瞧,这句话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课文先说了法布尔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接着通过两件事来分说,最后总结了法布尔的成就。这样的写作结构是——总分总。这样的写作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六、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师:大家想一想,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能不能想深一些?(生凝神思索)课件:
2、师:(音乐)法布尔他用一生的时间了解昆虫的世界„„
3、、如果此刻你站在法布尔的雕塑下,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1)怀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2)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5、让我们读读法布尔曾说过的这句话,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迪的。(出示课件)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迷恋,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及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迷恋”,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迷恋”,品读感悟。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自然界充满了兴趣,爱观察小虫子。正因为这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迷恋”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朗读、讨论,勾画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学生答案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找到有关语句,还说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找到了“一动不动”、“静静地趴在”、“歌唱家”“放进蜗牛壳,小心翼翼”、“欣赏”、“宝贝”、“欢欢喜喜”等词语。有的同学更加细心认真、爱动脑筋,从父亲对法布尔的训斥中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如“怒气冲冲地吼道”“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老是捉虫子,不中毒才怪呢!”找到有关语句后,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亲训斥的语气。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二、适当渗透,感悟写法。
在学习法布尔发现美丽的甲虫时,我出示一张蜻蜓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并总结,观察描写,细致、多角度,才能把物体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文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我只略作点拨,并不明说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
比如我引导学生朗读父亲训斥法布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从训斥声中你能看出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出父亲很严厉,有的说父亲很爱儿子,有的则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