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柳永[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8:0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蝶恋花 柳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蝶恋花 柳永》。

第一篇:蝶恋花 柳永

蝶恋花 柳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词中的佳句,把握本词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1、欣赏范读,感知词味

(听教师配乐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①字词的读音 ②朗读的节奏 ③情感基调)

2、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配乐齐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读出情感,学生读完后进行简单的评价指导。(2)学生自由读,结合课文注释梳理全词。字词梳理:①伫:久立。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④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⑤强乐还无味:又。⑥消得:值得。(3)全班再次齐读。

四、出示自学提示,合作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

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2)学生思考——讨论

五、自学检测

(1)出示问题: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提问——教师板书,分析

2、出示答案 明确:“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2)师问: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那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春愁”的呢?

1、学生稍思考——齐答——教师点拨 明确: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2、师再问: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

3、学生思考——齐答——教师点拨

明确:这种排遣方式没有效果。词人想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

(3)出示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1、提问——教师点评

2、教师明确,出示幻灯片:

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颜容憔悴。

“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肠。【明确】赏析诗句的步骤: ⑴描述诗句

⑵抓住关键字词(如动词、形容词等)和表现手法分析原诗句 ⑶效果、情感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问题:联系生活,说说原句中的“伊” 还可以指什么?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师提示:联系你自己的经历或熟悉的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司马迁、鲁迅、周恩来……

(2)学生思考,交流(3)出示答案:

明确: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事业、目标、学问等(梦寐以求的事或物)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七、小结: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阙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

下阙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还是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 “终不悔”。

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八、配乐齐读,再次体会词人的情感。

九、拓展阅读(1)出示问题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1、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谈谈你的看法。(2)学生思考——交流——师提问、点拨(3)出示答案

1、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

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离恨

十、课堂回顾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1、鉴赏诗词的方法。①朗诵吟咏,感知词味 ②鉴赏意象,体会情感 ③抓关键句,赏味情理

2、赏析佳句的方法。

3、诗人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十一、布置作业

1、《一课一练》的练习

2、课外积累

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查找有关描写为实现理想执著追求的佳句,把它抄写到积累本上。板书:

蝶恋花

柳永

上片:景 危楼 细风 草色 烟光 残照 凭阑

情景交融

春愁

下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抒胸臆)教后反思:

作为宋代诗词历史上的一代大家,柳永的词虽然有名却更多是花前月下和刻骨相思的作品,这给教学带来的难度还真是不少。课堂教学下来,感觉学生并不真正地感悟该词的情感。不过又如何感悟呢?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词的内容,感知苏轼豪放的词风,初步形成欣赏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语句,与文本对话,进入词的情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苏轼尽忠报国的壮志豪情,了解他复杂的性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四、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5、释词

黄:黄狗。

苍:指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擎:举着。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鬓微霜:鬓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会:应当。

五、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英武的英雄气概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作者以“老夫”自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了作者出猎时的装束,给人一种英姿勃发之感。“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壮观。“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了作者要像孙权那样射杀猛虎的豪情。整个上片主要是场面描写,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六、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七、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像、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诗词。

2、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抒发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教后反思:

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简介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3.关于《定**》

《定**》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二、重点探究、拓展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板书:无(“回首”)

***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背景)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

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四、个性阅读

是不是大家都喜欢苏轼?

是或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

五、学习评价

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带着我们对风雨的理解、对东坡的理解我们再齐读一遍。

六、反馈达标

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很好,如果考试,这儿很可能成为考点。最后我们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轻”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

——“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标题语说东坡词“新天下耳目”,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

七、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一课一练》 教后反思:

苏轼的《定**》向人们展示的是自己面对人生逆境时的那种旷达自如的胸怀,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词,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翻译上,那么领会哲理思想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用“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们找到了重要词语,读出了内容,更读出了内涵。再次“品”,抓住关键词语“莫听”、“谁怕”、“何妨”、“任平生”,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与不凡气度。

总之一堂课下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的。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正确看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领会作者利用生活的声、色来反映主题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学生自学,比较的方法学习该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作者心怀黎民的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词中隐含的对于黎民的关怀和结尾的艺术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以及该词背景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二、学生自读,初步领会诗词含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该词

2、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对诗词大义的理解

3、请学生说说对诗词的理解

三、品味诗词的妙处

1、采取学生合作,教师引导的方式抓住字词,逐步品味诗词中心怀黎民的太守形象

2、在教师引导下品味诗词艺术上的魅力

四、自我创作

在理解诗词含义以及品味诗词的内涵及艺术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自己将诗词改写成精炼的小散文。

五、交流作品、评价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一课一练》

教后反思:

比较前两首诗词,这首诗词所起的补充作用更加明显,尤其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其人。因为相对简单的内容,所以放手给学生更合适。既能训练他们的写作和表达,也能当堂反馈学习的效果。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以品读、联想、表达的形式,感受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体会作者闲愁之深、相思之苦。

2、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比较、品析,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体会作者闲愁之深、相思之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通过反复朗读、比较分析、品味鉴赏,体会作者多愁善感的情怀以及婉约词的特点。

2、《如梦令》中作者借海棠花“应是绿肥红瘦”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交流预习,了解作者

介绍李清照生平简介,强调她的家庭背景、经历的主要事件、婚后生活、以及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创作上的成就。

三、朗读品味,整体感知

1、全体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2、借助注释和预习,个体朗读,通过品味,说说词中写了些什么?通过联想,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根据词的内容,学生会描述看到“昨宵雨狂风猛,女主人一觉醒来,余醉未消。”听到了侍女和女主人的对话“海棠花怎么样?”“一夜又是风又是雨,海棠花还是老样子。”女主人感叹“你可知道什么!你再细看,红的渐少,绿的渐多啊!”

四、质疑解疑,解决难点

1、散读《如梦令》,对词中还不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对词进行整体把握。1)、女主人为什么要借酒消愁?她有什么愁?

2)、她的愁绪与海棠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惜海棠花? 3)、“绿肥红瘦”有何象征意义? 4)、作者想借这首词表达什么情感

2、背诵《如梦令》,简介婉约词的特点

五、引入新词,比较赏析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2、在预习的前提下,说说《一剪梅》和《如梦令》在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如梦令》作于作者少女时,《一剪梅》作于丈夫远离后,《如梦令》能看到、听到和想到,而《一剪梅》看到的是“红藕香残”,“独上兰舟”,感受到的是“玉簟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和“才上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借《如梦令》表达自己惜春惜时的情怀,《一剪梅》表达了女词人对丈夫的相思之苦,两人心心相印,情爱笃深。

两首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如梦令》由自然景物春天雨夜入笔,而《一剪梅》由户外之景、室内之物对清秋点染,都有此烘托词人物的情怀。

六、领悟学法,知识迁移

总结赏析诗词方法:抓住意象,理解诗词内容;结合经历,体会作者感情。

七、作业布置:

1、联系整首词,想象李清照感叹“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的心理活动。

2、课外收集、阅读、摘抄另一首婉约词风的作品。教后反思:

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时间分配出现误差,背诵的落实未能作好,几个典型意象的典型意义,也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掌握,这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篇:蝶恋花柳永课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以下是小编带来蝶恋花柳永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蝶恋花柳永课件【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柳永词语言上的特点。

2.理解词中的“春愁”所表现的情感。

3.领悟和学习词中蕴涵的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课文提示】中学语文在线

1.柳永,原名柳三变,世称柳

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2.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对后来的通俗文学有一定影响。他的创作成就是:大量创制慢词;白描见长;铺叙情景;吸收口语。

3.《蝶恋花》词牌名,取自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又称《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黄金缕》《江如练》等。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伫zhù 黯àn 阑lán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景抒情,千回百折,构思巧妙。

上片,写登楼伫望,春愁油然而生。用倚楼、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极目遥远。“伫倚”,可见其凭栏之久,情怀之深。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生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产生,不入俗套,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草色”句,写主人公所见之景。“无言”句,既是徒然“伫倚”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的叹息。“无言”二字,胜千言万语,似有无穷无尽思绪难于言表。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痛饮狂歌,强作欢乐而仍觉“无味”;最终愿意为“春愁”憔悴无悔,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三句,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是强作欢乐,仍觉“无味”,即无聊和空虚。可见春愁浓深、刻骨,无法排遣。

“衣带”两句,以健笔写柔情。“终不悔”,表现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使词境升华。至此,作者才透露“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是因为他不想摆脱这种“春愁”,甚至心甘情愿被“春愁”折磨,即使憔悴伶仃,也决不后悔。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另外两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字里行间透露一些消息,曲径通幽,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就是“春愁”。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词中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的句子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人常常借景抒情。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及其表达作用是:“伫倚危楼风细细”,以美景衬托孤寂之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渲染孤寂忧愁之氛围。

全词成功地刻画一个情深志坚的男子形象,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尤其是最后两句,画龙点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伫倚危楼风细细(久立)(倚靠)(高)

②望极春愁(极目远望)

③黯黯生天际(沮丧忧伤)(边)

④无言谁会凭阑意(理解)

⑤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

⑥强乐还无味(勉强)

⑦为伊消得人憔悴(值得)

2,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是哪个?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哪个?

3,词中哪个句子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

4,分别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7,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请你写出另外两种境界。

8,词人常常借景抒情。从词中找两个描写景物的句子,写出它们的表达作用。

【拓展学习】朗读柳永的《曲玉管》,回答问题。中学语文在线(www.xiexiebang.com)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慿,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1,这首词属于小令,还是中调,或者长调?

(这首词有一百多字,属于长调。)

2,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的慢词。)

3,这首词的叠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什么作用?

(中片四种叠字使情景交织,融成一片。从叠字中我们能体会词人深沉的情感。“杳杳”接前片末三字“忍凝眸”而来;“盈盈”表现出对所思之人的爱怜;“冉冉”体现杳无音信时的惆怅;“思悠悠”总结段意,与“忍凝眸”照应,写出相思之情无穷无尽,难以排遣,并引出后片的大段铺叙。由此可见,这首词的叠字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情感。)

蝶恋花柳永课件【2】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第三篇:柳永蝶恋花课件

柳永蝶恋花课件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柳永蝶恋花课件怎么做?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柳永蝶恋花课件

柳永蝶恋花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的风格特点。

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性

课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不减唐人高处”

2、看似无限风光,背后的苦楚谁知?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此词,读准字音。

伫 黯 阑 憔悴

2、反复朗读,融入自己对这首词营造的意境和表现主题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指导:婉约风格的宋词,在朗读时需要想象画面,揣摩情义,节奏上一般要放缓,要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知

1、圈划朗读过程中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问并讨论解决。

注释未涉及及需要更正之处:

生:渐渐生发 残照:夕阳余晖

会:领会 凭:靠

阑:栏杆 图:贪图

一醉:痛痛快快大醉一场 伊:第三人称代词

消得:值得

2、教师串讲此词大意(鉴于这是学习的第一首词,学生对宋词语言表现的特点比较陌生,教师带一次路)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再进行反复朗读,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句子值得细细咀嚼,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描写的景色是怎样的?反映怎样的内心情感?

面对此时此景,诗人本人的所做、所思以及心绪是怎样的?

有哪些字词是尤其值得揣摩体会的?

4、结合对句子的感悟进行朗读

5、在阐发诗人内心幽微的情绪的基础上,理出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的过程。了解宋词婉约派情感表达方式含蓄、过程百转千回的特点。

四、深入理解

1、介绍柳永的生平经历

“儒家的家庭传统、仕宦观念,与他个人的浪漫性格与音乐天才其间所形成的一种不幸的矛盾”——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

写《鹤冲天》得罪仁宗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仁宗回复: “且去填词”

柳永回复:“奉旨填词柳三变”

2、自甘身处社会底层,混迹教坊歌楼,为歌儿舞女填词。

3、在了解柳永生平经历后,说一说你对此词最后一句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伊人”指什么?

结合屈原的“所为伊人”——中国文学传统中,多为理想的化身

4、再次朗读

作业:

用描写性语言扩写这首词,在保持原有情感、意境、语言风格基本不变的前题下,融入对意境画面的想象和抒情性语言。

第四篇:大学语文_柳永_蝶恋花讲稿

蝶恋花

柳永

导语: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诗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流行歌曲的“天王巨星”,他在当时中国的地位,绝对比刘德华、周杰伦还要红得多。那么,他红到什么地步呢?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要在有水的地方生活居住,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凡有水井处”,必有他的歌在传唱。而且,他属于偶像兼实力派的创作型歌手,在当时,其他的歌妓要想红,就一定要唱他写的歌,只要能求他给自己写一首歌,马上就可以身价百倍。我想,现在还真没哪位明星能红到他这个程度。

可惜在他那个时代,流行歌曲是最令上流社会所瞧不起的,所以,尽管他很红,但却一直穷困潦倒,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没有,是歌妓们凑钱将他埋葬的。

他是谁呢?他就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柳永。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柳永出身仕宦书香,祖父柳崇是一个很有才干又很有个性的人,朝廷多次请他为官,他都拒绝了。他的父亲柳宜虽然当官,但为人耿直,“有所弹射,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大忌之。”柳永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三复,一个叫三接,兄弟三人都很有才华,并且都曾考中进士,所以被称为“柳氏三绝”。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的柳永,很自然的,人生道路应该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做官。当然,前面我们说到了,他曾经考中过进士,但是那已经是50多岁的时候了,而且也只做过类似屯田员外郎之类的小官,所以柳永也称“柳屯田”。人的才华和运气,有时候啊,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这个柳永,从年少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音乐,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或者是“中国达人秀”,作为一个音乐人,想要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只有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妓院。那个时候的妓院,是歌手和音乐人云集的地方。所以年少的时候,柳永就经常混迹在那里,给妓女写歌。

他写的那些歌非常受到大众的欢迎,却不受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的待见,所以,尽管很年轻就出名了,但柳永在当时的名声却很不好。当时很多书香门第,1

官宦之家的父母经常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你们千万不要跟柳家的那个熊孩子学啊,搞什么音乐,真是有辱斯文。”而朝廷呢,也跟今天的CCTV一样,经常批判他,说他“三俗”。

所以,尽管出名,尽管人人都喜欢他写的歌,但写歌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官啊。于是,柳永也当时的很多读书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哪知道,第一次,不知道是发挥失常,还是别的原因,没考中。一般的人没考中,大多灰溜溜的回家继续复读,准备三年之后再战。这个柳永呢,毕竟是个音乐人,超有个性,很喜欢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于是,在张榜当日,看到上面没他,回家就写了首歌,并且这首歌当年就雄踞了北宋音乐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他这首歌里写了什么。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i)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nen)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① 黄金榜:即黄榜,皇帝的文告用黄纸书写,故称。这里指会试后发放的进士题名榜。

② 龙头:状元的别称。与“鳌头”同义。

③ 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这是古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谀词。

④ 风云便:《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人生际遇,事业得意。这里指中进士。

⑤ 争:怎么。恣:放纵。

⑥ 白衣:古代平民穿白衣,因用以称无功名的人。

⑦ 烟花:妓女的代称。

⑧ 依约:隐约。丹青屏障:绘有彩画的屏风。

⑨ 恁:这样。偎:紧贴,挨着。红翠:指穿红着绿的年青女子,即歌女。

⑩ 一饷:片刻,短暂的时间。

【译文】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评析】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其实每次我看到这首词,总会想起BEYONG乐队的海阔天空,里面有一段,请一位会唱的同学来唱一下: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被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其实,柳永的词讲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只是黄家驹在海阔天空里侧重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而柳永则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非凡的自信,还有一种强烈的反叛精神。

“黄金榜”就是公布了当年考上进士名单的皇榜,“偶失”就是偶然失去,“龙头望”可有两解,一个是“状元”,令一个指的是皇帝的看中和青睐。也就是,中进士的皇榜公布了,我偶尔失去了状元的头衔。这个柳永,分明就是一个叛逆青年嘛,你连个进士都没考中,却说自己偶尔失去了状元的头衔,是不是太拽了。

“明代”是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政治这么清明的天朝,怎么就把我这个大人才给遗漏了呢?我该咋办呢?既然不能顺着东风,平步青云,那就干脆随着自己的心愿放荡不羁算了吧。何必还去讨论这件事的得失呢?像我这样的才子词人,本来就是没有功名的公卿宰相嘛。

这是上阕,我们可以看到柳永骨子里的那股傲气,我尽管连个进士也没考中,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偶然,而且,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一般的进士,我要是考中了,也肯定是状元。多么自信,他既没有愤世嫉俗的抨击批判,也没有遮遮 3

掩掩的幽怨,而是将一种纯粹的自我率性表达出来,显得天真而单纯。这其实也是柳永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他很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再看下阕,讲的是没考中之后,继续回归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烟花巷陌”是青楼妓院,“恁偎红翠”,就是和穿着红衣、绿衣的女子左拥右抱,把追逐功名的理想,换做喝酒唱歌。说得多直接,一点也不掩饰,不矫情。柳永此处所表达的是对另外一种生命价值的追求,但这种生命价值是不被当时的封建伦理文化所接纳的。但是,从这首词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宋代,这种摆脱单一价值追求的趋向已经形成了。它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大家为什么喜欢呢,就能从这首歌中看到了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东西。

但是,正是因为这首歌太流行了,甚至流行到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的耳朵里,所以也给柳永带来了大麻烦。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一考就考上了,但是当最终的进士名单传到宋仁宗手上,等他最后批复的时候,他却将柳永的名字给抹掉了,还说“何须浮名,且去浅斟低唱。”后来,柳永但凡写词,都会在最下方题上“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大名,其实,这也是柳永对于宋仁宗表达出自己的强烈不满。

宋仁宗不待见柳永,首先是第一印象不好,因为柳永作为官宦子弟,成日流连于歌楼酒肆,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看来就是不务正业。然后,科举考试失败,非但不认真反省,反而表现出一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不屑一顾的放浪不羁。这对于宋仁宗这样一位封建制度的维系者而言是无法忍受的。后来,柳永尽管主动献词想要讨好仁宗,却因为第一印象不好,加上词中又有地方惹恼了皇帝,所以他就非常悲催的成为宋仁宗最不待见的人。所以,从柳永的人生经历,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就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印象坏了,以后再想有什么发展就很难了。不过宋仁宗还是不错的,虽然讨厌他,却没有把他杀掉。

当然,最后,到柳永50多岁的时候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他换了个名字考试,结果就考上了。但当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芝麻小官,他自己也无心仕途,所以在官场上也没有什么发展。他最后是继续混迹于青楼妓院之中,穷困潦倒一生,死了以后,甚至连丧葬费都没有,还是平日里跟他交好的一群妓女,凑了些 4

钱将他埋葬。

1、发展了慢词、丰富了词调。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小令的体制短小,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表现市民情调与运用俚俗语言。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改变词的表现方法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

二、谈谈几首柳永词

柳永的词,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俗”,因为里面讲的是妓女情事,用的是口头俚语。我们上节课讲了李煜,说词到李煜手上由俗到雅,我们看欧阳修、晏殊的词,都是典型的文人词,用词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才气和志趣。到了柳永,词的审美趣味和内涵则从“雅”走向了“俗”,这种俗并不是内容的低俗,而是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永的词一改文人的创作路数,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 5

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任务、所关注的感情。

我们看看以下两首词: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定**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然而晏殊含蓄,柳永坦率。柳永的词直接表现了世俗女子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愿望,因此被晏殊等士大夫所不容。有一次,柳永去见正当宰相的晏殊,问他是不是也写歌,晏殊说,我写啊,但我不会写“针线闲拈伴伊坐”。这其实就表达了晏殊对于柳永词的不屑。

课内补充: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著名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前面讲《行行重行行》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句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我为了一个“伊”,一天比一天憔悴、6

消瘦却始终执迷不悔。这里所表达的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爱一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柳永所说的愁,就是相思的离愁,之所以会这样呢,都是为了“伊”,“伊”就是她的意思,也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那么,这首词,我们现在就搞清楚在说什么了。原来诗人之所以凭栏远眺,愁绪万千,借酒消愁,就是因为心里放不下一个女子。其实,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诗,尽管是名句,但放在这首词里,我总是能读出一种计较和介怀的感觉。这首词跟柳永的很多描写爱情的词一样,都写出了一种慵懒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无精打采。其实,这种“慵懒”正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为情所困时候的一种共有的状态。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思恋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懒懒的什么都不想做呢?满脑子都是她/他,整个人除了发呆,就是走神。从“伫倚危楼风细细”到“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给人的感觉都是慵懒的。你们看前面那首《定**》也是慵懒的。但这最后一句则显得有些突兀,似乎是在慵懒之中,突然愤起,然后狠狠的说了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是“终不悔”,但我觉得这里多少有些刻意和不自然,似乎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后悔,而说不后悔,其实心里到底后不后悔呢?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那么这首词就是一首纯粹的爱情歌曲吗?其实不然,为什么我说最后那句有些刻意,也是因为这首词里面其实还有一些别的意味。大家想一想,像柳永这样的出身和才华,却一辈子流连歌楼酒肆,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难道他就真的毫不在意吗?其实不然,我们看他那首《鹤冲天》,里面也说是“忍把浮名”,什么是“忍”?忍,就是忍痛,不得已,所以,柳永的狂放,并不是真的狂放,柳永的不在乎,也不是真的不在乎。一个心思如此细腻缠绵的人,往往都是很看不开,放不下的人。你看他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就是一种负气的做法。所以,这首词,其实也包含了柳永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慨叹,皇帝不要他做官,其他的官员和读书人看不起他,柳永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他在骨子是高傲的,所以才偏偏要说,我不后悔,我真的不后悔。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才子暮年的无奈和悲哀,但也看到了他身上那种纯真倔强的真性情。

我们再来看教材所选的那首《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翻译】

灞桥两岸,云烟缭绕的杨柳参差不齐。风光景物一如从前。只是故旧的杨柳已显衰老,几经相送人们的攀折,更是憔悴不堪。

夕阳下,幽雅清淡的秋日风光景色迟暮老去,长满杜衡的湖泽弥漫着离别后的思绪。一曲《阳关》送别的音乐声在极度悲痛中结束后,只剩下了我和我独自凭靠着的这离去的小舟

【赏析】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既“古”且“衰”的杨柳,屡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极写 8

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从听觉角度写离愁,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触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我以前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恋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从这种表现来判断,我以为这首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先就写实而言,则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他曾写有另一首《少年游》,有“参差烟树灞陵桥”之句,足可为证。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在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

第五篇:柳永蝶恋花朗诵稿

柳永笔下的《蝶恋花》将男女之间缠绵悱恻、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相思之情引申、延展到极致。下面是关于柳永蝶恋花朗诵稿,欢迎阅读。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认为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在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下载蝶恋花 柳永[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蝶恋花 柳永[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柳永蝶恋花原文翻译(本站推荐)

    导语: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作者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柳永蝶恋花原文......

    蝶恋花柳永原文翻译

    蝶恋花,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与"对",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下面小编收集了蝶恋花柳永原文翻译,供大家欣赏。蝶恋花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

    蝶恋花柳永的阅读答案

    导语:《蝶恋花》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柳永的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

    柳永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

    《蝶恋花》优秀教案[大全5篇]

    《蝶恋花》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

    《蝶恋花》 一、: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闺思的名篇......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

    欧阳修蝶恋花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