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19-05-12 18:1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1-2题。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答案 A A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 B C 据新华社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10月31日11时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分钟后,11时10分当地再次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据了解,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均有较强震感。据此回答5-6题。5.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答案 A D 左下图为某地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右下图),据此回答7-8题。

7.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 8.下列关于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①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②表示乙地的观测站 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答案 C D 读下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9-10题。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10.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 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 【答案】9.A 10.B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下图为“智利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外核 12.该地震发生源于

A.火山喷发 B.板块张裂 C.板块挤压 D.地层塌陷 13.目前.智利防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加大投入,增加快速运载工具 B.加强科研,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C.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D.加固岩体,提高抗震防塌标准 答案A C C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26分2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2级地震,海浪约高6.9英尺(约合2.1米)。此次震中位于智利北部城市伊基克西北方向99公里,距离智利北部海岸83公里。回答14-15题。

14.智利地震发生当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A.莫斯科(55°45′N,37°37′E)B.北京(39°54′N,116°23′E)C.新加坡(1°22′N,103°45′E)D.布宜诺斯艾利斯(33°S,58°22′W)15.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因为它处于,地壳不稳定。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答案 A C

二、综合题

1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

F是

(2)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3)图中圈层C是

D是

H是

(4)简述E波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突然消失的原因。17.读图回答问题。

(1)代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A,B

。(填 “纵波”“横波”)。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地壳的上层F是

层,下层G是

层,F层与G层密度的比较是F

G(填“>”、“<”或“=”)。

(3)D、E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D是

面,E是

面。在D界面随深度增大,横波发生的变化是

,纵波发生的变化是。

(4)一般认为I层的物质组成是

的硅酸盐类矿物。

地理学习

第二篇: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章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

2.阅读材料和相应的图表,概括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及相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

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m。

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讨论】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哪棵树里有虫子?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 【学生回答】

啄木鸟是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人类可以用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 【学生回答】地震波。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先是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这就是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圈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不连续界面。【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互动探究

读教材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5)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

(1)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3)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5)

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

【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1)地壳的特点

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基一样。(2)岩石圈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壳?

不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3)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

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

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

(4)内核为何是固体?

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 解析:①纵波在地下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②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小结】

可以用半熟的鸡蛋来形象直观地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物质组成。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地壳合起来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

【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看大气圈有什么特点? 1.大气圈

(投影)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的主要物质组成是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氮和氧。

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千米高度左右的对流层范围内。再来看水圈有什么特点? 2.水圈

水圈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生物圈有什么特点呢?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亿~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小结:地球所有的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的,在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参与下,整个地球生机盎然;同时,它们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可以减弱太阳和宇宙辐射对地表的影响,减少宇宙中的陨石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外部各圈中的物质运动和循环,是促使地表物质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力。

第三篇: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4 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基本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图片分析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及特点,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

2.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和动手绘制圈层图,加深对地球圈层结构特点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软流层的位置及岩石圈的范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以上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球,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那么构成这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内部和外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获得问题的答案。

板 书: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推进新课

师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教材后回答: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师 回答得很好。出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呢? 投影: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生 合作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师 结合各小组回答情况精讲总结: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以上我们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那么,各圈层有何特点呢? 板 书: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地壳

师 提问:什么叫地壳?地壳的厚度怎样?主要由什么组成? 生 对照“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阅读教材,画出要点。投影:

师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指出: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一层很薄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师 出示“地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空间分布和厚度上各有何特点?

投影:

生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约6千米。

师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吗?

生(总结回答)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师 地壳主要是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矿物并最终形成了三大类岩石。那么,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在地壳中的分布有何特点?

生 阅读教材“组成地壳的元素”及“地壳结构示意图”,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回答问题。

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②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衡,除氧之外,地壳上层硅和铝的比重较大些,密度相对较小些,被称为硅铝层;其下地壳中铝的成分减少,镁和铁的比重相对增加,密度也较硅铝层增大,被称为硅镁层。

③通过读图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地壳的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地壳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有关地幔和地核的相关问题。

板 书:

(二)地幔 师(提问)(1)什么叫地幔?厚度怎样?地幔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其含量从上到下怎样变化?

(2)地幔可分为哪两部分?下地幔的物质性状有何特点?(3)上地幔顶部还存在一个什么层?是如何形成的?(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哪些? 生 对照教材“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自学课文,画出要点。投影:

“圈层剖面图”(结合图示总结精讲)

地球内部的分层

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示意图(1)地幔是国内外科学界十分注意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召开过多次有关地幔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对地幔的物理性状和分层结构问题等进行探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

(2)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处在地壳与地核之间,又叫中间层。深度从5~70千米以下到2900千米。它仍是固体,主要物质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3)以地下1000千米深处为界,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在地下50~250千米范围内的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是地震波不连续的低速带,根据推理,它可能是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而形成的高温异常、局部是熔融状态的圈层,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大,温度约为3500~4000 ℃,压力约为150万大气压,平均密度约为5.6,物质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呈现可塑性固体状态。

(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板 书:

(三)地核

师 提问:什么叫地核?地核可分为哪两部分?各自的厚度和物质性状怎样? 生 对照教材插图“地球内部圈层图”,自学课文。(学生总结回答)

(1)从古登堡面到地球核心,为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2)地核的情况是推断性的。在地下2900~5000千米深处的外核范围内,地震波的横波消失,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外核物质接近液体。在地下5000千米以下的内核,地震波的纵波速度增加,横波又产生,则为固体。

(3)为什么地球的外核接近液体面内核为固体呢?这是因为在地核里,由于压力随深度而增加,物质的熔点随深度而增加,温度随深度而稍有增加,比较起来,地核物质熔点的增加较快,而温度的增加较慢。在地球外核,物质的熔点较低,温度稍高于熔点,物质就熔化了。在地球内核,物质的熔点已经显著升高,而温度的升高是很有限的,温度就相对低于熔点,物质就以固体存在了。

(4)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主要是铁和镍,与铁镍陨石相类似,所以称为“铁镍核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的特征,这种同心圈层不仅表现在地球的内部,同样也出现在地球的外部,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地壳表层以外,可划分为哪些圈层?

生(阅读总结)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层。 板 书: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大气圈

师 地球上大气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生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大气的厚度有多大呢? 生 阅读教材,明确范围: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1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即大气的厚度约为2000~3000千米。

板 书:

(二)水圈

师 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可按哪些方式进行分类?

生(讨论回答)①按形态可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三类;②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③按水的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师 总结评价,并转入生物圈。 板 书:

(三)生物圈

师 提问:什么是生物圈?其范围包括哪些部分?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生(合作讨论回答)①生物圈不仅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即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②生物圈的界线不像大气圈、水圈、地壳那么分明,它同大气圈、水圈、地壳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③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分布的区域,即地面以上100米,相当于木本乔木植物的大致高度;海面以下200米,相当于阳光能透射到的水深,因为这一部分能获得充足的太阳光能,具备最适宜生物生命活动的温度、水、氧、二氧化碳及营养条件。总之,生命的产生是在地球漫长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然而,它的出现却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地球在结构上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圈层构造。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是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下地幔为可塑性固体。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一般认为外核近于液体,内核是固体,地核的物质成分主要是铁镍,称为“铁镍核心”。地球的外部也呈圈层结构,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正是因为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四大圈层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是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地壳

(二)地幔:软流层 岩石圈

(三)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生物圈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地震波的利用 探究内容: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附近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探究过程、方法:观察、分析、推理、讨论。 探究结果:

1.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幔物质状态是固态,地核(外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第四篇: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检测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顷选择题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答案:B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C

3.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解析:此题考查了不连续界面的位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A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答案:C

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解析: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答案:C

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

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但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8、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D 提示:对地球内部各层的界线与厚度范围要清楚。

9、地壳和地球其他内部圈层的主要区别是

A.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大 B.地壳物质密度最小,温度最低

C.地壳的底部是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D.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惟一能够传播横波的圈层

B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小,温度最低;上地接上部是软流层,地壳、地幔两个圈层都能够传播横波。

10、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假如按AB位置打一口深井,那么从上至下依次是:

A.主要是花岗岩类——硅镁层——莫霍面——地幔 B.硅铝层——主要是花岗岩类——莫霍面——地幔 C.主要是玄武岩——硅镁层——古登堡面——地幔 D.硅镁层——硅铝层——莫霍面——地幔

A

AB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是硅铝层(花岗岩类)、硅镁层(玄武岩类)、莫霍面、地幔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传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过外核,应该是横波;F是纵波。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的图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

答案:(1)横波纵波(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外核(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2.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

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第五篇: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

2.区别地壳、地幔、岩石圈于软流层之间的关系。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特点及其相互作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自主预习】(课本勾画并完成问题)

1.地震波的概念、形式、特点。

2.不连续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3.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

深度(千米)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界面)

900

2900

5150

(纵波和横波速度)

(纵波速度突然,横波)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地幔

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

地幔

地核

外核

(界面)

外核可能为

态,内核可能是

内核

4.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其他

大气圈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是

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的圈层,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断的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

及其的总称

及其

生物圈与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合作探究】

1.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

(3)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跟踪训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Ⅱ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下

D.古登堡界面以下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Ⅰ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包含地壳和上地幔

D.Ⅳ圈层物质呈熔融状态

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时必然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岩石圈

B.地核

C.地壳

D.软流层

5.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质学家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km增大至60

km。据此完成6~7题。

6.阿尔法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7.裂缝从1

km延长到60

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的()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9.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夏在大连某船务公司建设完工。它既是世界最大的深水钻井船,还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

144.1米,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

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与③划分的重要依据是,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圈层名称、图示序号、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A

6.火山及其组成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位于软流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7.岩石圈厚度,60-120千米;裂缝从地表向地球内部延伸,裂开的是岩石圈,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8.D

9.D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10.[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3)莫霍界面,33千米。(4)名称:地幔。序号:③。构成物质:岩石。状态:固态。

[解析] 本题以我国最大深水钻井船相关信息和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球外部圈层、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地壳厚度、莫霍面及深度、地幔位置及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第(1)题,图中有海洋、植被、大气,因此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作为主要依据。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中显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陆地地壳较厚。第(3)题,图中④界面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其在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为33千米。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而“大连开拓者”号钻井深度可达9

144.1米,因此钻探到最深时可穿过地壳到达地幔。地幔在图中序号为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上层物质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构成的岩石组成,物质状态为固态。

下载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