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

时间:2019-05-12 18:0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

第一篇: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

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文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第二十六课。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第六单元学习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文言文基础,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有一定的基础;还有本文内容较为浅显,借助工具学习本文应该难度不大,关键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动力、缺乏活力,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习设计构思

1、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生阅读量较少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问、答四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生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好品质。

2、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自由地展示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就得找一种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用心去体会,以小组合作自主寻找问题互考,开展小组竞赛为主上好本课,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指导,特别在学生找问题上,只要是本课内容或是与本课有关的都可以成为考点。

3、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激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锻炼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2、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写法。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好品质。

五、学习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2、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了解本文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写法。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做到有长处、优点不自夸,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好品质。

六、学习过程设计

(一)引(复习旧知,认识作者,延伸课外)

1、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论语>六则》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其中讲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是哪几句?(提问学生)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提出这样深刻、精辟的讲解,实在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他巧妙地借一则故事《卖油翁》也阐述了这个道理,与《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板书课题、作者)

2、教师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二)读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字词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并释义,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矜(): 睨(): 矢(): 颔(): 杓(): 轻: 覆: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

(三)问与答(学生互向互答,开展小组竞赛)(精彩采撷)青春飞翔队:

1、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藏龙卧虎队:

1、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陈尧咨和卖油翁各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 潇阳队:

1、文中卖油翁是怎样向陈尧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2、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雏鹰队:

1、课文为什么队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记叙得较详细?

2、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很精辟,他把深刻的道理说得很浅显,却令人深思,为什么?

青春飞翔队答案:

1、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和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2、反感-恼怒-佩服、认输。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很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藏龙卧虎队答案:

1、陈尧咨:善射、骄傲、认道理。卖油翁:酌油技精、不夸耀。

2、这篇文章写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而且还告诫我们有点本领不能就骄傲自大。

潇阳队答案:

1、卖油翁先从容应对,点出“无他,但手熟尔”,在不慌不忙应对中,流露出藐视,再说“以我酌油知之”,接着当场献艺,亲自“酌油”,用事实向陈尧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结语再次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肯定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肯定自己的长处,更要明白自己的缺点,做到有本领不自夸。对待别人时,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更要看到他人的长处。

雏鹰队答案:

1、因为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而对卖油翁倒油情况记叙详细,这样叙事清楚,突出文章的中心。

2、课文通过讲述卖油翁酌油技术纯熟这一生活中常见平凡的事例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并让我们明白“艺无止境”,教育我们做人应该虚心、不骄傲,多向他人学习。

(四)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 的态度。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熟读本文。

七、教学反思

以往讲述文言课,总是老师一人讲,学生只是拼命记。师生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当然学生的灵性、情感、态度、价值等取向无法充分的发挥,变成上文言文课是苦差事,就越怕上文言课。

本节课以学生互问互答,开展小组竞赛方式入手,让学生当回老师,大胆地向同学提问题,考一考同学,学生均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巴不得考倒他人,自然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重难点问题,也在其中得到较为充分地解决,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就想尽办法给同学提问题,虽然他们的问题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可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体验。

充分解放学生,给老师自己减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授课过程中,我以激励性的语言适度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整节课始终洋溢着快乐。

当然,学生所提问题不一定都能围绕教学重难点,出现偏颇时,教师应该正确处理,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附板书设计:

陈尧咨

自矜

忿然

笑,遣

恃才傲物 但能认理

卖油翁

性格对比卖油翁

睨、微颔

但手熟尔

酌油

身怀绝技谦虚沉着

熟能生巧 精益求精

第二篇:以“辩”激趣 以“辩”促学

辩论,是一种能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很好提高的活动。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一”中建议学生针对“开卷是否有益”展开一次辩论,并“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这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上首次对小学开展辩论活动提出的要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信息时代”的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就怎样争取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辩论活动占有一席之地。笔者所在的学校语文科组进行了“小学辩论活动常态有效实施”的课题研究,对辩论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下面分四个方面谈谈辩论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辩论活动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解题、介绍文章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分析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兴趣索然。而辩论活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辩论活动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一次“好习惯,伴我行”的主题辩论活动。这次主题辩论活动在高年级中燃起学生对研究辩论、参与辩论的兴趣火花。五六年级每个班都选拨精英组建成辩论队参加比赛。为了帮助本班的辩手在比赛中出色发挥,全班学生都合作起来,与辩手们一起搜集资料,陪他们模拟演练;一些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展现了出色的辩才,被辅导老师选拔为正式队员。正式比赛时,正反双方班级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每场比赛后,辅导教师都组织学生代表进行点评,现场观众发表看法„„这样的辩论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辩论活动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学生辩手来说,受益匪浅;对学生听众来说,这种新颖的课型使他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共鸣与思考。此次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对学生进行了“关于番禺区各中小学校开展辩论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生动有趣的辩论活动大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课型教学,很多学生“摩拳擦掌”,表示要锻炼口才和提高写作水平,下次也要参加辩论赛。

二、辩论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辩论赛,需要教师先从审题、立论、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辩论队员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及气质等各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在每一次主题辩论活动中,凡是能充分发挥选手辩论水平和展现风采的队伍都离不开辅导老师的精心指导。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辅导教师在赛前的模拟演练中要对每个辩手的表现以及辩论技巧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赛后还要根据辩手在赛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给予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从头至尾无不体现出指导教师的匠心独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辩论活动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参加辩论赛,要紧扣辩题去广泛阅读,做好资料的搜集,写出辩论发言稿。一辩要准备三分钟的开篇陈词和一分半钟的攻辩小结,二辩、三辩要准备一分半钟的对辩问题,四辩要准备三分钟的结辩陈词,这是很能考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搜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之后,学生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怎样立论、驳论,这其实是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过程。辩手在比赛之前,必须进行多次的模拟演练。这是一种听力训练过程,要求专心倾听对方的发言,以便及时辩驳。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的训练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准备“小学生应该注重个人仪表”这个辩题时,辩手们紧扣住“小学生”、“注重”和“仪表”这三个关键词去搜集资料,查找到“注重”的意思是“重视”,“仪表”的意思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针对这些概念,辅导老师和辩手们一起确定了“小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容貌、姿态、风度、文明、礼仪等方方面面,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对每个小学生的要求,只有注重个人仪表的人才能彰显个人素养„„”这个核心观点。四个辩手就围绕核心观点去写作,一起模拟演练,修改稿件,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又如,在“好习惯,伴我行”主题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借此契机举行了“我与辩论”的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学生“可以写观看辩论赛的感想、参加辩论赛的心得体会等,形式不限,可以是观后感、日记、诗歌等”。各班学生踊跃参加,交来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征文。教师们认真地批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把一等奖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辩论活动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普通的语言训练没有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而辩论活动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辩论活动要求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的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的反击。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训练了辩手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论述的逻辑性。

辩手的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演练等一系列训练,辩手的思辨能力得以提高,他们会在辩论赛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作出精彩的即兴发言。例如,高年级两个班在进行“学习成绩的优异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大不大”辩论赛的时候,正方辩手在发表观点的时,口误说成“学习成绩的优异与习惯的养成关系大”,给反方有机可乘;反方抓住正方的口误,提出“学习成绩的优异与习惯的养成关系大,但习惯也有很多种,有学习的习惯、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等。请问反方辩友,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辩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新课标2011版中也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综上所述,以“辩”激趣,以“辩”促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辩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丰富积累语言,灵活运用语言,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以情激趣,快乐学习

以情激趣,快乐学习

----《租船》教学设计与策略

课题:租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稠州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

(设计策略: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找数学信息

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每只船限乘4人

每只船每时3元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

(1)、37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

(2)、10元钱最多能划几时?

(设计策略:根据本班实际有37名学生,对例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1)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

37÷4=9(只)-------1(人)

(2)、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得出结论:至少要租10只船。

(5)、师:37名同学10只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

(6)、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

但是我们身上带的钱不多,到时可以划多久而又不超支呢?

4、独立解决问题(2)

试一试:每只船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划几时?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最多”。

5、构造问题(3),应用所学知识。

陇州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我去出租公司打听了,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租车?你认为怎样租车比较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设计策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三、课间休息,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1、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策略: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五、练一练

完成书本第7页中的四道应用题。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 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

第四篇:激趣方法[推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育实习和阅读大量教育著作的过程中,我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细化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一一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日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way” 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足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奉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白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assroom”,有的“Ask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米,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一、巧设导语,创设浓厚的氛围。我在《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七课)中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节选的两部分之间又相互独立,所以这篇课文我就分两课时完成,每课时各设计一个导语。第一部分写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导入。“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到处流浪以说书为生,尽管生活很苦,但老瞎子却活得很起劲,因为他师傅在琴槽里封着一个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把封在琴弦里的秘方拿出来,按方抓药,治好他的眼病,„„然而当他终于弹断第一千根琴弦后,从琴槽里拿出来的‘秘方’竟是白纸一张。老瞎子万念俱灰,失望至极,然而他终于悟到,他先前之所以活得那么起劲,只为了琴槽里的这张“秘方”。生命只有有了目标,人活着才有劲头,哪怕这目标是并不存在的。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又把这张白纸封进了他的徒弟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拿出琴槽里的秘方,治好他的眼病。故事到这儿嘎然而止,然而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瞎子充满激情的生活。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看史铁生有着怎样的生命感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先让一位字体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抄写了满文军的歌词《懂你》,然后让学生体会这首歌词的哪些语句最令他们感动,说说他们的感受。诸如“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住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都纳入了学生的视线,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播放这支歌,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于是课堂上弥漫着儿子对母亲理解挚爱的歌颂和母亲不能分享儿子成功的伤感。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高中课本第三册)可由令人痛心的现实导入。“敦煌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然而中国的敦煌文化研究者们却不得不在放大镜下端详着从国外高价买来的胶片连声叹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实践证明,这些创设情景简洁自然的导语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引入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开拓疑难,勾起探索的欲望。

每篇课文的疑难点都是极易引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地方。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课文第一册)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现在起”?为什么“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雨巷》(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0页)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何象征意义呢?《荆轲刺秦王》预习提示中说:“为了抵抗秦国的进攻,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派勇士去劫持秦王。”“见陵之仇”是怎么回事?学生会产生疑问而课文又没有任何提示。课文中荆轲刺秦失败了,(荆轲)箕踞以骂曰:“事所为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然约契以报太子丹也。”而陶渊明则在《咏荆轲》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这不是矛盾吗?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学生脑子里装对这些问题,必然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认真阅读,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伴着这些问题的人效解决,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但对课文疑难点的挖掘应与全文的教学重点密切联系,不要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三.善于设疑,激发思考的激情。

问题设计巧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我在教郑愁予的《错误》(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为何让“你”独守空房,备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归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说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负心薄幸,“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前程设计,“可怜五定河边骨,犹是春闻梦里人”的残酷战争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男人都有一颗云游四海,闯荡江湖的不羁之魂。试想在灵魂深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甘愿足不出户,老死户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鹰搏击天宇。只有当他们倦了,折翅了,才想到归巢,不然,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妇闺妇那么多的羁旅之思呢?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再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部爱情史简直就是一部 柔肠百断悲伤史。)

再如,我在教余秋雨的《道士塔》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王道士做了些什么?是何原因?②懂得敦煌文化价值的满清官员们又做了些什么?③清政府没有钱财保护吗?说明了什么?④外国人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敦煌,满清官员们又做了些什么?⑤敦煌经卷的确被运进京城一部分,结果怎样呢?⑥敦煌经卷损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⑦同学们重温这段痛心的历史,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思考解答,理解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很好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时而深刻的思索,时而深沉的悲哀,时而强烈的愤慨,时而昂扬的报国热情。这样围绕课文核心内容层层深入的设疑,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寻幽探微,拨动敏锐的触角。

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教师若不注意探究发掘,也很可能被学生忽视,一旦这些地方被挖掘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余秋雨《道士塔》)。针对上面这段文字,我提了一个问题:四个“惨白“的意思是否相同,这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结果学生从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谁发泄的愤懑以及在那个情境中不知该怎样保护珍贵遗产的无耐等复杂的感情。再如,在教《荷塘月色》(高中课本第一册第5课)时,针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日日”换成“天天”呢?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说不能,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针对这问题,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两三遍之后,学生说“日日”用在这里更和谐,我问什么更和谐呢,同学们说音节更和谐,都是低沉的调子,感情更和谐,都表达了忧郁的心情。“天天”发音太响亮了,与上下文低沉的音调和表达的感情不和谐,因为响亮的调子多表达欢快的感情。由此一番发幽探微,使学生顿悟了文学大师的匠心,原来中国的语言竟如此奥妙!再如《茶花淀》中的“怎么了,你?”而不用“你怎么了”的情味区别;《祝福》中先后出现的“祥林嫂,你放着吧。”“你放着吧,祥林嫂”所表达的语气与感情的差别;鲁迅《秋夜》中“从我家的后院可以看到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看似罗嗦的话语中所表达的百无聊赖,空落无奈的情绪;郑愁予的《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美丽的错误”该怎样理解?如此通过一番寻幽探微理解了作者的匠心,体味了作者的感情,领悟了表达的妙处。因此寻幽探微应重在寻求作者的匠心独运语言的奥妙处。五.捕捉灵魂,点燃智慧的火花。

课文上随着教材内容的深入探讨和教师对情景的巧妙创设,学生的思想会时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当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匆匆而过,而应停下脚步,把这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点燃。如我在教《孔雀东南飞》中,读了前几节学生突然问:“兰芝聪明、勤劳、美丽、善良,孝敬婆婆,体贴丈夫,几乎具备了一个女人的所有美德,为何婆婆对她看不顺眼呢?读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时,学生又感到不可理解:“他们何必寻死呢?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啊,比如私奔,为什么不呢?”看到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有兴趣,我就停下来让学生自由深入地探讨。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结论有两种是大家比较接受的,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嫁过来好几年了(“兰芝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如今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婆婆等着抱孙子等得不耐烦了,所以“三更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所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所以“吾已久怀恨,汝其得自由”。二是由文中看出焦仲卿的父亲早逝,母子二人相依相亲,自从焦仲卿娶了刘兰芝之后,把爱转移到了刘兰芝身上,使母亲受到了冷落,母亲嫉恨兰芝才这样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认识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体味。第二个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封建社会里,不像现在那么多就业机会,也不像现在人口流动那么正常,也不像现在思想那么开放,他们是无处可逃的,违抗母亲兄长之命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也只好像梁山泊祝英台那样以死殉情。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和幸福。尽管这节课的预定目标没有完成,但却取得的效果比预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六.鼓励创见,激发创新的热望。

有时,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参和老师的认识明显不同。那教师该怎么办呢?首先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其次要倾听学生的见解,切不可轻易打断他。学生陈述完之后,可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已取得了一致并且比较正确的结论,教师就不必解答,只需做出肯定大加赞扬即可。如果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或者见解有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让各方不同的意见和证据说完。针对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把错误点指出来,并且用确凿有力的证据说服学生,不强求学生放弃自己的想法,可让他和老师课后进一步研究。如此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学习地兴趣将更高,将更富有创造性。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巧妙设计,又要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既要有预定目标,又要注重课堂上临时生成的目标。只有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课堂这个“过程与方法”的集合中,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大舞台,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五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岔路口中学

镇 亮

[摘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激趣

对于语文课,许多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兴趣,说它犹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除了教材的不灵活外,还和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激趣,顾名思义,即是激动兴趣。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得就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入手,从学生入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出的一些尝试。

一、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用提问来处理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心声》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写谁的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必然认真阅读原文,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稍微加以点拨,全文的主旨及结构就已经迎刃而解了。不单开始讲解课文时要给学生提问题,设悬念,在讲课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小悬念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过程中这样巧妙的启发、诱导,不仅通过思考活动维持着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精彩活动 激发兴趣

语文课不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还必须想出许多有益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描写方法时,可让四组同学选出各自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四个假想的片断,然后看哪个组表演得较好,再让学生将这个场面描写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除此之外,语文课堂上还可搞辩论赛、演讲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的水平。

三、优美歌曲 激发兴趣

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符号,汉字具有音乐美。在语文课堂上,音乐不仅体现在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朗诵上,也体现在诗中的韵律上。许多诗词本就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我在教诗词过程中往往播放或示唱诗词的歌曲,使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中学语文的诗词中有许多已配了乐,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居易的《花非花》,王维的《阳关三叠》,岳飞的《满江红》等。

四、老师范读 激发兴趣

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一位老师以沉痛心情、深情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苍松衔哀,白梅含泪,朔风呜咽,红旗半垂,泪涔涔声凄凄的悲痛气氛中。不少学生流下热泪,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灵活教法 激发其趣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的原因之一是感到语文学习方法呆板,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类的说明文时,笔者就利用电脑搜集说明对象的图片,结合课文的内容把它们做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说明文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之前,笔者就利用学校门前的小溪,带领学生到小溪游玩观察,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简单的学习问题:小溪的水怎样?小溪周围景物怎样?小溪水源怎样?这些学生都能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回答,但都不能用到《小石潭记》中的句子,然后再返回到课堂上学习,与课文一对比,不仅体悟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小石潭的石奇、水清、源幽的特点,而且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强。

教学手段的多样灵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

七、精心设问,激发兴趣;模仿学习,巩固趣味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课堂提问或讨论应当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或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还要考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使优等生有“想头”,又要使中下等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分析《石壕吏》这首诗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问他的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去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统一了认识——杜甫在这首诗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是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确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有疑而思,有思而悟,有悟而乐。课堂上,教师设置一些有创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如《愚公移山》一课,要使学生了解愚公的精神,讲课文时可故意设疑:有人说愚公真是愚蠢,移山不如移屋,说说这种见解正确吗?同学们通过讨论就会得到结论指出根据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愚公愚蠢,因为本文是为了通过叙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明愚公精神,并不是从移山与移屋这个角度来说明愚公的,而是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来突出愚公的人物形象。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都有所提高。又如在教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单元的说明文后,及时要求模仿这一单元的文章,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的说明文,同学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很是跃跃欲试,教师一布置,大部分都很乐意写,并且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总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1]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6.[3]语文天地.2007,12.

下载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问激趣 快乐文言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趣教学 乐在其中

    参评科目:初中英语论文题目:激趣教学 乐在其中单位:湘乡市中沙中学姓名:范叶眉联系电话:*** 激趣教学 乐在其中 我参加工作已快两年,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有过失误,有过......

    课堂游戏激趣集锦

    游戏 激趣 集锦 1、小猫钓鱼 老师手上的卡片是鱼,学生是猫咪,最先读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卡片,最后比比谁钓的鱼多。 2、送信口令:“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阿姨来送信”。送到守纪的......

    以趣促学,以学激趣——《数星星的孩子》

    以趣促学,以学激趣——《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11单元“星空”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

    文言趣读入门

    文言趣读入门(修订本)目录 37. 愚人觅伴.上编38. 多疑者赴宴1. 善忘者 39. 雪花2. 执竿入城 40. 蜗得破碗3. 负米骑马 41. 忧甚杞人 4. 此裤不破5. 弹簧擒鳄6. 纸鸢与鹰 7. 一......

    激趣、广拓、赞赏

    激趣、广拓、赞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的探索 摘要: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如何进行习作教学,能更有效?笔者认为,要重视教材中的小练笔的指导、挖掘,重视......

    文言文“激趣”七法

    文言文“激趣”七法 《课标(2011年)》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

    作文激趣五法

    作文激趣五法摘自:《龙曲一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为此,试以五法以激其趣。 一、听、读结合,激趣贵在简单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

    激趣 激活 激励 激发

    激趣 激活 激励 激发 ——乡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浅探 屯昌县枫木中学 吕东斌 内容梗概:农村乡镇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达到有效和效益?本文试从“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