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画菊花画法教案
课题:国画四君子之菊花 授课对象:初中八年级 课时:4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设计思路:陈毅赞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国
画“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它以其傲霜耐寒的品质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花鸟画的
重要绘画题材之一。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课件、毛笔、墨、宣纸、碟子、笔洗、报纸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一些菊花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引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指导学生观察画中的虚实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的形式描绘菊花,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菊花的特征,画出菊花的全貌,提高学生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清点人数,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上次的课我给大家介绍过了国画四君子,我们学过了竹子、兰花,这节课我给大家讲讲菊花的画法。)
三、讲授新课
1、先介绍菊花(菊花简介)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下部稍带木质,叶卵形互生,秋末开花,傲霜耐寒。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等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
2、介绍菊花的功能 菊花除了观赏功能,有些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3、观赏各种种类的菊花
4、观看画家笔下的菊花(用白描的、双钩画法、没骨法各种画法的菊花)
5、利用多媒体放映一张菊花的图片并提问
(1)、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菊叶、菊枝、菊花
(2)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 a、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
b、菊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 c、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3)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
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6、菊花的绘画步骤
①画花:先用浓(淡)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用中锋双沟花瓣。(花一般不重复,浅几朵重几朵)
②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笔尖蘸浓墨,侧峰画叶,待叶子稍干,用毛笔蘸浓墨,用中锋勾叶脉。
③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墨色比花色重)
7、用多媒体展示菊花画法的步骤图和最终效果图。
四、学生练习
通过课件放映画好的菊花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尝试画菊,教师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作业展评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教学小结
五、课后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二篇:中国画--树的画法 (教案)
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准备: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结构图一幅,树枝、树叶分类挂图 学具准备: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1)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三篇: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教学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 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第四篇:中国画教案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爱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教学方法:
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你 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一: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文房四宝: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 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 徽墨.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
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 2:如何来欣赏中国画呢?
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
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他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画丰富的 笔法:
勾、勒、皴、擦、点等 中国画多变的墨法:
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问题3: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 ? b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 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 很讲究,姓名章界在 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问题3: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 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是 什么呢? c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
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和篆刻。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和画稿。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他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总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是这样,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画出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正是这不似之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中国化追求造型传神,气韵生动,使得中国画能 够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熠熠生辉。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不仅要为 自己的 绘画艺术 而感到骄傲和豪,更有责任 和义务弘扬传统的文化艺术,不断的进行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第五篇:山石画法教案
湘南学院 美术系 09级 张玲玲
课
时
教
案
课题:山石的画法
第2课时
总序第 三
个教案
课型:理论与实践
编写时间2012年10月18日执行时间:2012年10月19日 教学目标:了解山石的勾勒技法
画山石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山石外形塑造 丰富山石内部结构与细节的常用皴法。
教学难点:教难点:对塑造山石外形时用笔的灵动性的讲解。学难点:皴法的表现与正确运用。
教学用具:教材、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片展示法、讲解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画法和树的组合。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山石的画法。山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山石画法尤为重要。笔墨技法一:勾勒(山石造型的表现技法)特点:
1、顺笔勾,逆笔勒。
2、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3、阳:细、疏
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具体示例一:
聚一
聚二
聚三
示例二:
小间大发
大间小法
二、皴、擦(丰富山石的内容)
1、线→粗细,疏密
南方→披麻皴{
2、中锋为主 初学{
北方→斧劈皴{
1、面→大小
2、侧锋用笔
三、点:圆点、浑点(破醒画面)
四、染(远山,石头的暗部)
目的→强化厚重感 {
要求→笔大、水足、多遍
五、破
目的→修改调整画面中滞板呆的部分 {
具体→重破淡、淡破重、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色、色破色、色破面、线破面等
综合总结:板书罗列要点,复习回顾
顺笔勾,逆笔勒
1、勾勒{ 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阳:细、疏
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线
南方{ 中锋
山石的笔 {
2、皴擦{
墨技法
北方{ 面
侧锋
3、点——破醒画面
4、染 {目的:强调质感
要求:笔大、水足
5、破 {目的:调整画面
具体:重破淡、淡破重、湿破干、干破湿……
课后小结:
这节课在10月10号进行试教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第一个,板书不简洁。
二、在某些专有名词上的推敲不够。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进行调整,一、采用大括号形式简化板书。
二、查阅很多资料给专有名词一个准确的界定。
三、上课前先进行了试讲把自己上课的流程理清楚,问题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