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教版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 符号 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写字母和上档符号的输入方法。(2)学会输入大写字母和上档符号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际应用,掌握大写字母和上档符号的输入方法,左、右〈Shift〉键的使用规则及操作。
(2)让学生根据“金山打字通”的学习提示,发现个人输入中的存在问题,对照学习指引,反思并调整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和保持学生英文输入的兴趣。2学情分析
本课 《小写转大写, 数字转符号》 主要是介绍大写字母和上档符号的输入方法, 让学生学会输入大写字母、上档符号的操作。通过一段时间对字母键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已对字母键在键盘上的位置有较深的认识, 能使用规范指法较准确地输入英文小写字符。教学中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练习时发现大写字母与上档符号不会打, 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组合键输入大写字母,输入各种符号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游戏中使用规范指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活动
(呈现PPT),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键盘的使用,这里有篇英语课文,我们贝贝已经把它输入到记事本保存到电脑上了
教师提问:英语课文既有大小写字母还有各种符号,怎么输出来呢?你们想不想也能将英语课文输入到电脑? 呈现课题: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认识Capslock(大写键)
【看一看】呈现PPT 【想一想】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英文缩略词,提问思考:有什么特点?你能快速的输入吗? 【找一找】我们的键盘上有盏“魔灯”——它就是Capslock,请保持正确的姿势并把你的手指放在魔灯上(左手小指按)【试一试】你们会控制这盏魔灯吗?魔灯亮了,打出的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反之,又怎样?(打开记事本练习)小结::
【练一练】发送练习内容
活动3【讲授】探究新知
(二)认识shift上档键
【想一想】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大写字母都需要用
师:但是刚才老师巡堂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输入的指法还是有问题,那正确的指法是什么样的呢? 生观看视频。明白用shift键组合键击键时的左右手分工。
【思考】输入大写字母时,什么时候用
(三)利用上档键组合输入
网络上流行表情符号,可以来形容你们此刻的表情。师出示表情符号(*︿_︿*)@ o @。
1、双字符键
师:纵观这些表情符号,这些符号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在键盘的什么位置。找一找。
2、数一数:在主键盘区有多少个这样的键?(一个键上有上下两个符号)
3、师师引领学生认识双字符键的概念。
键盘上一个键上面有两个字符的就叫双字符键,我们通常把上面那个字符称为上档字符。
4、输入上档字符时,必须与< shift >键同时使用。活动5【练习】巩固提升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输出以下内容: *@︿@*(︿_︿){.---.} O(&_&)O~~ kecunXX@tom.com 126.com 活动6【活动】课后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大写字母锁定键和上档键什么时候用最合适?
第二篇:第5课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
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情感态度观念: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运用: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材分析: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5课题目是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本节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引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少受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粗浅。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一筹不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3.理论有些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深入浅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发展。
3、通过和学生互动方式引出新事物和旧事物
4、举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举例说明人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复习旧课:提问:什么是联系?
二、讲授新课:
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概念: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小结:总结本节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今后在举案例的时候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第三篇:第5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课标分析:在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发展,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材分析】
经济发展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也为下一课的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工业发展有一些体会,因此本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容易一些,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业发展的资源,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要好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引导学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点解读:为了工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需要宪法的保驾护航,同时工农业发展又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经济基础。
处理方法:新宪法的性质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难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处理方法:同上。【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对比临时宪法与正式宪法的异同,理解正式宪法的真正含义所在。
2、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难点问题教师讲解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展开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复习“一五”计划的成就
导语:为了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展开,颁布新中国第一步正式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闻链接:
资料一:2012年3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们通过行使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表决权、质询权、罢免权等权利,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资料二:2012年3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问题1:根据资料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义务?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议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应,必须遵照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
要求: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的宪法及新宪法的性质。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四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教师解释:《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不同:
1949年,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华侨等方面代表共635人,组成政治协商会议。与当年9月2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在内容上规定了建国初期国体、整体、军事、外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毛泽东任委员长。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提交给起草委员,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征求意见并修改,政府委员会于1954年9月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1954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章节。1954年的宪法的规定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内容和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②根本不同:《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法,在1954年以前,《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为以后正式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蓝图。
设计思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的性质属于政治专业名词,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而《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由教师解释更合适,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把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评价方案】 自我评价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拓展延伸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否则学生会混为一谈。
2、本课内容总体上学生还是较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现在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事、经济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等,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把历史的现实作用放在一定的位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史是有用处的。
3、本课教师介绍和引导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新宪法的性质等,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做是必要的。
第四篇:《风车转呀转》教学设计
《风车转呀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制作原理。教学难点
学会风车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学具: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大头针或图钉、吸管或一次性筷子等。教具:课件、风车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有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谜底)同学们猜的非常好,就是风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风车转呀转》。
三、讲授新课
老师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玩风车玩得不亦乐乎,并且还了解到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车王国”,想去玩一玩吗?
(一)欣赏“风车王国---荷兰”视频。
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你知道为什么风一吹,风车会转动吗? 因为风车被固定在一个中心点上,而且叶子是扭动过的,气流流过使迎风面和背面产生压力差,所以风车就会旋转了。
(二)欣赏制作好的风车
(三)制作风车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制作。
制作步骤:
1.正方形纸对角折,打开,另一角对角折,再打开。
2.沿着折线剪,不能剪到中心,大约三分之二就行啦。四条线要剪的一样 长。
3.每隔一个角向中心点粘贴一个角。4.剪个圆形或花形粘贴在中心。
5.用大头针连接风车和塑料管。(老师或家长帮忙)6.有能力的同学可装饰风车。
四、作业布置
每个同学完成1个风车作品。
五、巡视辅导
注意事项:
1.剪刀不要剪到中心点。2.卷折不要把纸压扁。3.穿的时候不要太紧。4.安全和卫生提示。
六、小结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风车做法,只要你多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很多的美。现在让我们带着做好的风车一起去操场上转动他们吧!
第五篇: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转)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一、设计理念
本课很据新课标理念,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倡导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本节共分五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时内容包含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光合作用的概述、叶绿体中的色素三方面内容。学生在学完“细胞呼吸”以及理解“酶”与“
ATP”的概念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细胞器结构功能及细胞内能量与物质转换的理解。由于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一,所以本节内容在激活原有知识的前提下,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形式运算阶段,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强,并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和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有一定生物学知识基础。但是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但是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
2、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
3、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认同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光合作用
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问题导学法 直观演示法 讲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 精加工策略 集体讨论法
七、教学流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析:讨论教学,重点分析 解:知识探讨,解决难点 拓:知识延伸,总结拓展
八、教学准备 对象 内容 教师
1、制作课件
2、准备相应知识 学生
1、观察植物不同叶片颜色,提出问题
2、课前预习、复习
九、教学过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摄取食物,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再学生回答之后,说明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为我们提供了能量,并且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绝大部分最终都是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学生:
理解我们食物中的能量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联系,认识到绿色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点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4400亿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学生: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发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巨大作用。总结:
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目的: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思考光合作用如何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析:讨论教学,重点分析 教师:
我们已经学过了细胞呼吸,并且知道无论是需氧还是厌氧的细胞呼吸都是以糖为底物。生物界的糖绝大部分最终来源于光合作用。提问:根据已学,说说那些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
回顾知识,思考光合作用的生物有哪些 点拨:
精讲:自养生物与异样生物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例、判断
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光合作用的概述这部分内容,概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回答这个概念包含的反应物、产物、场所及能量转变。学生: 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思考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
精讲:光合作用概念及反应式、光合作用包含两个阶段。目的: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提炼知识的能力。通过精加工策略帮助 学生掌握知识。
解:知识探讨,解决难点 教师:
展示:氧同位素标记实验 提问:实验说明的问题 学生: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点拨:
精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光合作用中氧的来源。展示:叶绿体结构,并让学生回答各部分名称。学生:
理解光合作用氧的来源,回顾叶绿体知识。点拨:
精讲:叶绿体知识 目的: 通
过
实
验,加
强
学
生
发
现、分
析、解
决
问题的 能
力,提
高
学
生
探
究
能
力,通
过
讨
论
提高
学
生
合作意识。
拓:知识延伸,总结拓展 教师:
叶绿体结构来看,你猜猜看哪部分结构在光合作用中最重要? 学生:
学生开始胡乱猜测,既引起学生参与兴趣,又对各结构进行简单的思考比较。点拨:
1、教师讲解基粒类囊体上的光合色素,色素的分类、功能。
2、不同的色素吸收光谱不同,课本89页列举的是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吸收光谱图 学生:
精加工策略运用,观察吸收光谱图在老师引导下理解色素对光能的吸收。目的:
由叶绿体结构引申到叶绿素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