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适合纹样》(小学组)
2009 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适合纹样》(小 学组)创造多彩纹样 感悟生活之美 ——《适合纹样》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适合纹样》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教学活 动。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美丽,并尝试设计适合纹样。教材的前 几课也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本课教学内容——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贴近学生生活,是继学生感悟生活之后的提升,创作生活中的美丽。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纹样已经有部分了解,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并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表现 了美术的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另外,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要,教学设计越贴近生活、学生越容易接受。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中,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师选择直观感知、探究感悟、创造活动 等教学方法教学此课。教学中,以感知纹样的美丽——探究纹样的特征——学习纹样的设计——尝试纹样 的创作为教学主线,设计了欣赏导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尝试设计、大胆创作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承接。将欣赏与体验、体验与尝试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适合纹样。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感受生活中的艺术美。教学重点: 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并能自己设计适合纹样。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范例、绘画工具 学生用具:绘画工具、作业纸、圆规、小尺、书 教学过程:
一、通过欣赏,感悟纹样的魅力。1.教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说一说你的第一感受。(多媒体播放图1-12)。(欣赏时,学生忍不住发生阵阵惊叹声“哇”“太漂亮了”,并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发现生活中的纹样 都很漂亮、生活中的色彩很丰富、生活中美很多、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菜肴拼盘、体操等形式……)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2.揭题:漂亮的纹样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 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纹样的世界,感受纹样的精彩魅力。(板书:纹样)【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纹样,如餐具上、瓷砖上、窗帘上……因为它的普遍,常常被学生 的眼睛忽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欣赏生活中的纹样导入,优美的音乐伴奏中,生活中的纹样图片交替播放,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走进艺术殿堂。通过视觉 盛宴,直观地感受生活美,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二、通过比较,发现纹样的特征。1.教师:(出示两只纸盘,如图 13-14),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只纸盘中的纹样,你认为哪种纹样 比较适合装饰在圆形的盘中? 图13 图14 图 15 2.教师:很多同学们选择了鱼形图案装饰的纸盘,认为装饰图案与盘子的圆形比较适合,这就是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适合纹样: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 形状,这些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补充板书:适合)(幻灯片出示图15)【设计意图】了解适合纹样特点这个环节中,如果只是枯燥的概念阐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比较,发现适合纹样的独特之处,直观轻松的掌握适合纹 样的重要特点——纹样与外形相适合,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构图知识进行 了两张纹样图案的比较,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
三、通过探究,寻找设计的规律。1.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不同的适合纹样(图 16-2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竞赛,每组思考一个 问题,若能帮助其他小组,还可以另外加分。① 第一小组思考:适合纹样有哪些外形? ② 第二小组思考:可以用哪些图案内容来设计装饰? ③ 第三小组思考:发现了哪些图案规律及设计方法?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2.每组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并积极帮助其他小组思考问题,加上教师的适当提示,共同总结出适合 纹样的设计方法及规律:(同学们认真投入地欣赏,有的同学还用笔在记录着小组思考的相关内容,欣赏 完后,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① 外形各种各样,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简单几何形为多。② 设计图案可有动物、人物、植物、点线面的组合等。③ 两种不同形式:(多媒体出示图25-29)◇ 适合纹样有规律,同样的设计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适 合纹样的骨架可分为离心式、旋转式、向心式、综合式等。)◇ 适合纹样也有不对称的均衡式。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设计意图】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规律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教师的“独白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设 计单一呆板,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出答案,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讨论、交流的过程,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氛 围,在自己和同伴的共同探讨中,轻松简单地掌握了适合纹样的特点及设计规则。
四、通过尝试,学习纹样的绘制。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一张适合纹样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简单的部分由学 生在投影仪上进行操作,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伸出援助之手,进行部分示范。)2.同学们和教师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共同总结出设计步骤: ① 首先要选择一个外形,一般选择几何形体。② 接下来设计图案(设计的图案要适合你选择的图形)。对称式:先画出基本骨架线,再进行图案的设计。均衡式:将图案根据装饰形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形。(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提示并适当示范图案细节设计:设计时主体图案构图饱满、巧妙利用点线 面的结合、纹样可进行适当变形夸张。)③ 将设计的图案涂上颜色。(小提示:合理运用色彩搭配。)3.欣赏同龄学生作品,交流欣赏感受,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教师的单一示范,容易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学 生共同探讨绘画步骤,在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提高示范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 生的创作热情与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
五、通过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1.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根据形状,设计相适应的图案,并搭配上适当的色彩。2.学生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根据需要给予适当适时的指 导。【设计意图】播放轻音乐,为学生创造出适合大胆想象的轻松氛围,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适当简洁的指 导,让学生的创作思维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徜徉。
六、通过展评,总结学习的经验。1.以设计博览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附:部分学生作品图30-38)2.课后拓展:为一次性纸盘设计适合纹样。【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使学生的创作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让每位学生体验成 功的乐趣。再加上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能力,学会将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图30 学生作品 图31 学生作品 图32 学生作品 图33 学生作品 图34 学生作品 图35 学生作品 图36 学生作品 图37 学生作品 图38 学生作品 教学随笔: 本课教学设计,我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 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比较纸盘的不同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探讨适合纹样的形式美……让学生在轻松的 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 样的方法。在“开放式”教学的同时,不忽略双基教学,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示范的过程,让学生从动手尝试中探究 出纹样形式美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适当搭配等,让学生快乐地用美术元素去创造出 生活中的美: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花朵、简单的点、线在手中都可以变成美丽的纹样,让学生感受到“美 源于生活”这样的真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及创作能力。学生的设计作品也令我刮目相看,如图 30 学生作品,学生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家中的钢琴及音乐的旋律,黑白纹样的边缘似钢琴的琴键,纹样简洁却 很有特色,将生活与美术紧密相连。如图 38 作品,学生将点、线、面的作用发挥的极好,将已有的美术 经验恰当的进行运用。在教学中也有困惑:教学中,欣赏了大量生活中的纹样、作品中的纹样、学生的作品等,是否也产生 视觉疲劳?反思后,觉得自己选图、示范还不够典型,“只看有代表性的图片、只做有必要的示范”,在今 后的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改进。
第二篇: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适合纹样
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适合纹样》(小
学组)
创造多彩纹样 感悟生活之美 ——《适合纹样》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适合纹样》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美丽,并尝试设计适合纹样。教材的前几课也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本课教学内容——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贴近学生生活,是继学生感悟生活之后的提升,创作生活中的美丽。
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纹样已经有部分了解,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并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另外,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要,教学设计越贴近生活、学生越容易接受。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中,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师选择直观感知、探究感悟、创造活动等教学方法教学此课。教学中,以感知纹样的美丽——探究纹样的特征——学习纹样的设计——尝试纹样的创作为教学主线,设计了欣赏导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尝试设计、大胆创作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承接。将欣赏与体验、体验与尝试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感受生活中的艺术美。教学重点:
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并能自己设计适合纹样。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范例、绘画工具 学生用具:绘画工具、作业纸、圆规、小尺、书 教学过程:
一、通过欣赏,感悟纹样的魅力。
1.教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说一说你的第一感受。(多媒体播放图1-12)。
“哇”“太漂亮了”,并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发现生活中的纹样都很漂亮、生活中的色彩很丰富、生活中美很多、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菜肴拼盘、体操等形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2.揭题:漂亮的纹样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纹样的世界,感受纹样的精彩魅力。(板书:纹样)
……因为它的普遍,常常被学生的眼睛忽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欣赏生活中的纹样导入,优美的音乐伴奏中,生活中的纹样图片交替播放,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走进艺术殿堂。通过视觉盛宴,直观地感受生活美,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二、通过比较,发现纹样的特征。
1.教师:(出示两只纸盘,如图13-14),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只纸盘中的纹样,你认为哪种纹样比较适合装饰在圆形的盘中?
图13 图14
图 15 2.教师:很多同学们选择了鱼形图案装饰的纸盘,认为装饰图案与盘子的圆形比较适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适合纹样: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些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补充板书:适合)
(幻灯片出示图15)
【设计意图】了解适合纹样特点这个环节中,如果只是枯燥的概念阐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比较,发现适合纹样的独特之处,直观轻松的掌握适合纹样的重要特点——纹样与外形相适合,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构图知识进行了两张纹样图案的比较,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
三、通过探究,寻找设计的规律。
1.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不同的适合纹样(图16-2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竞赛,每组思考一个问题,若能帮助其他小组,还可以另外加分。
① 第一小组思考:适合纹样有哪些外形?
② 第二小组思考:可以用哪些图案内容来设计装饰?
第三小组思考:发现了哪些图案规律及设计方法?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2.每组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并积极帮助其他小组思考问题,加上教师的适当提示,共同总结出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及规律:(同学们认真投入地欣赏,有的同学还用笔在记录着小组思考的相关内容,欣赏完后,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① 外形各种各样,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简单几何形为多。② 设计图案可有动物、人物、植物、点线面的组合等。③ 两种不同形式:(多媒体出示图25-29)
◇ 适合纹样有规律,同样的设计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适合纹样的骨架可分为离心式、旋转式、向心式、综合式等。)
◇ 适合纹样也有不对称的均衡式。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设计意图】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规律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教师的“独白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设计单一呆板,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出答案,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讨论、交流的过程,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氛围,在自己和同伴的共同探讨中,轻松简单地掌握了适合纹样的特点及设计规则。
四、通过尝试,学习纹样的绘制。
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一张适合纹样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简单的部分由学生在投影仪上进行操作,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伸出援助之手,进行部分示范。)
2.同学们和教师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共同总结出设计步骤: ① 首先要选择一个外形,一般选择几何形体。
② 接下来设计图案(设计的图案要适合你选择的图形)。对称式:先画出基本骨架线,再进行图案的设计。均衡式:将图案根据装饰形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提示并适当示范图案细节设计:设计时主体图案构图饱满、巧妙利用点线面的结合、纹样可进行适当变形夸张。)
③ 将设计的图案涂上颜色。(小提示:合理运用色彩搭配。)
3.欣赏同龄学生作品,交流欣赏感受,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
生共同探讨绘画步骤,在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提高示范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
五、通过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1.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根据形状,设计相适应的图案,并搭配上适当的色彩。
2.学生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根据需要给予适当适时的指导。
【设计意图】播放轻音乐,为学生创造出适合大胆想象的轻松氛围,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适当简洁的指导,让学生的创作思维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徜徉。
六、通过展评,总结学习的经验。
1.以设计博览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附:部分学生作品图30-38)2.课后拓展:为一次性纸盘设计适合纹样。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使学生的创作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再加上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能力,学会将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
图30 学生作品
图31 学生作品 图32 学生作品
图33 学生作品 图34 学生作品 图35 学生作品
图36 学生作品
图37 学生作品
图38 学生作品
教学随笔:
本课教学设计,我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比较纸盘的不同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探讨适合纹样的形式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样的方法。
在“开放式”教学的同时,不忽略双基教学,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示范的过程,让学生从动手尝试中探究出纹样形式美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适当搭配等,让学生快乐地用美术元素去创造出生活中的美: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花朵、简单的点、线在手中都可以变成美丽的纹样,让学生感受到“美源于生活”这样的真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及创作能力。学生的设计作品也令我刮目相看,如图30学生作品,学生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家中的钢琴及音乐的旋律,黑白纹样的边缘似钢琴的琴键,纹样简洁却很有特色,将生活与美术紧密相连。如图38作品,学生将点、线、面的作用发挥的极好,将已有的美术经验恰当的进行运用。
在教学中也有困惑:教学中,欣赏了大量生活中的纹样、作品中的纹样、学生的作品等,是否也产生视觉疲劳?反思后,觉得自己选图、示范还不够典型,“只看有代表性的图片、只做有必要的示范”,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改进。
第三篇: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会说话
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会说话的手》(小
学组)
《会说话的手》教学设计
教 者:马田 性 别: 女
单
位: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 职 称:小学一级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14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手形作品的欣赏,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手形画的装饰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人类的双手不仅能干活,还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会说话。如果对手形展开丰富联想,更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材料的装饰美化,巧妙设计出会说话的、有趣的手形创意画。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知、观察、思考、游戏等方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通过写生、联想、添画,利用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开展手形创意实践活动。
设计思路:
本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写生手和手形联想画,第二课时手形彩绘。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以活动方式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创造能力。
本课通过猜谜、欣赏、合作、启发、游戏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愉快表演,展示自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所见、所想。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认识了解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说话。
二、能力目标:用多种形式和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
三、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综合材料表现会说话的手。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纸、彩笔。学生准备:勾线笔、纸、彩笔。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猜谜语” ——趣味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考考大家,敢试试吗?
“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 猜猜是什么呀?揭示课题关键词“手”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学中各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巧妙设计导入方式,可以在刚上课的几分钟里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导入课题。】
师生观察手,说说手上有什么呀?通过观察对比,找找手的不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年龄、职业手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手吗?仅仅看手,你能猜出它的主人是谁吗?”“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手的大小、形状、纹理猜测出手主人的大致情况。说明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不但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补充完整课题《会说话的手》
【设计意图:从手部特写到完整图片揭示,前后对比,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手势模仿”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的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1.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手势说话,小组同学之间用小手说说话。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2.小组合作,组合手形模仿
【设计意图:有的手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手形学生要小组配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课堂上处处闪现着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画画小手”—— 初步尝试,掌握手部的结构特点:
教师第一次示范,总结手部结构特点,学生初次尝试用单线条在短时间内画出手势的轮廓线,并掌握一定的透视结构关系。
第一次作业要求: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用单线条把它画下来,注意抓住手的结构特征和细节。
【设计意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生通过初次绘画尝试,掌握手的基本结构,为下一步联想打好基础。】
四、“手影游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师: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呢,你们想看看吗?
欣赏手影片段,了解并模仿手影艺术。(手影是传统的表演艺术,表演者做出不同的手势在光线的辅助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令人惊叹不已。)
【设计意图:手影表演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溶入了教师制造的情境之中,为之后的手形联想做好铺垫。注重发掘课堂的不同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五、“手形联想” ——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
手的造型,千变万化,通过手形进行大胆联想,变成许多生动的新形象。欣赏创意手形画。(课件展示)
1.教师示范,摆出有趣的手形让学生进行联想,“像孔雀、像大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添画,并概括联想方法:
(替换法:直接将手的形状替换成新的形象;添加法:在手形的外部和内部都可进行添加,变成新的形象。)
【设计意图:真实世界的亲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获得,使孩子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教师的导控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火花不断燃放。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2.欣赏学生手形联想作品
欣赏同龄人笔下手形联想作品。(手形小狗、手形房子、手形青菜……)孩子们看着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个个都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也想来画了。
3.作业要求:(1)摆出有趣的手形(2)用勾线笔描下手形
(3)根据手形特点进行想象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型联想画。
同学们, 刚才看了这么多作品,你们一定已经迫不及待想画了吧!好的,赶紧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小手说话吧!看谁想得妙,添得巧。
学生第二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是美术学科回归本位的特点之一,这里变教师单边示范为师生互动示范,教师仅画出大致手形,细节部分让学生想象表现。欣赏范作,采用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到亲近自然,无距离感,觉得这样的作品我也能画,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其创作热情。教师指导过程中,在技能创作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展示鼓励,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对问题及时纠正。整个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双基”,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教师的导控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散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火花不断燃放。】
六、“手画展示” ——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 完成作业后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作介绍。1.谁来夸夸自己的画?(自评)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为什么。(互评)
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师评)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颗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七、“表演手语”—— 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今天我们借助画笔和想象让我们的手说了话,同学们真棒!我们会用手说话,聋哑朋友们更会用手语说话、表达感情,老师今天带了一段手语歌《感恩的心》,同学们敢不敢一起来学一学、演一演呢?
学生模仿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总结: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相信大家今后只要动手动脑,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下面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吧?(师生挥手再见)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关注生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爱残疾人,传递爱心。】
教学反思:
整节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氛围轻松,教学任务完成得也比较顺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创造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与接受相比,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去过于依赖教师、服从教师的倾向。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情境,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多欣赏、多提问、多交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造型到联想,层层递进地描绘会说话的手。从手的结构图到手形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堂是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都将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想象空间也是无穷大的。给孩子一个环境,让他们的小手乘着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吧!
第四篇: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这是我呀
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这是我呀(一)》(小学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二册第九课《这是我呀(一)》教学设计
江苏省姜堰市实验小学 闻瑾 课 题:这是我呀
(一)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 时:40′×1
教材分析:
美源于生活,更要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生活中,儿童同样是美的创造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心理特征也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深入浅出地让儿童寻找美、接触美、感受美、表现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本课以学生观察自己、塑造自己为中心,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极其广泛,教学的系统性、层次性较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值得深入研究和精心施教。本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课标精神,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强;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与自然存在着共舞、共生、协调等关系;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着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操作目标:抓住人物特点,运用知识和方法,以及美术语言来表现自己。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学会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尝试用多种绘画方法进行表现。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所教班级学生照片输入电脑),示范作画的工具,视频展示台,画有不同脸形的五官图片等。
学生准备:镜子、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初步感受:
“找朋友”动画视频)
1.师生拍手唱歌跳舞,找到各自的好朋友后分组而坐。2.引导学生初步感受: 师: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还有一位大朋友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么?
(学生回答:想)师:好,我们来看看是谁?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课件播放:人物肖像画数张,其中含有一张老师的自画像)(见图1-图5)师:咦,这么多人当中究竟是哪一位想与大家交朋友呢?大家猜猜看!(学生回答:第二幅)师:第二幅是谁呀?(学生回答:闻老师)
师:原来是我呀!老师想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么?
[设计意图——创设“找朋友”情境,初步感受,抓住特点表现人物的手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明白本次学习的目的,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二、观察、分析特点:
1.初步了解只有抓住人物特点才能很好表现
师质疑:小朋友们,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如何从这么多张画中一下子就能认出这张是老师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因为这张画将老师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了,所以大家能一下就认出。[设计意图——一个悬念直接把学生带进自主学习的情感世界中。从初步感受逐步引导深入,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归纳、梳理,了解了肖像画的特点,打开了思路,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观察自己的特点并小组讨论 A、讨论:
师: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征。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拥有各自独特的面孔,你们自己的相貌各有什么特点呢?跟你们组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B、观察:
要仔细观察,看看自己的正面、侧面,分别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学生照镜子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阶段,学生观察各自的相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拓展想象的思维,为学生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习分析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这是我呀”的抽奖游戏!“中奖”的小朋友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课件播放:大屏幕滚动显示全班每位同学的照片)
师:大屏幕滚动起来,这里有我们班所有小朋友的照片,究竟谁会“中奖”呢?开始——停!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提示:你是胖是瘦,你的脸型、鼻子、眼睛……怎样?你还知道有哪些脸型?
(同时老师展示不同脸型、五官的图片)
(每位学生介绍之后,表达好的予以掌声;不足的,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设计意图——游戏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更是对前一段活动的展示、概括。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外貌特征,从而巧妙掌握人物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好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了解,观看示范
1.老师示范勾画一位学生的模样
(在最后一位“中奖”同学介绍的同时,老师迅速示范给他画张肖像。)2.学生尝试表现外形并评价(视频展示台:展示老师的示范作品)师:小朋友们,老师画得像么?为什么?只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就能画得很像!
图6 图7 图8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简单示范,既给了学生方法的引导,又留有无限想象空间。这个环节注重了学生的感悟, 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欣赏、尝试创作:
.欣赏大师作品、评价
师:有不少画家为许多名人画了像,你们看!(见图6-图8)(课件播放:名人画像)
图9 图10
图11 欣赏画像逐步引导评价:这些作品你喜欢么?为什么喜欢呢?你们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呢?
2.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表现方法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大家看:(课件播放:学生作品)(见图9-图16)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师置疑:小朋友们,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画得好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分析形象和绘画方法)
师:你喜欢用什么材料来画自己呢?(学生交流)
图16
——从大师作品到学生作品,大量图片都传递着情感,引导着学生从多角度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想象力、挖掘了创造潜能,享受了快乐。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五、设计、装扮自己
1.动手,选择喜欢材料表现自己
图17
图18
师:接下来,小朋友们选择自己的喜欢材料来画一画自己吧!(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画自己)
(课件播放:配有动画的欢快音乐伴奏)2.畅想,讨论如何装扮自己(绘画到一半时,老师提示讲解)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另外两张自画像,你们看!(见图17-图18)(课件播放:老师不同发型的两张肖像)
师提问:老师的这张自画像跟刚才那张有什么区别么?(学生交流)
师:老师为自己设计了新发型、新衣服!那是不是更漂亮了呢?小朋友们也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新形象,你们会如何设计呢?小组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合作探究)
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奥特曼、芭比娃娃……,但不管怎么变,脸蛋可不要变,不然,人家会认不出你哦!(学生设计,老师巡回指导)(课件播放:配有动画的欢快音乐伴奏)[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自主探索,引发学生畅想,将本课推向高潮。想象来源生活,着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细心地寻找,找出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六、展示、评价游戏 1.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谈谈你的想法!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好吗?好在哪里?还准备修改么?(学生活动)2.选择典型作品,师生共评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老师手中的这幅作品是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么?他画得好吗?好在哪里?看一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们能帮他找一找么?(学生活动)3.全班活动,将完成的作品放在各自胸前
“找朋友”的音乐声,对着小朋友胸前的画再来找找自己的朋友。看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 设计意图——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多元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游戏活动的设计则是对整节课学习的总体汇报。以“找朋友”开始,同样又以“找朋友”结束,前后呼应,有始有终。]
七、拓展、多种技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给自己画像了,开心么?那么除了画自己,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呢?(学生讨论)
师总结的同时并课件展示:我们可以用纸撕贴,可以用小刀刻画,可以用布、蛋壳、毛线拼贴,还可以用橡皮泥、黏土捏制,方法太多了。我们准备好材料,下节课我们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吧!(见图19-图23)
图 19 图 20 图21
图 22 图 23 [ 设计意图——提问、展示是对下节课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教学反思:
当新课程标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我们的美术课也在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目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日趋走向综合,不仅音乐与美术学科开始相互渗透,融合,舞蹈、影视、历史等也走进美术课中。学生通过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了解多元文化,并运用多种材料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创造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愉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中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体现综合性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以美术为主,把语言、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使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学习空间更自由、更开放。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信息,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我呀》的设计思路是围绕“我”这个主题展开,由观察“我”—交流“我”—表现“我”—创造“我”—评价“我”等若干内容组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了解自我外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课后,当学生兴奋地舞动着自己手中的画,一件件充满童稚的艺术品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思考:是什么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是什么让他们在美术课中如此激情?又是什么让他们的作品如此生动活泼?…… ,我发现是多种艺术信息的融合培养了他们综合的艺术能力。这节美术课并不是单纯的学习美术造型技能,还承载着音乐等诸多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不是形式上的整合,也不是杂乱的堆砌,而是在表现美术课特性的过程中,通过表现“我”这一载体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我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以外,还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多种感官,学生的收益是多元的。
全新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节课上, “我”的外貌特点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通过创作、装扮的充分实践,在“找朋友”的活动中将自己的成果加以证实。“发现—实践—证实”这一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自主学习中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
课堂上,是以学生为本,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这时我不再是老师,我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
“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室内,儿童必须是主人,而教师对于儿童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尊重他们,而且要开朗、谦虚。”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新课标下真正的美术活动。也正是我遵循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才能得以成功!成果展示:
第五篇: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画性格》(
2009年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画性格》(小学
组)
心随笔动 精神共生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十六课《画性格》教学设计 作者:朱也白 男 江苏省淮安市长征小学 223300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第十册第十六课,属于绘画课业类型。本课以点、线、面以及色彩反映抽象的性格,学生通过对不同色彩及点、线、面的观察、欣赏、体悟和运用,了解并感受点、线、面以及色彩内在的生命力和表达情感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五年级下册的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深入钻研了教材和新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我准备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可以分析出这节课学习的意图在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跳动其(他们)眼中的色彩,使艺术的获得更为自然。我相信每个人对色彩有不同的感觉和理解,不用追求像不像,随心所欲的线条、色块、心境,画画就该如此轻松自如,源自心灵……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利用网络让学生感受点、线、面、色能够表现的潜在意识,通过猜测、讨论、表演、交流相互启发,提高审美能力。
2.技能方面:尝试在电脑画图软件上用多样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艺术元素来反映抽象的性格。3.情感方面:体验艺术作品中表现“精神世界”的一种情绪,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了解性格的含义,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点线面的丰富变化,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特有表现力。教学难点:
对点线面的感受及与抽象的链接,掌握点、线、面、色的组合,并能使用画图软件个性化表现出性格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准备: 调试好网络教室。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进入学习网站的“教师风采”栏目,了解一下老师的性格。
2.谈谈你对性格的理解,并利用网络,搜索性格的含义,发布到论坛留言版。
[设计意图] 由具体到抽象,提炼性格的含义,同时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论坛发帖
1.很多同学已经把搜索到的答案发布到了论坛留言版,我们一起来看看。2.你知道有哪些形容性格的词语呢?也请你发到论坛留言版上。[如下图] [设计意图] 把平时用语言的交流转变成在论坛留言版发布,教室异常安静,可同学们在网上却热闹非凡。每一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在积极寻找、思考,发帖。
三、表演体验
1.教师表演一种性格,让学生猜一猜。2.请学生参与性格表演,大家评价。
[设计意图] 不亲身体会表演一下,对不同性格的感受是不会深刻的。害羞的性格、暴躁的性格……同学栩栩如生的表演,气氛也由此活跃起来。
四、探索发现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下面请大家进入到“探索体验”栏目。[如下图] 2.请说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能在下面的图中选出与他们性格相对应的图片吗? 3.提问:你为什么会这么选呢?(因为颜色、线条、点……)4.那不同颜色与性格有什么联系?各种线条排列又代表什么样的性格? [设计意图] 用大家喜爱的不同性格的卡通人物,和不同颜色、不同线条排列的图画进行连线,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思考。
五、知识链接
1.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进入“电子课本”自学书上的知识。[如下图] 2.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到“知识链接”和“网络搜索”栏目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 将书本上的内容以电子课本的形式展现,并在知识链接栏目内添加了知识点击栏目和作品欣赏栏目,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电子课本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大师作品(略)
六、交流总结
1.请大家根据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想一想不同颜色与性格有什么联系?
2.各种点、线、面排列又代表什么样的性格?把自学的体会或不解的内容在留言版进行讨论。3.举例说明如何用多样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艺术元素来反映抽象的性格?
[设计意图] 大面积多层次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封闭单一的模式,促进了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
七、欣赏创作
1.进入“作品欣赏”感受了这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也画一画性格呢? 2.点击“绘画工具”了解绘画任务,学习如何使用画图工具,并保存和上传作品。3.绘画要求:每个人对色彩有不同的感觉和理解,不用追求像不像,随意的线条、随意的色块、随意的心境,画画就该如此轻松自如……请使用多样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艺术元素描绘出你心目中的性格!(自动背景轻音乐)
学习建议:可以先设想某一种性格,尝试用色块、点线表现出来。也可以先画出各种点线和色块,然后讨论一下,它们各自可让人联想到什么性格。
[设计意图] 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尽情地用点线面和色彩涂抹。同时画图软件可以便捷的表现出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节约了绘画的时间,也提高了绘画效果。对画图软件和上传作品不熟悉的还可以点击视频进行学习。
这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图1 图2 图3
作品描述
图1 《好动的性格》吴贝贝:我画的很随意,跳动的线条,跳动的颜色正好体现了我好动的性格。图2 《泼辣的性格》徐一鸣:我用了流畅的线条,并填充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去营造了一种泼辣的感觉。
图3 《沉默的性格》潘文:我画的是我来到了海底,一个个孤单的泡泡正如我沉默的性格。
图4 图5 图6
图4 《忧郁的性格》汪润泽:我觉得有时侯我会比较忧郁,就像一个人孤独的望着天空。图5 《外向的性格》陈书涵:鲜艳的色彩,向外的尖头,表现了外向的性格。由此我想到用单一的色彩,向内的尖头不就表现了内向的性格吗!
图6 《善变的性格》李步云:我用一连串多样表情的脸,表现了一个人不同时期善于变化的性格。
八、作品展示
1.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保存、上传。
2.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票数高的作品自动排到最前面。[如下图] [设计意图] 加入了投票功能,学生的兴致更高了。
九、交流心得
1.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对不同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表述。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鼓励学生在讨论留言版上,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说说如何树立正确的性格导向和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设计意图] 教师进行引导,让孩子知道并不是票数多的画就是最好的,同样得票低的画也不一定是最差的。每个人对色彩都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自己表达出心目中的性格就可以了。
十、拓展延伸
人是有性格的,动物有吗?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性格。你看,春天她充满生机;夏天她热情奔放;秋天她成熟稳重;冬天她纯洁、坚毅、不屈不挠。偶尔她还会咆哮、发怒……大自然是多重性格,只要我们经常走进大自然,留心去观察它,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老师也希望你们用手中的笔把它描绘下来,记录下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探索发现版块,有的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图画的选择与我所预料的不一致,这正是学生展现个性的地方。这样的不一致我在欣赏作品是也深有感受,教师不可以对学生盲目进行否认,求同存异会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利用留言讨论版进行讨论,可以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位同学的每一句话在讨论版上都可以看见,这样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每个人的发言也可以一览无遗。留言版在课堂上的几个环节多次使用效果很好。
多元化的评价要兼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并要让让孩子知道并不是票数多的画就是最好的,同样得票低的画也不一定是最差的。每个人对色彩都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自己表达出心目中的性格就可以了。
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更是对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品质的一种引领,育人于无痕,这也是成功的美术课可以做到并且是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