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82—8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算式谜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列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分析、推理、列举、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板贴。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向阳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数学趣味比赛呢,咱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呈现部分情境图。
谈话:瞧,还这么神秘(课件单击触发呈现信息)。仔细观察,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腾飞+腾飞=92。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数,相同字代表相同的数。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课件呈现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分步呈现信息,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梳理和分析,为问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同时,灵活的呈现形式和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你问我说
1.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看这是一道加法算式,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呢?大家能解决吗? 谈话: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探究信息。
2.组内交流
谈话:问题解决了吗?把你的做法和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组内交流,教师了解信息,收集学生的做法。3.组间交流,质疑释疑。
谈话: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预设一:个位上两个飞相加,得“2”,而且这两个飞表示同样的数,所以“飞”表示“1”。
师引导质疑:对于他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1+1=2,但是腾应该代表同一个数,十位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数和是9,所以个位上不能是1。
教师对于学生的严谨的思维逻辑及时评价。
预设二:飞代表的数是6,6+6=12,个位上也是2,这样腾代表的数就是4。
谈话:同学们他的这种做法对吗?对于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可能问出:你怎么知道腾代表的是4? 教师借机追问:你是怎么推想的?
学生可能说出:因为个位上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个位是2,所有数字中,1+1=2,6+6=12,只有这两种情况。因为十位上相加的和是9,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9,说明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了一个1,所以两个腾相加的和等于8,腾就代表4。
谈话: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4.回顾梳理,感悟方法。
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将思考过程进一步进行梳理:1.找到文字和数之间的关系;2.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想;3.将推想的结果试一试进行验证;4.形成最后的结论。
5.随机巩固 谈话:同学们,腾飞给大家带来的数学趣题大家很轻松的解决了,腾飞很不服气,他又请来了喜洋洋,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尝试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话:你是怎样推想的?
预设:因为个位上被减数是0,减去“羊”还等于“羊”,说明羊+羊个位是0.所以羊可能是0但是十位上相减得到的差是9,所以个位上羊只能是5,从十位上借走一还剩2,因为结果是一个两位数,所以被减数百位上一定是1,喜表示1.6.沟通联系,梳理方法
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推想的?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都是先分析数与字之间的关系,根据加减法计算的方法,用列举的策略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再试一试,就找到结果了。不过为了更好的验证一下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完成后又进行了验证。这可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思考方法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方法进行思考,整个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如何推想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自主练习
谈话:智能运动会开始了,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好吗? 1.基本练习:猜一猜,算式中的“好”字表示几?
课件动画显示,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推想的。2.变式练习:
改编于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将方框变成小动物图片,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514929+92-4476 0 64 8 2
3.综合练习:
横看、竖看、斜看和都是18,应填什么数?
让学生自行解决,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触发,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从已知和为18思考,从已知两个数的行或列思考。
4.拓展练习:
将1、3、5、7、9、11六个数填到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6(每个数只能使用1次)。
让学生自行解决,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将
和为12的两个数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迎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里,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加之动画的效果,使得解决的过程多了几份悬念,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二篇:二下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算式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
纪子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82—8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算式谜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列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分析、推理、列举、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板贴。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向阳小学数学趣味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二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做着积极的准备呢!(点击课件,呈现情境图)
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师:仔细观察,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加法算式中的数被字盖住了;腾飞+腾飞=92。学生也可能说出: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数,相同字代表相同的数。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课件呈现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趣味大赛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通过对情境信息的梳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为知识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你问我说
1.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道加法算式,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呢?大家能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探究信息。
2.组内交流
师:问题解决了吗?把你的做法和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组内交流,教师了解信息,收集学生的做法。
3.组间交流,质疑释疑。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预设一:个位上两个飞相加,得“2”,而且这两个飞表示同样的数,所以“飞”表示“1”。师引导质疑:对于他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1+1=2,但是腾应该代表同一个数,十位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数和是9,所以个位上不能是1。
教师对于学生的严谨的思维逻辑及时评价。
预设二:飞代表的数是6,6+6=12,个位上也是2,这样腾代表的数就是4。师:同学们他的这种做法对吗?对于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可能问出:你怎么知道腾代表的是4? 教师借机追问:你是怎么推想的?
学生可能说出:因为个位上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个位是2,所有数字中,1+1=2,6+6=12,只有这两种情况。因为十位上相加的和是9,没有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9,说明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了一个1,所以两个腾相加的和等于8,腾就代表4。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4.回顾梳理,感悟方法。
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将思考过程进一步进行梳理:1.找到文字和数之间的关系;2.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想;3.将推想的结果试一试进行验证;4.形成最后的结论。
5.随机巩固
师:同学们,喜洋洋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看看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尝试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预设:因为个位上被减数是0,减去“羊”还等于“羊”,说明羊+羊个位是0.所以羊可能是0但是十位上相减得到的差是9,所以个位上羊只能是5,从十位上借走一还剩2,因为结果是一个两位数,所以被减数百位上一定是1,喜表示1.6.沟通联系,梳理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推想的?
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都是先分析数与字之间的关系,根据加减法计算的方法,用列举的策略找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再试一试,就找到结果了。不过为了更好的验证一下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完成后又进行了验证。这可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思考方法哟!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方法进行思考,整个探究的过程,以数学思考为主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如何推想,注重策略方法的梳理和提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自主练习
师:智能运动会开始了,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好吗? 1.基本练习: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表示几?
课件动画显示,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推想的。2.变式练习:
改编于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将方框变成小动物图片,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5194292497 +-46 0 63.综合练习: 8 2横看、竖看、斜看和都是18,应填什么数?
让学生自行解决,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触发,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从已知和为18思考,从已知两个数的行或列思考。
4.拓展练习:
将1、3、5、7、9、11六个数填到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6(每个数只能使用1次)。
让学生自行解决,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将和为12的两个
数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迎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里,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加之动画的效果,使得解决的过程多了几份悬念,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能阐述不同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学情分析.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敞开情况下的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这些内容是奥数中出现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重点难点
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学校美丽景色,通过举办“绿色设计师”大赛,从而引出“在20米小路的一侧,每5米栽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2【活动】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动手实践、感知概念
(1)出示比赛要求:“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5米一棵,请设计一个植树方案。
(2)理解意思。
a.读要求,知道了什么?
b.理解 “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演示每5米栽一棵的意思。从而让学生对间隔有感性的认识。(3)自主设计植树方案。
设计意图:本课中所涉及的三种栽树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没有整体的认知,所以安排让学生自己设计植树方案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汇报展示、理解概念(1)展示三种植树方案。
师:同学们根据要求设计了不同的植树方案,其实在植树活动中还有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
(2)观察三种方案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需要的棵数不同,栽法不同。(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相同点:间隔相同、都是每5米一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植树方案的展示,使学生对三种植树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根据设计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的数据来猜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师:大家真善于观察,咱们一起来看,这三种不同的栽法,都有四个间隔,棵树却不同。看来间隔数跟棵树有紧密的联系。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说。
设计意图:虽是让学生猜测,实质是让学生感知三种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
学生猜测:
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4、以“两端都栽”为例,验证猜测。
师:我们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要求:(1)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来验证。(2)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线段图和表格来验证。
5、汇报验证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的学生到讲台板书,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
6、由“两端都栽”的规律来推断“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举了大量的数据来验证,通过画线段图,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比间隔数多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两端都栽的情况我们可不可以推算出其他两种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7、用式子表示需要的棵数。
师:这三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三种情况下需要的棵数。
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然后求出间隔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1还是减1,还是不加不减。
设计意图:通过对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建模的过程。
活动3【练习】联系生活、应用模型.师:刚才我们同学设计植树方案,发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
在一条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一端不栽呢?两端都不栽呢?(三个问题分三次出现,体现相同的条件下,栽法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必须先求出间隔数,然后才能求棵数。)
活动4【测试】知识应用于生活
1、你能举出两个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吗?
2、一段桥长50米,在桥的两端都要装上路灯,两边各装多少盏?
3、一段长2米木头,锯一次需6分钟。锯成5段共需多少分钟? 活动5【作业】到生活中解决类似植树问题 1.在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200米,每10米挂一个灯笼,一共可以挂多少个灯笼?
2、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
3、公园为了供游人休息,在一条长300小路的两边各每10米按装一把椅子,在两端都安装的情况下,小路的两边共需多少把椅子?
第四篇:《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威海高区钦村小学 耿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递增递减问题。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法,学习表格列举法。
2.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表格列举法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由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的情景引出欢欢等4名同学为小树立警示牌的情景。
师:同学们,由于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现在地球上的树木逐年在减少,你们作为地球小主人应该怎么做啊?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4个小朋友。生2:欢欢8岁种了第一棵树。师:你知道数学问题是什么吗?
(欢欢今年11岁了,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l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语言理解题意,话语不用太规范,理解即可。)活动二:利用已有知识基础,自主探索。1.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结果后,要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交流: A组:画图法。
/ 3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刚才A组同学先用画图法分别画出欢欢8、9、10、l1岁种的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画了几棵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B组:数手指。
师:这组同学用数手指的方法记录欢欢各个年龄段种树的棵数,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手指,同样也编决了这个问题。
2.学习表格列举法。
师:同学们,你能继续求出欢欢12岁一共种了几棵树吗?13岁呢?14岁呢?(这些问题没有难度,只是为了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师:20岁时一共种了几棵树呢? 师: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学生遇到困难,感受到画图法和数手指的方法不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一想本册中我们还学习过哪种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预想学生回答列举法。)
师:对,可以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依次列举出来,然后加起来。自己试一试吧。(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交流展示: 8岁 1棵 9岁 2裸 10岁3棵 11岁4棵
1+2+3+4=10(棵)
师:这位同学将年龄写在前边,植树的棵数写在后边,并且用数字表示棵数,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学生感受到用数字表示棵数比画图表示简单。)
师:这位同学用列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为了看起来更清晰些,我们可以给它加个表格,这就是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表格列举法。
/ 3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活动三:自主练习。
师:你会说英语吗?小明周一背了3个单词,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背2个,你能求出到周五他一共背了几个单词吗?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用表格列举法。)(学生交流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及计算结果。)活动四:方法对比,感受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画图法、有的用表格列举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感觉哪种方法更好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当数据越来越大时,用画图的方法就有点麻烦,而表格列举法只需要写上数据就可以,简单明了。)
活动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回顾与总结。)
/ 3
第五篇: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等量代换是根据数量间相等关系进行替换。
难点: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前置基础:生活常识
后继地位: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和
各表示几呢?
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或画出来,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谁愿意分享你的成果?
第一种:
列举法,从
+
=12
一个一个的尝试,找出符合条件的算式。
第二种:
从
开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条件的情况。
第三种:
把
换成3个
试试,4个
相加等于12,一个
等于3。
交流:哪种方法更好?回顾总结: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就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1、2
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