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刻画人物的作文教学设计
刻画人物的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观察人物并思考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来写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刻画人物的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发学生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1.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你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最需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的那个人是谁?
这个人给你留下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可以是几件)2.四人小组互议,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写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将读与写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领悟写法
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读和写的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这一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1.从课文中学写人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傻二哥》《我的老师》《老王》《我的母亲》《孔乙己》、《范进中举》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文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作文,想一想:哪些作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
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作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 “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作文,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作文带来了,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行吗?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作文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中,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 “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
(4)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没有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作文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4.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作文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作文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学生自改作文。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作文,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作文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应该给以掌声激励。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作文收获,分享作文成功的乐趣。4.提供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将优秀作文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寄给远方的亲人。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画廊投稿。(4)将班级中的优秀作文推荐给本校校刊。
(5)当学生的优秀作文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编自己的优秀作文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水浒传人物刻画
一、人物刻划: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典型。
(一)个性鲜明、真实。《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雕塑式的,但缺少的是生活的的真实,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叶昼《忠义水浒传小引》中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同类人物)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丝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
(二)具体方法。
1、性格形成的环境和过程。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终极型、静止的、不变的、天生的,完全舍弃环境和过程写法。而是写的有层次、有流动性和因果关系,大大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第一,性格形成的环境。突出“逼”字,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
直觉,凭感觉办事,不理性。(可把李逵分析放此处)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梁山。
次要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如给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他是一个老于世故,刀打豆腐两面光的性格。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快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第二,性格发展的过程。
《水浒传》写人物,不但写了性格形成的环境,还特别注重性格形成的过程。不同环境的人,性格形成的过程也大不一样。这与《三国演义》的定型化、固定化的写法更真实,也更能说明梁山好汉并不是天生反骨,而是无路可走,被逼上梁山的,突出了一个“逼”字。如
林冲,有妥协忍耐到奋起反抗,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愤怒积蓄到释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妻被调戏,他抓住了作案者,举起拳头要打,一看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忍了;流放沧州,高俅在途中要杀他,鲁智深救了他,还不让杀谋杀者,他又忍了;守草料场,他还是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后,已无退路,才奋起反抗,走向梁山。
杨志的性格是曲折发展的。起初自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会之孙,一心一意往上爬。年轻时,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因押送花石纲,翻了船,交不了差,只好四处避难,希望得到朝廷的谅解和重用。此时,王伦要以他制约林冲,留他在梁山,他坚决拒绝。
其次,回京花钱买上告下,花了不少钱。高俅还是认为“难以重用”,被赶出了殿帅府。此时尽管失意、不满,还没有熄灭“搏个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希望。想到了王伦,但怕玷污了父母的遗体,不敢落草。
为囚被赏。因杀牛二被流放,又因武功好,被梁中书赏识,委以押送生辰纲的重任。
再度落魄,做二龙山主,最后才上梁山。
从效忠到叛逆再到力主招安,性格经过曲折的发展。
2、对比烘托。
这点也是与《三国演义》相同,这是我国小说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三国演义》开创,《水浒传》定型下来,成为了中国小说的特色。
第一,同上梁山。这是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如:
鲁智深是主动型的。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手段及极残忍。
第三,同打抱不平。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
武松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打蒋门神是回报施恩的好处,是有准备之战,是“无三不过望”,喝了四十几大碗之后的豪打,又是要让蒋门神丢尽面子的智打,又要表现自己高超武艺的表演打,因此难度很大。先是戏蒋门神之妻,激出蒋门神;再是装醉、佯败,待蒋门神追赶时,猛然回手,打虎拳、玉环步、鸳鸯腿,打得蒋门神猝不及防,跪地求饶。如猫戏老鼠一样,游刃有余。逼得他认错、赔款、永远退出快活林。
李逵打殷天锡是粗。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抱不平。李逵因与朱同冲突,避难在柴进家,正碰上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的花园。柴进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知道李逵蛮撞,反复叮嘱不可乱来,最后还是出手了,还说就是**也忍不住。一下痛快之后,给柴进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痛苦。
第四,同样杀虎。
武松杀一虎是力
李逵杀四虎是孝。
3、现实化、平凡化、质朴化。
这是对《三国演义》刻划人物方法的突破。《三国演义》刻划人物追求的是神奇化、理想化、崇高化,给人是光辉伟大、神采飞扬、高不可攀、可敬不可亲的印象。关公之义,孔明之智,张飞之猛借如此
第三篇:如何刻画人物外貌
如何刻画人物外貌
描写人物的外貌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外貌描写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老师在阅作文时,常常发现有的同学写人物外貌“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不管写谁都是“红扑扑的脸蛋上镶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反感,描写人物外貌要仔细观察,要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看看那个人物和这个人物有什么区别,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有什么不同,经常观察、分析、比较,抓住人物的特征写,才能如实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
二、要为文章内容服务
在一篇作文中,要不要写人物外貌,是在一处写,还是分散在故事情节中,都要根据中心确定,要为文章内容服务,要为表达作者的情感服务,即要有目的性,歌颂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如在一次命题作文《街头见闻》中,有同学写了自己修鞋时接触到的一位鞋匠:“这位鞋匠又老又瘦,脸上布满了皱纹,背很驼,似乎扣了一口锅,这可能是他长年街头辛劳所致吧。他修鞋的一双手黑乎乎的,粗粗的,干裂的像松树皮,手掌上是一个又一个的老茧。”还有一位同学写了一个蛮横的顾客:“随着骂声望去,只见一个小青年,后脑勺的头发像羊屁股似的。”读这两段外貌描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不难看出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只有把外貌写活,为文章中心服务,才能使人物有血有肉,具有“立体感”,才能感动人、教育人。我们不能单纯地、毫无目的的为了外貌描写而描写,和文章内容无多大关系的次要人物根本不需要描写外貌。
三、描写人物外貌要语言精练
外貌描写要抓人物的主要特征,要用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啰嗦,说个没完,就会画蛇添足,偏离文章的内容。因此,语言要做到精练、准确,用言简意明的语言描写出人物独有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描写人物外貌要有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可先概括主要特征,再进行具体描写。可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也可从主要特征写到次要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材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第四篇:司马迁的人物刻画手法
司马迁的人物刻画手法
周旸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独树一帜,本小组便从人物性格开始研究史记。
司马迁究竟如何刻画人物性格。通过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和自己对实际的了解我们发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1]
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有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有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有事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有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起和儿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喂饱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樊郦滕灌列传》 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实,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姓名,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有赖于夏侯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显然司马迁为了“不虚美,不隐恶”,不得不去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写高祖,但但又忌于朝廷,不能直接表达,所以采用这种方法。
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赏的一位人物,在《魏公子列传》中称公子者凡147次,写了他一系列礼贤下士的事迹,塑造出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紧接着,在《范睢蔡泽列传》中,有一段和信陵君相关的故事:秦昭王为给范睢报仇,追捕魏齐甚急。魏齐走投无路,和赵相虞卿一道向信陵君求援。“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魏齐听到这个消息自刭身亡,等到信陵君听从候嬴的劝告决定接纳魏齐时,已经为时过晚。司马迁对信陵君爱之过深,他没有把这个有损于信陵君光辉形象的事情写入本传,而是采用旁见侧出法加以处理。《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1]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五篇:选择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典型事例写文章
写文章最主要的能力包括好多种,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审题与选材。下面我们以《难忘的微笑》为例,说说审题与选材。
要想写好作文,总的来说分两步: 第一步:审题,找出文章要写的中心 审题是第一步,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审题技巧很多,因为题材不同,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等。虽说话题作文好似没有,其实她更需要好好把握材料,找出关键部分,避免跑题。
今天重点说一种:抓关键词——找反义词。
难忘的微笑:在这里,微笑是没有审题难度的,微笑有很多,但是最主要“微笑”的是什么?关键词是“难忘”,还是“微笑”?
说难忘,是因为什么?
第二步:选材,找出自己能写的事例
选材时写好文章的条件。根据审题过程,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微笑有很多:开心的、惊喜的、会心的等等。
但是,我不建议选这些,因为它是大家都想到了的,我辅导学生一般会把第一个闪入脑际的抛之脑后。因为这样即便是写出来了,分数也不会高,选材不新颖。
步骤如下:
1、想一个你认识(最熟悉,也可以是一面之交)的人,前提是在审题之后,坚持选材新颖的标准。
有时候你可能会出现几个人,看看谁在你的脑海里停留的时间最长,画面印象最清晰突出,或者是这个人一生中某个很特别的时刻。记下这个人的名字,确定这篇文章就去写它。
2、在草稿纸上写下这个人的3-5件事。注意:每一件事情都与“微笑”有关,你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记载一些简单的事实,比如在哪里、做什么、怎么做等等一些细节。
3、在这几件事中圈画出三件事,写出具体细节,比如,你要具体写出“微笑”时发生的地点,你还可以运用一些能够在你的文章中制造出视觉图像的、描写性的细节。用5分钟左右快速写出这三件事。
这个时候,可以不考虑开头与结尾,直接写这三件事。
4、确定要写的事例。仔细读一读你写的三件关于“微笑”的事,看一看每件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想一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吸引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可能这些原因也同样吸引你的读者。
5、确定之后调整顺序,写出提纲。
6、再具体把开头的这件事情认真地读一遍,就像考虑三件事的顺序一样。考虑一下重点部分该怎么写,要突出的中心(难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