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 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教学设计
授课人:万琼知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审核(签字):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一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我们近一步学习“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二、学情分析
1、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2、八年级的学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仍局限在单一个体的描摹上,对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人物作对比的描写方法还较为陌生,没有概念上的认识,更是很少运用于写作中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对比手法”的 概念;
2、掌握“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在赏析、探究和尝试中逐步感受对比手法的特点及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发现对比,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感受对比刻画人物手法的魅力,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对比”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及文学作品实例分析探究,从而有效地掌握这一刻画人物的手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影《人在囧途—泰囧》片段,2分钟)
刚才的电影片段大家笑过之后,一定对王宝强饰演的“王宝”角色印象深刻吧。那么,如果我让大家写作文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一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复习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
今天呢,老师再来教大家一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让你们笔下的人物更为生动,个性鲜明,更有感染力。图组一:曾志伟和姚明的身高对比 图组二:骑行西藏的帅小伙之前和之后对比 大家发现了什么呢?(引出对比概念。)
<二>、整体感知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清晰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三>、精细讲解
第一种: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 例一:
《班有奇葩,不少怪咖》
呈现两种不同写法,让同学们分析哪种写法更好。(两个人物动作、语言上对比描写,表现出不同个性,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天鹅兄”形象。)
结论:通过与周围其他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
例二:《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人是谁呢?为什么敬佩她?运用了什么手法呀?(通过与戴帽子阿姨的对比,表现对书店卖书的阿姨的赞扬,她很有耐心。)结论:通过与周围其他人对比,在对比中包含作者对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态度、褒贬。
小试身手:请大家写一个人与人之间对比的片段刻画一个人物。(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第二种:人物自身的对比
1、横向对比 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例一:《两个婷婷》
如果只写家里的婷婷,或者只写学校里的婷婷你觉得好吗?(把自己在家里的表现一览无余的表达出来了,与小作者在学校里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显现出婷婷的不同的两面,更为真实可爱的一个形象。)例二:
①妈妈每次去看奶奶都会带很多营养品。
②妈妈每次去看奶奶都会带很多营养品,但是却很少随意为自己添置一件衣服。哪一种写法好呢?为什么?(更加体现出一个生活节俭的妈妈对奶奶的孝顺)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物不同方面的对比,更加丰富形象,或者更加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某一品质。
2、纵向对比
例一:小伙骑行西藏前后对比照引爆笑
小伙子自爆骑行西藏前后对比照,引来网友嘲笑,同时呀,大家也纷纷为他点赞,为什么?(正是通过一个“高富帅”形象到“穷屌丝”形象变化的对比,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小伙子骑行西藏精神的可贵。)例二: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对比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对中年闰土生活困苦、麻木的同情,为什么还要写少年时的闰土呢?
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物前后变化的的对比刻画,形成巨大反差,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特征,以及包含作者对人物形象改变前或者改变后的思考和态度。小试身手:请同学们写一个人物自身的对比片段。(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第三种:环境与人的对比 《卖火柴的小女孩》
结论: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处境形成巨大反差,鲜明对比,突出人物处境的优越或者不幸。
小试身手:请同学们试着写一个环境与人处境形成对比的片段。(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四>、归纳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概括地说:我们单一的描写一个人物,常常感到单薄和无力,如果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人物作对比的描写和阐述,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凸现出来了,表达的感情倾向也更强化了。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互相对比,互相映照,互相衬托,从而使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2、运用对比描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a)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是勉强凑合,要看运用的材料适不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或者需不需要采用对比。即:明确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b)两个人对比时,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人,后写一个人,互不相干,而是要围绕中心事件来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c)对比手法往往是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结合起来使用的。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去写一篇小作文刻画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运用我们今天讲到的对比手法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能体现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优势。
第二篇:司马迁的人物刻画手法
司马迁的人物刻画手法
周旸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独树一帜,本小组便从人物性格开始研究史记。
司马迁究竟如何刻画人物性格。通过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和自己对实际的了解我们发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1]
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有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有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有事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有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起和儿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喂饱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樊郦滕灌列传》 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实,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姓名,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有赖于夏侯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显然司马迁为了“不虚美,不隐恶”,不得不去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写高祖,但但又忌于朝廷,不能直接表达,所以采用这种方法。
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赏的一位人物,在《魏公子列传》中称公子者凡147次,写了他一系列礼贤下士的事迹,塑造出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紧接着,在《范睢蔡泽列传》中,有一段和信陵君相关的故事:秦昭王为给范睢报仇,追捕魏齐甚急。魏齐走投无路,和赵相虞卿一道向信陵君求援。“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魏齐听到这个消息自刭身亡,等到信陵君听从候嬴的劝告决定接纳魏齐时,已经为时过晚。司马迁对信陵君爱之过深,他没有把这个有损于信陵君光辉形象的事情写入本传,而是采用旁见侧出法加以处理。《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1]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篇:用细节刻画人物做生活有心人教案
用细节刻画人物,做生活有心人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 吴玉凤
教学内容:“用细节刻画人物,做生活有心人”作文指导课
知识目标: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细心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情感目标:用心感悟亲情、友情,用笔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体现人物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知细节
(多媒体出示)1.猜猜他是谁?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同学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呢?)(哦,原来是抓住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2.学习经典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大家感受到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蓝体字。
——父亲的艰难,对儿子深沉的爱。
正是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一起讨论:如何用细节描写人物。
3、欣赏阎维文的《母亲》视频 明确:视频中抓住了妈妈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孩子的爱。
二、阅读,理解细节
1、仔细观察,捕捉典型细节——清楚(多媒体出示图片、文字)
张宁激动不已。你看她攥紧拳头,举起有力的双手,像举着一面骄傲 的旗帜,又像做着一个胜利的V字手势。她的脸兴奋得通红,嘴巴张开,嘴唇颤抖着,眼睛更是闭成了一条线,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不断地涌了出来。那是幸福的泪水,那泪水是春天怒放的鲜花,是夏天灿烂的阳光,是秋天高挂枝头的石榴,它把张宁在羽毛球道路上十几年的艰辛和曲折一扫而光。
1学生思考: ○这段话围绕_____,作者从__、__、__、__、__五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2找出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2、正是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文中的张宁才会栩栩如生。那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要注意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投影:)
仔细观察,捕捉典型细节——清楚 抓住特征,动作分解细化——具体 运用修辞,展开联象想象——生动
三、牛刀小试:(任选一题)
学以致用,学了就要会用,现在我们来练习写片段:
1、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 我睁开眼一看,还有十五分钟就上课了,而我平时从家里回到学校的时间至少也要十分钟啊。天哪!要迟到了。我 _____________ 2.这个人真臭美。
先自己写,写完后小组讨论,相互修改,然后推荐一个代表
四、交流、评改片段。
1、小组再次合作学习,推选一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是最棒的,也可以是能给人一些思考或者是教训的。注意写好推荐理由。2、选好了吗?哪个小组先展示? 请你读一读。
谁来分析?(问小作者本人)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3、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新大纲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做到这一点。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这样安排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展示修改后的成果。
这个人真臭美
天刚蒙蒙亮,一股刺鼻的脂粉味便把我“刺”醒。我知道,小姨又开始她每日的“常规作业”——化妆。
打粉底,涂眼影,画唇线,抹口红„„这些事情别说做,想想都烦死了。索性不去想这些,再睡一会儿!
“小姣,看我化得怎么样?”迷迷糊糊中,听见小姨叫我。“不——看。” “你就看看吧!”小姨央求着,坐在了我的身边,那浓浓的味几乎让我昏厥。
不敢描写小姨的模样:墨黑的眉毛,青色的眼皮,还有涂得血红的嘴唇„„“小姨,你是去上学还是去参加舞会?”我不无嘲讽。小姨听了这话,反倒一脸喜悦,头一扬,“啪”地打了一个响指,说:“当然是去上学啦——”“啦”字拖得很长,听起来港味十足。小姨转身走了,望着她一扭一扭的腰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五、小结。
对比之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是很难做到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更别说引起读者共鸣了。教师总结:学会用细节描写,试做生活的有心人吧,你的生活一定会快乐、幸福起来的。
六、布置作业:
以《我们的大课间》为题,立足课间活动为内容,注重细节描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七、板书设计
用细节刻画人物 做生活有心人
仔细观察,捕捉典型细节——清楚 抓住特征,动作分解细化——具体 运用修辞,展开联象想象——生动
八、教学反思
从上述教学流程看,首先,整节课按照认知、理解、运用、提高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课内到课外,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我选的文章都是学生熟悉的,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启发到位,激发起他们贮藏的真挚情感。课师生都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热烈、有序的教学气氛中度过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教学心得:
1)多媒体课堂让作文课“亮”起来
作文课历来是枯燥的,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导入部分吸引了学生,因为这些并问来自学生习作,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是病文。《背影》是初中课文,用幻灯片打出来让他们亲切感。阎维文的《母亲》歌曲,这些都是课外的,采用视频、歌曲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写作思路。2)多媒体课堂让老师“闲”下来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优秀作品利用幻灯片展示增强“作者”信心。教师创设的各种语境和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渠道。教师引导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绪高涨,他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完成了鉴赏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讨论后的成果展示更是尊重学生,激励教学的体现。
3)多媒体课堂让我“聪明”起来 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得出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网页、视频、歌曲等,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无论好的文章还是坏的文章都要展示,尤其是写作差的文章,学生更多关注自己作品无论好坏,教师要减少评价的话,好的文章是学习的榜样,不好的文章全班一起修改,好学生更加自信,差的同学有了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教师应更多关注差生。
第四篇: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
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
1、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依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2、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读书是有益的,但也有糟粕。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
3、我喜欢乘公交,因为我不想再给地球加一分重担——积少是会成多的。但我更喜欢骑单车,不管沿路的风景是否美丽魅人,最起码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路途的抉择也是我亲自选的,行走的速度、距离„„都是我的决定!就好像人生一般,如果乘公交,可以让爱我的人们放心,我愿意;但我更喜欢骑单车。
4、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现在就是一棵等着吸收营养的小苗,只有读书,丰富课外知识,才能吸收营养,长成参天大树。当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但开卷只是在有益的条件下,而不是随便什么书都可以。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备有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不是开卷未必有益吗?
5、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6、普通的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都力求踏踏实实地把知识传递下去,采用明白易懂的语言,甚至反复讲解,直至学生用勉强的表情说“我懂了”。可是我们看古时候老子是怎样教学生的?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什么都没说,只是伸伸舌头,孔子就能领悟,得出以柔克刚的道理,这玄之又玄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可为什么教学效果这样好呢?恐怕还是名师高徒的关系。
7、旧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是通过廉价劳动力,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
8、近日新闻报道了美国少年泰勒·威尔森的事迹,14岁建核聚变反应堆,19岁登上科技、娱乐、设计大会,即TED大会的演讲台。可见,孩子的创造力是从小培养的,我们的国家若能及早转变教育模式,也是能够培养出同样杰出的少年科学家的。
9、和蜂鸟相比,啄木鸟的个头就大多了,啄木鸟不但在体型上比蜂鸟占据优势,在养儿育女方面也比蜂鸟得到的益处多蜂鸟每天不辞辛苦,四处采蜜,也最多只能喂抱2只雏鸟,而啄木鸟只需要在自己的鸟窝前用它那斧锯般的嘴在树木之间桌来桌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食物了。
10、不知什么时候,草钻出了土地,花,也含苞欲放了,花园的空气一下变的十分清新。远处,一只大雁从天空飞过,仿佛在给人们报春。近处,一朵嫩黄的迎春花慢慢的绽开,飘出淡雅的清香,闻起来沁人心脾,香飘十里,仿佛是一个春天的礼物。
第五篇:水浒传人物刻画
一、人物刻划: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典型。
(一)个性鲜明、真实。《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雕塑式的,但缺少的是生活的的真实,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叶昼《忠义水浒传小引》中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同类人物)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丝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
(二)具体方法。
1、性格形成的环境和过程。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终极型、静止的、不变的、天生的,完全舍弃环境和过程写法。而是写的有层次、有流动性和因果关系,大大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第一,性格形成的环境。突出“逼”字,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
直觉,凭感觉办事,不理性。(可把李逵分析放此处)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梁山。
次要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如给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他是一个老于世故,刀打豆腐两面光的性格。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快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第二,性格发展的过程。
《水浒传》写人物,不但写了性格形成的环境,还特别注重性格形成的过程。不同环境的人,性格形成的过程也大不一样。这与《三国演义》的定型化、固定化的写法更真实,也更能说明梁山好汉并不是天生反骨,而是无路可走,被逼上梁山的,突出了一个“逼”字。如
林冲,有妥协忍耐到奋起反抗,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愤怒积蓄到释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妻被调戏,他抓住了作案者,举起拳头要打,一看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忍了;流放沧州,高俅在途中要杀他,鲁智深救了他,还不让杀谋杀者,他又忍了;守草料场,他还是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后,已无退路,才奋起反抗,走向梁山。
杨志的性格是曲折发展的。起初自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会之孙,一心一意往上爬。年轻时,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因押送花石纲,翻了船,交不了差,只好四处避难,希望得到朝廷的谅解和重用。此时,王伦要以他制约林冲,留他在梁山,他坚决拒绝。
其次,回京花钱买上告下,花了不少钱。高俅还是认为“难以重用”,被赶出了殿帅府。此时尽管失意、不满,还没有熄灭“搏个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希望。想到了王伦,但怕玷污了父母的遗体,不敢落草。
为囚被赏。因杀牛二被流放,又因武功好,被梁中书赏识,委以押送生辰纲的重任。
再度落魄,做二龙山主,最后才上梁山。
从效忠到叛逆再到力主招安,性格经过曲折的发展。
2、对比烘托。
这点也是与《三国演义》相同,这是我国小说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三国演义》开创,《水浒传》定型下来,成为了中国小说的特色。
第一,同上梁山。这是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如:
鲁智深是主动型的。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手段及极残忍。
第三,同打抱不平。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
武松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打蒋门神是回报施恩的好处,是有准备之战,是“无三不过望”,喝了四十几大碗之后的豪打,又是要让蒋门神丢尽面子的智打,又要表现自己高超武艺的表演打,因此难度很大。先是戏蒋门神之妻,激出蒋门神;再是装醉、佯败,待蒋门神追赶时,猛然回手,打虎拳、玉环步、鸳鸯腿,打得蒋门神猝不及防,跪地求饶。如猫戏老鼠一样,游刃有余。逼得他认错、赔款、永远退出快活林。
李逵打殷天锡是粗。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抱不平。李逵因与朱同冲突,避难在柴进家,正碰上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的花园。柴进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知道李逵蛮撞,反复叮嘱不可乱来,最后还是出手了,还说就是**也忍不住。一下痛快之后,给柴进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痛苦。
第四,同样杀虎。
武松杀一虎是力
李逵杀四虎是孝。
3、现实化、平凡化、质朴化。
这是对《三国演义》刻划人物方法的突破。《三国演义》刻划人物追求的是神奇化、理想化、崇高化,给人是光辉伟大、神采飞扬、高不可攀、可敬不可亲的印象。关公之义,孔明之智,张飞之猛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