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

时间:2019-05-12 18: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

第一篇: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

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彭文真

[内容摘要] 基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缺失的现状,本文尝试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探索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的四个策略,即教学设计策略、课堂组织策略、教师引导策略及自主阅读策略,从而个性化施教,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把阅读教学还原到“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个性化 施教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尚未根本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针砭时弊,倡导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那么,何谓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它与教学中阅读的个性化又有何不同?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个性化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解读,以其个性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从而在教学中呈现出来的个性化特色(具体指主体的自主性、过程的开放性、组织的生成性、指导的体验性、结果的差异性)。而阅读的个性化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独特的体验与理解。区别在于前者是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施教,主体在教师,重在导和引;后者是学生阅读文本的个性化,主体在学生,重在悟和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生学习”[1]。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是关键,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如下四个策略:

一、教学设计策略

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色?在教学设计上关键抓住“两个变”,以结果的差异性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是变教本为学本,活用教材。

《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安排应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教材要 有开放性和弹性”[2]。据此我们以标准为纲,以生为本,抓住九个关键词,一是巧悟,即善于抓住教材巧处或点睛之处,让学生领悟文本的妙处;二是创新,即教材处理有新意,用创新的观念去解读文本,常读常新;三是活用,即灵活处理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既不能脱离于教材又不能受制于教材,要合理地开发、活用教材。四是品味,对语言文字进行品析揣摩,嚼出文本的真滋味来;五是补充,能抓住文本的简约处、空白点和延伸点增补教材,使之更丰厚;六是关联,要注重文本间之间的联系,并拓展到生活中去;七是删除,将教材中非重点的内容删去,夯实重点,突破难点;八是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调整教材,实现优化组合;九是整合,适度地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二)变教案为预案,活写教案。

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十分推崇尊重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采用什么方法,设计什么程序,依据有两条:一条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要改变以案定教的僵局,变教案为预案,做到以学定教。从学情的调查与分析入手,设身处地的把握学生阅读水平、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多元化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开放性和人本化的教学内容及有弹性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要注重“三重”,即重感悟体察、重质疑探究、重拓展创新。作业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课堂组织策略

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课堂的组织是关键。我们以过程的开发性及组织的生成性为标准,探索了如下三个策略: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民主教学就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对此,课程标准也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3]在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在于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化程度”[11]。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的对话,让学生阅读有激情、思维有灵性。另一方面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归还学生阅读的权利。“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7]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阅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感受,进行无物阅读,同时,又要跳出文本,质疑探究,展开有我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责任感,进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理想境界。

(三)生成机智的教学过程。所谓生成机智的教学过程,是与传统的以预设为核心的按部就班式教学过程相对而言的,它闪烁个性色彩的亮点就是从预设走向生成。“生成机智,重在激励,妙在点拨,贵在引导,巧在开窍,从而自觉摒弃过多的抹杀学生个性的预设,使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开合有方、快慢有度、动静有节”。[8]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使个性在课堂中灵动飞扬。

三、教师引导策略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4]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形成,教师的引导策略至关重要,对此课程标准也有诸多的表述,如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等等,从这些出发,我们注重指导的体验性,探索了如下四种策略:

(一)开放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譬如我们要善于抓住一系列的契机,如填补文本空白、探求文章主旨、品味精妙语言等,选择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拓展问题空间,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忌讳在低效、狭隘的话题空间里,诱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定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上靠。

(二)激活积累。阅读教学要注重全方位地激活学生的学生积累,首先要激活语言积累,如举一反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文本的精妙之处、神韵之处;其次要激活表层积累,我们可借用多媒体手段、或深情并茂地语言描述、抑或用形象的肢体语言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想象或联想,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再次要激活生活积累,要有意识地以文本为圆心向生活拓展,这样既丰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强化其知识的感悟,从而做到活学语文、活用语文。

(三)逆向求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要改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人云亦云的现状,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书本的权威,大胆地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乐于与同伴分享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对文本的深层进行自主地探究和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力求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受。

(四)因势利导。我们要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及兴趣对教师的制约作用。教师只有顺其势而导,不能逆其势而牵。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利于其认识和发展的境界中去。做到疑点处以疑促思、热点处趁热打铁、难点处点拨升华。在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时要区分正误、优劣,这样既保护好了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思维,又要把握好了个性和共性的平衡点。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设方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传授之谓也。”[9]

四、自主阅读策略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关于自主阅读 课程标准也有详尽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5]。据此,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我们以主体的自主性为核心,提炼了如下五方面的个性化自主阅读策略,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一)读中品味。感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也是阅读教学的规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自主感悟品味升华的方式有哪些呢?它的基本方式有:“诵读体味、联系语境、比较品评、激活想象、角色体验、情境创设”[10]等,因此教师宜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在对文本的体悟中完成个性飞扬的审美体验。

(二)读中质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促进语言感悟,丰厚情感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我们应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譬如可以对情节进行重新设计与假设,也可以对人物情感、作者态度进行质疑;可以对主题进行求异性的探究,也可以是空白处艺术再现的想象。

(三)读中圈批。圈,就是边阅读边思考,并用各种符号作圈画。批,即在文本空白处,写上简短的批注,圈画批注是指引集中重要信息的阅读方法,它直接指向对文本的深层次水平加工,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发现与点评。因而强烈地体现了自主感悟的特征,具有鲜明的独立性、个体性。

(四)读中交流。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实现其应有价值,有必要让其在个性独立思考,探究、质疑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的合作讨论交流。正如《课程标准》说的:“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这样的交流是阅读主体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心灵碰撞的载体。它集体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和思辨性,无疑也是个性化的重要标志。

(五)读中选择。一是关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最佳的阅读文本应当是阅读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读物,因为这种阅读与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二是关于学习方法的选择。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个性阅读表现不同,因此同种方法并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力于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的养成。

综上所述,阅读既然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当然不能用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感受、探究、质疑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施教,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标中语文教学 的根本目的——立人,将一扫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同一性的弊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其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把阅读教学还原到“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6]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8] 赵福祺 李 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3年)[9]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10] 王崧舟:《夏书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 朱士泉 周君奇:《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二篇: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从语文课程标准谈语文课堂教学

(此文曾于在《中国农村教育》2004第二期上发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的前言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地位的定义。从这里不难看出,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工具性和人类文化传递的语文人文性是相统一的,它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也应注重二者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对立与分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科学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对工具性或人文性的理解有些偏颇。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

一、忽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

现在很难再看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新词的场面(我并不否定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与新词的做法),似乎这不是课堂教学应解决的问题,哪怕是低段教学也是如此。以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为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建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根本不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笔者曾听过一节一年级语文课,这一节课中,教师巧妙地引入后,学生听了一次课文录音,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抽学生纠错,再抽读,再纠错,如此反复。课堂气氛似乎非常好,学生也非常积极,但一节课几乎全成了学生纠错,而实际上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或词语并没有在纠错之中完成。同时,对课文的初读感知也没有在纠错之中完成。

二、淡化了文章本身对学生的熏陶

许多课,尤其是比赛课和观摩课,阅读教学成了教师的首选课。教师或以优美的音乐,或以精彩的动画,或以动听的故事导入后便开始那精彩的赏读和分析(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根据或句或段或篇让学生大胆发挥,或说或写或议。笔者不敢相信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与感悟已达到这种水平。以中段阅读教学为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课程标准关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教学根本不注重这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味地突也重点,一味地强调句段的理解感受,过于强调让学生谈感受、说想法。一节课下来,很少有学生能通读课文,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过于兴奋,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全面关注学生”这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的关注似乎违背了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少的教学实例中,一节课中,学生的提问、讨论、游戏、演讲等贯穿全堂课,学生大脑没有松驰的时候,嘴没有空闲的时候。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这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实施的建议中所作的论述,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老师所忽视。

四、重点不明确,目的性不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论述,基于这一论述,一些教师将每一节课都变成了提高学生方方面面的语文素养。课堂中,学生既写了,也读了,还说了,还讨论了,似乎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训练与培养。但教师在这紧张中不断调控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这必然造成顾此失彼的后果。

五、没有体现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场所这一要求

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实例中,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兴地说、大胆地想、精彩地表演,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所说的似乎并不是在读后的感受或理解,只是凭原有知识感觉在谈;学生所想的是对问题的否定,而不是对问题的延伸;学生所表演的只是他个人特长的展示而非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或展现,这些都不是在课堂内生成的。这些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十分活跃,教师声嘶力竭也难以控制场面。就其教学实效而言,既没有让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也没有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哪一方面的能力有所培养与提高,只是课堂活跃而已。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同于数学和其它学科,就一节课而言,学生所要掌握、理解、运用的知识无法用具体的量标去衡量。但语文课堂教学又必须按一定规律采取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的目标,这就是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实效性。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

一、过程简洁明了,节奏明快(仅仅四十分钟而已)

就班级授课制(无论是以前的教学,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而言,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有目的的组织让一个班的学生迅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根据国内外班级授课时间的规定,大多在三十分钟到四十五钟。在这样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学生所能得到提高的能力更是有限。研究表明,即使是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从进入课堂教学到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至少需要三至五分钟时间,而他们持续的投入时间更不会超过二十五钟。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只能透支学生的兴趣与精力。因此,针对每一节课,要求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简单、学习感受的轻松、学习目的明确。笔者以为:一节课中,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还不包括所遗忘的知识),只要能让学生在每一个四十或四十五钟学到一点知识,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就会通过无数个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积累大量的知识,他们的能力也将通过长期的训练全面提高。

二、突出一个重点,找准一个中心(听说读写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问题)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或训练有明确的要求,它包括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是在一节课之中都完成,也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对所有的这些能力进行训练与提高。不同的学段,各种能力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低段必然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提高为核心,中段更侧重于阅读能力的训练,高段则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为重心,各段都会把口语交际作为训练的内容。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选择地有侧重地进行一种或两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在一节课中将所有能力的培养提高平均用力,这样的结果是学无所得。要特别注意不能不加区分地将其它学段训练培养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更不能每一节课都以某一方面作为中心,要适时调整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心,训练中心。

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就必须以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如果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去感悟,将会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一篇曲折感人的故事,当静下心细细品味时,一定会将自己变成故事的主人公;几句诙谐的歇后语在捧腹大笑后会让人沉思;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生字或者词语,当把它的演变(各种字体)、形成过程(如何产生)和相关趣事了解以后,也会让人兴趣倍增„„

不一定要让学生开心地笑、也不一定要让学生伤心地流泪、更不必让学生不停地说,只要能让他们去沉思、去品读、去感悟、去拓展——学生思想与感情、语言与行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时候,一节语文课就取得了成功。

四、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读书”是学生天经地义之事)

自古以来,关于“读”的精辟地论述十分多,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曾有教授指出:“只要大声地读出来,多读几次,什么样的文章也会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再读,直至读懂为止”。由此可见,只要认准“读”为语文教学和学习语文的核心,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效益。同时,在现行所有的教材中,对于“读”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读的要求:很多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还有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也还有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的要求。没有一篇课文不要求先读通、再读懂。因此,“读”对于学习了解课文,感悟文章,吸收精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在一节课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哪个年段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低段:需要学生在读课文中学习生字,即使生字也需要学生多读才能学会。中高段更需要通过“读”去熟悉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了解作者情感。

“读”不是从开始上课读到下课,而是可以采取多种学生愿意参与的方式去读。“读”不能只是多读,反反复复读,而要读有所思、有所悟。“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投入,在于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读”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听读、跟读、诵读、默读、赏读、品读、通读、分角色读、选重点读„„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让学生愿意读、主动读、乐于读,力求读后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只要我们能正确把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就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始终要将“听得清、说得明、读得通、写得出”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一定要记住: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是无数个四十或四十五分钟完成的。一节课必须在教师的合理组织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收到只属于四十分钟的教学实效!

第三篇:从课例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zhong guo min zu jiao yu 中华民族教育2010·9 关注新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参加过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观摩了不少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折服于特级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精彩的课堂演绎的同时,也产生了通过他们的课例来探寻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基本策略的想法。笔者通过分析这些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精心预设,大胆生成。[课例]《槐乡五月》的第一自然段。师:槐乡五月美在哪里?生1:美在香气。

师:有哪些写“香”的词语?生2:香喷喷。生3:香气扑鼻。生4:清香、醇香、浓香。师:这三个连用的词语意思一样吗? 生5:不一样,香气越来越浓。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形象,找一找。

生6:浸。生7:香海。师板书“香海”。师:槐乡五月美在槐花白得像—— —生齐答:雪。

师:槐乡五月美在槐花香得像—— —生齐答:海。

师:自己练读第一自然段的“香———雪———海”。[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向学习结果的,也就是有效性的终极表现形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评价学习结果就必须要想到教师的预设,因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有效发展。预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课例中,任课老师较为充分地预设了第一自然段的重点:体味和感悟槐乡五月的槐花“香”、“白”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找、比、读、归纳等方法深入地理解这两个特点,而且幽默地把“雪”嵌入到“香”和“海”之间,不仅揭示了槐花“香”、“白”、“广”的特点,而且产生了“香雪海”这个具有双重意义的意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预设要尽可能充分,从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考量,甚至过渡性语言、精要处的每个小环节都不能放过。只有潜心预设,课堂教学才会在有序中推进,才能为生成打好知识、态度上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为有效生成服务。

[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三到十二自然段。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师: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1:是个一本正经的小傻瓜,急切地想证明草和谷穗是一样的。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生1:抛。师:从这个字看出了什么?生1:他很着急。生2:他很气愤。

师:如果他很有礼貌,这里可以用什么词? 生1:递。生2:拿。

生3:还是用“抛”好,这样可以看出他不服气。

生4:而且还很固执。

生5:他这一抛,说明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的。生6:还可以看出他和爷爷的关系很亲密。[思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是个性与灵性得以张扬的教学。任课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注重了让学生尽情地把阅读的感受倾吐出来,扣住“抛”字,学生生成出许多教师没有预设到的精彩:除了体会到着急,还超越了教师预设的“讲礼貌”的层次,而且生成出固执的儿童情态、认真的做事原则、感人的亲密关系。课堂因生成而有效、精彩。

有效的生成首先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其次还要有潜心体会文本作后盾;还要注意对课堂生成的把握和控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不能脱离文本作天马行空式的“生成”,要确保教学的生成是理性的而非随意的。

二、品味感悟,合作对话。[课例]《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这一自然段。师:同学们,老师不明白阿炳为 从课例看提高语文教学 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邵付国 32 zhong guo min zu jiao yu 中华民族教育2010·9 关注新课程

什么只能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呢? 生1:他的亲人都去世了。生2:亲人化为了月夜。师:所以月夜成了他的知音,它是在对亲人(月夜倾诉。他为什么不向邻家少年倾诉呢? 生3:可能邻家少年年龄小,听不懂,就像阿炳小时候听不出二泉的声音一样。生4:阿炳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关闭了心灵的大门。老师引读这一段。

师:《二泉映月》分三个乐章,在委婉连绵的琴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5:赞叹、怀念、思考。师:在步步高昂的琴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6:抗争、向往。

师:乐曲再次变得委婉连绵,整首曲子表现了(引读“他爱———他爱——— 他爱———他爱”。师: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做阿炳真正的知音。指名配乐朗读,师指导:再舒缓、激荡些。生评议:读的时候应充满爱,眼前有光明。齐读最后一句(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思考]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上,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首要的价值追求。任课教师注重了“读”这一最重要的手段的运用,用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配乐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去触摸、感受、体验蕴含在语言文字后面的感情。通过品读,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理解了内容,而且体验了感情,产生了感悟和共鸣,这就是语文课堂有效性所追求的境界。

品味语言文字是很重要的语文学习手段,只有含英咀华,玩味再三,语文的味道才会浓。在操作上首先要选准品味的点,激发学生自主

阅读和感悟的兴趣;其次是要反复地朗读、思考,适当地设计一些铺陈的句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就是要倍加珍惜学生的感悟,并把感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读好文本。

[课例]《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品读交流阶段。

师:给大家8分钟,拿起笔,读一句,想一句,有想法就写下来,读书要在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

师:你有一个鸡蛋,我有一个鸡蛋,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鸡蛋;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流一下,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想法。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生1:(读第五自然段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无数个老师做着相同的工作,把知识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学生”。

生2:我也能改,“无数个父母做着相同的工作,把爱心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了孩子”。

生3:我帮他改一个词,把“爱心”改为“关爱”。师:真会动脑筋。[思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或几名“优等生”的“几言堂”,而应是师生的“群言堂”和思想的“赛马场”,唯有合作下的真诚对话才能达成此要求。任课教师真诚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给足了熟读深思的时间,而且积极引导学生间、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合作、对话作为新课程很重要的核心理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在实施中首先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得到安全感、关注感、尊重感、被爱的感觉(任课教师还有几个细节很令人感动———请一名小女孩站到凳子上亮相发言,将其抱起,而后又抱下,用手擦干净凳子,再请她坐下;其次要激活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话;再其次,合作对话

需要倾听,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会产生新的感悟、新的思想;最后,合作对话的过程实质是对文本进行开发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

三、价值引领,文化统摄。[课例]《游园不值》的总结阶段。师:让我们把“怜”记在心里(音乐起,一起朗诵。

师:心中有所想,有所感,有必要再进园见主人吗? 生自读补充材料《雪夜访戴不 遇》。

生1:不必见,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进园。(化用补充材料里的语言 师:“不值”不仅是不遇,还有舍不得进园之意,他得到了满足与收获,“不值”中还包含着——

—生齐答:值。师:“不遇中”有———生齐答:遇。

师:大美不言,不知中的可知,不遇中有遇,这就是人生。再读课题,到底值不值? 生齐答:值。[思考]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的达成,过程、方法的优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不遇”中感受到“有遇”,“不值”中读出了“值”,深化了对诗的思想意义的理解,从价值观的高度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对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范式。

首先,价值引领应摒弃的是穿靴戴帽式的“挂靠”、“粘贴”,它建立在教者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与追求之上;其次,价值引领应是紧扣教学内容,建构在对语言文字吟咏、品味、体悟的基础上;再其次,价值引领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设置必要的台阶,引导学生拾阶而上,达到顶峰。

zhong guo min zu jiao yu 中华民族教育2010·9 关注新课程

[课例]《推开窗儿》的结课部分。师:猜猜古人最初的窗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作出各种猜想:纸窗、木窗、竹窗、草窗……

师:最初的窗儿是什么样的,可能现在没有谁知道了,但我们可以从古代象形文字中去感受,和老师一起来写古代的“窗”字。

师:有许多古诗写到窗,我们来开个对诗会,要求每一句都要有“窗”字。……

老师出示一首带“窗”的古诗,学生默读、赏析、诵读。师(出示老房子窗户的画面:看出了什么,仔细听还会听到什么? 生1:透过窗户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

生2:我仿佛听到了琴声。生3:我好像听到了小鸟啼叫。生4:我好像听到了人们在谈笑风生。

师:透过小小的窗子,我们看到了绵延数千年的“窗文化”。用文化的眼光去看窗,会读出一幅幅中国画。阅读能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语文学习之窗。

[思考] 事物存在,就属于一定的文化范畴,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更应该体现出文化的味道与厚重。任课教师在课中通过循循善诱的语言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文化的窗,使其教学的宏观性、延展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落实在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但如果从文字到文章到文学再到文化,理出这样的一条线索,小学语文教学就能还其文学、文化的本貌,在更大范畴和更高层次上思考、实践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也打开一扇新的窗。

四、开发资源,积极评价。[课例]《小王子》。师:我们围绕故事中的哪两个 字来交流? 生齐答:驯养。

师:(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范读你们需要这样的驯养吗? 生齐答:需要。

师:这种驯养与平时的驯养一样吗? 生1:不一样,这里是与朋友建立联系。

师:这样的驯养容易吗?生1:容易,就是交朋友。生2:不容易,这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心灵上的相互给予。

生3:不容易,需要互相理解,诚恳对待。[思考]

不学好课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犹如空中楼阁,但如果只是学好课本,不继续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是暂时的、近视的,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之一。任课教师不仅开发了此类课程资源,而且对资源进行了二度加工:抓住“驯养”的含义、难易来展开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文本资源,还有人本资源(师生、生活资源(生活经验、阅历、社会资源等,只有具备了课程资源开发的眼光和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长效的保障。

[课例]《动物的互惠互助》第四自然段。师:同桌互助合作,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转换身份。

师:请一组同学来朗读。(其中一个学生忘记了角色师:刚才千鸟忘记了身份,你能再试试吗?(学生读得很流畅

师:鳄鱼小姐,你为什么要关千鸟呢? 生1:我支撑不住了。生2:可能它睡着了。

师:这个“可能”用得好,说的话就严密了。这是一只会享受的鳄鱼。生3:也许在水里,怕淹着千 鸟。

师:是条有爱心的鳄鱼。生4:可能到河中心去玩。师:带千鸟一块去,是只知恩图报的鳄鱼。

生5:防止水蛭再钻到嘴里。师: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生6:怕千鸟冷,所以把嘴闭上。

师:是只听话的鳄鱼。[思考]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师生的精神状态,只有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如果负面评价过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在学生没有按要求去转换角色朗读的时候,耐心细致地提醒,再给机会让这名学生读好,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如“可能到河中去玩”,教师帮他交代清楚“带千鸟一块儿去”,师生的交融性得到增强。而且教师幽默、贴切的评价语言也会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注入活力。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实施的积极评价还应重在引导,而不是一味肯定,如果有错误还是应该及时予以纠正,但纠错的方式要讲究艺术,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打击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命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向负方向看———有低效性、无效性甚至负效性,向正方向看———还有高效性。我们必须立足于有效的教学,为学生的成长、自身的成长、新课程的成长尽一份力。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研究”(批准号D/2008/02/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责任编辑 赵 岩 34

第四篇:从中国移动139社区看运营策略

虚拟?现实?139社区的运营走向

万琳俞明利北京林业大学

如今互联网正处于web2.0时代,网络的内容主要是由用户产生(UGC)。随着3G进程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中国运营商加入到了移动互联网结合的队伍中,正如中国移动继飞信、手机邮箱后,属于自己的SNS社交网站——“139社区”也浮出了水面。从最先国外火爆的Myspace、Facebook,到国内流行的开心网、校内网,SNS概念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相比一般的SNS社区,移动139社区充分体现出手机和互联网融合的特征,用户需要用手机号注册并登录,手机号就是唯一的身份认证,每次登陆会自动收到短信告知,用户在打电话,发短信,加好友的过程中都必须使用真实的手机号。移动正是运用自身的优势让虚无的网络空间更真实、安全。目前,移动139社区已基本具备了网盘、游戏等典型SNS功能,但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整合移动运营商渠道和业务优势,它自有的‘i联系’、‘关系雷达’和‘短信珍藏’等具有移动特色的互联网产品,还可以给用户带来融合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新体验。

事实上,139社区和校内网等SNS的基本功能十分相似,对于移动这样的运营商而言,他们希望通过介入SNS去尝试互联网,去摸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更是希望通过SNS来绑定自己的用户,并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那么139社区竞争的关键就是如何体现与其他SNS的差异性,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而这个价值的出发点就是走向虚实结合的运营模式。

在虚实结合中,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虚拟货币与支付渠道。而运营商就可以很容易把虚拟货币兑换成可实际消费货币,且可以畅通地支付。

首先,运营商可以把目前的用户积分兑换策略导入到社区,社区就可以拓展为一个很大的网上商城,直接可以消费。例如,中国移动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MobileMarket,139社区只要与之对接,用户就可以直接去购买各种业务。

其次,运营商社区可以建立一种虚拟货币向实际消费货币兑换的机制,如社区中现在把游戏中获得的积分奖励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话费,当然将来还可安排更多礼品的换购等,以这样的方式来刺激用户登陆社区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用户的粘性。

再次,随着商城业务的拓展和用户习惯的建立,使用户通过手机直接话费扣除等方式购买网上虚拟货币,这样就可以引入更多的实体参与,比如餐厅、娱乐场所、大型商场等都可以合作,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娱乐、互动”进行口碑营销、体验营销,融营销与客户体验、客户娱乐、客户互动中,用户对营销就没那么反感,这也是目前大多SNS网站的盈利模式。

虚实结合之后,还应该充分考虑适当扩展运营的范围。用移动的飞信,移动的139社区,必须是移动的用户,联通和电信的用户不可以注册。这种思维在通信时代对强势运营商自然是好处多多,但在移动互联网,特别是虚拟社区建设上会成为大障碍。为改善这样的状况,139社区可以对联通等运营商的用户开放,但他们必须上交“社区暂住费”来获取临时移动账户,便于参与到社区的各种业务当中,之后的每个月可用活动积累的积分来兑换“月租费”。这样“外来户”也能加入到社区,享受社区生活,使社区的限制性大大减少。

在未来发展方面,运营商SNS要努力成为一个虚实结合的综合平台,集成现有SNS娱乐功能,又要有身份、支付、移动、租用等多种特色下的服务。如此平台,才能更有效地吸引用户。139社区通过SNS网站积累的用户信息,运营商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兴趣,从而为数据及信息业务的规划和营销提供依据。总之,139社区虚拟与现实的运营模式既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又可以给运营商带来盈利,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第五篇: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0-01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讲究创新,教育也不再墨守成规,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个性化,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信仰、教学理念的支配、指导下,通过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理解和独具匠心的处理,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富有个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学科色彩和教师教学智慧的印迹,使师生的个性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我们应当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

1.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内涵与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想实现个性化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结合个性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学习问题,改善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机械模式。传统教学让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才能决定学生的优异,让学生摆脱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应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

对于孩子的小学阶段是他们学习和培养自我能力和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师,语文是学生进步的解阶梯也是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这也是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个性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2.1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越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教师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2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要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内容,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创新。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2.3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4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保护,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学习的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成群有组织的进行学习,并且在组织里进行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在小组里发挥自己的想象与个性,让学生可以相互的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单独学习时对问题思考的狭隘不全面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且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时也能获得快乐。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所以教师需要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等影响学习的要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总之,虽然目前个性化教学不够完善,但是,当我们愉悦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当我们能非常热情地去从事某件事情的时候,那必将会达到我们的目标。

下载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课程标准看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施教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80后90后营销心理看营销策略

    从80后,90后的消费心理看营销策略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3年8月19日 作者:周咏 文章关键词: 80后90消费心理营销策略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速度极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消费心......

    从广告语看房地产的营销策略

    从广告语看房地产的营销策略 2008-8-5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浏览次数: 次 白云高尔夫成功地将月色中恬静的荷塘、夜风里轻轻摇曳的荷花与“自然生活哲学”进行结合定位,唤醒......

    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_(汇编)

    中山市容大教育培训中心注:此表用作每次课的教学设计方案电话:***6地址:中山市凯茵新城中国银行二楼(凯茵壹加壹超市旁)......

    语文个性化教学探微论文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创新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敢于并善于跳出现有教育的某......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

    电子书包在个性化教学中的策略

    电子书包在个性化教学中的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以便捷、灵活、系统为优势的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教育领域最受欢迎的新兴技术产物之一。201......

    《从策略制定看企业的经营》教学反思(精选5篇)

    《从策略制定看企业的经营》教学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 自主合作探究 南坝中学 赵红川 这一框题涉及企业的含义、地位和所有制类型,公司的含义、形式和组织机构,公司的经营......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摘 要: 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效率。在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