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数据的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 简单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简单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师: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下面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2)师: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哪位同学的,为什么? 2.揭示课题:确定校服的颜色,应该调查一下同学们分别喜欢的颜色,收集整理同学们喜欢的颜色的数据后再做出决定。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统计全过程

(1)师:如果现在班里调查,怎样调查呢?

(2)出示根据统计表,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再尝试回答 下列问题: 全班共多少人?

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如果给这个班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2.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安排在什么季节?(2)组织学生举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数据,指导学生填写第4页的统计表。(3)完成表格下面的问题。3.小结

想知道选择什么颜色做校服更合适、什么季节游玩更好,就需要调查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整理喜欢每一种颜色、每一个季节的人数,最后根据人数做出最后的决定。生活中做很多决定都需要像这样先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再根据数据做出决策。(三)拓展延伸

1.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第5页,第5题)(1)观察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2)尝试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3)根据表格,自己再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2.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第6页,第6题)(1)请一个学生组织全班举手调查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2)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记录数据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发现画“正”字收集数据的优势,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学校要进行讲故事比赛,要从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班中进行了投票,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记录。选哪位呢?

2.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在做出某个决定之前往往需要先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就像刚才大家都认为根据投票结果应该选“陈小飞”参加讲故事比赛。记录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画“正”字,也可以画“√”或者其它符号,哪种更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二)探究新知

1.比较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思考:你喜欢哪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为什么? 2.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1)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教师与其他学生画“正”字记录。整理数据,填表。

(2)回答问题(写在书上,小组交流)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3.小结

通过刚才收集整理数据,同学们一定都发现了,因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是5个、5个的计数,5、10、15、20、25„„相比画其它的符号,数起来更方便更简单。因而画“正”字是收集数据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天气情况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4页,第3题)

(1)填表(2)回答问题

(3)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2.根据交通工具的调查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5页,第4题)

(1)填表(2)回答问题

(3)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会画“正”而不是其它什么字呢?另外,“正”字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汉字,那么外国人又是怎样记录数据的呢?

【第三课时】 简单的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读懂图、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补充完成简单的统计图。

2.经历读图、制图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3.能利用所学的简单的统计图与“倍”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读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

发现简单的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这是二(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调查。从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小兰画了一幅图来表示的统计结果,你想看看吗?图中有四个条形,每个条形都是由16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摞成的。一些小长方形被涂上了黄色,黄色的条形有的高些,有的矮些。你能看懂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用图表示数据。用什么图?图有什么好处?怎样画?就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1.感受统计图的形象、直观

(1)从图中,你能看出喜欢哪两种书的人数之间有2倍关系吗?先想一想“2倍”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喜欢看这四种书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排队吗?你选择的是看表格还是看图?很多同学都是看图得到的答案。看表格比数的大小不是也一样可以排出顺序吗,为什么你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看图呢?

(3)小结:看来虽然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图比表格更形象、直观,更便于我们进行比较。这种能表示统计结果的图,我们叫它统计图,我们今天学习的都是最简单的统计图。统计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统计图的类型

(1)二(2)班的亮亮也将他们班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制成的统计图,可是看他画的图却不能一下子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出在哪?

(2)小明也根据二(2)班同学的情况绘制了一幅统计图,可是跟这幅可不太一样,哪不一样呢?

(3)小结:这样画成条形的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条形的方向并不会影响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

1.对号入座

小马虎可喜欢统计图了,他将自己统计的某路口十分钟内经过车辆的情况制成了统计图,但是忘记在条形下面没标明车辆的类型了。

他只记得出租车的数量恰好是公交车的2倍,并且私家车最多、小货车最少。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每个条形分别代表的是什么车。

(1)出租车的数量是公交车的2倍。图中能找出两个“2倍”关系,怎么办?(2)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

2.根据电视报销售情况的统计,回答问题(第6页,第7题)

3.思考:本单元结束了,你都学

第二篇: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1)全班共有(38)人;(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

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四、课后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1)全班共有(38)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方法

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四、课后反思

第四篇:XX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XX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教时

日期

教学目标:、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理解其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经历摆、写、读、想的过程,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与

难点: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老师奖给小红10支铅笔,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铅笔,要保证正好分完,可以怎么分?

同桌互说,集体交流。

核心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1)提问:10支铅笔正好分完,可以怎么分?

(2)、提问: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有没有分完?

每人分4枝、6枝呢?

2、展示学生的记录表。

提问:观察表格,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种?说说你这么分的理由。

3、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提问: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2)提问:像这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该如何列式呢?

(3)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方式、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分小组活动,填写表格。

对表格进行补充和完善。

小组讨论并交流。

独立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尝试列式,并说说这么列的理由。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和使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做题。

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教师对于合理答案的出现要予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最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教师介绍:

0÷3=3„„1

除商

活动二:经历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提问:每人分4枝、6枝也有剩余,你们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2、讨论: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意思?

比一比:10÷2=5和10÷3=3„„1两道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齐读算式

集体讨论并交流

小结:像10÷2=5是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10÷3=3„„1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活动三:经历操作,感知余数比除数小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拓展题:

(1)6个桃子,3个一堆。

(2)7个桃子,3个一堆。

(3)8个桃子,3个一堆。

提问: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看图独立完成。

同桌互读,指名读。

实物投影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最小是1.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0枝铅笔,每人分2枝,分给5人

0枝铅笔,每人分5枝,分给2人

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0÷3=3(人)„„1(枝)

除商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时

日期

教学目标:、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理解其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经历摆、写、读、想的过程,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与

难点:

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1)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份。

(2)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份,还剩()根。

(3)9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还剩()根。

学生分一分,填一填

用算式表示。

核心过程

活动一探究“有余数除法”

的算法

:、自主探究算法。

谈话:小猴生日,小猴准备了7个桃子来招待客人,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提问: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用竖式计算

用竖式如何计算7÷3的结果?

(1)看图想一想,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

(1)试一试,做一做。

(2)组内讨论:

a、7÷3怎样很快得到商是2?

b、用竖式计算时7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c、余数是几?“1”表示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活动二: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教学试一试

(1)17个气球,有5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如果有18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19个?20个?21个呢?

(3)讨论:比较毎道题里的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组织交流。

交流反馈。

活动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毎一组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拓展题:

有48个编有号码的彩旗,按红、绿、红排列。

你能说出每个号码各是什么颜色的彩旗吗?

摆一摆,算一算。

独立计算。

说说图意,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全班交流,进行口答。

全班交流,师生练习。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请评价一下你这节课的表现。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7÷3=2(盘)„„1(个)

先乘

„„余数

后减

想:7里面最多有2个3。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一

(一)教时

日期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与

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在16÷3=()„„()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口答。

核心过程

活动一:基础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

、看图填空(完成第1题)。

观察图,同桌交流:

说一说图意。

独立完成填空。

说一说图意

独立列出算式

交流: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根据不同的角度说一说图意,按照每份数和分数进行平均分。

活动二:解决实际问题

、算一算(完成第2题)

2、试一试(完成第3题)

总结:你觉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找商比较快?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独立思考

先填空,再进行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说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错。

小结:想除数的口诀,最接近被除数又不能比被除数大,余数要比除数小

活动三

、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追问: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思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该如何写?

2、将鲜花按照4红2黄的顺序排列,第23个是什么颜色?26个、34个、37个、40个呢?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2)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交流理由。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一)方法:先乘后减

注意:余数比除数小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一

(二)教时

日期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除法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能根据除法中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重点与

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用竖式计算:

57÷8

50÷7

64÷8

54÷6

41÷6

72÷9

46÷9

73÷8

想一想,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交流:根据有没有余数,分成两类。

用竖式计算。

分类。

核心过程

活动一、改正错误(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小明同学也做了4道题,请同学们来帮他检查一下。

2、开火车。(想想做做第6题)

(1)比较火车上的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规则:每人计算两组,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蚂蚁躲雨的游戏(想想做做9)

同桌互相说说错在哪,独立订正。

独立完成,同桌竞赛。

(1)观察图,了解题意。

(2)算出得数,把蚂蚁送到蘑菇下。

订正的结果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

小结:(1)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大了或相同就要把商改大。

3、商和除数的乘积不能超过被除数。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指导帮助。

展示学生的结果,找其中一题说说解题的过程。

活动二、想想做做第8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追问: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说说你是怎样选择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的?

2、拓展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8

()×5<31

6×()<33

7×()<66

29>()×7

6×8>5×()

追问:你能说说你做题的小窍门吗?

(1)仔细观察,同桌互说题意。

(2)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结果。

同桌互说。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集体纠正。

活动三、想想做做11题

2、想想做做第12题。

3、想想做做第13题。

4、想想做做第14题。

同桌互说题意

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指名读题,说题意。

独立思考完成。

读题,说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注意格式的书写和指导。

30÷4=7(本)„„2(本)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发现并注意单位换算

2元=20角

20÷3=6(枝)„„2(角)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于立方体的数量的正确判断方法的指导。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说说你学习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7题。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面批,对于错题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二)余数要比除数小

商和除数的乘积不能超过被除数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笔记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因此,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知道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该直接出示“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下载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主讲:刘九华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2.6个千,8个十做成的数是()。 3.一个数,千位上是5,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4.45中4表示(),5表示()。 5.898899()(......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主备人:董敏 副备人: 李亚伟 窦亚菲 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 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有感情地......

    2017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