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zm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教案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2课时)
第一课时
同学们觉得今天的天气冷不冷啊?这么冷的天气手都要冻麻木了是不是,我们来搓搓手,是不是感觉手心暖和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摩擦的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了内能,从而使我们的手感到暖和。也就是说,在摩擦的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那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有没有增加或者减少呢?没有,非常好。自然界中,能量具有多种形式,并且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一、能量守恒定律
同学们还能举出别的能量转化的例子吗?如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转化成光能等等。
能量的转化常常伴随着物质的变化。如古代生物吸收了太阳能,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变成了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经过光合作用,提供了人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燃料等等。
在物质变化中是否有能量变化呢?以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的三态变化为例,固态冰受热后会变成液态的水,液态水受热 又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相反,如果要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就要放出能量,水变成冰也会放出能量。也就是说,物质的三态变化中,均存在着能量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质溶解过程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二、物质溶解的热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变化 2.溶解的两个过程: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引力,向水中扩散,从外界吸收热量,物理过程 水合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化学过程 物质在溶解时,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总效应 Q吸>Q放 溶液温度降低 Q吸<Q放 溶液温度升高 Q吸≈Q放 溶液温度降低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我们来看一下书上76页的实验,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后,溶液中的紫红色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溶液都变成了紫红色。这是为什么呢?(高锰酸钾溶于水后,电离出钾离子和紫红色的高锰酸根离子,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收到水分子的作用,克服离子间的引力,逐渐向水中扩散)。也就是说,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一个扩散的过程。
那么,溶解过程中有没有能量的变化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加以验证。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氯化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基本无变化。也就是说,溶解过程中是有热量变化的。
不同的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有的物质溶于水溶液后温度升高,有的降低,有的基本保持不变,那请同学来思考一下,是不是有的物质溶于水后只吸收能量,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有的物质溶于水后只放出能量导致温度升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物质的溶解过程有两个过程:扩散过程,水合过程。
第二课时
在之前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溶液,有没有那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溶液的定义呢?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溶质分散到另一种溶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我们把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会发现氯化钠固体不断溶解,直到饱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这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放在日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再去观察,我们会发现有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析出是不是,这个过程呢,就叫做结晶。今天这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溶解和结晶的相关知识。溶解和结晶是同时进行的两个相反过程
一、溶解和结晶
1.溶解和结晶过程分析
①溶质微粒离开溶质表面扩散到溶剂里
②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在未溶解的溶质表面聚集
2.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在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溶剂中的溶质微粒数,大于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微粒数目,溶质不断溶解。
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溶剂中的溶质微粒数目等于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微粒数目,即溶质溶解的速率等于结晶的速率,达到溶解平衡
二、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 等: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动:动态平衡。仍在溶解、结晶 不变:溶液浓度不再变化
三、溶解度与温度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如NaCl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一般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物质结晶析出,如CUSO4,KNO3,明矾
四、结晶水合物
五、风化、潮解
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这种现象称为风化,如石碱 晶体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称为潮解,如CaCl2、NaOH固体
第二篇:《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xiexiebang推荐)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安排了“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两大板块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细心观察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又通过过滤的方法,感知面粉和水分离开了,而食盐和水却没有分离,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溶解的新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白开水、食盐水各一杯。3个透明的玻璃杯、3个烧杯、水槽、食盐、面粉、沙、搅拌棒、滤纸、漏斗、方座支架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1)桌子上有两杯水,谁能看出哪杯是白开水,哪杯是食盐水?
(2)为什么我们用肉眼很难分辨这两杯水?
(3)谁能用什么方法较快地分辨出这两杯水?
2、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
小组实验:取一小匙食盐放在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1)你们观察到什么?
(2)你能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吗?
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样的方法做实验。
(1)你们观察到什么?
(2)你能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吗?
(3)食盐水和沙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4)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3、观察比较面粉、食盐和沙在水里的变化。
小组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3)面粉在水里的情况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情况相同吗?
(4)面粉到底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呢?
(5)小组讨论交流。
4、用过滤法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从水中分离出来。
(1)教师边讲边演示过滤法。
(2)小组分别过滤三个杯中的溶液。
(3)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什么物质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什么物质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4)班级交流对溶解的说法。
5、总结。
(1)这街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物质在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在水中不溶解吗?
(3)你能根据这节课观察到的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六、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调一杯糖水,仔细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情况,想想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七、教后反思: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将三小匙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里,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静置。观察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变化,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记录研究的情况。
插入指路标
观察食盐等的颗粒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观察食盐、沙、面粉的过滤试验,记录试验情况。
插入指路标过滤后的情况可以从滤纸和滤液两方面进行观察。
四上科学《溶解》单元第一课时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一、设计思路
“溶解”,在生活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无意识的。究竟什么是“溶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学生也可能从来没有对溶解的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等物质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了多种鼓励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到实验上来,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井然有序,观察描述得比较丰富生动。
二、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四、教学准备工作:
学生材料:
1、过滤装置的制作 3*132、一次性筷子 1*133、杯子 5*134、大可乐瓶
1*135、材料袋装上五种材料5*136、记录纸1*137、毛巾1*138、用水槽打包。
9、滤纸
教师材料:
1、所有学生材料
2、科学家名片
3、泡一杯糖茶
4、小黑板
5、过滤装置
6、过滤网(筛子)
7、味精、果汁、麦片
8、食盐+水、面粉+水、沙+水三个杯子
9、玻璃水槽。
五、了解学情与学生背景:
1、了解学生已有怎样记录、记录员的训练(简单重点速度快)
2、实验纪律(听清组长安排、老师组织要求)
3、基本情况:人数、分组、材料员
4、如何进行观察描述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间谈话:(1)实验注意些什么?用器材 倒水 纪律(2)记录要简单。
(一)导入:(2分钟)
1、一杯放有砂糖的茶,请学生来尝一尝。
2、尝出什么来?糖在哪儿?嘴里?杯子茶里?都没有!
3、哦,糖 溶解 在水里!(糖在水中化掉了!)(给表达准确予以明确)
4、今日,重点研究有关溶解的现象。
(二)展开:
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
(1)三种物质:食盐、沙子、面粉哪个能在水里溶解?(猜测)证明他们究竟能不能溶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做实验!
(2)明确实验要求:
A、拿三个小杯子,每个杯子都倒上半杯水,把三小包物质都放入三杯水中,用三个筷子同时在三个杯中轻轻搅拌四十下。
B、然后小组内观察并讨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有哪些变化哪些现象,一边讨论一边小组简单地记录。[/5分钟]
(3)学生动手做!教师也动手做!巡视,去发现问题!(三个杯子都有标签)
(4)重要的交流开始了(交流分两个层次)
要求把东西放在中间。
第一层次:
v①都能溶解吗?哪种物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溶解。哪个现象可以说明?(搅拌了吗?一个词语描述这个现象:沉淀)
哪种物质肯定溶解了?你觉得它是怎么溶解到水里去的吗?肉眼看得见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溶液引入)——对食盐溶解的描述。
v②从食盐和沙子中,你能比较出溶解与不溶解有哪些区别?
第二层次:
v③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又有哪些现象?跟盐有什么区别?
v④食盐能溶解在水里,底下没有沉淀;沙子不能溶解在水里,底下有沉淀。推测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面粉这杯会向盐+水没有沉淀的方向发展还是向沙+水的方向发展?
v⑤让我们暂时放到一边,让时间来证明?
2、过滤沙、面粉、盐三种物质
过渡: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情况都不一样,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再把他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呢?用什么来过滤呢?
(1)理解过滤:用这过滤网能分离出哪杯。(演示沙的分离。)分离开来了吗?
其实我们实验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还是这种纸来过滤分离。过滤纸,能分离出不能溶解在水中比灰尘颗料还要微小的物质。过滤纸怎么用?
(2)介绍过滤杯。过滤纸的用法:四折,放在漏斗上,按住。我们用它分离余下的两杯。搅拌一下
A、提醒不要放得过多。就会越过过滤纸。
B、要是那么分离出来的物质应该在滤纸上还是瓶子里。那我们经常要注意滤纸,老师提议可以用手指在滤纸上抹一下,看一看感受一下有没有什么?看哪
个小组最早有发现。
(3)师生动手过滤。
(4)重要的交流:放到中间
v①哪种物质分离开来了?食盐有没有留下?
v②食盐没有分离开来,沙子用滤网就可以分离,那么面粉应该是哪一类? v③刚才我们放到一边的面粉现在怎么样了?
v④溶解的物质在水里有什么特点?
3、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
(1)食盐溶解了,那么溶解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你们相知道吗?我这儿有一种新的物质。它叫高锰酸钾。读一遍。
(2)师生一起实验与观察。
提醒:先在一个大杯子中倒一杯水,材料员到上面来领材料。别急着放进去,和老师一起做。
重要的交流:
①描述高锰酸钾的溶解变化:
紫红色的线是谁留下的?现在以有什么新的变化?推测一下,再过一会儿会有什么新变化,让我们搅拌一下,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分布均匀吗?(板书)②我这儿还有一种物质,出示糖。请你想象会怎样溶解?(突出分布均匀)
4、整理观察研究的结果:
共同整理一种,同桌口头讨论整理结果。出示表格
(三)总结与拓展:
1、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你能观察和区别吗?溶解的物质有哪些特点?
2、出示鸡精、味精、麦片,你会区别这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吗?
第三篇:物质溶解的量教案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教学用具
烧杯、药匙、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
硝酸钾、蔗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教学用具
烧杯、药匙、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硝酸钾。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溶液?
[设
问]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量的溶解某种物质吗?
[观察活动]【实验7-6】室温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3g硝酸钾和3g氯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完成教材空白)[板
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在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补充:1.该种物质不能溶解了,但还能在溶解其他物质,这个溶液 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但不是其他物质的饱和溶液。
2.对于这种物质来说,该物质的量与溶剂的量之比在饱和状 态下是一个固定的比值,而且是该温度下的最大值。
[板
书]2.二者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该 物质 [设
问]在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一定指明“一定温度”和“一 定量溶剂”?某一溶液达到饱和后,能变为不饱和吗?不饱和溶液怎样 才能达到饱和?
[观察活动]【实验7-7】向含有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烧杯里,继续加入硝酸钾,直到有固体硝酸钾剩余。将所得饱和溶液,连同其中剩余的固体颗粒,转移一半至另一烧杯中。向其中一烧杯添加水,边加边搅拌,观察硝酸钾的固体颗粒是否继续溶解。把另一烧杯加热,发生什么变化?(完成教材空白)[板
书]3.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1.P.189 检查站
2.下列有6种操作,选出其代号填入下列转化关系的括号中:
A.加硝酸钾晶体
B.加水
C.恒温下蒸发掉一些水
D.升温
E.降温
F.加入较稀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小
结]1.溶解量——物质在溶剂中被溶解的量。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溶液是否饱和,必须指明温度及溶剂量两个前提条件。条件一旦改变,饱和与否可以转化。
4.饱和与否,是以“不能再溶解”为标准的。易溶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以较浓,微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仍会很稀。
第四篇: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震东中心校:易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的现象,能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等综合能力。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能用语言溶解情况进行描述。
2、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用语言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法把沙和面粉从水 中分离出来。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1根搅拌棒、3张滤纸和1组过滤装置。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用《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到水里了),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同时板书课题)2.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二、猜测:食盐.沙子,面粉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设计实验,展开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小组实验:取一小匙食盐放在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1)你们观察到什么?
(2)你能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吗? 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样的方法做实验。(1)你们观察到什么?
(2)你能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吗?
(3)食盐水和沙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4)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小组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面粉在水里的情况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情况相同吗?(4)面粉到底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呢?(5)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用过滤法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从水中分离出来。(1)教师边讲边演示过滤操作步骤:
1、把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
2、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
3、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2)小组分别过滤三个杯中的溶液。
(3)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什么物质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什么物质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4)班级交流对溶解的说法。
三、总结
(1)这街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物质在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在水中不溶解吗?
(3)你能根据这节课观察到的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
2、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
3、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
板书设计
问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 沙子 面粉 猜测 溶解 不溶解 ? 实践 化了,看不见 沉在水底 水变混了 结论 溶解了 不溶解 不溶解
第五篇: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2、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道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去,这样的现象叫溶解
3、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会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会溶解;了解溶解的主要特征。
3.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深入探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面粉、沙子、高锰酸钾、五个透明的杯子、装水的大可乐瓶、一次性筷子、漏斗、滤纸、铁架台、药匙。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又和大家见面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对不对?
学生:对。
教师:作为朋友,我带给大家一件小礼物,要不要? 学生:要。
师:这礼物是一瓶饮料,谁来尝一尝,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是什么饮料?(指两名学生尝)
师:什么饮料? 生:盐水。
师:盐水是什么做的? 生:盐加水。师:可我怎么没看见水里有盐呢?盐哪里去了? 生:溶解在水里了。
师:说得好。板书 溶解
师: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盐是怎么溶解在水里的? 生:一点一点化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看清楚了吗? 生:盐一放入水里,就看不清楚了。
师:想看清楚吗?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板书课题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
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 1.引入:
教师:为了研究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老师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拿到我的礼物之后,可要仔细观察,到时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知道的最多,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现在就请每个组的组长到我这里来领取礼物,拿下去之后,各个小组就可以进行观察了。注意只许看,不许摸!
教师:大家观察好了没有。学生:观察好了。
教师:那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拿出来供大家分享。学生:我知道它叫高锰酸钾。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这张纸上写着的。学生:它是一粒一粒的。学生:它们有的大有小。学生:我发现它是黑色的。
学生:老师,高锰酸钾不是黑色,而是紫色。学生:我发现它对着灯光会发亮。
教师:你是说高锰酸钾在灯光的照射下会闪闪发光,美不美?如果把高锰酸钾放入水里,它会变得更美,还能帮助我们了解盐是如何溶解在水中这个难题,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2.分组实验 师:好,请各组准备好,按老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幻灯片 操作步骤1.用药匙取几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水中。师:谁来描述一下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 „
学生:像节日的礼花在水中开放。学生:像焰火在水中燃烧。
学生:高锰酸钾很快的沉入水底,变成红色又慢慢的往上升。学生:高锰酸钾在水中划过后留下一条红色的带子在水中飘来飘去。学生:沉在水底的高锰酸钾放出许多红色的烟雾,这些红色的烟雾慢慢的往水面上升,而高锰酸钾却慢慢的变小,有的变没有了。
生:像烟花一样,沉到水中,红色慢慢扩散,像烟一样飘,颜色不均匀,这是红色的,那里却没有颜色„
师:好。板书 慢慢扩散,不均匀
操作步骤2.组长用筷子搅拌几下。师:搅拌后有什么变化? 生:颜色均匀了。师:板书 均匀了
操作步骤3.现在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什么样了?
生:看不见高锰酸钾了,都和水混到一块了。每个地方都是紫色的。幻灯片
教师边听汇报,边出示记录表幻灯片,并填写。师:谁能把刚才这一过程描述一下?
生:高锰酸钾到了水里,慢慢向四周扩散,由不均匀慢慢变得均匀。师:这一过程就叫溶解。板书溶解
师:看了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谁能想象一下,盐在水里是怎样溶解的? 生:盐放入水里,慢慢向四周扩散,一点一点的盐和水混合均匀了,盐也看不见了。师:真好。看不见了,是因为盐在水中化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了。向盐和高锰酸钾这样,物质在水中化成微小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就叫溶解。
出幻灯片,齐读:物质在水中化成微小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就叫溶解。
三、不同物质的溶解 1.引入
教师: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别的物体放入水中是不是也会溶解呢?我们上节课已经做过几个实验,谁还记得?
2.共同回顾。
出示上节课实验情况记录单(或直接出示26页记录表 逐项回顾)幻灯片
教师边听汇报,边出示记录表幻灯片,并填写。并填写
3.结合以上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溶解的?
四、总结
教师:对了,我送给你们的高锰酸钾现在在哪里? 学生:在杯子里。
教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从水中给拿出来?这个问题也让你们在课后去解决,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