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9: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一篇: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见上节课“课堂小结”)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课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

生(观察昼弧和夜弧)

(演示地球仪——自转,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出一个点)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方法引导)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

(投影文本)(5)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生到达伦敦要拨慢8个小时,到达开罗要拨慢6个小时,到达莫斯科要拨慢5个小时,到达东京要拨快1个小时,到达纽约要拨慢13个小时。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已知A地的地方时,计算B地的地方时,B地在A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B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此法直观形象,不易出错。

请大家做一道高考题:(2004文综旧课程卷第11题)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合作探究)

生(讨论作答)

师(解析)该题是根据时区进行区时换算的题目,把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视为常识。据方法(1)(2)可轻易得到正确答案B。

(过渡)如果此时北京是今天上午8时,问纽约的日期和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昨日19时。

师对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下面来看两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1】 一对孪生姐妹出生在轮船上,船行在东十二区时,在当地时间2001年2月14日8点钟,恰好姐姐出生,航行在西十二区时妹妹出生。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妹妹出生在2001年2月15日 B.妹妹出生日期为2001年2月13日

C.姐姐出生日期一定比妹妹大一天 D.当时船是自东向西航行

(合作探究)

生(讨论)选B。

(方法引导)师非常好。船通过日界线航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为先出生的是姐姐,姐姐出生在东十二区,妹妹后出生,出生在西十二区,由此可知,当时船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的。根据日期变更的原则,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妹妹虽然后生下来,但出生日期应为2月13日,按出生日期来看,妹妹比姐姐大一天。所以选B。

师我们这儿新的一天从几点钟开始?

生子夜0时。

师我们这儿一到子夜0时就进入新的一天,因此,0时经线也是日界线。日期判断方法——0时经线向东(西)至180°为新(旧)日期范围。题目里若有“图中阴影区为x日,非阴影区为y日”等字样,应以此法作为解题切入点。请大家再看一个例题。

(投影文本)

【例2】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全世界还有()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C.少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一半地方是9月31日

生(讨论)选A。

(方法引导)

师此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划定的界线(日界线),另一条是两天的切换点(旧一天的24时,新一天的0时)所在的经线。

因北京是东八区的区时,如果东八区是8时,那么中时区为10月1日的0时,所以0°经线指示的就是10月1日的0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0°经线和180°经线为9月30日和10月1日的分界线。所以全球恰好有一半地方是10月1日,所以选A选项是正确的。练习:

(投影文本)

1.已知日本东京时刻为下午4时,美国纽约(75°W)时间为几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几时?

答案:美国纽约(75°W)时间为2时;北京(106°E)地方时为14时44分。2.已知甲地时间为凌晨3时,北京时间为20时,求甲地的经度位置。答案:135°W。

3.某年6月22日6时,一架飞机从东十二区的甲地起飞,向东经过5分钟的飞行,飞越180°经线到达乙地,此时乙地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6月21日6:05。

4.右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为0:00,NB为180°经线,NA经度为180°-120°=60°E,北京在116°E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答案:(1)60°E 180°(2)22日4:00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

探究内容:读教材图1.21(1)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分析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或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4)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探究办法、过程:读图分析,共同探讨 探究结果:

(1)共同找出国际日界线,看它与180°经线的关系。

(2)东十二区的时刻最早,西十二区的时刻最晚。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迟。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4)比方说,新疆和我国东部时差两小时,因此全国高考开考时间的安排要统筹照顾。

第二篇:示范教案(大气环境 第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热力环流?

2.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的风向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何特点? 生 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具体过程可叙述为

②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我们前面所学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板 书: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推进新课

师 那么导致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生 阅读教材,并回答(主要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投影:

“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赤道与极地间的空气会怎样运动呢?

生 思考回答,并绘出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

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师 这种因不同纬度冷热不均,而使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形成高气压带的影响因素,被称为热力因素。

师 借助投影图(或板图)总结分析:

以上情况的出现,只局限于地球不动、地表均匀,形成的是单圈环流。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现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气运动的情况。

首先要了解低纬环流和信风带的形成。

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轻的气流便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到高空后即向南北分流,其中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这样便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纬环流。而向高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便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形成高纬环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组代表3:在北纬30°~60°盛行从副高吹来的西南风,形成西风带;在60°~90°盛行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

小组代表4:因为在北纬60°有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所以容易产生降水。北纬90°因为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容易产生降水。

师 由此可看出,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带,并盛行不同方向的风。在南半球,同样也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但由于受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师 在黑板上画出南半球的半球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标注出各纬度形成的气压带,及各气压带之间盛行的风向。

生 讨论并画图,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如下图:

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

师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且高低气压相间排列。

上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是在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地表也不均一,所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板 书: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师 读教材P51“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观察思考完成活动P52第1题相关内容:

第三篇:示范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2.“研讨与练习”二 明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孩,此是作者自指;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译文:我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译文: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译文: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许。卒:终。

译文: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推进新课 研读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1.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

提示: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3.第二层如何表现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三)默读并口头翻译第三段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提示:伏惟、且、但,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提示: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四)教师范读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表达文章的主旨? 提示:“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提示:“尽节”“报养”——忠孝两顾。3.用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4.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重点语段赏析

(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赏析: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赏析: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赏析: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赏析: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琅琅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5.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赏析: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感;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小结:

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合作探究

探究课文内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提示: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提示:

(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解说:讨论的目的是为汲取李密“孝”中的积极意义,并过渡到课堂训练)方法引导

以诵读为途径,以品味为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妙用之心,让学生了解文章人伦至情之美,并学会一些抒情技巧。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深理切。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例题剖析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博览无不该通。该:完备。B.此书既行。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都有活用,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远迈不群 ②康友而善之 ③康友而善之 ④康不为之礼 ⑤以淳风俗 ⑥康将刑东市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远迈不群 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 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 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4.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交,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嵇康为证,于是嵇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市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③康乃与涛书告绝。

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①嵇康谈吐优雅,风度翩翩,可是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不能修饰美化自己。②山涛将要离开掌举的官职,推荐嵇康代替自己。③嵇康就给山涛一封宣布绝交的信。

④后来吕安被他哥哥诬告,因为某种事情被关在监狱里,供词里引嵇康为证,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板书设计

陈情表

活动与探究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设计一场“亲子”活动,体悟亲情,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体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活动内容:利用双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开展一次对话。话题可以是围绕个人的理想、学习、成长,及家庭生活、父母的工作等。并做好谈话的记录。

活动形式:亲与子交流,并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然后在全班进行集中交流。活动步骤:

1.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整理归纳好谈话的记录。2.学生根据记录下的谈话,整理成文。3.小组交流,选取代表作典型发言。

4.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评价。

习题详解

一、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二、参阅“第二课时检查预习”。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三、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陈述自己无奈之情。一方面,因后世引用的名句比较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来选取名句,激发情感,产生共鸣,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不同,产生的体验也不同。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四篇:空竹教案.第2、3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教师:郭书房

授课地点:操场

时间:2014年9月 24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抖空竹,使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抖空竹的“起范”的技术要领。

3、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学习抖空竹 教学重点:空竹上杆动作

教学难点:上杆后平衡调整技术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站队。

2.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达成目标。

●●●●●●●●

●●●●●●●●

◆◆◆◆◆◆◆◆

◆◆◆◆◆◆◆◆

要求:做到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慢跑两圈 ●●●●●●●● ▲

●●●●●●●●

要求:跑步过程中不得讲话,掉队,注意安全。

2、徒手操8节2×8拍(1)扩胸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俯背运动、(5)正压腿运动、(6)侧压腿运动、(7)活动手腕脚踝、(8)膝关节运动、教法:教师带领做。学法:认真模仿教师动作。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舒展有力度。

三、基本部分:

(一)、器材的使用和要求。1.抖竿:(1)长度:35cm-40cm

(2)直径:1cm-1.3cm

2.抖绳::(1)规格:18支纱——24支纱,纯棉线绳

(2)使用长度:以本人双臂伸展开从虎口至虎口的长度为标准长度。

(量长短口诀:抖空竹用棉线,平展双臂量长短,左虎口到右虎口,两竿悬在虎口边。)

3.皮碗:橡胶空竹是以台湾引进的技术,多为双轮空竹,最大的好处不受到场地和时间限制,不发声不扰民,使用皮碗空竹特别安全,尤其是对初学者和小学生。

4.系绳方法:先将线绳的两端打个死结(小疙瘩),然后盘个活套,套在杆头:绳放槽内,拉紧系牢。

5.握竿方法:双手呈握拳式,大姆指压在竿的上面。竿的后端露出手撑外约一厘米。

6.抖空竹的要领和平衡方法:

(1)基本要领:特别是对初学者尤为重要。

口诀:一对正,二对齐,右手用力向上提,左手配合不用力。必须牢记,有三种启动法1.滚动拉提启动法2.原地提拉启动法3.定位手旋启动法。

(2)掌握平衡时关键,细心观察空竹,不能出现前后翘起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用右手绳及时调整,将空竹始终保持平衡。(3)学会三种启动法:

a.滚动提拉启动法

b.原地提拉启动法

c.定位手旋启动法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 学习“抖空竹”的“起范”技术

(1)教师讲解并示范“起范”技术要领,使学生明确用力方向。要领:两脚并拢,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首先向右侧拉动空竹,然后向左侧拉动空竹,当空竹滚动到左肩垂直面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空竹,左手顺势放送,使抖绳与空竹中轴磨擦,从而使空竹旋转起来。

重点:抖绳在拉动中要绷直 难点:左右手的收放配合

注意:空竹轴面的方向(有轴的只能像一个方向运转),用力方向和发力手,左右手收放的协调配合。

(2)地面平稳拉绳滚动空竹,找动作感觉。(3)“起范”练习

发力手借助滚动的速度惯性顺势提拉后,左右手协调配合抖动。2.学生集体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2).分组练习

(3).找两名练习好的同学示范(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A 左右手配合不协调

B 抖绳没有绷直 C 空竹左右晃动 纠正方法:

A 两臂放松,上臂靠近身体,两小臂上下拉绳 B 注意收放抖绳时机

C要让空竹的轴面始终朝向练习者身体 D找做的好的同学表演。要求:(1)仔细观察

(2)说说你的发现,有什么优点或者有什么缺点?(3)互相帮助

3、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

四、小组进行小比赛

1、看看那个组抖的最好,不会的有几个。

2、完全掌握三个动作的同学有几个。

五、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小结下课

3、布置课后作业

第3课时

授课教师:郭书房

上课地点:操场 时间:2014年10月 9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抖空竹,使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抖空竹的“起范”的技术要领。

3、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复习抖空竹 教学重点:空竹上杆动作

教学难点:上杆后平衡调整技术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站队。

2.检查服装,报告人数。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达成目标。

●●●●●●●●

●●●●●●●●

◆◆◆◆◆◆◆◆

◆◆◆◆◆◆◆◆

要求:做到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慢跑两圈 ●●●●●●●● ▲

●●●●●●●●

要求:跑步过程中不得讲话,掉队,注意安全。

2、徒手操8节2×8拍(1)扩胸运动(2)振臂运动(3)体转运动、(4)俯背运动、(5)正压腿运动、(6)侧压腿运动、(7)活动手腕脚踝、(8)膝关节运动、教法:教师带领做。学法:认真模仿教师动作。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舒展有力度。

三、基本部分:

(一)、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技术要领并示范

1.学习“抖空竹”的“起范”技术

(1)教师讲解并示范“起范”技术要领,使学生明确用力方向。要领:两脚并拢,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首先向右侧拉动空竹,然后向左侧拉动空竹,当空竹滚动到左肩垂直面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空竹,左手顺势放送,使抖绳与空竹中轴磨擦,从而使空竹旋转起来。

重点:抖绳在拉动中要绷直 难点:左右手的收放配合

注意:空竹轴面的方向(有轴的只能像一个方向运转),用力方向和发力手,左右手收放的协调配合。

(2)地面平稳拉绳滚动空竹,找动作感觉。(3)“起范”练习

发力手借助滚动的速度惯性顺势提拉后,左右手协调配合抖动。2.学生集体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2).分组练习

(3).找两名练习好的同学示范(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A 左右手配合不协调 B 抖绳没有绷直 C 空竹左右晃动 纠正方法:

A 两臂放松,上臂靠近身体,两小臂上下拉绳 B 注意收放抖绳时机

C要让空竹的轴面始终朝向练习者身体 D找做的好的同学表演。要求:(1)仔细观察

(2)说说你的发现,有什么优点或者有什么缺点?(3)互相帮助

3、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

(二)、学会三种启动法:

a.滚动提拉启动法

b.原地提拉启动法

c.定位手旋启动法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小结下课

3、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抖空竹既可以锻炼体格,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使传统项目继承下来,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的一大好素材,也是教育目的所在。

第五篇:《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以及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4.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产生五带;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地球在公转吗?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昼夜除了交替出现以外,还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1 / 9

比如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古科学家提出:地球可能在公转 你觉得地球在公转吗? 说说你的看法、方法或依据。

任务1 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分好小组,按照要求准备实验材料。

边演示边观察: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进一步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9

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发现,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于是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当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季节变化。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提问: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任务2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教师播放动画演示:二分二至日及季节的划分,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

/ 9

说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解释一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根据表格中总结的内容,教师进一步提问: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3.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再次进行演示,修正学生的答案,总结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 9

任务3 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观察:北半球某一点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 9

简单练习。(此处可使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任务4 演示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原则及范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

/ 9

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观察:说出五带的范围。并从天文特征、气候特征两方面归纳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最后,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机关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课堂小结】

【课时检测】

/ 9

读图“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40°N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2.这一天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此时,地球上昼夜情况是()A.全部昼长夜短 B.全部昼短夜长 C.全部昼夜平分 D.各地长短不一 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5.直射点向北移时,地球可能位于()

/ 9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④—①—②

6.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寒带 B.乙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丙地四季分明 D.丁地终年炎热

二、综合题

1.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观测结果:

(1)上图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__](冬、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__]。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__]。

/ 9

下载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示范教案(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2课时)(五篇模版)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了解了洋流的类型和成因。在......

    示范教案一(2.1光合作用 第3课时)

    示范教案一(2.1光合作用 第3课时) 第三课时 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教学过程 [导课]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引导学生根据概念指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

    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 教案3

    ! 2.5 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数; 2.了解乘方在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示范教案第1课时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从容说课 海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形式多样,本节重点讲述最主要的一种运动形式——洋流,而将另外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波浪和潮汐作......

    示范教案(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如何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

    示范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2课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语文课比起别的学科,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创造性。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猜个谜语: 谜面: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谜底:建筑 中国的建筑即是延续......

    示范教案 (逍遥游 第2课时)(共5则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翻译课文中重点语句及其他文言现象。 2.检查“奚以„„为”句式和“志、图、名、置、穷”五......

    地球的运动教案2(推荐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