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定稿)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
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
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 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 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 【例题5】 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
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9.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二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第二篇:4.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第四讲平均数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学重难点
1、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准确的找到总数量,相应地份数,再求平均数。
2、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新课导入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新知传授
例题1 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解: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练习1 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例题2 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解: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 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练习2 五(1)班有7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有两个同学得了99分,还有三个同学得了96分,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得了97、89分。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题3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所以,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练习3 小强家离学校有1200米,早上上学,他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学校到家用了10分钟。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
本课小结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课堂复习
1、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李华投掷得了多少他?
解:先求出五项的总得分:85×5=425分,再算出四项的总分:83×4=332分,最后用五项总分减去四项总分,就等于李华投掷的成绩:425-332=93分。
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解:因为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那么四个人的年龄和是23×4=92岁;又知道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如果四个人中三个人的年龄都是18岁,就可去求另一个人的年龄最大可能是92-18×3=38岁。
第三篇: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培训教材程四年级全一册
第十四讲平均数问题
在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平均身高、平均气温等问题。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由此推导出: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对于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有时无法直接确定总数量或总份数,就需要灵活运用其他知识先求出总数量或总份数,再用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例题与方法]
例1 计算机厂第一季度组装计算机3300台,第二季度组装计算机3900台。计算机厂上半年平均每月组装计算机多少台?
试一试:玩具厂上半年生产玩具24800件,下半年生产25600件。这一年玩具厂平均每月生产玩具多少个?
例2 四(6)班第一组测体重,其中两个同学的体重都是32千克,一个同学体重28千克,还有两个同学体重是24千克。求第一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试一试:李玉萍上学期数学单元测验,前3次的平均成绩是96分,后3次的平均成绩是98分。她这几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3 四(3)班参加数学竞赛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前3名同学的平均分是96分,后3名同学的平均分是87分。求第3名同学的成绩。
试一试:7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6厘米,已知前4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后4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第4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4 米自强期中测试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和英语的总分是196分,英语和语文的平均分是94分。米自强三门功课各得了多少分?
小学奥数培训教材程四年级全一册
试一试:明明、亮亮、军军三个各带些钱去书店买书,已知明明和亮亮平均每人带了63元,亮亮和军军平均每人带65元,军军和明明平均每人带61元,三人各带了多少钱?
例5 冷遇雨参加投掷测试,5次的平均成绩是64米,如果第一次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63米。她第一次的成绩是多少米?
试一试:汪丽丽参加跳绳测试,3次的平均成绩是215个,已知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196个,丽丽第三次跳了多少个?
[练习与思考]
1、王东平本学期的数学单元测验中,前四次的总分是370分,后两次的总分是188分,他平均每次测验的得分是多少?
2、小亮参加田径跳远比赛,预测5次的平均
成绩是43分米,决赛3次的总成绩137分米。小亮这次跳远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米?
3、玲玲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96分,其中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4分,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9分,求玲玲数学考试得多少分?
4、超市里有篮球、排球、足球各一种,篮球和排球的平均单价是530元,篮球和足球的平均单价是600元,足球和排球的平均单价是560元。求足球的单价。
5、期末考试中,小明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7,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平均分是98。他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6、胡锋参加数学考试,前2次的总分是195,后3次的平均是95,胡锋5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四篇:五年级奥数教案----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教案-2平均数应用题 教学要求和目的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会以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并进一步学习解答稍为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让学生说说以往解答平均数问题的经验和认识。
二、教学例题1 1.出示例题:
五年级数学竞赛,前三名的平均分是90分,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是82分,前五名的平均分是86分,小刚获得第三名,小刚得多少分? 2.教师指导思路:
·根据前三名的平均分、前五名的平均分是86分可以求出第四、五两名的总分 ·进而可以求出第三名的成绩 3.学生试做,组织交流汇报。
4.教师归纳:要充分运用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正逆活用。
三、教学例题2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卫华在期末考试五科成绩中,语文88分、音乐80分、美术76分、体育82分,数学的分数比五科平均分高6分,求卫华期末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 2.教师指导思路:
·要运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求出五科的平均分,也就是数学比总均分多的6分要移补到其余四门学科上去。
·求出五科总平均分后,就能够求出数学成绩了。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总结
四、巩固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了97个,第4天加工的零件比这4天的平均数多11个。第4天加工了多少个?
2.数学兴趣小组有6位同学,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其中的5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86、75、89、94、98,第6位同学的成绩比这个兴趣小组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多4分。求第6位同学的成绩。
五、教学例题3 1.出示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教师指导:
·求往返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往返速度的平均数;
·基本数量关系: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往返的平均速度
·甲乙两地路程不知,可以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来代替,为使计算简便,应为90、60的公倍数。
3.学生试做
4.交流评议,归纳总结。
六、相关练习(略)
第五篇: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教案
一、本讲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楚工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工程问题的实质就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程问题相似,需要找出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换算找出解题方法。工程问题当中,分数的出现与运算较为常见,因此,解决工程问题首先要学好分数的四则运算。
三、知识框架
解决工程问题首先弄清行程问题中这三个量的关系: 工作量=时间×效率(a=t×e)时间=工作量÷效率(t=a÷e)效率=工作量÷时间(e=a÷t)
四、概念解析
工作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是工程问题的总体量,在未知情况下,可假设工作量为1 ; 时间:工程问题中的时间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
效率:和时间一样,效率也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其地位和形式与时间类似。
五、例题讲解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则完成工程的1/5。问: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打需要50分完成,乙单独打需30分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份后,乙接着打完,共42分。问:甲打了稿件的几分之几?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A和B注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时,A、B两池中已注入水之和恰好是一池水。此后,甲管的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降低30%。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还需多长时间注满B池?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再加入合作,两队合作12天后,甲队因事离去,由乙队继续做了15天才完成.这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
李师傅加工540个零件。他前一半时间每分生产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生产12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是上午9点。张师傅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的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期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两队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
某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13
能完成;如果由第二、四、五合干需要8天完成;如果由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六、课后练习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一件工作,甲、乙合干需要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该工作的1/2所需的时间与乙单独完成该工作1/3的时间相等。问: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一项工程,如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围墙的余下1/4,剩下的围墙甲、丙又合修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好围墙分别需要几天?
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八人,则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人,就要20天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八 励志或学科小故事——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出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欧几里得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尽管欧几里得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欧几里得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达到”。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