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光曲教案(第一课时)
《月光曲》第一课时
龙村中心小学
执教:王桂仙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艺术家。
2.认写11个生字,理解“幽静,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研读课文,体会两次感动。(走进茅屋后的感动、弹完一曲后的感动。)教学重点:体会贝多芬的两次感动。(走进茅屋后的感动、弹完一曲后的感动。)教学难点: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可课件准备:幻灯片、音乐《月光曲》。课前激趣 播放《月光曲》
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说说你的感受。
师:音乐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听着美妙的音乐,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PPT2:贝多芬名言)
师:通过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贝多芬的幸福是什么?(为穷人造福。用音乐为穷人造福。用他的音乐给穷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
师: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他是否是这样做的呢?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将会对贝多芬有更多的了解。
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月光曲》。(板书课题:月光曲)
师:齐读课题 师:《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大家了解贝多芬吗?(学生简单汇报交流,【出示课件3:贝多芬的简介】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板书:贝多芬)
师:同学们,《月光曲》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贝多芬艺术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去感受贝多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吧!现在请同学打开书,小组里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出示课件:读前温馨小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3、把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生: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看到同学读书专注的神情,听到笔在纸上流动的“沙沙”声。老师真的很欣慰。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5:生字词】 莱茵河 盲姑娘 蜡烛 琴键 谱成 波光粼粼 霎时间 记录 陌生 陶醉 纯熟 幽静
生:读(请2名学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幽静”这个词,读着读着,你们的脑海里会想到些什么?谁能联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个词呢?
师:是啊!一切是安静的、寂静的、宁静的【出示课件6:清幽画面和音乐】一个秋天的夜晚,贝多芬正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在这样怡人而宁静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呢?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内容?(贝多芬无意中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谈话,进茅屋去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后来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最后即兴谱写了《月光曲》。)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师:是啊!贝多芬被感动了,于是按下琴键创作传世名曲《月光曲》。那这一开始感动贝多芬的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去课文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画出有关的语句。
1、走近茅屋后的感动
(生:在默读中思考,找出感动的句子。)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咱们现在可以交流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师:我听出来了,是兄妹俩的对话感动了他。(板书:兄妹对话)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们真会读书,看大屏幕!哪句话最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出示课件7:一段妹妹说的话】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姑娘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要是能„„)【点击课件7:突出盲姑娘说的话。】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请你把这份对音乐渴望读出来。是的,贝多芬听出了他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他还听出了这位盲姑娘她很喜欢音乐。对音乐的追求。)
师:来,请你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师:(教师接着学生的朗读,读哥哥的话)(出示课件7: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了。)此时的哥哥心里„„(此时的哥哥心里很难过)
师:请你读出哥哥的难过。师:此时的哥哥心里„„
(哥哥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内疚、伤心、自责。)
师:来把哥哥这份伤心读出了。
师:妹妹听到哥哥的话又会怎么说呢?(哥哥,您别难过,我只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师: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明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非常想听,这句话是随便说说吗? 师:那是为什么呢?
(他不想让哥哥伤心,非常体贴哥哥。)师 您很会体会。还有吗?(懂事,善解人意)
师:恩,你走入了姑娘的内心世界。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同学们让我们读一读这人间美好的真情。分男女生读。(出示课件7:一个姑娘说:„„)
师:此时站在屋外的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为盲姑娘这样酷爱音乐,为兄妹的这份深情所(感动)。他心潮起伏,他会想„„
(课件出示8:[听到他们的谈话,贝多芬想: ])
„„
师:同学们,妹妹的体贴与安慰;哥哥的伤心与内疚。面对这样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妹俩,面对如此酷爱音乐、善解人意的盲姑娘,贝多芬怎能不感动。于是他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盲姑娘弹了一曲。(板书: 进屋演奏)(点击课件:播放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
2、弹完一曲后的感动
师:一曲弹完了,盲姑娘有什么反应呢? 出示课件9(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稍等)你体会到了什么?(贝多芬弹得完美,姑娘听得痴迷;她从音乐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感情;盲姑娘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熟悉贝多芬的音乐,也熟悉贝多芬„„)
师:恩,你很会体会哦。大家注意了,盲姑娘怎么样说的?(激动地说。)(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想想说说。)
师:好,让我们一起激动地喊出来。
师:那么盲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因为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从“他听的入了神”感受到的,说明他听懂了贝多芬的音乐。)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是啊!我们一般听别人弹琴,知道弹琴技艺娴熟就很不错了,然而盲姑娘不仅知道这一点,还听出了贝多芬弹的曲子所表达的感情,所表达的那种境界。
师:所以说盲姑娘不仅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板书:巧遇知音)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能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茅屋里遇见知音,贝多芬此时的内心是万分的„„(激动)。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的贝多芬,而盲姑娘就站在你的身旁,此时,你会想„„
课件出示10:[此时,我想: ] „„
师:(是的,你们走进来盲姑娘的内心世界,你们都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姑娘,面对着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弹琴。再弹一曲。用音乐给穷人带来幸福。用音乐来抒发他激动的心情。)
师:是啊,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于是贝多芬产生了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和灵感。(板书:再弹一曲)
师:(课件出示11:配乐朗读月光曲描绘的画面)这时候一阵风(示意生读: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面对着盲姑娘的问话,贝多芬没回答,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贝多芬只想再次按下琴键。)
四、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同学们,想听一听这琴声吗?请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边倾听一边想象音乐的画面。在音乐《月光曲》的配乐下,师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师:同学们,想知道《月光曲》到底在倾诉着什么吗?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贝多芬的音乐。
第二篇: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月光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波光粼粼”等词语,在具体情景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初步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二.1.教学重点:了解到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名言:ppt出示语言齐读(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贝多芬。(2)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音乐家,指名生说,ppt出示补充(简介贝多芬的生平)。贝多芬一生创作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乐曲叫《月光曲》(生),(ppt出示课题),这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首先来看一下你们生字生词预习的情况。开小火车)
认读生字新词:谱写 飞奔 记录
幽静 清幽
陶醉 苏醒
纯熟 陌生
失明 盲姑娘
入场券(卷)恬静(适、甜、舔)蜡烛(动物的油)琴键(古代的琴是用金属做的)莱茵河 霎时间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你认为有哪些字容易错,要提醒大家的?老师也有一些字词想让你们注意的。还有这里的幽静和什么是一对近义词啊?幽静的反义词是什么?陶醉的反义词呢?纯熟的反义词是? 破涛汹涌的反义词是?)齐读
3.初读感知
1)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4.精读感悟
(1)第二自然段
a.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起因是什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3)b.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c.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词“幽静”,你觉得在这里它是什么意思呢?(优雅清静,在这里形容小路偏僻,很清静)
还有一个词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是什么啊?断断续续,那你觉得断断续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你又读出了什么呢?(时断时续,不连贯),说明曲目难弹。盲姑娘依旧在弹,说明盲姑娘是如此得热爱音乐。让我们再齐声朗读一遍。(3)第三自然段
a.现在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我们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b.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兄妹两的对话。请你仔细默读这一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圈一圈相关的词,并且挑选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旁边做批注。(交流)
预设一: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执着。心中有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能听贝多芬亲自弹奏。
哥哥听到这句话,是怎么回答妹妹的呢?(挑选一位同学)
预设二: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入场券太贵”、“又太穷”,哥哥说这句话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愧疚、不安、痛楚、遗憾、内疚)
妹妹在听到哥哥这样说的时候,是怎么回答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预设三: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随便说说:随口说出,并非真心所想。
妹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既然姑娘是真心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为什么又对哥哥说自己是“随便说说”?安慰哥哥。妹妹体谅哥哥,善解人意。
让我们把第三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a.从这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哥哥因为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时候的不安和痛楚。
妹妹的善解人意,为了安慰哥哥,强压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完成作业本。
(4)第四、五、六自然段
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a.齐声朗读第4、5、6自然段。让我们来看一下第六自然段盲姑娘说的一句话,谁愿意来读一下?
b.“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盲姑娘是什么心情?愿望实现,心情激动,难以言表。
贝多芬听了之后什么心情?十分感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听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两个您指什么?(猜想和肯定,还有敬重)
(5)第八自然段
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a.齐声朗读第8自然段。
b.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是什么意思?秀丽,幽静。辨析清幽(意境)和幽静(环境)(ppt出示),完成作业本第二题的第一小题。(清幽一般都是指很美的地方,美丽宁静,意境通常会很美;幽静的话,只是指深幽寂静,没有特定的环境。)
◆清幽一词表现出了一种很美的意境,文中那句话表现出了那份美丽的宁静,用波浪线化出来。哪一句?一起读!结语:那他谱写的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下节课我们来学。
第三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与方法:
1、抓住贝多芬言行举止及感情变化,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段落探究,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及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师:贝多芬简介视频、、《月光曲》的音乐、幻灯片。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词串文,轻叩心扉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艺术家。(贝多芬简介视频)
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已 1
经预习了,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写?
2、《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一组词语:盲姑娘、激动、仿佛、安详、幽静)。
3、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所听写词语),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
4、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莱茵河畔的一间茅屋,他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月光曲》
二、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1、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2、同学们,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指导朗读
3、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4、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
5、接着读: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弹好这首曲子的。”
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生交流)
(师生合作读朗读,生生分角色读)
6、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三、两番“对话”心灵互通
1、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为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知音)(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呢?
生: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
2、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他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放出声音读。
(指名学生感情读。)
为什么盲姑娘会这么激动呢?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第一个 您表示猜测所以可以读得稍微长一些,再读一读这句话。
3、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
4、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音乐让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心灵相通)
四、释放心情,曲终意犹
1、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心中充满了温馨和祝福,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3、是的,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也曾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这时贝多芬的内心充满了温馨和祝福。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
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4、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
五、作业布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触动打动激动
第四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张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认会生字,重点理解“清幽、恬静、霎时间、微波粼粼、波涛汹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以及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贝多芬及兄妹俩高尚而真挚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26课《月光曲》,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把字写得大方美观。“曲”字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两竖。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情。
2.检查词语的读音。
师:文中有一些特别容易读错的字词,你能读好它吗?
3.理解词语意思,并会在合适的语境下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积极自主识字,充分交流,有效调动识字热情。]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概括主要内容。强调准确、简洁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两个要求。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注意做到准确、简洁。
[设计意图:在学生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时,教师要给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
三、读中感悟,深入人物内心
师: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清楚了。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后第一题),读一读。
师:从问题中我们明白了,贝多芬弹了几首乐曲?(两首)
(板书:弹一曲,又弹一曲)
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读读相关段落。
师:不仅是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更因为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后题来引导学
生,尽可能地让课堂学习简单化,使学生由此及彼,以最快的速度触及文章的中心及学习重点。]
1.读中感悟,学习第3自然段。
预设:
(学生读)“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非常懂事。
教师指导朗读,感受盲姑娘内心。
(学生读)“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
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哥哥的难过和无奈之情,以及哥哥对妹妹的愧疚。从“是啊”这两个简单的字中,体会到哥哥对妹妹那深沉的情感。(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师:从这句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想听贝多芬音乐会的渴望。
(教师相机板书: 弹一曲感动)
2.反复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细细品味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语言——内心)
四、利用学法,品读6、7自然段
1.学生自学第6、7自然段。可以和旁边的同学简单交流,也可以在书上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2.集体交流。
预设: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
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从这里能感受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十分懂音乐。从两个“您”看出了,当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这是在繁华时尚的大都市吗?这是在贵族名流云集的音乐会上吗?这是在灯光璀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吗?这仅仅是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茅屋里)
师:此时此刻,贝多芬会怎样想呢?
预设: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师:从这句中感受到了贝多芬十分
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是他的知音,于是产生了创作的激情。其激动、幸福的复杂情感,促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教师相机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感受音乐家的高尚人格。)
(教师相机板书:走进 又弹一曲 激动幸福)
[设计意图: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并且引用贝多芬名言,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语句在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在发现中比较,在发现中品味,深刻地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五、再次创设情境,引起阅读期待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在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贝多芬望了望身旁的兄妹俩,按起了琴键,此情此景下,他会弹出怎样的旋律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这儿与其说是结尾,不如说是一个延续,希望能掀起一个新的学习高潮,为下节课学习第9自然段做好铺垫。]
第五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月光曲》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世界顶级音乐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文字内容根据课后的资料袋和课文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就是„„
生1:没有了。生2:丢失。
师:好。关于生字,我们就学习这些。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贝多芬在德国一个小镇上演出,听到了盲姑娘弹钢琴,盲姑娘和他哥哥的一段对话,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了那首曲子,然后弹奏出了《月光曲》。
师:是啊,一支世界名曲的诞生竟然这么偶然!是什么力量鼓舞了贝多芬呢?我们来读书。
教师朗诵课文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而且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弹。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然而事实上,它是非常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的。
师:从哥哥的话里又品出了什么?
生3:哥哥因为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感到遗憾。
生4:哥哥也是热爱音乐的,也是崇拜贝多芬的,但是,家里太穷了,他们买不起门票,很失望。
生5:盲姑娘听出了哥哥伤心,她说她是随便说说,其实她是不想让哥哥为她难过。
师:是啊,体会得真好。大家一起读盲姑娘说的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课件出示:[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
学生练习说话。
生1: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虽然过得苦一些,但是,这是多么温馨的一个家庭啊!
生2: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虽然他们贫穷,但是他们都酷爱音乐,他们都执著地追求艺术美,他们都有美好的心灵。
师:跟大家一样,贝多芬也被他们兄妹俩的亲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打动了。他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课文相关文字)
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指名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稍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贝多芬弹得完美,盲姑娘听得痴迷。
生2:盲姑娘音乐修养很高,她从贝多芬的音乐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感情。
师:哦,大家注意,盲姑娘怎么说的? 生:激动地说。师:我们一起激动地说。学生齐读。
师:我发现同学们太激动了,都激动得出错了。盲姑娘是这么说的吗?
学生愕然。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发现哪里读错了吧? 生:“纯熟!”
师:“纯熟”跟“熟练”比,意思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么不同啊?
生1:“纯熟”说明熟练的程度很深,熟练得没有瑕疵。生2:由此可以体会到盲姑娘被震撼了,正因为弹得纯熟,又知道贝多芬就在这个小镇上演出,所以盲姑娘一下子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生3:盲姑娘对音乐非常熟悉,对贝多芬也熟悉!
课件出示:[此时,我想: ] 师:假如你就是贝多芬,盲姑娘就站在你的身旁,此时,你会想„„
生1:一个贫穷的盲姑娘,却如此地热爱音乐,我该再为她弹奏一曲。
生2:我在这所茅屋里遇到了真正听懂我的音乐的人,真是幸运啊!她对我的曲子怀着那么深厚的感情,她是我的知音啊。
生3:我想,这穷兄妹俩多么善良,那么热爱音乐又那么懂音乐,进不了音乐会太可惜了!我的演出应该属于他们的!
师:是啊,贝多芬百感交集,又轻轻地按起琴键来„„ 课件出示插图,教师用课文内容简介。师:想听一听这琴声吗?
生:想!
师:可惜,课文是没有声音的。但是,课文用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了音乐美。请大家读相关描写,在想象中感受这音乐吧。
课件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学生默读,体会。
师:你觉得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曲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导交流)
生1:它应该在表达贝多芬自己的感情,一开始比较平静,后来越来越激动。
生2:开始的时候声音轻柔,渐渐升高,中间会比较平稳,流畅,后来节奏强烈,速度很快。
生3:茅屋里的穷兄妹俩让贝多芬感动了,随着对皮鞋匠和盲姑娘了解的深入,贝多芬越来越激动,音乐的节奏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快。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亲耳听一听这支曲子。注意,听着音乐,适时地轻声朗读这段描写。
课件播放《月光曲》。学生听音乐,揣摩节奏,感受音乐,用朗读表达音乐。
师:谁来回想着音乐读这一段描写?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皮鞋匠听着曲子联想到了大海和海面的月光。因为他就在清幽的月光里,因为他的家在莱茵河畔。换一个场景,我们再来听《月光曲》,会想象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件出示图片,同时播放《月光曲》。
师:请大家拿起笔,用你的想象和联想,把音乐给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学生练笔。
学生写完后简单交流,教师鼓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