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诗词六首同步测试题(有答案)诗词六首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
100分)
一、课文阅读题(40分)
(一)《关雎》(8分)
1.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来源:学科网]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蒹葭》(6分)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2分)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三)《黄鹤楼》(7分)
1.本诗选自,作者
。(2分)
2.本文用典的句子:。(2分)3.写景的两句诗是。(2分)
4.唐代诗人
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分)
(四)《钱塘湖春行》(5分)
1.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3分)
2.本诗抒 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五)《相见欢》(5分)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3分)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9分)
1.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
。(3分)
2.本词的作者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中秋吟月的词是
。(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3分)
二、类文阅读题(23分)
(一)(5分)
行经华阴
崔颢
岧绕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词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睛。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1.本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1分)
2.你知道“咸京”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2分)
3.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行经华阴》和《黄鹤楼》都是崔颢的七言绝句。两首诗都是咏景抒情之作。《行经华阴》通过描写华阴奇险的景物,高峻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黄鹤楼》中,通过对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相比而言,《行经华阴》中的对仗句子没有黄鹤楼中的自然、妥帖。
(二)(7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毕竟
(2)别样
2.本诗是一首
(体裁)诗。(1分)
3.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2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此诗和《钱塘湖春行》都是描绘西湖景色的名篇。两首诗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不同之处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的西湖。《钱塘湖春行》描绘的是早春的西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抓住了荷花一种景物进行描绘,而《钱塘湖春行》既有对静景“水面”“云脚”“乱花”“浅草”的描绘,也有对“早莺”“春燕”的动态刻画。
(三)(6分)
浪淘沙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潺潺:
(2)一晌: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
3.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
赏析:这首词与《相见欢》都是李煜被囚时的作品。《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而《浪淘沙》却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对逝去的故国的怀念以及囚居的凄婉之情。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四)(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疏桐:
(2)省:
[来源:学科网]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品格?(2分)
3.词人以
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1 分)
赏析:此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作品。《卜算子》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江城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在写法上,前者写得比较清冷,静中有动,寓意深长。后者写得豪放,豪情洋溢。
三、中考题(12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羽扇纶巾()
(2)一樽还酹江月()2.解释加粗词语。(2分)
(1)乱石穿空
(2)故国神游
[来源:学科网ZXXK] 3.本词的作者是,他是
(朝)的文学家。(2分)
4.描绘气势磅礴的景色的句子:
。(3分)
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创新片段作文题(25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你对别人信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别人对你信任,你会感到幸福„„请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教学设计>文章,题目自拟。
Ⅵ.合作探究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找出文中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的词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吗?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有下列知识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
2.律诗,是一种格律诗。分四联,即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是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是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3.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之类。从结构上根据分段的不同,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只有一段,多为小令。双调中有两个段落,由上、下两片组成。三叠、四叠都是慢词,数量不多。词在句式上长短不齐,因此词也被称作长短句。4.骈文,因多用四六句又称“四六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其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其次是讲究平仄搭配,上下联要平仄相对。三是讲究使用典故。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是骈文。
5.赠序,是古代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以“送„„序”的格式为题。
口语交际
Ⅰ.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论辩能力。
Ⅱ.口语交际指导
1.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主辩人。
2.提前一周搜集准备有关材料。如名人注意或不注意生活小节的事例,社会上关于生活小节的流行观点,关于生活小节的名言警句等。
3.要用确凿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不要只是空谈。
4.双方辩论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尊重对方。
Ⅲ.口语交际范例 [来源:学§科§网] 假如我是杨利伟
2003年10月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己走出了“神舟”五号的返回舱,状态非常好。假如你是杨利伟,面对全国人民关 注的目光,你会对祖国、对人民说些什么?
史晓琨:假如我是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的一刹那,我会热泪盈眶地说:“祖国,我为你而骄傲。”
陈亦非:我会激动地说:“感谢祖国培养了我,人民养育了我。”
鲁冰冰:我会说:“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
Ⅳ.口语交际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要注意小节,要不要从小事做起,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
Ⅰ.学习重点
草拟一份合同
要求:1.符合合同的一般格式;合同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2.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合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要写明确、具体,可行性强。
3.合同的语言要准确、严密。
Ⅱ.创新作文指导
真情实感出佳作
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是,自己写的作文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如果自己写的教学设计>文章是胡编乱造的,不能打动自己,又怎么能让其他人愿意读呢?
写作文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感人的力量,才能引起别人的震撼。记得一次我以“感动”为话题让同学们写一篇教学设计>文章。我班赵龙同学就写了傍晚散步时母亲两次跟我换位置,表现母爱的感人之处。第一次是刚走出门时路中间凉爽,母亲让我在左边走,而到了马路上,因为母亲担心我的安全,让我到右边走。据赵龙同学说,这是反映在他和母亲之间的常事,而 从这样的事中,可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记得当赵龙同学读完他的教学设计>文章时,全班同学都为他鼓了掌。
作文的选材不在于大事小事,而在于你所写的是否有真情实感,从小事中也可以见真情。只有在作文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才会成为佳作。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突出父亲的爱子深情的。在描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时,就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背影》才会感动几代人。
拿起笔,把你的真情实感融入笔端,你的作文才能成为好作品。
Ⅲ.写作练习
一、片段作文
中学生活丰富多彩,请你从中撷取一朵浪花,反映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要求能真实反映中学生的生活,语言活泼流畅,字数在200字左右。
二、创新作文
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专门经营无公害水果的进出口业务,为了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及时向外商供货,有意通过给予技术支持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当地果农生产无公害苹果,从而建立公司的货源基地。公司拟与果农订立购销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利益。请你根据上述情况,替天外天公司草拟一份合同。[来源:学科网] 要求:①符合合同格式。②语言要准确、严密。
综合性学习
Ⅰ.学习重点
初识“诸子百家”
Ⅱ.学习过程
一、目标: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范式;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了解“诸子百家”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素材:1.课本提供的材料。2.学术界对“诸子百家”的总体评价。3.可通过网站搜索“诸子百家”的材料。
三、过程:1.小组间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材料。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可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把探究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材料。[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Ⅱ.三、1.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声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点拨:从比兴手法考虑。
2.失去故国后的孤独、寂寞、无奈等复杂的情感。
点拨:联系作者介绍考虑。
3.《诗经》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虞美人》
Ⅲ.一、1.《崔颢集》 崔颢
唐
2.《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3.《东坡乐府》 苏东坡
宋
4.窈窕淑女
5.溯洄从之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会挽雕弓如满月 [来源:学科网]
二、(二)《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黄鹤楼》首联:用典故引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颔联:仙人已去,只剩白云悠悠,抒发岁月易逝的感慨。颈联:写晴天时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象。尾联:抒发思乡情思。《钱塘湖春行》首联:交代了诗人观景的处所。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颈联:写初春时的花草。尾联: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相见欢》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寂寞之情。下片:直抒胸臆,抒发离愁。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叙述围猎时的盛大场面
下片:抒发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点拨:层意概括要准确,语言表达要严密。
Ⅳ.1.(1)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拨:字要写准确。
2.(1)配偶
(2)水中小块陆地
点拨:据上下文意思推断。[来源:学科网] Ⅴ.一、(一)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二)1.《诗经•秦风》
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点拨: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考虑。
(三)1.《崔颢集》 崔颢
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李白
(四)1.水面初平
云脚低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乱花迷眼
浅草没马蹄
2.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概括要准确。
(五)1.剪不断
理还乱
2.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
点拨: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来源:学科网]
(六)1.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挽”“雕”。
二、(一)1.七言律诗
2.西安
3.对追名逐利者的鄙弃和对学道求仙的向往。
点拨:从作者在尾联的反问思考。
(二)1.(1)到底(2)不一样的 2.七言绝句
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4.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点拨:仔细阅读后作答,词语解释不能脱离原句。
(三)1.(1)流 水声,这里指雨声。(2)一会儿,片刻。2.过去帝王富贵荣华的生活。
3.怀念故国、对过去的悔恨、对囚居生活的悲愤等复杂的感情。
点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四)1.(1)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2)省:理解,明白。2.不肯随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3.孤鸿
点拨: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
三、1.(1)guān(2)lèi
点拨:“纶”不读“lún”,多音字要据文意思思考读音。
2.(1)上凌天空。(2)“神游故国”的倒写,指神游于三国的战地。
3.苏轼
宋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5.既有不安于现状的愤慨之情,又有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
点拨:深入体会语句,把握教学设计>文章中心,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思考。
四、作文思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素材,以小见大,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始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设计>文章,保证教学设计>文章结构完整。
例文:
信任是颗圆圆 的太阳
刚上初一的时候,我被选为班长。我以为自己在小学就当班长,在初中当班长应该没有问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上班长不久的我,就做了一件错事。(点评:引用俗语,语句活泼,叙事精炼。)
那是一次手抄报比赛,要求把办好的手抄报送到语文教科室。我把语文教科室听成了语文办公室,把同学们辛辛苦苦 教学设计>设计的手抄报送错了地方。手抄报不翼而飞,结果可想而知。在同学们的指责声中,我的原来光明的世界变得暗无天日。[来源:学.科.网]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班主任目光炯炯,“我们的班长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长。”班主任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重树信心,一丝不苟地履行班长的职责。我的生活又充满了阳光,又高悬起一颗太阳,这颗太阳就是班主任对我的信任。(点评:词语形象鲜明,修辞恰当照应题目。)
总评:本文主题鲜明,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树立班主任这一形象。教学设计>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Ⅵ.1.枣花、缫车、牛衣、古柳
2.为百姓安居乐业、农村风调雨顺而高兴。
点拨:注意结合苏轼住所久旱得雨这一背景分析。
3.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口语交际
Ⅳ.老师:在校园中,常常见某些同学乱扔吃剩的食品;有的同学进入教室后还大声说笑;在公共场合,有人随地吐痰;在图书馆,有人旁若无人地大声用手机通话„„这些是小事吗?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注意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踊跃发 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齐璞:我认为生活中应该注意小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球星贝克汉姆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家里的一切都必须整洁干净,一尘不染,只要哪个地方有一粒灰尘,他就会坐立不安。他的衬衫必须严格按照标上色标的直线来分门别类的放置,他甚至完美到只允许冰箱里的可乐成双成对,多出的那一罐必须遭受抛弃之厄运。正因为如此,他脚下才会旋转出那出神入化、美妙绝伦的任意球。
孙昭:我认为大事做好就行了,不必太注重小节。初三生活如此紧张,小事上疏忽一些也未尝不可。所以,卧室里脏一点也不要紧。
陈晓旭:我觉得这样不好。汉代的陈蕃曾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好大事呢?
张宏: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刘备曾告诫其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禅正因为不听其父的教导,才导致了亡国亡家的恶果。
裴勇:作为一个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个连在公共汽车上座位都不让给老人的人,你能指望他无私地服务于社会吗?
写
作
Ⅲ.一、作文思路:可以写初中生活的感受,自己与其他同学作对比,在对比中突现自己的个性;也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自己的初中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文:
我的初中生活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们家并不富有。可我想说,我认为我过得很幸福。同样是作业本,“少爷小姐”们到超市去购买精美的烫金笔记本,而我却是利用废纸自己订;同样是衣服,“众多美眉”们一天三换,而我只在乎衣服是否干净„„然而,在课堂上,同样是老师的提问,我回答流畅,而“少爷小姐”们却免开尊口,只呆呆地发愣;在课下,同样是数学难题,我独立思考,品尝到了一种胜利的喜悦,而“众多美眉”们却只能找我“测览”、“借鉴”„„(点评: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的努力学习。“少爷小姐”“美眉”等词语诙谐有趣。)
我努力学习,因为我明白这是为以后优越的生活打基础,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得到的生活才是最富有的生活。
总评:本文语句流畅,对照鲜明,诙谐地表现了自己初中生活的有趣,也表现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二、作文思路:按照合同书的格式,把购销合同的要求表达清楚明白。
例文: 购销合同
订立合同双方
供货单位:当地果农
销售单位: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
本公司为了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及时向外商供货,有意通过给 予技术和按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当地果农生产无公害苹果,从而建立公司的货源基地。公司拟与果农朋友订立购销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利益。
第一条:产品的品种和数量
1.产品的品种:红富士、红香蕉、金帅。
2.产品的数量:500吨。
第二条:产品的等级和质量
1.产品的等级:一级苹果
2.产品的质量:无公害。
第三条:产品的价格、货款结算
1.价格是双方依据当年市场价格而定下的。
2.货款结算:现金方式。
第四条:交货期限、地点和方式
1.交货期限:每年10月之前。
2.交货地点和方式:地点是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冷库前;方式是按箱(纸箱由天外天水果进出口公司提供)交付。
第五条:违约责任:依国家规定而行。
第六条: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双方协商解决。
有效期限:2005年8月10日
经办人:张兰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八日
综合性学习
Ⅱ.三、3.从成语看“诸子百家”对后世语言的影响
我们平时在说话、写教学设计>文章时,常常用到一些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知己知彼”等,你知道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诸子百家”吗?
我们学过的《论语 》中,就有很多成语。如形容对朋友到来非常高兴的“不亦乐乎”,表示可以随时随地向人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表示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的“不耻下问”,表示教导别人不知厌倦的“诲人不倦”等。这些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非常融洽地被人们频繁使用着,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干 吗他对我意见越来越大了,我要是没说错的话,他给你说的话肯定和我有关,我指的不好的那一面出自诸子的成语,除了上面列举的出自《论语》的以外,还有出自《孟子》的“舍生取义”、“以理服人”、“揠苗助长”;出自《老子》的“哀兵必胜”;出自《庄子》的“安时处顺”、“奔逸绝尘”、“冰解冻释”、“游刃有余”;出自《韩非子》的“比物连类”、“折长补短”;出自《孙子》的“避实击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荀子》的“安如磐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先人留下的概括性非常强的语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修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成语在不知不觉中已渗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语言中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诗词六首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
白居易,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词人;“江城子”是_________,“密州出猎”是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案:乐天 香山居士 唐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词牌 题目 2.给下面的字注音。
雎鸠()逑()荇菜()寤寐()()溯洄()()湄()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的正确读音,准确阅读诗词。答案:jū jiū qiú xing wù mèi sù huí méi chí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窈窕淑女,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旨在积累文言字词。参考答案:(1)配偶(2)寻求,择取(3)思念(4)亲近,亲爱(5)追,追求(6)姑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共305首诗。其表现手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和拓展。答案:风 雅 颂 赋 比 兴
2.《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解析:本题是让我们掌握《诗经》的写作手法,以更好地理解、阅读诗歌。参考答案:起兴手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3.《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让人感到凄婉苍凉。参考答案:思乡的愁绪和历史的沧桑感。4.《钱塘湖春行》写了怎样的景物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这首诗作者写的是西湖早春的景象。分析时要扣紧春的特征。
参考答案: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垂柳遮拂着苏堤。写了春天的明丽轻快和生机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5.《江城子·密州出猎》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出苏轼词的什么风格?
解析: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苏轼开了豪放的先河,他的词意境开阔,雄浑大气,磅礴有力,豪迈洒脱。
参考答案:这首词写了作者打猎时的雄阔场面,表达了作者欲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豪放的风格。
志鸿教育乐园
西湖天竺顶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边有个泉眼,泉水极其清冽。有两个脱俗静心修道的人,经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尝。有一联悬于庵门:“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下联“竺”拆成“二个”,“仙”拆成“山人”。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写得惟妙惟肖。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填空。
江南三大名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写过______________,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并能与其他文章联系起来。答案: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宗谅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下列与画横线的四处相对应的一项是()A.杜甫 范成大 滕宗谅 吕不韦 B.杜牧 范仲淹 滕子京 吕岩 C.杜甫 范文正 滕子京 吕洞宾 D.杜工部 范仲淹 滕宗谅 吕布 解析:此题考查古代历史人物和作家的灵活掌握。答案:C 3.请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解析:本题考查联想和背诵古诗词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山下兰芽短浸溪。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⑥月落乌啼霜满天。
4.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江城子·密州出猎》外,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苏轼的诗词。
解析:本题考查联想和背诵古诗词的能力。答案:(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5—6题。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5.在这首诗中,作者所描绘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解析:回顾李白的诗和形象,看看所写的内容,言近即可。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简笔勾勒,描绘出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诗酒飘零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
6.解析:应从技巧、语言、感情上作答,言近即可。
答案示例:艺术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深情。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7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宣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7.全诗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解析:要了解内容,通过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去领悟意境。
参考答案:全诗四句分别写了草、水、树、鸟四种景物:丛生的野草,任其流的泉水,花自零落的芳树,无人欣赏的啼鸟,它们构成了荒芜、凄清的意境。8.(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中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析:(1)小题考查我们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2)题要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参考答案:(1)门票不张价,游客大增。(或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2)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9.《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日晞”是被太阳晒干的意思,将“晞”改为“出”好吗?说说理由。
解析:要根据诗的含义,通过对比的形式,条理清楚地谈理由。参考答案:不好。“朝露待日晞”中“待”意味着清晨日未出时,充满一派新鲜爽洁的朝气。但末尾却用了“晞”,就说明只要日光高射,露水就会很快晒干,因而于精神饱满之中还隐寓着时光一去不返、人生寿命有限等的意思,而“出”虽也是动词,但没有晒干的意思。10.请按提示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
(2)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歌名句。解析:(1)题先要切题,所填诗句是有关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然后填写合乎要求的诗句。(2)题所填诗句是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歌名句,不可填现代诗,此题既宽泛又有限制。答案示例:(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赏析《关雎》与《蒹葭》两首诗,比较一下它们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解析:两首诗都是《诗经》中歌咏爱情的名篇,通过比较,可对它们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理解,可从风格、表现手法上来比较。参考答案:《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黄鹤楼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黄鹤楼
崔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朗读课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难点:
多样式的反复朗读是体会诗人归思、怀旧之情的重要方法。【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录音播放《黄鹤楼》。
二、走进作者:
崔颢(约704—约754),字、号均不详,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三、预习检测:
1、正音:
隅()韦()
憩()茏()
宗()
邑()闼()
窥()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停顿。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2、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五、合作探究: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六、精读品析:
1、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
2、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3、找出描写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本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七、拓展延伸:
(播放音乐《寒春风曲》)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他不由地轻轻吟哦起来:(生读整首诗)
虽然说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将逝去,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五十六个字从嘴里喷涌而出:(生再读全诗)
师:崔颢的这首诗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却将黄鹤楼的来历、登临黄鹤楼所见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称为唐朝七言律师的第一作品。这也难怪当年李白见了之后会搁笔而去呢!当然,李白虽然这次没有留下什么诗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学生读,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孤寂 苦闷
【教学反思】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品析诗的韵味,意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品味与争论使学生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发挥学生的想象,以读促写。对于描写优美的文章要给与肯定。【反馈检测】
1、填空:
⑴《黄鹤楼》节选自_________,作者 ________,一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人。⑵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__________,江西南昌的___________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2、释词:
⑴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⑵遂以名楼
以实奇
⑶观其耸构巍峨
坐其中,颓然碧窈
3、《黄鹤楼》一文中,哪几句突出了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诗词六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2.诵读诗词,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并背诵六首诗词。3.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背诵诗词。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蒹葭》。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3.读懂意,指诗歌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
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经》。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雅”分大雅(三十一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小雅(七十四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的民谣。“颂”包括周、鲁、商三部分,多是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3.《诗经》多是四言,隔句用韵,章节反复重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记忆和吟唱。在创作手法上,《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接铺叙;“比”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风、雅、颂、兴、比、赋”合称为《诗经》“六义”。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重要的教材,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不管是民歌还是诗人的创作——始终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关雎》
(一)自学展示,确定学习重点 1.营造诗情,激情引入。
通过播放古琴曲,引入《关雎》的学习。2.展示自学成果,确定学习要点。①交流自己在学习中最有心得的地方。②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认为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研讨的问题。③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④小组商议本小组课堂学习的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书面记录下来。
(二)诵读,理解诗歌意象
1.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几幅画面。关雎和鸣图——以物喻人,烘托气氛。少女采荇图——窈窕淑女,一见倾心。长夜难眠图——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尽兴狂欢图——求之既得,琴瑟和谐。
2.选择最喜爱的一幅画面,自由诵读,尽可能读出画面中蕴涵的情感。3.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关雎》,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品味,欣赏诗歌语言
1.把“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改为“长夜难眠,辗转反侧”,大家认为如何?
小组讨论后明确:“悠哉悠哉”具有口语色彩,体现了民歌的特色,连用两个“悠”,把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炽烈的渴望之情。如果改用“长夜难眠,辗转反侧”就显得直白,没有韵味了。
2.那么,像这样的词语在这首诗歌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后明确: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关关”,模拟鸟儿和鸣,为全诗营造出和谐、欢悦的气氛。②“左右流之”的“流”,写出了少女顺着水流忽左忽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充满了动感与生机。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的“琴瑟”和“钟鼓”,音响越来越大,描写了男主人公想象一朝心愿得偕,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进一步表现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深。五、学习《蒹葭》
(一)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小组推荐展示,交流讨论。
3.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提出讨论解决。4.共同释疑。
5.概括诗歌内容: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二)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依据是什么? 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三)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1.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准备:
①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③“宛”字,好像、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 怅惘 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小结: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3.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教师准备:
①美丽 外在 内在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
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③“伊人”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距离产生美。
小结: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就是这种距离之美,如:朝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第二课时
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一、学习《黄鹤楼》
(一)导入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
(二)简介作者及黄鹤楼
1.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2.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 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 7 次,重建和维修了 10 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
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 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多形式朗读古诗 2.小组推荐,展示交流
(四)深入阅读,感知情感
问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问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问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问 4: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五)品读赏析
游子思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的主题,这首诗尽管有愁绪,但同学读来觉得感情基调如何?为什么? 明确:这首诗尽管也写思乡的愁绪,但一脱哀怨低沉之气,写得豪迈昂扬,境界壮阔。诗中所使用的“仙 人”、“白云”、“晴川”、“芳草”等意象,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愁而不怨的感受。①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而巧妙地用典,使这种底色多了些神秘渺茫飘忽的色彩,少了些哀怨的成分。
②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是别的,正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③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上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眼望大自然美景,诗人不禁浮想联翩。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④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渺茫的意境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六)诵读体悟 板书: 黄鹤楼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二、学习《钱塘湖春行》
(一)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少时避战乱移居江南,后一度去长安谋出路,未获结果。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一家人散寄各地,自己也往来奔走,居无定所。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助于他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在顾况的推荐下,年轻的诗人开始闻名。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为应考再次进京,中第四名进士。授秘书
省校书郎,改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任县尉期间,他进一步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写出了《观刈麦》这样真切反映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著名长诗《长恨歌》,也是在这时写成的。元和二年(807)冬,应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诗人本来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将补救时政的缺失当作自己的责任。此时就以谏官身
份连连上书,揭露政治上的弊病,陈述改革的建议。他还努力实践自己的“文章合(应该)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文学主张,和朋友元稹、李绅等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新乐府》 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为代表的大量讽喻诗,一事一吟,从不同角度广泛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腐朽官僚势力虐害人民的罪行,使豪门权贵大为恼怒。元和十年(815)六月,朝中发生宰相武元衡被杀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表请求严缉凶手。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打击。到江州的第二年,他写下了《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倡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失意的苦闷。从此,意志逐渐消沉,走上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以后,他还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在地方官任内,也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如在杭州西湖上增筑堤防(就是现在西湖白堤),蓄水灌溉,使沿湖一千多亩民田免于干旱。晚年定居洛阳,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最终做到刑部尚书。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同组互读,小组推荐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品味,思考:诗人按怎样的行踪春行钱塘湖?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看到钱塘湖怎样的景色。2.交流活动
明确:白居易选择了从孤山起,然后顺序走来,把我们引入胜境。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 天衣无缝。
诗人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
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是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是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是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是垂柳遮拂着苏堤;有“杨柳风微春试马”的情趣。3.诵读诗歌,感知意境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诗人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是与他遣词善于把握分寸感分不开的。哪些词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 明确:他所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情态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
(四)诵读体悟
第三课时
学习《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学习《相见欢》
(一)导入
写作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二)简介作者
李煜(937~978)公元 961 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 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
(三)品读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别是一番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5.主题——全词表现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板书: 相见欢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二、学习《密州出猎》
(一)导入
(二)背景介绍: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三)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四)初读词句,感知内容
自由读、个人读、齐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赏析——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五)品读词句,感知风格 苏词的特点——豪放雄浑,气势宏大。
(六)深入诵读,感知主题
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板书: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第五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课文全解
教学
25.诗词六首 课文全解
1、《关雎》: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的苦与乐。
2、《蒹葭》: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悦之情。
3、《黄鹤楼》:本诗抒发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4、《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湖水、云脚、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5、《相见欢》: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借“出猎”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颢(hào)
裘(qiú)
荇(xìng)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芼(mào)
萋(qī)
跻(jī)
溯洄(sù huí)
好逑(hào qiú)
晞(xī)
湄(méi)
2、形近字
┏蒹(jiān)蒹葭
┏溯(sù)上溯
┏坻(chí)水坻
┏萋(qī)萋萋
┗谦(qiān)谦虚
┗朔(shuò)朔气
┗抵(dǐ)抵挡
┗凄(qī)凄凉
多音字
┏(cī)参差
┏(cēn)参差
┏(tí)提醒
┏(qí)骑马
差┫(chà)差不多
参┫(cān)参加
提┫
骑┫
┃(chāi)出差
┗(shēn)人参
┗(dī)提防
┗(jì)铁骑
┗(chā)差别
3、词语解释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洲
】水中的陆地。【君
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教学
教学
【
逑
】配偶。【
流
】寻求,择取。【
悠
】思念。【
辗
】转动。【
乐
】使……快乐。【蒹
葭】蒹,获;葭,芦苇。【苍
苍】茂盛 的样子。【伊
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
洄】逆流而上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游
】流,指直游的水道。【
湄
】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
】登,上升。【采
采】茂盛的样子。【
右
】弯曲。【
初
】刚刚开始。【乱
花】指色彩缤纷的花朵。【
迷
】使……迷乱。【
才
】刚刚。【行 不 足】游玩不够。【
锁
】锁住,笼罩。【一
番】一种。【
聊
】聊且,姑且。【
骑
】一人一马称一骑。
【倾
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会
】定将。
【空
余】只剩下,只留下。【悠
悠】闲静的样子。【历
历】分明的样子。【萋
萋】草盛的样子。
4、文学常识
(1)《黄鹤楼》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是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
教学
教学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居士,为________之一。(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___________。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
(7)《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崔颢
唐
黄鹤楼
岳阳楼
鹳鹊楼
滕王阁
(2)白居易
香山
(3)苏轼
东坡
唐宋八大家(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课文学习《关雎》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诗经》写法主要为“赋、比、兴”三种,三者的区别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2、题目解说
《关雎》在《诗经》中位于卷首,《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教学
教学
首,以明教化。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3、整体感知(1)
文章结构图
┏ 好逑 ┓ 雎鸠 ┓
┃ 求之 ┃
┣窈窕淑女 ┫
┣ 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荇菜 ┛(起兴)┃ 友之 ┃
┗ 乐之 ┛(2)诗词赏析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4、诗文翻译
对对双双的鱼鹰水鸟,在那沙洲上呱呱啼叫。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多情小伙要和她相好。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顺流水漂浮左右摇摆。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醒来梦中都向她求爱。向她求爱得不到回应,教学
教学
日夜想念她坐卧不宁。相思情长啊夜也长啊,害得人好苦睡如翻饼。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两手不停地左右采摘。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弹琴鼓瑟好让她喜爱。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两手不停地左右拉扯。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敲钟打鼓好让她快乐。
《蒹葭》
1、题目解说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2、整体感知(1)文章结构图
┏ 苍苍
┏ 宛在水中央
┓ 蒹葭 ┫ 凄凄 → 起兴┫ 伊人 宛在水中坻 ┣爱悦
┗ 采采
┗ 宛在水中沚
┛(2)诗词赏析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教学
教学
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3、诗文翻译
深秋的芦苇啊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啊变成霜。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深秋的芦苇一片片啊,清晨的白露啊没晒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间。深秋的芦苇啊花灿灿,清晨的白露啊没全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又绕弯。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小岛间。
《黄鹤楼》
1、作者简介
教学
教学
崔颢(?—754)唐诗人。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有《崔颢诗集》。
2、题目解说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抒情。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混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3、整体感知(1)文章结构图 起 → 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 → 感慨仙人已去 转 → 描写登楼所见 合 → 抒发思乡之情(2)诗词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4、课文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教学
教学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钱塘湖春行》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
2、背景资料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3、整体感知:(1)文章结构图
┏观景之所 → 孤山寺北贾亭西
┓
┃
┏ 水平云低
┣ 对西湖赞美之情 ┣所见之景 ┫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
┃
┗ 乱花迷人眼 浅草没马蹄
┛ ┗更胜之处 → 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诗词赏析
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
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
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则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
教学
教学
4、课文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相见欢》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原有集,已散佚。后人把他及其父(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2、背景介绍
选自《南唐二主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年亡国降宋,后被毒死。煜,念yù。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3、整体感知(1)文章结构图
寂寞 → 离愁 → 在心头 → 抒发亡国哀思(2)诗词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西楼”,是斯人对景伤怀之处。由“无言独上西楼”的描写,已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索。“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暗淡的底色。
月如钩。
点明时间是夜晚。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点明季节是秋天。这是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是使人愁而更愁之景。“寂寞”与首句的“无言”“独上”相应。“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观物,教学
教学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上片三句,首句写出词中人“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二、三句摹画其人所见楼外之景。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更甚一句。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写的全是词中人的眼中之景,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正面所要表达的离愁已呼之欲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筹,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有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
别是一般〔一般:一种〕滋味在心头。
这是一句不借助比喻的白描,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却道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此句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
下片四句,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后人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人们往往联系李煜身经亡国之痛的遭遇来评析这首诗。如“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下半阕,满腹离愁,无语可以形容,故朴直说出。‘别是’句尤为沉痛,盖亡国君之滋味,实尽人世悲苦之滋味无可以比者,故曰‘别是一般’。”“因不敢明抒己情,而托之闺人离思也。”(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这些评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这首词的内涵。
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诗人把抽象的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很形象,道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结尾一句写离愁“别是一般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这首词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教学
教学
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常为后人所用。“剪不断,理还乱”,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4、课文翻译
默默无言独自走上西楼,(今晚的)月亮残缺如钩。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如丝般千头万绪,但又割不断,理不顺的,就是离愁。(这时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悄然爬上心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2、背景介绍
苏轼在宋代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整体感知(1)文章结构图
出猎场面 → 气势盛大┓
┣ 报效国家壮志 报国之志 → 豪迈奔放┛(2)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教学
教学
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晏殊的《浣溪沙》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4、翻译: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畅饮酒,胸怀宽广胆气壮。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使臣似冯唐?到那时,我定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朝着西北瞄望,箭箭射向天狼。
三、深入探究
1.理解体会下列问题:
(1)赏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句。析:空余:含昔日之人乘鹤已去而如今不在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仙人在此登仙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之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教学
教学
析:“剪不断,理还乱”,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繁和难解。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3)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析:“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2、写作特点解析:(1)《关雎》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蒹葭》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3)《黄鹤楼》
①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②巧用典故,意象富于变化。(4)《钱塘湖春行》
这首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5)《相见欢》
教学
教学
析:这首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诗人把抽象的难以言状的“离愁”,写得很形象,道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结尾一句写离愁“别是一般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这首词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
(6)《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②运用故,语句凝练,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四、课内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____;优哉游哉,____。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并加以解释。
2.把诗中空缺的诗句填全。3.本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4.给本诗划分层次,并指明层意。
5.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1、友:动词,亲近、交好;
钟鼓:敲钟击鼓;
乐;动词,使…欢乐。
2.略
3.对偶
4.第一层(前4句):小伙子听到路鸠的鸣叫唤起要同漂亮姑娘结为夫妇的心思。
第二层(第5句至12句):姑娘采摘落莱刻画小伙子对姑娘的日夜追求和思恋。
第三层(第13句至20句):描写小秋子决心追求这位姑娘的欢乐热烈的情景。
5.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
教学
老夫聊发少年狂,在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为报答太守深恩,全城百姓跟随着太守,一起看孙郎射虎。
B、满城的人都跟着我这位太守出来观看打猎,为了答谢百姓的情意,我可要像孙郎样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C.为了报答满城的百姓,太守随百姓一起亲自射虎,同时还看孙郎射杀猛虎。
D、向满城的人报告、要跟随太守,一起观看孙郎射杀猛虎。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可以看出词作者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3.这首词的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参考答案〗
1.B
2.直率、风趣。
3.上阕:描绘了一幅人物众多、场景壮阔、气氛热烈的太守出错图。
下阕:抒写自己渴望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点明游西湖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_。2.《钱塘湖春行》是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的? 3.怎样了解“渐”“才”二词之妙用?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等,描绘了西湖风光。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和“才”两个词为副词,在诗中既富于动态,又形象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