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并能举例说明;(2)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
(2)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需要学生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活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当我们看报纸时,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事件,当我们在观看08年奥运会时,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当我们听到铃声时就知道该上课了等,这些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过程]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
【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信息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的,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教师活动:“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价值性,它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处理、认识、理解能力。
(3)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发生变化。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4)共享性
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原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5)真伪性
♥关于日本地震,网上散布谣言核暴炸会污染到水质,造成很多地方食盐的暂时性短缺。♥中奖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你的号已荣获58000元与三星电脑一台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的„„
(6)不完全性
问题:①今天观看比赛;②他生病了,这两条信息有什么问题。
没有说明白今天什么时间、地点和观看的是什么比赛。
没有具体说明是谁生病了,得了什么病,病情怎么样。
第二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1.1 信息及其特征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
1、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 5 页:网上邻居—— >teacher —— >所在班级文件夹。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第三篇: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1.1 信息及其特征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科教版
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信息,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及其特征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并不是纯粹的教他们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他们养成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中时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对“信息”的确切内涵和特征没有掌握,高中时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两个概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2)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案例,能正确的分析它的特征 2)能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收集使用信息的正确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认识信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兴趣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五、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载体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具有的一般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相关的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抛出问题(学生用2-3分钟分析讨论)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观看课本中第二页图片,你从图片中获取什么信息? 3:从网上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什么信息?
师: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
引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第二环节: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引出载体的概念: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景象、数据、图标、符号、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体或媒介。
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即:其只是传输介质/实体/名称,不表示内容
第三环节:信息的特征 师:任何的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都必须依附某种载体,这就是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那么除了这个特征之外,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
例1:大家都观看过春晚节目中的小品“不差钱”,本想是给丫蛋上,最后是毕老爷看上了服务生小沈阳,为什么呢?这个小品中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信息价值性)
师: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在历史上,我们可不可以找出些关于信息价值性的例子来? 生:……
例2:走回家路上,下起了暴雨,回到家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这时,妈妈跟我说“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这个信息对我来有没有意义?
生:……
师: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时效性)生:……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具有价值,但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中,要养成积极关注信息变化,跟踪最新信息动向的良好习惯,以免使用过时信息。
例3: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 听到人们在谈论, 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于是出现这样结果:第一位摸到大象的耳朵说是大象像一把扇子,第二位摸到大象身躯,说大象像堵墙,第三位摸到大象大腿,说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位摸到大象的鼻子,说大象像一根弯弯的管子,第五位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一根绳子……
师:这则材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生:……
例4:上学期13级有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他的手机号码被湖南卫视播放的《爸爸去哪了》第二季幸运用户,发短信过来了,他说获得12万的奖金,并告诉了他家人,叫他家人来学校了…..老师要相信他手机上的这条短信吗?
生:…… 师:说说理由 生:……
师:哪些人容易上当? 生:……
师:上面这条短信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伪信息造成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要习惯首先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及误信他人,上当受骗。同学们有收到过伪信息吗?
生:……
例5:师:现在几点? 生:……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现在是几点钟,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性?(共享性)
生: ……
师:我们知道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它们都可以共享,但是它们又有区别。物质和能源一旦被人占有,其他人就得不到了。同学们刚才给老师共享了几点钟的信息,可是你们并没有因为给我共享而失去这些信息。所以,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怎么样?
生:……
师:信息的特征是不是只有以下几种呢?还有很多特征,请同学们学会观察,并能举一个相关的例子(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传递性等)。
生:……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分析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1、李明早上听到广播说晚上有暴雨,他到学校把这个信息告诉班上的其它同学。
2、《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从周瑜那里盗得伪造的蔡瑁、张允投降书,致使曹操将二人斩首。
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4、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5、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将发生过的事件通过适当的方式全部记录或保存下来,使得我们对某些事件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清楚
6、学校把历年的高考成绩列表分析,预测今年的高考情况。
九、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然后给出信息与载体的定义,并举例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帮助和总结
以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方式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1.1 二进制及信息编码
【课题】二进制及信息编码
【教学目的】
1、了解ASCII码
2、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整数间的转换 【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难点】对二进制概念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二进制
1、了解二进制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
2、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
口诀:按权展开求和。权值就是每位上的二进制数相当于十进制的多少,用一个以2为底的冥来表示,即第n位上的二进制数相当于十进制的2n-1。
【考点】例:将二进制数10101转化成十进制数是多少(21)。(10101)2=1x24+0x23+1x22+0x21+1x20=(21)10
3、十进制转化成二进制
口诀:除2取余,余数逆序排列。(除到商为0余为1为止)【考点】例:将十进制数13转化成二进制数是多少(1101)。13除以2,商6,余1 6除以2,商3,余0 3除以2,商1,余1 1除以2,商0,余1
二、信息的编码
1、概念:信息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它可以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人们把用来表示信息的字符组合叫做信息的编码。
例:身份证号 211002 19950215 1184
户籍+出生日期+序列号及校验码
2、用于计算机中的编码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在存储和运算时都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因为计算机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例如,像a、b、c、d这样的52个字母(包括大写)、以及0、1等数字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例如*、#、@等)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也要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具体用哪些二进制数字表示哪个符号,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约定自己的一套(这就叫编码),而大家如果要想互相通信而不造成混乱,那么大家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于是美国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出台了ASCII编码,统一规定了上述常用符号用哪些二进制数来表示。
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共有128个代码组成,每个代码占用1字节。
GB2312码,中国汉字信息交换码,每个占用2字节。
【考点】48~57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65~90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
例1:在ASCII字符编码表中,字母“A”的ASCII码是65,字母“E”的ASCII码是(69)。例2:在ASCII字符编码表中,字母”A”和字母”a”的ASCII码大小关系是(A 关于二进制一个经典的幽默:世界上有10种人:一种是懂得二进制的,另一种是不懂二进制的。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 教学目标 】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学习过程预设 情景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布置任务 展示图片 归纳总结 一、信息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任务一: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 老师让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总结新知 亲自探究 评价小结 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任务二: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信源) (信息传递) 信息接收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信宿) 培训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 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第五篇:1.1,,信息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