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封面设计》教学设计---36中刘巧平
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刘巧平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对word2003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图片工具栏、艺术字工具栏的基本功能,初步掌握了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插入和修饰等操作。在这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完整、美观的封面作品来。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前面所掌握的技能,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封面设计的一般规律,掌握封面设计的要点。
2、提高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等插入和修饰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封面,掌握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插入、修饰等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谐即是美”的审美意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封面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要点;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插入和修饰等操作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各个对象整体的布局,达到一种美的效果。
四、环境与素材
1、一些书籍封面,让学生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
2、一些封面背景图片,作为全体同学的共享素材库。
3、每组学生都有自己的专用素材库,保存学生自己收集的背景图片、装饰图片和参考封面图片等。
4、保证学生机房网络是通的且能上因特网,一边上网查找素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计算机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采用演示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的模式来达到学习目标。
60%左右,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练习法。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欣赏一些书籍的封面。
2.结合“情景引入”的封面,说说封面的作用和组成。
(1)封面是书籍的外貌,不但起着保护书籍的作用,还要能够体现书中的内容和性质。(2)封面以形与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激发读者阅读该书的欲望,是读者与书籍内容的桥梁。
(3)封面的组成:书名、出版社名、内容提要等文字和体现书的内容、性质的图案、形象和色彩。
3.教师作品演示:引入到本节课后,演示一个教师作品,给学生在等一下制作过程中带来启发,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和谐即是美”的审美意识。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幅作品中所运用的word对象(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
教师通过演示法,讲解法来分析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局限于简单地模仿,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作精美的个性化封面。(2)介绍教师设计该封面作品的思路:
题目为《希望„„》,省略号表示希望无限。这个题目表达了教师对学生充满无限的期望。
内容为:灿烂、朝气。这是根据题目和学生的特色所确定的。出版社名:阳光文学出版社。同样表达了朝气蓬勃的意思。主体画面是一朵向日葵,向日葵是太阳花,同时表示希望之花。
讲解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往往对于颜色的搭配的敏感度和整体的布局能力还不够,所以要重点分析一下,让学生理解到各个对象整体布局的重要性。
把封面设为暖色,向日葵是黄色的,把它想象成太阳一样普照大地(封面),所以它的周围也设为黄色。但单一的黄色效果不是很好,应该采用渐变,由深到浅。书名要突出,在暖色中要用冷色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选择蓝色。内容提要添加自选图形来衬托。出版社要稍微正规一点,放在右下边。
师生共同制作示范:请同学上台和教师合作共同完成《希望„„》的示范作品。(1)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并且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插入和修饰操作的综合运用。(2)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站在旁边观察,有问题及时指导。
(3)作品完成后,保存到教师机(192.168.4.253)的“封面作品集”中。5.学生分组练习:
考虑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小组制,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小组内的指导和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师则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情况,以及个别指导。注意适当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练习的热情。给出步骤建议:
(1)小组讨论确定书名、出版社名、内容提要。(2)小组讨论确定整体布局、风格、色调、形象。
(3)小组分工从网上或教师收集的素材库里去查找于需要的素材,把它放到自己的专用素材库里面。
(4)小组分工完成制作。
(5)按各自小组保存作品到教师机(192.168.4.253)/“封面作品集”中。(6)完成制作的小组,举手示意。
6.学生开始制作,大屏幕上亮出设计标准表:(1)布局合理,符合封面设计要求。(2)色彩协调,突出主题。(3)装饰图案大方、美观。
(4)文字的设计能体现不同读物的风格。
(5)作品有个性、有创新 7.作品评比:
(1)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通过网络环境展示这些学生作品。(2)展示作品小组的组长介绍作品的设计及创意。
3)教师点评。
八、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制作的都很认真,各组挑选的作品也非常精美,构思巧妙,充分运用了word2003的各个知识点。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修改完善你们的作品,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交流分享。
九、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展示,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虽然本课的学习较难体现小组合作,但仍然有几处体现出学生的相互合作。
1、组内讨论封面的基本组成
2、学生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同组的同学求教。
3、封面制作完成后组内互评。
4、小组讨论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并总结成员的意见。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2、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封面设计》教学设计
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刘 巧平
第二篇:刘冬平珍珠鸟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空,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2、创造美好境界,争取做到人和动物,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2、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五、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关于鸟的图片以及播放录音
2、释题。(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文本
1、出示阅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
2.切入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令你惊奇的地方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3.回归重点:
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规范要求:
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
(大屏幕随机出示两个问题: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写批注、„„)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4.交流体验: 点拨重点:
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学生汇报: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
五、阅读链接
六、立足文本、拓展延伸
拓展练笔: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4.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采用赏析品味的方式来讲解的,通过赏析精彩语句来表现中心,揭示主题。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小组之内讨论交流,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内依次交流自己的句子,组与组之间不能重复。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第三篇:刘淑平-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刘淑平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设计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
1、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设计意图: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情感,以实现“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通过讨论交流,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 动的句子或段落,(设计意图: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设计意图: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设计意图: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
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
(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设计意图: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2、笔尖生情。(设计意图:情感铺垫,先说后写,激发起学生表达情感的渴望,一吐为快,用笔写出自己的心声。)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3、师生同唱《懂你》。(设计意图:推波助澜,情感升华。)
五、升华认识,结束本课
亲爱的同学们,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这个话题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从痛苦的怀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记住吧,活着,就 得感谢!感谢阳光与空气,感谢父母与亲人,感谢祖国,感谢生命!但愿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儿活”!
六、开放作业,延伸文本。
1、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2、阅读史铁生的著作《合欢树》,继续深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照顾、关心
母亲
怀念、愧疚
我 3
第四篇: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刘会平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得意思,感悟寓意.2.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愿望.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旧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蚂蚁和蜻蜓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两位动物朋友,他们是:板书课题《蜻蜓和蚂蚁》,这节课这两位动物朋友带着他们的词语宝宝们来看大家来了,想和它们打个招呼吗?(指生领读词语)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蜻蜓?小蚂蚁呢?
二、第一自然段。
1、小蜻蜓在夏天里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1:第一图),看看这是什么季节,谁在哪干什么?(板书:夏天)
2、你能找到课文中描写这幅图的自然节吗?谁来读一读?
3、这段中有两个词语用的很好,你找到了吗?把它画出来。(贴词语卡片)
逛来逛去:(1)齐读。(2)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词语吗?(3)再齐读。(4)什么人爱“逛”?
(5)蜻蜓也爱逛,看图中的蜻蜓,谁能说一说它的样子?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6)请你用上舒服的、快快乐乐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7)蜻蜓只有一天这样逛来逛去吗?两天?那是多长时间?将“整个夏天”涂上颜色,再读这段话。
4、可是冬天很快就要来了,(板书:冬天)文中有个词表示冬天来的非常快,你能找到吗?
(贴字卡)这就是“瞬”读一读,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眼睛)为什么?(因为瞬是目字旁)
对了,瞬就是眼睛一转,形容时间很短,“转瞬之间”就是转眼间的意思,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
三、第二自然段。
1、这么快冬天就来了,此时田野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哪?快读读第二自然节。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荒凉)
3、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寒冬来临,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早已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丝生机。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可怕、寒冷、孤独、饥饿)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4、对于小蜻蜓来说,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蜻蜓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可谓是饥寒交迫啊!)
5、蜻蜓现在还逛吗?还玩吗?还唱吗?是啊!肚子饿时,唱歌还有什么乐趣!这是一个感叹句,要用升调,指名读。
6、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请带着这种表情来读这几就话。
7、除了愁眉苦脸,蜻蜓唯一能做的就是嘀嘀咕咕。(贴词语卡片)①齐读。②“咕”是一声,在这个词里读轻声。③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象声词语吗?④想象一下,他在嘀咕些什么呢?
8、蜻蜓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呀!谁来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蜻蜓现在的样子。
9、(课件出示图片)是这样吗?从悠闲自在的夏天到冷的发抖的寒冬,小蜻蜓实在受不了了,他爬到了蚂蚁家门口。(课件出示图片)他要说什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3-7自然节,一人读旁白,一人评论,其他两人读蜻蜓和蚂蚁。
②研究一下,怎样读好这几句对话,可以动笔画画重音、语调等。
四、3-7自然段。(共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1、咱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谁来读一下。(课件出示对话)
2、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平时看到的蜻蜓在那里?是呀,书中用爬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困难,非常可怜)
3、蜻蜓都让蚂蚁收留他了,那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的?(读出哀求的语气)
4、指名读、齐读。
5、是呀!这时的小蜻蜓太可怜了,你们读得真好!那蚂蚁同意收留他了吗?他说了什么?(读出耐心、讲道理、劝告的语气)(板书:劳动)
6、劳动:①齐读。②你能用劳动说句话吗?③你知道蚂蚁夏天都做了那些劳动吗?
7、正因为有了这些辛苦的劳动,现在他才能在温暖的家里安乐的生活呀!这个道理谁都懂,是吗?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这个道理吗?
8、(点击出示句子)这里有一个问句,但它并不需要回答,在句子中就已经含着肯定的意思,像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你知道它还可以怎样说吗?
9、(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那个语气更强烈?
10、反问句就是表示一种强烈肯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语调要上扬。
第二次对话
1、小蚂蚁多有耐心呀!那小蜻蜓又是怎样说的哪?谁来读读他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
2、这句话里也有一个反问句,你找到了吗?能换个说法吗?
3、那蜻蜓之所以没功夫劳动,是因为――(引读)
(贴词语卡片)软绵绵:(1)齐读。(2)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词语吗?(3)再齐读。(4)你见过生活中哪些东西是软绵绵的?软绵绵的窝会让蜻蜓有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软绵绵的舒服感觉再读这一段。谁来试试?蜻蜓玩得怎么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先想一想再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4、老师也想来读读这段话,你仔细听,看你听出了什么不同?(后悔的语气)
5、好,咱们找几个小蜻蜓来比赛读读,好吗?
第三次对话
1、今年冬天,好心的蚂蚁收留了他,那明年呢?我们来看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问,你们来答好吗?老师是替谁问?你们替谁答?(课件出示对话)准备好了吗?
2、你明白小蜻蜓的意思了吗?(课件出示要„„也要„„)
3、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4、小蜻蜓知道明年不仅要继续快乐的唱歌,也要踏实的劳动了。让我们带着蜻蜓的诚恳和对明年的希望齐读他的话。
5、现在咱们把这几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好吗?老师来读旁白,男生来读小蜻蜓,女生来读小蚂蚁,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五、拓展
蜻蜓在明年会做到吗?会有一个温暖的家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说出你对蜻蜓的愿望。
1、续编故事:第二年夏天„„„
六、课文中的蜻蜓和蚂蚁,你更喜欢谁呢?请说明理由。
七、知错就改也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向小蜻蜓学习这个优点。最后老师送给每位同学两句话。(课件出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五篇:《结构巧设计》教学设计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5、结构巧设计
旅顺口区大华小学
左峰
一、概述
《结构巧设计》这一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六年级上册友谊伴我行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需要1课时,《结构巧设计》这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组织结构图并对组织结构图进行编辑和调整。
本课是PowerPoint中的一项内容,通过让学生设计完成一项任务来掌握组织机构图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PowerPoint中插入组织结构图。
2、会对组织结构图进行编辑,调整图示的形状、板式和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组织机构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能够评价作品,并丰富和完善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在选择板式和格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 以前接触过PowerPoint,会做简单的演示文稿,会插入图片和文字,但组织结构图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有以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做基础,学习起来不会太吃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选择合适的图示,完成组织结构图的制作。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2、资源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1、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习过PowerPoint,你还记得学过哪些内容了吗?
2、学生回答(板式、背景、插入文本框、图片等)
3、出示ppt 1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4、提问你认识它吗?知道怎么做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回答,教师不强调准确性)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复习前以前的知识,做好知识的衔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学习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看书自学探究完成: 请你打开书第5课学习并完成刚才老师交代的任务,①老师出示的图形叫什么 ②你制作一张这样的幻灯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教师演示补充讲解
①插入形状中的下属与助手的区别 ②编辑文字与自选图形的相似
【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大部分可以解决,而个别学困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来解决,补充讲解中的编辑文字要求学生知识的迁移。】
3、学生探究学习调整图示的版式和格式 ①出示ppt让学生观察
②提问:这两张幻灯片用什么相同和不同吗?你能把自己刚才做的组织结构图变成第二张的样子吗?
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告诉学生这是组织结构图的版式)④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调整图示的版式和格式
⑥教师补充讲解并演示:自动套用格式和日积月累中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强调:只有取消自动套用格式才能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⑦学生完成组织结构图颜色的变化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设计意图: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组织结构图的有关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把科学课中的食物金字塔做出来吗?
2、学生制作
3、作品展示
【 设计意图:注意学科的整合做学以致用。】
四、作品讲评:
1、学生汇报:展示食物金字塔,说说自己的做法
2、讲评: ①学生讲评
③教师点评(对作品的讲评及对学生的评语的点评)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讲评能发现别的同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主要从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去评价,包括组织结构图的版式、色彩等方面。
八、帮助和总结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绘画知识掌握有困难的同学,采取小组求助和教师辅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