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刍议作文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刍议作文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疼的是作文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每天都在多彩多姿的现实中生活,怎么会没有写作素材呢?主要是他们没有能够感受生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体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创设合适的情景,借此指导学生作文,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一、社会活动情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在谈到“开放式”教学时说:“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语文教改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实施‘大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组织学生参加自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去领略祖国自然山水的绮丽、文物古迹的珍贵、田园风光的秀美、工业园区的现代,在这些缤纷的世界中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信息、丰富素材、酝酿主题。
为了使活动得以正常持续地开展,我还拟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每学期都有不同内容的活动。诸如以开拓视野的“祖国新貌”,以重在观察的“开发区纪行”,以感受生活的“享受幸福”,以点评社会现象的“你说我说”,以了解家乡历史的“家乡沿革”等等。每一次活动都有活动目的、开展形式、收获点滴、反思教训,每一次活动都有妥善周密的安排,尽量保证学生在活动中多一点收获。比如,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全班学习了余秋雨先生的《狼山脚下》(见《文化苦旅》),对我们南通的历史沿革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了解愿望。便利用双休日组织了《南通,我可爱的家乡》系列活动。活动分成了几个部分:
一、游狼山、访古迹;
二、参观南通博物苑;
三、网上查找南通的有关历史;
四、了解张謇(张謇,清末最后一个状元,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主要创始人)。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也就相对多了起来,先后写出了《狼山,我的骄傲》、《我最敬爱的张謇》、《文天祥在南通》等作文。假大空的材料没有了,作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多媒体活动情景
学生毕竟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多,外出搞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对要少,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图像又有声响。两者有机配合能够逼真地再现场景的真实,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这个宝岛有著名的阿里山、日月潭、朝日温泉等许多名胜,为了了解这些名胜,我就和学生一道动手在网上收集素材,然后,将台湾的名胜全部集中起来,再精心地筛选,最后选定了三个景点,配上了解说词。在课堂上播放的时候,学生认真地看,细心地体会。声、光、色、像结合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营造了旅游的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情景的距离,也促进了学生的感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灵感,我就以《宝岛一日游》为题要求学生作文。实践证明,学生不仅有话可说,有的文章还写得情景交融。有次,我们班的少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里特意组织了一次别具风味的野炊,兴致盎然的学生把这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情调浓郁。活动通过摄像,制作成课件,在班级播出后,我要求每个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野炊我也在场,自拟题目写作文。不少学生的拟题还挺有新意:《野炊趣事》、《友情,在野炊中升华》、《我在野炊中》等。这种典型的利用多媒体设置活动情景,我们班开展了好多次。
当然,情景的创设还可以有其他的模式,比如表演活动情景。就是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创演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让扮演者揣摩人物的心理,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能切准人物的心灵脉搏,以便于写作中的记叙和描写。
作文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布置题目,做作前指导,学生搜索枯肠的传统作文流程,不但彻底解决了学生作文中的“无米之炊”的问题,让学生一反过去那种干瘪和虚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由于学生在情景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对生活深刻独特的体验,作文就变得十分精彩,学生的写作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的新理念。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效果不错,可以一试。
第二篇: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2、关注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点】
关注他人的体验,以及结合自己的亲历,把活动的经过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教学难点】写出体验活动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教学准备】“神秘盒子”一个,镜子一面。【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引发好奇心理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它里面装着一个我最喜欢的、非同寻常的小东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猜测。
3、师:从刚才大家的眼神和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好奇(板书),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吗?第一个上来揭开谜底的人选怎么产生?写(板书)!把自己好奇的心情写出来,我请写得最好的那一个来看。(指导学生在写时,要一边写一边回忆刚才有哪些人猜,老师是如何回应的,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限时7分钟)(出示课件二)
4、小组开火车读自己的小片断。(师点评)选出一个写得有个性的。
二、初次体验,指导写好感受。
1、一名学生看盒子里的东西。
提示:注意看观看者的表情,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信息。揭秘者:看的时候不说话,看完后守口如瓶。(看前约法三章)
2、指导体验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与学生谈话)
(1)揭秘者:作为第一个知晓谜底的人,看之前你心情怎样?看到谜底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并且请你守口如瓶,继续坐观其他同学的活动。
(2)第一个同学上台揭秘。
(3)再次请两个同学上台,依次揭秘。(要求同第一个同学一样,保守秘密,关注自身感受。)(4)观察者:你们注意到他们刚才神情、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了吗?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指名简单说说)还是写写吧。(限时八分钟)(出示课件三)
3、学生再次练习写出自己和别人心理、行动的变化。
4、再次点名读自己写下的内容,师及时评议。
三、再次体验,提升情感
1、师:还有多少个同学还没看呢,请举手。大家想看吗?现在表达此刻最真实的心情是什么?还是写吧,争取赶快为大家揭开谜底的机会。(出示课件四)
2、生再次习作,师巡视。
3、几分钟后开始诉说。
4、再次点名读片段,师及时点评。
四、揭开谜底,回味提升体验。
1、师:(当众打开盒子,把盒子送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揭开谜底)——盒子里放着一面小镜子,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其实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看到这个谜底,你现在又想说什么呢?(如果让你为这节课的体验之旅起一个题目,你打算怎样命题呢?)(出示课件五,引导学生拟题)
2、指导情景作文的习作要点》(出示课件六)
2、师:我们把刚才课堂上写的几个小片断加以整理,就是一篇真实、生动的体验作文了!其实,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见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就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又生动精彩的习作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副对联(出示课件七)送给大家。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 创设作文话题情境,融作文训练于游戏操作体验中,投其所好、欲擒故纵、即兴训练,呈现了“话题速写”作文教学形态,即创设话题情境——观察体验——现场速写。孩子们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分享智慧和体验,整个课堂轻松愉悦,也高潮迭起。但是毕竟个人水平有限,整个课堂显得前松后紧,在学生上台揭晓谜底时,让学生关注上台者的表情不够充分,在学生进行片段描写时,评价语言还应该更多样话,尤其是课堂的结尾处,是本课情感的升华,可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草草收尾,很是粗糙。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多多汲取大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三篇: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情景作文的概念
1.你知道作文有哪些命题形式吗?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图画作文、材料作文、情景作文
2.你知道什么是情景作文吗?
(1)概念:
情景作文(也称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2)它与其它作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3)你见过的情景作文有哪几种情况?
※引发式情景作文,一般是以题目或材料中的某一特定情景作为触发点,从而引出相关的事物,并由此生发开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
引发式情景作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目引发式,题目中往往含有一个情景,另一种是材料引发式,命题者在材料中设置某个情景,或者依据某一情景可以引出一个话题。
※续补式情景作文就是根据题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写作空间,对之进行续写或补充。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种情形:
①提供正文主体,补写开头;
②提供开头,续写主体及结尾;
③有开头和结尾,要求补写中间的主体部分;
④首、中、尾,都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要求整体续补。○○题目引发式
作文指导 ——题目《迟到》
仔细审视题目,一个字也不要落掉,你想到了什么 思课文——例子(素材、主旨、写法)
思生活——原型(亲身经历的、间接听闻的 人、事、物、场景)思角度——素材比较(新鲜而生动)
训练题
(一)以《路遇》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题目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景,其基本意思就是讲两个人(或者是两群人)在路上相遇,十之八九还是“不期而遇”。那么,是两个什么人的相遇呢?根据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有如下种种设计:①老同学相遇,②朋友相遇,③恋人相遇,④仇人相遇,⑤夫妻离异后的相遇,⑥父母与子女或兄弟姐妹间离散后的相遇,⑦师生或师徒相遇,⑧其他情况。
确定了人物关系后,就可以构思相遇后发生的故事了,一般来说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行动等方面来展开。
○○材料引发式
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注意景、情、理的结合;②500字左右;③不要用诗歌形式。
第四篇: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化学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肖银生
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四川
宜宾
644501
摘要:情景设计在每节课中虽占时少、语言不多,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景设计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授课质量。
关键词:情景设计
导入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工作方案,创造教学活动模式或观念结构的过程。化学教学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的系统过程,要想将这一复杂过程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灵活多样地运用,避免零散性、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化学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很好地设计,保证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化学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的、功能可分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等。本人就教学情景设计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与大家一起学习。
教学情景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教学情景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因为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中表明,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又能使人的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化学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稳步地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教学情景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理”入境
当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后,往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说明某一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达到以“理”入境的目的。
例:高一化学《硫酸》的导入。
同学们,建国50多年来,我国硫酸产量增长140多倍,而世界硫酸产量增长5.3倍左右。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生产过程能量利用率却很低,发达国家能量利用率达70%,而我国仅为30%,耗能高,利用率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硫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工业产品,号称“工业之母”,硫酸的产量是一个国家无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对硫酸应该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硫酸工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硫酸产量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却很低,而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产品。这样,学生就会重视硫酸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化学,为使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快投入,认真钻研,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
二、以“趣”入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师、学者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形成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尤其是化学兴趣实验,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课堂演示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求知欲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并不时地穿插一些趣味实验;向学生描述化学史中的生动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的新发现,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现状等,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许多趣事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新课的引入。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
通过有趣的真实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想马上知道其中的奥妙,求知欲大大提高。
三、以“疑”入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比等方法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提示出来,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认知产生矛盾,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高三化学“原子晶体”的导入。
我们已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分子晶体的知识,知道碳和硅同处于第Ⅳ主族,CO2是典型的分子晶体,同学们也知道CO2的性质,那么,SiO2是事为分子晶体呢?SiO2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通过已认知事物性质,会自学自觉地去提示未知事物性质,使学生认知产生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思考,逐步解决认知矛盾。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设“疑”这种方法,不仅及时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与新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以“情”入境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因此,以情感人、以情诱人,情感结合,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了学生,引起师生共鸣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情”入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能以师情激生情;可以讲述一些爱国主义的化学史,化学家的艰苦经历、动人故事,能以爱国史激发学生爱国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愉快、求知、民主的氛围中,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触景生情。
例:高一化学“纯碱”的引入。
同学们知道,碳酸钠俗名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需求量很大。可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由于纯碱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纯碱的生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后来,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改进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技术,使纯碱的产量大大提高。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侯德榜制碱法”制造纯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纯碱。
这样的引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顿生敬意之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的态度端正,目的性更加明确了。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以上几种化学教学情景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的教师还采用以“验”入境法,以“果”入境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师应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情景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情景设计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情境设置
根据地理新课标的精神: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掌握课本内容,更应掌握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因此要摆脱“课本为中心” 的制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必须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设置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地理“情境”课堂。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来诱导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学习场景之中,生动、巧妙的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新课程改革推行已经五年多了,在五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情境设计在导课中的应用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地理课教学中,导入得法,有助于让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也能激发学习的情感,培育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讲述高一上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时,我引入有关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的经典案例,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曾使用密度流,给英国以沉重打击。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防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通过这个故事,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营造的课堂气氛,吸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洋流的兴趣。所以一节课的课前导入如果能设计精巧,可更快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二)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人的思维活动随着环境气氛的不同,表现出的反应也不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知识除教师精讲细述外,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下,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巧妙启发学生思路,打开其心灵之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设置情境,那么很多内容就会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拿一张带有图画和文字的纸,然后把它撕成参差不齐的两半,问学生: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曾经是一张纸?学生纷纷发表见解,从纸的印刷文字和图的行列分布,纸的边缘是否能拼合在一起等进行论证,然后我用电脑动画演示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图,让学生讨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现在你们只是通过观察推测结论,能否就此判断它们原来是一个整体?”学生说“不能。”“任何一个科学结论都要讲证据,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证明你的推测?请大胆设想”。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纷纷推选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有的小组受到拼纸的启示,从地层地质年龄和化石相似性衔接角度论证;有的小组查阅世界山脉分布图,从山脉的分布加以论证;有的小组从物种角度,南美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发现了海牛和鸵鸟,而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既诱发学生思维,并可顺势启发了学生学习魏格纳大胆假设,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可谓是“一箭双雕”。
3、情境设置在小结中的应用 一个好的开始很重要,同样的一个发人深省的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讲授完新课后,老师总结内容是,如果能适当设置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课后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课后自主地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在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时,在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应采用哪种畜牧业生产模式?”学生回答,“大牧场放牧业”,“那么我们有什么需要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生产模式的地方”我又问道。学生就开始回想我国草场和潘帕斯草原的相似因素和不同因素,最终得出结论,两者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草场质量好,都有广大的市场,而我国的科技应用和交通运输不如潘帕斯草原条件好,如能改善也可借鉴其模式。之后我还请同学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以泉州的市场为例,调查泉州的乳畜业面临哪些问题并如何应对,写一篇小论文。这个作业学生做得非常出色,其中不少学生的确深入到当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当然就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时,也会有时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辛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总结以往经验,我有以下这些体会:
1、情景教学要长期以来养成一个习惯,老师与学生要互相适应和配合,角度尽量宽一些,形式尽量多一些。比如可用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故事情景、活动情境。
2、情景的设置要紧密围绕本课的重点内容。最好能将教材重点、时政大事、学生视野范围和兴趣等几方面有机结合,课前老师与学生都要精心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可以补充老师的资料。并最好接近学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只有选择符合学生情感、吻合学生经验、接近学生思维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才能唤起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应。
3、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资料的可读性可听性的容量及速度大大增加,给学生各种感官刺激,提高效率。地理知识有许多涉及到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对这些过程进行情境设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地图投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强调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课堂要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而“情境”的如何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能否主动探寻知识和研究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多发掘教材,在不同环节设置适当的“情境”,必然能发挥学生的主题性,激起学生的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