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时间:2019-05-12 19: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第一篇: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总复习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8~11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等概念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信息的意思和能力,发展数感。

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相关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7.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常见的统计表、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对统计表、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感分析观念。

8.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正确判断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9.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0.学生经历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与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关于分类、对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11.学生在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获取知识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一到六年级所学的所有内容。

教学难点:

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3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整理

1.讨论整理。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整理,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

(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3)提问: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依次交流不同内容的认识,举出例子说明。

交流数的读、写法。交流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呈现结果。提问:从直线上看,正数和负数有什么区别?

0右边的□里为什么要写小数?0左边的□里的数是怎样想的?

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在直线上都是从0开始按顺序排列,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1)指名口答。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不同的数里的“2”表示多少的?(2)提问:你能说出这里每个数的组成吗?

说明:一个数表示多少,可以看每个数位上各是由多少个计数单位组成的。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读题后指名回答。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校对,有错的同学说说错误的原因,并订正。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指名学生读一读。提问:怎样读数,能很方便地读出来?

说明:读数时先分级,按数级读既方便又能读准确。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先把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再算出10本、100本、1000本的总价,然后交流结果并呈现。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一个数乘10、100、1000,怎样很快写出得数? 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可以怎样写出得数?

7.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学生各自读题,再指名读一读表中的各个数。提问:通过读表中的数,你有什么想法吗?

(2)提问:你能把四个省(自治区)的面积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把四个省(自治区)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提问:请你分别按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排列四个省(自治区)的顺序。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9题。

第二篇:数学冀教版五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地2012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12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84页某条河流8月1日至8月6日每天下午2时的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三篇:六下(第1单元)近义词反义词

六下(第1单元)近义词/反义词

挪移——挪动 蒸融——蒸发

插秧——种秧 枯萎——干枯

基业——产业

幸而——幸运

一番——一席 考验——考核

锻炼——磨炼

转化——转变

优雅——雅致

哲理——道理

英俊——俊美

惊羡——羡慕

幅度——角度

慌乱——慌张

艰难——困难

喧哗——喧闹

附和——追随

冒险——探险

消受——忍受

歉疚——内疚

索性——干脆

偶尔——偶然 机敏——灵敏 堂皇——宏伟

名义——名分 薄弱——微弱

附庸——依附

凝然——专注

收成——收获

赤裸裸—光秃秃 刹那间—片刻间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狂风暴雨——急风暴雨 勃勃生机——生机勃勃

座无虚席——座无空席

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养尊处优——娇生惯养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

优雅自在——安闲舒适 六下(第1单元)(反义词)

蒸融——凝固 枯萎——茂盛 幸而——倒霉 优雅——粗俗

英俊——丑陋

慌乱——镇定

艰难——简单 喧哗——安静

机敏——迟钝 挪移——固定

一番——多次 惊羡——讨厌 冒险——逃避 薄弱——结实 蒸融——凝结

优雅——土气

薄弱——强大

英俊——难看 艰难——容易 附和——逃避

冒险——畏缩 堂皇——简陋 名义——实际 附庸——独立

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无缘无故——有理有据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意想不到——意料之中 惊心动魄——无动于衷 语重心长——冷言冷语 惊心动魄——泰然自若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养尊处优——含辛茹苦 座无虚席----寥寥无几 刹那间——长时间

第四篇:苏教 复习笔记 六下第四单元

夜晚的实验

一、基础知识

báo薄膜 薄饼 bï薄雾 薄田 单薄 薄利bî薄荷 碍(妨碍 阻碍 障碍)fú 蝙蝠 幸福 辐射 幅度 扶老携幼 吹拂 仿佛

二、课文分析

1、本课我们认识了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试验、潜心研究的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

2、夜晚实验的内容是蝙蝠靠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间自由自在地飞行。

3、实验的结果是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4、四次实验分别是蒙眼睛、堵鼻子、涂油漆、堵耳朵。

5、从斯帕拉捷的身上,我们想起了那些名言谚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功夫不负有心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蝙蝠是用耳朵接受从喉咙发出的超声波来辨别方向、确定目标的。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斯帕拉捷的“意料”是指假如蝙蝠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事实”指蝙蝠眼睛被蒙上,照样能轻松自如地飞行。

7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8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2)强调;(3)特殊含义。

9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三、课外延伸

1、用“仿生学”发明的物体:

贝壳——–坦克 蜻蜓——–直升飞机 鸟——–飞机

长颈鹿——–大吊车 带刺的叶子——–锯子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一、基础知识

xiã 威胁 胁迫 协作 协商 和谐 携手 要挟 挟持 白头偕老

蕴藏 蕴含 硫磺 矿藏(cáng)宝藏(zàng)薄(báo)膜 敏锐(mǐn ruì)

闹①喧哗,不安静(热闹)②吵,扰乱(哭闹)③发泄(闹情绪)④害,发生(闹水灾)⑤弄,搞(闹革命)⑥开玩笑(打闹)

二、课文分析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表示承接判断。

2、人类怎样开发利用海洋:(1)开发矿产资源(2)索取食物(3)利用海水运动发电(4)缓解水荒(5)建设海底城市(6)开拓生存空间

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四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人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4、为什么称地球是“蓝色的海洋”?那是因为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反射光形成的景象,因此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海洋”

5、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三、课外延伸

1、东碰西撞、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拼西凑、东倒西歪、东拉西扯 千奇百怪、千方百计、千姿百态、千锤百炼、千疮百孔

2、人们把海洋的潮汐能称为“蓝色的煤海”。海洋称为“蓝色的宝库”。

3、保护海洋的宣传标语:(1)呵护海洋共创家园。(2)拯救海洋,别再毁坏我们的家园。

4、你打算怎样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海底动物园。

5、海洋约占地球的71%,3.4亿平方千米。

6、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4 学会合作

一、基础知识

幛(一幛房子)牺(牺牲)钥匙(shi)

汤匙(chí)

缝(fãng)补 指缝(fâng)卡(qiǎ):哨卡 关卡(kǎ):卡车 卡片 竞(竞赛)(竞走)

竟(竟然)(究竟)

顾名思义 顾:看。思:想。义:意思。含义:看到名称想到它的含义。xī(吸)收(稀)薄

白(皙)可(惜)小(溪)

二、课文分析

1、《学会合作》的体裁是演讲稿。

2、本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阐明了学会合作的观点。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统一的目标、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3、仿写

你是老师,就要和同事一起备课,一起批改作业,共同培育祖国的花朵。你是警察,就要和战友一起研究案情,一起抓捕罪犯,共同维护祖国的平安。你是演员,就要和同事一起排练,一起演出,共同为观众献上丰富多彩的节目。你是班长,就要和其它班委一起管理班级,一起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出一份力。不论你的职位有多高,也不论你多么富有,都不能忘记生你养你的父母。不论你走到哪里,也不论你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4、用设问句的形式,并用上顾名思义造句? 笔袋是什么?顾名思义,笔袋就是放笔的袋子。

5、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这句话把学会合作比作钥匙。

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构成成功大厦的基石。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攀登成功之巅的阶梯。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

6、交响乐团的完美演奏——体现了目标统一及团结协作精神。模拟火中逃生的彩球实验——体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

7、“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8、两个事例,能不能只举一个?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这两个事例侧重点不同。前一个事例主要说明协作的重要,后一个事例说明自我牺牲精神重要。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9、这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起,用交响乐团的演奏完美和谐和瓶中取彩球的实验说明要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10、举例说明合作的好处:

(1)历史上的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3)生活中:出黑板报时同学相互协作,使黑板报在评比中取得一等奖。(4)课本上:交响乐团演奏完美和谐和瓶中取彩球的实验。(5)动物中的:蚂蚁抱团逃离火海

三、课外延伸

1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事例:出黑板报、植树、拔河、打篮球、接力跑 2有关合作的成语: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同舟共济 3有关合作的谚语:

(1)人心齐、泰山移。(2)众人拾柴火焰高。(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4)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坚如铁。

(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天空的快乐是一碧如洗,森林的快乐是葱郁茂密,阳光的快乐是沐浴大地,落日的快乐是霞辉千里,我的快乐是一举成名。练习4

1、隅 yú儿时,我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隅:角落。(负隅顽抗)

2、我鲜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鲜xiǎn:少。鲜 xiān(鲜花)(新鲜)xiǎn(鲜为人知)

3、鉴往知来 鉴:观察、审视。鉴:(1)古代的镜子(鉴台)

(2)照,映照(油光可鉴)(水清可鉴)

(3)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的事(引以为鉴)(前车之鉴)(4)观察,审视(鉴往知来、鉴别、鉴定、鉴赏)

(5)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台鉴、惠鉴)

4、款款:(1)忠诚。(款款深情)(2)慢慢(款款而行)点水蜻蜓款款飞:缓慢。

5、拂:(1)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柳枝拂水)(2)甩动。(拂袖)(3)违背。(拂耳)清风徐来,柳枝拂水。徐:慢慢地。拂:轻轻地擦过。

6、一言以蔽之:一句话可以概括。

7、古今贤文蕴含的道理:

(1)要坚持,要躬行。(2)要实事求是。(3)要谦虚。

8、补充真理篇:

(1)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要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3)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第五篇:鄂教六下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文本分析: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美丽的晋祠》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洗练传神的语言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可爱的地球》以平实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聊天式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球的诸多知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之情,其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准确把握更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5、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6、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地球的可爱之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2、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地球的可爱之处。

教时安排:《我的故乡在北京》

2课时

《美丽的晋祠》

2课时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诗词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课时 语文乐园

(六)4课时

16、我的故乡在北京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笔下故乡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作家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阎妮高中毕业后就远离故土赴法国留学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比眷恋之情做好铺垫。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一部分:我的故乡

2、师:故乡,一个多么深情的词语,故乡,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开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最美的一句话描述你们的故乡,好吗?谁来说说?(生自由地用一句话描述故乡。)

3、是啊,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连着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抒情散文,跟随作者阎妮走近她的故乡——北京(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还记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却的,她的第二故乡是?(生答——北京。)因为那里有她最纯真的童年时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远是心灵的故乡。这种思乡的情感成了文学家最爱表现的主题之一。今天这篇散文,既写景,又抒情,现在,就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思考:

从美妙的文字里,你读懂了些什么?

(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部分学生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却充满温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对故乡无比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细读文本,感受画面。

1、作者对故乡如此难忘,当你欣赏了这篇美文后,你觉得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关段落)

2、从这些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引入:感受到故乡西山、昆明湖、长城的美丽画面,更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与热爱。)

3、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种感受,你找到了吗?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细细读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是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副色彩绚丽,各具特色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三幅画面之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在旁边作批注。

四、播放舒缓轻音乐《神秘园》,学生读文,勾画,批注。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文,情感导入

播放音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精读文本,体会写法,感悟情感。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画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而相机把握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1、师: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之情,3~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幅画面,这三幅美丽的画面是对故乡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首先跟随作者的记忆一起去领略西山的美景。

2、为什么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们能从那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绿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灰蒙蒙、浓绿、青色的透明的、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金檀色,让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的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突出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

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儿的确是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再读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3、师:西山的歌是碧绿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这动听的歌中还有些词语打动了我,如山给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却用了一个“横飘”,写出了青山的时隐时现,似乎连山这种厚重的东西在绿色的装扮下,也变得灵动活泼了起来,这也是作者对故乡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发现吗?(相机理解凄婉等词语)

4、师:作者用一连串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这种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西山碧绿的“歌”,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描述着对故乡的热爱与思恋,你能仿照这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首“故乡的歌”吗?

5、学生自学“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相关段落。

6、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作结。

(体会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点进一步描写的写法,以及通过绿色泽的变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来凸显长城之美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入体会思乡情结

1、师:作者已经远离了故乡,可心却和故乡在一起,课文依然以“歌”为终,与文章开头有何关系?(体会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2、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情结的呢?(复习,巩固排比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升华情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熟读全文。

板书:

17、美丽的晋祠

文本分析: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洗练传神的语言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句子,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

2、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山西晋祠的资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能介绍一下吗?(生自由说)

2、你们了解的名胜古迹还真不少,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翁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也深深地吸引了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写下了《美丽的晋祠》这一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到这被誉为山西“小江南”的古建园林里看一看吧。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出“美丽”一词的韵味)

4、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拧(níng)”、“栏(lán)”、“祠(cí)”、“滨(bīn)”。

6、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这篇说明文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回答,感悟作者将说明和描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作者以说明为骨架,以描写为血肉,在说明中插入描写,以描写来作更具体的说明,这样就能够使说明更形象、生动,这样的说明文称为“文艺性说明文”。

7、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哪句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全班交流,指名读:晋词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齐读这句话,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它既是全文的总起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8、再读这句话,你们发现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吗?(引导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晋祠的观察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展开的,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晋祠究竟如何美丽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这份“美丽”吧。

第二课时

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一、教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问:这里的山美在哪里?作者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来描写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汇报,交流。A、“这里的山、巍巍的山,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两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突现出晋祠在群山的怀抱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B、“春日黄花,经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作者语言精炼,采用对偶句将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与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进行了形象的对照,使人产生无限联想,难怪作者会用“心旷神怡”来表达登山的感受)。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山美”。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问: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后总,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护下给人的感受。)

2、在祠中的诸多树木中,作者的目光被三棵老树吸引了,它们是——(周柏、唐槐、左扭柏)

3、让我们来欣赏两棵古老苍劲的老树吧,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老树的句子?(指名读)能说说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吗?(从“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可以体会出古老苍劲)

4、两棵树的形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配合读:

一棵顶上挑着—(生接)几根青青的疏枝。一个“挑”字,一个“疏”字,让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感受)。这就是周柏的疏朗之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这样称赞它:“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

另一棵一簇簇——(生接)柔条,绿叶如盖,一个“柔”字,一个“盖”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感受)这就是唐槐的浓密之美。

5、能用你的朗读来展现它们不同的风姿吗?(指导朗读)

6、再来看看那棵造型奇特的左扭柏吧!谁来读呢?(指名读)

听到同学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听老师读: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上)云霄,它的树皮的纹理一齐向左边(转)去,一圈一圈,纹

丝不乱,像地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掉)下了一根绳。

你发现老师读的与作者所写的不同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感受)

7、作者的语言细致而准确,观察的角度多样,把说明对象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后,再齐读)

8、再看看其他的树木吧!(指名读)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无一而足。”

你的眼前还出现了哪些古树?(鼓励学生发挥想像,相机理解“偃如老妪负水”、“挺如壮士托天”)

8、漫步晋祠中,满日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生接读)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三、精读第4自然段

1、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水多、清、静、柔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A、水“多”

①“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是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水的类别多,连用几个比喻,对仗工整地写出水的姿态各异,美不胜收。)

②“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倒影在水中隐约晃动,几百间建筑都是如此,水真多呀!一个“漂”字还可以说明晋祠的水流势不大,波平浪静。B、水“清”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绝:指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区别于“冉冉不绝”的“绝”:断的意思)C、水“静”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既能从听觉角度写出水的长流不绝,又能运用“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方法,通过写“叮叮咚咚”的声响突出晋祠的水的静)。D、水“柔”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会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流势不大”、“微波”直接写其柔,草蔓拉长成丝而不断,密密层层“铺在河底”,悬在岸边,侧面写其柔;水“织成一条条大飘带”,飘带被风一吹,就会飘拂不停,用一个精当的比喻,更显水“柔”。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也是为了突出晋祠的水如碧玉般温润柔美的特点。

3、同学们,让我们再次体会晋祠的水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吧!齐读第4自然段。

四、略读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园中小品”以及“名人题永”特点的词语,并作标记。

2、学生汇报、交流

作者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列举石雕小和尚石雕大虎的例子,说明园中小品极具匠心的特点。在表达上,于说明之中穿插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写小和尚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

3、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石雕小和尚”的句子,女生读“石雕老虎”的句子。园中小品如此独具匠心,难怪历代文人墨客要留下自己的墨宝,生齐读“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五、小结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1、将说明与描写结合在一起,在描写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印象。在说明中插入描写,以描写来作更加具体的说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文章的结构特点:①从全文看是总分式结构,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为总起,后面分为四段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特点,行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②从第二部分来看,采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并列的构段方式,对晋祠内景观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

六、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吴伯萧的《难老泉》。

18、可爱的地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美国宇航员鲁斯·坎贝尔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球的诸多知识,但作者写作的意图并不仅限于此,他对环境环境保护这一大主题的把握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因此,这篇文章被誉为“科普文的典范之作”,并入选《世界科普作品选读》一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理解体会四组近义词的区别:维持----维护、渺小----微小、炙热----炽热、充斥——充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从而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2、理解文章结尾宇航员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教学准备:自制powerpoint课件。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今天老师就带来几张地球母亲的照片,就让我们一睹地球母亲的容颜吧!(播放地球的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看到它你想说点什么吗?(谈地球给自己的印象及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最想用哪个词?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地球吧。(板书:可爱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 用的什么好方法?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对于课文你还了解到些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带着遇到的问题再来读读课文吧,再读课文之前先看看预习提示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读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提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课文最后用“微小、美丽而脆弱”来形容地球。这是什么意思?

3、带问题自学课文。4汇报学习情况:

a: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地球有美妙的大气层、地球有斜轴、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地球的引力、地球上的气候、运转不停)

b你喜欢地球吗?喜欢它的哪些方面?把自己喜欢的地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或是读相应的段落。

c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我们,他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那样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却不断的发出悲惨的哭泣。播放(地球被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d:因此宇航员目睹了地球母亲的容颜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是怎么理解宇航员的这句话的?(相对于太空来说地球很小很小,很美丽,而且是那么容易被伤害,需要我们人类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二、升华情感

1、带着对地球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地球母亲,你会怎么说?(设计广告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

2、课堂小结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重视环保,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

三、作业

1、完成对广告语的设计

2、办一期“可爱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8、可爱的地球 微小 美丽 脆弱 妥善保护 倍加珍惜

诗词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材说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的爱。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3、分工合作,自学自悟。

4、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具准备:幻灯、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

板书:知背景(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语文乐园

(六)教学目标:

1、读准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积累词语,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通过体会具体的语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出能更强烈的思想情感。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让学生从成语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会具体的语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出能更强烈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让学生从成语中受到启迪。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教具准备:

教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1、多形式练读,读准字音。(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

2、师总结:这些字很容易误读,读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

3、思考:大家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4、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指导。

5、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些词语,并把它们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中吧!(朗读、积累)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2、全班交流。(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话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西山,对昆明湖,对雄伟绵延的长城的依恋之情,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晋祠的山、树、水由衷的赞美。而两组句子中的第二句都只是普通的陈述句,没有表达强烈的情感,语言缺乏感染力。)

3、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作者的情感。

4、在其他文章中找找排比句,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5、鼓励学生在自己作文时运用排比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字字落实,理解诗句。

3、感情朗读,背诵这两句诗。

4、交流、积累其他表现思家怀乡情节的诗句。

四、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买椟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

4、老师小结。

5、感情朗读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加入全球停水)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情景导入。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公元2058年。一天清晨,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每日清晨播出的“地球公告”,突然,屏幕上闪过一则消息:从今日起,全球将停水一个月!伴随着消息的播出,家家户户的水龙头再也放不出一滴水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50年后的那一天去看看吧!

2、揭示习作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写作要求。

(小结:写没有水的情景,人和其他生物的反应,出现全球停水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思考。)

三、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1、引导想象没有水的情景。(生自由说)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文字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是否关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否将水资源充足时和地球没有水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

四、鼓励学生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下载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第2册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课时)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5分5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例1,练习十五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

    第2单元美食天地 第1课时-教案

    第2单元 美食天地 一、输入和编辑文本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零起点的要求编写,符合农村实际。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使用信......

    苏教六下6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

    数学四下第七单元教案[模版]

    到目前为止,“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之前只经历过一次。这次是认识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

    六下数学第1单元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最终版)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教案

    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 Story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tory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Story time Teaching a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