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冀教版六下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一)数与代数第3课时
第三课时 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3、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每表示数量关系方程思想。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意义 1.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1)概括好处。
师:同学们都订了《小学生数学报》,你们喜欢不喜欢?
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单价是0.4元,如果我们全班同学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年级2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 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校1500人,毎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 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让你继续表示几所学校,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每人都订一份这样的报纸一共要付多少钱,你都一一这样列式吗?可以怎样很快地概括出这种关系?(板书:0.4x)x表示什么?
这里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可见,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洁地表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概括性。(2)自主回忆。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有哪些?你能写出哪些式子是用字母表示的?
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字母表达式实际上是用字母表示什么?(教师分别板书)
小结从同学们的整理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 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3)讨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刘强家上月收人a元,剩余486元,支出()元。
(2)—盘彩带长a米,做一个中国结用6米。做3个中国结用()米,还剩()米。
(3)—瓶盐水重a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克,含水()克。
(4)一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x平方米,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
上午和下午一共插秧()平方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式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2.回顾与整理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要表示出全区小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应怎样表示?
现在我们知道,总价是6024元(板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0.4x=6024)这个等式实际上就是什么?(方程)
自主整理方程的知识点。
师:关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能自己整理一下吗?可以用表格、网络图或者箭头等方式来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采用哪种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
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追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像0.4x=60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可以板书画集合)
(4)练习。
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是方程的打√,不是方程的打×。
2x-16()
7×0.3+0.4=2.5()
x+0.75>6()10÷y=2()
二、复习解方程
1.提出要求:你知道等式的哪些性质?举例说一说。启发思考: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小结: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让六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2)学生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3)教师提问: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提示: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另外毎题都要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做教材第62页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每道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每个方程是怎样解的。
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3、4、5、6题。强调:要根据已知条件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第二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比例尺第3课时比例尺二
第六单元 比例尺
第3课时 比例尺(2)
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读懂平面图,根据比例尺解決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能读懂平面图,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比例尺。
二、讲授新课
(一)读平面图,课件出示某小学的平面图。
1、师:看这幅平面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平面图画了教学楼。生:教学楼在学校的西北面。生: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
2、师: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比例尺1:2000是什么意思?生:1:2000的意思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0厘米。
3、介绍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二)求实际距离
1、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尺的一般意义,如果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求实际距离呢? 师:怎么求?
2、师生合作实际测量,并完成计算。板书:图上距离长:10厘米
实际长=2000×10=20000(厘米)=200(米)
师:在这里要注意,学校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所以求出厘米数后,要除以100换算成米数。
师:要求校园的实际宽,我们首先要测量出校园的图上宽,同学先动手测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3、交流、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试一试
1、师:要求学校操场的面积,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自己完成。
2、第2题,要在示意图上标出旗杆的位置,应该先求出什么? 师:应该先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师:想一想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怎么求图上距离?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师:从平面图上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说说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室巡视、指导。
(二)“练一练'第2题,课外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了条件充分,结构封闭,以图形形式呈现的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应用题让学生计算图距与实距,仅从知识与技能层面考虑,这并不难,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呆板,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应用的价值。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値。设计了“看图”与“画图”两个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势:
1、尊重生活现实,利用生活资源;
2、改变呈现方式,培养数学能力。
第三篇: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数与代数同步训练2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同步训练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10题;共30分)
1.(1分)□÷17=25…○,当余数是_______时,被除数最大.
2.(6分)8除以4等于2,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除数是_______,商是_______
3.(2分)3个6比4个6少_______,比2个6多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
4.(1分)解决实际问题.
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组5人采集7千克,第二组6人采集7千克,第三组8人采集9千克.三个组平均每人采集的树种各是多_______千克?(用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5.(1分)不计算,直接回答
0.6×8的积里有_______位小数
6.(1分)从100里连续减去_______个5,结果是0。
7.(5分)口算,直接写得数。
=
=
=
=
=
=
=
=
8.(1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cm,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9.(10分)口算.
×
=_______
×12=_______
÷
=_______
20÷
=_______
16×75%=_______
+
=_______
3﹣
=_______
÷
=_______
×17=_______
×
÷
×
=_______
10.(2分)在横线上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4_______0.75=3.2
15.6_______1.2=18.72
二、直接写得数.(共1题;共1分)
11.(1分)小数7.9里有_______个0.1。
三、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共1题;共5分)
12.(5分)脱式计算
①25×(200+4)
②89×99+89
③378-178-161-39
④309+102÷(42-25)
⑤125×7×8
⑥420÷[15×(43-39)]
四、列式解答
(共1题;共10分)
13.(10分)列式计算.
(1)16.4除以0.4的商,减去2与5.3的积,差是多少?
(2)2.7与4.5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0.3,积是多少?
五、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4.(2分)照这样计算,204个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A
.10000本
B
.20000本
C
.16000本
15.(2分)1250÷25=(1250×4)÷(25×4)的依据是()
A
.乘法分配律
B
.乘法交换结合律
C
.商不变性质
D
.除法运算性质
16.(2分)小力家的萝卜地去年收萝卜15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收萝卜()
A
.18吨
B
.3吨
C
.12.5吨
D
.12吨
17.(2分)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5倍,和是71.5,这个数是()
A
.15
B
.12
C
.13
D
.31
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18.(5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会预算彩票收入大约14.4亿元,比电视转播收入少,电视转播收入约占奥运会收入的40%,奥运会总收入约多少亿元?
19.(5分)王老师把4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4.50%,到期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钱?
20.(5分)新城开发区开发一个项目,实际投资3.6亿元,比原计划多投资0.4亿元,多投资了百分之几?
21.(5分)熊猫6天吃了180千克食物,大象2天吃了36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0题;共30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二、直接写得数.(共1题;共1分)
11-1、三、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共1题;共5分)
12-1、四、列式解答
(共1题;共10分)
13-1、13-2、五、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4-1、15-1、16-1、17-1、六、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18-1、19-1、20-1、21-1、
第四篇:数学苏教版六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总复习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8~11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等概念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信息的意思和能力,发展数感。
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相关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7.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常见的统计表、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对统计表、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感分析观念。
8.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正确判断简单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9.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0.学生经历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与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关于分类、对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11.学生在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获取知识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一到六年级所学的所有内容。
教学难点:
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3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整理
1.讨论整理。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整理,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
(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3)提问: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依次交流不同内容的认识,举出例子说明。
交流数的读、写法。交流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呈现结果。提问:从直线上看,正数和负数有什么区别?
0右边的□里为什么要写小数?0左边的□里的数是怎样想的?
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在直线上都是从0开始按顺序排列,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1)指名口答。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不同的数里的“2”表示多少的?(2)提问:你能说出这里每个数的组成吗?
说明:一个数表示多少,可以看每个数位上各是由多少个计数单位组成的。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读题后指名回答。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校对,有错的同学说说错误的原因,并订正。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指名学生读一读。提问:怎样读数,能很方便地读出来?
说明:读数时先分级,按数级读既方便又能读准确。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先把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再算出10本、100本、1000本的总价,然后交流结果并呈现。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一个数乘10、100、1000,怎样很快写出得数? 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可以怎样写出得数?
7.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学生各自读题,再指名读一读表中的各个数。提问:通过读表中的数,你有什么想法吗?
(2)提问:你能把四个省(自治区)的面积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把四个省(自治区)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提问:请你分别按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排列四个省(自治区)的顺序。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9题。
第五篇:数学冀教版五下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地2012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12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84页某条河流8月1日至8月6日每天下午2时的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