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

时间:2019-05-15 01:1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

第一篇: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

《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5、16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复习正、反比例的定义,问题讨论及总结数学表达式的过程。

2、能判断常见数量关系三种量在某一种量一定情况下,其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理解正、反比例字母表达式的含义。

3、在讨论、判断正、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判断结论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什么样的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2、师:看来同学们对正比例、反比例的定义都非常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先同桌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指名全班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出:

●相同点: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不同点:正比例是比值一定,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扩大,一个量缩小,另一个也缩小。

反比例是乘积一定,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缩小,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扩大。

二、问题讨论。

(一)购物问题。

1、师:同学们对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变化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5页表(1)购买方便面统计表。

学生看书。师:表(1)中给出了什么?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一个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方便面的单价是一定的,因为7.5÷5=1.5.15÷10=1.5„„)

2、师:谁能说一说购买方便面的数量和总价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

●每包方便面的单价是一定的,购买的方便面越多,需要付的钱就越多。●总价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多而增加。

●方便面的单价一定时,也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师: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呢?(正比例关系)

3、出示表(2)中的数据,师:下面观察表(2),看一看表中给出了什么?(方便面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什么是一定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方便面的总价是一定的。因为0.7×40=1.4×20=2.8×10=28(元))

师:谁能说一说方便面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购买方便面的钱数一定时,方便面的单价越贵,能购买的方便面数量就越少,方便面的单价便宜,购买的数量就多。单价与数量的积是一定的,所以它们成反比例)

4、师:同学们,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已经能够准确地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如果没有具体事例,你能判断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反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总价(一定)=单价×数量

师:当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什么比例关系呢?

师:如果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呢?(正比例关系)

5、教师概括:在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量不变,就能判断出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引出行程问题。

师:单价×数量=总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数量关系,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只要知道其中一个不变的量,就可以判断出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15页第2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表格并思考)

(二)行程问题。

1、师:从小明行驶时间与路程的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是不变的?怎么知道的?(行驶的速度是不变的)

2、师:谁来说一说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用比例的定义说明理由。板书:

3、师:谁还能说一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哪个量一定,其他两个量还能成正比例关系?要说明理由,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因为时间一定就是路程和速度的比值一定,路程越长,速度就要越快;路程越短,速度就越慢。

师:同学们想一想,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种量,在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要说明理由。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4、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一个不变的量,就能判断出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三、建立模型。

1、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正、反比例,并讨论了在常见数量关系中的三个量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如果我们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你们能写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吗?试一试!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交流。

如果有的学生把正比例关系写成,也给予肯定。然后说明,一般情况下都用。

四、巩固练习。

1、师: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呢?下面,请看课本第16页“练一练”的第1题。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到: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也就是说它的长与宽的和是一定的,但积或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的积是一定的,所以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关系。●一条绳子的长一定,剪去的部分加上剩下的部分等于绳子的全长,它们既没有乘的关系,也没有相除的关系。所以,剪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不成比例。

●圆周率一定,圆的直径与周长的比值是一定的,也就是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所以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汽车的耗油量一定,就是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消耗汽油的总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成正比例关系。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汽车运货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再提出第2题的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最后交流。

教师板书:

每次运货吨数 次数 总吨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每次运货吨数、次数、总吨数这三种量,在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

●当总吨数一定时,每次运货的吨数和次数成反比例。

●当每次运货的吨数一定时,运货总吨数和运货次数成正比例。●当运货次数一定时,运货总吨数和每次运货的吨数成正比例。

3、“练一练”第3题,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联的量和一定的量,再分别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

师:请同学们分别算出2台、3台、4台、5台榨油机每天榨油的吨数,并在表格中表示出来。(学生独立画图,然后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复习课,进一步巩固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总结出了正、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希望大家以后能很好地把这部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第二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比例尺第3课时比例尺二

第六单元 比例尺

第3课时 比例尺(2)

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读懂平面图,根据比例尺解決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能读懂平面图,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比例尺。

二、讲授新课

(一)读平面图,课件出示某小学的平面图。

1、师:看这幅平面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平面图画了教学楼。生:教学楼在学校的西北面。生: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

2、师: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比例尺1:2000是什么意思?生:1:2000的意思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0厘米。

3、介绍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二)求实际距离

1、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尺的一般意义,如果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求实际距离呢? 师:怎么求?

2、师生合作实际测量,并完成计算。板书:图上距离长:10厘米

实际长=2000×10=20000(厘米)=200(米)

师:在这里要注意,学校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所以求出厘米数后,要除以100换算成米数。

师:要求校园的实际宽,我们首先要测量出校园的图上宽,同学先动手测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3、交流、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试一试

1、师:要求学校操场的面积,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自己完成。

2、第2题,要在示意图上标出旗杆的位置,应该先求出什么? 师:应该先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师:想一想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怎么求图上距离?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师:从平面图上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说说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室巡视、指导。

(二)“练一练'第2题,课外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了条件充分,结构封闭,以图形形式呈现的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应用题让学生计算图距与实距,仅从知识与技能层面考虑,这并不难,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呆板,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应用的价值。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値。设计了“看图”与“画图”两个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势:

1、尊重生活现实,利用生活资源;

2、改变呈现方式,培养数学能力。

第三篇:数学冀教版五下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l、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化,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単的图形旋转90°。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方向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煤体课件、相关情境图、圆形钟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等。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现象?(生回答:旋转)师:旋转有什么样的特性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旋转”。

2、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3、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果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我能理解旋转的特性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単的图形90°。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信心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二、学习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8页的内容,重点观察水龙头旋转的变化,思考:

1、喷水龙头的旋转有什么规律?钟表的表针转动又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顺时针旋转?什么叫逆时针旋转?

3、找出例5中上面的图形和下面的图形是怎样变化的?(独学一一交流一一対论一一一汇报)预设时间:3分钟

三、自研共探(一)

1、看一看(自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互相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一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已的小组增光添彩。(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始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旋转方向和表针旋转的方向一致的旋转叫“顺时针旋转”;和表针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旋转叫“逆时针旋转”。

四、学情展示

(一)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3题。要求:

1、先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小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预演展示。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平价。

五、学习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第11页的例6,重点看画图的过程,思考:

1、观察三角形绕点A旋转前后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怎样画旋转后的图形?

3、画图时应注意旋转的哪三个要点?

4、旋转的特性是什么?(独学一交流一讨论一汇报)预设时间:5分钟

六、自研共探(二)

1、看一看(自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白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互相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況,对合作太好的小组给子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増光添彩,(学生汇报时有不是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子补充,在各组

展示后,其他小组给评价。)

4、知识小结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向发生了变化。

画旋转图形的三要素:(1)找旋转点(2)(2)确定旋转方向(3)(3)确实旋转角度

七、学情展示(二):课本第11页练一练的第1、2题。要求:

1、先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方,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出,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预演展示。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选出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八、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认为自己今天学的怎么样?或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九、巩固提升

1、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运是()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3)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2、画出三角形AOB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1)找准旋转点;

(2)确定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根据确定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确定与原图形相对应的各对应点;(4)顺次连接各对应点。

教学反思: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2分)把5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A

.1:20

B

.20:1

C

.1:21

2.(2分)能与1.6:1.2组成比例的是()

A

.1.2:1.6

B

.4:3

C

.3:4

3.(2分)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A

.1:8

B

.1:9

C

.1:10

D

.1:11

4.(2分)(2015•绵阳)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

A

.B

.C

.2倍

D

.3倍

5.(6分)已知s÷t=r

(1)当r一定时,s和t()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2)当t一定时,s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3)当s一定时,t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反比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2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两个内项的积是_______,如果一个内项是,另一个是_______ .

7.(3分)

=E

C一定时,D和E成_______比例.D一定时,C和E成_______比例.E一定时,C和D成_______比例.

8.(1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边长之比是1:2,那么高之比是_______。

9.(2分)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2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0千米,丙、丁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10.(1分)表示两个_______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5分)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12.(5分)一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500米,它的长度与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模型长度是多少米?

13.(5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处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1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1、2-1、3-1、4-1、5-1、5-2、5-3、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1、7-1、8-1、9-1、10-1、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1、12-1、13-1、

第五篇: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反比例的意义同步训练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反比例的意义

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1分)住房面积一定,人口总数越多,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_______。

2.(1分)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_______。

3.(3分)圆的周长和直径成_______比例,比值是_______;如果y=,那么x和y成_______比例。

4.(1分)判断,成正比例的写“正”,成反比例的写“反”,不成比例的写“不”

一个练习本的页数一定,用过的页数和没用过的页数

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2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6.(2分)学牛的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反比例。

7.(2分)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判断对错)

8.(2分)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2分)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0.(2分)x=

y,那么

与y成()比例。

A

.正

B

.反

C

.不成D

.无法确定

11.(2分)每本25页,可以装订400本,如果每本400页,那么可以装订()本

A

.20

B

.25

C

.30

12.(2分)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和未做的()。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无法确定

四、解决问题。

(共3题;共50分)

13.(20分)办公室的所有打字员同时打一份文件,下表记录的是每位打字员所用的时候。

(1)把上表补充完整。

(2)不同的人在打同一份文件的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化?

(3)根据数据在下图中描点绘图,看看图像有什么特点?

(4)如果打字员G用了20分钟打完这份文件,平均每分钟打多少字?

14.(10分)同学们做早操,每行站的人数与站的行数关系如下:

每行站的人数

站的行数

(1)写出几组对应的行数和每行站的人数的乘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这个乘积表示什么意义?用关系式表示它与以上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15.(20分)面粉厂包装一批面粉,每袋面粉的质量和装的袋数的情况如下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2)装的袋数是怎样随着每袋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两种量的乘积是多少?

(4)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1、2-1、3-1、4-1、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1、6-1、7-1、8-1、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1、10-1、11-1、12-1、四、解决问题。

(共3题;共50分)

13-1、13-2、13-3、13-4、14-1、14-2、15-1、15-2、15-3、15-4、

下载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课时4)参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