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

时间:2019-05-12 19:0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

第一篇: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

12、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说课

1、说教材

《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二)》是第六册教材第三单元“三百六十行”中的最后一课。第三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及一些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本课根据单元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服务行业的门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认识老字号商店及其重质量、讲诚信的特色,懂得在行业变化过程中,诚信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本课通过“历史坊”、“故事园”、“七色光”、“聪明豆”、“我能行”、“教你一招”几个板块,反映通信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通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通信业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本课围绕其展开。让学生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

2、说学情

通过前一课《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一些服务行业的门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老商店及其重质量、讲诚信的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业不是最了解,特别对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身处农村的本班级学生,见过、学过电脑,但没有一个家庭拥有电脑,所以对有关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知识是不太了解的。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现状。

3、说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2)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4)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5)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6)在收集资料和交流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

第一课时完成学教学目标(1)、(3)、(6)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2)、(3)、(4)、(5)。

4、说教法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问题讨论法”、“情景展示法”、“比较教学法”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善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认识、陶冶情操。

5、说学法

1、资料收集法:本课的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如果仅仅采用书本中的一些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各种的资料收集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既了解了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又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伟大。

2、交流学习法:课堂中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有个别交流、小组交流两种形式。由于课前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交流的氛围更加融洽,资源得到了共享。通过交流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探究学习法:在课上,引导学生观察图标“猜一猜”,比较不同时期的数据“说一说”。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6、说实施

本课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1)第一课时实施情况: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邮政行业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感受人类的聪明和智慧。学会开信封。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古今通信方法的资料,并开展两种形式的访问调查——个别进行家庭访问和调查,小组合作对邮政、电信部门服务项目的调查。为课堂教学作了铺垫和准备。

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中国邮政、中国电信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标志?再猜一猜它象什么,有什么含义?由于课前学生有了调查的准备,一下子把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起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邮政、电信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交流现在家庭的通信方式和爷爷奶奶年轻时的主要互通信息方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板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坊”,了解古时候三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古时候其他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感受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邮票有什么作用呢?大部分农村的孩子是不了解的。怎样教学生才懂呢?我创设了小胖未贴邮票寄信而退了回来这一情景,请学生帮忙找找原因,直观形象地告诉学生,邮票是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对于邮票的来历则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观看中知道了邮票的来历。农村学生大多不知道集邮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师生共同欣赏,同时采用边欣赏边讲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集邮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邮票不仅仅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还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艺术收藏品。最后指导学生学习正确开信封,在“好朋友”互相评价中结束本课。

(2)第二课时实施情况: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

课一开始,我出示了学生课前调查的“家庭通信工具调查汇总表”(十年前与现在的拥有种类和数量),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在探究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通信工具作用和特点。对于具有划时代的电报机的诞生,则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传真机、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现场操作演示的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我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根据通信工具不同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三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电脑,但还没有接触过网络。因此我在课上指导学生学习上网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习体验,感受网上通信的快速和便捷。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网络带来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感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2、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4、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5、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6、在收集交流资料和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教学重点 邮政行业的发展历程,正确选用通信方式。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古今通信的方法。2、完成家庭访问调查。

3、小组合作完成对邮电、电信部门服务项目的调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2、在收集资料和交流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教学重点

邮政行业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看标志,仔细猜猜含义。

1、示中国邮政、中国电信标志,请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标志?在哪里见过? 2、自由选择,仔细观察其中的一个标志,说说象什么?猜一猜它的含义?

3、师小结:邮政、电信构成现代的通信业,它们好象“千里眼”、“顺风耳”帮助人们快速地传递着各种信息,方便了人民群众。

活动二:联系实际,交流通信方式。

1、师述:老师了解到我们班有的同学的父母、亲戚朋友在上海或外地工作生活;有的虽然都在崇明,但不住在一起。老师想请你们说说,用什么方法与他们互通信息的?

2、生交流互通信息的方法。

3、课前,老师请你们访问了爷爷、奶奶,了解了他们年轻时的主要互通信息方式。现在请你们一起交流一下。

4、小组交流老一辈互通信息的方法。

5、比较不同时期的互通信息方式,发现了什么? 6、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课题。活动三:走进历史,了解邮政发展。1、古时候的人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传递信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坊”,了解邮政发展历程吧。

2、学生学习“历史坊”中的历史资料。

3、说说古时候的人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传递信息? 4、除了书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古时候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吗? 5、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6、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四:倾听故事,了解邮票来历。

1、教师示一封未贴邮票的信,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叫小胖的小朋友,寄给外地工作的爸爸的一封信,可是退了回来,请帮他找找原因。

2、为什么要贴邮票?邮票是谁发明的?

3、别急,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小故事,再告诉小胖。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5、师小结:今天邮票不仅仅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还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收藏品。

6、师生共同欣赏邮品。

7、师小结:如果你想集邮的话,一定要注意文明,不能随意撕揭别人信封上的邮票。欣赏邮品时,最好不要直接接触邮品。

活动五:按照要求,正确学开信封。

1、我们再来看看小胖,他听了你们的话,贴上邮票,但还是退了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帮他找找原因吧。

2、在找原因中,教师参与讲清开信封的要点。3、学生学习正确开信封。4、请“好朋友”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2、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3、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教学重点

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正确选用通信方式。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交流,了解通信工具。

1、示“家庭通信工具调查汇总表”(十年前与现在的拥有种类和数量)。2、从汇总表中发现了什么? 3、说说这些通信工具的作用和特点。4、用故事的形式介绍电报机发明。

5、交流其他现代通信工具及特点(多媒体演示)。活动二:创设情景,选用通信方式。

1、结合“聪明豆”中的情景,学习正确选用通信方式。2、同桌互评。

3、师小结:随着通信工具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通信工具不同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使用。

活动三:学习体验,感受网上通信。1、师指导学生学习网上通信。

2、学生交流上网中感受到的方便和发现的一些问题。

3、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感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4、师总结。

第二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感受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整体状况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是在统计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发需要,体验中感知内涵

1.谈话:这次,我班有 3个同学口算比赛都得100分,老师奖励他们一些铅笔,爱帮老师做事的小马虎同学分别给了他们5支、6支、7支(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实物)。

激发学生说:不公平!

2.你能公平地分发一下吗?

(1)请学生帮忙分一分。(7支中移1支给5支的)

(2)你是怎么想的?(18÷3=6,平均分)

设计说明:借“不公平”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探究欲望,借“想公平”引发求平均数的需要,借“求公平”在情境体验中初步感知平均数的内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与平均分的联系。

二、问题引出新知,批判中寻求途径

老师根据本班课前每人套15次圈套中的情况,选择部分数据制作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主题图)

1.问: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你们真厉害,竟然能很快看出每个人套中的数量。

2.问:除了能从图中看每人套中的个数外,你还看出了什么?

(谁最准?谁和谁一样准?男生4人,女生5人……)

3.你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请说明理由。

(1)女生准: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

吴燕最准,就能说女生套得准一些?吴燕一个人能代表女生套圈的总体水平吗?

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不好比)

(2)女生:女生套中的总数比男生多,所以女生准。男生:但女生人数也比男生多,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不好比)

(3)你认为在人数不同时怎样比才公平?(比他们的平均数)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并作简单的判断后,放手让学生讨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背景寻觅“公平”的统计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碰撞,反思、比较,质疑、批判的过程,在教师适时点拨、归纳下感悟数学源自生活需要,凸显学生学的本质,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需学习。

三、探究巧用移植,比较中内化新知

分别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用这样的数来体现他们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想法很好。

1.你有办法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小小提示:可借用刚才“移铅笔”的方法,把男生套中的圈平均分到每个男生名下,相当于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一样多。

(1)先观察男生成绩统计图,想一想:怎样使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相等?

①移的方法。

最好先把最多的移给最少的,一般是一个一个地移。(有顺序、简洁)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移多补少”并板书)

看图告诉老师,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

设计说明:从“移铅笔”的方法迁移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可让学生少走弯路;借用课件演示和实物操作,便于学生建立平均数的表象。先学 “移多补少”也能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先合再分”的方法积累感性基础。

②列式计算。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还有什么方法可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呢?

先求总数:6+9+7+6=28(个),再平均分:28÷4=7(个)。

理解算式含义。(归纳“先合再分”并板书)

(2)说明:这里的“7”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相当于每个男生套中7个圈,它代表男生套圈的总体水平。(板书课题:平均数)表示将原先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让大家变得同样多。

设计说明:让学生板演算式,充分理解算式含义,希望“先合再分”成为学生求平均数的主要方法。本节课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学生都会说,重在体会。

2.比较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现在能比吗?

(不能,还要知道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1)你能先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肯定在什么范围内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同桌合作、交流,两人选择一种方法验证猜想。

(2)学生尝试练习(再仔细看看第93页的例题是怎样求男生套中的平均数的?对你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肯定有帮助)。

设计说明:将第93页的例题中求男生套中的平均数的方法植入同桌学生合作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更准确、目的更明确,既能交流互助,又可纠错提速。

(3)学生汇报、评析。

①移:最多的移给最少的,数据差距较大时也可以两个或几个几个地移。

②算式每步的含义。

③这里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总数除以5而不是除以4?

④得到的“6”在这里是什么数?(平均数、女生套中的总体水平)

⑤你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范围对不对?

3.看图:平均数的大小与图上数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吗?

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回顾整理: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你用哪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简洁?

设计说明:看图并通过课件演示平均数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便于学生体会平均数的特点以及平均数为什么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通过回顾整理牢固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4.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通过计算比较出了男生套得准一些。那你认为平均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它能使生活中不公平的事变公平)

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求平均数的目的是便于分析、比较统计数据,是一种统计方法。(板书)

方法统计

移多补少

平均数

先合再分

先求总数:6+9+7+6=28(个)

再平均分:28÷4=7(个)

四、应用优化方法,巩固中再认内涵

1.还是那个小马虎!吸取第一次的教训,自以为公平了,结果4个人的奖品只发了3个人,你们看怎么办?(课件出示:笔筒4、4、4、0)

小马虎学聪明了,害怕再出错误。请求大家的帮忙(课件出示:笔筒5、2、3、4、7、9)平均分给6个人。

你为什么选择先合再分的方法?(优化方法)

2.第94页第2题。

你能估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cm~()cm之间吗?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平均长度?用哪种方法简洁?(数据较大或较多时,我们一般用先合再分的方法)

设计说明:进一步优化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的平均数在15~23、16~22等答案,并说说想法,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估算和验证所求平均数是否正确的方法。

3.出示下列辨析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是155m,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吗?

4.填空。

小明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平均分为80分。

(1)如果语文80分,英语82分,数学一定是()分。

(2)如果语文81分,英语82分,数学一定是()分。

(3)如果语文81分,英语可能是()分,数学可能是()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多层次、多角度巩固平均数的意义,寻求多种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5.第94页第4题。

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评讲时问:怎样比较“苹果卖得好一些还是橘子卖得好一些”?这里为什么比较总数就行?

五、延伸回归需要,统计中体现价值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们觉得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如果满分10分,请你公正地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呢?

问:这么多分数,以谁的分数为准呢?(求平均数)

用上面的方法求这里的平均数公平吗?

还不够公平!(自学第97页“你知道吗”,然后告诉老师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定向自学、高效自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与说明)

《愚公移山》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学科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人地和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了解人地和谐才能发展的道理。如《愚公移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自然环境;《大禹治水》了解自然灾害的危险,学会预防和应对;《前卫之歌》了解循环经济的优越性,知道发展与环保兼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愚公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致闭幕词时,也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全党:团结全国人民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着重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懂得今天仍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特点。所以,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是典型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佳篇。

二、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个别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愚公移山》flash,知道大概的内容,觉得他很了不起,但对于愚公的这种不怕吃苦,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理解不够。至于我国古代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例子更不清楚了。可以说,这课对于学生来说很是陌生。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觉得教学本课着重运用讲授法,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学习,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辨析,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展示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收集、交流当今社会的建设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明确在自己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也要发扬愚公精神。

三、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三教时 教学总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看地图,故事、交流、上网查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通过看新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联系教师、学生的实际,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

4、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了解古代、现代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难点:挖掘自己、身边的事例,懂得今天仍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学生的辩论,明确在现代社会中还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听歌曲,谈话引入

1、师: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听一首有趣的歌。大家可要听清楚歌词呀!

2、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3、师:你们知道首歌中唱的是什么吗?

4、学生交流

5、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愚公移山》,它赞美了愚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首优美歌曲的欣赏能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快乐地听歌,通过歌词初步了解愚公移山这件事。教师的小结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活动二:观看动画,了解故事

1、《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一段精彩的动画。边看边思考:你喜欢愚公吗?为什么?

2、学生观看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愚公精神:有远大理想,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5、出示句子: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这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6、学生齐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播放《愚公移山》的精彩动画片,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鲜活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由于愚公精神概括起来有困难,所以采用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最后通过朗读加以巩固。】 活动三:小小论坛,明确精神永存

1、师:假如愚公生活在今天,面对大山挡路,他会怎么做?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愚公生活的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完全可以选择搬家这个最轻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3、师:有人说,愚公生活的年代太落后了,没办法只能靠坚持不懈地挖山来解决,现在条件好转,只要按按开关就行了,不要愚公精神了吧?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4、学生根据赞成和反对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

6、出示《人民日报》(2005年08月08日 第四版)(人民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7、师小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假如愚公生活在今天,他会怎么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评价,而是强调在当时情况下,愚公移山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通过小小辩论会,培养学生利用事例说明问题的能力,同学间互相合作的能力,同时,在辩论中,同学们对愚公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师补充了《人民日报》的一篇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旗帜鲜明地指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体现了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密切联系社会,以理服人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过看地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这更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2、通过讲故事、交流、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地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

1、师:我们在第一课中就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的区域自然环境优越;有的区域自然环境较差,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那么,有哪些不利因素吗?

2、出示中国地形图

3、学生仔细观看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大组交流:水资源分布不均,山脉众多、土地沙漠化等

5、教师引导孩子观看我国河流的走向。

6、提问:我国的水路大多是东西走向,没有南北向,这样会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怎样的困难?

7、学生交流:南北交通极为不便。

8、师:面对这个不利因素,我国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做的?

【品德与社会学科中重视培养高年级学生观看地图的能力,通过观看中国地形图,在与同伴的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下,在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得出了环境的差异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活动二:故事欣赏,知道劳动人民的伟大成就——大运河

1、听故事:大运河的开凿

2、交流感受,上台在地图上指出大运河的位置。

3、播放录像《话说运河》,了解大运河对当今的贡献

4、教师小结

【虽然运河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运用录像,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孩子们欣赏了运河上各种船只川流不息,岸上吊车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直观感受到了古老的运河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听着教师富有激情的介绍,为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而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三:看书上网,了解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1、大运河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克服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杰出成就。除了它以外,你还了解哪些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2、学生交流

3、打开书,了解中国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成就。

4、教师推荐学校网站——愚公移山网,以小组为单位浏览网页,做好简单记录。

5、智力大冲浪:愚公精神知多少。

6、随机播放录像《荒山变成花果山》、歌曲《南泥湾》

7、点评及发奖,奖品为《愚公移山》、《红旗渠》、《詹天佑》等故事书。

8、师小结:愚公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个优秀品质。【了解我国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一些事例是本课的重点。如果一个一个事例讲述过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看书、上网浏览、智力竞赛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竞猜,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民族精神教育在此环节中得到充分落实。】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新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2、联系教师、学生的实际,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

3、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巩固,再现愚公精神

1、教师提问:愚公精神是什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利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作出了哪些巨大的成就?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点评。

4、录像展示,了解愚公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上海长江隧道、东海大桥 活动二: 联系当今社会,解读新的“愚公”精神

1、播放新闻:

温总在昨天的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理说出了最让他感动的事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我这三年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然后,总理又说: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2、师小结:我们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中外记者问中看到了答案,那就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活动三:联系自己,赞赞身边的“愚公”

1、教师举例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告诉学生这也是“愚公”精神的体现。

2、学生交流自己或同学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事例。

3、教师小结:在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扬“愚公”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选用自己在工作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就是愚公精神的体现。学生联系自己、同学身上的事例进一步发扬优点,树立榜样。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的可贵和永不过时。】

活动四:运用精神,完成吸管搭高的游戏

1、创设情景:若干吸管,一包橡皮泥,完成吸管搭高的任务,注意不能用手去支撑,搭得最高越好。看哪一小组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3、教师组织学生代表进行评比。

4、请获胜队谈谈成功的秘诀。

【动手实践,为孩子们搭建知与行的桥梁。吸管搭高的游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发挥学生们的智慧和毅力,还需要同伴间合作精神。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地感悟并提升自己对愚公精神的认识,既是本课教学的检验,又是学生情感的升华。】

活动五:发扬精神,学唱《愚公移山》歌曲

1、播放《愚公移山》的歌曲

2、学生学唱歌曲。

3、教师总结。

【结尾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唱歌曲。在歌声中让他们再次体会愚公精神,情感得到升华。这环节与第一教时的欣赏此歌前后呼应,在歌曲中开始,在歌曲中结束。】 板书设计:

8、愚公移山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

六、对教学设计有关问题的说明

1、细化教学目标,突现过程与方法。

在设计《愚公移山》的教案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参上的目标,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重新设计的。我把教学目标层层细化,并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如:“通过看地图,故事、交流、上网查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目标清晰并且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

2、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还不断发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自身的、学生的事例,及时丰富、充实教材内容,使教学更具现实性和亲近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第三教时中,我举例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这就是“愚公”精神的体现。学生在交流自己或同学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事例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并且强化了这种认识,同时也会对大家今后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在执教这课中,我除了讲述书上呈现的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我还补充了:上海长江隧道、东海大桥等愚公精神在新时代体现的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拓展了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还补充了《人民日报》的一篇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中外记者中强调我们要发扬愚公精神这一新闻,体现了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密切联系社会,以理服人的特点。

3、开展游戏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课标提倡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亲身经历活动,获得认知和情感,生成新的意义,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这对于实现德育课程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多维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利用录音、录像等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动画片《愚公移山》、资料片《话说运河》、新闻报道、影视歌曲等,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也是本课的亮点。如设计了智力大冲浪:愚公精神知多少,把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通过抢答的方式呈现。少了枯燥性,多了趣味性。吸管搭高的游戏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遇到困难,要发扬勇往直前、合作互助的愚公精神精神。这一设计,把教育从“高高在上”拉回学生身边,不用苦口婆心地说教,一项游戏活动的参与,我们的教育易为学生接受并加以内化。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回答的欣赏和鼓励,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肯定和指导,对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提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例如:语言评价,肢体语言评价、实物评价等。本课中,我运用最多的是语言评价,“你很关注新闻,是个了不起的学生!”、“同学们的掌声便是对你的最好肯定!”„„教师翘起大拇指,“这个大拇指就送给你,因为你的言语中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module9教学设计与说明

本单元是以Can I have some sweets?为题的对话,具体内容是:通过讲述Amy过生日这一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引出允许吃某种食物的句型Can I have some____?

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是:主要学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及对自己想吃的食物进行询问、回答。本单元的语用目的是能在生活情景中请求别人是否允许自己做某事进行询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单词soup, sorry, sweets, bread, turn on, light ,biscuit, fruit 2.能够听懂、会说目标语句:Can I have some____?进行问答。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句型对自己想吃的食物进行较流畅的问询和回答。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渗透感恩教育。

运用目标:能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请求别人是否允许自己做某事进行询问。

二、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运用目标语句:Can I have some____?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准备:录音机、食物卡片(含cake)、Amy and her mother's 图片及头饰

四、教学设计

Step 1.Warm-up Today is Amy's birthday.Can you sing the birthday song? 播放并齐唱生日歌。

(设计思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过生日的氛围,导入新课,同时询问Can you sing the birthday song?复习、渗透本节课的句型Can I have some____?)

Step2.Presentation

(一)任务呈现、巩固旧知 1.Amy要举行生日聚会,请同学们猜一下老师为Amy准备了什么好吃的?Here are some pictures of food.In this class, if you do well, you can get one.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the most.迅速出示准备好的卡片,请学生抢答食物名称并把食物卡片进行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日歌曲引到生日聚会上,然后引出食物这一话题,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词,并且以实物卡片作为评价个小组表现得手段,评价与课堂学习内容有机结合。)

(二)创设情景,引入并呈现课文

1.通过板书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T: Now Amy is at home.She is talking to her mother.(把Amy和她妈妈的图片贴在黑板上)Let's watch, listen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Is Amy hungry now? Can she have some soup? Can she have some sweets? Can she have some bread? 学生看课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着学生的回答,把soup、sweets 和bread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教读板书Can I have some soup/sweets /bread? 重点领读soup,强调ou的发音,sweets 与fifteen对比,bread,read读音对比。

(设计思路:创设情景,贴上人物Amy and her mother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人物。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看动画,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所涉及到单词采用“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拼读规则,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老师和一名女上头戴妈妈和Amy 的头饰,另外请其他的同学作为Amy 的朋友,把课文内容重新展示出来。并对表现出色的同学加以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Amy生日的教学情境,老师与同学操练了Can I have some___? 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Can you be Amy? 请各小组使用老师奖励的食物卡片,自主创设情境,进行练习。请个小组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表扬之后,马上让其他学生来当Amy询问自己想要的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Step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let’s say the chant together like the following(反复说几遍,直到学生掌握熟练为止).Some soup some soup Can I have some soup? Some sweats some sweats Can I have some sweats? Some bread some bread Can I have some bread? Some biscuits some biscuits Can I have some biscuits? Some cake some cake Can I have some cake?(设计意图:通过chant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目标语)Step4、Home work 回家后和哥哥、姐姐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问答练习。板书设计: Can I have some soup/sweets/bread/ biscuits/cake? 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

第五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说明)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9、大禹治水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课的主题是知道洪涝、干旱、台风是我国一个多发的自然灾害,了解其危害,掌握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阅读“七色光”,了解其危害。通过交流水的作用引出课题。第二部分:交流治理自然灾害的事例,学会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第三部分:创设情景,模拟逃生演习。充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大家的意识及应对措施非常薄弱,通过课前的个别学生访谈和调查,了解到:

1、大多数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是很明确。

2、自然灾害来临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准确的应对措施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地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洪涝、干旱、地震和台风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

2、了解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性。

3、知道我国治理自然灾害的事例。

4、看懂图标,学会一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5、创设情景,模拟逃生演习。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性,学会一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说明:虽然大多数学生大致了解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性,但应对的方法很欠缺,所以,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知道洪涝、干旱、地震和台风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

2、了解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性。第二课时:

1、知道我国治理自然灾害的事例。

2、看懂图标,学会一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第三课时:

1、创设情景,模拟逃生演习。

2、充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交流水的作用,揭示课题

1、师:我们常见的水有哪些作用?

2、生交流,师适当补充。

3、师:水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还为我们创造了许多财富。(出示媒体:水的作用)

4、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们知道水的作用非常大,我们的生活寸步不离水。但是很久以前,水泛滥成灾,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伟人禹历经千辛万苦才治平了水患。

5、揭示课题:板

9、大禹治水

说明:水对学生来说,是最常见的事物,让学生说说水的作用,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活动

二、观看录象,了解自然灾害

师:生活中水不仅造福于我们,又毁坏我们的家园。我国曾发生过一些自然灾害。看书上P50页。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难?

3、师:看了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据生回答板书:水灾 沙尘暴 地震 干旱 台风(并出示相应的自然灾害的画面包括唐山大地震和911印尼海啸等录象)

5、师小结:自然灾害非常可怕,对我们的危害极大,但是这是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规律,我们只有掌握其规律,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治,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危害与经济上的损失。说明:通过观看录象,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并为学生积极学习逃生方法做伏笔。活动

三、资料交流,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

1、师:这些无情的自然灾害,除其本身的自然规律外,还有一些是人为的原因。请听故事《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大概内容:原本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乱砍树木,遭至洪水肆虐„„)

2、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像这样人类自己造成的自然灾害,你还知道的有哪些呢?把你所收集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4、生交流。

5、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假如你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位幸存者,你想对人们及他的子孙后代说些什么?并带领他们怎么做呢?

6、学生交流,集体交流。

7、师总结:虽然我们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不要自以为是的破坏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家园更美丽,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说明: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口头上,还应内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因此,在这环节中,我利用事例说明事实,使老师的教育更显有说服力.并创设角色互换,以情为导,以言促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第二课时:

活动

一、听故事,掌握常识

1、师:面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办呢?先来听听《大禹治水》的故事。(媒体出示,并配音讲述)

2、师:为什么大禹能成功治理洪水?生交流,集体交流。

3、师总结:大禹治水成功关键是采用了“疏通河道而不是堵其之”。因此治理得采取正确的措施方法。

说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治理自然灾害的准确方法____“疏通河道而不是堵其之”,。活动

二、认识图标,预防自然灾害

1、师: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的危害,早在1700年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用来预测地震。(出示地震仪,并介绍它的构造及用途。)

2、看书上P51页,了解气象卫星的作用。

3、师:每当夏天来临时,大家是否注意过电视机右角下的“”标记,有时是红色,有时是黑色,有时是黄色?这些表示什么含义?学习“新视窗”。

4、联系实际,以后看到这样的标记你会怎么做?

5、学生讨论交流,集体交流。

6、师:除了这些标记,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小动物的变化来预测地震的先兆。

7、出示儿歌,读读儿歌,了解地震前的征兆。

1)生讨论交流,在地震来临时自我救护法。

2)师小结:A 如住平房,迅速离开,躲到空旷处。

B 如住楼房,身体蹲下于承重墙下,双手抱头。

C 如在公共场所,保持镇静,就地躲藏,听从指挥,有序撤离。3)演习操练地震时的自我救护法。

说明:通过图标的认识和诵读儿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性。落实了教学重点。

活动

三、模拟演习,掌握逃生方法

1、师:假设现在发生地震了,你若在家,你怎么做?若我们在教室里,又怎么做?

2、个人和集体分别演习操练地震时的自我救护法。(师作好指挥安排,有序走出教室。)

3、师总结:遇到自然灾害来临时,在公共场所,我们首先要镇静,不慌张,然后有秩序地撤离。(板:镇静 有序)

说明:短短的35分钟时间,无法让所有学生将一种认知都内化为一种品行。我们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让教学向课堂外延伸,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课中模拟演习逃生方法,可使教育避免纯学科化和生硬的说教,而能收到自然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课时:

活动一:反馈测试,掌握图标含义

1、师:预防自然灾害,首先要认识各种气象图标,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做一个“碰碰响”的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最后评出优胜小组。

2、媒体出示图标,进行“碰碰响”的小游戏。活动二:辨析对否,掌握逃生方法

1、师: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善良的人们没有真正掌握逃生的方法而误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一起帮助他们。

2、出示“聪明豆”中的题目,思:发生灾害时,丁丁和爸爸这样做对吗?

3、学生交流,集体交流。

说明:通过帮助他人来巩固自己的实践行为,不仅让学生纠正自己的行为,还让学生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品德教育与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下载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能变化与机械功》教学设计

    《动能变化与机械功》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阅读提纲] 1.什么是反应热(焓变)?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如何表示放热和吸热? 3.......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模版)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 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IT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法分配律 东海县石榴中心小学 相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设计与说明

    5、三人行,必有我师 说课 1、教材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传承”。《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三......

    《和为贵》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

    8.和为贵 说课 1.教材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德的传承”。《和为贵》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从和字开花游戏、和能兴家、睦邻、兴业、......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 [教材简析]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