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

时间:2019-05-13 01: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篇: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相约世博会

一、说课 1.教材

《相约世博会》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上海在前进》中的第四篇课文。它侧重对上海的未来的展望。通过回顾中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历史,介绍了世博会的有关知识,粗略地描写了2010年的上海,激发学生为世博会作贡献。全课分为“历史回放”、“什么是世博会”、“美好的2010年”和“我是世博志愿者”四个部分。2.学情

在本单元前面三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黄浦江母亲河两岸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到上海前进的步伐。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描绘,使学生对上海在前进的感受越来越深切,在此基础上,知道承办世博会给上海发展带来新机遇,憧憬上海未来的美好前景。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

第一课时目标:

(1)知道承办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第二课时目标:

(2)了解未来上海的美好前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学生要通过了解我国申博的情况,感受举办世博会对上海的发展意味着新的机遇;通过对世博会知识的了解,了解它的历史与发展的意义;通过对2010年我国世博会的举办展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世博会尽力所能及之力。4.教法

(1)媒体教学法: 第一第二课时都采用媒体教学的方法,集中展示不太为学生所知的一些资料信息,使学生能比较深入地了解世博会的具体内容和对上海、国家所带来的机遇和发展。(2)启发教学法: 学生对为什么要申办世博会,在一等程度上需要老师在展示了大量世博会的信息、数据、前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并作有效的探究和思考,因此在认知积累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师生、生生互相启发提炼,感受世博会举办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法:第二课时中“如何当好世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表演,展示学生为世博作贡献的决心和付之实际行动的想法,体验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能的良好情感。

5.学法

(1)探究学习法:通过课前了解关于世博会的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增加学习氛围,拓宽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达到生生互动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参与学习法:了解世博是为了能更好地参与世博。这一课的认知内容较多,如果没有认知的积累,情感也难于喷泻而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从小组交流到合作表演,人人参与。6.实施

本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了解世博会和它给上海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主要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通过申博时“期盼”宣传画、申博成功的一些画面演示,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这些画面曾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画面曾伴随我们走过了近7年的时间,它告诉我们:上海曾经历申博和现在正准备世博会的这件盛事。并通过阅读申博口号,出示课题“相约世博会”。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约世博”知多少的交流活动,从世博历史、举办国、种类、世博之最、世博经典等方面,全面了解世博会的概念和世博的历史,感受世博的意义。

接着,以“小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世博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世博的意义,感受世博的美好。

最后,在认识世博会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要申办世博会?上海为什么要争取成为举办地?”,领会世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感受成功举办世博对我们和我们的城市、国家、人们意味着美好。并为下节课展望美好的2010年作好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

在第二课时中,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会,思考自己能为世博会做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开展教学:

首先通过媒体展示,详细而生动地描述“2010年上海世博”的会址、场馆、会徽等介绍,特别是会徽的巧妙组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和充分信心。

其次,以申博主题开展讨论,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含义,勾勒2010年上海的城市新貌。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我是世博志愿者的为主题,列举自己能为世博会做些什么,体现学生为世博的成功举办增添光彩。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承办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2)了解未来上海的美好前景。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2)。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未来上海的美好前景。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参与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学习中思考。5.教学准备(1)教师:

教学媒体---------期盼图片、申博成功录像、世博会筹备进展图片、会徽、“相约世博知多少”竞赛等

小组学习工具—“我是世博志愿者”活动任务条、“小论坛”交流条(2)学生: 我所了解的世博会探究资料1-2则 6.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把世博带回家

1、目的要求:通过申博时的“期盼”宣传画、申博成功的一些画面演示,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这些画面曾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画面曾伴随我们走过了近7年的时间,它告诉我们:上海曾经历申博和现在正准备世博会的这件盛事。并通过阅读申博口号,出示课题“相约世博会”。

2、预设时间:10分钟

3、设计过程:

(一)出示“期盼”图片

A、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曾经看到过这张图片? B、你知道,这张图片为什么取名为“期盼”吗?

C、小结:这张“期盼”图片从1999年起,就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出现过,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张宣传画,它伴随我们走过了四年的申博历程,直到2002年12月3日,期盼终于成功。

(二)媒体演示“把世博带回家”

A、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我们是如何申博的。(媒体播放“把世博带回家”录像)

B、看了录像,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C、小结: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从韩国、墨西哥、波兰和俄罗斯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我们搞受到了当时全国上下特别是上海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三)朗读申博口号和陈述词

A、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其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世界、中国、上海)B、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体会词语里蕴含的举办世博的理念---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C、小结:我国政府代表吴仪郑重向全世界表示:中国政府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定尽全力办好这届世博会。D、全班朗读申博口号。E、出示课题:相约世博会

二、看世博多精彩

1、目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约世博知多少”的交流活动,从世博历史、举办国、种类、世博之最、世博经典等方面,全面了解世博会的概念和世博的历史,感受世博的意义。

2、预设时间:12分钟

3、设计过程:

(一)小组交流课前探究资料

A、同学们,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关于世博会的资料,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B、小组代表交流。

(二)选择学习内容,小组学习并出题

A、现在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很多关于世博的资料,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给大家出好“相约世博知多少”的竞赛题。(布置学习要求和出竞赛题要求。)B、小组活动。

C、学习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内容简单地向全班作汇报,并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全班学生可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如果答不上来,则由学习小组自己回答。

D、小结:通过刚才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世博,发现世博原来这么精彩。

三、我以我心说世博

1、目的要求:以“小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世博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世博的意义,感受世博的美好。

2、预设时间:8分钟

3、设计过程:

A、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世博会,你会怎样表达呢?

B、在每个小组的工具篮里有很多纸条,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条来说一说。(纸条上写有“我知道„„,我了解„„,我明白„„,我觉得„„,我希望„„,我能„„,我会„„,我愿意„„,我如果„„”等等)C、小组交流。D、大组交流,教师即时点评。

四、相约世博会

1、目的要求:在认识世博会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要申办世博会?上海为什么要争取成为举办地?”,领会世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感受成功举办世博对我们和我们的城市、国家、人们意味着美好。并为下节课展望美好的2010年作好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

2、预设时间:4分钟

3、设计过程:

A、刚才我们了解了世博会,大家也表达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现在,我们再思考一下,我们相约世博会是为了什么?上海为什么要作为举办地? B、学生发言

C、小结:世博会是人类展示自己成就的舞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中国得以申办成功,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中国有了这份幸运,世界将会增添一份异彩。

五、总结

预设时间:1分钟 设计过程:

通过学习,相信大家有不少收获,现在的你对世博会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第二课时

一、我们的世博,美好的2010年

1、目的要求:通过媒体展示,详细而生动地描述“2010年上海世博”的会址、场馆、会徽等情况,特别是介绍会徽的巧妙组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和充分信心。

2、预设时间:12分钟

3、设计过程:

上节课,大家提了很多继续想了解世博的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想知道2010年我们的世博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一)出示媒体:外滩世博纪念钟、2010年世博会 A、知道这是一架什么钟吗?读一读上面的数字,它表示什么?今天离世博还有多远?

B、人们以怎样的心情在期待着世博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0年的世博到底是怎样的?(出示媒体:分别有介绍会址、规模、会徽、现在进展情况等,可由学生自由点击进行学习。)

(二)自主学习、参与交流

A、学生在学习小组里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单。B、交流学习单。

C、踊跃担任小小解说员,重点讲解“会徽”。(了解会徽的巧妙组合,领会其中含义。)

D、观赏会徽的广告片。

(三)小结:2010年的世博会是美好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计划,所有人都带着美好的心情工作着、学习着、期盼着。

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目的要求:以申博主题开展讨论,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含义,勾勒2010年上海的城市新貌。

2、预设时间:9分钟

3、设计过程:

(一)学习课文

A、打开书本,学习第41页上的七色光“探究申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先来看看这些小同学是怎么理解?分角色读一读学生和老师的话。

(二)参与学习,共同感受城市变化的意义。A、分小组讨论,这些城市的变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B、学生交流。

C、小结: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3年后的2010年,上海将有更大的变化,这是多么让人兴奋、期待的事情啊。

三、我是世博志愿者

1、目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以“我是世博志愿者”为主题,列举自己能为世博会做些什么,并以模拟表演任务条上的临时任务为载体,体现学生能为世博的成功举办增添光彩的能力和决心。

2、预设时间:13分钟

3、设计过程:

(一)说说2010年的我

A、2010年的我已经是一位中年教师了,可能还在这所学校教书,可你们就不同了,说说你在2010年的情况好吗? B、学生交流。

(二)2010的世博我能做什么?

A、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大家想一想,你能做些什么事情? B、学生交流。

(三)2010年世博志愿者行动

A、每个小组领取一个临时任务,共同商议如何担任世博小小志愿者。并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展示你们的决心和风采。任务条:在路上遇到问路的外国友人

世博嘉宾来学校参观

爸爸妈妈为世博而忙碌着

在幼儿园宣传世博的各种信息 B、小组合作商议。C、小组表演。

D、小结:各行各业都在为世博作努力,我们作为这个城市的小主人,当然也不能示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世博的美好,感受世博的美好。祝愿2010年的世博圆满成功。

四、总结

预设时间:1分钟

相约世博会,相约上海,美好的世博,美好的2010,上海的一份幸运,世界的一份精彩。

教后反思:

《相约世博会》的教学原定是三个课时,在教学中教师经过加工处理,花两课时就将教学任务能较圆满的完成。在拓展与合作板块也可适当进行世博志愿者的实践活动。

本课教学借助媒体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由于申博时,三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幼儿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里缺少了这一内容,可以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上海,虽然作为孩子们生活着的城市,他们对世博会的感念几乎为零。所以教师要利用宣传画、录像等影音资料,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世博会对我们国家、对我们上海、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影响。在媒体制作上,我把重点放在申博历程上,再现申博时喜庆的场面。在第二课时的媒体互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可以浏览的窗口,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学生对世博的认识和了解。

《相约世博会》的教学评价中提到:了解未来上海的美好前景。所以,我在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时,还始终以“美好”二字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上海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小论坛中说出自己对世博会的美好认识和美好愿望,在我是志愿者中表演出美好的行动和决心。教学情绪的基本定位是眼睛里看到美好的景象,嘴巴里说出美好的语言,耳朵里充满了美好的声音,脑海里描绘美好的前景,心里充满美好的愿望。

由于世博会申办口号十分经典,我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的:首先进行阅读,并进行语句赏析,了解世界和中国、上海的关系;其次,我在第一课时小结时再次运用口号进行小结,既表达情感,用再次引起学生关注;最后,在第二课是结束时的小结语,我节选了部分口号又再次渲染,表达师生在学习课文后,对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决心和愿望。这样处理的效果非常好,最后,孩子们能和老师一起共同说出申博口号,情绪达到了高潮。

在“我是志愿者”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临时任务,希望通过这些情景从宣传世博、服务世博、支持世博、展示世博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表演,拓宽学生眼界,为今后学生真正为世博作贡献打下基础。

第二篇:相约马小跳教学设计

走进儿童文学世界

——相约马小跳

南华学校:陈小敏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读书感受及读书方法,潜移默化地教学

生学会读书。

2、感受生活的快乐,受到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教育。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潜移默化地教学生学会读书。

教学准备:

1、课前选取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精彩片断读给学生听,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推荐学生阅读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谁呀?(马小跳)

2、(边说边出示杨红樱照片,书系列图)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阅读了杨红樱阿姨所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吧!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儿童文学世界,与马小跳相约,大家一起来分享。

二、交流分享。

1、师:阅读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抽生说一说。

3、师:同学们,愿意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吗?

4、分小组交流。

5、小组交流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把快乐分享给大家。

6、师:书中像马小跳、毛超、丁克舅舅等富有个性的人物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明白了道理。

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是用什么方法阅读的呢?把你的读书方法分享给你小组的伙伴吧!

7、学生小组内分享读书方法。

8、推荐新的读书方法集体分享。

三、总结,推荐好书。

同学们,你们真棒。很多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又有同学给我们推荐了新的读书方法,那么,同学们就试着用学到的新方法读一读伍美珍阿姨写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丛书”。这套书我们的图书室里就有,课余时间去借阅吧!老师相信,等下一次交流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多地收获。

板书设计:

走进儿童文学世界

——相约马小跳

故事情节读书方法

分享人物(读思结合)

启发(读写结合)

第三篇:相约名著教学设计

相约名著

执教人:梁艳艳

活动目的:

1、了解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鼓励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读书情趣;

2、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3、让学生在体验读名著、赏名著、演名著的快慰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识。活动准备:

1、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表

2、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内容和方向,指导阅读方法;

3、准备自编自演小品《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

活动过程: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

一、走近名著,亲近经典

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

过渡:一提到文学名著,每个同学都能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 学生1:长大后,我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懂得了“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于是,我放下童话,走进名著,在另一种书籍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于是,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一切闲暇的时间里,我在《红楼梦》里做客,去《水浒传》中感受,上《西游记》来游览,到《三国演义》串门……

学生2:我喜欢在阵雨后的夏日,翻一翻《红楼梦》,不仅宝黛的爱情故事令我悲叹不已,书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教会了我认识纷繁杂的大千世界,世事的沉浮,让我有了一份平淡的心境。

学生3:我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没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那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历尽了人世沧桑,终于在合家团圆之夜离开了这个黑暗的世界。在她有生之年,她只能拥有美丽的梦,但梦终究是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我心中不禁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也为她摆脱这种黑暗的生活高兴。

学生4: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陆离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过渡: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对自己心目中的名著经典也有很多的话想要说。

2、想一想,我记忆里的名著逸事

学生5:公元1605年,西班牙王宫院墙外的街道上,一个年轻人正手捧一本书边走边读,不时地手舞足蹈,并哈哈大笑。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三世站在王宫阳台上看着这一情景,对身边的大臣说:“你们看那个青年,如果不是有神经病的话,那他一定是在读《堂吉诃德》。”大臣们忙派人去问,那青年果然在读《堂吉诃德》。这个故事说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经出版,就震动朝野,十分受人欢迎。事实上像《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文学名著都名震中外,影响深远,它们都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甘露,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学生6: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西游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游途中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路上,这个和尚经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了很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头狮子和三只狼。猴子还有一些让 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和几座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游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他一口气吃了四个西瓜,把和尚、用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他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仆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挑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和尚花了13年才到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象得了宝贝一样凯旋了。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个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学生7:名著内容浓缩成一句话。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过渡: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 有帆,也没有风。

二、走进名著,走进名人

3、夸一夸,我喜欢的名作家

学生8:名著的作者在我们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我喜欢在明净的秋阳下,倾听泰戈尔的诉说、走近徐志摩的康桥,那悠悠的文字,或酣畅淋漓,或行云流水,总会让我有太多的泪水与感动。也喜欢在初雪的冬日,读林语堂、读钱钟书、读刘墉,大师们豁达的胸怀、睿知的灵性,使我的头脑更灵活、心灵更善感,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五彩缤纷,充盈、生动而美丽。学生9: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学生10: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作家,他的高超的,无与伦比的写作技巧,他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对社会丑恶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态度与变革思想最终成就了〈〈复活〉〉这不惊世骇俗之作。他写〈〈复活〉〉前后花了十年。虽然大量引用〈〈圣经〉〉章节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不彻底的宗教观与精神苦闷,看不到更新更远的社会前进之路,但毕竟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已在巨大的转变之中,反映了他对旧制度的否定与极力思变的革命精神。

过渡:藏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歌德更是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此话在这儿得到了验证。

4、议一议,我喜欢的名主角

学生11: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没有《西游记》当然不会有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横空出世,《西游记》更加熠熠生辉。孙悟空其实是一个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学生12: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学生13: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过渡: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过渡:下面我们去看看由我们自己根据课本自编自演的名著精彩片段。

三、走向舞台,演绎名著

5、续读名篇 拓展延伸 学生按照要求写好课本剧剧本。学生14:《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学生15:《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课本剧。

6、活学活用 自编自演

学生小品表演名著经典片段。学生组1:表演滑稽剧《皇帝的新装》。

过渡:古希腊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宝贵的珍宝是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书籍,今天我们更能把这种知识用剧本表演出来,请我们一起去看看《伊索寓言》里的一个经典故事。学生组2:表演故事剧《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

一起朗读的内容屏幕展示:(人的道路上有书相伴,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走进名著世界,你才能享受精神富有。中外名著斗奇争艳,灿若星河,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创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开拓视野,领略古今世界的五光十色,一览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生活画卷,吟味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理解作家对人生深邃剖析的思想哲理。让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品味揣摩一下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让名家名篇真正叩开我们窥探心灵的窗扉,去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

第四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感受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整体状况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是在统计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发需要,体验中感知内涵

1.谈话:这次,我班有 3个同学口算比赛都得100分,老师奖励他们一些铅笔,爱帮老师做事的小马虎同学分别给了他们5支、6支、7支(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实物)。

激发学生说:不公平!

2.你能公平地分发一下吗?

(1)请学生帮忙分一分。(7支中移1支给5支的)

(2)你是怎么想的?(18÷3=6,平均分)

设计说明:借“不公平”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探究欲望,借“想公平”引发求平均数的需要,借“求公平”在情境体验中初步感知平均数的内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与平均分的联系。

二、问题引出新知,批判中寻求途径

老师根据本班课前每人套15次圈套中的情况,选择部分数据制作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主题图)

1.问: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你们真厉害,竟然能很快看出每个人套中的数量。

2.问:除了能从图中看每人套中的个数外,你还看出了什么?

(谁最准?谁和谁一样准?男生4人,女生5人……)

3.你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请说明理由。

(1)女生准: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

吴燕最准,就能说女生套得准一些?吴燕一个人能代表女生套圈的总体水平吗?

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不好比)

(2)女生:女生套中的总数比男生多,所以女生准。男生:但女生人数也比男生多,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不好比)

(3)你认为在人数不同时怎样比才公平?(比他们的平均数)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并作简单的判断后,放手让学生讨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背景寻觅“公平”的统计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碰撞,反思、比较,质疑、批判的过程,在教师适时点拨、归纳下感悟数学源自生活需要,凸显学生学的本质,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需学习。

三、探究巧用移植,比较中内化新知

分别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用这样的数来体现他们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想法很好。

1.你有办法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小小提示:可借用刚才“移铅笔”的方法,把男生套中的圈平均分到每个男生名下,相当于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一样多。

(1)先观察男生成绩统计图,想一想:怎样使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相等?

①移的方法。

最好先把最多的移给最少的,一般是一个一个地移。(有顺序、简洁)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移多补少”并板书)

看图告诉老师,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

设计说明:从“移铅笔”的方法迁移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可让学生少走弯路;借用课件演示和实物操作,便于学生建立平均数的表象。先学 “移多补少”也能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先合再分”的方法积累感性基础。

②列式计算。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还有什么方法可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呢?

先求总数:6+9+7+6=28(个),再平均分:28÷4=7(个)。

理解算式含义。(归纳“先合再分”并板书)

(2)说明:这里的“7”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相当于每个男生套中7个圈,它代表男生套圈的总体水平。(板书课题:平均数)表示将原先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让大家变得同样多。

设计说明:让学生板演算式,充分理解算式含义,希望“先合再分”成为学生求平均数的主要方法。本节课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学生都会说,重在体会。

2.比较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现在能比吗?

(不能,还要知道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1)你能先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肯定在什么范围内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同桌合作、交流,两人选择一种方法验证猜想。

(2)学生尝试练习(再仔细看看第93页的例题是怎样求男生套中的平均数的?对你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肯定有帮助)。

设计说明:将第93页的例题中求男生套中的平均数的方法植入同桌学生合作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更准确、目的更明确,既能交流互助,又可纠错提速。

(3)学生汇报、评析。

①移:最多的移给最少的,数据差距较大时也可以两个或几个几个地移。

②算式每步的含义。

③这里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总数除以5而不是除以4?

④得到的“6”在这里是什么数?(平均数、女生套中的总体水平)

⑤你估计女生套中的平均数范围对不对?

3.看图:平均数的大小与图上数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吗?

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回顾整理: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你用哪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简洁?

设计说明:看图并通过课件演示平均数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便于学生体会平均数的特点以及平均数为什么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通过回顾整理牢固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4.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通过计算比较出了男生套得准一些。那你认为平均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它能使生活中不公平的事变公平)

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求平均数的目的是便于分析、比较统计数据,是一种统计方法。(板书)

方法统计

移多补少

平均数

先合再分

先求总数:6+9+7+6=28(个)

再平均分:28÷4=7(个)

四、应用优化方法,巩固中再认内涵

1.还是那个小马虎!吸取第一次的教训,自以为公平了,结果4个人的奖品只发了3个人,你们看怎么办?(课件出示:笔筒4、4、4、0)

小马虎学聪明了,害怕再出错误。请求大家的帮忙(课件出示:笔筒5、2、3、4、7、9)平均分给6个人。

你为什么选择先合再分的方法?(优化方法)

2.第94页第2题。

你能估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cm~()cm之间吗?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平均长度?用哪种方法简洁?(数据较大或较多时,我们一般用先合再分的方法)

设计说明:进一步优化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的平均数在15~23、16~22等答案,并说说想法,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估算和验证所求平均数是否正确的方法。

3.出示下列辨析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是155m,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吗?

4.填空。

小明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平均分为80分。

(1)如果语文80分,英语82分,数学一定是()分。

(2)如果语文81分,英语82分,数学一定是()分。

(3)如果语文81分,英语可能是()分,数学可能是()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多层次、多角度巩固平均数的意义,寻求多种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5.第94页第4题。

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评讲时问:怎样比较“苹果卖得好一些还是橘子卖得好一些”?这里为什么比较总数就行?

五、延伸回归需要,统计中体现价值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们觉得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如果满分10分,请你公正地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呢?

问:这么多分数,以谁的分数为准呢?(求平均数)

用上面的方法求这里的平均数公平吗?

还不够公平!(自学第97页“你知道吗”,然后告诉老师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定向自学、高效自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五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与说明)

《愚公移山》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学科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人地和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了解人地和谐才能发展的道理。如《愚公移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自然环境;《大禹治水》了解自然灾害的危险,学会预防和应对;《前卫之歌》了解循环经济的优越性,知道发展与环保兼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愚公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致闭幕词时,也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全党:团结全国人民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着重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懂得今天仍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特点。所以,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是典型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佳篇。

二、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个别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愚公移山》flash,知道大概的内容,觉得他很了不起,但对于愚公的这种不怕吃苦,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理解不够。至于我国古代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例子更不清楚了。可以说,这课对于学生来说很是陌生。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觉得教学本课着重运用讲授法,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学习,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辨析,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展示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收集、交流当今社会的建设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明确在自己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也要发扬愚公精神。

三、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三教时 教学总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看地图,故事、交流、上网查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通过看新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联系教师、学生的实际,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

4、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了解古代、现代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难点:挖掘自己、身边的事例,懂得今天仍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学生的辩论,明确在现代社会中还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听歌曲,谈话引入

1、师: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听一首有趣的歌。大家可要听清楚歌词呀!

2、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3、师:你们知道首歌中唱的是什么吗?

4、学生交流

5、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愚公移山》,它赞美了愚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首优美歌曲的欣赏能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快乐地听歌,通过歌词初步了解愚公移山这件事。教师的小结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活动二:观看动画,了解故事

1、《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一段精彩的动画。边看边思考:你喜欢愚公吗?为什么?

2、学生观看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愚公精神:有远大理想,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5、出示句子: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这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6、学生齐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播放《愚公移山》的精彩动画片,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鲜活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由于愚公精神概括起来有困难,所以采用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最后通过朗读加以巩固。】 活动三:小小论坛,明确精神永存

1、师:假如愚公生活在今天,面对大山挡路,他会怎么做?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愚公生活的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完全可以选择搬家这个最轻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3、师:有人说,愚公生活的年代太落后了,没办法只能靠坚持不懈地挖山来解决,现在条件好转,只要按按开关就行了,不要愚公精神了吧?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4、学生根据赞成和反对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

6、出示《人民日报》(2005年08月08日 第四版)(人民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7、师小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假如愚公生活在今天,他会怎么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评价,而是强调在当时情况下,愚公移山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通过小小辩论会,培养学生利用事例说明问题的能力,同学间互相合作的能力,同时,在辩论中,同学们对愚公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教师补充了《人民日报》的一篇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旗帜鲜明地指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体现了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密切联系社会,以理服人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过看地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这更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2、通过讲故事、交流、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地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

1、师:我们在第一课中就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的区域自然环境优越;有的区域自然环境较差,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那么,有哪些不利因素吗?

2、出示中国地形图

3、学生仔细观看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大组交流:水资源分布不均,山脉众多、土地沙漠化等

5、教师引导孩子观看我国河流的走向。

6、提问:我国的水路大多是东西走向,没有南北向,这样会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怎样的困难?

7、学生交流:南北交通极为不便。

8、师:面对这个不利因素,我国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做的?

【品德与社会学科中重视培养高年级学生观看地图的能力,通过观看中国地形图,在与同伴的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下,在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得出了环境的差异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活动二:故事欣赏,知道劳动人民的伟大成就——大运河

1、听故事:大运河的开凿

2、交流感受,上台在地图上指出大运河的位置。

3、播放录像《话说运河》,了解大运河对当今的贡献

4、教师小结

【虽然运河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运用录像,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孩子们欣赏了运河上各种船只川流不息,岸上吊车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直观感受到了古老的运河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听着教师富有激情的介绍,为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而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三:看书上网,了解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1、大运河是古代的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克服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杰出成就。除了它以外,你还了解哪些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2、学生交流

3、打开书,了解中国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成就。

4、教师推荐学校网站——愚公移山网,以小组为单位浏览网页,做好简单记录。

5、智力大冲浪:愚公精神知多少。

6、随机播放录像《荒山变成花果山》、歌曲《南泥湾》

7、点评及发奖,奖品为《愚公移山》、《红旗渠》、《詹天佑》等故事书。

8、师小结:愚公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个优秀品质。【了解我国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一些事例是本课的重点。如果一个一个事例讲述过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看书、上网浏览、智力竞赛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竞猜,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民族精神教育在此环节中得到充分落实。】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新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2、联系教师、学生的实际,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

3、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巩固,再现愚公精神

1、教师提问:愚公精神是什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利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作出了哪些巨大的成就?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点评。

4、录像展示,了解愚公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上海长江隧道、东海大桥 活动二: 联系当今社会,解读新的“愚公”精神

1、播放新闻:

温总在昨天的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理说出了最让他感动的事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我这三年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然后,总理又说: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2、师小结:我们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中外记者问中看到了答案,那就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活动三:联系自己,赞赞身边的“愚公”

1、教师举例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告诉学生这也是“愚公”精神的体现。

2、学生交流自己或同学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事例。

3、教师小结:在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扬“愚公”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选用自己在工作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就是愚公精神的体现。学生联系自己、同学身上的事例进一步发扬优点,树立榜样。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的可贵和永不过时。】

活动四:运用精神,完成吸管搭高的游戏

1、创设情景:若干吸管,一包橡皮泥,完成吸管搭高的任务,注意不能用手去支撑,搭得最高越好。看哪一小组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3、教师组织学生代表进行评比。

4、请获胜队谈谈成功的秘诀。

【动手实践,为孩子们搭建知与行的桥梁。吸管搭高的游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发挥学生们的智慧和毅力,还需要同伴间合作精神。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地感悟并提升自己对愚公精神的认识,既是本课教学的检验,又是学生情感的升华。】

活动五:发扬精神,学唱《愚公移山》歌曲

1、播放《愚公移山》的歌曲

2、学生学唱歌曲。

3、教师总结。

【结尾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唱歌曲。在歌声中让他们再次体会愚公精神,情感得到升华。这环节与第一教时的欣赏此歌前后呼应,在歌曲中开始,在歌曲中结束。】 板书设计:

8、愚公移山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

六、对教学设计有关问题的说明

1、细化教学目标,突现过程与方法。

在设计《愚公移山》的教案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参上的目标,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重新设计的。我把教学目标层层细化,并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如:“通过看地图,故事、交流、上网查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目标清晰并且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

2、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还不断发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自身的、学生的事例,及时丰富、充实教材内容,使教学更具现实性和亲近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第三教时中,我举例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碰到困难,永不言败,积极进取,最后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这就是“愚公”精神的体现。学生在交流自己或同学中具有“愚公”精神的事例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并且强化了这种认识,同时也会对大家今后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在执教这课中,我除了讲述书上呈现的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我还补充了:上海长江隧道、东海大桥等愚公精神在新时代体现的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拓展了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还补充了《人民日报》的一篇论坛——《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中外记者中强调我们要发扬愚公精神这一新闻,体现了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密切联系社会,以理服人的特点。

3、开展游戏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课标提倡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亲身经历活动,获得认知和情感,生成新的意义,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这对于实现德育课程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多维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利用录音、录像等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动画片《愚公移山》、资料片《话说运河》、新闻报道、影视歌曲等,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也是本课的亮点。如设计了智力大冲浪:愚公精神知多少,把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通过抢答的方式呈现。少了枯燥性,多了趣味性。吸管搭高的游戏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遇到困难,要发扬勇往直前、合作互助的愚公精神精神。这一设计,把教育从“高高在上”拉回学生身边,不用苦口婆心地说教,一项游戏活动的参与,我们的教育易为学生接受并加以内化。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回答的欣赏和鼓励,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肯定和指导,对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提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例如:语言评价,肢体语言评价、实物评价等。本课中,我运用最多的是语言评价,“你很关注新闻,是个了不起的学生!”、“同学们的掌声便是对你的最好肯定!”„„教师翘起大拇指,“这个大拇指就送给你,因为你的言语中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下载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约世博会(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module9教学设计与说明

    本单元是以Can I have some sweets?为题的对话,具体内容是:通过讲述Amy过生日这一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引出允许吃某种食物的句型Can I have some____? 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是: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说明)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9、大禹治水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课的主题是知道洪涝、干旱、台风是我国......

    关于世博会立功受奖材料申报的情况说明(模版)

    关于世博会立功受奖材料申报的情况说明 一、参加世博会的十八名指挥管理干部除王军、王春霞、高守位、陈啸,其他同志一律申报个人三等功。 二、参加世博会的学生,各大队根据学......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法分配律 东海县石榴中心小学 相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设计与说明

    5、三人行,必有我师 说课 1、教材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传承”。《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三......

    《和为贵》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

    8.和为贵 说课 1.教材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德的传承”。《和为贵》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从和字开花游戏、和能兴家、睦邻、兴业、......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 [教材简析]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说明

    仲秋月 (苏州市金闾区实验小学,2252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6~78页。【教学目标】 1.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