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

时间:2019-05-12 19: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篇:《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

《小狗杜克》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阐述及其依据 目标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能读懂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情感的体验。”我觉得要达到这要求,加强朗读训练是必要的,这是学习语文的特点。正如本册教材中总目标中指出的那样:“继续学习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而此篇课文又是一篇情感特别浓的文章。因此我将朗读并读懂课文定为此课的第一目标。目标二:

通过预习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肠、笛、刹、惨、祸、轨、轧、扒”;能读准“蹿、轧、扒、趴”的字音;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惨祸、轧断、风驰电掣、安然无恙”等词语。依据:

《课程标准》的三至四年级目标中指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2000个汉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也提出:继续学习生字311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会运用汉语拼音正确熟练地自学生字的字音,会用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字形结构独立分析字形。能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常用汉字的意思,能在阅读和各项语文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生字。单元教学目标也规定:认识本单元生字41个。

可见,识字教学不能在三年级就被忽视,特定了本目标。预习课文是本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在第3单元(本单元)重点突出。作为本单元的课文,当然要求同学能够在预习时就能通过查字典学习生字,更何况“具有独立识字能力”是三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一个总目标。目标三:

理解动词“爬、跳、奔、赶、蹿、拖”的准确性;体会在句子中加上“怎么”的作用。依据:

学语文重在积累,要让学生在协作时用词准确,就应当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这几个动词用得相当妙,而且能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心。

动词及“怎么”的理解运用又是课后练习,当然应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加以落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感人的故事。课文一开始战线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暖暖的太阳”、“轻轻的风儿”、“甜甜地进入梦乡”。“谁也没有想到”和“竟”引导故事向前发展,终于走到危机的边缘。火车“风驰电掣”、司机“拉响汽笛使劲刹车”、一番努力后火车“怎么也停不下来”,这些都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突出了情况的危急,与故事开始之温馨形成强烈反差。千钧一发之际,小狗杜克赶来。“黑影一闪”、“蹿”、“一口咬住”都写出了行动的神速和不顾一切的气势。

杜克对主人的忠诚,来自于平日和玛丽一家建立起来的感情。显然,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教学重点:

预习课文时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并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教学难点:

课文第四节是重点,也是这个故事的高潮所在,通过对动词的理解;重点词句的分析、朗读,知道杜克是怎样就尼科的,体会小够的勇敢、忠诚。

三、主要教学策略与方法

根据此教材故事情节生动、感情浓厚以及新教材内容丰富、时间紧的实际,采用创设情境、趣读自读、合作感悟的策略。

全文分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1、谈话引入

2、自读理解

3、情境导读

4、诵读悟情。

首先通读全文,通过自读理解,了解故事梗概。用以下填空题加以帮助学生: 一天,玛丽带着尼科在公园野餐。尼科慢慢地()。就在这时,一列火车()。突然,杜克()。结果,尼科(),杜克却()。

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第2、3节,知道孩子尼科是怎样来到铁轨的?他遇到怎样紧急的情况?抓住“孩子竟一直爬到铁路上”这句话,展开 想象,这样有什么危险?

然后围绕“小狗杜克是怎样救尼科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并辅以动画等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小狗在攀救小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及忠诚。当学生在反复朗读后,对小狗杜克充满敬佩之情时,适时地鼓励同学展开想象: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切会说些什么呢?这既是一个说话练习,又是一个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最后,有感情朗读全文后,给学生观看故事《导盲犬》的片段,使同学再一次体会人与动物之间是有深厚感情的。

字词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字音在阅读或说话练习中指出并强调。词语的理解采用在语境中分散进行的方法。故在学习填空题时,字词集中花些时间,剩余一些在讲解中落实。词语理解鼓励多种方法,近义词理解法;拆字组词法;查字典法等。

动词的准确性与“怎么”的运用都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落实。

四、教学基础分析

我班学生的识字经历已经比较丰富,有独立识字能力。知道通过各种途径弄懂词语的意思。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基本读懂课文内容,并有自己的初步感受,部分学生有问题意识。通过前几单元的训练,学生能按要求找到重要的词语、句子去理解、感悟中心。

对词语理解的几种方法不能够灵活运用,需要老师的点拨。所以,在本堂课中仍是教给方法;虽然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去理解课文,但还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有时语言表达能力尚欠缺。故在教案设计时,加入了填空练习、说话训练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我班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能很快地流利地朗读一篇文章,但往往越熟越忽略感情的处理。在教学应穿插使用各种朗读形式,通过自评、互评落实朗读训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说明 预习情况:

新教材中,一篇课文的识字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进入三年级以来,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自学课后生字,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遇到不理解并无法解决的地方做一个记号。

课前一周内,让学生阅读一些反映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尤其是体现狗的忠诚的文章。所以到上课时,应该能够有一些情感的基础。媒体准备:

电脑制作课件:课文的板书、填空及重点段落的动画。

六、与课题的整合

我制定的教学研究课题是《新教材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此篇教材而言,课堂练习有两个训练内容:一是学习动词运用的准确性;二是体会“怎么”这个词在否定句中的强调作用。

动词准确性的练习,我认为应当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那个相应的课后 练习就在课后完成。课堂中,在分析句子时,用反复朗读的方式将“怎么也”这个语气词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改变句子”的练习加以落实。

第二篇:童年与蜗牛读后感600字

童年与蜗牛读后感600字

悠闲、快乐而又短暂的暑假已然过去,但唯有我的至爱——书籍成了我亲密无间的挚友。那一本本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书籍,给予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和无边无际的遐想,更给我的健康成长注入了丰厚充足的营养。

假期里,我阅读了一篇励志美文《童年与蜗牛》,对这篇文章尤为喜欢。它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代,他把蜗牛放在光滑的墙壁上,那只蜗牛一步一步地慢慢向上爬,又被作者弄了下来。但它不怕累,鼓起勇气继续朝着顶端爬。结果它成功了,作者想再去碰它都已经碰不到它了。

读了这篇文章,令我深受感动。小蜗牛虽然小,虽然慢,但它很努力,坚持不懈,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对小蜗牛这种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与气概,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平时学习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而小蜗牛却能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地朝着目标爬去,我觉得自己连一个小小的蜗牛都不如。暑假里,妈妈叫我要练好字,争取能写几个好毛笔字,把“成长包”再做得漂亮点。前几天我兴致还挺高,总是很认真地临摹仿贴,可是没过几天,就觉得练字太累了,就想睡懒觉,不想练了,结果像样的毛笔字一个拿不出来。还有,我常常觉得日记没有内容可写,老师说主要是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重积累,词句太过匮乏。但我没有按照老师说的去做,结果作文总是写不好。读了《童年与蜗

牛》,我深受启发,小蜗牛能凭借一己之力,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我与比之,真是相形见绌。今后我要向蜗牛学习,改掉懒惰的习惯,认准目标,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小蜗牛,慢悠悠,目标专一不回头。这是书籍给予我的精神食粮,给我树立了学习、做人的榜样,书籍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第三篇:童年与蜗牛评课

《童年与蜗牛》评课

《童年与蜗牛》一课通过作者描述童年时代和蜗牛之间发生的有趣之事,向读者介绍了蜗牛的特性并告诉大家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今天听了祁红缨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点使我感受颇深。

一、一、创设情境,童谣切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蜗牛”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生灵之一。祁老师在开课之前就指导小朋友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和图片并且将这些资料带进课堂,这对新课的讲解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并且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童谣《蜗牛》,将同学们带入了这优美的情境中。

小朋友拿着自己搜集到的蜗牛资料进了课堂。在理解重点句时,祁老师让他们拿出“小蜗牛”,观察他们的壳是怎么样的?他们通过观察,马上说道“是螺旋形的。”就这样,“螺旋形”这一新词被自然理解了,而且理解得非常透彻,因为我又问:“你还知道那些东西也是螺旋形的?”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包括说到了“立交桥”、“龙卷风”等,答案不拘一格,思路十分开阔。

又通过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爬、触摸它的壳。小朋友们立刻意识到蜗牛的壳很硬,又很重。这为后面正确理解句子“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和揭示蜗牛“坚强”这一寓意埋下了伏笔,同时,又有助于在朗读时感情的正确表达。

最后,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小朋友们兴奋地嚷着:“立刻缩回去了”。这又让他们亲切而又生动地理解了“你若是轻轻碰它一下,她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所以,将蜗牛带入课堂,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带入了课堂,小朋友们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然。从他们兴奋的眼神中,足以察觉出他们的兴趣盎然,学习有味,甚至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的感觉,让小朋友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孩子们完成认知的过程。

二、注重理解新词词义

二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掌握了一套识记字的音、形的方法。所以,祁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注重运用一定的环境,对词义进行理解。

例如:在读句子:“然后就谨慎地伸出头来。„„”老师问:谁能把“谨慎”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他的意思不变?小朋友们通过换词后,读句子,马上就领悟到了是“小心”。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他们非常容易而又自然的理解了词义,掌握了生字。又如在理解难点“长途跋涉”时,又让小朋友通过看蜗牛“长途跋涉”时的视频,使他们更感性地、更清晰地认识到它的意思。同时对里面的“途、跋、涉”三个生字一下子就记住了。效果较好。

当然,字词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生动有趣让人收获颇多的语文课。

第四篇: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试卷讲评课之浅见

作为学生,在其求学生涯中都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从最基本的单词默写到惊心动魄的高考,测试,作为教师检查教学质量,学生自查知识漏洞的重要方法之一,的确能够帮助师生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习策略。而积极高效的讲评则能够更加有利于找出学生们学习的薄弱环节,纠正错误知识点,巩固对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理解,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一、讲评课的特征:

时效性。首先,教师应当及时批改试卷, 对学生答题情况及试卷难易做出正确的量化分析。如果一套试题拖了很久才讲评,学生们可能当初做题目的一些思维过程都淡忘了,这对于学生的自查学习过程是不利的,教师可能也会丧失了解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良机。在现代化设备,如读卡器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对于客观题部分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量化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试卷讲评。

针对性。教师应当在进行了细致的试卷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们在概念、思路、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有时候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早已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恰恰疑惑不已,因此,一张试卷不应该泛泛而谈,每题必讲,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虑。

拓展性。对于学生们普遍存在问题的典型性题目,教师不仅应当重点讲解清楚,更需要辅助一定的衍生题目,适时地在难度上加强或者拓展开来,加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引导学生们自己能够与一反三,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领会精神,掌握规律。

二、如何进行有效地试卷讲评: 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应当分为两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及时批阅试卷,做好细致的量化统计工作。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每道题的得分率或错误率,主观题的典型错误等等。做到这点,是一堂试卷讲评课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知道哪些题目该讲,哪些可以略讲,应该补充哪方面内容,甚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何种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也应该在课前可以自行先订正试卷,对于无法自己解决的题目做好标记,等上课的时候特别留意老师如何讲解的,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课堂 效率,也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周,虹口高级中学刚刚进行了高二新世纪教材Unit 5&6的单元测验。这堂课是针对这次单元测验进行的阶段性试卷讲评课。

首先,虹口高级中学是在全区来说是属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从学习能力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来说,都要比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好很多。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也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做了同样的这份试卷。在批阅之后,通过对比我发现,虹口的学生在语法和翻译方面的基本功的确要比我们的学生更加扎实。但共同特点是:在问题设置比较灵活的阅读部分(包括词汇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失分都是比较严重的。因此,针对这一学情特点,我安排了这次的授课内容。

我觉得,对于高中的学生,一堂课内容的容量不能太小。如果只从某一方面来授课讲解,是远远不能达到“试卷讲评课”的基本要求的。授课内容应该涵盖试卷中的所有部分。

于此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碍于时间的限制,也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要在这堂课中集中解决学生们最大的问题。因此,讲评课前的试卷统计和分析工作就至关重要了。我主要设计的是哪部分该讲,哪部分可以略讲,以及补充什么内容。

在认真的分析了全体学生每道题的错误率后,我把这堂课的重点放在解决他们阅读部分出错最严重的题目中。阅读部分总分值达到42分,但却是学生们失分最严重的重灾区。在讲解难题时,我首先针对相应题型进行简要的方法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们重新读题,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即便是讲评课,发挥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鼓励他们多动脑筋,积极讨论,规范解题。

在词汇选择这一部分,我预设的分析时间为7分钟,在显示了错误率最高的四道题之后,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将所给的十个单词按照词性分类,同时,请其他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判断出每空上应该填什么词性。最后通过积极讨论,学生们就能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是完形填空部分,这部分的预设分析时间是8分钟。在显示错误率最高的几道题之后,还是请同学先自行重新读题,并讨论。提醒学生要更加关注上 2 下文。其实很多时候,阅读考查的是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而学生们往往只看选项的那一句,不注意上下文的提示和语境。而通过重新读题和相互讨论,他们往往就能相互启发,自行找出新的解决思路。

再次,是三篇阅读理解,这部分的预设分析时间为10分钟。重点解决B篇及C篇的两道题目。首先,在分析之初就要指出,一般阅读理解应该先读题在阅读语篇,这样的阅读过程会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一个是词义猜测题,引导学生从一些细节(如破折号、冒号、for example等)来猜测该词的含义,并且联想相关的背景知识。另外一道是归纳题,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句,以及but之类词语所引出的重点。最后一篇heading,要指导学生先浏览6个heading,并抓住key word, 这样就可以事先对于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到每段文章中寻找相关key word, 才能得以快速解题。

而对于学生们掌握的比较好的语法部分,我的预设分析时间为8分钟,其中包括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挑出错误率最高的三个典型个案分别为动词非谓语及名词性从句中的同位语从句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辅助配套了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加深理解。

而词组填空部分,学生们做的不错。很多人都是满分的。我会直接把答案呈现出来。并且提醒学生们:错误基本都是不注意时态,这部分预设耗时1分钟。

对于翻译部分,我的预设分析时间为6分钟。首先将做翻译题的基本方法简单介绍下,然后我会鼓励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将他们所答出的正确的翻法多呈现出来给大家,也让他们开拓思路,一句多译。

在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我针对学生们错误较多的不定式和名词性从句部分,通过单选题和翻译题,设置了新的问题情境,争取在学生答题后达到旧题新作、一题多解的目的。并且精心选择了一篇完形填空,希望让学生们能在课后操练课堂上所用过的解题技巧,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这堂课重点着眼于解决学生们在试卷中出现的集中问题,并且开拓思路,丰富他们的解题经验,增强他们答题的信心。

教学反思:

在周四上了这堂课之后,我觉得,总体来说,达到了我之前所设计的教学目 标。虹口的同学们的课堂反应也是比较积极的,很多同学都主动地参与了课堂的讨论与思维过程,气氛比较融洽和活跃。

当然,也还是有一些值得反思与改进的部分。在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向全班进行整体考情的简要分析。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加清楚自己这份试卷完成的水平和质量,也能让他们有个横向的比较。其次,在让学生们讨论的时候还可以预留得更充裕一点,其实有几个同学非常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给他们机会表达,也许错过了一些精彩的想法。在阅读部分,讲解的还不够深入,如果归纳题型还能再进一步追加一道练习,他们可能会更有感觉。包括最后的翻译部分,其实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把学生们自己的翻译打在屏幕上,让他们互评,互相挑错,这样既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思维,也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整堂课超时了一分钟,基本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进一步的总结,改进。

2010.12 4

第五篇:《几个与第几个》教学设计说明

《几个与第几个》教学设计说明

庆华小学 金晓艳

“几个与第几个”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15页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对“几个”和“第几个”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几个”和“第几个”,同时一年级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数一数,熟练地进行计数,正确说出物体总数量并通过计数会正确判断物体所在的位置。

2、理解“几个”与“第几个”、“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听、说、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环节中,试图体现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第一排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并说说看一个指定的小朋友的位置,是学生从感受身边事物开始,进入到几个与第几个的学习中。在新授环节及练习的第一部分都贯彻使用了车队这一情境。通过观察、同桌讨论等活动研究得出了“一共有5辆车”以及各辆车用“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两种方法表示的位置。通过在情境中不同的车子的位置以及车队的变化再引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充分预设,适切引导

在新授环节要解决理解“几个”、“第几个”及两者间区别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再交流的形式。这种形式往往会在交流时碰到回答比较散的情况,所以教师充分预设和适切引导十分重要。我预设了学生能回答出“从前往后数”和不能直接回答的两种情况,这就需要针对到时课堂的生成情况来做适切引导,问一问“你看到了多少辆车”、“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救护车在车队中的位置”、“为什会说到第几个时会有不同的答案”等这些问题,把学生的关注点逐渐引向“几个”和“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数。这样做是想在保证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同时,又能保证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在练习部分我设计了三题。第一大题仍旧沿用车队的情境,但是设计了车队车子发生位置变化的新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先进行判断救护车、摩托车、大卡车位置的基础性练习,在这一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观察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大题通过蔬菜、水果、动物三题重点训练“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其中水果一题追问“这3个6有什么区别?各表示什么意思”,重点让学生巩固理解“几个”、“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的区别和各自含义。第三题是与课首情境呼应,在来看一看某某小朋友到底是第几个?然后设计了一个小拓展:找一找,你在横排中的位置?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拓展到“从前往后数”和“从后往前数”,知识得到延伸。

四、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通过念一念数字歌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进入课堂,随后采用说一说接下来课上要如何表现的谈话形式,意图让学生迅速意识到课上该有的一些课堂纪律和行为习惯。

2、在课堂中我试图做到引导、激励、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眼睛看老师”“123,坐坐好”等口令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对象和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整、声音响亮等情况时也要随机做到适当表扬和激励。在提问及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时要注意语音语调,避免采用命令的口气。

3、在结束新授环节后我采用了课间操的环节,让学生做一做课间操,放松一下后重新继续学习。

4、在最后进行全课总结时我让学生自主地评价别人和自己,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再次加深养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综上所诉,我希望在这节课中试试关注准备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同时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探究上要给予学生较多时间研究、讨论,关注学生的回答,做到适切引导。从而使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下载《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 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这首儿童诗十分易......

    教学设计说明(本站推荐)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

    教学设计说明

    教 案 说 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教学设计说明初稿[模版]

    《类比推理》教学设计说明 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王鑫 新课标教材 人教A版《数学2-2》(选修)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类比推理》为新课标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1. 设计理念: 1.1以学为主。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主线是学生的“学”。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说明(推荐)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为初四专题复习课,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安溪第七小学 陈友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分类与整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