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5篇

时间:2019-05-12 19: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

第一篇:《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

《论语》选读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永远永远要受人纪念。——郭沫若

这里选取了《论语》中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70个句子,请同学们理解(老师讲解)、背诵,备考。并能与写作结合起来,发现论语的穿越时空的力量与价值。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参考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注: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僭越。1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1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老。”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篇:论语选读(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

2、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4、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论语》,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在学习《论语选读》之前,有必要对《论语》、孔子、儒家思想等进行必要的了解,以帮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学习《论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习《论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论语》的兴趣。辅以多媒体教学。

《论语选读》教学的三个层面:文字、文章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文字和文化的学习,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要兼顾。

组长签字:

一、导入:

导入一: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导入二: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比喻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的儒家、道家和佛家:

孔家店是粮食店,中国人的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打倒了孔家店,中国人没有粮食吃了,吃面包、牛排有时候不对胃口的。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可是药店不能打倒。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当然,不管开的什么店,发展大了久了,大概都会出现劣货乃至冒牌货,反过来坏了自己的牌子。重要的是,孔子孟子代表儒家开的粮食店,你不能打倒。结果把他一打倒,连带把古文也丢了,中国文化的根就斩断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粮食店的源头《论语》。

二、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是语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三、关于孔子

孔子的生平:

《史记•孔子世家》

出生传说: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第三篇:《〈论语〉选读》教案

《〈论语〉选读》教案

第一课时:《论语》与孔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学习《论语》的思想意义,懂得一些人生哲理;

2.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3.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用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汗牛充栋,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普遍的公理性,它能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共同探讨世界文化经典之一______《论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板书课题:

《论语》与孔子

(一)为何校本教材定为《论语》?

1.深刻的思想性 2.语言的文学性

3.陶冶性情,吸取智慧

4.现实生活中人的缺失

(二)孔子其人

三.教材的编排体制

共三编:主题选讲 论语原文 综类撷英

四.我主讲的内容:‚为政治国‛专题简介

孔子与其弟子和当时的 诸侯国 君的对话录......一个人可以无为政之机但不可无为政之才。

五.课后作业:

1.网上阅览《论语》和孔子的相关资料

2.品读《论语》中‚为政治国‛部分

第二课时:为政治国

一.抽学生谈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二.学生提问,教师解疑

语言______思想______理趣

三.南怀瑾先生诠释孔子的为政思想 四.‚为政治国‛篇选讲

五.作业:

写一篇关于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的文章(特别提示: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就一点阐发引申;标题自拟。)

校本课程教案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之 诗词曲中的传统节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词、曲,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收集一定量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词、曲等,较为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

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丰富的诗歌宝库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2、通过学习和鉴赏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优秀的古典诗歌、词、曲,较为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对象 五、六年级所有学生

四、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对话式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查找、积累、摘录有关的诗歌,小组制作成P.P.T.课件,供课堂上展示、讨论。

2、导入新课

以诗歌引出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诗歌十分发达的文明古国,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曲层出不穷,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可是,2005年3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我国的传统节日正遭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来,请同学们深思……

下面列举的这些诗词曲中的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诗歌和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与重视,自觉加入到保护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列。

(一)传统节日——春节

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师解说】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明·叶颙《已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二)传统节日——元宵节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教师解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3、品味鉴赏学生所收集到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词、曲等,初步认识我国古代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从而了解诗词曲——文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热爱。

(三)传统节日——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故事——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春秋]介子推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解说】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唐·韩翃(hóng,音红)《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解说】韩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成就突出,存诗较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高仲武评其诗:‚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中兴间气集》)徐献忠:‚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警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唐诗品》)然而,在韩翃的存诗中,《寒食》这首小小的绝句,其灿烂之光尤为夺目,诗人为之生色,‚大历十才子‛为之生色,唐代乃至中国诗歌为之生色。

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第二课时

(四)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介绍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老臣伍子胥 •源于纪念东汉时期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 •源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古越族图腾祭

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传统节日——中秋节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可见,中秋是个收获与享受的节日。而中秋节又是浪漫而感伤的,关于它的美丽传说,很多很多,请同学们来说说—— •板书列举如下: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水调歌头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解说】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本诗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苏轼还有一首诗《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唐·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六)传统节日——冬 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通过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请看杜甫的诗歌——

杜 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教师解说】这首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杜甫《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教师解说】这首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和现实的艰难苦厄对诗人的折磨,反映出诗人由过去的舒适心情转入当前的忧郁顿挫。

4、思考和讨论表现在诗歌、词曲中的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意义等,尝试着在平时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试着自己得出结论,并把结论同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总结本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我国又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历代骚人墨客吟咏这些节日,因此,保存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大量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曲等作品,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文化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来对待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而且可以深深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继承、发扬和保护。

第四篇: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论语》是我们了解儒家文化的窗口,它重在记言,是孔子及其弟子以对话的方式开展的情境性极强的教学。为提高《〈论语〉选读》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方法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细化文字的深度

《论语》是古代汉语记录下来的以语录体方式呈现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话,文字较浅易,情境性较强。因此,教学不宜讲求大学古代文学选修课的系统和深度,也不宜讲求必修课程文言文字字落实的要求,而应在兼顾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深入语境细化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语·述而》)中的“无隐”。“隐”是隐瞒,是虚伪的表现,是人性的瑕疵,而“无隐”则是孔子的率真;颜渊死,孔子“哭之恸”,一个“恸”极显孔子作为老师对徒弟的深厚情感。“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论语·阳货》)“莞尔”是微笑的样子,微笑是人类最向往的品质。孔子的“莞尔”里有欣慰,有悲悯。我们把这样的感悟方式呈现给学生,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孔子的性格,并进而由这些细节去探析《论语》的微言大义。

二、丰富教材的解读角度

《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连缀成篇的,而《〈论语〉选读》进入语文教材后则是按照特定的主题编排。教师仍然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地设置解读角度,尽量避免逐条讲述,从而使学生对主题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比如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解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仁者爱人”等;从政治与人生的角度来解读“为政以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从教育角度来解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从择友标准、与友相处等方面呈现孔子的交友观;还可以赏析《论语》的文学性。总之,重视课程内容的开发,灵活地处理,巧妙地安排,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方面的脉络的前提下,兼顾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文学性,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丰收。

三、联系现实拓展宽度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批判与继承》中讲到:“中华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国文化存在;而中国文化,离不开儒家。”《论语》深层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共同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教学要立足于《论语》的文化平台,联系现实滋润学生的心灵,解决学生的困惑,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年轻人应当有志在天下的高远理想,有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提倡同学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注解孔子的语录,学生的解读才会既个性十足又精彩纷呈。《论语》教会我们实现一种价值认同、一种境界追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促进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达到继承传统文化价值的目的。

四、展开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诵读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舍弃,《论语》教学更应该充分朗诵,甚至熟读成诵;在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的基础上,我们在校文化节上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分别开展“孔子系列”“孟子系列”等活动来交流心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上台讲述、展板张贴方式进行直观的交流;课下展开写作实践,每一篇课文提炼一个主题,学生课后用三四百字写读后感或小评论深化认识;课下可以给学生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座,看易中天教授《百家争鸣》讲座中的《实话孔子》等相关内容,借助学者的力量来深化对经典的解读;《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以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总之,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丰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热情。

五、仿造题型巩固学习效果

2011年宁夏高考新课改考纲中明确指出选修课程中“文化论著研读”是考试内容。我们要关注《论语》、《孟子》、《庄子》等书中与教材相关联的经典篇目并适当地加以拓展。在“国学”研读风起云涌和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的大背景下,这个版块的题量和分值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2010年浙江省高考题:《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题:谈谈对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理解。2011华约自主招生试题中两篇古文翻译,一篇是《论语》,一篇是韩非子的文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先秦诸子百家的看法中,你比较认可什么观点?

综合这些试题我们得到启示:高考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内涵的解读能力、对现代社会的洞察能力,考查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不容易复习,所以平时课要上得有深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学生能联系、会比较。另外,我们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巩固,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测查等多种方式强化基础知识,这样才对做高考题有利。

(马小凤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750002)

第五篇:《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

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学而》)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治长》)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5.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敢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泰伯》)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1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泰伯》)

孔子想居住到中原以外偏远的地方。有人说:“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物质条件有什么差的呢?”

1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泰伯》)(《论语·子罕第九》)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席不正,不坐。(《乡党》)

坐席放得不端正,就不能坐。

2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乡党》)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的情况)。

2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颜渊死了,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2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2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在一起,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没道德的人在一起,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 求协调。”

2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有人问孔子:“用感激来回报怨,怎么样?” 孔子回答:“怎么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

29.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3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孔子说: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3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虽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

3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6.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3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孔子说:“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3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 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40.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4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季氏》)

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听过特别的教诲吗?”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说:‘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言谈应对.’我退下来就学《诗》.另一天又看到父亲独自站着,我快步地走过庭院,父亲说:‘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本.’我就退下学习礼.听到过这两件(特别的事).”陈亢退下来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件事,得知了诗,得知了礼,又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43.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通‚逊‛),远之则怨。‛(《阳货》)

孔子说“唯(汝子)指子贡你这个人啊与(小人)指意识形态不合道德的人是很难共同相处的了,相近了你就会看不顺眼,即使走远了你还是有满腹怨言啊。”

下载《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课堂实录)

    师: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昨天我在曲阜城里拍了几张照片,大家看看知道是哪儿吗?(展示幻灯片:《学而》杂志) 生:孔子中学的校刊《学而》 师:(展示幻灯片:有朋超市、有朋宾馆、有......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孔子“中庸......

    高中语文 高山仰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步步高】(新课标) 高中语文 高山仰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

    《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也都会说论语充满了智慧,里面也有很多关于政治的精彩言论。可我读《论语》这部书,从中认识了一......

    《论语》选读 练习

    《论语》复习资料 (2011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题目。 甲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高中语文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学案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法强调功利。先秦四家在争辩中互相吸收,经过糅合,添......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

    《论语》选读 (新)5则范文

    平凉一中校本课程之一《论语》读 主讲人:独化 选1 序言:读书法 《四书章句集注》中总结了读《论语》、《孟子》的方法。自己将其总结为:通文义,见道理,下功夫,知行相长。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