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群体的社区教育问题与对策
老年群体的社区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
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老龄社会。老人的健康长寿使各地社区人口的结构有了新的变化,老龄人口的比例不断地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说,研究、探析超过人口总量10%的老龄人口的教育问题,对于综合治理老年问题,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建设和谐社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群体、社区教育
正文:
一.开展老年社区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为导向,在社区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从而达到老年教育最高境界——实现人文关怀。
意义
1.在解决老年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不断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权、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等人文主义的思想外延与内涵。
2.老年教育是促进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老年人群一般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一定的社会与家庭地位,再通过社区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提高了老年人群的综合素质,从而使老年群体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各种矛盾的缓冲器、稳压阀,成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生长素与催化剂,最终为建设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
3.消除时代鸿沟,促进家庭和睦
退休老人一般有比较充足的时间,通过一定时间的老年教育可以使老年群体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保持与社会的沟通与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长时间脱离社会而造成的“时代鸿沟”,促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4.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年龄段来划分终身教育体系,应包括从幼儿、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的人生各个年龄段。在我国,对于人口比例远远超过10%的老年教育而言,无可非议地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老年人群最有闲暇时间,他们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流对象,因此离开老年教育,则终身二字就无从谈起。
5.以老年教育拉动社区教育的发展,以社区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应当学会抓住主线、可以尝试作以老年教育为突破口,以此来引领社区教育,从而更好地带动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老龄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的社区教育实践证明:只要能结合当地社区教育实际,以建立老年教育组织系统为基础,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活动为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点对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高达16.2%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更有其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指导作用。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老年教育的确可以拉动整个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而当地社区教育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两者既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开展老年社区教育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1、社会实践基础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老年群体积极关心、支持、参与以社区教育为主导的各项社区活动,是社区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老年人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重身份。老年群体有着独特的时候优势——有充裕的时间、地理优势——生活在当地社区内,人文优势——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与人脉优势;因此,他们可以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出其他群体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年人群独特的时候优势、地理优势、人文优势是开展本项目的社会实践基础 2.政策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既维护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充分调动与发挥老年群体的社会作用,提升老年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些法律、法规是实施老年社区教育的政策法律基础,同样也是实施本实验项目的政策法律基础。
3.教育理论基础
社区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是老年社区教育的教育理论基础,同样也是实施本实验项目的教育理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社区教育要充分体现全员、全位、全过程的特点,应当通过采用各种方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当然也要包括社区老年居民在内的各种学习需求。终身教育要求将教育实施于人生的始终,当然也包括人的老年阶段。这对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1.5%的我镇来说,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刻的理论意义。总之,只有将老年社区教育纳入到整个社区教育体系中来,才能真正实践社区教育本质使命。才能真正构建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三.老年社区教育的基本特点
公益性:如果说社区教育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特性的话,那么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则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特性。究其缘由大约有以下两点: 一是老年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人人都享有受教育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体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社区教育理念,所以很容易突现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性;二是老年教育大多是人文历史、科普知识、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方面的教育,所以无须多大成本,再加上老年人群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负担不起过高的学费,所以社区教育的经济效益性无法体现在他们这一类人群身上。
闲暇性:由于老年人群大都休闲在家,所以他们开展社区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
自发性:老年人群没有任何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压力,故而他们参加社区教育更多的是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追寻儿时理想的需要、心理自我调节的需要、消磨时间等需要,这些需要大都都是属于个人自发性的需要。人文性:从学习者个人角度而言,接受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能较多地体现出社区教育功利性特征;那么接受人文历史、科普知识、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方面的教育则更多地体现出社区教育人文性特征。由于老年群体基本上是接受后一类教育,所以老年群体的教育能更多地体现社区教育的人文性一面。
四.开展老年社区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与基本举措
1.开展老年群体社区教育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宣传
应当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与手段动员老年人群走出家庭、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教育。如:专题讲座、座谈会、成果展示、社区教育宣传专栏、外出参观、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活动、担任校外辅导员等等;这些被实践真正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总之,只有动员最广大的老年人群参加社区教育,那么老年社区教育才不会沦为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
2.以政府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为主导,建立多维互动机制、老年社区教育应当在各级政府的社区教育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关工委、老龄委、老年大学等部门积极性,建立由各级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民政、文广、体育、关工委、老龄委、老年大学、卫生等有关单位与部门积极参与的独联体式的多维互动机制,所谓独联体式,即原来各自的组织系统不变,只是在社区教育旗帜下建立起共同开展老年教育的战略同盟;所谓多维互动机制,就是无论由那一单位与部门牵头,整个老年社区教育系统必定要作出积极响应,努力动员其他单位与部门共同参与,以便产生合力,产生互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长效运作机制。
在创建这样一个机制过程中,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以社区教育为主导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是基本组织保障,制定老年社区教育计划是重要的前提,建立与稳定一支热衷于老年社区教育的队伍是必要的队伍保障,建立老年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必要的制度保障,(如岗位责任制、“五老”督察员制度、社区教育联络员制度、老年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等)
3.建立针对老年人群的网络教育体系
在已经建立社区教育市民学习中心网站的基础上,建立以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为依托,以老年人群为主体的网络教育运作机制,例如:建立针对老年人群的专用网 页, 开设针对老年人群的空中课堂,开发针对老年人群的网络课程,从而不断地引领老年人群走进数码世界等。建立与健全针对老年人群的网络教育体系是老年社区教育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践行“人人、时时、处处”社区教育学习理念的最好的途径与方式,建立了这样一个体系就可以真正使老年人群足不出户,践行“人人、时时、处处”的社区教育学习理念。这一点对于活动不太方便的老年人群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社区教育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建立与健全针对以老年人群为主体的网络教育体系,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客观需要,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老年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4.建立文体教为一体的老年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老年社区教育实践证明:组织文、体、教为一体的老年协会,开展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是一条行至有效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既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已呈现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社区教育也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当地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为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设和谐社区等发挥出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5.老少携手、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社区教育
不少地区老年社区教育实践证明:老少携手、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社区教育 共同建设和谐社区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的地区以老年群体为主导,聘请五老①担任校外辅导员,网吧监督员,举办革命传统教育、科普讲座、时事讲座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有的地区则以青少年为主导,组织辖区内的小学生,小手牵大手,为孤身老人、空巢老人结对子、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组织辖区内共青团员帮助老年群体学电脑、开展各种文体教活动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产生1+1>2的双向互动效应,在共同推进老年社区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本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
6.有针对性对老人开展心理辅导等
老年群体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弱势,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弱势。老年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老年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开展老年社区教育不得不高度关注与重视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各地开展老年社区教育实践 证明:其一,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动员老年群体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融入社区,这是解决各种老年心理问题的基础;其二,利用社区教育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年群体解决各种具体困难;其三,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内心里辅导教师以及有能力的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重点是帮助那些患有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症以及自闭症的老人。对于患有离退休综合症的老人应当鼓励他们“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发挥余热,回归社会,善于学习,寄托精神“,对患有自闭症的孤身老人、空巢老人,应当鼓励他们“接受现实、培养爱好,扩大社交、排除寂寞,科学养生、积极治疗”;其四,开发与发放有关老年心理教育的通俗读本,增强老年群体科学养生知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抗挫折能力,提高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五,通过开座谈会、举办讲座、外出参观访问、多与家庭成员以及青少年接触、交流等多种形式与渠道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①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
五、启示与思考
老年群体自单位退休后,在家时间多了,活动时间少了,尤其是参加会议更少,难免产生孤独感和烦躁情绪。因此,如何提升老年人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发挥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社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地增加探究老年群体的社区教育问题更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理论意义。
第二篇:关注老年群体,走进社区
关注老年群体,走进社区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当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的优待、扶持政策。7月9日,我们实践小组6人来到了七星区汇通居委会,向相关部门了解社区中老人的生活状况。
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我们来到了汇通居委会,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拜访目的后,主任给我们讲述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据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000多人,老人大多数与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平日里的各项起居大多由他们的子女照顾。小区主要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处理居民纠纷。小区平日里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社区也会适当地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们的生活。谈到老人保障的问题,主任告诉我们,符合条件的老人可申请低保;90岁以上老人可每月领取100元的补助等。交流的最后,主任还表达了她的希望,她说:“社会各界确实应该给予老年热无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值得鼓励和支持。”下午四点半,调查圆满结束。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老人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更多的料及了解,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爱老年群体。
图片一:
图片二:
商学院非常“6+1”实践团队
2012年7月9日
第三篇: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范文模版)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严格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而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街道和社区管理。加上大批下岗职工等纳入街道管理,使得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在众多的管理对象中,对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这堂课,我和大家就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从三方面共同探讨一下,一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二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特点及对策;三是适应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一、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整个社会的运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社区党建特别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相对滞后。近几年来,民营、私营企业以及各种混合经济组织大量产生,这些经济组织一般在业务上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很难划归某一行业进行管理。在党的建设上一般没有党组织,也不能依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党组织。与此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社会上,新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而随着群众利益的多样化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出现,群众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也不断高涨,除居委会外,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体育等活动群体也逐年增多。这些以“三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人员组成复杂,素质不一,对这些组织中的党员很难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育管理。调查表明,在新经济组织中,有的没建党组织;有的党组织不健全,党建工作瘫痪;有的组织甚至游离于党建工作视野之外,党组织对其党员情况难以了解,对其活动难以掌握,形成了新时期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空白点。而在一些社团组织中,成员活动的随意性、流动性较强,有些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其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难以掌握,而按隶属关系,社区又无权对其教育管理。总体看,在体制转轨、城市建设、“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组织在地域上都生活于一定的城市社区中,对社区的依赖性、渗透性都很强,因而对这些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迫切需要通过阵地化管理,由社区党组织负责。
2、党员队伍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不断增加,使党员管理教育难度增大。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队伍的构成也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退伍军人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日益增多。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年龄上看,有9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有20几岁的青年党员;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毕业生,也有文盲。这些差异,客观上使得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比如,临江新市街道接收了16名退伍军人党员,单独建党支部有一定客观困难,他们就将这16名党员安排到一个居民委支部共同过组织生活,这个支部中的党员大多是退休党员,年龄最大的73岁,而退伍军人党员大多是20几岁,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质量就不高。而平时各街道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一般也局限于开会读报,组织参观等活动,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程度较低。拿流动党员来说,我们白山市街道管理的流动党员共有89人,其中党组织能联系上的有52人;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仅有10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11.2%;能按时交纳党费的有63人,但多数需要党组织催交。在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的79名流动党员中,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几年。这些党员在管理上出现了“四难”,即
参加组织生活难、交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此外,有一些外地来我地打工的流动党员,既脱离于原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又不接受所在地党组织的领导,不想暴露党员身份,不填写“流动党员证”,不按要求转临时组织关系。此外,一部分退伍军人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的街道后,就外出打工,或再也不与党组织联系,而到了转正期满时才找党组织要求
转正。比如临江市街道接收的45名退伍军人党员中,能联系上的有37人,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仅12人。上述情况已成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随着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华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四个“多样化”,带来了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活动分散化和行为方式实用化。面对这些新变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有少数党员在其中“迷了路”,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如有的党员不辨是非,政治鉴别力不强,参与到“法轮功”组织中去;有的党员在工作单位表现较好,但在单位外的表现不尽人意,甚至不如普通的居民群众;还有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上,尤其是部分效益较差企业的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对我们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如临江浴池破产时,将3名退休党员交到建国街道管理。街道党组织挨家挨户查找到这3名党员后,其中1人愣是不承认自己是党员。临江新市街道去年接收了临江食品公司一名下岗职工党员,党组织找他催交党费时,这名党员居然称:“你们给我一万元钱,我就交党费”。类似这样的党员,还能指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呢?那么,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4、街道和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远远不适应于党员大量增加的新形势。当前,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猛增,管理难度加大。但与此同时,街道和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白山市41个居民委党支部中,单独有办公场所的仅6个,且面积狭小;合用办公的有9个;没有办公场所的有26个。这些没有场所的支部搞活动时,天热的时候在树下,天冷的时候到支委成员家。随着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党员人数日益增多,居民委党支部活动场所问题日益显得迫在眉睫。很难想象,连场所都没有,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二是居民委党支部人员配备不强,工作热情低落。这些年,居民委支部成员的配备一直过于老化,我市居民委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53.6岁。而由于这些年来居民委支部成员一直处于义务工作状态,相应的福利待遇等未纳入财政预算,致使支部成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尤其是支部书记难选。白山市41个居民委支部中,支部书记由委主任一肩挑的有18个委,委主任与支部书记分设的有23个委。年轻的和有能力的不愿干,认为白出力没啥意思。临江市兴隆街道的一个居民委选出一名叫徐英超的下岗职工党员担任委支部书记,但他干了三年就不干了,原因是徐英超开车行,当支部书记白出力还影响自家买卖。后来这个委又选了一名离休党员任支部书记,但干了没多久,又因有病不干了。上述情况已严重影响了居民委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给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加强居民委党支部自身建设,可以说是今后街道党建工作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二、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社区不同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地域相对狭小,人员比较集中,人员的层次也比较相近,而社区管辖的地域相对广泛,管理对象居住分散,成份复杂,因而社区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就要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难得多,具体可概括为四个特点,即广泛性、复杂性、流动性、交叉性。
1、广泛性。广泛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分布广泛,居住分散。我们白山市街道管理的1016名党员中,机关党员166人,街委企业党员12人,接收的出售、破产等企业党员20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53人,离退休党员336人,下岗职工党员44人,居民党员186人,外出流动党员89人,退伍军人党员110人。以上是总的分布情况。而具体到每一类,情况又各不相同。比如在机关党员中,既有街道本级的党员,又有驻街的派出所、法庭等单位的党员。从居住范围上看,大多比较分散,如八道江区通沟街道有的党员居住在市郊乡的车道岭村,平时到街道过组织生活需走十几里路。临江市新市街道6个居民委的58名党员组成1个联合支部,分布在1.5平方公里内。居民委党支部的设置情况也比较复杂,白山市共有156个居民委,但仅设了41个居民委党支部,其中,独立支部仅12个,而联合支部有29个。街道管理的党员所在单位的广泛性和居住的分散性,客观上会造成党内生活难以组织的状况。尤其是居民委联合支部开展党内活动时,居住偏僻的党员仅在路上就要耗费大量时间。而遇有临时性的传达文件等活动,通知都很困难。这种情况要求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设置居民委党支部,在加强居民委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组织生活方式,在时间、内容等方面做好事先安排。尤其对居民委联合党支部,集中过组织生活的次数可相对少一些,但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必须帮助其安排好组织生活的时间与内容,并强化党小组活动和党员自学,以保证在组织生活次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质量不降低。与此同时,要教育引导党员克服客观方面的困难,增强主观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按照党性原则保证组织生活质量。
2、复杂性。复杂性主要是指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党员年龄不
一、文化不同、职业不
一、境界不等。从年龄方面看,白山市街道管理的1016名党员中,80岁以上的有18人,70岁至80岁的有137人,60岁到70岁的有157人,30岁以下的仅有122人。而60岁以上的312名老党员,应该属于体弱多病的一个群体,有人把这个群体概括为“老了没劲的,下床拄棍的,走道喘不上气的,不识几个大字的,活动下不了地的,吃饭掉饭粒的”。从文化层次看,学历最高的为大学,共有16人;学历最低的是文盲,有20人。从职业看,有机关干部党员,有企业党员,有个体户党员,有居民党员;有本街道辖区内的党员,也有外来流动党员,等等。从思想境界看,更是良莠不齐,有的党员甘于奉献,如居民委支部成员多数没有报酬,但他们依然兢兢业业,认真组织党员活动;而有的党员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连一般群众都不如,如一些下岗职工党员牢骚满腹,到处发怨气,对党的改革政策不理解,下岗后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有的甚至“失踪”几年,组织上也找不到。也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不愿意被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认为街道和社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原单位,因此不愿参加街道和社区的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个别的为了不交党费,甚至提出退党。上述四个方面的复杂性,会给街道和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年龄大的党员过组织生活比较困难,除客观上的年老体弱因素外,主观上“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容忽视,一些老党员认为自己岁数大了,在家颐养天年足矣,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丧失了年轻时奋发向上的劲头。上述复杂性要求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必须因类施教,绝不能搞“一刀切”。在年龄方面,要考虑到老党员的客观困难,必要时可“送文上门、送课上门”;在文化方面,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组织生活和活动,该深则深,该浅则浅,对文盲党员要以口头传达学习为主;在职业方面,要针对不同职业特点,围绕不同行业开展活动;在境界方面,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重点围绕党员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先进性教育,对重点对象实施重点教育。
3、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党员中有一部分外出流动,也有一部分为外入流动。这些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我们白山市街道有89名外出流动的党员。而在老党员中,有一部分流动情况复杂,有的投奔子女,有的到发达地区打工。这些流动党员管理起来很困难,在第一部分中我已讲过,其中多数党员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而在流动的老党员中,有的到子女家中居住了好几年,组织关系也不转。如临江市三公里街道184名党员中,有25名老党员长期不在家,外出打工或投奔子女,尽管按时交党费,但不过组织生活,这些老党员外出时间均为一年以上,时间最长的达4年之久。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有的老党员到一些发达城市投奔子女时,因落户困难,而不落户就不给转接组织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以后会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尽快协调解决。那么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当前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流动档案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可通过邮寄学习资料、利用回家探亲补课等方式加强管理教育。在管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想方设法为流动党员及其家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否则,口头说教效果不会太好。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我们要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当然,对那些确实无视党性原则,长期不交纳党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而党组织反复教育无效的党员,该给党纪处理的还是要给。
4、交叉性。交叉性是指街道和社区管理的党员中,有工作单位的除主要由街道和社区管理教育外,这部分党员同时与本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同时还要受本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除接受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管理教育外,还要接受工商等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外出流动持有党员活动证的党员,除接受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管理教育外,还要接受流动所在地党组织的管理教育;有劣迹但尚未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党员,除接受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帮教外,还要接受公安等部门的帮教。这些交叉关系客观上把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同相关单位党组织联系起来,使被管理对象具备了双重管理性。这种交叉性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互相推诿等现象。如临江林业局将130名退休工人党员划归三公里街道管理后,对这些党员的活动不再支持。有一次这些党员搞文艺活动时,需要接林业局的电源,但林业局不同意,街道多次找林业局协调,依然没办成,林业局让街道自行解决。还有一些单位特别是困难企业,纳入街道管理的职工党员生活有困难时,这些企业推到街道,让街道解决,而街道又无力解决。针对这种交叉性所带来的问题,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应密切同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中应增强主动性,主动沟通,主动联系,主动协调,同这些单位建立起一种融合、信任、平等、友好的关系,共同把党员管理教育好。根据上述特点,按照中央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特别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
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具体讲,应着重做好4项工作。
1、实行分类管理。就是按党员的从业性质和生活特点,分出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如在职党员的管理、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的管理、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管理、企业党员管理等等。应根据不同性质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管理。一是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在职党员是指居民区内住户中的在职党员。这些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掌握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能,是社区中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他们受单位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大多都有一定觉悟和组织纪律观念,吸引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将有利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因此,应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了解其特长。然后在居民区或楼洞中,按党章规定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居民排忧解难。如,聘请在职党员中的专家学者,为居民区的党员和居民讲课,作报告等,提高居民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改革开放使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流必将更加广泛而深刻。“口袋档案”、应聘的外地离退休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农民打工人员等必将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党员。这些流动党员有的不愿表露身份,有的工作不固定,有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大部分对原来的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和感情,形成人走关系在的局面。对这部分党员,应建立党员流动管理站。街道党工委将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流动党员档案。要经常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向他们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便于组织掌握和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思想汇报等党内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三是加强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合并、改组使一部分企业职工党员下岗,这些下岗职工党员全部流入社区,给社区党建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强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这部分党员,主要是组织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再就是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业。党组织要尽力为下岗职工党员提供场所和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四是强化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离退休党员是社区宝贵的财富。这些党员,从事党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社区党组织忽视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将会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社区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居民区离退休党员集中的地方可建独立支部;较为分散的建立联合支部。要把这些党员编在党的组织中,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和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五是加强对社区内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员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使党员“有家可归”;开展适应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有益活动,增强使命感,消除雇佣观念。
2、实行组织管理应适应城市社区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赋予街道和社区应有的职能和权力。一是成立街道党工委。街道党工委隶属于市(区)委,在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根据市(区)委的授权,对本街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实行领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促进街道和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要选准配强街道党工委领导干部。市(区)委要严格把关,确实将能力强、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改变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街道是“养老”和干杂事的地方、有几个人干就行的观念,并不断改善街道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二是打基础,配强居委会领导班子。街道居委会领导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应尽快改变。首先是组织选派。由市(区)委组织部门在本市(区)范围内的青年后备干部中,重点选拔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任书记或主任。其次是面向社会招聘。近几年,有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闲置在家,要通过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把其中德才兼备的选拔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再次是从辖区内的离退休党员中选拔居委会支部书记。这些离退休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思想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热爱党的事业,更重要的是熟悉党务工作。选派到领导岗位上以后,工作得心应手,劲头足,能打开工作局面。三是加强街道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居民委干部处在社区党建工作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街道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重点加强对街道和社区干部的培训。利用区、街党校和干部学校,每两三年对现职街道和居委会干部进行一次轮训,使他们不断充实政治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同时加强对新任领导的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另外还要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健全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党风和廉政建设力度,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实行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要在健全必要的市(区)级领导包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议事、党建工作联系点,及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等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尽可能为下岗职工党员尤其是有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街道党组织要把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作为评价党员的一项基本内容,增强党员的社区意识,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捕捉党员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工作的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并辅以相应的表彰措施,通过“文明市民”、“五好家庭”、“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的开展,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4、实行活动管理要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有激励性的活动之中,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将党员凝聚在一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活动主要应以社区服务为主线,开展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我为社区出把力”等活动。还要针对不同行业党员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如,在在职党员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热心为社区服务。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夕阳增光彩”活动,引导他们成立治安巡逻小组,自觉维持小区的治安。社区党组织要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举办书法比赛,陶冶情操,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在青年党员中开展“三争一比”活动,即:争先锋、争排头、争一流,比贡献。使广大青年党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总之,要通过活动管理有效地将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切实发挥不同层面党员的作用,促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关于社区党员教育,是与管理密不可分的。应寓教育于管理之中,通过管理实现教育的目的。比如坚持学习制度本身就是制度管理的范畴;时事政策报告也是学习制度的内在内容;一些纪念会、座谈会、交流会也是活动的方式。至于谈心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也是管理的手段。总之,要把党员教育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党员教育问题在这不多讲。
三、适应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三大考验:第一,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在同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条件下,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实现祖国统一。第二,能否领导中国把实现工业化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胜利地担当起这样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双重历史使命。第三,党本身能否在进入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新条件下,在国际国内新环境中,保持先进性和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的根本之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迎接新的考验、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一条大思路。“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一个最鲜明特点,就是集中论述了党的先进性。而要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社区党员,他们处于最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广泛,他们能否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看,社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居民成份复杂,社区内单位多,各种组织多,党员所在行业以及从事的职业复杂。因此,要真正发挥党员作用,就必须根据社区自身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发挥作用。当前,主要应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1、点─一人一岗。一人一岗主要是针对离退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减退、革命意志衰退等不良倾向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具体工作中,一是充分征询意见,合理设置岗位。岗位设置要根据本居民区的实际,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依照党员人数的多少,居民区范围的大小,居民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设置岗位。一般以15个方面的岗位为宜,主要有:党的政策宣传、民事调解、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帮教帮困、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墙门组长、青少年教育、计生监督、科普推广、文化体育、外来人口管理、护楼、门卫。二是坚持自愿申报,组织审批上岗。岗位确定后,在党员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居民委党支部进行集体研究,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对党员申报的岗位逐一审批。三是注重建章立制,规范岗位行为。要建立五项制度:第一,党员岗位活动卡制度。每个上岗党员都持有一本记录卡,详细记载岗位活动情况,以便支部检查;第二,汇报交流制度。每月党支部活动日,上岗党员要汇报一个月来的岗位活动情况;第三,交接岗制度。党员临时脱岗,要及时向支部说明并交回岗位,由支部另行安排人员上岗;第四,评比表彰制度。开展“红旗岗”评比活动,表彰活动分层次进行,区委、街道、居民委党支部每年分别表彰一次;第五,建档制度。建立“一人一岗”活动档案,做到党员岗位清,目标明,对党员受表彰情况及时归入档案。通过上述制度,规范“一人一岗”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市八道江区街道离退休党员每年受到区委表彰的就达5%以上。
2、线─党员责任区。把居民委划分成责任区后,安排党员包保来发挥党员作用。一是合理划分责任区。在调查摸底基础上,街道会同居民委根据居民委大小,党员多少、责任大小等情况共同划分出责任区,党员多的,可将责任区划得小一些;党员少的,则将责任区划得大一些。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可按居民委划,也可按居民小组划,还可按小区划。但在划分过程中,要把区域大小与问题多少有机结合起来,问题少的,区域可大些,问题多的,区域可小些。二是确立出责任区包保内容。大体包括四大类:第一是社区服务,包括帮扶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街道公益事业等;第二是计划生育,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各类人口(流动人口、暂寄住人口、常住人口)的监督,协助计生人员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第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环境保护、卫生清洁、绿化美化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等;第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治安巡逻,暂、寄住人口及流动人员的排查,“两劳”释放及劣迹青年的帮教,家庭内部居民之间纠纷的调解和法律法规的宣传等。以上是四大类内容。但在具体划分各责任区包括内容时,还必须根据不同实际,哪些问题多,哪些责任大,就把哪些确立为包保重点,考核时作为重点。三是落实包保人。在划分出责任区、确立出亿保内容基础上,可先让党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自愿申报,街道和居民委再进行集体研究,确立出包保人。四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指导。要完善五项制度:第一,报告制度。包保人每月向居民委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第二,征求居民意见制度。居民委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居民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三,联系制度。对重点包保对象,居民委支部成员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对街道内的重点包保对象,由街道党委成员联系;第四,检查制度。街道和居民委每半年对党员包保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随时督查;第五,评比制度。街道和居民委年终对党员包保情况进行总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3、面─街企、街事、街军、街警共建。街道内各类单位多,这就要求街道党组织必须主动沟通,协调驻街单位,积极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建设“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效同得”的工作机制。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组织和发动驻街道单位共建时,应以“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为纽带,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为前提,以“资源共享、成效同得”为目的,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民心工程”活动、“凝聚力工程”活动等。具体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组织行为落实为个人行动。街道与驻街单位联合开展某项活动时,目标、形式、方法确定后,最后要落实到党员身上,变成个人行为。这就要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使党员人人肩上有指标,将压力变成动力。二是要结成对子,开展竞赛。在共建活动中,将参加单位结成若干对子,展开竞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激励党员创先争优。东兴街道八委有一个小区,居民中,有街道的,也有浑江铁路的,小区建设成为一个难点,铁路不想投资,地方又缺少资金。后来,东兴街道主动与浑江铁路协商,最后达成由铁路和街道购买原材料,街道和居住在该小区的铁路离退休党员共同建设小区的协议。经双方党组织部署和发动,双方党员亲自搜集花种、移植树苗、取土、修花池、铺地砖、搭设休闲石台等,干了一个多月,终于将小区建设得美丽、优雅。
第四篇: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谈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单位: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刘茵
地址: 农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北路1755#军垦北路社区 电话:***0994-5817103邮编:831300
在社区众多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教育引导社区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我们做社区书记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从两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社区工作的三年实践,我愈加深切地认识到社区党建特别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
1、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经济组、社会中介、社会团体不断涌现,出现了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空白点,这些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迫切需要由社区党组织通过阵地化管理。
2、党员队伍构成发生变化。社区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失业职工党员、退伍军人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党员管理上出现了“四难”现象,成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华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也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难题。
4、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远不能适应党员大量增加的新形势。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增加、难度加大,社区党组织
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对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特点及对策
(一)、社区的党员管理教育难于单位,其特点为:
1、广泛性。地域广泛、居住分散、成份复杂,客观上造成了党的生活难以组织;因此,社区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转变组织生活方式,以保证组织生活次数相对减少,质量不降低;教育引导党员克服客观方面的困难,坚持党性原则,增强主观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复杂性。针对党员年龄不
一、文化不同、职业、思想境界不等的现象,因类施教,不搞“一刀切”。
3、流动性。流动党员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管理起来很困难。为此,一是要建立档案保持联系,设法帮助解决困难;二是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通过邮学、探亲补课等方式加强管理教育,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不掉队。
(二)、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实行分类管理。按从业性质和生活特点,因类实教。一是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在职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是社区中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吸纳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如聘请在职党员中的专家学者上党课、作讲座等。
二是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口袋”党员、外聘离退休党员、自谋职业党员、农民工党员等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过临时组织生活的方式,做到“三知”,实现有效管理。
三是加强对失业党员的管理。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失业党员培训基地。一是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荐
其再就业,二是扶持兴办企业和个体经营,引导创办经济实体,三是帮助解决党员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四是强化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离退休党员从事党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社区的宝贵财富。要提供舞台和场所,调动和发挥社区“五老”人员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五是加强对社区内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员的管理。协助建立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使党员“有家可归”。
2、实行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健全了社区领导包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建工作联系点、“三会一课”学习制度等基础上,重点加强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为失业困难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投身社区建设;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把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作为评价党员的一项基本内容,增强社区意识,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及时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局面;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评优表彰活动,提高党员参与率,用典型教育引导人。
3、实行活动管理。以服务为主线,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重点,开展“共驻共建”、“党员志愿服务日”、“党员包片责任区”等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之中,使党员在活动中受熏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第五篇: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严格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而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街道和社区管理。加上大批下岗职工等纳入街道管理,使得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在众多的管理对象中,对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这堂课,我和大家就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从三方面共同探讨一下,一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二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特点及对策;三是适应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一、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整个社会的运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社区党建特别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相对滞后。近几年来,民营、私营企业以及各种混合经济组织大量产生,这些经济组织一般在业务上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很难划归某一行业进行管理。在党的建设上一般没有党组织,也不能依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党组织。与此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社会上,新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而随着群众利益的多样化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出现,群众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也不断高涨,除居委会外,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体育等活动群体也逐年增多。这些以“三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人员组成复杂,素质不一,对这些组织中的党员很难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育管理。调查表明,在新经济组织中,有的没建党组织;有的党组织不健全,党建工作瘫痪;有的组织甚至游离于党建工作视野之外,党组织对其党员情况难以了解,对其活动难以掌握,形成了新时期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空白点。而在一些社团组织中,成员活动的随意性、流动性较强,有些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其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难以掌握,而按隶属关系,社区又无权对其教育管理。总体看,在体制转轨、城市建设、“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组织在地域上都生活于一定的城市社区中,对社区的依赖性、渗透性都很强,因而对这些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迫切需要通过阵地化管理,由社区党组织负责。
2、党员队伍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不断增加,使党员管理教育难度增大。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队伍的构成也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退伍军人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日益增多。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年龄上看,有9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也有20几岁的青年党员;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毕业生,也有文盲。这些差异,客观上使得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比如,临江新市街道接收了16名退伍军人党员,单独建党支部有一定客观困难,他们就将这16名党员安排到一个居民委支部共同过组织生活,这个支部中的党员大多是退休党员,年龄最大的73岁,而退伍军人党员大多是20几岁,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