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大全五篇]

时间:2020-11-05 16:0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法治教育教学存在对法治教育认知不足、法治教育内容偏少、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教师法治素养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法制知识教育向法治素养教育转变、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夯实师资力量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从而为更好推进法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条件和重要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养。青年大学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护者,承担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和凝结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法治价值的共同追求。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极其重要,“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对于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三)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法治素养。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缺少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不能处理好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也不知如何去维护,个别大学生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其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法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认知不足。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这里强调的是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实际教学当中,由于对“法制”和“法治”的理解不准确,相当一部分教师更多是法制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等培养不足,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偏差。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公共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和有用,只要能拿到学分即可,在思想上存在轻视法治学习的问题。由于上述认知上的偏差,影响到法治教育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二)法治教育内容偏。当前,高校中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来完成。其中,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放在了中心位置,而法治教育内容偏少。在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法治思维的培养等,总体偏于抽象的概念和宏观的法治理论,对于具体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只是作为法律部门给予了简单的宏观介绍,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民法、刑法、诉讼法、教育法、就业创业等法律内容比较缺乏。(三)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当前,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单调,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教师通过“灌输式”机械地讲解抽象的法治理论和法律条文多、讲授经典案例多,但是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密切关联的案例和法律知识讲授较少;

教师讲的多,学生课堂参与少;

过多重视课堂讲解而忽视法治社会实践;

重视法律知识的讲解,忽视法治精神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学习后,只是了解了一些法治理论和法律常识,法治精神的培育比较欠缺。另外,受大学生喜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教师法治素养不高。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我国高校从事《思想道德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大多数教师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非法学专业。教师自身的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即便是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也只是开展零星的法律讲座,远远无法满足法治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打造一支法治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从法制知识教育向法治素养教育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法治观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法治观教育目标,就要转变教学认知,实现从法制知识教育到法治素养教育的转变。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关于法治教育的教学要求,提高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认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认真研读和理解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理解法治的科学内涵,以用来指导法治教育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树立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以实际行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宣传者、模范践行者。(二)丰富法治教育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法治教育内容偏少,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附属,另外,关于法律实务操作性的内容偏少。因此,法治教育缺乏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应用性。[4]建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是法治教育的前提。首先,除了应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和法治思维的培养等,还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自身需求,增加一些必要的法律内容。例如,基本的民法、刑法、教育法和诉讼法等,特别是要结合刚出台的《民法典》,做好教育和宣传。其次,增加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的网络法律、劳动法、就业创业发展的法律。再次,有条件的可以增加与专业关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法律知识。[5](三)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法。法治教育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单纯依靠灌输说教和列举几个案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点,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第一,多运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参与式、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法律案例进行深度探索,增加和深化对法治知识和法治精神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二,重视法治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旁听或者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庭审,可以参观监狱和法治教育基地。利用法制宣传日,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法治教育宣传。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对法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习法治精神到敬畏法律,增强对法治的信仰。第三,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云班课、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拓展法治教育的阵地。学习强国是当前广受人们欢迎的学习软件,其中的“看法治”内容,包括了法治宣传、社会与法、法律课堂、法治微电影等丰富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法治教育重要的学习资源。总之,通过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夯实师资力量。较强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力保障。首先,根据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法治素养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精神、法律知识、法律教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通过法学研讨、理论学习、法律实习等方式提升法治素养。[6]其次,引进和补充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最后,可以聘请法学专家、律师、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经常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和报告。

总之,夯实师资力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大学生思政课法治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5.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4]陈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

[5]薛沛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生法制教育[j].法制与社会,2020(10).

[6]黄博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精神缺失与重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4).

第二篇:大学生教育问题

大学生教育问题

一、概述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虽然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个别案例,但他代表不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了西部,选择了艰苦的地方,选择了接受困难的考验,自愿到西部贫困地区去支教。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一道,用自己的心血、辛劳和汗水,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将火热的青春献给了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如果只看到马加爵,看不到这些先进典型,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新情况、新问题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一些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来听到更多方面的声音,并自信能够对信息真伪作出判断;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最主要场所,从网络开始流行的一些词汇现在已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导(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我们已知,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或者说是金钱。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然。但有的人们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正是由此,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土壤。令人担忧的是,时下这种金钱与人的双重异化已在以不可小视的数量发生,许多本来属于理所当然的光彩价值观的东西,都被有的人当作了待价而沽的拍卖品。第二,道德调控的弱化与失当。一是道德规范失当。当前的道德规范表现出重理想,轻实际,重说教,轻操作的倾向。道德既在于“应该怎么办”,更在于“究竟怎么办”。而现在的道德教育是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空挡多,环境不好或缺失,以至于出现人们无所依托的社会道德空场。二是道德评价失据。经济评价拒斥道德评价的观念大大抬升。一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市场经济关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它与道德评价是对立的。现实中昧着良心干坏事——惟利是图而损人利己的“缺德事”随处可见。三是道德监督松懈。社会道德体系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舆论,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试金石。当一个社会道德监督的声音非常细弱时,表明该社会的社会成员道德水平降低,社会已经出现道德危机。最后是道德保障的乏力。在社会转型期,大量不道德行为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私德意义上的小节,也侵犯和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已经突破了最低的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此不只是要对其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纪律或法律的惩戒。

第三,道德导引的错位与困境。一是人生价值观的功利性比重加大。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受西方萨特、尼采和弗洛伊德等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使得这种功利化倾向在人们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很强烈。譬如我们高校有的学生,在报考入学和求学动机时,从原来的崇名到现今的崇实;在毕业和择业的意识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现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从原来的以人情友谊关系为重到现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重等。此外,道德评价的标准呈多维倾向,善恶不分、良莠杂呈的现象在社会变迁期纷至沓来,给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及其评价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与影响。二是?受社会上这些负面东西“多重同构”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范式也呈现“多重同存”的情况。有的重于精神富有和人格修炼,有的追求物质享受。在人生价值领域,也有多种分野,或者是几种因素在一个人身上交织或交互发生。有的既赞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也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以天下为己任”,也有的“以自我为圆心”;有的学生表层上求新、求变、求异,深层还是向往“知足常乐”;部分学生渴望竞争,但在行动上举足不前,害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的人崇尚、羡慕高尚的人生,又不能无视物质与金钱的诱惑,徘徊于精神与物质、理想与金钱之间。如此复杂生动的人生理念,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客观体现,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分化的必然结果。

五、方法及措施

第一,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五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六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第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共青团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先进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团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共青团工作又一项重要原则。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共青团的一贯任务。

二是自主自律性。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同时又注意调整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三是时空广延性和灵活多样性。从团员个体来看,团的意识伴随团员的身份作用于主体活动的一切时空;从高校团组织的活动情况来看,它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团的教育伴随着团员时时刻刻,而且团的教育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有思想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组织活动等等;在各项活动中,又包含着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且很多活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任务的改变,需求的变化,又不断做出灵活多样和富有针对性的变化和创新,从而使团的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是氛围感染性。高校共青团通过自身组织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社团组织,作为校园建设中一支令人瞩目的有生力量,以其广泛参与,积极建设和注重引导的精神,大力营造创新、团结、拼搏、实践、成长的浓厚氛围,学生身在其中,深受感染。此外共青团通过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大量的评先评优、推先创优等活动,教育、激励着广大学生。五是创造性。一方面高校共青团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总是在其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广大团员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青年人争强好胜求新求异的本能在同等群体氛围的刺激下,较容易转化为求新的欲望,进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发挥高校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三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第三篇:农村学校信息教育问题与对策

农村学校信息教育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信息技术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的作用,大数据、互联网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农村信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信息教育有助于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资源、环境限制,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短板,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农村学校实施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谈谈个人看法和见解,以期促进农村学校信息教育进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 信息教育 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信息教育意义论》

2、《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正文: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信息技术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的作用,大数据、互联网+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农村信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信息教育有助于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资源、环境限制,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短板,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农村学校实施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谈谈个人看法和见解,以期促进农村学校信息教育进程。

一、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加强信息教育有助于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求知法,提高自学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和综合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力与发现力。通过开展信息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迅速捕捉社会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有效帮助学生审时度势,以扩大视野,加强信息意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向社会、向别人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范围,在他们离开学校和老师之后, 能够不断更新知识,调整和完善智能结构。

二、当前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息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信息教育、科学教育作为必学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大纲。但是,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学校,应试教育始终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主要教学目的,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信息教育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忽略了信息教育在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设备运用,帮助其学会迅速捕捉社会最新信息、认识现实社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扩大视野、加深课堂知识理解、扩大知识范围、更新知识、调整和完善智能结构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和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重大意义。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应试科目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体现工作成效;学校领导和学科老师把信息教育作为“凑课时”、“交任务”学科;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就应该是书本、作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电视等信息技术设备都属于游戏范畴,截断了农村学生接受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更有更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根本没有条件为学生配备电脑、智能手机之类的智能终端。

(二)信息教育投入不足、资源匹配失衡

1、教育资金匹配不足,信息教育资金严重匮乏

信息教育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而硬件的匹配、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前,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已经喊了几十年,但是,从当前的各地的教育投入来看,教育经费在行政经费支出的占比还很低,教育资金投入总体还是显得不足,即使是重视信息教育、科技教育的地方和学校,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也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信息教育,更何况还有更多的地方和学校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能用于信息教育的经费投入就更加可怜。笔者所在的乡镇共有中小学9所,这些学校中,除一所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信息教学资源相对较丰富,学生上课能勉强做到一人一机,实现了班班通外,其余学校连办公电脑都无法完全保证,有的学校不通互联网,广大农村家庭不通网络、没有电脑,学生接受信息教育更多是来自课本,没有实施信息教育最基本设备的计算机,开展信息教育最终成为了一句空话。

2、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师资匮乏,信息教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总体较低

笔者所在的县级市共有农村学校教师5000多名,其中,信息教育专业教师仅有180多名。由于编制体制的限制,地方每年教师招录名额非常有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招录中,也只能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有限招录所谓的主科教师,在近年笔者所在地区招录的教师中,信息教育专业教师占比仅为10%,导致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师资的严重缺乏,在笔者所在的乡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学校教师大多是长期扎根山村从事多年传统教学的老教师,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更何谈开展信息教学,迫不得已只能“赶鸭子上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高端信息技术教育。

(三)信息教育设备利用率低

从笔者所在乡镇来看,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普遍教师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操作应用知识缺乏,无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摆设;一些学校由于没有专业教师,只能由其他非专业教师兼课,而兼课教师由于专业差异和水平限制,迫不得已甚至主观上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计算机课来上,教教操作、练练打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些学校由于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教学只能做些理论讲解,仅仅依靠一本教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完成了所谓信息教学。

(四)信息教育资源不足,无法共享

在广大农村,由于互联网连接普及问题,学校的信息教学设备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只能以教学设备的添置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无法共享,让信息技术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不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计算机课来上,而且还只能是学操作、练打字的低端计算机课。

(五)家庭信息教育资源缺失

广大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会为学生配备个人电脑等个人信息技术设备,由于网络普及的限制,极少的农村家用电脑也和偏远学校一样只能以单体形式存在,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缺少运用实践,没有必须的信息获取途径;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无法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仅有的时间可能就只是每周那唯一的一堂没有实践基础的信息技术课。

三、解决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信息教育教学观念

要开展好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行政管理层和学科老师、社会各界都应切实提高认识、彻底转变观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信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内容,把信息教育作为重点学科纳入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健全农村学校信息教育考核机制,把信息教育和农村学校绩效挂钩,从体制上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教育的开展;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树立教育优先的理念,优先解决农村学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学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提升信息教育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社会各界要关心关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各尽所能帮助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二)加大信息教育经费投入保障

国家应对农村学校加大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广大农村学校信息教育资金保障,完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合理调配资金用途,优先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经费需求;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尽力帮助农村学校解决信息教育设施设备和资金需求;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学校包括办公设备等在内的一切信息技术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设备利用率。

(三)强化信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编制部门要关注农村学校信息教育教学,合理调配编制,满足农村学校信息教育师资编制需求;人事人才部门要加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招录工作力度,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比例,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技、人事部门要加大教师科技、信息培训力度,组织信息加速专题培训班,从学校领导开始,全员开展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信息教育培训,并建立完善相应的培训教育制度和培训成效考评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提升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并促使教师自觉形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解决当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师资不足和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推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成效。

(四)加快信息教育环境建设力度

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各宣传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信息技术融入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农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参与科技活动的激情和活力。

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科普活动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农民夜校等资源,开展信息技术宣传培训,促进信息技术普及。

(五)推进信息教育资源开发共享

科技、教育部门和要加大视频短片、培训课件等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信息教育资源更新、普及速度;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大众宣传媒介要开辟信息技术宣传、培训专栏,畅通公众特别是农村人口接受科技教育、科创信息的途径。教师要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制作、查询、下载,利用移动设备播放课件资源等方式开展信息教育,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只有二者充分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作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育效果,改变教学模式,并以之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效。因此,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完整结合,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第四篇: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榆次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农村要落后于城填区域。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也比较多,但比起城市小学,各门主课及音体美等副课所学的仪器、器材、图书等投入仍有欠缺,使一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2.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教师调动频繁、师资力量匮乏

虽然今几年,国家对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学校仍然留不住老师,很多老师会抓住每年的回城考试机会,离开农村。当学生适应一位老师的上课风格及独特的教育方式后,面对教师的频繁调动,学生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需要一定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不能及时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变差。现在村里的副课老师一个人要带至少2-3个学校的课程,这种跑校的方式,一方面老师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3.家长素质较低,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榆次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素质都不很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大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属于“放养式”管理,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主课成绩,对副课成绩及爱好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发展不全面,未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一方面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等部门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小学教育,提高办学条件。例如:增加图书的种类及数量,按照学生数量配套相关的体育设施、学习器材等。

2.提高教师待遇

各级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为学校捐助资金,用于教师帮扶。以便于留住老师,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频繁调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保证。

3.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使农村接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新观念,澄清人们对

义务教育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重新认识义务教育意义与价值。

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与组织下,形成社会和家庭参与教育的机制。包括参与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参与对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场所等。当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时,农村义务教育必将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

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

10经院国贸曾莉

学号:2010050263

大学生是社会的后备人才,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如何,都会对祖国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年强,则国强。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关系到祖国以后发展的路径。在大学,这个人生的最后一个象牙塔,本应该是知识的殿堂,是纯净、发奋、上进、积极的世界。大学生在大学里也应该是渴望知识,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青年,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却让人十分的心寒。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案,“露腿学士照”案等等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当今社会的人们,谈起大学生时,很多时候会把大学生和“浮躁”、“冲动”、“自私”等的不良词语联系在一起,觉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他们所接受的知识程度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成了社会批判的对象。的确,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浮躁、对未来的迷茫,都是造成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就中国现时的教育制度来讲,大学生是经过了6年小学,3年初中,3年辛苦的高中拼搏才能踏入大学的殿堂。在他们还没进入大学时,已经身受重压多年。然而,当大学新生们刚进入大学还天真地认为可以得到解放时,又面临更大的压力-------考研、找工作、恋爱、种种的不公平现象等等。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把大学当做知识的殿堂,不再是个可以自由追求梦想的地方,反而觉得大学是个职业学院,他们在功利地学习,功利地参加学校的活动,功利地追求好成绩,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找到好工作的筹码。大学是个好工作的“敲门砖”。甚至,连恋爱也是因为寂寞,因为跟风。大学生的浮躁跟当今社会的浮躁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的浮躁,造成大学生的浮躁。

对于大学生浮躁的问题,应该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第一,应该改革大学的考试制度。大学已经不是高中,考试形式不应被限制。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如果又要把考试形式限制成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每题又有标准答案,给分又是像高中的政治考试那样根据点给分,那样就只能一直把大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高中那种应试教育的陈规中。大学的考试应该给予授课老师更大的自由,考试的形式可由老师决定,也应该问问学生的意见。并且,大学考试的成绩也不要与太多功利的东西挂钩。

第二,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这种心理教育并不是那种只有形式、空虚的教育,不是召集一班人在某个时间开个班会。这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学生是听不进去的。更好的形式是,恢复大学的导师制度,在一定的时间段导师找学生单独谈话,在谈话的同事解答每人不同的实际问题,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希望老师可以充当朋友的角色。

第三,大学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的问题。应该加强社会公平方面的建设,社会公平了,大学生自然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自然没那么多对现状的不满,心理问题也不那么容易产生。

大学生自己本身也应该有意识地保持积极向上、耐心、对知识上下求索的心态。不作无病呻吟之态,乐观向上才是正道。

下载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女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女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女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失辍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内在因素以......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宏伟 【摘要】聋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主要因素是: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通过礼仪、道德的教育来提升个人品质以及国家的文明和谐发展。目前礼仪教育是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谈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单位: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刘茵 地址: 农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北路1755#军垦北路社区 电话:***0994-5817103邮编:831300 在社区众多......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江......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精选多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引子: 案例一: 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点半,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日下午,田坎乡......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5篇)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关键词】 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学校;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32―0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