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旅游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机遇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下的西安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对西安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入手,在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涵义及其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下,西安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进而对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安旅游业
1.西安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1.1西安旅游资源 1.1.1自然旅游资源
西安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西安独特的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秦岭北面地带,以秦岭北坡动植物景观和关中平原黄土地貌景观为代表。1.1.2人文旅游资源
西安是世界文明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的十三朝古都,居中国古都之首,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伴随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西安,人文景观丰富,是闻名遐迩的丝
第 页
绸之路的起点,有北宋时始建的碑林,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的西安城墙举世无双,也有唐僧从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作为藏经之处的大雁塔。西安临潼县坐落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见证的华清池以及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烽火台,不远处坐落着有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西安有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之称,伴随着悠久的历史岁月,智慧勤劳的西安人民也传承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安古乐、秦腔,历久弥新的展现着古城民间的风俗人情。1.2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
1.2.1西安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成为西安市发展的主导产业 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这以“无烟”的朝阳产业,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市场和社会资源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安作为我国古都旅游的代表,从西安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36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1.6倍,旅游业总收入1073.69亿元。
1.2.2繁荣背后有不足:旅游产品类型、形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西安凭借着垄断性极
第 页
高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获得极大的成功。但隐藏在旅游业繁荣背后的深刻问题在于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为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类产品。正因为如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产生了靠祖先吃饭、不重视管理、不求创新的惰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的供给日益丰富,替代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西安旅游项目多为静态的展示,观光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参与性,鲜活性的最大优点没有得到发掘利用,没有真正从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切实可行的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层次挖掘开发,对景点的市场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旅游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靠山吃山的观念上,而游客的体验不深刻,对西安整体形象的美誉度和游客重游率的提高极为不利。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2.1丝绸之路和经济带的涵义
2.1.1古丝绸之路的涵义
“丝绸之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
第 页
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2.2.2经济带的涵义
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经济带类似于城市带。经济带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带状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带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2.2“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2015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深入合作,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应运而生。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
第 页
区,而这些省市区,基本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因此,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有力的支持。丝路之旅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所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
3.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旅游业的影响和新要求 3.1积极影响
随着总人口30亿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渐渐形成,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将会带来巨大的商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岸国家互补性极强,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互利共赢。
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向西开放
第 页 的国家新战略。按照难易程度,旅游文化产业最有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实现率先发展。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疆,陕西、甘肃,敦煌一带的旅游业将带来巨大的活力。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并且支持。新疆独特的地貌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甘薯敦煌的艺术宝库,以及从西安开始的古丝绸之路,都具有巨大的旅游、艺术,历史文化价值。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本来又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重要地点,具有强力的政策保障支持。有区域专家指出,西部各省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与总量规模上处于加速赶超的阶段。比如,陕西的经济增速处在弯道超车的关键节点上,并且经济结构升级亦急需借助丝路经济带带来的机遇提升。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安旅游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面向中亚、欧洲经济区,背靠中国中,东广阔经济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天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使得旅游业可以率先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发挥旅游业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城市间的旅游合作,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水平,更能促进国际、国内的民间交流。丝路的魅
第 页
力所在,不仅在于它是一条贸易通道,更在于它是一条文化交流碰撞的通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之一就是民心交往,而民心之交往,需要民间的广泛交流。旅游,正是推进民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旅行,不同地区、民族、宗教、语言的人能够相知、相敬。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人群间的相互沟通,有利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2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 3.2.1整顿旅游市场乱象,改善交通方式
西安市交通设施较为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部分景区间的交通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从西安兵马俑到华清交通状况不规范,黑车盛行,这些问题影响着西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全面整顿旅游交通方式的混乱现状,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以及便利游客的出行。
3.2.2运用互联网等新型宣传手段进行西安市旅游业宣传的全面覆盖
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法,加大网络营销宣传力度,建立西安旅游官方网站,通过互联网的便捷大规模宣传旅游区的项目和给予一定优惠,全方位、多渠道推介西安旅游业。并加强对欧美等重点客源市场的促销,巩固和拓展入境客源市场增加游客的回游率。
第 页
3.2.3加强区域间合作,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构建大区域“共赢竞合”机制。通过共享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创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和共推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共同体;要以搭建政府推进平台、开发丝绸之路旅游信息共享平台等,构筑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官方共推平台;利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联盟、丝绸之路旅游企业联盟和丝绸之 路旅游协会联盟”,构筑“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三大联盟”,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联合西北五省和中亚各国,创新跨国际性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区域合作,把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旅游资源转化为合作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组织”,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
3.2.4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促进需求
促进政府调节和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协同发展。通过出台丝绸之路旅游扶持政策,创设旅游经济试验区(例如西安浐灞园区),推动旅游的市场化;以争设丝绸之路旅游航线、推进旅游专列常态化、打造丝绸之路游客服务中心等,强化可进入性、旅游服务设施
第 页
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以政府重点项目扶持建设,建设项目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全力构建丝路旅游投融资体系,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和供给,以供给促进需求的上升。3.2.5加强中微观的跨境次区域合作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抽样调查,接近20%的中国入境游客离境后将前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欧洲各国。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游客、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特别是正在大力扩展入境市场并提振国内基础与接待设施的国家对中国的客源市场与旅游投资都有较高的诉求。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国家与地区众多,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程度不一的状况成为制约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中亚经济圈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个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不同国家在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贸易环境公平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金融参数国际化方面,还存在着现实与发展理念上的较大差距。因此,选择中微观的跨境次区域合作,要比宏观的区域合作更易操作,也能够产生示范效应。扩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围绕古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大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最终形成当今世界覆盖区域最广泛、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第 页
3.2.6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内生外联”战略、旅游“破局”战略、新业态培育战略、世界遗产旅游引领战略、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和智慧旅游推进战略。重点通过内生力培育、外联力促进、旅游率先突破、新业态创建、遗产精品带动和智慧旅游大发展,实现西安市旅游持续快速增长。
3.2.7重构“一体一轴三廊十核”旅游发展格局。
一体:西安世界遗产旅游综合体;一轴:欧亚大陆桥陕西段;三廊:陕西丝绸之路西北线文化旅游廊道、东-西线文化旅游廊道和北线文化旅游廊道;十大旅游发展核心景区——盛唐宗教文化遗产景区(大雁塔、小雁塔、兴 教寺塔)、秦兵马俑景区、汉长安城大遗址景区、韩城司马迁景区、汉中两汉三国景区、乾陵唐文化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岐山西周文化景区、彬县大佛寺景区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景区。
3.2.8发掘西安旅游业的参与性,鲜活性,增加旅游产品类型、形式
正如前文所说,西安的旅游业长期建立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静态经典景区展示上,缺乏创新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新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给予历史景点以新的内涵以及民族特点、民族精神的展现,例如将历史故事以话剧或者电影为载体展现出来,给予游客更深的第 页
体验,增加中外游客的旅游带来的愉悦感,提升西安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增加游客的重游率。
参考文献
1.卫玲.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杨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李树民.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西北大学学报 4.刘欢.陕西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日报.2013.9.30 5.习近平弘扬人民受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9.8
第 页
第 页
第二篇:“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沿线国内城市和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其对外经济发展将受到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概念提出出发,宏观分析了西安在丝路起点的战略位置,并从落实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深度分析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影响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外向型经济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四国访问期间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1]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又将为西安带来更多的机遇,未来西安对外经济发展的前景必然受到这一战略的巨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政策,要积极统筹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2100多年前,张骞从汉都城长安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了亚欧大陆往来的商业贸易通道。作为古丝路的起点,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和国家发展规划中,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西部前沿城市。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合作政策,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意味着,在向西开放的重要端口――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极具发展力、带动力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城市。在以新欧亚大陆桥为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西是从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地,而西安作为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西安自身就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转枢纽的良好基础。
二、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外贸市场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外贸地区主要集中于香港、欧美等传统地区的西安,导致了外贸市场的空间布局多元化战略发展缓慢,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从国家层面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如我国向吉尔吉斯斯坦投资30亿美元,中俄签署了涉及经贸、海关、旅游、教育、电信等领域的共21个经贸合作文件;中印签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3]„„西安作为重要的战略前沿城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西安将外贸领域向西推进,优化外贸市场地理格局,开辟更加多元、广阔的外贸发展新市场和新路径。
(二)政策支持
西安作为西部重要开放前沿城市,同时又位于中国的中心节点上,在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极佳的优势,同时又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以及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西安市政府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不断推进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例如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4]而西安市政府将共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当前发展西安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西安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带动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为西安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扩大对外交流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一系列涉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为西安与沿线地区及国家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例如,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2013年11月,“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建立了内陆企业与中亚、欧洲贸易沟通的通道。2014年1月,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在整合西咸新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国内领先的丝路贸易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积极建设沿线最大的国际货物中转枢纽港――西安港,进一步为西安外贸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外部交流平台,培育更强的对外经贸合作能力。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现阶段工作思路是:推进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努力把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5]。
(一)构建国际物流通道。国际物流通道将以空港新城作为航空代表、以国际港务区为铁路代表空港新城为代表进行逐步建设工程。建设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空中走廊。把西安国际港务区放入国际港口体系中来,使其成为国际交流的出始港,以国际内陆港为依托,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度开放西安国际港务区,拓宽内陆口岸与沿线口岸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实现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的连接,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交通运输黄金通道。
(二)建设创新科技交流平台。凭借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高校联盟、智库、高新技术等方面与中亚国家合作,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现有资源,推动社会发展。构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新技术市场,打造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交流中心、高新技术资源聚合中心、科技成果国际交易平台。加快推进“西安制造”建设,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走出去”跨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金融领域。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利用互联网与沿线国家建立金融交易平台。申请亚投行、丝路基金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引导欧亚各国投行和证券交易所落户西安。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各大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项目的落成。
(四)突出文旅发展。利用古城文化特色,建立西安文旅中心,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贸易中心,举办各类丝路文化展会等,积极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在“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基础上,开通更多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贸易往来的专列,推广自主品牌、特色产品的跨国交易,加快“西安制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政府与民间的交往,突出西安元素,彰显西安能力。(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2015年10月.[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J].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8日,第3版.[3]希轩,吴绍礼.西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1月28日,第5版.[4]于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对外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年15期,第132-133页.[5]西安市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R].
第三篇: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齐树华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版)
9月26日—28日,2013欧亚经济论坛将在陕西西安举行。
2100多年前,汉朝使者张骞两次从西安启程前往中亚,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2100多年来,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人民始终保持友好往来,告别大漠驼铃,架起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新欧亚大陆桥,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续写着古丝绸之路的兴旺繁荣。
今年,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举办2013欧亚经济论坛,对落实上海合作组织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和元首峰会议定合作事项,创新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丝路沿线区域“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就在论坛举办前20天,习近平主席对中亚诸国访问期间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在这项大事业中,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理应担当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使命,为更好实现沿途各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造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富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西安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和历史使命,推动西安踏上一个外向性、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西安大有可为。
从区域发展格局看,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有良好的通达性,是全国重要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枢纽。如此的外在条件为西安做好道路联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西安作为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中心之一,联通着两条铁路运输大通道,即从上海至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乃至中亚的东西大通道;从北京至太原、西安、成都、昆明的南北大通道。目前,西安已实现高铁四小时到北京、五小时到上海、八小时到广州。这种布局使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站,也是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的客流、物流的集散地。西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的节点城市,国家高速公路网34条线中有5条穿过西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2公里,形成了“一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已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中东联西进、沟通南北的主要枢纽。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定了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西安能够在道路联通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目前,西安正在全力推进包括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在内的“五项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实施“缓堵保畅”民生工程,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改善西安的交通环境,从而为丝绸之路交通走廊打造一个畅通、有序、富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拓展国际贸易领域空间 提升经济外向度
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四区两基地”、国际港务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加速了西安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世界大遗址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打开了西安面向世界的窗口,拓展了西安国际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提升了西安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西安快速走向国际舞台。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0年来,年生产总值从1000多亿元跃升至4369亿元,年进出口总值从18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从1910万跃升至7978万。西安越来越快地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西安,将脚步迈向西安。目前,进入西安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企业)超过1000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富士通、东芝、麦德龙、百事可乐、霍尼韦尔等跨国巨头纷纷抢滩进驻,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去年,韩国三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在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西安企业赴中亚投资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与丝路沿线国家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
西安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和兴业旺地,为西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展开了广阔的前景。西安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优势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相关产业高度互补,具有广泛合作的基础。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商贸、金融、物流中心,与中亚各国及丝路沿线各国有良好的合作前景。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将沿海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聚合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功能平台,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已经初具规模。相信西安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笔迹。
传承丝路文明 加强文化沟通 促进民心相通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着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传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加强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西安责无旁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安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活跃,尤其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较为紧密。俄罗斯的舞蹈、绘画经常在西安举行演出、展览,中亚地区的很多民族表演经常出现在西安的演艺舞台,每年都有3000名中亚国家学生来西安学习汉语。西安创作的影视作品、书画作品也大量进入到丝路沿线城市,西安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也多次到中亚各大城市展出。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亚很多城市的人民对西安的了解,开阔了西安人民的文化视野,增进了西安与这些城市人民之间的友谊,进而促成了一大批西安对外文化合作项目,提升了西安知名文化企业的外向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做大文化品牌就更具活力和潜力,在深化民心相通上就担有一份使命。目前,西安正在加快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大城市签署旅游合作联盟协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旅游走廊,积极加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西安和丝路沿线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入广泛,对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城市民心相通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丝绸之路将西安和沿线国家的主要城市结为一个整体,创造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西安责无旁贷,用好这个机遇,西安大有作为。
第四篇: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课程论文
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建设背景下,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城镇建设是关键。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看待我国小城镇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挑战,探索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小城镇 发展 建设
课程论文
目 录
1.新型城镇化...............................................................................................................1
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1 1.2 新形势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1 2.小城镇的概念及发展重要性...................................................................................2
2.1 小城镇的概念..................................................................................................2 2.2 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3 3.推进小城镇的发展...................................................................................................3
3.1 小城镇发展中的一些问题..............................................................................3
3.1.1 规划不科学............................................................................................4 3.1.2 发展基础较为薄弱................................................................................4 3.1.3 小城镇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5 3.2 小城镇的发展..................................................................................................5
3.2.1 要加强科学规划....................................................................................5 3.2.2 完善筹资机制........................................................................................5 3.2.3 推进改革创新........................................................................................6 3.2.4 发展乡镇企业........................................................................................6
4.结语...........................................................................................................................7 参考文献........................................................................................................................8
课程论文
1.新型城镇化
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现已达到52.6%,城镇化建设也已到了关键时期。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指出“新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会议更进一步把“加快建设城镇化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一,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走智能、集约、低碳和绿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就传统城镇化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也给予激烈的批评。正是对传统城镇化的问题有所认识是确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现有新型城镇化定义的要义基本上是指人、经济、社会、环境、城乡一体化向良好状态的动态演进过程。胡际权[1]早在就指出,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更加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并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一味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更多的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人的无差别发展”。
1.2 新形势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里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并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
课程论文
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2.小城镇的概念及发展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接下来最大的发展机遇,依然面对着不少问题,而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正好可以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小城镇的概念
人们对小城镇的定义及分类各不相同,主要认为小城镇是镇政府所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非农业产业、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并且建设有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文娱设施,是当地政治、文化中心。小城镇发展指的不仅仅是对原有镇区进行完善和发展,更是以现有镇区为基础,达到带动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全面发展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真正实现农村城镇化[2]。
如果对小城镇的人口与建成区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发展及社区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功能分类,我国的小城镇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乡村型”小城镇;二是“城市型”小城镇[3]。
所谓“乡村型”小城镇,就是小城镇的功能特征仍然具有乡村属性的小城镇。这类小城镇居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以及风俗、习俗等,与当地的农民几乎基本相同,居民收入水平虽然高于农民,但与城市居民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长期处于“乡村主导型”的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小城镇尽管普遍发展,但仍然是“乡村型”的小城镇。从我国当前小城镇的总体状况看,大量的一般小集镇和规模较小的建制镇,都是这种类型的小城镇[3]。
所谓“城市型”小城镇,就是小城镇的功能特征已经具有城市某些属性的小城镇。这类小城镇居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已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比农村居民有一定的先进性;居民收入水平尽管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但已大大高于农村居民。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正由“乡村主导型”向“城市主导型”转变,小城镇也会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城市型”小城镇将会大量出现。从我国当前小城镇的情况,县城和少数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多已属于这种类型的小城镇[3]。
课程论文
而城镇化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空间转移的过程,同时也符合传统乡村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必然趋势。
2.2 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于大、中城市的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的建设承担着大中城市向农村经济建设进行传递的作用,是农村与城市信息、商品交换的中转站。小城镇是进行农业调整的重要区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业,加速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城镇企业中,更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解放。新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4]。
小城镇的建设可以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建设,不用开山辟地,合理规划可以更好的与当地生态环境融合,也可以不用让当地农民远离家乡,更好的适应城镇生活,提高城镇人口的素质。这也切合了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可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也能更好的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更重要的是山在,水在,还在熟悉的地方,却可以过上大家更舒适的、更现代化的生活。而长期伴随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3.推进小城镇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其规模不断增大,人口承载压力过大,还伴随着环境、交通以及城乡失衡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小城镇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城镇是农村和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5]。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统筹发展的趋势下,发展小城镇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方法。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闭幕后,一些地方省市依据中央提出的推进城镇化六大任务,路线开始出台了改革举措,力推中小城镇发展,同时注重生态与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3.1 小城镇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自身的发 3
课程论文
展,使很多初具规模的“乡村型”小城镇不能顺利地过渡到“城市型”小城镇。
我家所在的县城位于江西的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小城镇。2003年左右在江西实施了贫困移民,将大山深处的的村庄整村推进,搬迁到城镇集中安置。为山区的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在的镇有六万多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深山,而且是片区的中心镇。作为移民的试点镇之一,我家成为这一计划的受益者。尽管现在还在山区,但是相比较老家的深山,确实能深切的感受很大的不同和变化,不仅生活、交通更方便,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大家的整体素质,让以前住在深山的我们享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作为“乡村型”小城镇这几年通过观察了解和社区居委收到的意见建议,还是发现有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子一定程度上也应该会反映到小城镇建设上来。3.1.1 规划不科学
在十年时间内我在社区的规划宣传栏里见过三张不同的规划图,除了以建成的街道不能变外,其他都有较大改动。由于第一批建成街道的规划不合理,造成后面出现了填河道来扩路面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规划建设知识水平的限制,让本来是新的小区并没达到理想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也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而且到去年为止,都没有很好的把老街区规划进去,形成大的规划图。最近在河南有个安氏大院正面临拆除,这样一片古建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没有被风雨吹跨,甚至南水北调都为其绕道,却倒在了地方的合村并城上。3.1.2 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小城镇正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衡量小城镇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实际中政府往往还是会将小城镇仅作为人口聚集和政绩增长的手段,忽视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致使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小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家里所在的小镇内缺少绿化,竟然在不能在门口享受到阴凉,没有停车场,有车的把门口本就不宽的路堵得更死,甚至连自来水厂都是十几年前的供水设备,更本无法满足翻倍的用户的需求。
公共服务也急需提升,小城镇的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都明显滞后。但由于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以及缺 4
课程论文
少必要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专业人才等,导致无法履行小城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3.1.3 小城镇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
制度的保障。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无法实现统一的保障标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即便在同一地区,城镇的之间发展差距也相当大,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互济。事实上,目前的农保资金虽然是统一收缴,但是各乡镇分立账户,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统筹。加上部分小城镇参加保障的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使得保障制度难以覆盖。
在整个江西的移民中,个人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地方没有自己的乡镇企业,或者规模不能解决大部分新进城镇居民的就业。这其中政府没有很好的发掘当地一些特色,开发本土产业,而是鼓励大家外出就业。没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成为了“乡村型”小城镇的主要缺陷,缺少这层保障使得不能形成人口聚集,进而影响经济聚集效应,导致了小城镇发展缓慢,甚至一些小集镇的衰落。
3.2 小城镇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正在不断得到解决,而且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环境也更加完善。如今,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更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目前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最好出发点,从而促进小城镇的高质量、快速、可持续的发展。3.2.1 要加强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我们要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把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周边区域的发展体系,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科学的预测小城镇的发展。合理规划,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发展与质量的关系,不搞重复建设,从出发点上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结合本土的历史和生态,突出小城镇规划的地方特色。重要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才是小城镇发展的中心,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目的就是为人服务,是小城镇规划的最基本点。甚至可以规范规划决策的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2.2 完善筹资机制
保障小城镇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建设现代城镇,需要有充分的医院、学校、公共交通、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
课程论文
设施建设投入,尤其是环境保护投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增加对小城镇的投入,特别是要保证对辐射能力强、能作为增长极的中心镇或重点镇的投入。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给排水、电力、电信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政府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压力。3.2.3 推进改革创新
要打破小城镇发展的体制约束,切实简政放权,充分完善小城镇政府的职能。在户籍管理上,必须使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让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及其子女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教育,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无缝衔接,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在土地制使用上,不要简单采取征收的方式,可以尝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股参与到小城镇开发中来,帮助农民实现土地增值。3.2.4 发展乡镇企业
应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提升第三产业。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在于繁荣城镇经济和发挥小城镇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提升小城镇的聚集能力。制定优惠措施,让外资更多投入到当地乡镇企业,提高乡镇企业的经营能力。把可能发展的产业融入到小城镇的建设,这些产业可以是工业、商业,可以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也可以承接大城市、大企业的产业转移发展某类产业[6]。小城镇要根据区位、资源和市场的情况,选择发展的产业。由于选择的产业关系到小城镇的生存和发展的前途,选择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产业发展的空间等,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进而保障它们健康有序发展。有了产业基础,更多的当地居民才能逐渐从传统农业转入新的行业,外来人口和资本才会开始聚集,小城镇的发展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农村城镇,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弱,加快知识性服务业发展刻不容缓。政府应该对这些行业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优惠产业政策。同时,还应该鼓励民营资本对这些产业进行投资,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7]。积极发展培训教育机构的服务行业,把握市场需要,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增强不同岗位的就业能力。
尽管小城镇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的小城镇发展定会顺利进行,也会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课程论文
4.结语
小城镇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及道路选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很难以成为我国的更高层次且以质量为主的城镇化道路选择,但小城镇仍然将是是城镇化推进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打破以往城乡二元体制提供了直接方式。而且不仅提升了城镇内在质量发展,促进城乡人口的全面发展,也极大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我国整体现代化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未来农村人口有序迁移流动到大中小城镇区域以及逐步解决市民化融入等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作用。
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西南农业大学论文,2005.[2] 苗绘,李海申,田媛.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1):49-52.[3] 程必定.新市镇: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实现载体[J].发展研究,2011(6):24-28.[4] 梁经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建设,2013(8):33-35.[5] 陆杰华,韩承明.论小城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J].社会建设,2013(1):98-104.[6]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7] 姚强.基于小城镇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226.8
第五篇: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汉、盛于唐、衰于明,绵延1500余年。其间不难看出,新疆(古称西域)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即:凡得西域者,国必强,凡失西域者,国必弱。经营西域有方者,丝绸之路兴盛,经营无方者,丝绸之路必衰。现今,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伟业即将开启,新疆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深思和研究。从丝绸之路的兴衰看新疆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
(一)新疆在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首先,丝绸之路东起西安,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分北、中、南三道和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无论从北、中、南三道中的哪一条,都必经新疆,因此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次,新疆远离祖国内地,地理上与相邻的亚欧国家相近,民族相亲、文化相通、宗教相似,既是祖国内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又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和联通欧亚枢纽。从外部世界看,也是外部势力争夺的重点,历史上分裂与反分裂、争夺与反争夺、控制与反控制,无不说明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战略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再次,新疆资源丰富,既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道,又是能够满足农牧业生产需要,自给自足的重要经济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新疆在丝绸之路兴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新疆和丝绸之路的兴衰密不可分。凡得新疆,丝绸之路畅通,人民安居乐业,祖国繁荣强大;凡失新疆,丝绸之路断绝,人民苦不堪言,祖国饱受耻辱。新疆一旦脱离祖国怀抱,丝绸之路必定不再兴旺,国家必定面临分裂、割据、战乱。左宗棠曾言:“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 二是新疆的稳定对丝绸之路的兴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从历史上看,凡新疆大局稳定,没有战乱和动荡,丝绸之路必定畅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如汉、唐前期,反之,必定丝绸之路不畅、经济凋敝,发展落后。从东汉丝绸之路“三绝三通”到明代丝绸之路废弃,新疆由世界经济舞台的前台掉到经济文化严重落后的后台,导致新疆近现代以来长期落后,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都充分说明新疆稳定,丝绸之路才能兴盛,新疆才能繁荣,国家才能强盛。
(三)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第一,新疆自古以来与中西亚各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地理、宗教、民族、文化、风俗,还是经济和商贸,都是内地无法比拟的,因此,重视新
疆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影响、重视新疆在中西亚的影响,就可以发挥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纲举目张”的效用。第二,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丝绸之路的兴衰,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新疆发展好了,发展上去了,才可进一步巩固新疆安定团结的大局,实现“两大历史任务”,并进而影响到周边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发展,兑现我国向周边国家提出的“睦邻、富邻”的友好政策承诺,从而团结广大周边国家,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抵御美国“重返亚太”和“再平衡”战略对我发展空间的挤压。第三,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使新疆再次获得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对进一步提高新疆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都有重要影响。新疆应牢牢把握这次机遇,更加自觉地以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谋划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和战略重点选择
(一)发挥桥梁、纽带和支点、支撑作用,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努力实现两大历史任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低迷,新兴经济体实力逐渐上升,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既是远离世界经济重心的中间地带,又是连接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经济体最多的欧洲经济圈的天然陆路通道。而新疆就处于这条通道的中心,既是连接我国和这条经济带的枢纽,又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
新疆在这条经济带上的重要作用是:既承接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又担负着连接和建设这条经济带的重要使命;既是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重要舞台,又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的重要阵地,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区位优势。第四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疆要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正是基于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围绕“五通”,抓紧开展前期研究,积极谋划新疆的发展。总书记在提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时,还从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加强“五通”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说非常具体、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新疆就是要先行一步,主动而为。在政策沟通上,借助每年一届的亚欧博览会,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邀请丝绸
之路经济带国家领导、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智库和媒体等就各国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区域规划等进行探讨和交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在道路联通上,按照 “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南亚、西亚的交通运输网络”思路,会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开展亚欧运输大通道建设前期研究,谋划好新疆境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在加强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方面,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新疆对外开放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把新疆作为本外币兑换的一个试点地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新疆经济更多融入到国际国内经济体系中;在民心相通方面,充分发挥好新疆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民族相亲、文化相通等优势,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举办文化年、旅游年、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增进相互了解,在相互开放旅游市场,采取便利化通关措施上,新疆可先行一步。
(三)经济建设要面向世界,着眼未来,努力推动新疆由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
新疆要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必须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在经济建设上,以更大的雄心和勇气,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新挑战,努力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要改变新疆资源型产业“一柱擎天”、“一业独大”的局面,面向国际国内近30亿的人口市场,在建设好资源能源大通道和国家能源资源基地的基础上,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电力、交通、能源等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内地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电子通讯、家电、日用消费品等产业,拓展出口市场,使新疆不仅成为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舞台,而且成为新疆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基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生产制造大区,全面振兴新疆经济,撑起“丝绸之路经济带”脊梁。
(四)牢牢把握稳定这个基本前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筑牢稳固防线。历史的经验证明,维护好新疆的稳定,就是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维护新疆繁荣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在我们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的同时,要时刻绷紧维稳这根弦,狠抓维稳不放松。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一反两讲”。把遏制极端暴力恐怖犯罪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以打促防,主动出击,将暴力恐怖活动制止在萌芽状态,消灭在行动之前。深入开展对宗教极端势力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查禁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思想传播,遏制其扩散蔓延的势头,确保了社会大局
稳定。坚决依法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打击利用宗教策动和实施暴力恐怖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合作机制作用,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合作,使境内外“三股势力”无容身之所,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牢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