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贺州土瑶 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
走进贺州土瑶
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
神秘的贺州土瑶婚俗
土瑶亦称“音地绵”(瑶话),目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仅贺州市才有的一个瑶族支系。据统计,目前仅有土瑶人口6000多人,他们分散居住在延绵一百多公里的大桂山脉的贺州市八步区鹅塘的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新民、金竹、狮东共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境内。据我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组1964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新华、狮狭乡瑶族社会调查》:在这里居住的年代以土瑶最久,为17代,定居时间约在1539年至1624年之间,即明嘉靖至明天启年间。而据沙田镇新民村马窝瑶寨盘弟客所收藏的白布质《过山榜》所记载,该支土瑶是宋至道元年(995)因征战从广东调遣之士兵而来定居的。
虽然解放几十年,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下,土瑶族仍然还保持着他们那古朴浓郁,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尤其是土瑶婚俗,至今还保持着原滋原味习俗。
土瑶的婚姻从恋爱方式到结婚仪式都体现着一种古老、自由、文明、俭朴的特质。其中,“情人房”是土瑶族婚恋的一个主要环节。由于生活的贫困,土瑶族群众居住的房子大多都是木板房,生活宽裕点的也建起泥墙房。当孩子长大成人,进入情窦初开的豆冠年华时,其父母即为子女在屋外(门口)搭建一间简易的小木房供男女青年恋爱专用(土瑶族称之为“情人房”。“情人房”空间较窄,仅容一铺床、一张桌和一张登子,向来路的一面或侧面的板壁上凿有一个五寸见方的小洞。这是土瑶男女沟通爱情的“桥梁”。一旦姑娘住入情人房,就无声地向异性挂出了择偶的“牌子”,夜里便会有小后生哥慕
艳前来求爱。求爱者通过小洞传递信息或是轻声细语地向姑娘倾吐衷肠,或是唱起缠绵的求爱歌,或是用小木棍从洞中伸入房内示意,姑娘经过小洞向外窥视,询问,经过一翻挈合之后,喜欢的则开门迎小后生哥入房来谈情说爱,夜深人静,双方袒露爱情自无所顾忌,若是两人情真意切、如胶如漆,姑娘便会留下小后生哥同床共枕,初试云雨。进入热恋的情人,她们互相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情人筷”、扁担、锄头柄、木刀鞘(刀合)、背囊之类的工具作为信物(也叫定情物)。其各种定情物都具有独特的含义。送“情人筷”表示好事成双;“扁担”表示感情情深意重;“锄头柄”表示你耕我种;“木刀鞘”(刀合)表示情投意合;“背囊”表示白头到老,互敬互爱永不分开。所送的定情物还要雕刻、刺绣精美的图案、花纹和深含蕴情的情歌。同时他们还会自然相互来往,轮流到对方家居住,互相帮助上山耕作,加深双方的情感。
土瑶恋爱方式,也有的通过瑶族的“情人节”到预先约定的山坡上幽会进行谈恋爱。当一对情人发展到即将要迎亲过门时,男方则托自己的长辈(如舅父、叔伯等)或是本寨有威望的男、女及媒人到女方“讲亲家”,并带上两瓶酒、两斤肉、两斤腐竹、两包饼干上门定亲,女方的父母也同样邀请自己的长辈(如舅父、叔伯等)或是本寨有威望的男、女老人前来参加 “讲亲家”。经过“讲亲家”,双方父母同意后,则请师公(巫师)择一吉日(一般在冬天春节前后),迎接新娘过门。男方如果有能力承办大酒宴,则举行盛大的婚宴,摆三天三夜的长桌酒,请所有亲朋好友及全寨邻里乡亲一起来庆贺。如暂时没有能力办大酒,则只办一席简便的酒席,女方的父母及舅父、舅母、叔伯、叔母、姨妈等最亲的长辈和新娘的弟弟、妹妹送“新娘”过门。而男方则在举办酒席的前一天向女方送去39斤米、39斤肉、39斤酒作为聘礼。其婚礼可以推迟到以后生活宽裕,有能力办大酒时
再举行,但土瑶族一对夫妻在一生中必须要举办一次隆重的正式婚宴,如夫妇一生中都没有能力办酒,则等到其儿女长大后由儿女帮助承办,只有办过隆重的婚礼才能够得到全族人的认可。
土瑶族的婚礼不兴拜堂,也不无八音之乐吹奏,只请瑶族师公端坐厅堂祖宗牌前念经、许愿、求吉、恭贺新郎新娘,自然无须三代人在大庭广众中作新郎新娘行拜礼仪,只摆筵席款待宾客,让大家承认已举行婚礼即可。在新娘过门的前一天夜里,男方的九亲六房宾客于当天下午,陆陆续续带上贺礼(以前一般是大镜子、白挂钟、脸盆、茶壶等)到男方,男方则摆设喜筵饮宴。长桌酒长摆不撤,只调换菜肴。客人入席后,酒过三巡,便开始唱酒歌,互相敬酒,边吃边唱,不休不歇,总不离席。困倦了就趴在桌边小憩一会(由于瑶族群众居住分散,人多房少的原因)醒来之后又接着唱、接着吃。同时,女方的亲朋宾客也一样于新娘出嫁前一天到女方家痛饮一番。第二天是正日,女方所有前来参加婚礼的九亲六戚在女方家吃过早餐或午餐之后,便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着新娘到男方家。(在新娘出门之前,新娘还要给所有前来送亲的长辈、姊妹一一敬茶、敬烟)送亲队伍男女老少不限,越多越好,少则七十、八十,多则一百以上,送亲的人越多,体现新娘越受重。当送亲队伍即将到男方家时,男方的亲朋宾客即去迎接“亲家客”(指送亲来的客人),在离男方家不远的田野或山坡上要给新娘扮装,手先穿上长衣,缠好腰带,然后戴上木帽,在木帽上裹上绣有花的头巾,把土瑶最漂亮、最艳丽的盛装给新娘打扮,打扮完毕之后还要举行围亲家仪式,由前来男方帮助做工的人,先帮助亲家客接过随身带的背囊、雨伞等物品和嫁装等行李后,接着就一边唱着迎客歌、敬烟歌和敬茶歌给“亲家客”一一敬烟、敬茶,敬完后鸣喜炮即迎着亲家客慢慢地往新郎家里走,一边走一边唱着迎亲歌,直到走进厅堂就坐。送亲队伍进屋时,瑶族师公要在厅堂祖宗
牌前做法术,念经、许愿,乞求神灵保佑整个婚礼吉祥如意,人人平安,(新郎新娘在结婚之前,通过瑶族师公排八字,土瑶称之为合婚,如果新娘与新郎之间有相克,要通过师公施法,送走那些所谓相克的妖魔鬼怪。)然后再由男方负责理客的“六房客”们给亲家客再一轮敬茶(姜糖茶)、敬烟,并唱起缠绵的敬茶、敬烟歌。同时,负责料理客人的“六房客”们还要端水给亲家客们洗脸、洗脚,从新娘的舅爷、舅婆、舅父、舅娘、伯父、伯母等长辈开始轮流洗,洗完之后,男方的“六房客”才一边唱歌、一边摆碗快和丰盛的佳肴一一摆上桌面,准备入席。摆完了酒菜后,将送亲的客人,从长辈到小辈,一一请到主席就座(土瑶称之为点亲),然后才进入“马拉松”式的长饮。在长饮中,男女双方的宾客们还唱着缠绵、动人的敬酒歌互相敬酒、敬菜,一些男青年还时不时的将一块块肥肉荚给瑶族姑娘们,噻进姑娘们的嘴里,同时瑶族姑娘也同样把一块块肥肉回敬小后生哥们。直到第三天上午,客人们辞别离去,饮宴才罢。酒宴正席当晚,男女双方的长辈(双方父母、舅父、舅娘等)还要另摆设一桌酒席,进行说亲,经过双方的亲人,把今后双方的子女婚后的寄托、愿望等说清楚(土瑶称之为“搭房桌”)。新郎新娘还要向双方的亲朋宾客、长辈们敬烟、敬酒、、敬茶、敬糖等,次日还要帮助双方长辈倒水洗脸,进行认亲。
此外,送新娘来男方的送亲队伍,在男方吃过三餐之后,于次日(婚礼正式日子的第三天)再次返回女方家痛饮一餐,男方的所有“六房客”也送亲队伍离开男方家后,在男方家痛饮一餐,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第二篇:瑶土农业公司简介
瑶土猪来自中国长寿之乡
这是(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连州有)猪中的一个神奇的种类,它来自远古的神话---瑶族,它代表着绿色、生态、健康、它是来自长寿之乡的瑶土猪。
“中国长寿之乡” 位于瑶族集居地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广东连州市瑶土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公司+资本+科研机构+基地+专业户+农户+猪肉连锁专卖店经营模式的企业。饲养具有瑶族农家特色优质的农家猪,以专卖店方式销售,为市民提供口感好、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猪肉,致力打造消费者喜爱的“瑶土猪肉”“瑶土腊味”品牌。
2008年初,公司在粤北山区的九陂、保安、丰阳、瑶安、等地与农户建立合作饲养具有瑶族农家特色优质的农家猪。2008年9月14日,保安养殖基地正式出产,同时第一家瑶土农家猪肉专卖店成功地在广东连州市开业。
2009年6月,投资大型养殖基地正式出产。
2009年8月,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9年10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瑶土东陂腊味正式上市。目前在连州市、清远市、东莞市、深圳有52家专卖店。在连州、连南、连山等地的合作养殖户有96户,年出栏量近10万头。瑶土猪饲养的第一步就对猪苗进行优中选优,进行层层筛选,选取最具有营养丰富、最为优良的土猪苗做为饲养对象,为保障猪肉品质提供最好的保证。瑶土猪生长在偏远山区,每一个饲养瑶土猪的地方都是绿树成荫,依山傍水,犹如世外桃源,并且喝的是天然泉水,吃的青草、野菜、玉米、鱼粉、不喂特别增肥的饲料,更加不会有任何添加剂,可以说是“天生、天养、纯天然。
瑶土花猪---原生态珍稀动物,瑶土花猪生活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中,喝的是天然的山泉水,吃番薯藤、番薯、瓜果等天然食物,纯天然养殖。,放养12月以上,重量约150市斤(肉约120市斤),具有
皮薄、肉嫩,骨头煲汤更是清甜美味,营养更健康,是宴请送礼佳品。瑶土花猪原始名是瑶族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广西省(区)、湖南省,三省交界的连州市、连南县、连山县等地。小花猪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腹大多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为黑白花。具有皮薄、肉质嫩美的优点,但生长速度较慢,肥肉多,饲料利用率较低,体型也比较小,饲养成本高,现在几乎已经濒临灭绝。
现在市场上好多猪肉类的品牌,它们可以模仿我们的模式,可以用与我们完全相同的瑶土猪种,但是绝对无法复制广东连州的青山绿水。是广东唯一未开发的处女地。
2009年,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点工作组来到清远市,对清远市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设想和“三连一阳”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进行调研。连州市被划入限制开发区,瑶土猪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就决定了它做为中国优质猪肉的第一品牌的品质无人能比。
第三篇:感受汉字风采 发扬民族文化
感受汉字风采 发扬民族文化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解读
葡萄山小学 王瑶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王瑶瑶,来自葡萄山小学。今年我参加了烟台品德优质课的评选。期间,正是2011版品德课程标准刚刚颁布实施阶段,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将很多新课程理念渗透其中。很荣幸德育教研室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和大家分享我对新课标的认识,以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知道,自己只是新课改里,一个初步的探索者,在座的很多老师,在工作能力以及经验方面都比我优秀,所以,说的不当之处,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我执教的课题是——“汉字的创造与发展”。这一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一课。本单元的分别从《吃穿住话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和《汉字和书的故事》《我们的骄傲:先人 国宝 国粹》,这几个不同的方面,展现我们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本单元内容开放,呈现形式活泼。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的积极作用,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其中设计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第三主题《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第一部分内容,它不仅是为我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而且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本课旨在通过讲述汉字的产生、演变以及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标准用16个字概括了课程的设计思路,它就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教学本课的老师不难发现,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正是在《语文》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是“遨游汉字王国”,是一个实践活动单元,按教学进度来看,应在第十至十一周进行。而我们《品德与社会》这一节课的教学进度,则要到第十六周,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两门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互相穿插补充。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综合交叉”,即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要素是综合成整体出现的,交叉也是综合性的反映,它表现为各主题所含内容之间的交叉和不同生活领域之间的交叉。此外,《书的演变》、《四大发明》在内容上承接《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又拓展了汉字的知识,更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又体现了“螺旋上升”。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以及平时的学习,对汉字都有一定的认识,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3000多个汉字的读法和写法,但是缺少对汉字创造和发展的系统了解,也缺少对汉字风采和精神的感受,所在书写上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现象,也对汉字的书写及其欣赏失去兴趣,甚至把课堂上的练字当成负担,出现马虎潦草应付了事的现象,对作业、作文中批改出的错别字也不以为然。汉字是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以其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精神,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应该会读并准确书写自己的语言,并担负着传播发展的责任,但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
四年级也是小学生爱国情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了解汉字的产生及演变史,尤其是在实践中的发明和演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内容
(出示图片)83页,看,有“古老的汉字”、“仓颉造字的传说、“记事方法”、目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汉字的起源。
(出示图片)84页,“汉字的演变”,“不同国家文字的对比”,“想想古人造字”,“你知道吗”。了解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体会汉字创造的特点,以及汉字创造的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以前的品德课程标准中,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内容目标要求比较含糊,而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我们看,这是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课程目标要求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是: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4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能力与方法
第5条:“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第4条:“„„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课件出示)
2、课程内容要求: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第五部分“我们的国家”第9条,是这样叙述的:“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
三、“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将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加工,将整节课的内容集中到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上,其他的内容则相机渗透到其中。接下来进行具体地说明:
1、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欣赏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了解汉字的起源,借助多媒体设备推想汉字形成的过程,能通过实践体验,自己总结出汉字的特点。
(三)知识。(1)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发明和创造的。(2)简单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教学设计
请老师们允许我结合当时上课的课件再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设计:
汉字书写着中国人千年的喜怒哀乐,绵延不绝成文化长河。因此本课课件风格侧重古朴简洁,重在实用,教学环节重在参与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
(一)导入环节,推闼直入。
质朴的羊皮纸背景上,出现“汉字”两字之后,课件里隶书,大篆,金文不同字体的“汉字”依次浮现。设计目的:直观明了点明本课中心,不同字体的依次出现,仿若时光如水缓缓倒流,带我们回溯到古老的源头,一起探究这汉字的神奇历史。
(二)探究汉字的创造(1)古人生活模仿秀游戏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猎人,在不使用现有汉字的情况下,将今天捕获到什么猎物和猎物的数量记录下来,入情入境,感受没有文字的不便。
设计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本环节达到互动探究的效果,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
(2)了解古人记事方法
首先: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没有汉字的困扰之后,出示古人记事的三种方法:画图记事、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
第二,想一想,古人是怎样运用这些记事方法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以比较准确的进行概括,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
第三,请各位小小的考古学家分析古人为什么没有将这些方法沿用下来。通过前期的引导学生能通过图片分析出各种记事方法的弊端。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没有文字的麻烦,并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自己对各种记事方法进行想象和分析,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参与,学习体会,学生总结,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3)汉字的创造
首先,通过视频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余光中曾写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第二,播放了珍贵的甲骨文图片,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出示六个甲骨文,让学生试着猜一猜认一认,在此我设计了灵活的展现方式,学生猜出哪个字来,便可以将这个字变成楷书,对号入座。
第三,在了解了甲骨文的基础上,我利用课件的直观性,设计了“鱼、龟”这两个象形字的演变过程,深一步的展示汉字的形成。此外,动画效果设计出的形声字“抬”和会意字“休”,更能清晰的体现出汉字创造的妙不可言。有了充分的认知,学生对书上给出的六个字,都能比较准确的说出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设计目的:仓颉和汉字之间有着根与叶的深情,它是汉字不能不提的起点。但是甲骨文才是正真的最早的文字,当耳熟能详的图片在眼逐步演变成现有文字,这个奇妙的过程让学生忍不住惊叹。这样,激发了学生自己猜字、造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个汉字都有故事,都有生命,汉字就是这样诞生了。
(三)探究汉字的发展(1)汉字的发展规律。
以“马”字为例,用动画效果演示汉字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汉字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图画到笔画,由繁到简的过程。
(2)中西“马”字的对比。
领略汉字最容易让人感受马的样子。
设计目的:通过总结汉字的发展,感受汉字博大精深,但又有规律可循,用形象生动展示出这种轨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抽象规律的能力。进而感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最终都变成了拼音文字,只有我们的方块字,始终保持着音形意统一的特点,这足以使我们为汉字感到骄傲。
(四)感受神奇的汉字 我设计如下几个游戏:
(1)写成语游戏,体会汉字词汇量的丰富。(2)给“日”字加一笔,感受汉字创造的有趣。
(3)用“羊、草、上、吃、山、小”六个字随意组合成句子,感受汉字的灵活。(4)最后,我设计了一组人物对话,利用上海和广东方言,解决了书上“你知道吗”这个知识板块的内容,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差异巨大。
设计目的: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这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感受汉字是我们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
(五)领略汉字的风采
播放一幅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观看各种形式的汉字作品,不论是雕刻、建筑、饰品还是徽标,汉字已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已经浓缩为中国人的情思。它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部分。甚至说,它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品格,最后在歌声中,我们高声诵读:“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将汉字发扬光大。
设计目的:汉字每一笔,都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屈原、司马迁。通过汉字,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始终以方块字的骨骼在支撑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和未来,永远。激发学生对汉字传承的责任感。
四、结合课例谈我对课标引领课堂的认识
谈起备课的过程,但凡讲过课,即便是校优质课的老师都清楚,这真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经历。我也不例外,准备讲这堂课的时候,自己在《品德与社会》这个学科领域里,还是个新手,内心多少有些胆怯和迷茫,我该讲什么?我该怎么讲?我想是这份苦恼,应该是老师共同的心声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负责领导对我说:要想讲好一堂课,必须先吃透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这样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结合本课来看,就是通过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自身对汉字的兴趣,成为能继承发扬汉字的精神,有责任感的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我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能通过这节课对汉字产生兴趣,进而才能愿意传承汉字的精神。
新课标解读中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原有的思想品德课程和社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特别强调儿童生活有其自身的价值,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都应体现儿童文化的特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儿童自己熟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具有“童心”和“童趣”。
“汉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开始学习,到小学四年级,差不多有八九年的时间。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只是使用,并不了解汉字的背景,汉字的精妙,汉字的魂魄,他们只是接触了汉字的工具性,于是,到了四年级,很多孩子开始偷懒,书写作业的时候字迹潦草,粗心马虎,他们对汉字的爱并不多。想要强行逆转只能得到阴奉阳违的效果,针对这样状况,想要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就只能从儿童的特点出发。
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学生互动环节,“古人生活模仿秀”游戏,让他们没有上课的感觉的,全身心的投身游戏中。根据动画效果造字,也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下,顺理成章的造了出来,特别是在神奇的汉字活动中,通过写“马”字成语游戏,给“日”字加一笔,用六个字随意组合成句子,体现出汉字创造的妙不可言。这些游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参与,学生体验,学生总结的。为学生创设了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所以,我在学校试讲五堂课后,都有不少孩子围过来说:“这节课真有意思。”听到这样这样讲,不但使我与孩子之间亲密了,其实就是拉近了课程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在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明确提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基本追求。”
一节课四十分钟,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每个知识点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比如《仓颉造字》这段美丽的传说,我就只是让学生简单看一下视频,既不提问,也不讨论,因为这只是需要了解的内容,不必要扩充。中西“马”字的对比,感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也只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明白,只有我们的方块字,始终保持着音形意统一的特点。但是学习甲骨文和汉字如何创造的这部分,我却用了猜一猜这是什么字?造一造,你能造出什么字?想一想,这些字是怎么造出来?让孩子尽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讨论、去体会、了解我们祖先造字的特点。让一堂可该饱满的地方饱满,该简略的地方简略,将学生个人、历史、祖国和世界等内容交互作用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
有了兴趣,有了搭配合理的内容,老师还要注意情感的积累,这要求老师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有语言的渗透,从一点一滴的方面总结,锤炼,提升,才能在最后爆发,才能使学生在一堂课结束之后,从内心里感觉汉字确实是了不起的,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珍宝。但是新课程标准也提到,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虽然是按照由近及远的规律展开,但又不是绝对的,如个人生活虽然离得最近,但深层次地认识自己却并不容易虽然有了现代媒体工具,我可以通过播放珍贵的甲骨文图片,丰富学生的知识,听到学生的一声赞叹。可以以“马”字为例,用动画效果演示汉字发展的历程,感受汉字博大精深,又有规律可循。可以在一幅幅龙飞凤舞汪洋恣肆的书法作品中,体会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已经浓缩为中国人的情思。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达到感情的升华。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仍不能就此保证,每个学生上完课,都能至此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将汉字发扬光大。这其实正是这堂课最难的地方。我们每个老师都清楚,教育孩子是循序渐进,聚沙成塔的过程。一堂课里,有难有易是螺旋上升,学生的整个过程有难有易,也是到螺旋上升。
这10年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已经从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逐步转变到培养学生社会性之间的角色转化,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在这个过程里,我还太浅薄,以上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设计谈到的个人的一些想法,感谢给位老师的聆听。
第四篇:走进名园感受名园
走进名园感受名园
——“国培”学员参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
2011年12月20日上午,“国培计划(2011)”——湖南省幼儿园园本培训骨干教师华中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此次观摩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环境创设”与“教学展示”。
华科大附属幼儿园的环境呈现出“美化、趣化、儿童化”的特点。走进幼儿园,学员们立即被精巧的环境布置深深地吸引。门厅、走廊、墙面、区角都被老师们充分地利用起来。她们对空间的利用,对色彩的把握以及无限的创意,让老师们感叹不已。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照相机,留下了一张张美好的画面。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分园,学员们观摩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两位执教老师精湛的教学和孩子们灵动的表现赢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声。学员们也感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强大的师资。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员依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此次观摩活动,不仅让学员们领略了名园的风采,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更激发了我们扎根幼教的决心。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共同为孩子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五篇: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推荐)
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
-----参加清华大学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研修班学习有感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总队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举办的《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系统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研修班的学习课程是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总队的要求精心安排的,聘请了多位资深的学者教授给我们授课,通过一周的紧张听课,聆听了各位教授名师主讲的《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压力管理》、《领导力塑造与执行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公共管理与创新》、《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组织行为学》等主要专题讲座。几天的学习时间,短暂而又紧张,在听课中使我们听得有味,学的轻松,开阔了视野,感触很多,体会很深,此次学习,永志不忘,受益终生。
一、在理论层面上开阔了视野。参加调查队系统组织的专业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个人较强烈的愿望。此次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广博,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同时又渗透到以上各个方面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此次研修班的师资一流,每个教授讲课时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站在较高的角度,博览古今,举一反三,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一些长期存疑的问题有了明朗清晰的解读。
二、在学养结构上提升了层次。学养结构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反映。思维是一个人学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动 的先导。思维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思维判断的正确与否。通过走进清华,看到清华校园的种种创意和校园的人文环境,让我真实感受到一流学府的教育气息,直接领略到清华建校以来知名校长及教授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对“严谨、求实、谦和”的清华校风、对“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目标上更加明确。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无愧于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要把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培养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和应变能力,不断适应调查工作的新要求。